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开个玩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
(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
(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篇2: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宁死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题目为什么把五战士称为五壮士?战士和壮士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战士只是一般的士兵,壮士是英勇、豪迈、勇敢的人。
2、课文除“英勇跳崖”外,还有哪些内容也能说明他介是壮士?
生: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3、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前三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他们确实是壮士,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两部分,看看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
二、学习第四大段
1、默读本段,边读边想五壮士的哪些举动最令你感动?请你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读、思、悟、反馈。
(1)“同志们!用石头砸!”
生:“砸”读得要重,前边要有停顿。因为“砸”体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虽然没有子弹了,但是决不投降,誓与敌人血战到底;又因为五壮士已激战了数小时,体力消耗很大,石头又很重,如果不用力举不起来的,说明五壮士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生:个人读――评读――自愿读
师引:“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到:‘……’”
生:边做动作边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我已经听出了你们对敌人的仇恨,还有哪儿令你感动?
(2)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生:“雹子”要加重,突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雹子”形容密而多,战士们那么累还砸得那么猛,充充分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带着……带着……”第二个短句比第一短句声要高,因为战士们带着的是中国人民的仇恨,他们带着的是一颗满腔愤怒的心去砸的,把石头都写活了。
师出示课件显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生:发散思维,然后反馈。
师:谁能把这种决心这种仇恨读出来?
生:个别读――评读――齐读(师引读)
三、学习第五大段
师:多么英勇、壮烈的举动啊!文章最能体现五壮士豪迈的一幕是什么?(英勇跳崖)读第五大段,看看五壮士的哪一幕最令你感动?请你读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读、思、悟、反馈。(先读再讲理由)
1、“把枪砸碎了。”“砸碎”要重读,因为枪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不能再让敌人得到,不仅要砸还要砸碎,体现了壮士对敌人恨之如骨。
2、“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冲锋”重读并且声音拉长,说明战士们把死当成是继续战斗,视死如归。“第一个”要重读,体现了班长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带头作用。“纵身”要重读,说明战士对待死无所畏惧,坚决果断。
3、“昂首挺胸”“相继”加重,说明战士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相信抗战一定能够胜利。
师:课件显示,对本段内容进行全面反馈。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生:发散思维,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胜利的喜悦,对祖国的眷恋,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敌人的仇恨……)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有感情地读。
师:过渡: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侵略者证明了什么呢?
生: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说什么?
生齐读结尾。这声音惊天动地,使山河更加壮丽多彩,让我们踏着烈士的足迹,再次高喊一声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吧!
生:齐读口号(加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五壮士跳崖时那悲壮的一幕?(课件展示)
师:五壮士豪迈的壮举感天动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曲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赞歌,让我们把他们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眷恋,对敌人的仇恨通过读来表达吧。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
师:历史是不会忘记英雄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奋发努力,做个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吧。
篇3: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写字指南】
“寇”是上下结构,上边边是“宀”字旁,下边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一定要注意“元”竖弯钩要托住上面的.“”,在田字格中要注意上紧下松,下边因为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崖”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山”字头,“山”要写得扁一些,下边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厂”字要舒展,里面的两个“土”应注意上紧下松。在田字格中要注意上下的比例,上面应写得扁一些,下面笔画要舒展。
词语掌握了吗?
【词语理解】
zhǎn dīng jié tiě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例:董存瑞斩钉截铁地对指挥员说:“让我去炸掉那个碉堡!”
xuán yá jué bì
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例:即使悬崖绝壁也阻止不了特种兵战士前进的脚步。
【词语辨析】
〖近义词〗
进犯――侵犯沉着――镇定坠落――跌落
〖反义词〗
英勇――懦弱崎岖――平坦胜利――失败
【词语结对】
一(条)道路痛击(日寇)(满腔)的怒火
一(次)进攻掩护(战友)(英勇)的战士
一(场)战斗眺望(远方)(坚强不屈)的声音
【词语集锦】
本课成语比较丰富,你能记住它们,并且会用吗?
斩钉截铁悬崖绝壁满腔怒火全神贯注
横七竖八热血沸腾居高临下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句段理解了吗?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理解读懂】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赏析品味】
班长马宝玉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感悟吟诵】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读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大家内心激动,义无返顾。语调低沉,语速较快。
课文读懂了吗?
