“凌晨杀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眼睛与耳朵的诉说》品德与生活说课设计,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眼睛与耳朵的诉说》品德与生活说课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篇1:《眼睛与耳朵的诉说》品德与生活说课设计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品德与生活说课设计
一、关于教材。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本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旨在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眼睛与耳朵的诉说》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娓娓道出眼睛与耳朵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的方便,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要加强维护,在维护中快乐地生活。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规范》的内容规范,结合教材和同学情况,我觉得教学本课时应明确并达到以下目标要求:1、情感与态度。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耳朵是接受信息的重要通道。教师在引导同学倾听眼睛与耳朵诉说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保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培养同学探索人体奥妙的好奇心。2、行为与习惯。教育同学注意用眼和用耳的卫生。养成维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的习惯。3、知识与技能。指导同学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止近视和沙眼、如何维护耳朵,从而保护自身的身体,维护各种器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止近视和沙眼、如何维护耳朵,从而保护自身的身体,维护各种器官。难点是培养保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养成维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为达到以上目标要求,并突破重点、难点,可布置2课时完成。
二、关于教法。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将突出本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并通过以下教学方法来实现目标。
通过交谈和讨论并联系实际,引导同学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指导同学通过“模拟法庭”“模拟诊所”的活动形式,并结合实际生活获得亲身的体验,从而懂得用眼用耳的卫生,保护自身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关于学法。
本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一起的中介。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模拟法庭”,列举一些不正确的用眼用耳的习惯,引导同学参与活动中,来当“小法官”,观察、分析、讨论,辨明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甚至危害很大,让同学初步知道眼睛耳朵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我有妙方”的形式说说,议议,从而懂得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怎样正确处置和面对,另外,开设“我当小医生”活动,调动同学积极性,使同学的认知得到整理和总结,让同学在愉快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针对一年级的同学比较喜欢游戏的形式,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设置了“模拟法庭”,制作法官帽;安排小医院,准备白大褂,听诊器等,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法和学法自然有机地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作这样的处置。
第一课时主要采用“模拟法庭”的活动形式。(一)“模拟法庭”开庭,有教师介绍本次“模拟法庭”的活动要求以和进行“庭审”的步骤,并要求同学在发表自身的意见时可以戴上“法官”帽。接着介绍本次“模拟法庭”开庭审判的内容是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诉说,对“被告”--卡通小男孩提起“公诉”。用“模拟法庭”这种游戏的形式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二)眼睛和耳朵的“控诉”。播放多媒体课件,用拟人化的方法使眼睛和耳朵能够互相说话,听取他们的诉说,生动有趣,符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接着,大家来评议:看看眼睛和耳朵“受害”时的痛苦;想想“卡通小男孩”这样对待眼睛和耳朵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旨在让同学明白讲究用眼用耳的方法,切实维护好自身的眼和耳。(三)我们来当“小法官”。分小组讨论“被告”卡通小男孩这些行为的危害,每组推出一名“小法官”,对“被告”卡通小男孩进行宣判,提出改正的要求。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生动活泼,使同学有新奇感,让同学扮演成“小法官”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控诉”,使同学能负责任、有爱心的对待生活。
第二课时主要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延伸。(一)“我有妙方”,录象播放同学实际生活中眼睛疲劳,耳朵进水,鼻子出血的情境,引导同学开展交流,介绍自身平时维护眼睛、耳朵、鼻子的好方法,让同学懂得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怎样正确处置和面对。采用这种联系儿童实际的形式,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二)“我当小医生”,活动可采取互动形式。1、“小医生出诊”。有同学主动自愿申请当“小医生”,然后可以在其他同学中找“小病人”,如患近视的,平时有某种不良卫生习惯的┅┅“小医生”给“小病人”提出维护和防止的小建议。2、“我有好方法”。有同学提出自身的一些小问题,如“耳朵痒了怎么办”“可以躺着看电视吗”等等,然后有其他同学自告奋勇来当“小医生”,提出自身的“妙方良药”。这两个互动的小活动旨在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能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择地参与活动,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发挥特长,知道要保护自身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教师总结。教育同学平时要注意维护自身的眼、耳、鼻等器官,保护自身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后教师还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五、板书设计如下: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维护 保护身体
以上所说仅是一种构想,至于如何溶到课堂教学中,还需空虚调整,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篇2:品德与生活《眼睛与耳朵的诉说》说课稿
品德与生活《眼睛与耳朵的诉说》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本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旨在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眼睛与耳朵的诉说》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娓娓道出眼睛与耳朵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的方便,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要加强保护,在保护中快乐地生活。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结合教材及学生情况,我觉得教学本课时应明确并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耳朵是接受信息的重要通道。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眼睛与耳朵诉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培养学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好奇心。
2、行为与习惯。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和用耳的卫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止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止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难点是培养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为达到以上目标要求,并突破重点、难点,可安排2课时完成。
二、关于教法。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将突出本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并通过以下教学方法来实现目标。
通过交谈和讨论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指导学生通过“模拟法庭”“模拟诊所”的活动形式,并结合实际生活获得亲身的体验,从而懂得用眼用耳的卫生,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关于学法。
