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ra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四年级下册unit2教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四年级下册unit2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目录
篇1:四年级下册unit2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2教案
温馨寄语:
Agoodbeginningishalf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习内容:
P21PartBReadandwrite
学习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默写五个单词和两个句子。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听录音,并朗读对话。
知识链接:
1.Chinese,名词。意思是:语文;中国人。短语:Chinesebook语文书。也可以作为形容词,意思是:形容词。短语:Chinesegirl中国女孩。China意思是:中国
2.short,形容词:短的、矮的。反义词:long长的,tall高的。短语:shorthand意思是短针,可不能理解成短手啊!
3.CanIhaveatry?意思是:我能试一试么?同学么要记住haveatry是一个固定的短语,意思是:试一试。
自主预习
1、用到for和to填空:
It’stimemusicclass.It’stimegetup.
It’stimeEnglish.It’stimedinner.
It’stimegotoschool.It’stimegohome.
2、自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红笔表示.
3、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老师进行学习指导。
4、听录音,跟读课文。
合作探究:
1.我会流利朗读Readandwrite的.对话。
1)小组内自由读。
2)小组长或推荐优秀组员领读。
3)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对话。
其他方式
1.我会仿照课本上四线三格中的单词,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认真抄写单词及句子。
2.我会大声读、背四线三格中的单词句子。
3.默写比赛,在自己的练习本上默写出四线三格中的单词句子。
课堂检测:
一、默写下面的单词与句子:
1.音乐课:2.数学课:
3.语文课:4.英语课:5.8:36了,该上体育课了。
二、连线:1Whattimeisit?HernameisAmy.
2.CanIhaveatry?OK!
3.It’s6:00.Yes,youcan.
4.Let’splayfootball.It’steno’clock.
5.What’shername?It’stimetogetup.
6.Isthisyourlibrary?Yes,itis.
三、选词填空:
1.Lookat(my/me)clock.
2.It’stime(for/to)mathclass.
3.Whereisthe(shorts/short)hand?4.CanI(have/has)alook.
篇2:外研社四年级下册unit2的教学反思
外研社四年级下册unit2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的热身导入部分包括了一首关于天气的歌曲和利用全身反应法TPR教学复习相关天气的单词(hot, windy, rain, sunny, snow, cold),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也为接下来课文的.呈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我上课来说,这部分还是做得挺好的。接下来是课文的呈现,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1.T:We know Daming has a robot. The robot can walk, talk. Oneday, the robot will do everything. It will do the housework and help children learn. Also the robot will broadcast the weather. 出示单词weather,生跟读。How it to broadcast the weather? Now listen the tape, please. 播放课文课件,让学生初次感知课文。
2.T:The robot is very good. Now listen again and answer this question: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in Beijing? S: Windy. T:Yes. It will be windy in Beijing. Listen and follow it, please. 再听一遍录音,生回答问题,师板书,生跟读。并以此类推回答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in Hangzhou / Guangzhou/ Sanya/ Yinchuan/Shenyang.
3.第三次听录音,把问题变为一般疑问句:Will it be windy in Beijing/Hangzhou/Guangzhou/Sanya/Yinchuan/Shenyang?再次加强学生记忆。同时出示重要句型 Will it … in …? Yes, it will/ No, it won’t.
