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火烧云》四年级语文优质课说课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火烧云》四年级语文优质课说课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 目录
篇1:《火烧云》四年级语文优质课说课稿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来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彩笔、教学录像带。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 检查预习
3. 自学讨论
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材料,(2)个人自学,(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1.火烧云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标出来。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4.交流点拨
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颜色
>变
形状
第3题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八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删掉这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出示对比句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
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想象,以《云》为题写一个片断。
篇2: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火烧云》。
一、说教材
教育科学版四年级语文下第二课《火烧云》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消失过程中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出绚丽多彩、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着。
第三部分写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是火烧云的`特点。了解作者运用联想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作者在描写时注意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来写。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描绘出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观,为我们展示了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
因此,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
四年级的学生喜欢活动、好奇心强、好幻想,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大都建立在直觉和经验上。(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情分析,我从三个维度分析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和能力:
a.正确读写“笑盈盈、乘凉、镇静、恍恍惚惚”等词语;
b.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
c.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语文学习能力;
d.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过程和方法: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发挥想象力,自由、努力地去体验课文中的情感,生发出自己对火烧云和自然的美的认识与体验,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出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感受到一些字词的表现力,初步体会到想象在情感表达上的修辞效果,激发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其中,在反复朗读中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产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是教学重点;体会想象的修辞效果,学习作者观察实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本次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和课本插图让学生整体感受火烧云变化的全过程;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来逐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自由谈感受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火烧云、对自然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景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多媒体设备,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教学围绕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组织。在这节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原则。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用课本插图和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谈感觉,引导他们说出对于自然的喜欢、赞美之情。由此,自然过渡到课文《火烧云》的学习。(设置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2、字词认读
要求学生自学,运用互相帮助、查字典、小老师等形式自主学习,最后由教师检查和纠正,进行针对性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能力,为了增强其学习汉字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会合作学习和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3、反复阅读,体验情感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和情感态度,找出喜欢的句子,说说读后感。接着,开火车读,检查阅读情况,让学生们互相纠错。
然后,再读课文,细细体验,进入段落学习。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
(一)来由学生一步一步揭开教学程序,二来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提问
(一)什么叫“火烧云”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二)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想象一下:
(三)地面上还有哪些事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把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词语画下来。
(五)从这么多的颜色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想象:火烧云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七)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我用几个问题将教学重点逐步呈现出来,使学生随着思考的深入来体验到课文的情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一次富有感情的朗读,强化体验到的情感,领略语言之美。我用问题情境来引导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从而逐步完成教学重点。)
最后,全班齐读(体会火烧云的多变)。(先小组合作,再进行比赛,在愉悦活泼的气氛中解决教学难点。)
4、布置作业
⑴背诵全文。(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强化教学效果和升华情感体验。)
⑵学习课文中的想象和联想,利用想象和联想自由地写两到三句关于景色的句子。(这项作业采用“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进行评价。)
5、评价小结
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能多细心地观察大自然,相信你们会有丰富的收获。
五、板书:
(因为《火烧云》是篇景物描写的散文,逻辑性不强,而意象性很强,所以我用词语式板书,用几个关键词突出中心意象:)
火烧云
颜色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一会儿……
变化
马:形状狗:狮子:
(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六、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3: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彩笔、教学录像带。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检查预习
3.自学讨论
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材料,(2)个人自学,(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4.交流点拨
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颜色
变
形状
第3题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删掉这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出示对比句子:
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想象,以《云》为题写一个片断。
篇4:《火烧云》四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教案
《火烧云》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表达了作者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本文注意锤字炼句,有时一个字,就含不尽之意。比如“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文中还用了很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通通”“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红和“烧着”了整个天空后颜色之“变”:一会儿红通通,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一会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等,还有叫不出名的颜色;之后是写火烧云形状之“变”:一匹头南尾西跪着的马只两三秒钟便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找马的尾巴,马又变模糊了,来了一条大狗,后面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大狗小狗都不见了。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采取不同方式的读,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
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
第三,在扩展阅读的部分文章可以让学生提前来读。例如《火烧云的形成》《云体的各种体态》都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先读,对于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