本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模拟法庭”,列举一些不正确的用眼用耳的习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中,来当“小法官”,观察、分析、讨论,辨明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甚至危害很大,让学生初步知道眼睛耳朵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我有妙方”的形式说说,议议,从而懂得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怎样正确处理和面对,另外,开设“我当小医生”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整理和总结,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游戏的形式,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设置了“模拟法庭”,制作法官帽;布置小医院,准备白大褂,听诊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法和学法自然有机地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作这样的处理。
第一课时主要采用“模拟法庭”的活动形式。
(一)“模拟法庭”开庭,有教师介绍本次“模拟法庭”的活动要求以及进行“庭审”的步骤,并要求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可以戴上“法官”帽。接着介绍本次“模拟法庭”开庭审判的内容是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诉说,对“被告”——卡通小男孩提起“公诉”。用“模拟法庭”这种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眼睛和耳朵的“控诉”。播放多媒体课件,用拟人化的方法使眼睛和耳朵能够互相说话,听取他们的诉说,生动有趣,符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接着,大家来评议:看看眼睛和耳朵“受害”时的痛苦;想想“卡通小男孩”这样对待眼睛和耳朵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旨在让学生明白讲究用眼用耳的方法,切实保护好自己的眼和耳。
(三)我们来当“小法官”。分小组讨论“被告”卡通小男孩这些行为的危害,每组推出一名“小法官”,对“被告”卡通小男孩进行宣判,提出改正的要求。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生动活泼,使学生有新奇感,让学生扮演成“小法官”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控诉”,使学生能负责任、有爱心的对待生活。
第二课时主要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延伸。
(一)“我有妙方”,录象播放学生实际生活中眼睛疲劳,耳朵进水,鼻子出血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介绍自己平时保护眼睛、耳朵、鼻子的好方法,让学生懂得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怎样正确处理和面对。采用这种联系儿童实际的形式,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二)“我当小医生”,活动可采取互动形式。
1、“小医生出诊”。有学生主动自愿申请当“小医生”,然后可以在其他同学中找“小病人”,如患近视的,平时有某种不良卫生习惯的┅┅“小医生”给“小病人”提出保护和防止的小建议。
2、“我有好方法”。有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小问题,如“耳朵痒了怎么办”“可以躺着看电视吗”等等,然后有其他同学自告奋勇来当“小医生”,提出自己的“妙方良药”。这两个互动的小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参与活动,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发挥特长,知道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师总结。教育学生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耳、鼻等器官,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后教师还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五、板书设计如下: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保护爱护身体
以上所说仅是一种构想,至于如何溶到课堂教学中,还需充实调整,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篇3: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目标要求:
1、字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亲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的年龄、属相、兴趣爱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获取信息、团结合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2、《可爱的家》歌曲磁带。
3、课文插图。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家
1、播放歌曲《可爱的家》,学生边听边介绍自己的家。
2、揭示活动主题:我的一家。
二、了解长辈、爱长辈
1、看课文插图,讨论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2、老师引导学生介绍佳人的生日、属相、长相、职业、爱好、品质及自己的感受等。
3、亲子活动。
三、欢乐家庭故事多
1、老师介绍一个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庭中的欢乐故事。
四、亲亲热热一家人
1、以小组为单位,家长与孩子一起布置展板。
2、自由参观,相互交流。
3、老师总结。
篇4: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放学啦》。本主题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遇到危险时,如何从容应对。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并没有涉及。综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主题:第一课时旨在使学生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该怎么做;第二课时旨在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我保护何应对。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大多由父母或爷爷奶奶等多人保护性圈养,大人的过度保护造成不少孩子缺少与人交流、处世的方法,更不知道如何注意自身的安全等等。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说,初上小学的孩子,心理上还不能够正确地解决表现中的问题,更在纯真的年龄特征上来说容易迷糊、亲信他人,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设计思路
《下课了放学啦》作为第二单元“快乐的一天”中的一课,渗透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琐事,而琐事中往往更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避免说教,而是应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观看录相、小品表演、访问讨论、辩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发现、去总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后活动习惯。
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生成活动主题。在“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中,老师捕捉信息,整合归类,及时做出判断,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义、有创意的活动。“明明放学后”的录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实写照,通过“实话实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掌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技能和方法。“有益活动大搜索”需要教师课前摸清儿童的喜好,在活动中及时指导,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学校的桥梁。“课余活动作品展示”提供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意识。
能力 通过活动的参与,学会与人相处并懂得保护自己的方法。
知识 认识守秩序的好处,尝试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
教学难点
遇到突发事情,能够想办法,从容地应付。
教学准备
1、学生在家活动的照片、录相。
2、拍摄录相小品《明明放学后》,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搜集自己和同学放学在家的各类活动,每人准备自己展示的作品。
4、辩论双方两色小旗,填写活动项目的卡片和篮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1页内容,话题为“按时回家”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2页内容,话题为“不跟陌生人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小小讨论会
1、小朋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要放学啦!(揭示课题: 放学啦)
谈话导入: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呢?