4.最后放一遍课文,学生跟读。意在通过不断重复和具有层次性的听和读,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对It will be windy in Beijing 和 Will it be windy in Beijing? Yes, it will./No, it won’t.两个重要句型的操练,都贯穿于课文的内容中。然而在上课中,这一方面的课文呈现比较单调和枯燥,造成学生容易开小差,不注意听,而且上得比较混乱,从这里来看,我觉得应该在可以在其中加点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拿着单词卡片组成一个句子,既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也进行了句型的操练。
不足之处:
我的不足还有体现在上课不够自然大方,语音也不够准确,这些我都会努力的改正,争取以后能更好的上课。看了别的同学上课,觉得有几个同学上的特好,不仅上课自然大方,很有亲和力,而且把游戏贯穿在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篇3:四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长大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别来接我》,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深情地演唱歌曲《别来接我》。 教学难点 歌曲的衔接及恰当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很多的事情我们都愿意自己解决,可是也有的孩子有的想法却不敢和家长交流,他们用歌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CAI,学生聆听歌曲《别来接我》。) 二、进入主题 1、交流、讨论 师:你觉得刚才这首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歌中的小朋友唱出了对家长的心声,我们来和他们比比,看谁表现得更好,好吗? (播放《别来接我》音乐及画面,学生边看边听自由表现。) 2、学唱旋律 A、学生分别用mu、lu等母音跟琴模唱。 B、学生跟琴轻声识读乐谱。 C、采用比赛的形式,比比谁的读谱能力最强,能识读一乐句也很棒! 3、学唱歌词 A、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B、以小组形式分乐句自学歌词,再互换学唱。 C、请部分学生当“小老师”带唱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 4、指导演唱 指导学生用“心”去演唱,以情带声,用最美的歌声表现内心真挚的情感。 (小博士 顿音记号:顿音也叫断音。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三、情感的升华 师:同学们,就要到“三八”妇女节了,你们想对长辈说些什么呢?能将今天所学的歌,采用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行吗? 1、分组排练 (学生分组自由练习,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整体调控,分组指导。) 2、综合表演。 A、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B、评价 师:对刚才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触?如果要让家长肯定的想法,你觉得自己或他人还有什么不足,又该如何改进? (学生自评、互评。) C、拓展引申 a、拓展:平时家长是怎样娇惯你们的? b、引申: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如何做才能让长辈放心呢?(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作鼓励性、表扬性小结。) c、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我怎样长大》,并从中体验到合唱的乐趣。 2、能认真聆听《幻想飞行》,感受乐曲情绪,并用形体动作或画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想象展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定向 1、动一动 随音乐《春天在哪里》进教室,师生问好。 2、听一听,看一看 小树招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瞧,我长得多高啊! (课件播放动画:小树苗长高) 3、演一演、唱一唱 师:(播放《小树长高了》。)小朋友现在分成三组,每组唱一个声部,扮演三个成长段的小树,唱《小树长高了》,演绎一遍小树长高的过程。 师:小树是因为有了“音乐雨露”的灌溉才健康快乐地长大。“音乐雨露”是甜美的,那么你们的声音能不能和“音乐雨露”一样甜美呢?我们来试一试。 二、引导掌握 1、听一听 师:小树想知道自己究竟要怎样才能长大,于是就问“蓝天伯伯”。 (课件展示:小树和蓝天的对话情景,同时播放歌曲《我怎样长大》。) 2、哼一哼 师:我们如果学会唱这首歌,就知道小树是怎样长大的了。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用“啦”唱一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吧。 (学生随旋律用“啦”跟唱第一部分。) A、三拍子节拍:引导学生随三拍子律动摇摆,像是随风儿飘动的小树。 B、每句句尾五拍、六拍长音:引导学生将长音唱成树叶随风摇曳所发出的声音。 3、奏一奏 师: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二声部合唱,大家随琴轻轻唱一唱高声部。 师:低声部旋律也很优美,希望你们能使出自己的乐器----竖笛或口琴,用它们来吹一吹旋律。 (课件播放音乐,老师用电子琴,学生用竖笛或口琴跟奏。) 4、合一合 师:下面将你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高声部,一部分吹奏低声部,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好吗?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把乐器吹奏的旋律唱出来呢?让我们来试一试把高低声部一起唱出来。 5、唱一唱 A、老师指导唱曲谱。 B、学生从头至尾唱曲谱。 C、学生填词跟琴演唱。 三、听赏表现 1、说一说、听一听 师:小树不怕风不怕雨健健康康地长大了,那你们呢?想不想和小树一样长得高高大大的? 师: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长大了,带着幻想去飞行,让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吧。 2、画一画、演一演 (学生随音乐表现) 师:你们边听音乐,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长大后的美好愿望告诉大家,可以用画的方式,也可用动作造型来表现,看看你们中间有哪些“未来之星”。 四、评价总结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唱歌曲,还认识了班上这么多的“未来之星”,收获真不少。 第二单元 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感受春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春风》,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和诗歌,并积极参与活动《春天歌会》,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春风》。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找春天 1、春景图 导语:当严寒的冬天离开我们,银装素裹的世界悄悄换上绿装。