第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这篇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篇5:语文《火烧云》说课稿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共有四篇课文,大多写的是作者身边的人、事、景、物,使学生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这是着重从培养观察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练习。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掌握“霞、盈、茄、庙、揉”五个生字。
能力目标主要是: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感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机、生字卡片、色笔。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之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6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出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就叫火烧云,(板书课题:8、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整体感知:
这部分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提出学习目标。
②带着问题听录音朗读。
③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思考题:
1、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4、重点深究:
这部分又分为两个环节: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图文结合,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先投影彩图,指导学生了解图意,再结合课文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变化都显示了共同的特点,就是变化多和变化快。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讲读课文的三个段,边讲边板书:变(多、快)
第三道思考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投影对比句子:
A、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B、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训练朗读:
《火烧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应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的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朗读要求:
1)读第1、2自然段,可把文中“了”字的读音适当延长,读成近似“啦”的读音,感情就出来了。
2)第3自然段写颜色变化又多又快,要读出急切的语气,速度可稍快些。
3)读第4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时,随着一种形状的出现到模糊、消失,要读出先惊喜、后惋惜的感情。
以上朗读要求不是读前提出来的,而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逐步提出,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加以贯彻:或通过教师范读,或通过诱发想象,或通过师生共议。总之,就是要让学生读得有劲,读得投入。
6、总结深化:
学完了课文,我让学生看板书,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火烧云的。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领略了火烧云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观,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遇到更神奇的自然景观,只要我们多用心观察,并将这些内容积累下来,我们的习作便会有源源的材料。
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合理的想象,以《雾》或《雨》为题写一片断。
五、说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篇6:小学语文《火烧云》说课稿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局部来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同学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同学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彩笔、教学录像带。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沛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同学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同学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同学传授“学法”。让同学“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同学认知水平,主要向同学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同学学会读书。通过同学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同学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只让同学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黄昏,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身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同学学习兴趣。)同学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检查预习
3、自学讨论
这局部可分三个环节:
(1)提供自学资料,
(2)个人自学,
(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和同学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资料:
1、火烧云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标出来。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4、交流点拨
这局部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同学自学效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同学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同学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颜色
变
形状
第3题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局部时,大局部同学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删掉这个句子,让同学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出示对比句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
让同学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同学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篇7:小学语文《火烧云》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篇8:《火烧云》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第七单元的重点课文,也是三年下册的重点课文。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课文十几年来已经传为经典。本课讲述的“火烧云”变幻多姿,五彩斑斓,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也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绚烂多姿的一面。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7个会认的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12个字。
2.想象火烧云的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难点: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同时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火烧云的美。
2.发现点拔教学法
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关于火烧云色彩、外形的描写手法,要学会发挥联想,把事物的变化写生动。
3.练习法
采用仿写句子、词语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主要展示火烧云的图像或者视频资料来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火烧云形象的了解。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诵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过程中体会到火烧云的美,加强对火烧云的整体感知,学会表现手法的运用,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火烧云相关的图片,或用自己的话描述火烧云的形象。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火烧云的图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让学生适当展开联想,回答自己关于火烧云的印象,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来。
第二部分:整体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写出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2.在朗读过程中找出课文的生字,优美的句子和词语。
读读下面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说几个类似的。
红彤彤 葡萄灰 半紫半黄
金灿灿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色
2.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录音范读的语气,体会课文语言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文段,感受课文主要内容。
1.学习课文优美的句子。
2.要求学生回答课文问题,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学了本课自己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火烧云。
第五部分: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再次回归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旨。
(三)课外作业:
1.背诵第3~6自然段。
2.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想一想自己会怎样描述。
