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纸船教案

时间:2023-01-11 04:01:33 作者:池塘的水底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池塘的水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冰心纸船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冰心纸船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冰心《纸船》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诗人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弊髡呱平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贝视锝馐停

异地――他乡;外乡。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毖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

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狈怕家艋蚪淌ε淅址抖量挝模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毖生齐读诗歌。

明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自读点拨

1、蓖学们都曾有过自己难忘的童年,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件旧物、一抹微笑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记忆往往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你们有过放纸船的经历吗?诗人写“纸船”到底是为了表现什么?

明确: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稚趣。

2、贝摩体会儿童真实的心理世界。

(1)“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住的村名,目的是什么?

(2)末句的“梦”是怎样的梦?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歌欣赏要注重感受、品赏,而不是理论研究。这两道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情感体验,来“泡”开作品中较为含蓄的诗句,从而丰富、拓展诗歌的内在意蕴。

(1)孤独的“我”希望能得到友谊或希望“我”的祝福能传给远方的人们。扣合诗意即可。

(2)或许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许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认,或许是要给远方的人们带上祝福,或许是祈盼自己的人生之船能在大风大浪中平安渡过。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3、痹诔浞掷斫舛童情趣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地诵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在节奏。

(五)拓展延伸

阅读冰心《纸船》一诗,试与课文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纸船

――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船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明确:设计此题,意在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同时也想让学生明白,同一话题可以写成不同主旨、不同风格的诗歌。完成本题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比较,答案不必追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下面提供的关于冰心《纸船》的分析,仅供参考:

诗歌表达对母亲的爱和离别的悲哀。

首节从爱惜纸写到叠纸船,一只一只纸船被抛下海去。次节写纸船经不住风吹浪打,但诗人仍每天不灰心地叠着。末节点明诗人的希望,能有一只小船载着女儿的至爱进入母亲的梦中。

本诗作于太平洋旅次。

一张纸是至轻之物,而首句却以“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这一认识的反差来引起悬念。为什么呢?原来是用它来叠成纸船。船是能在海上航行的,纸船当然不行,风一吹就卷走了,浪一打就湿了。而诗人却“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希望能有一只流到诗人所思念的地方。明明是不可能的事,仍然要执著地去做,这是感情的执著,爱的执著。诗人希望有一只纸船能进入母亲的梦境,不写女儿时时刻刻、在每一件小事都惦记着母亲,却用梦中的小白船这一个美好的形象,写出“至爱”的感情。

两首诗歌的立意主旨、创作手法都有所不同。

(六)布置作业

选择童年时的一个事物,展开大胆的想象,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纸船

泰戈尔①希望纸船让异地人得到

②想到用纸船载花平安到岸上

③想到天上的船放下来比赛

④梦见睡仙坐在船里→描绘儿童的奇思妙想→表现了童真稚趣

篇2:冰心《纸船》教案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可是我们的学生每天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每天领受着母爱的恩泽却浑然不觉,不觉得母亲为了他(她)流了多少汗,操了多少心,甚至掉了多少泪,觉得的只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却不知去为母亲擦一把汗,倒一杯茶,甚至洗一回脚。

针对这种现象,我设想以冰心的《母亲》、《纸船》为依托,上一堂洋溢着母爱温情的课,激发学生去感受母爱,体验母爱,调动出内心深处对母亲的那份依恋,同时回味反思自己如何来回报母亲,热爱母亲。

所以这堂课重点不在对诗歌语言、结构的机械分析,而在于整体感知诗歌的内涵,捕捉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并且不拘泥于诗歌本身,让学生把目光投注于自身,投注于这个充满爱的世界,去感悟,去体验,去反思。而在教学方法上,则不拘一格,听,说,读,写,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课文,来体味母爱。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选择阎维文的《母亲》、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和满文军的《懂你》三首flash歌曲在合适的时候插入教学过程 ,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三、课前准备

影像资料、flash歌曲、图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播放影像资料《游子吟》)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借助冰心的《母亲》和《纸船》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

(二)学习《母亲》

1、深情朗读

(要求学生把握情感、节奏、语音、语调)

2、温情揣摩

诗中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揣摩、回答,教师指点、归纳并板书)

3、激情体验

(学生谈感受母爱的体验或讲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

(播放flash歌曲:阎维文《母亲》)

(三)过渡:母爱是润物的春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正因为有如此深重的母爱,一旦离开母亲,才会有对母亲浓烈的思念。下面来看看《纸船》是如何来表达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思念的。

(四)学习《纸船》

1、学生自学《纸船》,选择下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读,读出一个女儿远离母亲时的感情情:可以唱,选择歌颂或表现母爱的歌曲来表达你对诗歌的理解;可以讲,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情景,讲讲你对这首诗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问,质疑诗中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写,写几句体现母爱的诗句或对母亲说几句真情话。

