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ingjiayu1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英语记叙文写作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英语记叙文写作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英语记叙文写作教案
要写好英语记叙文,光了解其语言特点还是不够的。同描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其他文体相比,英语记叙文有其特殊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了这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学生写英语作文的实际出发,下面介绍一些基本的英语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1.明确五个“W”和一个“H”
要写好记叙文,首先必须确定写些什么,然后懂得如何收集、选取素材,而不能提笔就写,写到哪里算哪里。这里,我们可以借用新闻英语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五个“W”和一个“H”的概念。即:What(什么事),Who(什么人), When (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点),Why(什么原因),How (怎么样)。尽管不是每篇英语记叙文都一定要将这些W和H包括进去,但是,一方面,确定写作内容、收集写作素材必定要围绕这五个W和一个H进行;另一方面,一篇好的英语记叙文读后不应让读者还存有上述疑问。请读下面这篇简短的习作:
Last week I took part in the final piano contest at the school. On that night, I was so nervous(紧张)that I could hardly move my fingers. As I waited for my turn to appear on the stage, I was sure I had forgotten the opening notes of my piece of music. I began thinking of ways to run away; maybe I could faint(晕倒) or pretend(假装)to be very much ill. But then at the last minute my piano teacher came by to wish me luck and said something that suddenly changed everything. When my turn came, I played with ease and confidence(信心)。 Although the results of the contest were disappointing(失望), I was pleased that I had conquered(征服)one of my major enemies——stage fright(怯场)。
文中黑体部分读后让人留下了两个疑问:1)老师究竟说了些什么(What)使得一切突然发生了变化; 2)既然“轻松自信地”进行了演奏,为何(Why)结果会令人失望。由于文章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两个W,所以尽管文笔不错,还是一篇没有写好的记叙文。
2.确定以第几人称以及何种顺序展开记叙
一般来说,英语记叙文展开记叙的视角有两个: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从“参与者”的角度进行记叙;第三人称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展开叙述,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在用第一人称的记叙文中,不要过多地使用“I…”,“We…”这样的句型,以免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在以第三人称进行记叙时,要避免过多的评论,以至失去记叙文的客观性。另一方面,确定了记叙视角后,不可再随意变来变去,以免破坏文章的连贯性以及打乱读者的思路。
在确定了记叙的视角后,还要确定以何种顺序展开记叙。在英语记叙文中,最常用的是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尽管有时采用不按时间顺序的倒叙、插叙等方法可以产生某种特定的效果,但就目前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而言,最值得练习的还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记叙方法;因为这种记叙顺序无论从时态,还是连接词、过渡词等方面都比较容易掌握。
下面是从第一人称角度,按事情发生顺序所写的一篇较好的习作:
An Unusual Autumn Night
It was a cool autumn night. Many people were already deep in sleep, but I was still reading an interesting novel. Suddenly I smelt something burning. 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Oh, my god! A fire had broken out! A house on the opposite side was on fire. It was my classmate, Lily's house. Flames were shooting out of the kitchen windows. Smoke was everywhere. “Fire! Fire! Help! Help!”I cried out at the top of my voice. Then I called the fire brigade. By this time, many neighbours had been worken up and were running out. I took a pail and joined the people in putting out the fire. Luckily, Lily and her parents came out in time. They were so frightened and nervous that they could do nothing but cry. I was about to go to comfort them when suddenly I thought of the big colour TV set in their living room. It would explode and cause more damage if the fire reached it. I rushed into the house without much thinking. I found the TV set quickly, but couldn't move it. The flames were coming. I tried all I could to push out the table on which the TV set was placed. The table suddenly moved and I fell, my leg hurt. Just at that time, two firefighters appeared. One carried me out and the other carried out the TV set.
About half an hour later, the fire was put out. Fortunately, it didn't destroy many things. Of course it didn't spread to other houses either. Lily's parents were so thankful that they couldn't say a word. My neighbours and the firefighters said I was a brave girl.
Later that night, I didn't sleep a wink, not that my injured leg hurt much but that I was excited. I thought a lot. In this world, there are still bad things—— theft, robbery, wars, but there are more good-natured people. If everyone does a bit for others, 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better.
江苏 宋丽芳
3.在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上下功夫
像写汉语记叙文一样,要写好英语记叙文也必须在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上下功夫。我们记叙的任何事情都是要由人来进行的,人物塑造的好坏是衡量记叙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动作、言语如何记叙表达都应该仔细推敲。另外,所述事情的情节展开也不能面面俱到地“报流水账”,而要突出重点,详略有致。还应该有意识地采用类似“设置悬念”、“前后呼应”等的写作手法,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请读下面这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英语教科书中的一篇短文:
My friend Paul will never forget his first chemistry teacher. He was a little man with thick glasses, but he had a strange way of making his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And his lessons were not easily forgotten.
Paul remembers one of his first lessons from this teacher. After the students were all in the chemistry lab, the teacher brought out three bottles. One was filled with petrol(汽油), one with castor oil(蓖麻油)and one with vinegar(醋)。 “Now watch carefully,”said the teacher.
He then filled a cup with some of the petrol, some of the castor oil and some of the vinegar. As the students watched him quietly, he mixed the three together. After that, he held up one of his fingers and showed it to the class. He then dipped it into the cup. After a few seconds he took his finger out. “Now watch,”he said. “Remember, you must do everything as I do. ”
He put a finger in his mouth, tasted it and smiled, looking rather pleased. Then he handed the cup around the class of students. Each student dipped a finger into the mixture and sucked (吮吸)it. Instead of smiling, each of them made a face. The mixture tasted terrible.