五、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篇经典课文,为我们精彩地描述了火烧云这一大自然美丽的景象。这篇散文语句优美,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同时要让学生充分领会作者关于火烧云色彩变化和形状变化的描写手法,尤其是描写形状变化的比喻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篇9:火烧云的语文说课稿
火烧云的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课时内容安排:
本篇课文我共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课时学习第三段,巩固单元训练目标,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今天所讲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课文3—6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也是我在本课中努力实现的教学思想。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教法:
1、读中感悟:通过有层次的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对比理解重点词句: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效地为突破难点服务。
四、说学情、学法:
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像丰富,所以,在这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写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也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小天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一定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播放课件: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啊!它让人入迷,让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教师创设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又都具有变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了深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最后又读这一段,不仅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读出自己的这份热爱。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A、4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
同时投影对比句子:
a、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b、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B、红彤彤、金灿灿……说明颜色变化多。
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理解了书上写颜色的词,教师又说:那么我们试着把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让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此时又引导;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么美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火烧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3)读出感悟
“学生通过理解,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的欲望,而朗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此时运用进行多种形式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在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时,布置学生先自由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体会,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如比较句子:
a、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b、马是跪着的。
使学生感受到第一句,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作者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并融入自己的想象,在瞬息万变中,捕捉了清晰、印象深刻的造型,动静结合,寓情于物,强化了火烧云的变化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了火烧云的美,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 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 让学生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然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美丽的火烧云。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不但能更好的理解文本,也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这样的拓展,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最后,师生进行问答式引读。这样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读,思,议,读”的过程中,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从而升华了情感,轻轻松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读着《火烧云》我们不由赞叹作者生花的妙笔,那是源自作者认真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课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除夕的烟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们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巧妙妥帖,这既抓住课文精要,又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同时条理清晰,亦可落实单元训练目标,作为这一段的背诵提纲,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火烧云
颜色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
马:
形状 狗:
狮子:
篇10:《火烧云》优质课教案
《火烧云》优质课教案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看到过云,(板书: 云),但你们看到过“火烧云”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同学们摇头或哑然。)。其实,同学们是见过“火烧云”的,只是没注意而已,谁能根据字面的意思推测一下,什么是“火烧云”呢?
生:就是云彩被火烧着了。
师:说得真好!云彩在哪儿?
生:天空中。
师:天空中有火吗?
生:没有。
师:正常情况下天空中虽然没有火,但同学们却常常会说“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也就是说,太阳发出的光比火的温度还要高,只是它离我们较远,我们觉得没有火烤那么热而已。某些傍晚,部分阳光透过云层,射出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而没有穿透云层的阳光使得云层的颜色呈现不同的色彩,形成了火烧云。
二、朗读课文,自学探究。
师:文章中有一句写“火烧云”“烧”的特点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把这句话找出来。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说得真好!这句话就是解释什么是“火烧云”的。请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读完后,再自由朗读全文。文章中有一句话明确地写出了“火烧云”变化多的特点,读完后,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话,并画下来。
李西: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师:(指导重读“极”)孩子,你看得真准!不过,你能不能再读读这句话,把最能代表火烧云变化多的那个字重读。
李西:重读。(读完后,其他同学一起读一遍)
师:同学之所以都找对了老师的问题,是因为你们读书爱动脑筋的结果。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文章从两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变化极多”的特点。我看同学们读完文章后能不能概括出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变化极多的特点?
李传睿:颜色变化极多。
李成坤:形状变化极多。
师:你们两个真聪明!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学习颜色变化多的部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不懂的地方。
生:读课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是半灰半百合色?”
师:谁见过“百合”,是什么颜色的?
贾克钰:我见过。它的茎是粉红色或白色的,花是白色的。
师:你真是见多识广!那么半灰半百合色也就是(学生齐说)“一半是灰色,一半是粉红色或白色”。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这段,并根据板书记忆,我看哪个孩子记得最快?
生:齐背课文。
师:同学们记得真快!下面我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的部分,其他同学边听画出文章不懂的地方。
夏婷婷、李泽齐、刘洋朗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要注意把马、狗、狮子是怎样变化的读得稍重一点儿。请同学们自由练习一下,一会儿,我再让同学们朗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然后指名几个同学做动作理解这三部分内容。
生:读课文,想象画面,做动作。
师:同学们理解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试背这三部分内容。
生:试背这三部分。
四、理解顺序,指导写法。
师:同学们记忆的真快!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画出有关的两个词。
生:自由朗读。
毕凯鹏: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先上来再下去的顺序写的。文章中的两个是火烧云“上来了”和“下去了”。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将文章的第一、第二及最后一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一下:如果文章没有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极多的部分会是什么感觉?
生:自读课文。
冯哲:这样写得不具体,看不出变化极多。
徐海歌:这样看不出火烧云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加深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所以,我们描写事物,要写出事物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仔细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带着对火烧云的喜爱,再把课文朗读一遍。
★ 火烧云说课稿
★ 四年级火烧云作文
★ 聋校火烧云说课稿
《火烧云》四年级语文优质课说课稿(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