(歌曲示例:《烛光里的妈妈》;

写作示例:《写给母亲》

我是一片远去的帆

却永远也驶不出

您目光所围成的河岸

《想起母亲》

想起母亲

晚霞里就升起了

一缕灰白的炊烟

它模仿母亲绵长的爱

朝着我离家的方向倾斜)

2、学生用自己选择的方法来表达、交流、体现自己对本诗的探究和理解

3、小结: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如果说《母亲》这首诗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那么《纸船》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如果说《母亲》表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那么《纸船》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4、学生说说如何来回报母爱

(播放flash歌曲:满文军《懂你》)

(五)结束语:(观察板书形式)母亲是一座搭,永远以不变的姿势站成一个温情的港湾,而儿女是一艘小船,永远驶不出母亲慈爱的视野。母爱如灯,点亮你的人生;母爱如歌,吟唱你的幸福。母爱无价,人生苦短,孝心不能等待,同学们,好好珍惜母爱吧!

(六)家庭作业

1、回家为母亲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2、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

母亲 纸船

深情朗读 读

温情揣摩 唱

激情体验 讲

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 问

表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写

步入青年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

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母亲》《纸船》教后记

冰心的小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母亲》和《纸船》是两首洋溢着母爱亲情的抒情短诗,理解并不困难,所以在诗歌本身的'学习上学生几乎没有障碍,一些问题也提得比较有价值,如诗人明知道纸船流不到母亲那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和怎样来理解诗中的悲哀?等,而这些问题也能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解决。教学过程 中由于利用了多媒体手段恰到好处地播放了一些母爱歌曲,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勾起了他们对母爱的感念,使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母爱的亲情海洋里,学生们畅所欲言,有些学生眼里闪烁着泪光,有的甚至哽咽着回味母亲对自己的爱,诉说自己曾经不经意的点点滴滴,并且带着愧疚,带着真情,感谢母亲;带着恳切,带着激情,要回报母亲。

这是一堂语文课,但这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

篇3:冰心《纸船》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3先让学生观察小实验,再有条理地具体说说小实验的经过,最后写成一篇观察作文。让学生观察教师做实验,说说实验的经过,这都是为写一篇短文作准备的。教材的第二部分是学生观察老师做烧纸船小实验时的思考题。第1题明确实验的名称和实验前的准备。第2题是重点,这次作文能不能写得具体而又有条理,就看这一题有没有想清楚。如果学生已经搞清了这次实验的步骤,每一步实验是怎么做的,那等于理清了这次习作的思路,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第3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懂得一点自然科学的知识。这是难点,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个物理现象的原理。

训练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

2、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

3、初步懂得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用一张有一定韧性和不透水的纸折一只纸船。

2、常识课做实验用的铁架台一个。

3、酒精灯或蜡烛一支、清水一杯。

教学过程

1、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

(1)老师准备了什么?同学’们心里怎么想?

(2)老师就来做一个“烧纸船”的小实验,你们感不感兴趣?

(板书课题:烧纸船)

2、教师做演示性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1)实验前布置观察任务: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2)教师边做实验边有意识地按观察任务及时提醒。

3、展开讨论,教师小结。

教师提问:

(1)你觉得这个实验怎么样?

(2)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小结:实验分三步。第一步,架好铁架台,做好纸船,把水倒在纸船上,把酒精灯摆在纸船下面。第二步,点燃酒精灯,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纸船的变化。第三步,火苗舔着纸船的底,可就是烧不着,后来热气冒出来,最后纸船里的水开了。

4、口述实验过程。

(1)看着板书,让学生把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2)用上“先……接着……最后……”把实验过程有条理地说清楚。

(3)评讲学生口述内容。

出示习作要求:

a、有条理地具体叙述实验经过。

b、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教师小结:在叙述实验过程的时候,还要对同学的语言、神态加以描写,这样才能说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自由练习口述。

5、口述实验准备、实验道理。

过渡:这篇文章除了把实验过程写具体外,还要写实验准备、实验道理,这样才能使文章完整,有头有尾。思考:

(1)实验前老师做了哪些准备?

(2)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仍什么科学道理?