When the cup was at last returned to the teacher, he said sadly,“I'm sorry, none of you watched carefully enough. Yes, I sucked a finger, but the finger I put into my mouth was not the one I had dipped into the cup.”
It was Paul's first important lesson as a student of chemistry and he never forgot it.
篇2:英语记叙文写作教案
l it was/ happened...
(事情)发生在……
2 with the coming of..., ...are eager to express... respect and love for …
随着……的到来,……渴望表达对……的尊敬和爱戴。
3. on…,i was “.as usual. suddenly,i …
在……我像往常一样……。突然……
4 it impressed me most because ...
它给我留的印象最深,是因为……
5. so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me to show my esteem for...
所以对于我来说,对……表示我的尊敬是很重要的。
6.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
一方面……另一方面……
(二)常用主体内容模板
1.firstly, ... and secondly... as a result...
第一, ... 第二, ...最后...
2. at first, and at the same time. at last…
首先,...同时...。最后...
3. it happened, i still remember, when... it impressed me most because …
我始终记得当时……它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是因为……
(三)常用结尾模板
1 considering all these,... on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clusion,...
考虑到……。 一方面……。 另一方而……
2. on my way back to...i thought a lot... moreover... if we are always ready to …
在我回……(的路上),我想了很多……而且……。如果 我们时刻做好……的准备。
3. considering all these,i believe that ... first of all,... furthermore, ... therefore, ...
考虑到…… 我相信……。 首先……。 而且……。 因此……
篇3:英语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通常分为三类:
1. 以人物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来写一件事或两件事。
2. 以事件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或几个人。
3.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截然分开,但各有侧重。
写记叙文通常应遵循以下几点:
1. 交待要素,即人、时、地、事。
2.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做到完整具体。
3. 重点突出,目的明确,不要玩弄词藻,讲清言明即可。
写作时还要注意,用第一人称时主要是本人的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用第三人称时则主要是他人的经历和事情。记叙文所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所以原则上通常都用过去时态写,但有时也用历史现在时和戏剧现在时。
一对外发行的英文报纸有“人物剪影”栏目,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篇短文,介绍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王楠。
提示:
1. 王楠:1978年10月出生于辽宁。
2. 身高1.62米,体重54公斤。
3. 7岁开始打球,1989年进入辽宁队,1993年入选国家队。
4. 训练刻苦,与队友相处融洽。
5. 喜欢上网,交友。网址:wangnan@wang-nan.net.
6. 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几十枚金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注意:
1. 题目自拟;
2. 不要逐条翻译提示,可适当增加细节,使短文连贯。
3. 词数100~140
Wang Nan-World Champion in Pingpong
Wang Nan, a world champion in pingpong, is 1.62 meter tall with the weight of 54 kilograms. She was born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October 1978. She began to play pingpong at the age of seven. She worked in Liaoning Team for three years before she came to the national team in 1993. She trained hard and got along well with her teammates. Wang Nan has won scores of gold medals in international table-tennis games and won great honour for our motherland. She likes going on the net and she enjoys chatting with friends through the Internet. You can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her at wangnan @ wang-nan net.
篇4: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
1. 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But it was too late. 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 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 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 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的,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 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 I did a lot of things. 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 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 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 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 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 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 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 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 In a little while, 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 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 It rose slowly. 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 just like a deep-red ball. 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
篇5: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
作者:曲永华
一、写作导航
记叙文通常以记叙和描写为主,是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叙述人们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基本特点就是陈述过程。 写记叙文时,应注意交待清楚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然后再进一步叙述事件(what)、原因(why)和结果(how)。记叙文应以记叙为主,可适当发表见解、议论和抒情,但不可过多。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应将其叙述清楚。在写作时,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一般在提示中或图片中会给出, 有时也可能会出现有关要素不确定的情况。如果所给的时间不清楚,我们可用较为含糊的时间。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应灵活掌握,突出重点。以写物为主的记叙文,应注意描写顺序以及事件的相对完整性,注意围绕中心事件,把握好事前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分开,但可以各有侧重。
记叙文一般都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因而短文所使用的时态通常是与过去相关的时态。当然,也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其他的时态。
二、中考热点话题
以“A Bright Boy”为题, 记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提示:花园里有许多缸(vats)。 一群孩子在玩耍。突然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缸里,除了8岁的司马光外,其他的孩子都跑开了。司马光急中生智,用石头击破了缸,把那个孩子救了出来。
三、满分作文引路
A Bright Boy
This happened in a garden long ago. There were many water vats in the garden. A group of boys were playing there. They played happily. Suddenly a boy fell into a vat.
All the boys ran away except a small one. His name was Sima Guang. He was eight years old. He thought he should help the boy. But he was too small and the vat was too large.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He hurried towards the large vat, and broke it with a big stone. The water came out of the vat at once. Finaly, the boy was saved.
