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林飞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上学期Lesson 7 教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上学期Lesson 7 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六年级上学期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教案
Starter Unit-------Welcome back Teaching aims: Items To///pice back Listen,speak,read,use correctly. Key sentences (1) Ride…… (2) Look at…… (3) Blow a kiss. (4) Bake a cake. New words Rock,through,street,blow,away,bake, catch,shake,break,crazy policeman, Teaching points: 1. Learn to sing an English song and learn to act it. 2. Review many words and then categorize the words and find the rhyming pairs. Teaching difficulties 1. Categorize the words. 2. Find the rhyming pairs. Teaching aids: Recorder, tape, pictures, flashcards, word-cards. Teaching period: Period Contents Teaching aims Vocabulary Drills 1 Part 1 Learn to sing the song and act it. Rock,crazy,blow,through,Street,policeman,awaybakeCatch,shake,break Ride…… Look at… Blow a kiss Bakeacake 2 Part 2 Categorize the words 3 Part 3 Find the rhyming pairs Period one Contents; Part 1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and free talks. 2. Review some words.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the big pictures to learn the action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2.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earn to describe them with some sentences.Then choose the correct sentences to stick under the pictures. 3. Read the sentences and play a game. (1) Look and mime one by one.(say) (2) Read and mime one by one. (say) 4. Listen to the song “The crazy Join In rock”. 5.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song. 6. Listen and learn to sing the song. 7. Sing the song and learn to mime together. Step 3 Consolidation 1. Listen, sing and mime the song. 2. Homework: (1) Listen and sing the song skillfully. (2) Recite the song.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Starter unit Welcome back Rock crazy Period 2 Contents: Part 2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and free talks. 2. Listen and sing the song : The crazy jin in rock.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many words and read them and understand them. 2. Categorize the words to several kinds and say the reason. 3. Learn the kinds and then categorize the words once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 Step 3 Conolidation 1. Say more words of each kind. 2. Exercise: Write three words in each kind.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Starter unit Welcome back Category categories /ketigeri/ /ketigoriz/ Teaching ramble: Period 3 Contents: Part 3 Teaching steps :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and free talks. 2. Listen and sing the song : The crazy join in rock.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the pictures and say the words. 2. Show the word cards and read. 3. Put the words under the pictures. 4. Give the example to find the rhyming words and put them together. 5. Learn to check the answer and say the rhymes of each pair. 6. Open the books and then choose the words from the tallow box and write them under the pictures. 7. Find the rhyming pairs and draw the missing shapes. Step 3 Consolidation 1. Say more pairs of rhyming words. 2. Write some pairs of rhyming words. (exercise) Writing on the bd. Starter unit Welcome back Rhyming /`raimin/ Teaching ramble: Topic: Unit 1-----A party Teaching aims: Items Contents Requests Topic A party Listen,speak,read,write,use Key sentences 1.I can’t wait till(Friday). 2.Trip over…… 3.You blush. 4.Get……. Carry…… 5.What do we need? 6.I can bring……/Can you bring……? 7.I think we also need…… 8.What about……? 9.Some more…… 10.What shall we do? 11.Thank you for helping. 12.Not again. Listen,speak,read,write,use New words Plum, pear, chewing, gum, party, pretty, get, carry, trip, over, laugh, blush, a piece of cake, cassette recorder Listen, speak, read, write, use Tense The simble future tence Understand and use Teaching points: 1.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action story and learn to use the phrase of the story correctly. 2.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and learn to organize a party. 3. Learn to write an invitation. 4.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and learn to use correctly. Teaching difficulties: 1. Learn to organize a party. 2.