【课文简析】
〖概括中心〗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学习写法〗
1、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展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突出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指导朗读〗
读了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五位壮士的形象,所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要带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通过朗读重现英雄抗击日寇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尤其在文章的最后要将气势推向高潮,将英雄的口号喊出来。注意突出“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
知识拓展了吗?
〖读一读〗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查一查〗
第2题: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第3题:
(1)从“斩钉截铁”一词更能看出班长态度坚决,义无返顾,表现了他英勇顽强的精神。
(2)从“石头像雹子一样”可以看出五壮士英勇无畏,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从中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4题: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篇4: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保护群众、敌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誊写自身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局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局部
四、安排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局部。(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局部,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局部。考虑: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身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俺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局部?(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考虑: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局部,自身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局部。考虑: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局部。
三、总结全文
四、安排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局部。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篇5: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精读多读,读中感悟。
2、创设情景,走进文本,感悟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铭记英雄人物。
2、培养学生做一个自强不屈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合作交流、精读领悟
【教学准备】
学生学案、展示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引入新课。
二、学案导学:
自由地读课文的3--9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词语,多读几遍,并把你学到的知识写在展示卡上。(根据学案,自主学习)
三、合作交流
1、生生互动,分享学习成果。
2、学习反馈。
(1)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2)演英雄:想象情景,小组合作一起演一演你们最喜欢的片段,深入体会五位战士的英雄气概。
3、教师点拔: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四、释疑解惑
1、学生质疑。
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五、检测巩固
(一)、练习背诵文中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
(二)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篇6: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一、复习旧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认识了字词,理清了课文思路,(板书课题:狼牙山五战士)看谁能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气概,让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品质再为我们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学生:老师,您错了,应该是“壮士”而不是“战士”
老师:这位同学提得很好,为什么叫“壮士”?你认为怎样的`人
才能称为壮士?
学生:勇敢、顽强、坚强不屈、英勇过人、不怕死
老师:说得好!那么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五位壮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呢?让我们再次走入这篇课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一)师:五壮士在同敌人作斗争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师:下面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三)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师: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说得真好。请同学们看图片,你能说出文中哪几句话是写这画面内容的吗?谁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眺望”:向远处看。)
他们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对,“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师: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师:读得不错,姐下来思考: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四)课后练习
1、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深受教育,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读后感。
篇7: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斩钉截铁、居高临下、崎岖、任务、坠落、雹子”等14个生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紧扣“壮”字体会五壮士的豪言壮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人、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热爱群众、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难点: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读中感悟
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篇8:小学语文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新授:
(一)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课文,再交流预习的成果。
1.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
寇尸崖豪
2.读读下列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
(二)我们再来快速读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己理清课文顺序后,填写课后p63表格。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1自然段2自然段3自然段4、5自然段6-9自然段
(三)指名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位壮士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完成了掩护任务后,五位壮士又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
三、练习:
1.积累文中的成语。
写五壮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敌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知道描写英雄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主要是想使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首先,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其次,根据课文内容,进入情境,探究人物心理变化活动及其变化的原因;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总结出课文的内容。
篇9:小学语文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篇10: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其写法为中心,以理解课文内容为重点,以“壮士”为突破口,把握整体,重点引读,使学生弄清其内涵,在此过程当中,学习写法,落实双基,提高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点题、破篇,引选材
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一开始就紧抓“壮士”一词设计下列思考题:
1、“壮士”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指谁?
2、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
3、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壮士”的行为?