篇6:高一记叙文写作教案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
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 专题一 【训练目的】 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 1、以写人为主 2、以记事为主 3、以写景或状物为主 三、基本要求 (一)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出来。 (二)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1、什么是记叙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要注意顺序不等于文章不分主次地记流水帐。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比如写《记一次升旗活动》,一般是从旗手擎旗入场开始写到结束,但不等于把参加升旗活动的每一个人及每项步骤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说,运用顺序的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 (4)补叙 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三)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什么是作文的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么是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 3、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中心必须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必须通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 4、对中心思想的要求 中心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生活实践中,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求中心思想积极、集中、深刻。 积极:我们向别人宣传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集中:就是一篇文章要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所以,哪详写,哪略写,这要根据中心思想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来定。 深刻:就是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意义,使我们的认识能提到较高的程度。 5、材料的选择 第一,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详略。 第二,材料要真实。就是说要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 第三,材料要典型,要注意“以小见大”。所谓典型,就是要在同类材料中尽量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所谓以小见大,是指材料内容是大事还是小事说的。大事,如开什么大会,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固然可以写,但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也可以反映深刻的主题。 第四,材料要新颖。就是要能体现出时代特点,要有新鲜内容,要有独特地方。 (四)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详写,就是为了使中心思想鲜明突出,把所要表现的人物、事迹或所要说明的问题写得具体些、详尽些。 略写,就是为了顾及全篇,突出中心,把那些和中心思想关系不十分密切,表现力不是很强的内容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2、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 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则比较详细。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3、注意问题 在记叙文里,详略不当突出表现在是记流水帐。究其原因:一是想到哪写到哪,事先没作好详略的安排;二是没有真正掌握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这个写法。 (五)合理安排文章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 线索就是记叙文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全文的整体。一般一篇文章一条线索,也有多条的: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写作记叙文,往往先确定线索。 尽管题材多种多样,笔法千变万化,构思各有奇妙,但只要把握住线索,行文自可变化自如,文章浑然一体。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白杨树自身的形美、白杨树内在的神美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托物抒情、意蕴深远,取材广泛、挥洒自如。 2、记叙文安排线索的几种方法 A、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倚天屠龙》、《一双绣花鞋》、《项链》、《党员登记表》。 B、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 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杜十娘怒沉百宝 箱》、《武二郎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C、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如《雷雨》、《包身工》、《茶馆》、《荷花淀》。 D、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藤野先生》、《琐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六)合理运用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应做到以下两点: 1、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应有一个最起码的认识,就是文章的叙述性要强,叙述能力要高,这种叙述不能是平铺直叙的,不能是干涩无味的,也不能是直白空洞的,应学会完整生动的叙述。 描写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来说,主要指肖像要神似,动作应传神,心理需真挚,语言必个性;对于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来说,则离不开场面描写;而对于所有的记叙文体来说,细节描写用的好,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多种表达方式应综合使用 正如上文所言,运用具体、详实、生动的记叙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但在记叙文中,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具体内容也显得苍白,所以揭示事物的深刻内涵就十分重要。这时议论抒情就可粉墨登场了。应该说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亦在此。平凡的小事加以有针对性的抒情议论,文章能蜕变成“天鹅“,成为开格文,这里的议论不要只在文尾“昙花一现”,还应做到夹叙夹议,在叙述中自然折射理性的光辉;这里的抒情切忌矫情,应缘情而发。总之,不可喧宾夺主,画龙点睛即可。 四、训练题目 以“美陪伴着我”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不得抄袭。 专题二 【训练目的】 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写方法。 【写作指导】 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内容。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写。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写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特别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写,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写。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描述行动,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描述人物语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能自然地揭示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即使同样内容的话,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也会不一样。有一个篇7: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
初中记叙文作文写作教案【1】
一、课前预热
播放音乐《善良》,让学生静听,辨析歌词内容。
师:同学们,《善良》这首歌曲很特殊,歌词仅有一句话,你听出来了吗?听出来的同学请举手,歌词的内容应该是?
生1:让你的心燃烧熊熊爱火,给所有你身边的人。
师:对,同学们都听出来了吗?
生(众):听出来了。
师:好,那么请大家把这句歌词,记到课堂笔记本上。
(生齐读歌词)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双眼睛,每双眼睛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一样的眼睛,就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投影:
要极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师:从上面这段文字,你能捕捉到什么信息?
生2:写人最好是描画人物的眼睛,因为通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画,可以突出一个人的特点。
师:你回答得很到位,这里的特点包括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遭遇、经历、情绪、内心变化及个性等。
三、呈现文题
投影:
描画眼睛,凸显个性
四、出示目标
投影:
通过思考、研讨,能够探究出描画眼睛,凸显个性的方法,并能用所学方法来写作,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接受情感熏陶,传递正能量。
师:请一学生读一读学习目标,同时希望大家能关注目标中的关键词。
你认为目标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3:思考、方法、能量
师:很好,你的目光非常敏锐,关键词你找对了。
老师认为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思维 + 方法 + 能量
(板书作文 =思维 + 方法 + 能量)
五、搜寻角度
投影:封面图片
师: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正是由于海内外千百万人的“友善”,才成就了无数苏明娟式的孩子的梦想。
“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座丰碑。
投影: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文字,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去描画这双“大眼睛”的?苏明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读以上内容并思考)
生4:大——眼之形
生5:明亮——眼之色
生6:渴望、忧郁——眼之情
生7:专心——眼之神
师:凸显人物的个性,不仅要从人物的外在面貌去表现,还要关注人物内在的神、情。
这样人物个性才会鲜明、丰满。
师:那么苏明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8:她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9:她是个渴望读书的孩子。
生10:她是个值得可怜和同情的孩子。
生11:她是个读书专心、用功的孩子。
师:大家发言都很好,这些特点就是人物的个性。
(师总结明确)
描画眼睛的角度:眼之形、眼之色、眼之神、眼之情
六、讨论展示
投影:
围绕眼之形、眼之色、眼之神、眼之情这四个角度,分别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描画你熟悉的眼睛。
2分钟后看哪个小组描画得最丰富,发言最精彩!(学生分成六小组)
师:第1组描画眼之形,第2组描画眼之色,第3、4小组描画眼之神,第5、6小组描画眼之情。
(学生讨论,准备展示)
生12:眼之形,大、小
生13:眼之形,细眯、深陷
生14:眼之形,丹凤眼、圆溜溜
生15:眼之形,单眼皮、双 眼皮、微微凹陷
生16:眼之形 ,浓黑的眉毛下面摆着双大眼睛,乌黑的眼珠,像算盘珠似的滴溜溜地乱转。
师:很好,第1组同学从词语、短语、句子的角度对眼之形进行了生动的描画,可见大家平时的积累很丰富。
第2组同学可不能示弱哟!