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and learn to use correctly. Teaching aids: Recorder, tape, word-cards, flash card, picture. Teaching periods: Period Contents Teaching aims Vocabulary Drills 1 Part 1 (1)Learn to sing the song. (2)Number the pictures and complete the text. Plum, pear, chewing gum, party I can’t wait till (Friday). 2 Part2 Part3 (1)Understand and mime the action story. (2)Listen and fill in the numbers. Pretty,get,carry, trip over, laugh, blush, a piece of cake. Cassette recorder. (1)Trip over…… (2)You blush. (3)Get……Carry…… 3 Part4 Part6 (1)Understand the dialogue and organize a part. (1)What do we need? (2)I can bring…… Can you bring…… (3)I think we also need…… (4)What about……? 4 Part 5 Understand the invitation and learn to write an invitstion. 5 Part 7 Understand and perform the story. The Brysons’, hide, go over, bush. (1)Some more…… (2)Not again! (3)What shall we do? (4)Thank you for helping. 6 Part 8 Talk about the weekend and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Period 1 Contents : Part 1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and free talks. 2. Show the topic and learn to say.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some letters and write food words. Then present “plum”, “chewing gum” and “pear”. 2. Learn the three words and read them. 3. Make a situation to learn “I can’t wait till (Friday).” And practise. When the students are practicing, the teacher asks “Why?” and learn to say “(Friday) is cool.” And practise. 4. Show a shopping picture to learn “buy” and “I’m going to buy……” 5. Show the song and read and understand. 6. Listen to the song twice, then number the pictures and complete the text. 7. Listen and learn to sing the song. Step 3 Consolidation 1. Listen and sing the song and recite it. 2. Exercise: Copy the song.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Unit 1 A party Plum pear chewing gum I can’t wait yill Friday. Friday is so cool. I’m going to buy…… Period 2 Contents : Part 2, Part 3 Teaching step: 1. Greetings and free talks. 2. Listen and learn to sing : School party.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the pictures to learn the actions and the new words. 2.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describe them with some sentences. Then choose the correct sentences to stick below the pictures. 3. Look and read the sentences. Then play a game. (1) Look and mime one by one, the last one says. (2) Read and mime one by one, the last one says. 4. Listen to the action story and mime together. 5. Listen twice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then listen and check. Step 3 Consolidation 1. Understand the story and say “Why Toby blushes?” 2. Exercises : Copy the sentences.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Unit 1 A party Period 3 Contents : Part 4, Part 6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and free talks. 2. Listen and mime. 3. Listen and sing : School party . Step 2 presentation 1. Make a situation to learn the sentences “ What do we need?” and “What about……?” (1). “Afternoon we’ll have a party, What do we need?” (2). “What about……?” (3). “Good idea.” 2. Make a short dialogue. 3. Free talk to learn “ I can bring……,can you bring……?” and “ I think we also need……” 4. Make dialogue with the n篇2:中班上学期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够遵守上下楼梯时的要求,做到不推不挤。
2、让幼儿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礼物若干,小兔的家的情景布置
活动实录:
(一)以“给小兔送礼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游戏:“给小兔送礼物”。
教师:今天小兔过生日,我们到小兔家去给它送礼物,小兔的家在一楼。
2、小兔告诉我们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教师:为什么要注意安全?不注意安全会怎么样呢?
(二)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1、教师示范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上楼梯时),不着急,一步一个台阶,一级一级向上走。(下楼梯时)不能去推不能去挤前面的小朋友,一步一个台阶,一级一级走下去。教师边说边结合动作示范。
2、带领幼儿上下楼梯,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并事先向幼儿说明不推不挤的规则。
3、提醒帮助上下楼梯时不遵守规则、吵闹的幼儿,给予正确的指导。提醒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给小兔送礼物,和小兔告别。
教师:带领幼儿从三楼走到一楼的小兔家,把礼物送给小兔,向它表示祝贺。集
体唱《生日歌》,与小兔告别。
教师:带领幼儿遵守要求,有秩序的走回三楼自己的教室。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教师首先以“给小兔送礼物”的形式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通过这个形式来让幼儿充分了解了安全上下楼梯的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认真地观看教师的示范,以及认真地学习上下楼梯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教会了幼儿如何安全地上下楼梯。
户外活动:安全地玩
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中某些动作的危险性。
2、通过游戏,练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娃娃一个,圈一个,高跷。
2、图片一张。
活动实录: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教师:图片上有谁?她的身上贴了什么?
