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你是我的傻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 教案,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 教案,供大家阅读。
篇1: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 教案
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 教案
《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 建议一:可以采用写作训练法 建议用两课时完成 本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并试着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动手训练写作的过程之中掌握这些方法,并会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达成本文的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第一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之中自己的一些困惑,并且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谈到自己在选材和组材上面的一些不足。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谈谈,讨论可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这些困惑的一些方法,老师再适时地加以指导,教授给学生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办法,比如选材材料要真实、材料要典型、材料要新颖等,组材要截取精要、舍本逐末、以小见大等等方法。 第三步:老师可以找一些范文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选材和组材的优点在哪里,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心得来总结写作过程之中如何灵活使用这些方法。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自己写作,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并且在学生完成后进行点评,让学生可以写出新颖的文章。 建议二:可以采用赏析纠错法 建议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老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两组作品,一组是选材和组材都比较好的作品,另外一组则是较差一点的。然后让学生总结这两组作品哪组写得比较好,好在哪里,不好的又在哪里。比如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俗:选取的材料陈旧。这个过程之中主要让学生找不足。并且老师这个过程中还要加以指导,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概括作品好在比如材料新颖、典型、以小见大等等,在总结的过程之中教给学生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课后作业让学生查一些资料,自己赏析一些写作的比较好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主要让学生运用上一课时所学到的方法来练习选材和组材,写作文章。老师加以辅导,让学生尽可能写出在选材和组材方面都比较好的作品。 相关资料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 一、材料要真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这个真实,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作为旁观者)。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材料要典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 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典型事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化。 2.不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要详写。 3.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例也要注意技巧。 三、材料要新颖。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 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材料要切题。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记叙文组材的'方法: 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 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心突出。 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2)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3)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 2.舍本逐末法,它是选材中寻求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它贵在表达角度新、依材料“逐末”挖掘有价值的重大题材,常有三种方法。(1)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2) 避开主体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3)避开主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件侧面的蛛丝马迹。 3.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1)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2)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的本质。 4.移花接木法,把别的事物、人物、故事转借到自己作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移花接木法。材料不一定是生活素材的原版,但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它可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将体验过的事物特征转借到类似的事物上,使描写符合真实,以假乱真。如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描写,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到过太湖和鄱阳湖,所以也能把洞庭湖景色描写得有声有色。 5.彩线串珠法,即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众多材料用一线索贯串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方法。 另外还有纵横对比法(将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对比为纵比,将两个人的优劣等放在一起对比为横笔)、扇面结构法(用几个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段或事情情节片段组合起来)等。篇2:高一语文《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教案
高一语文《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教案
本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并试着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动手训练写作的过程之中掌握这些方法,并会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达成本文的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第一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之中自己的一些困惑,并且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谈到自己在选材和组材上面的一些不足。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谈谈,讨论可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这些困惑的一些方法,老师再适时地加以指导,教授给学生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办法,比如选材材料要真实、材料要典型、材料要新颖等,组材要截取精要、舍本逐末、以小见大等等方法。
第三步:老师可以找一些范文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选材和组材的优点在哪里,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心得来总结写作过程之中如何灵活使用这些方法。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自己写作,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并且在学生完成后进行点评,让学生可以写出新颖的文章
相关资料
如何选择材料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
材料要真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这个真实,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作为旁观者)。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材料要典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
