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cxj1989101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2、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进城打工的农民的信息,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是否就有这样的人,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劳动,以备课上讨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虎子,特别想告诉我们发生在他们农村的新变化。虎子和他的同学商量来商量去,要向我们介绍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为此他们还采访了村长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整理的'采访内容吧!”
2、阅读交流。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第62~63页上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农民进城打工给虎子他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村里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3)村里的外出打工者是如何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的?
3、探究活动
(1)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会有那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呢?”
(2)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到的原因概要地板书。
(3)提问:“有那么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他们的劳动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如果城市没有了他们会变成怎么样?”
4、明确:农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
5、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搜集我国国产汽车品牌,并调查清楚它们的产地。
篇2:变化中的社区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中的社区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说在社区的文化生活。
2、让学生体会到社区的进步与发展使许多人劳动努力的结果。
教学准备:
1、搜集反映自己生活的社区或学校所在社区的照片或图片,教师也需要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在社区生活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
教学过程:
1、导入。阅读书14~17页,教师说明:书中展示的使30年前的社区,还展示了现在的'社区。其实,同学们自己所生活社区的过去和现在也发生着变化。社区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地区认识它。这节课的主题是认识变化中的社区。
2、交流活动。“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反映自己生活的社区或学校所在社区的照片或图片,现在就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照片或图片,它表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几位学生进行介绍和说明后,其他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做补充,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或图片。
3、同位彼此欣赏自己搜集到的标语和照片。
4、小组交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所在社区生活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下面请同学们讲自己地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寻思,并注意加以引导。
5、全班交流。
6、布置作业:周末,请父母带自己到附近的自由市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看一看,并流行观察人们的举止言谈。
篇3:小学品德与生活《天气变化早知道》优秀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天气变化早知道》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智育目标]:从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并根据大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学习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素质发展目标]: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能想办法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资料。
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和天气、天气预报相关的资料。
2.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查资料,搜集不利于人们生活的天气资料和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生活谚语。
一、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视频“央视天气预报”。)
老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段视频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视频吗?谁知道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对,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那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它不行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有什么重要性。(过渡)
二、讲授新课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七十二页的图和第七十三页上面的三幅图,认真看一看,图中画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教材中共展示了七幅图,分别展示的是雨天、降温、台风、暴风雪将要来临时人们的活动,正因为有了天气预报,人们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免遭恶劣天气的伤害。可见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
(可让学生欣赏视频“天气和人类的生活”和音频“气象信息服务百姓”,加深对天气预报重要性的了解。)
老师:恶劣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只有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才可能避免伤害。
(让大家欣赏视频“自然灾害”。)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不利影响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气象科普影片”、“雨雾天气话安全”;音频“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的影响”;图片“雹灾”、“冰冻灾害”、“洪灾”、“旱灾”、“雪灾”、“沙尘暴”系列、“海浪灾害”。)
老师:恶劣天气对我们有伤害,那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呢?(过渡)
[二、天气预报获取方式(板书)]
老师:下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我们从哪里了解到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了很多的方法。我们打开课本第七十四页,看图中的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可见获得未来天气的途径有很多,像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打电话、手机短信等。在预报中还有很多知识,下面大家看七十四下面的天气符号,大家都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略)
(给同学们讲一些关于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有关天气的知识”;还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天气知识”。)
老师:当然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总结出了很多天气预报的谚语。下面大家打开课本七十五页,这里列举了四条谚语,大家看一看。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谚语呢?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谚语记录下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天气预报方面的谚语,详见文本资源“天气和谚语”;还可让同学们听音频“看云识天气”。)
老师:我们现在对天气预报有了新的认识了吧?
学生:(略)
老师:下面给大家安排一个课下的实践活动,大家打开课本第七十六页,就是记录和观察一周的天气情况,大家能不能坚持完成呢?
学生:(略)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了一些获得未来天气变化情况的途径,懂得了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培养了同学们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后反思: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从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哪些天气不利于人们出行、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和方法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实践活动等几方面来进行教学。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唯一的不足是学生搜集到的预报天气的谚语不是很多,这说明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的实践活动我要求学生用文字和符号两种方法记录,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结果回来后有的学生记录的非常好,让我很是感动。