思考题1:

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板书小结:实验前老师准备了一只纸船、一盏酒精灯、一个铁架台、一杯清水。

思考题2:

教师把“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科学道理”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a、实验后,纸船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b、纸船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c、纸船没有燃烧跟船里的水有什么关系?

d、如纸船里的水烧干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别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小结:不光是纸,凡是物质燃烧都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着火点,因为纸船里有水,纸船在酒精灯加热时,纸船里的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水吸收了热量后慢慢蒸发了,就是刚才实验时看到的白姻,所以尽管纸船架在火苗上,仍然达不到燃烧的温度。如果纸船里的水被烧干,纸船就会燃烧。

口述实验准备,实验道理。

6、按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道理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烧纸船”这一实验。

7、学生试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习作。

教师适当指导,特别是中下生。

2、交流,评议。

(1)指定不同层次学生谈自己写的作文。

(2)师生共同评议:对照课后三个思考题的要求和板书,围绕文章是否条理清楚及用词造句等方面内容进行指导评价。

(3)指导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3、修改以后,抄.写作文。

板书设计:

烧纸船

铁架台 酒精灯

实验准备 纸船 清水

架、放、摆

点燃 提醒

实验经过 观察变化

舔、烧、冒、开

燃烧需要温度

实验道理 水吸收了热量

篇4:冰心《纸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1.

童心就是真心,像春日的鲜花一样艳丽,没有任何的掩饰。童心就是暖心,像夏日的朝霞一样和煦,没有任何阴暗。童心就是纯心,像秋日的碧湖一样清澈,没有任何机关。成人应有一些童心,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虚情假意。泰戈尔的《纸船》就是一篇赞美童心的散文诗。

设计2.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纸船)有同学放过纸船吗?很好,请你们回忆一下放纸船的经历。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放的方法都可以向大家介绍。(学生自由发言)我们看到这纸船,就会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特别美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首散文诗《纸船》,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异地(yì) 仰望(yǎn) 白帆(fān) 浮泛(fàn)

2.词语解释

异地:他乡,指家乡以外的地方。

仰望:抬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时的伴侣。

子夜:半夜。

浮泛:课文中指漂浮在水面上。

满载:运输工具装满了东西。

平平安安: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

3.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19他以《吉檀迦和》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4.背景追溯

本诗选自《泰戈尔散文诗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版,冰心等译)。泰戈尔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共收入诗歌40首,出版于1913年。这些诗歌是诗人从自己19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翻译而来的。诗集中天真的孩子与慈爱的母亲正是诗人的爱子与妻子。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诵读这首散文诗,说说文章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的

哪些奇思妙想?

【点拨明确】甲生: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

人得到。

乙生: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平安安地到达岸上。

丙生:想到天上的船儿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丁生:想到梦里“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

师评:诗人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世界。在这里,诗人寄寓了自己的梦想,纸船满载着这些梦想漂向远方。如果你也有这么一只载梦的纸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结合你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说说你的梦。

(二)深层理解

1.《纸船》是怎样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童真稚趣?

【点拨明确】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特别是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用载满秀利花的船平安地到达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这些想象天真离奇,却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童真稚趣。

2.本诗语言虽然朴素,却给人留下一种美好的意境,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你能说说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吗?

【点拨明确】整首诗自然、纯朴而优美,具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格。这从诗中所采用的一些意象中可以体会出来,如溪、村、田园、秀利花等,这些自然的或与自然较为接近的意象,为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朴素而单纯的氛围,它们与天真的小主人公,与放纸船的稚气行为结合在一起,在和谐中将主题凸现了出来。

诗人使用了一些限制性的、修饰性的词语,还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童天真纯净的心灵,又构筑了一幅美妙的图画,可谓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三)走进语言

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点拨明确】“用大黑字”,用语极为质朴,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稚气,仿佛让我们看见孩子写字时专注的神情,体察到那盛满了希冀的小小心灵。

2.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点拨明确】“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到,在异地会得到纸船的人,就可以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多么美好的愿望,水晶一般的童心!

3.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点拨明确】“同我的船比赛”,特别符合孩子的心理。

4.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梦的篮子。

【点拨明确】梦中有梦,在孩子的眼里,睡仙的篮子是可以装载无数的美梦的。

(四)走进写法

写作特色

(1)疾猛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更强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2)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也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洪流般潇洒地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3)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也不妨写一首诗,最好运用这种写法,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你的梦想写出来。(让学生把课前写好的诗再作修改,然后拿上来用投影放出来,并自己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希望点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火花,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将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出来,真正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篇5:冰心纸船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

2、理解、体会诗中的重点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体难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哀”情感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而在上个世纪的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

(二)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2、感知反馈 朗读指导

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

3、教师范读

好,我国的诗歌特别适合于朗读。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用声音来再现诗人的丰富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请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课件:音乐)

4、学生练习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读。

5、学生个读

6、学生齐读

读着这首精美的小诗,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真诚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全诗。与冰心一起走进这艘思念的小船吧!(教师起头)