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典型事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化。
2.不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要详写。
3.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例也要注意技巧。
材料要新颖。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 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材料要切题。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记叙文组材的方法:
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
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心突出。
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2)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3)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
2.舍本逐末法,它是选材中寻求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它贵在表达角度新、依材料“逐末”挖掘有价值的重大题材,常有三种方法。(1)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2)避开主体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3)避开主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件侧面的蛛丝马迹。
3.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1)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2)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的本质。
4.移花接木法,把别的事物、人物、故事转借到自己作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移花接木法。材料不一定是生活素材的原版,但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它可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将体验过的事物特征转借到类似的事物上,使描写符合真实,以假乱真。如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描写,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到过太湖和鄱阳湖,所以也能把洞庭湖景色描写得有声有色。
5.彩线串珠法,即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众多材料用一线索贯串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方法。
另外还有纵横对比法(将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对比为纵比,将两个人的优劣等放在一起对比为横笔)、扇面结构法(用几个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段或事情情节片段组合起来)等。
篇3:作文升格指导:选材与组材
作文升格指导:选材与组材
作文升格指导:选材与组材作者:柳岸钓客[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些篮球水平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第一组:20天,每天练习投篮,天天记录,但顺其自然对每天的练习不提任何要求;第二组:时间同上,只要求每天花20分钟的时间想象投篮,投篮不中时,要求在想象中对此做出相应的纠正;第三组:只记录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其余时间不再作任何要求。结果,第一组进球率增加24%,第二组进球率增加26%,第三组基本没有改变。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名校大联考2008-高三第一次联考作文题)
[写作指导]
这是一组事实对比类材料,包含三组学生不同要求、不同做法得到不同结果的对比,其中第二组和第三组反差较大,可视作对比关系;第一组比较中性,可以参考。也可以忽略。
对待事实对比类材料,需综合采用“比较异同法”和“以果溯因法”两种方法来审题。材料中第二组训练效果之所以比第三组好许多,这是因为第二组训练有明确的要求,“要求每天花20分钟的时间想象投篮,投篮不中时,要求在想象中对此做出相应的纠正”,由此,可以从以下角度参考立意:
一、根据有无要求的差别,可以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组之所以没有长进,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二组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要求,所以长进最大;第一组的要求不是很明确,但每天的记录具有暗示性,所以也取得较大的长进。联系工作、学习中的管理,也应提出明确有效的要求,也应该建立规章制度,而不能放任自流。
二、根据要求的具体内容,可以谈用“心”方能事半功倍。第二组的长进优于其他两组,主要取决于每天20分钟的想象投篮和“投篮不中时,要求在想象中对此做出相应的纠正”,说明在训练过程中,用“心”的重要性。推而广之,要想取得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用“心”。
[原文]
心想才能事成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于来欣
心想才能事成,敢想才会敢做,世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胸有谋划,事前先有完善的计划,做起事来才能称心如意。无心者常事倍功半,碌碌无为;有心者方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心中多一份预期,前方多一条道路,敢想才敢做,倘若心中连想法都没有,遇到困难就放弃,不去多想一想其它方法或途径,困难就永远不会解决,前方那块拦路石永远不会消失。心中总抱有一份成功的期望,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鼓励;避免俗套,敢于创新,心中新奇的想法也许就会成为你进行的另一条路。倘若没有爱迪生对发明电灯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又怎会有如今万家灯火,夜如白昼的景象?倘若不是人类有飞翔的欲望,又怎会有太空站的建立,阿波罗登月的壮举?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一种渴望推动人类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心中多一份计划,路上少一条沟壑。每个新学期的到来,我们都会制订学习计划,向下一个目标迈进。计划之下必有方向,长时间的行走容易迷失方向,然而有了计划,心中便多了一幅地图,每走一步看一眼目标,激起奋进的烈火;每行一里校对方向,及时回到正轨。每次失败之后,总结教训,制订一个针对不足的计划,才不会让总结流于形式,在实践中吸取教训。
心中多一份反思,途中少一些同样的错误。人生旅途犯错误是难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应该“吃一堑,长一智”,犯错之后,心中应该反思,思考为什么会错,怎样改正,不能“吃一堑”而不长智。同样的错误犯许多次,那是“心”的缺失,有心之人岂能对绊倒自己的绊脚石不提高警惕?反思能让我们识破一个个困住过我们的陷阱,反思能封锁一条条让我们迷失过方向的岔路,反思能打开一扇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人生之路很漫长,前路不可知,后路不可退,困难一道道,艰险一重重。面对前方未知一切,我们有一颗跳动的心,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面对艰险的武器--多用心想,成功就在前方。
[升格指导]
这篇习作有两大亮色:一是紧扣材料主旨,化用俗话“心想事成”,提出“心想才能事成”的论点,新颖准确,并以问题“为什么”拓展思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心想”为什么能促进“事成”,切合题意;二是文章思路清晰,并列式的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清楚。
这篇习作有两处硬伤:
一是内容比较单薄,尤其是缺少例证;
二是没有概述材料或照应材料。新材料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的地方: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材料可用可不用;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既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就应该最好概述一下材料,分析一下材料,完成从材料到自己的文章观点的过渡,让考官明白你是现场根据题目材料立意写作,而不是宿构套作的。
[升格后的作文]
心想才能事成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于来欣
我们常常说“心想事成”,但人们往往只把它看成主谓关系,所以最终只能让它成为一种美好的祝愿。其实这四个字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心想”是条件,“事成”是结果,只有“心想”,才能事成。认识到这一层,这四个字就不再只是一条祝福语,而是一个通向成功的重要秘诀。
“心想”想什么?包括三个元素:一是目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想法”;二是计划,即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步骤;三是反思,即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矫正自己的方法和步骤。
正如材料中的第二组学生,他们每天要花20分钟的时间想象投篮,这实际上是在强化自己投篮的目标、方法和步骤;投篮不中时,要求在想象中对此做出相应的'纠正,这其实是在对投篮的方法、步骤进行反思和矫正。如此“心想”于前,训练于后,边练边想,边想边练,最终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他们的进球率上升最快,增加了26%。
心想才能事成,奥秘何在?