教师:为什么甜甜的身上会有那么多的贴纸呢?
(二)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玩的时候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教师出示娃娃,引导幼儿理解玩圈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小朋友们在玩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讲述故事:有一个男孩子在玩圈的时候把一个圈套在一个女孩子的脖子
拉,女孩子很难受,甜甜看到了就跑过去对男孩子说:“不能
这样拉,会勒到别人的脖子”。然后就把女孩子脖子上的圈拿
下来了。
教师:老师为什么要把贴纸奖励给甜甜呢?
教师:我们小朋友玩圈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2、教师再次引导幼儿理解踩高跷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甜甜和好朋友在玩踩高跷,好朋友走到楼梯上去踩了,甜甜赶紧跑过
去和好朋友说:“不能这样玩,会摔下楼梯的,于是好朋友就下来,两个人到消防通道上去玩了”。 两人玩得很开心。
教师:甜甜和好朋友在玩什么?在哪里玩的?
教师:甜甜做了什么事情?在楼梯上玩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高跷应该在什么地方玩?
篇3: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
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我升中班了》一
活动目标:知道自己在长大,体验升入中班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绘画材料、其他用于布置的材料。
2.环境创设:布置中班班级环境。
活动过程:
(一)认识自己班级的位置,感知班级环境的变化。
1.师:新学期开始小朋友们都上中班了,我们的教师是这么的美,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我们中班的教室,跟小班的教室比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
2.师:班级位置变了吗?班级标志有什么变化?(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说现在的班级变成了3楼,班级标志变成了月亮一班。那班级内的桌椅有没有变化?
4.师:那班级里面的环境还有什么变化?班级里面的小朋友有什么变化?
5.师小结:小朋友回答的很好,我们现在是月亮一班,班级在3楼,班级里来了位新朋友。班级里挂了许多漂亮的“蔬菜”。
(二)讨论、比较自己的变化。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
(1)师:现在小朋友想想你刚上幼儿园时,你心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哭?(个别幼儿回答)
(2)师:刚上幼儿园时有的小朋友说会很想妈妈,会哭。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与小班幼儿外在的不同。
(1)师:小朋友现在看一看自己,跟自己原来在小班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朋友的手和脚变大了,个子长高了。
3.引导幼儿讨论自己与小班时相比,在本领、能力上有什么变化。
师:小朋友想一想自己,跟原来自己在小班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4.教师小结:我们升中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不仅长高了、长壮了,而且比小班时有了更多的本领!现在我们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
(三)讨论上中班后该怎么做。
1.师:小朋友们都上中班了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哪些事情应该自己做?(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小朋友现在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忙做。
(四)绘画《我是中班小朋友》。
1.师:我们升中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不仅长高了、长壮了,还会做很多事情,等一下请小朋友画一张《我是中班小朋友》。
2.幼儿绘画。
3.师:小朋友都画了《我是中班小朋友》,都学会了很多本领。
(五)活动结束。
中班社会教案:我们升入中班了二
活动目标:
1. 知道自己长大了,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 学习、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并知道这是小朋友们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活动准备:
1.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多个开放式的活动区域,如:图书区、积木区、美术区等,使幼儿明显感受到中班的活动室与小班的不同。
2. 设计能体现活动规则与要求的图示(具体内容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定)。
活动过程:
1. 观察班级环境的变化,引发升班的认识。
师:看看现在的活动室与以前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1) 提问:
① 我们现在是那个班的小朋友?