(三)精读品析

1、有的是诗人喜欢用思想对别人说话,显得高深、玄奥;有的诗人愿意用心灵和我们交谈,冰心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诗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中都有哪些写得精彩的地方呢。先让我们看第一节诗,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一节诗中你认为那些词语用的非常好?说说你的理解。(总是、一只一只、很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思维、创造性地思考,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指导、引导启发。)

2、涛声阵阵,天风吹卷,漫无边际的大海上,一艘颠簸的邮轮载着一颗孤独的心灵驶向陌生的国度。从此远离了祖国,从此远离了母亲,此刻,窗外虽有大海的壮美,虽有太平洋的浩瀚,而诗人都无心欣赏。她只是默默的叠着一只一只小小的纸船,然而这些用了作者全部的情感叠成的小船,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用诗句回答。)那么从这第二节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学生:心中永存希望)

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思念的船儿呀,你漂洋过海,飞跃万水千山,流到母亲的梦中吧!“求他载着她的爱与悲哀归去”。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巧妙的结局啊!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这一节诗与前两节诗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三节诗之间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小组讨论:第三节诗是想象、虚写。叠纸船、抛纸船是为了梦纸船作铺垫。)在这节诗中,同学们觉得那些地方写的非常精彩呢?(学生质疑讨论完成:无端、求他在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下面,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全诗,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不清楚、不理解。(学生质疑讨论)

(四)美读欣赏

1、一艘小小的纸船飞跃重洋,从异乡女儿的心里流到故乡母亲的梦中,托起它的是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满载着的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我国著名的配音演员李子,来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诗。让我们与李子老师一起再一次步入这艘满载着爱与思念的纸船吧!(课件)

2、首隽美的小诗,文情并茂,令人感动,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和着音乐练习两遍,然后请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4、这首小诗真是太美了,每一次朗读,都仿佛与这位“最具爱心、也一般温柔的”世纪老人作了一次倾心的'交谈,都仿佛游历了一次丰富的情感旅程。下面,让我们用两分钟时间把这首小诗背下来,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好吗?

5、提问背诵。

6、齐背全诗。

(五)拓展延伸

1、冰心的诗歌,不仅书写母爱,有许多的小诗,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童心的热爱。她的这些小诗含义隽永,文词清雅,被称为“冰心体”,这些小诗,后来结成《繁星》、《春水》两部诗集。老师今天从中选取了几首小诗,请看屏幕。

2、冰心是世界上书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正如她所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用纸船,寄予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泰戈尔老先生也曾永金色花抒发对母亲的爱。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爱最无私、最伟大,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创造性的作业,给大家一个展示个性才华的机会。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模仿《纸船》写一段文字或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课件出示)

篇6:冰心纸船教案

一、整体把握。

1、诗的副标题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2、诗的主题是什么?朗读时的感情应如何?

二、内容分析。

1、第一节:写行动

哪些词句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由来以久?

2、第二节:写意愿

(1)抛出的纸船去向如何?如何理解?

(2)既然愿望不能实现,为何诗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3)诗人希望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3、第三节:写梦境

(1)思念至深人们往往寄希冀于梦幻。具体说说诗人新奇瑰丽的想象。

(2)为何诗人要母亲“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呢?

4、此诗表达“母爱”的独特在何处?

5、“纸船”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篇7:冰心 纸船教案

冰心 纸船教案

冰心是世界上书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正如她所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用纸船,寄予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泰戈尔老先生也曾永金色花抒发对母亲的爱。

冰心 纸船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⑵理解每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能力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并以纸船为凭借,进行想象和习作练习。

3、情感目标: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解决策略:就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谈见解和想法,并品读感悟佳句的内涵。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的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纸船

师:大家看,这是一艘纸船。每当你看到纸船,你会想起什么呢?

生:各抒己见

师:看来,一艘纸船载满了我们不同的记忆。对于冰心来说这艘纸船又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属于她的纸船。

(板书:纸船)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思考:你们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

师:是呀,这纸船要载着爱和悲哀寄给远方的母亲。

(补充课题——寄母亲)

2、这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____________。

预设:⑴对母亲的思念。⑵对母亲的爱。⑶远离母亲的悲哀。

3、用诗歌中的话说:“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悲哀归去。”

(板书:爱和悲哀)

(三)品词析句,情感共鸣

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表现冰心对母亲的爱的词语和句子勾出来。

预设:

⑴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⑵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⑶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重点词语: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仍是不灰心、每天、总希望……

A、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说明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由来已久。

B、仍是不灰心、每天、总希望,说明思念即使遇到阻碍、困难仍然坚持。

C、含着泪叠的,说明这种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

2、指导学生反复读诗句,说感受。

(可结合冰心的写作背景。)

3、请大家饱含着同冰心一样的思念,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为什么除了思念,除了爱,还会如此悲哀呢?