2、游戏:我来选。
(1)在讲台上摆放一些物品,如铅笔盒、书(写了自己名字的书和写了别人名字的书)、玩具、毛巾、削笔刀、作业本等。
(2)学生上台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
4、教师小结:放学回家时要带全自己回家学习时需要的东西,如橡皮、彩色笔等。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行为,通过课上的交流、分析、操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文明有效地课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二小记者采访团
1、师:老师在放学后去几个小朋友家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看看他们放学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多媒体演示:一位小朋友边走边看小地摊;一位小朋友到小朋友家玩,妈妈正在着急地找孩子。
3、你们想不想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问问他们怎么想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小记者,组成小记者采访团。
课前老师把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好,供上课交流。
5、小记者提问,采访主题:平时放学后,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6、学生汇报交流。
7、教师小结: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做危险的活动,不在外面逗留。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学生通过“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感受到课余活动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三守时小能手评比
1、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通过和大家的学习刚刚编好一首儿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儿歌内容是这样的:
铃声响,别着急,书本和笔要清理;
小书包,本领大,装下学习好伙伴;
离开前,要检查,好的习惯要坚持;
不嬉戏,不停留,安全回家最重要。
2、老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儿歌,同桌互相读儿歌,再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儿歌教学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儿歌,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3、师:发布评比按时回家明星的信息。希望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做到按时回家,争取人人都是守时小能手。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学时空应把课上、课下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后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第二课时
活动一班级调查“回家的路上”
1、班级调查:放学后,那些同学是独自回家的,哪些同学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学是由家长接回家的。
2、你们回家路上都会做什么呢?
3、观察课本开展讨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设计意图:调查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游戏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在课间活动时守秩序,才会玩得开心。)
活动二情景再现齐思考
1、听故事(或看录像):。
2、亮出你的金点子,说说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3、小测试“当我遇到陌生人”:老师扮演陌生人,对学生进行测试。当遇到陌生人来接或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话时,学生是怎样应付的?
4、过渡语: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应及时求救。除了可向路人求救,还可以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
5、填写“我的电话本”,记下家人的电话号码。
6、教师小结: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随便和陌生人搭话。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观看录相,讨论做法对不对,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明明,对照自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平时的做法,实话实说,把学到的化做实际行动。)
活动三“小小讨论会”聪明办法要牢记
1、还有那些情况下,碰到陌生人要注意?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2、“有益办法大搜索”
学生分小组把大家意见写下来,分类贴到篮筐里。
比如: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不与陌生人交流,不要陌生人的吃的和礼物,注意跟紧爸爸妈妈和老师,做不掉队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汇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乐于参加有益的活动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观察他人的发言,学会欣赏他人。)
3、小结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不是来“教”教材。我们的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思考如何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如何更好地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篇5: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农村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心情自然地在班级用餐。引导城市学生爱惜粮食,关心同伴,学习农村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2、让学生初步建立对饮食和食品的正确认识。
3、发展学生的调查能力和劳动技能。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静宁县是甘肃省比较偏僻的一个小山镇。静宁县阿阳小学由于面向全省招生,生源比较复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农村的边远山区,这些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给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
有好几次,我发现城市的学生在教室里吃早餐,农村的学生却在室外玩耍,他们为什么不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吃早餐呢?难道他们都在家里吃了吗?好奇心促使我去调查。原来城市学生的早餐十分丰富,大多是用钱买的面包、点心、小笼包子、方便面等,有的学生保温瓶里还装着新鲜的牛奶,而农村学生的早餐却是家里做的蒸馍、饼子,他们怕城里学生笑话,不敢拿出来吃,蒸馍、饼子早晨在书包里旅游一趟,中午又偷偷地带回家。有的胆小的学生,馍馍装在书包里好几天,发霉了也不敢带回家。
为了消除农村学生不敢吃早餐的这种现象,我便从早餐入手,开展了一个《我爱吃家里做的》实践活动,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食物都有营养,家里做的既经济又卫生,对于这样的绿色食品没有什么可自卑的。
(二)物质资料准备
学生自由组合准备早餐炊具与原料,教师提供酒精灯。
〖活动时间〗
3课时。
〖活动过程〗
(一)小调查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到家里、饭店、方便面加工厂、食品厂等地调查家里做的早餐与商店买的早餐有什么异同。
(二)汇报调查情况
播放课件:荣荣将发霉的馒头偷偷地扔进垃圾箱,被老师发现了。荣荣为什么这样做呢?提出问题,引发深思。接着让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师:同学们去了那么多地方,一定有很多收获,谁先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呢?