生17:眼之色,明亮、清澈
生18:眼之色,棕色、褐色
生19:眼之色,亮晶晶、水灵灵
生20:眼之色,暗淡无光、布满血丝
生21:眼之色,她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像映在溪水里的星星,如柔美的月光。
师:与第1小组比较,两小组不相上下,看看下面两大组的表现如何?
生22:眼之神,纯洁、坚定
生23:眼之神,机灵、聪慧
生24:眼之神,锐利如剑、深沉睿智
生25:眼之神,深不可测、慈眉善目
生26:眼之神,他的那双大眼睛,有时是那样的单纯、亲切,有时又是那样的神秘、严厉。
生27:眼之情,担忧、羡慕
生28:眼之情,含情脉脉、鄙夷不屑
生29:眼之情,她的眼中似乎燃烧着不屈的火焰,那是她对未来的向往。
师:通过这一轮的对决,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好手,每个人的表现都很优秀。
七、探究方法
投影:封面图片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师:直到今天,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描画眼睛,凸显个性呢?我们还是一起去探究作者的写法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段文字,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就请举手,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见解。
(学生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
生30:运用生动、传神的词语去描画眼睛,凸显个性,如文中的——大、专心、明亮、渴望、忧郁等词语就用得生动、传神。
生31:文中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如最后一小节,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很有气势。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有眼光,从修辞的角度去发现,看看文中还运用了其它修辞吗?
生32:反复,如这双大眼睛在文中出现了四次。
生33:比喻,如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生34:不对,此处不是比喻,因为没有喻体。
师:好,这里不是比喻,那么这儿有没有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呢?把“好像”去掉再读一读,看看去与不去有何区别?
生35:去掉“好像”,就是实写,不去掉“好像”就是虚写,这里的写法应是虚写,是联想、想像。
(讲堂里响起阵阵掌声)
师:描画眼睛,凸显个性,我们可以运用这三种方法:①锤炼字词,抓住特征;②巧用修辞,细致刻画;③联想想像,凸显个性。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还有其它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如对比衬托,正侧相映等。
八、当堂训练
投影:
师: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苏明娟终于实现了“我要上大学”的梦想,如今的苏明娟已经完成了从受助者到资助者的角色转换,她没有忘却播撒更多的希望,是友善点燃友善,是友善传递友善,中国人的爱心汇聚到了一起,汇聚成中国的希望之河。
师:这幅照片是苏明娟大学期间回到山村支教时的图片,她的这一举动,证明苏明娟是个怎样的姑娘?
生36:苏明娟是个知恩图报的姑娘。
生37:苏明娟是个友善的姑娘。
生38:苏明娟是个真诚的姑娘。
生39:苏明娟是个懂得感恩的姑娘。
生40:苏明娟是个坚定执著,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姑娘。
生41:苏明娟是个拥有爱心的姑娘。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出了苏明娟的个性特点。
投影:
请运用所学方法,以“那双眼睛”为题,写一段12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凸显人物个性,3分钟后全班交流!
九、交流分享
师:3分钟时间到,请同学们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其它同学认真听,并随时对该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并给予合理化建议。
生42:那双大眼睛,曾经充满着忧郁和渴望,令人心痛。
如今这双大眼睛,洋溢着兴奋和希望,让人振奋。
这是由于希望工程的资助,才成就了她读书的梦想,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实现读书梦,讲台上的苏明娟对孩子们充满了友善和关爱,她希望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
生43:这个片断写得不错,用词准确生动,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去突出人物个性,如果再注意一些修辞的运用就会更好了。
生44:多年后,那双大眼睛,依旧明亮,好像晴朗夜空中的星星那样晶莹,又如碧水深潭里的明月那样闪烁。
她注视着每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那双漾满笑意的眼睛,流露出关爱,流露出希望,流露出欣慰。
她凝视着前方,似乎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美好的前程。
生45:这个片断,不仅注意了用词的生动传神,而且运用多种修辞,如比喻、排比等,同时也有适当的想像和联想。
(讲堂里响起阵阵掌声)
生46:那双眼睛曾经闪烁着渴望,那双眼睛曾经充满着迷茫,那双大眼睛曾经流露出无奈,那双大眼睛的主人就是苏明娟,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一个希望工程的爱助者。
如今的她,走上了义务支教的讲台,她的眼中满是暖暖的爱意,她的眼中满是智慧的光芒,她的眼中满是感恩的神采。
她在那三尺讲台上,传播着知识,传送着柔情,传递着正能量。
(讲堂里响起阵阵掌声)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课前我们没有任何交流,但我从电视中的广告知道你们这座城市是帝王之乡,智慧襄阳,加之大家都来自诸葛亮中学教育集团,我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老师这里也写了下水文,不过老师不比同学高明多少,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下水文。
投影:
你看那双大眼睛,熠熠生辉、炯炯有神,似夜空中明亮的星。
我仿佛看到她渴求多年的梦实现后,内心洋溢的幸福与快乐。
你看那双大眼睛,充满着感恩,闪烁着梦想,如春日芬芳的花。
我仿佛看到她对各界帮助过她的好心人的感激,我仿佛看到她愿将善良传承的希冀。
篇8: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几种方法,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步骤:
一、新浪网友的困惑,导入新课:
最近,在新浪网上能够经常看到一些同学的困惑。如ppt显示。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呢?今天,我们就以记叙文写作为例来谈谈怎样写作文。
二、品读《我的烦恼》,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我们先来看一段我们同学的习作ppt显示,你觉得写的好不好?为什么?(学生讨论,指出不足)
明确:经过部分写的不具体,是同学们写作中的通病。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
三、具体指导过程:
(一)针对“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这一问题,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二)动笔改改《我的烦恼》,学生认真修改,和同学交流自己修改后的`内容,教师一起总结方法。
1、方法指导ppt害怕跟高兴、惭愧、伤心....等等情绪,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这是抽象的。写抽象的文章,要采用具体化,使它生动。那么要怎样使抽象具体化呢﹖有一个好法子,那就是应用『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去描写。”
2、具体步骤:
我们以『晚上怕看家』为例子来练习那时候我的眼睛看到什么﹖
我的耳朵听到什么﹖
我的心里感到什么﹖
我的脑里想到什么﹖我有没有动作﹖
3、根据所教方法继续修改自己的片段,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再写的具体些。
(三)指导如何抓住细节描写使经过更具体、生动、形象
1、比较〈笑容也是一种美〉修改前后的不同。Ppt显示。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2、再次对比,更深入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实战演练
以<那个孩子好脏!>为题写一段话
五、布置作业
题目:那一次,我真的哭(笑、生气、伤心、后悔……)了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板书设计:
如何把事情写具体
篇9: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一、写清记叙的六要素
二、应用看、听、感、想、做化抽象为具体
三、注重细节描写原文地址:
篇10:写作记叙文教案怎么写
如何有效的开展作文教学
一直以来,我校的作文教学面临非常窘迫的现状,一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去上作文课,二是学生提到作文难,作文整体质量差,精品少。一是因,二是果。下面所说是我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一、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作文教学一是提高学生应考的分数,这也是我经常所谈的学生作文只要能打动作文批改者,就能得高分;二才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个人认为作文教学的这两个目标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当然,这两个目标是不可分的,学生应考作文得分较高,可以说明这个学生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反之,如果说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好,那么就不担心学生考试中的作文不能得高分。