4、交流讨论。

生:谈自己的想法。

预设:⑴纸船没有漂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⑵女儿的思念太深,成了一种哀伤。

5、师:这位既让女儿爱又让女儿哀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冰心母亲的照片。)

6、由学生朗读冰心母亲的资料。

师:通过这些资料,冰心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7、师:面对这样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怎么能让女儿不牵挂呢?

就让我们随着纸船,带着思念与深深的哀伤,再来读《纸船》。

(四)联系实际,感受母爱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爱着我们,而且我们也同样爱着的母亲。老师作为母亲的女儿,又作为女儿的母亲,读了这首诗后禁不住写了几句诗来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受。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同学们也试着用诗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五)总结全课,留有回味

师:正像诗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将写有诗歌的纸叠成纸船,送给母亲吧。在送的时候别忘说一句:(我爱您、辛苦了、谢谢您……)。

相信妈妈看到这饱含真心的纸船,一定会露出爱的微笑。

师:现在当你再次看到纸船,你会想起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体会母爱)

师总结:看来,在这节课上纸船载满了冰心对母亲的爱与思念,而我们的纸船载满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做得纸船连同诗歌一起献给自己的母亲。

篇8:冰心 纸船

纸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赏析:

《纸船》是冰心1923年去国留学途中在海船上写的一首诗,副标题为:寄母亲。

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

冰心出身在一个富裕、融和、充满温馨的家庭,自幼沉浸于天伦之乐和手足之情中,从孩提到成人,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和关照,如今孑然一身离家万里、远涉重洋去异国他乡求学深造,这对感情极重、眷恋家庭的冰心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她乘“约克逊克”船启程后,在途径日本国的三天航行中,每天都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凭栏远眺,脚下的滚滚波涛,更加激起她对烟台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母亲的萦念。船抵横滨码头时,她在船舱里接连写下三首思念母亲的诗,《纸船》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凄然泪下。

[冰心 纸船]

篇9:冰心-《纸船》

《纸 船》 分 析

冰 心

一、整体把握。

1、诗的副标题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2、诗的主题是什么?朗读时的感情应如何?

二、内容分析。

1、第一节:写行动

哪些词句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由来以久?

2、第二节:写意愿

篇10:冰心《纸船》七年级语文教案

冰心《纸船》七年级语文教案

原文: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一、整体把握。

1、诗的副标题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2、诗的主题是什么?朗读时的感情应如何?

二、内容分析。

1、第一节:写行动

哪些词句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由来以久?

2、第二节:写意愿

(1)抛出的纸船去向如何?如何理解?

(2)既然愿望不能实现,为何诗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3)诗人希望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3、第三节:写梦境

(1)思念至深人们往往寄希冀于梦幻。具体说说诗人新奇瑰丽的想象。

(2)为何诗人要母亲“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呢?

4、此诗表达“母爱”的独特在何处?

5、“纸船”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篇11:冰心纸船读后感

《纸船》这一首诗正是写到年轻时候的冰心奶奶正赴美留学时,因思念故乡、思念母亲,而写下的一首语言朴实,却内涵深意的诗,真是感人肺腑!俗话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每当一个人独自居住他乡时,必然会想念故乡,怀念母爱的温暖。独自在外的冰心奶奶有此感受也便可理解了。此时,冰心奶奶在诗中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并不是空洞的,而是由真情实感的。

她用双手一只又一只地叠着小纸船,可是眼中却留着泪水。而这小小的纸船正载负着她对离别的哀愁和对母爱的怀念驶向回到故乡的旅途。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母爱的关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的,都应该能体会到母亲的含辛茹苦,也更能体会得到冰心奶奶对母亲深切的思念。朋友,让我们一同珍惜母爱,一同祝愿天下含辛茹苦的母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12:冰心纸船ppt

冰心纸船ppt

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心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明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漫漫旅途中便愈来愈感到孤独、惆怅。因此,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对祖**亲的思念之情。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 总是 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吹卷 打湿 不灰心 总希望 (集体朗读体会,并加以指导)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 不要惊讶 含着泪叠的 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

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

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⑴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师和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纸鹤》。

⑶问:《千纸鹤》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明确: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纸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思念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长辈。每当这种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时候,你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

[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

纸船 冰心原文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

总是留着——留 着 ,

迭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

有的被海浪打湿 , 在船头上 。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迭着 ,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

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迭的 ,万水千山 ,

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气馁!