心想让心中多一份预期,前方少一份迷惘。爱迪生只受过三个月的学校教育,著名女歌手舒曼・海因克当初拜访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时,因为相貌平平,被劝回家做个缝纫女工。然而对成功的强烈欲望和预期,使他们遇到挫折时不迷惘,坚定地战胜了这些不利因素,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由此可见,心想才能目标明确,信念坚定。
心想让心中多一份计划,路上少一条沟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标。例如每个新学期到来时,我们都会制订学习计划,向下一个目标迈进。长时间的行走容易迷失方向,然而有了计划,心中便多了一幅地图,帮助我们激起奋进的烈火,校正前行的路径。所以说,心想才能计划周密,少走弯路。
心想让心中多一份反思,途中少一些同样的错误。当美特斯邦威开发外部市场气势如虹的时候,内部人事问题却越来越大,最后管理层几乎全部出走,只剩周成建一个“光杆司令”。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周成建深刻反思,改变了自己当初“职业经理人不适合我的要求”的结论,认识到“我没有做好决策者的角色,未与职业经理人创造默契的合作方式”。经过反思,周成建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让美特斯邦威重新走上兴盛之路。可见,反思能帮我们识破一个个陷阱,反思能帮我们避开一条条岔路,反思能帮我们打开一扇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人生漫漫,艰险重重。面对前方未知的一切,我们应该像实验中的第二组同学那样,学会“心想”,善于“心想”,成功就会在不远的前方。
[点评]
这篇习作有两大亮色:一是紧扣材料主旨,化用俗话“心想事成”,提出“心想才能事成”的论点,赋予俗话更深刻的含义,并以问题“为什么”拓展思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心想”为什么能促进“事成”,切合题意,内容充实,照应材料严密;二是文章思路清晰,并列式的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清楚。
(中国大学网)
篇4:记叙文的选材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选材方法:合题旨;有新意;小角度;避生就熟。
2、提高选材能力,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你会想到了什么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亦或是一个人、一桩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句话、一首诗?总之,众多的、你所亲身经历的、难忘的日子将涌上你的心头,等着你去编织;众多的、你所熟悉的,和你精神上、感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带着各自的命运,各自的性格,各自的音容笑貌,来到你的眼前。
也许你的书房只有八平方米,也许你的书桌又小又旧,然而,当你拿起笔来,在这个不平凡的时刻,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旋律,都将一齐涌向了你的心头、你的笔端??难道不是吗?就在前不久,我让大家把最让你感动的事写下来,结果大家一写就是一箩筐。这下,我们都困惑:我到底写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记叙文该如何选材。
二、如何选材探讨
请把“不是脸”的材料剔掉!
这里材料罗列的是“感动你的事迹”,那怎样的材料才算是“不是脸”的部分?
就是绝对不可能感动你的事迹,不扣题旨的部分,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提示:有两个材料)
第5则材料;为什么?
你有没有感动?没有。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了?姑姑。
所以,有没有感动你?没有。非常准确。
第7则材料 ;为什么?
你给乞丐硬币,你自己可不可能感动?不可能。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乞丐。
所以,属不属“感动你”的事?不属于。
第二步: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这里属于“陈谷子、烂芝麻”的材料是哪些呢?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第1则材料;第2则材料;第8则材料;第9则材料
删去
有同学疑惑:就上个星期,妈妈冒雨给我送药了,不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吗?怎么能算“陈谷子、烂芝麻”呢?