二、作文教学目的的实现
1、教师应该给作文分好类。
我是这样为学生分类的: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写人、写事、写景、写物、想象作文、应用文、读后感。从表达主题上可以分为很多种,但从打动作文批改者这个角度来说,我分为了两个大类,爱和环保。表现“爱”的作文:爱“地”,如爱家乡,爱学校等;爱“人”,如爱教师,表现师生情的,爱家人,表现亲情的,爱朋友,表现纯真友情的;爱国,展现新时期少年新风采的;写国家重大事件的,如奥运、5.12汶川等。环保作文多是以想象作文的方式来展现。
作文的分类,教师可以去更深一层次地思考,我所分不一定是全面的、正确的。这两种分类方法,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给学生提出第一种,阅读教学中多提及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分类与我们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更好的结合。
2、作文教学贵在平时阅读教学。
作为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有一个落脚点,那就是写。“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一般的来说,每次新课结束后,根据课文特点都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写,写一个片段,写一句话等。当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方法方面的指导。
我这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这样一些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表达出自己的爱与恨;通过自己的五官感受,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和想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所感或者自己体会到的哲理;写景作文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赋予对象生机。想象作文多与爱与环保的主题相结合,如假如我有一根金手指,我为病残的人送上健康,这是小爱;为战争中的孩子送去关爱,呼吁和平,这是大爱;我为沙漠送去雨露这是环保。这里好像扯远了,呵呵,话归正传。上面的几个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一个一个去落实,如课文中有外貌描写的,无论课文是一篇什么样题材的课文,作为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外貌描写的手法,并有针对性地练笔。
只有上好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词、句、段”,才能有我所说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说到作文的立意、主题、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
3、重视学生的积累。
词语、句子是构成作文的重要要素,我在上课中发现学生经常词不达意,句子不优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我煞费苦心。<莲山~课件 >我的做法是成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多读书,并且自主积累优美词句,这也可以让学生记住一些“故事”,对学生作文大有好处。二是教师根据作文有针对性地、分类地让学生积累。记得上六年级的时候,我常常在晨会时在黑板上写上许多优美词语、句子,与学生互相品析后,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并且要求学生能写入或者改入自己的作文中。在品析时,很多的时候,我会系统地融入修辞、句式、关联词、病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上好作文课
我的作文课是师生批改作文和赏析作文的一个过程。
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我“发明”了“八读法”修改作文。作文是学生改(自己改→同桌改→组长改),此前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修改号的用法。在学生改后,我粗略翻一下。所说与学校教导处规定相违背。学生能改作文还不能写作文吗?有效就做,规定不一定适用。
先说一说我的“八读法”。
一读改字:学生集中纠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读改词:换去不恰当的词。
三读改句:修改病句(用错的标点也在此列),给句子换个说法,主要是修辞方面的。
四读改段:详略得当,简单地说是主要的多写,次要的少写或不写。
五读品优美词句。
六读品修辞。
七读品写法。
八读品主题。
一到四读以改为主,五到八读以品为主。一般的来说,成绩差一点的可以做到三读,后面的几读主要是在交流中进行。作文改后,学生与教师一定要交流,师生间相互赏析,发表看法。“八读法”让学生明确了每一步做什么,在交流中,有所说,不仅仅是一个好差的评价,还能说出好差的原因。“八读法”还是一种赏析范文的方法。这种做法,涉及到一个分组的问题,我建议以四人小组为宜,成绩好中差搭配。
以上是我个人在面对学生作文时的一些做法,记得我带的一个班级,在这种方法下,一期下来,学生作文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不是自吹的,考试下来,全班70来人,作文最低分19分,与最初刚接这个班的作文水平相比,我倍感欣慰。学生应考都不怕了,作文能力不就提高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学生作文技巧的问题。不妥的地方望留言批正。
篇11:写作记叙文教案怎么写
教科书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文章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以情动人,抒情是写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但是抒情比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学生很难把握。因此,要“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2.七年级下学期,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但是,记叙文中应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的抒情就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切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将“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作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抒情。
3.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本单元就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应联系所学课文,做到课内学范例,课外善模仿。写作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应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学习两者基本的抒情方法。
学情分析: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
学生:提前一周思考写作题目:《乡情》和《我的烦恼》。二选其一挖掘可写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了解抒情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
导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
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
3.反馈指导:
(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即抒发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
导语: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
1.出示任务: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进行对比,体会抒情的好处。
片段一: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
片段二: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支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
妈妈,谢谢您!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一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片段二除叙述外还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2)教师补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二、名篇引领,感知抒情
(一)名篇指路,初识抒情
导语: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也有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名篇。研读这些名篇有利于我们区分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间接抒情,并继而掌握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技法。
1.出示任务:让我们阅读名家名篇,体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不同。区分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PPT显示3页)
片段一: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羚羊木雕》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片段三: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最后一课》