在苦恼时须要镇静:

那快乐的日子,相信吧,定会来临。

心儿向往着未来;

尽管现在令人沮丧: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将会变得可亲。

篇13:冰心纸船朗读

冰心纸船朗读

儿童的心灵最单纯,儿童的期冀最单一,然而,这单纯的心灵、单一的希冀所包容的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却是最为深厚的。冰心的《纸船》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纸 船——寄母亲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赏析与意思一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诗歌第一、二节便写叠纸船、抛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的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表明所叠纸船的数量之多,也表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深;诗人把纸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它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实际上不可能,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诗人仍“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亲那儿!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诗人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其实,这一问题已经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第三节诗,诗人思念至极,展开想像:“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纸船漂不到母亲的身边,就进入母亲的梦中吧!“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点明题旨,感情达到最强烈的状态,令人怅然不已。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笔。 在这首诗中,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赏析与意思二

冰心这首诗就是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寄托对母亲的

思念。儿童的心灵最单纯,儿童的期冀最单一。然而,这单纯的心灵、单一的希冀所包容的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却是最为深厚的。多少年来,千千万万儿童、千千万万母亲为这首小诗所感动 ,正因为诗中“载着”那无尽的深情。(已收入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中学七年级课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冰心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颂寄小读者,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

赏析与意思三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纸船赏析学生版

“从不肯妄弃”,足见感情执着;“妄弃”,随意丢弃。“一只一只”,可见数量之多。

“不灰心”“每天”感情诚挚,愿望强烈。

“含着泪”“悲哀”思念之苦,刻骨铭心。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船虽然很小,但是所蕴含的感情却很深,愿望很强烈。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它的爱和悲哀归去”因为爱和悲哀是融在一起的,因为有爱才倍觉思念,因为孤独和思念才有无边的悲哀,这悲哀当然只能诉说给母亲听,所以要将爱和悲哀载去。

“悲哀”是指思念母亲的孤独、惆怅、难舍的痛苦之情。

最后一句话:点明题意,诗人的感情抒发以达到极致,令人怅然不已。

诗中的“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祖国、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篇14:冰心的纸船

《纸船》,冰心的一首诗,属于现代散文诗。语境优美,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纸船——寄母亲---

篇15:纸船 冰心 泰戈尔

冰心的诗歌《纸船》是冰心于1923年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时在船上写下的。在离沪的第十天,面对茫茫大海,年青的冰心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她叠了一只只纸船,放入大海,热切地希望它们能漂回祖国,漂到母亲身旁。诗人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些纸船“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然而她仍珍惜地留着每一张纸,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抛入海中,她知道当女儿苦苦思念着母亲时,母亲也是日夜思念着爱女,因此好希冀那众多的纸船中总会有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会地进入母亲的梦中,“------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小孩大约都褶过纸船,可能也都曾把这心爱的小船放入水中,一边看它轻轻地漂去,一边担心它沉没。冰心在漂洋过海的时候,用叠纸船来寄托自己思亲之情,当然是很自然的事。我们再来看看一首褶纸船的诗。

延伸阅读:田地《纸 船》

我用半张报纸,

给孩子折了只无篷的露水船;

孩子又用一根纱线,

把露水船系在窗台上面。

孩子上床时对我说,

要去接外婆到我们家来玩;

他出生以来还没见过外婆,

却把外婆深深悬念。

夜里的风把露水船带走了。

我怕孩子找不到船会泪流满脸,

他却说:“昨夜外婆已经来过,

天亮后又趁船回到乡间-------”

同样是纸船联系着亲情。只是在这里是用半张报纸,草草地折成露水船。想来是这小孩太小自己不会褶,由大人来做就敷衍了事了。然而小孩还是很珍惜的,他“------用一根纱线,把露水船系在窗台上面”。回头看看冰心的纸船。她是“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这儿看得出这年青女子心思之缜密,思绪之连绵。但是她又不失天真的童心,把纸船一只只抛下海,而且久久地关注着。看到那些纸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比较这两首诗,还可以看出在田地的诗的开头,“我”为小孩叠的纸船,只是儿童粗陋的玩具,那纸不是鲜艳的儿童手工用的色纸,而且折的只是憋脚的无篷船;而在冰心那儿纸船已经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后一首诗开头确实平淡,可是它的末段竟如神来之笔。第二天早晨“露水船”被夜风刮走了,大人深怕孩子找不到船会泪流满脸,正想安慰孩子,哪知道在孩子那里纸船早已驶入美丽的梦境,出色地完成了孩子真挚的愿望。回头再揣摩全诗,我们发现诗人为了抒写童心之可贵,早已设定个大人与小孩在这问题上的“差距”,而差异和距离使美更加显现出来。可见那份平淡是匠心独运的功力啊!