看,冰雪消融,柳树的枝条吐着嫩芽,轻轻摇摆,花朵含苞待放,小草也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小鸟正舒展着翅膀,高兴地在天空翱翔。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呀!在这充满朝气的春天里,我们的春天歌会正式拉开帷幕!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CAI展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课件展示:春天的歌、春天的诗 导语: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歌曲?来,唱一唱。 3、唱一唱 4、读一读 小组朗诵后,学生自由朗读。 二、听赏感受---听春天 1、初听《春》 (课件播放《春》第一乐章。) 导语:许多歌曲和诗歌都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在下面这段音乐中你能听到春天的声音吗?(感受乐曲情绪,并展开想象。) 2、了解乐曲背景与作者生平A、诗歌 (春天来了,鸟儿歌唱,无限欣喜,迎接春光。泉水淙淙,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天空乌云笼罩,电闪雷鸣来把春报,转瞬间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 B、教师结合课件介绍作者及小提琴套曲《四季》 3、复听《春》 讨论:乐曲中用的主要乐器是什么?模仿了什么的叫声? 4、随乐哼唱 三、歌曲表现---唱春天 1、春风的歌(学习歌曲1、2乐句) A、听春风 B、学春风 C、唱春风 提出声音要求 2、小树、溪水和花儿的歌(学唱3、4乐句) 导语:春风高兴地跑来了,小树、溪水和花儿都欢迎它的到来。你们听,它们是怎样表示欢迎的? ①、听一听 ②、学一学 请学生学学小树、溪水和花儿欢迎春风的样子。感受音乐形象。 ③、唱一唱 3、春天的问候(学唱高声部) A、教师范唱歌曲最后一乐句。 B、学唱歌曲高声部。 C、师生合作演唱声部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听赏了维瓦尔第《四季》中的《春》,学会了《春风》这首歌,从中领略了春的绚丽、春的生机、春的豪情,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这美好的春天里都有一份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春晓》,并有感情地演唱。 2、能够用朗诵、演唱、配画来表现《春晓》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 2、演唱歌曲《春风》。 3、让学生回忆以前所熟悉的诗歌。 二、赏析 1、想一想这幅画面最象哪首诗的意境? (课件展示画面。) 2、说一说不同的意见。 3、提问:诗中的“晓”是什么意思? 4、吟诵 (个别学生、全班、老师)。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观察老师的演唱表情。) 2、教师带唱一遍。 3、学生跟琴用lu轻声哼唱。 4、师生接唱。 5、情绪处理 (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朗诵跟合唱速度一致。) 四、起舞作画 1、以《春》为题,以绘画或自己喜爱的的方式表现诗歌的情感。 2、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展示《春晓》的音乐。) 3、评价 (分组互相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五、小结 老师小结,评奖,在乐曲中结束新课。 第三单元 草原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能在《小马跑来了》的活动中采用各种身势动作正确地进行节奏表现。 2、能学会《大雁湖》,并随音乐吹奏《大雁湖》。 教学重点 1、演唱《大雁湖》,吹奏《大雁湖》。 2、学习附点八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 师:同学们,让我们唱着歌儿进教室吧。 (引导学生随着《我是草原小骑手》边唱边拍手进教室,在座位上站好。) 师:来跟着老师动一动。 2、师生问好 二、导学铺垫:游戏“我跳你猜”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和咱们律动时的动作中,知道咱们今天这节音乐课将要走进哪个民族吗?对于蒙古族,你们了解多少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师:既然大家对蒙古族了解这么多,我们来玩一个“我跳你猜”的游戏。老师跳一个蒙古族舞蹈动作,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跟着老师学一学,那就更好了。 A、“挤奶”动作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在蒙古族的舞蹈中会出现挤奶的动作呢? (课件展示草原上牛羊满地的风景,老师随风光片介绍。) B、“抖肩”动作 C、“雄鹰展翅”动作 D、“骑马”的动作 三、新课教学 1、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 A、小马跑来了(初听与模击节奏) 师:蒙古族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都有赛马的项目,瞧,有三匹小马过来了 (课件展示:三匹小马分别拖着三条节奏出现。) 第一匹: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第二匹: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第三匹: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B、认识附点八分节奏 C、节奏练习2、歌曲《大雁湖》 A、初听歌曲 师:刚才草原牧民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这儿有一群小牧民也篇4:四年级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最新教案模板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继续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认真揣摩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4、学习成语故事,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利用课文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抒写对生命感悟的文章,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祖孙三代人,以及那些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同学们课下还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们对生命也一定有自己的解读。今天,我们就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来畅所欲言。
二、学习课文中的资料。
1、默读资料,想一想这些资料都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对资料的解读,搞清楚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
(1)面对个体生命与更多人的生命的时候,众多的医护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命。
(2)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
(3)生物界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
3、交流: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生命的资料呢?给同学们说一说吧!