也许的确,你妈妈刚刚冒雨给你送过药。妈妈冒雨送药,在很久以前,在别的同学身上也发生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材料旧了。
注意关键词“也发生过”,说明这件事可能在你身上发生,也可能在别人身上发生,是共性材料,不是个性材料。自然就变成“陈谷子、烂芝麻”了。
第三步:
还剩3则材料呢?再怎么选呢?
第3则材料 删去
剩下第4则材料;第6则材料。任选其一即可。
先抑后扬:戏水时,只往岸边跑,被嘲笑为胆小鬼;为了鞋子居然三步并作两步,踩着大石块冲下去为我捡回鞋子,非常感动。他让我真正明白:真正的勇敢,决不是用拳头制止别人的嘲笑这么简单。
小结: 1、与中心(题旨)有关
2、新颖的材料(个性材料)
3、理解的材料(避生就熟)
三、如何理解“避生就熟”?
幸福
从家到校是一段短短的路,但只要留点神,每天从这段路上走过两个来回,总会看到一个个“短镜头”,那都是幸福的所在。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地站在爸爸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做着鬼脸;路边卖菜的妇人一边爱怜地笑着,一边仍不忘提醒着“小心点儿”。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踩着特制的小三轮,车座后边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坐着他的老太婆,正说着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
傍晚的凉风里,一位将为人母的少妇挽着爱人的手,在田边散步,满脸写着幸福和憧憬。
田间,一位老人半蹲着,深情地看着那一畦畦翠嫩可人的蔬菜,不时用手摩挲几下,
好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
放学铃声串串地滑溜着,不一会儿,流出了学生自行车队。主流中分出支流,渐渐地三五成群,倾身靠头地凑热闹,脚下蹬着,口里聊着,眉儿舞着??
美容院里刚走出一个姑娘,撩一撩刘海,甩一甩长发,满身飘溢着青春和美。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能感觉到她心中涨满了生活的希冀。
托儿所里,那只聪明的小狗总会用两条后腿站起,博得娃娃们咯咯咯的笑;这笑是那样的天真无邪,似乎能融化一切忧愁烦恼。
东皋桥上一对卖童子烧鸡的年青夫妇,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也许是一对下岗工人,女老板身材窈窕,可以想到她曾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她却用她那娇嫩的双手吃力地去剁鸡,用不再娇嫩的双手撑起一片新的天空。
生活是平静的,但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香茗,没有醇酒的浓郁,没有咖啡的刺激,没有牛奶的醇厚,但它能让人品出一种淡淡的清香,回味无穷。这就是幸福!
我们常常抱怨幸福离自己太远,那是因为你总仰望天上找幸福,而事实上,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朋友,走在路上,请放慢你的脚步,瞪大你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吧!
第二组: 幸福
幸福是一缕金色的阳光,轻柔地包裹着我们的心灵,温暖而不会灼伤。
我有一件帽服,帽服的帽子是用拉链连接到衣服上的。可是,那拉链坏了一半,帽子垂下了一半,所以一直忘了拿回家去。直到期中考试的前一天,老师要我们把所有东西都带回家,于是,我只好穿着它回家了。
刚走出教室,一只有力的手重重地拍在我的双肩上:“喂!你的帽子掉了,不要?我可拿走了啊!”回头一看是我最好的朋友小紫。“知道了!拜拜啊!”我笑着告别了她。
半路上,一个初一年级的小同学从背后叫住我:“姐姐,你的帽子坏了!”我的心中顿时洋溢起一阵温暖:“谢谢你啊,我知道这帽子坏了,它不会掉的??”
阳光洒在她灿烂的笑脸上,那画面让人心窝荡漾起甜蜜的涟漪,沉醉在两个幸福的酒窝里??谢过了她,转身上了308公交车,司机见我上了车,刚要开口,我打断了他:“这是我的月票。”他笑了,眼角的几丝鱼尾纹也好像笑了:“我是想说,你的帽子垂了下来。”
我得心里就像是被春风拂过一样温暖:“谢谢,我知道了。”我在前排找到了一个较好的位置,座位被阳光照得暖洋洋的。
公交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座位也很快被坐满了。这时候,我才发现,她的腹部有些突出,竟是一位“准妈妈”。我连忙给她让座。她温柔地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的衣服怎么坏了?回家让妈妈给你补补吧?”
难道这不比一千一万遍的“谢谢”还温暖吗?就像太阳的光芒,美丽、温和??
这就是幸福吧??