篇4: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优秀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激发同学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
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和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绚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
2、说一说自身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同学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的家乡是滨海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身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身的家乡吗?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身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身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5、补充资料,深化感知。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身收集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身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那就让电脑做我们的导游,一块儿去欣赏我们家乡的优美风光吧。
(1)滨海公园风景如画;
(2)县政府办公中心
篇5: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小学品德教案
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区别。
2.初步体验和认识工业化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3.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认识工业化,认识中国的近代史。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谈一谈对爱迪生的认识和了解,并比较与教科书上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2.自由讨论。肯定学生对爱迪生这位科学家的了解,并告诉学生,爱迪生是对工业革命以及后来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并提问学生“什么是工业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化。
你们穿的鞋子、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工厂制造出来的'。)
在工厂里是怎样制造的?(工人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如果有的学生了解有关情况,请他们讲一讲生产流水线等情况。)
那么,在人类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一直是这样的吗?在古代,人们是怎样得到鞋子和衣服的?(自己制作或者由鞋匠、裁缝制作。今天虽然也有,但却很少。)
自己制作与用机器制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利用机器制作,效率会大大提高,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还可以降低成本。)教师告诉学生:“鞋匠、裁缝是靠自己的技术用手工生产鞋子和衣服的,因此人们把这种生产叫做手工业。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的手工和技术进行生产,它的标志之一就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在蒸汽机之后,人类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明,而且有许多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上有两个年表,列举了一些发明,下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年表中选择一或两项发明进行讨论:它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巡视并适当地提供帮助,提醒学生向全班汇报时要以具体的问题来说明。比如:一位鞋匠一天做一双鞋子已经是很快的了,如果采用蒸汽机带动机器,会怎么样;过去纺线用小纺车,一天纺的纱不够做一件衣服的,如果用纺织机呢;没有天花疫苗时,一旦天花流行会怎么样,等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评价,强调工业化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布置家庭作业。
篇6:第一讲、图形中的变化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在这一讲内容中,我们主要向同学们介绍如何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颜色、数量、大小等方面入手,从中找出规律。
例 1 顺序观察给出图形的变化,按照这种变化规律,在空格中填上应有的图形。
分析与解 本题目所给出的八个图,其形状都是箭。所以可以肯定空格处的图形也是箭;
在方向上,每一行图从左至右都顺时针旋转 90°为下一个图形的方向。依照这样的
规律,第三行第三个图中的箭头应朝上;图形的数量变化反映在箭尾处,在同一行中,
每旋转 90°箭尾上的“羽毛”将减少一对,依照这个规律,空格中的箭,其尾部的
“羽毛”没有了,成了光秃秃的一支箭。如图 2。
例 2 依照下面图 3 中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中填图。
分析与解 我们按花盆、花茎、花叶、花朵四部分逐步观察。
(1)花盆花盆的形状每一行都是由三种形状组成,所以第三行中所缺的形状便是
应填的图案中的花盆的形状;花盆的颜色在同一行中都是由黑、白、画有斜线的三类
组成,图中已有白、画有斜线的二色,所以应填的花盆为黑色。见图 4 中的(1)。
(2)花茎花茎的形状为鱼钩状。每一行中花茎的方向都是由两个向右的和一个向
左的组成,第三行中已有一个向右的和一个向左的,所以应填的花茎的方向为向右的。
见图 4 中的(2)。
(3)花叶先观察花叶的数量,每一行中都是有两个有花叶、一个没有花叶,第三
行中已有一个没有花叶、一个有花叶,所以所填图案的花叶应有两个。再观察花叶的
方向,每一行中花叶的方向有两种,即向上和右平展,所以所填图案的花叶的方向为
向右平展。见图 4 中的(3)。
2
(4)花朵前面两行中每一行的花朵分别为圆、正方形和心形三种形状,所以第三
行中所填图案的花朵应为圆形。见图 4 中的(4)。
经过对图形四部分的分析,空格中应填的图形应为图 4 中的(4)。
例 3 按规律填图。
分析与解 先找出第一行中图形的变化规律,然后再依照此规律,在空白处填画所缺的
图形。
从图 5 的第一行可以看到:当左边的图形变化成右边的图形时,图形外部的圆变
为图形的下半部,且圆变成半圆,白色变成画有斜线的。也就是说,在变化过程中,
原来图形的外部有形状、位置、颜色这三个方面的变化,所以,第二行左边图形的外
部的正方形应变为空白处所填图形的下半部,为半个正方形,且画有斜线。
3
再看第一行中原图形的内部,正方形的大小没有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变成斜
放着的正方形;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正方形是画有斜线的,现在变成了白色。
根据这些变化规律,第二行左边图形内部的正方形应变为空白处所填图形的上半部,
为白色正着放的正方形。
根据上面的分析,空白处所填图形如图 6。
例 4 按照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空白处应是什么样的图形?
分析与解 先看图中不变的部分。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图形中大小两个正方形没有变化,
因此可以肯定空白处的图形一定是大小两个正方形,位置是一里一外。
变化的部分可以分为两部分:
(1)图形中的直线段部分,其变化规律是每次顺时针旋转 90°u65292X因此空白处图
中的直线段应是图 8 的形状。
4
(2)图中的阴影部分,是在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左右两边交替出现的,因此空白
处图中的阴影部分应在小正方形对角线的右边。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画出空白处的图形,如图 9 所示。
例 5 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
分析与解 很容易从图中看出,(1)、(3)、(4)的形状相同,只是位置和颜色不
同。
(1)
(3)
而且三角形与圆的颜色互换了一下。
1
(4)
5
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2)和(5)是一组图形,图形的形状相同,位置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2
(5)
而且大小两个长方形的颜色互换了。
根据上面的分析,(2)与(5)配对,(1)与(3)配对,因此与众不同的图形
是图 10 中的(4),如图 11。
例 6 下图中,哪个图形与众不同?
分析与解 这五辆汽车的车窗一致,车轮一致,车底一致,差别在车头与车身上。
从车头看,(1)与(3)相同,由两条直线段组成;(4)与(5)相同,由一条
曲线段构成。只有(2)与众不同。
从车身看,(1)与(2)相同,由两条直线段和一条曲线段构成;(4)与(5)
相同,由三条直线段构成。只有(3)由一条直线段和一条曲线段构成。
6
从车头、车身这些特征比较出来的图形,理由不足以说服人,我们把车头、车身
综合起来考虑,发现(1)由四条直线段和一条曲线段组成,而(2)、(3)、(4)、
(5)由三条直线段和一条曲线段组成。因此,与众不同的汽车是图 12 中的(1)。
练习一
1.观察下图 13 中所给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然后在空白处填画上所缺的图形。
2.观察图 14 中所给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然后在空白处填画上所缺的图形。
3.在题目后面给出的四个图形中,哪一个图形填在空白处能符合图形的变化规律
(图 15)?
7
4.在图 16 中,按变化规律填图。
5.在下图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
★ 变化作文
★ 变化 作文
★ 悄悄变化的我教案
★ 学校的变化范文
★ 社会变化作文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