三、交流——有感于生命
1、学生自己思考、组织语言。
(1)生自己确定发言角度,选择内容,组织语言,著译围绕自己选好的内容组织语言,切莫走题。
(2)自由组合,互说互评。说的过程中注意语言流畅、中心明确,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对说得同学提出修改意见,评出小组讲得最好的同学。
2、全班交流:
四、总结: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假如生命是水船。请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请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的海域……
第二课时
习作教学
一、确定选题。
师:在口语交际中,那些内容、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结合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吧!
二、回忆写作方法:
师:本组几篇课文在写作上,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回答后师小节: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生习作
四、写好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二、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评价。
三、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誊写。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说一说。
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他们发现了哪几种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你在阅读过程中还发现了哪些方法呢?
2、师生共同总结方法:要体会揣摩句子的含义,除了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外,还有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等方法。
3、迁移运用:学生快速阅读本组课文,想一想,通过再次阅读,还发现了哪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自己是怎样读懂的。
4、总结:阅读时要认真体会、细细揣摩句子的言外之意,这样才能领会句子的真正意思。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三段名人名言,读准字音。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三段话的理解。
3、自由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一、自读故事
1、生自读故事,有不认识的字通过学习。
2、读通句子,读懂故事内容,并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练习讲述故事。上台讲故事。
篇5: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建设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动物,你了解哪些动物?(学生列举)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种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
(2)估算。
引导学生估一估2.1×2.15的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4)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2.15
×2.1
215
430
4.515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是3位小数。
(5)结合整数乘法你有什么发现?
2、师提出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60
(2)用竖式计算。
2.1
×60
126.0
(3)思考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数乘法当成整数乘法说说道理。
三、课堂活动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四、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4、5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五、课堂总结
篇6: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 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统计表 小棒 小调查:父母或亲人的年龄及与你的年龄差
一、谜语激趣导入
1.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想知道它是谁吗?你们猜对了。
今天,可爱的小青蛙要和我们一起研究数学,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发现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出示视频)
(1) 说儿歌.师生同说.
(2)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吗?(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如果说不到,师引)
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当中,-用字母来表示这句话
2.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学生比较方法)导入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板书)
3.这个的字母N可以表示哪些数?(生说,师板书)你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体会可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数)
4.青蛙的只数是N,嘴的数量也是N,为什么用了同样的字母表示,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吗?
(体会同一情境下,同一字母可以表示相同的数量)
(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同学们能用字母表示出青蛙、青蛙的嘴、青蛙跳水声音的数量,老师还想考考你们,
(出示小儿歌),你们能接着说下去吗?试试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能说得完吗?
2.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吗?(生说自己的想法,师选择研究)
3.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老师讲要示:同桌一个人用小棒摆,另一个在统计表里用算式表示出
青蛙的腿的数量与青蛙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4.交流汇报
5.请字母帮忙,用字母表示算式.(生独立完成)
6.(幻灯片)不管N表示几,有一只青蛙就有4条腿,也就是一个4,有N只青蛙就有N 个4, 列式就是N4,通常写作4.N ,简写成4N,读作:4N。含有字母的式子简写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幻灯片出示注意事项)
7.那么青蛙的眼睛的只数你能用字母算式表示出来吗?
8.判断字母算式简写是否正确(出示练习)
(三)也就是说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一些关系式。导入研究年龄问题.
1.猜年龄
2.在统计表2里用算式表示出老师的年龄和你的年龄之间的关系。(生独立填,汇报)用一个字母
算式表示出老师和这名同学之间的年龄关系吗?(口头说)
3.用一个字母算式表示出你和你的爸爸或者是你的妈妈之间的年龄关系吗?
三、练习巩固
1. 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用字母表示?(生说,师随机出示)运算律、计算公式(路程、图形)
2. 生活中,也可以用到字母表示数,你能说一说吗?(认真倾听)
3. 生活问题填空.