幸福就是温暖柔和的阳光,幸福就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不要妄想一下得到很多,那样失去的也会很快。只要从点滴小事中体会,一定会品尝到真正的幸福。
1、两篇文章初步感知,你更喜欢哪篇?
2、作者的写作材料是怎么来的?亲见;亲历。
3、这两篇文章的材料,你觉得哪篇的更好?为什么?
展现了一个个幸福的画面(8则材料),给作者带去一种幸福感。
写了一路上不同的人对他的帽子的关心(1则材料),同样给作者带去一种幸福感。
4、哪一篇给作者带去的幸福感更强(幸福指数高)?第二则材料幸福感
启示:在合题旨的情况下,越熟悉越好(亲历>亲见>亲闻)
四、作文实践
童年是池塘里的蝌蚪,童年是荡起的秋千,我把童年比作诗,它比诗歌更绚丽,我把童年比作画,它比画更深沉,我把童年比作河,它里面流淌着童真和甜美??
下面,让我们以“童年”为话题,注意选材,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篇5:优秀教学设计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
优秀教学设计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
选材与立意训练
辛村乡第二初级中学 李淑莉
训练目标:
评讲第三次作文? “那一次,我__了
训练要求:
1、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一件让自己后悔、惭愧、伤心……的事。
2、要求有细节描写。
课前准备:
问题作文2―3篇,教师下水作文1篇,同类作文1篇。
训练过程:
一、评讲第三次作文:
(一)1、问题作文展示
2、学生交流讨论
3、作文存在问题
1、流水账2、立意不明3、取材狭窄:送伞、发烧、生日……
(二)如何选材与立意:
1、李金闯:那一次,我很后悔
选材:爸爸妈妈为了锻炼我的恒心和毅力,和我一起登长城,可我最终没有登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界碑这个目标处,我后悔。而过程却介绍长城的历史、组成,有点跑题。
原文立意:想登上目标处却没有,后悔。立意一般。
修改后立意:想登上目标处却没有,后悔自己没有恒心和毅力,干不成任何事,同时又明白了,无论干任何事都需要有目标,并下定决心依靠恒心和毅力去努力,才能成功,所以我又不后悔。深化中心。
2、李泽强:那一次,我很后悔。
选材:因为没有认真完成星期天作业,到校后考试不及格,老师让叫家长,我觉得很丢人。后来,为了不拖累家长,不给家长丢脸,我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答应老师,只要不叫家长,怎么着都行。我一次性默写单词过关,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我后悔没有好好做作业。
原文立意:
因为没有认真完成星期天作业,到校后考试不及格,老师让叫家长,我觉得很丢人,我后悔没有好好做作业,以后一定注意。
修改后可多角度立意:
(1)因为没有认真完成星期天作业,到校后考试不及格,老师让叫家长,我觉得很丢人,我后悔没有好好做作业,以后一定注意,明白周六日作业的重要性。(应把周六日作业时的敷衍、不在乎与考试时的紧张、害怕及考试后让叫家长的恐惧、后悔做对比。)
(2)叫家长很丢人,我自己的事我自己解决,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很多,特别是作业的重要性,作为男子汉要敢作敢当,我长大了。(可定题目那件事,我真难忘。)
(三)训练题目:
陈建坤:
我在学校违反了宿舍规定,却不以为然。妈妈知道后苦口婆心教导我,我却嫌妈妈嗦、烦人,不领情,还和妈妈吵架,砰一声关上房门,我以为妈妈不理我了。谁知,星期天返校时,妈妈多给了我30元钱,,叮嘱我在校吃好点增加营养。还准备给我找老师补习英语和数学,我再回家时,却发现妈妈头发湿漉漉的,久久的在雨中等公交车,原来是给我咨询补课的事去了。
学生交流:
1、我并没有理解妈妈,直到妈妈为我无悔的付出,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同身受,才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可用对比。)那一次,我后悔与母亲争吵,懂得了做子女的要感恩父母 (那一次,我真后悔。)
2、突出母爱的无私,即便是孩子犯错,也丝毫不损自己对孩子的无悔付出。那一次,我真正体会得了母爱。