② 现在的教室与小班时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幼儿观察,然后在集体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2. 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
师:我们长大了,升中班了。你从哪里发现自己长大了呢?(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变化)
3. 了解中班幼儿应该怎样做,知道做中班幼儿的要求。
师:我们已经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怎样才能当好哥哥姐姐呢?(如: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看到地上有脏东西怎么做?看到玩具乱了应该怎么做?等)
4. 讨论、制定中班幼儿的活动规则。
(1) 提问:我们在这些地方应该怎样活动呢?
(2) 教师参与幼儿讨论,并根据幼儿的讨论为相应的区域贴上或画出相应的图标。
如图书区:保持安静,图书摆放整齐,轻轻翻看等。
积木区:积木分类摆放,仔细整理,不乱扔等。
美术区:废纸放入纸箱,物品放回原处等。
5. 启发幼儿思考:中班小朋友除了遵守活动规则以外,还应该做到哪些?引导幼儿从有礼貌、爱劳动、关心同伴等方面讲述。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快乐超市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五一劳动节期问,我们引导幼儿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带幼儿参观了清华园超市,孩子们对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收银机、购物小票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这个谈论:“今天妈妈带我去超市买酸奶了。”那个说:“我去家乐福超市了,那里特别大,有好几层呢。”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了解生活中的经验,并提升他们对超市的认知,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在班级里创设了超市情境,开展超市购物的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并体验超市中的不同角色,扩展社会经验。
2、幼儿学习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食品包装盒、牙膏盒、各种饮料瓶、自制收银机、购物篮等。
2、经验准备:幼儿有逛超市的经验,知道超市里有许多的商品,超市的商品可自选等,还有一定的学习经验,讨论过“我们的购物计划”,进行绘画“超市里”,听了故事《熊猫开商店》等。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扮演和体验超市里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
难点:幼儿学习协商扮演超市里不同的角色。
活动过程:
1、创建超市。
从超市参观回来,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班里也有一个超市,于是,教师鼓励幼儿想办法共同创建超市,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和材料准备。他们开始陆续收集废旧材料,制作商品标签。孩子们对货品进行了分类,可是这些货品如何摆放呢?我问孩子们:“用什么来摆放超市的货品呢?”诗宏提议用过渡区的玩具架,因为他认为过渡区的玩具架带轮子,移动
方便。于是孩子们把过渡区的玩具架变成了超市的货架,他们整理好货物,超市准备开张了,可是大家发现还没有钱币,李尧跑来找老师:“老师,超市的钱还没有,怎么办?”我说: “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李尧说:“我们自己做钱吧。”他在美工区找了几张白纸,写上数字,作为超市的钱币,大家高高兴兴地玩起来。
2、学习角色。
在游戏开始阶段,教师没有为幼儿分配角色,而是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与幼儿互动,通过讨论等加深幼儿对角色的理解。
超市活动开展几天了,孩子们在超市模仿收银员、促销员、顾客等,兴致勃勃地开展游戏。我也拿了一个购物篮,作为顾客来购物,促销员郭宗翰正忙着整理商品,我问他: “请问有烤肉味道的薯片吗?”他红着脸说:“你自己找找吧。”活动后,我请幼儿讨论:作为促销员,如何向顾客介绍商品?秦靖阳说:“促销员应该学会推销商品,有的促
销员还请顾客免费品尝呢。”凌烨说:“促销员要热情,主动向顾客介绍新来的商品。”张栩月说:“超市还有海报呢,顾客一看海报,就知道超市最近有什么商品。”于是我们生成了一次谈话活动:“我是小小促销员。”请每一个幼儿扮演促销员,学习如何介绍和推销商品,并且请幼儿设计和制作海报,及时介绍商品信息。
超市的开张吸引了许多的顾客,沐沐拿着购物筐,选了许多的商品,来到了收银处,收银员细心地把每件商品都扫描到电脑里,并且一件一件算着价钱,后面的顾客都等急了,收银员因为商品太多一直算不出总数来;顾客拿的商品太多,超市的货架一会儿就空了,有的幼儿选不到自己想买的商品;沐沐付款时,她装在兜里的钱撒了一地。针对这种情
况,我和幼儿共同的讨论:“如果顾客发现收银员找错了钱,他会怎么想?怎么做?顾客怎么选购商品,如何注意用钱安全?”魏积宇说:“顾客会很生气,他下次就去别的超市买东西了。”刘培正说:“那怎么行,超市也要赔钱的。”孩子们商议好顾客在超市不能拿太多的东西,每次最好不超过十元钱,并且顾客一定要拿好钱,最好把钱放在钱包里。于是,