四、总结提升
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从地震发生以后,已经有A名救援人员赶赴灾区,在F次的营救中,发现了N个生还者,人们都在默默地祈祷,在爱心的捐款箱中,盛装了100A+50B+10C+5D
篇7: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白板出示教科书中连环图。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活动一:姊妹俩和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看书回答问题: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3、根据对话画出线段图。
活动二:看书(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1、明确3个等量关系。
2、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
1、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
2、小组汇报。
三、达标反馈
1、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a、b、C 、S表示,你能写出那些等量关系?
2、完成教材第65页1、2、3题练习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
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跷跷板和天平能够左右平衡的原理来讲解等量关系,让学生能够根据图中意思列出一条用文字表示的等量关系式子,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看天平列等量关系式的题目能够容易写出,可是对于纯文字的题目,要求从里面找出等量关系,学生很多确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去写,说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文字题目的意思进行分析,在这一块确实需要再进行强化训练,要让学生多读题,学会找题目的中的关键量,然后再用题目中给出的数字条件用合适的运算符号跟关键量准确的串联起来,列出我们需要的等量关系,列出其中一条等量关系后,要善于提问学生,让学生学着自己去列出不一样的等量关系式,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篇8: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设计说明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概念很多,这部分知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这些内容时,我采用“梳理知识——动手操作——强化练习”的模式。通过复习,系统地整理知识,弥补学习缺陷,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构建知识网络
1.谈话导入。
师: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内容。
2.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提问:在这一部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3)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三角形分类。
师: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三角形有哪些分类标准?具体是怎样分类的?
小组讨论、交流并推荐代表进行汇报。
(三角形按角分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包括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101页1题。
2.复习三角形内角和。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我们可以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并推荐代表进行汇报。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反馈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 ) ∠2=( ) ∠3=( )
3.复习三角形边的关系。
师:说一说,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思考后汇报。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101页3题。
4.复习四边形分类。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本学期学过几种四边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特征?
小组讨论、交流,并推荐代表汇报。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反馈练习:
(1)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 )
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④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
(2)完成教材101页5题。
设计意图:通过由浅入深的复习,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巩固了学习成果。
5.复习观察物体。
(1)引导学生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2)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它们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篇9: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引入:PPT展示几张照片,幸福的一家四口,韩老师想送给他们每人一个红手链。如果我要编这样的手链,需要什么材料?
预设:红绳和珠子
2、提问题:1条手链需要红绳0.2米,我家里有半米的红绳,你们觉得够吗?
预设:
①0.2×3=0.6米,大于0.5米,所以不够
追问:为什么你想到乘法了呢?
预设:1个0.2米,3个就是0.2+0.2+0.2=0.6米,表示3个0.2相加
②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米,1个手链需要2份,3个手链需要6份,半米也就是0.5米,就是5份,所以不够
③半米是5分米,0.2米是2分米,2×3=6分米,6分米>5分米,所以不够
师: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得出了红绳是不够的,韩老师还需要再买一些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模型支撑,突破算理
寻求模型表达,剖析小数乘法算理
1、出示淘宝页面,让学生提取信息:1个珠子0.4元
2、问题:要买3个珠子,要付多少钱?
列式:0.4×3=1.2
3、独立尝试:你们从算式到结果一定有不一样的想法,那现在把你独特的思考过程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画一画,展示给大家
学生预设(选样,上台版书):
① 通过元角分单位换算,化成整数乘法
0.4元=4角,4×3=12角
12角=1.2元
②化为小数加法 ③计数器
④面积模型 ⑤竖式0.4×3=1.2
4、交流算理:
交流的几个层次及核心追问:
从小数乘法的意义上加深理解
(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都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通过元角分单位换算化成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
直观图形:“1”怎么来的?(满十进一),从其他作品中能不能也找到1?
(从图形中直观的体会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满足“满十进一”的规则)
小数乘法竖式中跟小数加减竖式一样需要数位对齐吗?
(学生的解释有道理即可,让学生了解3表示3个0.4,也就是12个0.1,计数单位的个数可对齐可不对齐,通过后续的学习,会对它有新的理解)
联系的看每个作品,或者全班40中作品,你都能找到什么?(3×4=12),它又表示什么意思?1条、1角、1颗……这种不同形式的1表示什么意思?