3、教师总结: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要看立什么样的意,材料的详略,细节的选择,皆要服从于意。
二、同类作文赏析:
爱犯糊涂的老妈 王心宇
我的老妈样样都好,可就是有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爱犯糊涂。
那天早上,我们一家人正在吃饭,只见老妈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又从那个房间走到这个房间,东摸摸,西看看,好像在找什么东西,果然,老妈的眼镜又丢了,不过,这已经见怪不怪了。
为了不耽误她上班,我只好和她一起找眼镜,谁让老妈平时对我那么好呢。
我们开始对整个房间进行了地毯式的搜寻,桌子底下、沙发底下,哪哪儿都找遍了,就是不见眼镜的踪影,“要不,别找了,就一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自己出现在我的眼前。”老妈自言自语道。就在老妈要放弃的时候,我忽然在卧房的枕头底下,摸到一个硬硬的、凉凉的东西,我心中一阵惊喜,难道是眼镜?我赶紧掀开枕头,哦,这个小东西,还安安静静的躺在那儿睡大觉呢。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找它真是费工夫。”我迅速抓起眼镜,赶紧跑到老妈面前,在她面前一晃。“妈妈,给你眼镜,块戴上,可别再丢了。”老妈看见眼镜,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圆圆的,一听说是在枕头底下找到的,一拍脑门,“哦,我真是老了,糊涂了,多亏了你呀,妞。”一副悔不当初的样子,唉,我也真是拿你没办法。
老妈,你这爱犯糊涂的毛病啥时候能改呀!虽然这样,但我依然爱你!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人物特点鲜明,选材新颖、细节逼真、字里行间流露出母女深情。棒、棒、棒!!!
三、教师下水文
女儿・毛巾・我
辛村二中? 李淑莉
妞妞,我知道你很懂事,没想到,你这么懂事。我想对你说,妞妞,有女如你,老妈幸福死了。
妞妞,你知道吗?昨天下午,因为肚子绞痛,天色已晚,本不想回去安阳了,打完针在家休息一晚,便无大碍了,也免得路上来回奔波。可一想到咱娘俩儿有两天没见面了,老妈真的好想你。每每想到你那么小,却任何事情都要自己来做,我的小可怜儿,我的小乖乖,老妈怎忍心浪费这个见面的机会呢。于是,赶紧打完针,又急匆匆的踏上了回安阳的'汽车。
本来想,见到你病情就会减轻些,我这不争气的身体呀。谁知,屋漏偏遇连夜雨,肚痛减轻了,又浑身筛糠,发起了高烧。晚饭后,检查作业、看病、读书,接连几样事都得老妈来做,我的心啊,像猫抓一样。可我只觉得两腿发软,四肢无力,一下子瘫坐在床上。你见我这等状况,喊来表哥,开始,自己检查作业,分工、合作、改错,一切进行的有条不紊,就像一个小小的指挥官,而整个过程,我只是大笔一挥,写了几次:“已查,11.16”妞妞,有女如你,我骄傲。
作业终于检查完了,你又安排好表哥读书,自己却东瞅瞅、西看看,好像在找什么东西,我太难受,没在意。不一会儿,你鬼鬼祟祟地从我面前急趋而过,衣服里面鼓鼓的,等你再回来的时候,两只小手湿漉漉的,手里捧着叠得方方正正的、仍在滴水的毛巾,气喘吁吁地站在老妈的面前,怯生生地说:“妈妈,躺好,我来当回医生,给您物理降降温。”说罢,已小心翼翼地将毛巾敷在了我的额头上。我无言,任由凉水泪水流的一塌糊涂。妞妞,有女如你,我便是这世界最幸福的妈妈。
“妈妈,咱们再来个轻松疗法,怎么样?”你又眨吧着眼睛,不知要出什么鬼点子。那两只柔软而有力的小手,轻轻放在我的太阳穴上,揉啊揉啊揉啊,把妈妈心柔的热乎乎、把病魔揉得跑光光。妞妞,有女如你,再大困难我也不怕不怕了。
随后,你又拉着老妈过马路、左右看、进诊所、把病看,一直到我又躺在床上,你才又开始了读书,我仍无言,再任泪眼婆娑。
妞妞,我只想对你说,妈妈,爱你!!!
四、训练题目:
要求:
1、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2、用一件事或两件事来表现你对这个人的情感、看法、感受,或者这感人对你的影响。
3、要用上细节描写。
★ 初中作文选材
★ 初一作文选材
★ 初中作文选材方法
★ 与爱同行记叙文
★ 与美相遇记叙文
★ 天生废材 语录
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 教案(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