我们把超市的大购物筐改成了小购物筐,规定每个顾客选购商品不能超过十元,并且,孩子们还用纸折出了漂亮的钱包,顾客购物时可以把钱放入钱包里。在老师的提议下,我们还决定在益智区举办会计培训班,引导幼儿练习简单的价钱加减,孩子们通过认真地学习,做收银员时渐渐地都能正确地收钱、找钱了。
3、顾客的问题。
今天活动区游戏时,超市的促销员秦靖阳跑来告诉我,“老师,你去超市看看吧。”我来到超市,发现地上有一些食品盒。我问小朋友:“这是怎么回事?”秦靖阳说:“老师,这都是李尧干的。不知道他要买什么东西,他挑来挑去,把商品都弄乱了,而且,他结账时还不排队,别的小朋友都生气了。”于是,我们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是超市的工作人员,你喜欢什么样的顾客?如何做一名文明小顾客?”沐沐说:“如果超市人多,要排队付款。”刘培正说:“顾客不能乱拿乱放商品,那样别的顾客会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于是我们请美工区的小朋友一起制作了顾客须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醒幼儿遵守超市购物规则,做文明的小顾客。
当遇到幼儿不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时,教师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社会角色,当人们不能遵守规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引导幼儿体验和自觉遵守角色的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4、超市由热闹变冷清的原因。
超市开业有一段时间了,一天,王子轩跑来找我:“老师,超市没有顾客了。”超市冷冷清清的没有顾客。我请促销员王子轩想想办法,王子轩跑去请别的区的小朋友来超市购物,他来到益智区请邢俊朗去超市,邢俊朗说:“我还要下环保棋呢。”他又请了几个小朋友,结果没有人来超市。王子轩失望地对我说:“老师,怎么办呢?”我请他向小朋友了解
一下大家不来超市的原因。过了一会儿,王子轩告诉我:“小朋友说超市的商品太少了,他们买不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活动区评议时,我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黎美欣提议:“我们女孩喜欢漂亮的衣服,超市应该有卖衣服的。”王子轩说:“老师,超市可以卖水果,妈妈经常给我买超市的水果。”我说:“超市的服装应该怎么准备呢?”杨尤拉说:“老师,我们有自己做的环保服装呢。”于是,在原来的食品区和日用品区的基础上,我们又新增了服装区、水果区等,并且都为商品贴上了标签。魏积宇做促销员时,大声地吆喝:“快来买呀,新鲜水果,不甜不要钱。”超市的新商品吸引了许多的小朋友,张栩月抱着娃娃来到超市,她说:“天气热了,我要为我的宝宝买一套夏天的衣服。”快乐超市又重新热闹起来了。
当超市由热闹变冷清时,教师请幼儿想办法,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解决问题。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以往的角色区,教师总是把很多的材料准备好,引导幼儿直接参与游戏。通过学习《纲要》,我意识到要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环境创设,并在其中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以此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超市的开张,到角色的扮演,我们引导幼儿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怎样为顾客服务和
怎么做文明顾客,角色的模仿也促进了幼儿之问的交往和合作,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2、活动中的不足:
还应把超市活动和其他的区域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各区域游戏之问积极地互动起来。例如,可以把娃娃餐厅制作的食品拿到超市去卖等。
主要内容:
1、超市的工作人员能够热情地对待顾客,例如,收银员说:“欢迎你下次光临。”促销员有责任心,能够主动向顾客介绍商品,例如,“这件衣服很漂亮,也不贵。”没有顾客时能耐心地整理商品,积极想办法吸引顾客。
2、收银员和促销员要及时的补充新商品,为商品贴上标签。引导超市的工作人员讨论:“没有顾客时,超市的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购物完成后,顾客还要做什么?”教师要有明确的意识把游戏情节连续下去。不能仅仅是购物完成游戏就结束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各个区域的联合游戏。例如,开一个“小小美食城”或者开一个“游园会”,将班级分
成各个区域,如银行、餐厅、超市、美发店等。让孩子们能够流动起来进行游戏。同时在不同的角色游戏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内容。
3、扮演收银员的小朋友能够认真地一件一件计算商品的价钱,耐心地帮助顾客用袋子装好商品,建议收银处可以准备分类的货币盒,方便收银员找钱。超市的场地可以再大一些,鼓励幼儿注意补充新商品,丰富超市的货架。
4、收银员应该为顾客分类装商品,例如,食物放一起,日用品放一起。建议扮演顾客的小朋友也可以主动与促销员交谈,更好地了解商品的信息。