(本质归到都有12个0.1,只是每个作品中的0.1长的不一样)
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买了什么文具?我们还可以买什么文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几道题。
1. 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课本“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3.课本“练一练”第3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数学的魅力大不大?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的交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篇10: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 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 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 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 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 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xx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 )表示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 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 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篇11: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学习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上单元我们学习了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计算,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研究和学习吗?这节课开始,我就来探究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回答
师:如果买3个计算机和1支钢笔要多少钱?你们能帮我算算吗?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a.用分步式解决问题,理清算理。
b.尝试用综合算式解决。(可在算式下面画横线表示计算的顺序)
注意:计算要准确
c.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简便。
(2)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22×3=66(元)22×3+24÷4
24÷4=6(元)=66+24÷4
66+6=72(元)=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三)自学检测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1、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2、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a.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b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四)尝试探索,突破难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3、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来表示。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巩固练习
1、全班齐练,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上下两道题数据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同。
4、点拨: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小括号的运算顺序的运用基础上再进行中括号的运用,重点是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小括号本是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对比,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复习下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就可以了,但我在这方面知识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这节课后半部分对中括号这个重点突破的不是很好,没有讲出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意义,练习量较少;其次,评价鼓励学生方面做的欠缺,俗话说“不会表扬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确,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说出中括号时没有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最后,在课前准备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没有完成课堂作业。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积极探索,努力做到做好。
篇12: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统计在数学中的意义,理解条 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条形统计图中横、纵坐标及单位的意义,能看懂统计图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统计 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细心运算,学习数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体会由数字规律得到相关结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判断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字的分布规律,体现数学 的美感和对于实际问题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奥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小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开始学习,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请每一位小同学把自己的生日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图表,请每一位小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与黑板上一样的图表,请班干部在讲台前统计各个季节生日的同学人数,老师在黑板上、同学们在坐标纸上同时完成生日的条形统计图。
2.教师讲解:做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步,认真纪录每一个数据;第二步,统计每一个范围内的数据个数;第三步,在方格纸上认真画出条形图;第四步,由统计图对数据进 行分析。明确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数学涵义及单位量的大小。
重点:细心、准确、无误、美观。
难点: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理解最大值与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本例题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班级内同学们的生日分布条形统计图,旨在要同学们在缜密的数学思维背景下理解统计的涵义,基于一组相关 数据的数理分析过程,了解通过统计的方法掌握某一数据的变化规律和内涵, 进行科学的分析。 掌握条形统计图当中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学意义与单位量与数据量的大小关系及单位。
四、习题巩固。
习题一: 四年级举行的特色运动会,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些特色体育项目。
习题二:班级要设立图书角,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类图书。
习题三:调查并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
五、拓展及小结。
1.基于某一类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 行数据的表示,本节课仅利用条形统计图作例,说明对于数据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对于数据的更有效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采 取相应措施,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
2.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 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统计图有很多种,后续课堂还会学习到: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先有一个印象。
篇13: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导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教材篇幅简短,但思路清晰,要点突出,教法学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师教学。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我遵循编写意图,对教材还做了适当的扩充处理,增加了一些环节,让教学过程更显层次性和动态性。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丰富三角形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期望实现最佳效果。
三、学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虑与上述教法相适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立足“三自”,主动学习,即:自由探究,自我总结,自主运用。安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登封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探索中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强调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
3.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合作用小棒摆三角形
请同学们将我们课前准备好的四组不同长度的小棒拿出来,同桌两个相互合作,看看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哪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2.小组汇报
3.小组讨论:
同样是用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摆成,有的却摆不成呢?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实验结论,你能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全班交流
(1)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组1:三根长度不相同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2:两边长度加起来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3:…………
根据学生回答,举出反例:引导学生辨析,逐步完善学生认识,达成共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2)这边的各组小棒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呢?(强调“任意两边的和”)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祝贺你们探索和发现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让我们自豪地再说一遍这个结论。
(三)看书巩固自己看教材第27页的内容
(四)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28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怎样走?有哪几条路线?在这两条路线中,走哪条路线最近?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
集中分析,总结汇报
3.课本第28页练一练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课本28页练一练第3,4小题
四年级下册unit2教案(整理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