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散步》
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的誓言》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
片段八: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走一步,再走一步》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一、二、三、四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采用间接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达比较直接,篇幅较短;间接抒情表达委婉,要将人、事、景、物融为一体,篇幅较长。
(2)教师引导: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比如:片段三《最后一课》中,文章充分讲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经历,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这节课的悲壮情调之后,才让小弗郎士用一句话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就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体悟,用我的心去味万象,那么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比如: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借太阳和花来表达感情。
(二)比较分析,体会不同
1.出示任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填表区分。
2.反馈指导:
预设(PPT显示):
(1)学生活动:结合课本p44页圈点勾画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2)教师引导:准确区分两者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更好使用两种抒情方式,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三)区分类型,体会间接抒情
导语: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出示任务:间接抒情,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或者说,间接抒情有几种类型呢?
2.反馈指导:
预设(PPT显示):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比如:片段五《散步》通过对田野、绿芽、冬水等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浓厚气息,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描摹景物,处处充溢着作者莫怀戚的情感,正所谓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浑然天成。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比如:片段六《土地的誓言》就是融情于物,借东北特有物产,抒发了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与爱恋。
记事抒情(融情于事):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比如:片段七《最后一课》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气写下“法兰西万岁!”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义的“最后一课”,震撼每个心灵!
议论抒情(融情于理):议论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观点。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议论。比如:片段八《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在文末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啊!
(1)学生活动:结合文中间接抒情经典名篇(片段五——八),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
(2)教师引导:明确四种间接抒情类型,并形成板书。准确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学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借鉴名篇,学习技法
导语:有的人形容说:“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好文章,会把你带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你得到美感享受。从经典文本的经典抒情段落来看,抒情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学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技法,一定会使文章更上层楼。
(一)借鉴名篇,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1.出示任务(PPT显示):让我们观察课文《土地的誓言》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土地的誓言》中这句直抒胸臆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人称发生了变化由她变成了你,便于直接倾诉;用了比喻、拟人、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此片段人称发生变化,便于直接倾诉;将土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除此之外,《荷叶·母亲》中将母亲比作荷叶,“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珍爱、庇护,“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运用反问,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庇护子女、荫泽后代。
(3)方法小结(PPT显示):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有:直陈肺腑(内心独白)、变换人称(她—你)、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并形成板书。
A.直陈肺腑(内心独白):人在情绪高涨或激愤的时候,往往要找朋友倾诉;或将它写在文章中,用纸、笔为代替物,将感情发泄出来。这种方法,就叫“直陈肺腑法”。在小说、戏剧等作品中,常以独白的形式出现;而在散文中常是作者内心的直接剖白。例如,《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内心独白的句子:“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到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当小弗郎士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弥足珍贵。内心独白具体细腻、真实可感。
B.变换人称(她—你):一般来说,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但是,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有时也可变换人称叙述。特别是在感情激动到极点时,往往不自觉地突然转向所叙述的人、物。例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抒发了强烈的愤慨之情:“_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闻一多在讲演的大会上将人称“他们”转换为“你们”,直呼特务们,并怒斥他们,痛快淋漓,浩然正气充乎天地间。
C.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有很多修辞,都是随作者情感的激化和升华而产生的;反过来,它也正适合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直接抒情时,要加以选用。例子很多,不再赘述
3.总结:直接抒情不讲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它或像高山大海,波澜壮阔,气势酣畅,遒劲感人;或像火山喷发,宣泄奔腾,感情浓烈,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脉脉流淌,清静幽雅,沁人心田。
(二)比较揣摩,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导语: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对而言的。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样直抒胸臆,它不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而是借助各种外物,含蓄委婉地加以表达。直接抒情是情感的直接抒发,技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但间接抒情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为一体,技法多样、值得探讨。
1.出示任务(PPT显示2页):让我们体会改成直接抒情的片段五——八,与原文相比,效果怎样?探讨间接抒情的方法。
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种事物都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东北特有的植物、动物、农作物、物产等,还有那神奇的事情,让我回味无穷、永生难忘!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再见了,韩麦尔先生,我永远会记得您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永远会记得您的教诲,永远会记得法语及我们最亲爱的祖国!