生:我昨天回家时,妈妈正好在做馒头。我看见她在发酵好的面团里加上适量的碱和几小勺清油,揉了好一会儿才把面团揉匀,再揉成长条、切成方块,就可以入蒸笼了。
生:我和爸爸去了面包加工厂。做面包的流程比较复杂,但我发现它与馒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发酵剂,面包之所以吃起来又甜又软,原来是白糖和发酵剂在起作用。
生:我们去方便面厂参观,我亲眼看见了做方便面用的小麦精粉,棕榈油和维生素。我还有一个发现,厂家为了使方便面保存时间长,在里面加了少量的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这是我们在包装袋上看不到的东西。
生:我妈妈炸的油饼可好吃了,爸爸说这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生:我到超市看了许多食品包装袋,发现有的食品袋里另外还装着一个小袋,小袋上写着“石灰干燥剂”几个字。我不懂它是干什么的,就去问阿姨,阿姨说那能防止食物腐烂,吸收食物上多余的水分。我想有这种小袋的食品存放多长时间也不会发霉变质吧。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好方法来进行调查,真是不简单啊!这些方法用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帮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现在老师请你们自己动手,拿出准备好的早餐炊具与原料,每组配发一盏酒精灯,开始自做早餐。
(三)小组操作,体验收获的快乐
1、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帮忙。
2、品尝劳动成果,畅谈劳动收获。
生:老师,尝尝我们小组烙的油饼。
生:老师,我们组烙的糖饼可香了,您来尝一尝。
生:老师,我们组的菜夹饼味道也很鲜美。
(真没想到,学生们是如此喜欢动手,而且一双双小手儿可巧了。我经过调查才发现在每一个小组内,“厨师”们大多数是农村的学生,城市的学生只是打下手,给“厨师”帮忙。于是,我让他们谈论了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以后,还特别引发了农村学生自尊自爱的话题。)
师:老师发现,今天当“厨师”的大多数是农村的学生,同学们可以就这一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要说,王雅妮,你真棒!以后我要向她学习烙油饼的手艺。
生:妈妈工作忙,从来不在家里做馍馍,我们家吃的全是机器馍,现在我要向同学学习,学会自己做馍馍,让妈妈尝尝我的手艺。
生:我建议,学校开设一节劳动课,专门教给我们怎样做早餐,如果没有老师,我们班的学生就可以当老师。(教室里一片掌声)
(四)联系实际议一议,早餐吃什么
(学生在羡慕农村同学手艺好的同时,对早餐吃什么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教师便顺势引导。)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对荣荣的行为想说点什么,早餐到底吃什么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想对荣荣说:“你吃妈妈做的馒头,我们不会有看法的,如果你吃腻了,我用面包和你交换。”
生:我同意王民乐的话,因为有时我并不爱吃甜丝丝的点心,妈妈硬给我装进了书包,我也会用点心换你的馒头吃。
生:我认为商店里买的食品不一定好,像方便面吃多了会对身体有害。
生:我喜欢吃家里做的早餐,可是妈妈顾不上做,老给我买。
生:我爱吃家里做的早餐。
〖教学反思〗
1、在实践活动中,我有了新的发现:农村学生虽然家庭条件赶不上城市学生优越,但他们的自理能力很强,会自己做早餐,这难道不是农村学生值得骄傲之处吗?
2、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的能力让我惊喜不已。他们可以几人一组去方便面加工厂调查,发现常吃方便面对人体无益;他们还在超市里有了新收获,知道“石灰干燥剂”有防腐烂的作用;他们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大胆提出让学校开设劳动技能课的建议,还认识到家里做的是天然的无污染的食品,并通过调查与实践得出家里做的也好吃的认识。这一切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对于学生们关心的生活问题,他们很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想出各种方法来解决,不能小看他们的能力。
改进之处:在动手操作时,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将自己游离于活动之外,没有动手的意识,当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参加时,学生的回答令人吃惊:“我不喜欢动手。”其实是“我不喜欢劳动”的代名词。是啊,城市的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甚至连衣服都大人给穿。如何改变这种不爱劳动的懒惰,这是我下一个活动――“妈妈,我自己能做”要解决的问题。
★ 小学品德说课课件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品德与生活说课设计(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