5、扮演顾客的小朋友能够主动排队购物,在收银员找错钱的情况下,主动将钱退还给收银员。建议去超市的顾客不光为自己购物,也可以为家人购物。
综合评析:
1、从活动过程来看,教师把活动区的创建、调整与完善过程作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为幼儿提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种师幼互动对幼儿的快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建议教师继续尝试活动区之间的整合与相互渗透,使区域之间互动起来,幼儿由区域内的小角色变为区域问的大角色,对幼儿的合作学习和社会性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2、从反思上来看,个人反思和小组合作反思均围绕“超市”进行,对“超市”区域的创建研讨得很充分。但是,反思的范围比较局限,与教研专题的关系不明显。小组反思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以一次活动为切人点,深入研讨目标化活动区的教研专题,超越就事论事的研讨思路,引导教师总结提升游戏指导经验,为后续的活动指导提供支持和借鉴。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请到我家来做客
活动目标
1.感受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正确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练习: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问题导入课题。
提问: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说什么?
主人给我们端水,请我们吃水果、糕点,我们应该说什么?
在别人家里我们要怎样表现?
离开时我们要说什么?
二、展开
1.经验讲述:做客。
提问:我们到别人家做客,意见活动过程
2.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提问:到朋友家做客,你应该说些什么呢?
见到大人的时候。
大人给点心的时候。
回家的时候。
小结:去别人家做客,见到主人我们首先要问:“您好”,
吃东西要向主人说“谢谢”,
做客时不能在别人家里乱跑,不随便乱动人家的东西,
离开时要跟主人说:“再见”。
3.交流活动:请客。
(1)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说那些话、做哪些事。
指导语:客人来了,热情地请客人进门,给客人递拖鞋,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阅读图书,还可以晴爸爸妈妈帮忙招待。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4.开展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引导幼儿分组利用环境布置“家”进行游戏,教师积极参与指导。
5.知识拓展: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比如:铅笔,剪刀
给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接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
三、结束
1.活动讲评:根据幼儿参与活动使用礼貌用语情况进行讲评。
2.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中班社会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故事,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作者以他独特的思维和想像力,让两只兔子相互表达着自己的爱,不管小兔子是怎样灵感叠出地表达,而大兔子总是轻而易举地超过它,因为,它对小兔子的爱超过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是由小兔子开始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象小兔子这样,那有多好!
本次活动,我们试图沿着营造――体味――抒发――回报的脉络,将幼儿与父母之间原本具有的自然情感予以渲染和提升,让每一个孩子既能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成长,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他人(首先是父母),让孩子因爱而感动,为爱而行动!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作品中小兔子与大兔子之间爱的情感及爱的表达方式。
2、培养幼儿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
3、鼓励幼儿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周围人的爱。(包括父母、老师、伙伴)
活动准备:
1、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PPT。
2、幼儿自带一个小礼物。
3、彩色爱心卡片,黑色记号笔。
4、大海、树、山、月亮、星星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表达爱的欲望
小朋友,能说说你们爱谁吗?有多爱?谁爱谁多一点呢?