片段八: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感谢那次爬山,感谢我的父亲,您的教育我终生难忘!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五改动后,虽直接表现了对生命的赞美,但南方初春的田野是怎样的,焕发着怎样的勃勃生机,我们无法体会,没有细化景物,就没有生动性,眼前就没有画面感,显得枯燥乏味。
片段六改动后,将东北特有的景物都删掉了,只用一句话带过,脑海中缺乏画面感,无法体会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原文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形象的、生动的画面。
片段七改动后,缺乏对韩麦尔先生神态、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我们就感觉不到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撼动人心的一面,情感也就弱化了许多。
片段八改动后,没有了最后的议论句,这件小事的意义也就不明显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也得不到更好地升华。
(2)教师指导(PPT显示):细化景物,即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巧用修辞,即是“让情感形象生动”;描摹人物(精雕肖像、刻画神态、突出语言、延长动作),即是“让情感站立起来”;议论点睛,即是“让情感深邃无底”。明确四种间接抒情的方法,并形成板书。
3.总结: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优美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四、牛刀小试,体验抒情
(一)动手实践,运用多种抒情
1.出示任务(PPT显示):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情感的抒发要与自己所写的内容相结合,不可以孤立抒情;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仍不足;两种抒情方式的自由转换、灵活运用还不到位。
(2)教师指导:选择好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建议采用直接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二)习作交流,修改当堂习作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四人小组成员交流习作,推荐的一个片段,当堂朗读交流。
(2)交流完之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争取运用好抒情这种表达方式。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运用合宜;交流时要用心体会别的的同学的优点,加以运用;修改时,如果能力不足,可以让本组写作优秀者帮助修改。
(2)教师指导(PPT显示):通过交流、朗读、修改等环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将两种抒情编成口诀:“表达情思抒情感,直接间接两者兼;写景突出景特征,叙述描写感情抒;写人记事好文章,人物描写显情感;抒发情感可议论,点题明理升主旨;抒情不是所有文,中间结尾最常见。”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认真体会。
3.总结: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广潜就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绝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在习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还要反复运用,加以实践,争取让自己的作文“抒情共记叙一色,美文与高分起飞”!
五、抒写真情,成就佳作
(一)写作实践一:《乡情》
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实践二:《我的烦恼》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二选其一,按照课本p45页提示,完成习作。要求:用红笔勾画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直接描写用直线,间接描写用波浪线。)
篇12:写作记叙文教案怎么写
师:有多少同学的父母都是在深更半夜冒雨送子女看病的?有多少人扶过素不相识的老奶奶过马路?有多少人送过迷路的小孩回家?有多少人跳进冰冷的水里营救素不相识的人?又有多少人有过奋不顾身勇斗歹徒的经历?这些经历在很多同学的文章中都曾出现过,更有的同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双亲,不惜让父母离异,看似惊天动地,但始终无法打动读者,为什么?因为缺乏真情实感。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呢?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学会感动,学会表达,因为人间处处有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注生活,抒写亲情”,让我们的真情在笔端流露。(大屏幕展示课题、学习目标。)下面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生:(齐读)1、关注生活,学会捕捉家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
2、具体描写感受最深的画面,展示人间真情。
二、抓住动情点,学会感动(多媒体展示“求知的眼睛”等画面)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摄影者用照相机捕捉到了这个瞬间,拍下了这些感人的画面。其实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感人的瞬间也有很多,就看我们能不能去捕捉。下面请同学们欣赏陈红的MTV《常回家看看》,请同学们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看完后向我们描述一下画面,并说说使你感动的理由。(大屏幕播放MTV《常回家看看》。)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片子中那么多动情的画面,而且有几个同学语言也用的很好。然而如果要把这些画面用文字展现给大家,这就要学会表达。那么,如何来表达这动情的瞬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篇同是表达父母之爱的文章。思考:你认为哪一篇更好,为什么?
三、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比较评析,引出表达技巧——通过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
1、出示《我的爸爸》。
师: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生:我爸爸是世界上的爸爸。总也忘不了,从小到大,爸爸为我的成长付出的一切。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从来不发火,只是耐心地帮助我,鼓励我;期末考试得年级前十名时又告诫我,提醒我。在生活上,他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那时侯,我夜里发高烧,爸爸背着我四处求医;每天,爸爸总要等我回家之后才开饭,哪怕再晚、再饿也会无怨无悔地等着我;天冷了,提醒我多穿一些衣服,晚上为我关窗、拉被子……,我知道,爸爸他真的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就像他爱我一样。
2、出示《我懂得了母爱》。(全班齐读)
可是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每次走近母亲——倚靠在路灯旁的母亲,我就会有这种感觉。淡淡的灯光洒了母亲一身,那是我喜欢的橘黄色。尘埃在灯光下飞舞,盘旋着,跳跃着,再轻轻地落到别处。母亲的影子被她悄然不顾的踩在了脚下,颓然无声。每次迎接我的都是母亲的笑颜,在暗淡的灯光中慢慢绽开,酒窝里包含了无尽的爱意,每次走近母亲,我都会暂时忘却辛劳,温馨溢满了我的心灵,把我融化了……背后那股暖暖的灯光还在零星地跳跃着,是它见证了这浓浓的母爱。
(学生交流、讨论)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生:我更喜欢第二篇,因为第二篇具体的描写了母亲在路灯下等候我的场景,写的比较具体生动。
师:说的不错!还有不同见解吗?