通过上述思考题的引读,让学生明白“壮士”是指勇敢豪壮的人。本文的“壮士”是指五战士。因为他们在掩护群众转移,狙击敌人的战斗中勇敢杀敌,在弹尽枪绝的情况下毅然跳下悬崖,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选择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英勇跳崖”等事例。这样点题引篇,学生很快就会弄清“壮士”的内涵,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二、破篇引段,分详略
在学生初步弄清了“壮士”的含义,了解课文内容后,再以“壮士”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最能表现五战士“壮士”行为的“诱敌上山”、“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三个重点段,教学中可用“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这一思考题把学生引向上述三段,然后再通过作者的详细描写,抓住重点词句和用挂图深刻理解五位战士的壮士行为。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五位战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连段引路,归纳中心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了“壮士”的含义,通过引读“接受任务”和“诱敌上山”两段,使学生深刻领会全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中心。使学生获得对全文深刻而系统的理解,初步分清详略。
四、综合比较,引导写法
上述两步既使学生快、准、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又为学习“详写和略写”做了有益的铺垫,因此,应立即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练习,比较分析,分清详略,来学习写作方法。通过再次引读,弄清哪些地方详写?详到什么程度?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体会出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明白详略得当、层次分明的道理,达到详而不繁,略而清楚,为完成本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打下坚实基础。
篇11: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了解本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3、了解狼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视侵略者、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寇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四、教学方法:精讲品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1、有关课文内容的录像带。2、写有生字组成的新词的小黑板。3、写有学习要求的小黑板。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读。
1、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拿起笔,把自己了解到的学生画下来。
2、交流。
[意图:把学习导读放在学习新课之前,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训练重点有大体的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二、导入新课。
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里,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队列里一片肃静,没有人应声,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时,才有人答“到”。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第15课,大家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字音。
2、课前你都查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哪些资料?互相交流。
3、总结预习情况。
四、学习新课。
1、快速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2、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壮士”呢?
(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细细体会一下,可把体会、感想写在一边,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笔标出来。(用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自学。
4、交流感受,教师点拨。
5、质疑: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1)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2)出示稍有疑难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问题:A、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B、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6、深入理解课文。
A、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以下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质疑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3)练习朗读课文。
B、集体讨论。
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讲座结果,教师相机指导:五壮士在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以后,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是为了更好地掩护群众和连队,也是为了更多地歼灭敌人。五壮士知道这样做有生命危险,但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甘愿做出自我牺牲。
(1)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你对五壮士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很敬佩。)所以,应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3)指导朗读,突出重点词句。
(4)学生练习朗读。
(5)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意图:此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学重点是学生独立学习、集体讨论以解决的,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
五、读全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面向中等学生)
二、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填空:
接受任务( )( ) ( ) 跳下悬崖
这五部分中,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意图:这是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之所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为五壮士的行为太感人,也可能是因为语言文字的精当,但不管是什么,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点拨。]
三、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精当。
1、教师出示写有下列内容的小黑板或投影片。
第一组: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第二组
(1)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顿时,石头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问题:
(1)第一个句子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2)你从中爱到什么启发?
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句子体味。
2、除了这两处地方外,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语言生动、形象?
3、小组交流。
4、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阅读收获。
▲教学小结:
1、朗读全文,完成课后题。
2、看板书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说说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
篇12: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 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斩钉截铁”、“壮士”、“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上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从英雄的壮举和感人的话语中,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学习机会,通过自读、自悟,以读促情,以情带读,分享学习快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的情感由此而产生一次精神升华,爱国主义思想由此而深深地扎根在全体学生思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重难点分析: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2、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启发谈话,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出示课件)学生说出课件中的英雄事迹: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
(二)揭示课题: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三)由课题“士”展开,“士”在古代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能得到“士”这个称呼的人,是受人尊敬的。
1、学生用“士”组词,教师板书有价值的词语。
2、这些词语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预设:
“战士”就是指部队里的士兵,他们都参加作战的。
“勇士”就是指非常勇敢的人。
“烈士”就是指在跟敌人作战中英勇牺牲的战士。
“壮士”就是指很壮烈很勇敢的战士。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课件)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在狼牙山之巅,我们的五壮士是怎样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诗篇的?
(一)(出示课文朗读课件)思考:
1、听录音注意自己读不准的字词。
2、这篇课文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自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轮流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己预习所得,探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重点检查部分词语(出示课件)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出示课件)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用横线标出来.
(二)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三)小组内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一读战斗英雄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精品细读,内化情感。
(一)接受任务(出示课件)
1、说说五位战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2、哪些词语突出了日寇的猖狂?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壮士的壮志:敌人的人数非常多,六班只有五个人,对比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歼敌,不怕牺牲。)
(二)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炮火连天的1941年秋,走近狼牙山看看五位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预设一:他们是怎样诱敌上山的?(出示课件)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大声读一读
预设二:同学们自由读(出示课件)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场面吧!
1、战士们怎样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的
2、指明读说说壮士是怎样对敌的,五壮士的描写中那个词运用的好?(出示课件)
3、面对这五壮士的英雄形象,你想说什么吗?