(引导幼儿用很、非常、最等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爱的程度)
师小结,导入故事:说了这么多,我们都想把有多爱说清楚,能不能说的更清楚呢?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欣赏作品,感受爱的氛围
⒈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⒉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1)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它紧紧抓住大兔子的耳朵,问了什么?(要大兔子猜什么)
(2)小兔子和大兔子是怎样互相表达爱的?
谁来说说小兔子有多爱大兔子?大兔子呢?幼儿可边做动作边回答。
教师总结:小兔子希望自己比大兔手臂长,比大兔子跳得高,跳得远。它们都在竭尽全力地爱着对方。
三、拓展思维,迁移作品
1、师提问: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大兔子一样爱你们的人呀?他们是怎么爱你的?
2、说一说,我对爸爸妈妈的爱。
当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时候,可以大声说出来,还可以用拥抱、亲吻、赠送礼物、送鲜花……
3、说一说对老师、同伴的爱。
教师出示大海、大山、大树、星星、月亮等图片,先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台前来选择其中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对老师的爱。再请部分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同伴到台前来互相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对对方的爱。
4、同伴之间相互赠送自己的小礼物。
5、操作活动:爱心卡
小朋友们将父母的爱和孩子的爱分别画在两种颜色的爱心卡片上进行展示,体现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的爱。
附故事:
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 “猜猜我有多爱你”他说大兔子说:“喔,这我可猜不出来”“这么多”小兔子说,他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大兔子的手臂要长得多,“我爱你有这么多”他说嗯,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兔子说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 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他倒立起来,把脚撑在树干上“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头”他说大兔子把小兔子抱起来,甩过自己的头顶,“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小兔子笑着跳上跳下“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大兔子也笑着跳起来,他跳得这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了这真是跳得太棒了,小兔子想,我要是能跳得这么高就好了 “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小兔子喊起来“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大兔子说这可真远,小兔子想他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了他望着灌木丛那边的夜空,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更远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小兔子闭上了眼睛“哦,这真是很远”大兔子说,“非常非常的远”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他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然后他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着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中班社会教案:拾到东西要归还
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 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 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准备:动物头饰、情景表演
过程:
开始部分
(一) 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 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 (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 (他说了什么?)
集体练习: 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小结: 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2、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 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 丢过什么? 心里怎样?
(2) 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 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 你是怎么做的? 心里怎么样?
3、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 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 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 (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 提问: 小动物们这么难过? 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 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 那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 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 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 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 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 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 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 幼儿找东西
(4) 师: 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 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 (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 提问: 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 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 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
(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 (表扬自己)
讨论: 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三) 结束:
中班社会教案:有趣的交通标志
活动目标:
1、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蹦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交通标志、画有标志或无标志的拼板若干、立体骰子若干、带有交通标志的礼物若干、磁带、录音机、有交通标志的牌子。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跳兔子舞进入活动场地。
二、你猜我翻
“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交通标志啊?你们所说的可能会在后面的黑板上哦!”
三、出示各种交通标志,引起兴趣。
1、出示红灯标志,提问: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标志呀?”(红灯)“它代表什么意思呀?”
2、出示绿灯标志,提问:
“小朋友这又是什么标志呀?”(绿灯)“那它又代表什么意思呀?”
讨论:为什么要有红绿灯呢?
3、出示画有“交通事故”的图标,提问:
“请问这张图标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那要如何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呢?”
4、出示画有“闪电”的图标,提问:
“那么这个图标用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四、进行拼图活动,为游戏做准备。
“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很多标有‘红灯’、‘交通事故’的标志,还有一个骰子和两个代表出口和入口的箭头,让我们把他们拼起来通向中间的幼儿园,我们四人一组赶快来试试吧!”