生:第一篇虽然抓住了生活中父亲关心自己的情感,但一个个事情只写了个大概,既不生动,也不具体。所以没有第二篇好。
师:好,这位同学谈到了第一篇文章的不足。那大家都说第二篇写的好,那请同学们看看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运用了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文章语言优美。
师:看来,如果要学会表达真情,不仅要会细致的观察,而且我们要通过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生活中的动情点。(出示幻灯片:学会表达——具体的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所指的具体的描写除了可描写景物、神态外还可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细致的刻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两位大家的作品片段,领略他们的表达技巧。
3、出示范文,感受、巩固。(全班齐读 )
(1)朱自清《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都德《最后一课》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这两个片段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就因为他们运用了具体的描写,再现了动情点。《背影》运用了动作描写,《最后一课》则综合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下面,我们就学习他们的描写技巧来展现刚才所欣赏的MTV《常回家看看》中那个最使你感动的画面。
四、课堂练习
回放MTV《常回家看看》。
1、要求:(1)截取一幅画面运用具体的描写展现你感动的一瞬间
(2)字数:200字左右
2、教师提示:回放时,同学们要有目的的观察刚才欣赏时那个最使你感动的瞬间,注意那一瞬间的画面中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可揣摩他们的心理,也要注意当时的环境氛围。最后运用具体的描写把它再现出来。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3、交流、评点(选取学生作品)
教师引导:你认为他写得成功的地方在哪?请同学们从他抓住的动情点和具体的描写这两方面去考虑。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要从生活中去抓住“动情点”学会感动,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从而去学会表达真情,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家人了。请选择几件最能体现“亲情”的事件,写一篇文章,注意在叙事上让亲情自然流露。
要求: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来表达亲情。
2、用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也可运用恰当的抒情。
3、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让真情在笔端流露
学会感动——抓住动情点
学会表达——具体的描写
篇13:小升初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
小升初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是记人叙事的文章,它主要是用于说明事件的时间、背景、起因、过程及结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五个“ W ”( what, who, when, where, why )和一个“ H ”( how )。记叙文的重点在于“述说”和“描写”,因此一篇好的记叙文要叙述条理清楚,描写生动形象。下面就谈谈英语记叙文的特点和写好记叙文的基本要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 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But it was too late. 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 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 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 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的,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 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 I did a lot of things. 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 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 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 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 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 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 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 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 In a little while, 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 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 It rose slowly. 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 just like a deep-red ball. 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
篇14:小升初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But it was too late. 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 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 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篇15:小升初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 I did a lot of things. 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 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 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 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 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 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 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 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 In a little while, 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 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 It rose slowly. 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 just like a deep-red ball. 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
篇16:小升初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是记人叙事的文章,它主要是用于说明事件的时间、背景、起因、过程及结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五个“ W ”( what, who, when, where, why )和一个“ H ”( how )。
记叙文的重点在于“述说”和“描写”,因此一篇好的记叙文要叙述条理清楚,描写生动形象。
1. 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
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
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
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But it was too late. 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
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 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 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 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
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
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的,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
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
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
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
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
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 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
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
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 I did a lot of things. 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 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 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 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 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 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 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 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 In a little while, 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 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 It rose slowly. 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 just like a deep-red ball. 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
小升初英语写作技巧及要领【2】
小升初英语写作技巧之一:用介词短语替代从句,例:
原句:While they were play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修改后:Dur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原句:When you come to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right.
修改后:At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left.
小升初英语写作技巧之二:删除诸如“who is”或”that is“之类的'关系代词,变从句为短语,例:
句:The novel, which is written in three parts, told a story that took place in the Middle Ages.
修改后:The three-part novel told a story set in the Middle Ages.
注:把句中的”three parts“改用形容词来表达,节省了四个不必要的单词”which is written in“。
我们经常可以将关系代词如”that“去掉,这只会引起最少的变动。
小升初英语写作技巧之三:剔除你不需要的单词,例:
Two joint partners will present their views over a long-distance telephone call.
写完这样的句子后,你自己再读一遍,挑出单词”joint“和”telephone\",注意删去不必要的词。
小升初英语写作如何让句子通顺简单【3】
第一种方法是用一个单词代替一组意义相同的单词,比如:
用forget(忘记)代替do not remember(没有记住)
用ignore(忽视)代替do not pay attention to(不注意)
用now(现在)代替at this point in time(此时此刻)
用because(由于)代替due to the fact that(鉴于下列事实)
第二种方法是省略同义词或近义词,比如在下面例句中,形容词important(重要的)和significant(有重要意义的),就是两个同义词(也可以说是近义词),我们可以省略important,只保留significant。
The government project is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这项政府计划是重要的,有重要意义。)
The government project is significant.(这项政府计划有重要意义。)
第三种方法是在不改变句子含义的前提下,省略所有可以省略的单词,比如在下面例句中,the cover of the book(书的封面)可以省略成the book cover,is red in color(是红色的)可以省略成is red。
The cover of the book is red in color.(书的封面是红色的)
The book cover is red.(书的封面是红色的)
最后我们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将一个冗长、绕嘴的句子,改写成一个简短、易懂的句子。
University malls must be accessible and free from congestion in order that students, faculty and employees may have unobstructed passage through those areas of the campus.(校内道路必须是便于通行的,不拥堵的,以便让学生、教师和职员能够无阻碍地通过,到达校园的各处。 )
University malls must be free enough from congestion to allow people to walk through easily.(校内道路不应当拥堵,以便人们顺利通行。)
★ 英语写作范文
★ 英语记叙文范文
★ 自考英语写作
★ 大学英语写作
★ 职场英语写作
英语记叙文写作教案(通用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