冰心诗中的末段也是有力之笔。那诗一开头就写道:一边是珍惜地留下每一张纸,仔仔细细地叠着小小的船,满含着温情把它抛入海中;一边是无情的天风冰冷的海浪,一阵又一阵地摧残着可爱的小纸船。一热一冷,一个希望一个毁灭,而在这巨大的对立中显现出的挚情足以令人击节咏叹。然而如果就此而止,有如想象的翅膀在海天不停地飞翔,总嫌没落实处。这时诗人超越辽阔的空间,到了思念的另一头,让母亲思儿的梦中漂进纯洁的小白船。这既符合情理,又营构了优美的意境。而借着幻想中对母亲体贴的话语,把那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船是人们过河渡海达到彼岸的工具,由于水路那潺潺的涛声、茫茫的前途,使这旅途比在陆地增加了许多艰辛和未卜的'风险,因此那彼岸也就多了一层神秘的诱惑感,而船也具有了诗意的象征性。那朝发白帝的轻舟,系在门前的万里船,乃至野渡横舟,天际孤帆无不带着浓浓的诗意印在我们的脑海。对于小孩当然要少很多苍桑的积淀,然而船所激发的想象可能更为丰富。

在初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的练习题中曾经选入泰戈尔的《纸船》: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

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

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

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浮泛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可以想见诗中的“我”是个小孩或者童心未泯的诗人,他“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而且写上自己的名字、住址,热切地期望与人交往。他想象着纸船像“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他的什么游伴也把自己叠的纸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他还把“秀丽花”栽在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还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在这首诗中,诗人营造的梦想与现实的对比也是独特而鲜明的,一开篇,把纸船投入急流,其尖锐的矛盾就使纸船的命运可想而知了。因此诗人不像冰心那样目不转睛地关注着纸船被风浪吞噬的惨状,而是“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却“仰望天空”;不看纸船在水中的挣扎,却看着“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的风的白帆”,最后,他干脆不再面对现实世界,而把“脸埋在手臂里”去“梦见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使纸船在想象中排解着“我”的孤寂,寄托着御风竞发的快感,承载着美好的瑰丽的梦想。那希望之急切,想象之丰富令人赞叹。

从上面提到的三首同题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都以真挚的童心,捕捉稚拙的童趣;并且以想象和联想构成人与事、人与人或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或矛盾,来寄托感人肺腑的真情,激发人们对天真自然的回归之情,鼓舞人们追求纯洁真情的勇气。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法。

篇16:冰心纸船课堂实录

冰心纸船课堂实录

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亲情,大家是不是还沉浸在其中呢?

生:是!(齐声回答)

师:假如你的母亲此时就站在你的身边,你最想对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妈妈!您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我长大后一定报答您!

生:妈妈!您要注意您的身体,别太劳累了!

生:妈妈!我知道那件事是我错了,在这里,我想请您原谅女儿的无知!

生:妈妈!您病了,但您不按时喝药,我心里真着急!(眼角有了泪花)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我很感动!我也想起了我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母亲老了,依然在为我操心,每当我工作有了新的成绩,她比我还高兴!母爱是最崇高的、最无私的。在这里,让我们深情地说一声:母亲,您好!

生:母亲,您好!(深情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想念母亲的诗——《纸船》,这是冰心奶奶青年时代远赴美国留学时在船上写给母亲的。让我们来齐声朗诵这首饱含深情的诗!(教室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语速偏快)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流利,但是还有缺陷,谁能指出来?

生:我们刚才读得太快了,不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师:那你能说说作者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生:作者要远渡重洋去美国,或许在几年内不能回国,她舍不得她的.妈妈,她很伤感!

师:要体现伤感,那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呢?

生:要读得缓慢一些!

师:非常好!看来,你们对文章的感情把握得很准,也能掌握朗读的一些技巧。老师想读这首诗,可以吗?请你们指出老师读得不好的地方。(全班同学静听老师的朗读)

师:现在有请同学们指正!{学生笑了起来}

生:老师的语速比较慢,我听了以后感觉到了作者的伤心。

生:老师在读第二节的时候,我听出了坚定的语气,比如“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让人觉得作者感情的执着。但是,老师有一个字没有读准。

师:能说出是哪个字吗?

生:老师把“仍”(ren)”读成了“仍”(reng

)!

师:你能大胆纠正老师的错误,很好!

生:老师在读最后一节时,感情更深沉了!

师:同学们的感悟很深!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以更准确地把握课文,感悟课文的主题。

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其余同学仔细听,然后把不足之处指出来。

生:(饱含深情阅读)

生:他读得很准确,很流利!

师:你的评价很高哦,用了两个“很”!(学生笑了起来)

生:他能读出作者的思想!

师:(故意问)此话怎讲?