预设三:正因为他们的不屈不挠,正因为他们的奋不顾身,所以敌人——引读。“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的尸体。”(引导学生五位壮士与许多、横七竖八对比,体会壮士壮举)
(三)引上绝路
五位战士顺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词语划下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预设一:壮士们把敌人引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出示课件)
预设二:为什么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预设三:交流感动的词语:(出示课件)
1、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斩钉截铁”引导学生文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走!”朗读,从读中感悟壮士的决心。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3、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他们一个个都是不怕死的铁铮铮的汉子,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几个句子。(齐读)
(四)顶峰歼敌
在顶峰歼敌之中,写得最详细,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请找出句子同桌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预设一:(出示课件)
1、下面这段话的哪几个动作表现了马宝玉英勇无畏的精神?
2、砸,你能换个词吗?那为什么作者不用其他字,而要用砸?(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加以体会人物情感)
3、用心地读这几个句子。
预设二:还有哪些句子打动了你?(出示课件)
五壮士猛地举起石头,狠很地砸向敌人。深入体会体会决心、仇恨
1、1937年泸沟桥事变之后,可恶的日寇在我们中国领土上烧、杀、抢、掠,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烧了我们的房子,杀了我们的亲人,犯下了许许多多的滔天大罪。
学生说一说电影中看到的日寇的罪行吗?(结合在《中国兄弟连》中就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个村庄在一夜之间全村的人都被日寇杀光。《狼毒花》中的日寇更是残忍,不过不招供,就割去一个耳朵,再不说就挖去一双眼睛,他们就是这样的折磨、残害我们的中国人。当时,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到了2100万人。同学们,这一个个死去的可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亲人啊。)
2、引读:此时此刻,相信你们对五壮士的决心,仇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决心和仇恨在你们心中燃起,同样在五壮士的心中熊熊燃烧。他们就用石头向敌人讨回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让我们带着这份坚定的决心,满腔的仇恨再读这段话。
3、说说“像包子”这个词的理解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预设三:
又一批敌人上来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这句话中动作描写还在哪里?
(五)壮烈跳崖
(播放视频二)一同感受壮士的英雄气概。
1、(出示课件)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壮士们想什么?
2、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_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你怎样读这豪言壮语?(引导学生理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读到这里你会用怎样词语赞颂这些壮士?
二、回顾全文,提炼升华。
1、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碑,为什么是五“勇士”。
3、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或者为纪念碑写碑文。
三、总结写作方法
1、提炼本文的写作手法通过人物的动作、动作表现主人公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2、本文详略得当(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详略,人物描写的详略)
四、拓展练习
读有关英雄的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办一期“看英雄、学英雄”的手抄报
篇13: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优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 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 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2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板书课题并齐读)
2、质疑:课题为什么用“五壮士”而不用“五战士”?
3、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完成课后习题2的填空。
(3)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日寇、晋察冀、指 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
2、我会理解了其中一些词的意思,并会用之说话,如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
3、我会较流利地读课文。(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师及时到学生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我完成了课后的思考2.知道了文章的叙述顺序为: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诱敌上山和顶峰歼敌是详写,其他部分是略写。
2、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
(1)第一段中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2)第二段中“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 敌人的尸体。”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
(3)第三段中从“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4)第四段中“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适当作指导朗读)
从“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中也充分体现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5)第五段中“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更充分体现出了五壮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三)创作性展示
1、读了课文,认识了五位英勇的壮士,他们身上具有……的精神,值得我们佩服。
2、我想对五位壮士说……(写一个小片段)
3、我想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三,激发知识冲突(结合课时而变)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关于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等。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新的目标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勇的形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英雄们,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
(2)课文中两次讲到了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3)从文章的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上,哪 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5)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 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3、学法交流。
(1)我知道了两次任务中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3)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
(4)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等。
小结:学习这一课,我们要把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我们就写得详细些,其余的材料就略写。
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搜集资料的展示
(1)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如历史背景,一些影片资料的介绍如《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
(2)读到的关于抗日题材的书籍文章等。
(3)交流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4)关于五壮士跳崖后的情况介绍。
2、个性创作展示。
(1)我写一首英雄的赞歌。
(2)朗诵改编的诗歌。
(3)写一写想对英雄说的真心话。
四、作业
运用学习的表达方法,写一个描写人物的片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推荐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