生:作者要出远门了,一年半载回不来,她放心不下她的母亲,于是伤感占据了她的整个思想,我们能听出伤心的成分。

师:同学已经能准确地找到课文的感情基调。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为主人公叠纸船、抛纸船设计一组镜头,然后由我们来拍下这组镜头。

生:应该是一个雨天吧!丝丝小雨就像泪花,能很好地体现主人公的心情。

生:主人公应该穿一袭白色长裙,披着一头长发。

师:为什么要设计白色长裙呢?设计长发又有什么用意义?

生:白色代表纯洁,长发表明主人公悠悠的思念。

师:你已经具备了导演的基本素质!(同学们大笑起来)

生:我认为课文中的“抛”不应该是单纯地抛。

师:还有复杂的“抛”吗?

生:我的理解是用双手托着,任海风吹走纸船。

师: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吗?

生:这样才能更突出主人公的虔诚之心!

师:他的话有道理!

生:我不同意她的观点,我认为“抛”就应该用点力气,划出一道弧线!

师:为什么呢?

生:作者无法释放她的痛苦,她希望能把纸船抛到海水里,让水流带去她的思念,而不是“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掌声一片)

师:他的精彩发言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他对文章钻研得比较深,对课文理解到位。希望同学们像他学习!

师:你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有没有感觉有一个地方感情最强烈呢?

生:有!那就是课文的第三节。

师:为什么?

生:作者用大胆想象——“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来表达强烈的思念之情——“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感情!齐读这一段!(诵读感情深沉)

师:学习课文之后,我们感受到了冰心奶奶的思母之情,同时我们了解了运用典型形象来寄托感情的写法。下面我们就来学写简单的诗歌,把你对亲人或是老师或是同学的感情表达出来!(自由创作)

生: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支流泪的红烛,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那是您女儿的点点相思泪!

生:母亲,您的爱藏在暖暖的棉被里,在寒冷的冬天给了我无限的温暖!

生:爸爸,您的爱藏在粗糙的手掌里,抚摩我时,幸福溢满全身!

生:哥哥,假如有一天你的肩头落了一瓣雪花,那一定是妹妹问候!

(掌声又一次响起)

师:亲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学会发现,学会感悟,更学会表达!

(下课)

篇17:冰心纸船读后感

从古到今,作家笔下歌颂母爱的文章不计其数,诗人口中吟唱母爱的诗歌层出不穷,使世人都了解了母亲对我们深沉且深刻的爱。但人们似乎忘记了它--我们对母亲同样深刻的爱。在所有人都高歌母亲的功德,膜拜母爱的伟大时,冰心女士替天下所有的儿女作出了回应,唱出了我们对母亲的爱。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我不止一遍的读过。初读时才10岁,那时什么都不懂,只觉得很美,带着丝缕的忧伤,现在读来就很不一样了。在读过数遍后,竟发现初读时的感觉是对的,只不过这美的背后藏着深刻的爱恋,那忧伤中间透着无比的思念。

我最佩服冰心女士的地方,是不用一丝华丽的辞藻,就将这爱诠释的如此完整。呵,也对,爱本就不是华而不实的言语,爱也许就是那一个眼神,一抹思念……文中,作者用一张纸,一只纸船代表了她的爱,一张纸有多重呢?就物理学角度说,一张纸的质量是80克。80克?可别小看它,这80克所承载的是我们对母亲数以吨记的爱。坚强的船儿啊,满载着沉甸甸的爱,在茫茫大海中摇曳着驶向远方,驶向母亲的心河……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1900年,卒于1999年,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着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一开始写作就与小朋友结成知心朋友。1923年,她赴美留学,虽然远离祖国,但她不忘给国内的少年儿童提供精神食粮。我最喜欢读她的那首小诗《纸船—寄母亲》。

诗中第一小节写“我总是留着留着、一只一只”奠定了感情基调,第二小节从船上抛出纸船的去向: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上,有的……表达了作者的心愿——“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第三节写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小白船的情景。这首诗是她途经日本赴美留学时创作的一首诗,在漫长的旅途中,面对茫茫的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之后又叠船赋诗,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啊,一说起母亲,我的心就涌上了温暖的情愫。是母亲给了我生命。养育我一天天长大,教育我学习文化,送我上学接我放学…母亲给了我多少温暖埃每当我遇到困难总会想到母亲的那首诗: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您的怀里。

啊!冰心,我喜欢你的《纸船》,更喜欢你对母亲的挚爱,我也要像你一样爱我的母亲。

冰心《纸船》读后感

冰心诗教案

冰心诗三首预习教案

小学语文《纸船和风筝》教案

中班科学玩纸船教案

纸船朗诵

纸船 说课稿

中班科学活动玩纸船教案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教案

《金色花》《纸船》教案设计

冰心纸船教案(精选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冰心纸船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