五、和幼儿共同商讨游戏规则并用图标的方式进行表示,让幼儿知道每个标志的意义,并为幼儿示范游戏一遍。
“我们通向幼儿园的路都拼好了,那我们就可以来玩〈〈争分夺秒〉〉的游戏了。那游戏总要有个规则,那你们想想该怎么定规则呢?”(按幼儿所定的规则在图标旁边进行表示,以便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示范游戏一遍,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都定好了,玩起来一定很有意思,我先来试一试,你们可要给我加油哦!”
六、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进行指导并维持秩序并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我刚刚玩得可高兴了,你们一定也想玩了吧,那我就在幼儿园等你们,你们要排好队,轮到的小朋友就要按骰子上的数字前进最先到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就可以到我的百宝箱里取一个宝贝哦!”
七、评价并结束活动。
“小朋友今天自己做小棋子一定玩得很高兴吧,那经过这个游戏小朋友一定能对交通规则更加遵守了,现在我们把这些交通规则去告诉小班的弟弟妹妹吧,LET’S GO !”
再次跳兔子舞离开活动室。
篇4:上学期Lesson 20教案
上学期Lesson 20教案
Language Focus:
1. Useful expressions: think about; get a chance; take
2. Grammar: the Object clause
I'm not sure where I want to go on holiday.
Properties: Recorder; Overhead Projector;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Ⅰ. Showing aims
Have the students know what they will learn in this lesson and what they will do in this class:
1. Revise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of Unit 5.
2. Study the grammar: the Object Clause.
3. Know how to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rips.
4. Learn how to make a conversation about trips.
5. Know more about Hainan.
Ⅱ. Revision
1. Revise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of Unit 5. Get the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 with them.
2. Play “What did he ask?” in groups of three. Make sure the students can use the Object Clause correctly.
3. Ask one student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Hainan.
Ⅲ. Listen
Part 1. Listening cassette. Play the tape twic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do Exercise 1 in the workbook. Play the tape again for the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Then check with the whole class. See if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Ⅳ. Read and act
Part 2. Speech Cassette. Books closed, play the tape. Ask:
How did Joy think about his trip to Hainsn? (wonderful)
How did Lily feel when she heard about the scuba diving? (really cool)
Get the students to find the answer to questions, then check with the class. Play the tape again. Get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repeat. They should match their intonation with the dialogue on the tape.
Books open.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pairs. Get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 without looking at the books if possible.
Ⅴ. Practice
Have the students work in pairs.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their own dialogues.
Ⅵ. Ask and answer
Part 3. Work in pairs. Give the students a few minutes to prepare their dialogues. Ask four pairs to share their dialogues with the whole class.
Ⅶ. Presentation
Ask one student to act as a traveler, the teacher acts as a waiter at the travel office. Precent a dialogue like this:
T: May I help you?
S: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ook a room?
T: Oh, the Sunshine Hotel.
S: Do you know how much it costs?
T: 200 yuan a day.
S: How many restaurants do the Sunshine Hotel have?
T: Two.
Have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is dialogue in pairs, then make the students make up their own dialogues, ask some of them to share their dialogues with the class.
Ⅷ. Look, speak and say
Tell the students that they're traveling on Inner Mongolia. Ask them to read the three brochure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ir stay at one of the hotels in Inner Mongolia. They can choose any hotel.
Ⅸ. Workbook
For Exercise 2.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For Exercise 3. Have the students discuss what they need during the traveling.
For Exercise 4.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read in pairs. Then make up similar dialogues. It can be done after class.
Do Exercise 5 as homework.
Ⅹ. Summary
Exercises for class
Complete the passage
My family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oliday soon, we are thinking ________ ________ to Hainan. I beard the ________ ________ there was ________ ________, so I want to have a scuba lesson first, and I think it ________ ________ wonderful. And I ________ think the fish and the coral reefs are ________. I hope I will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here.
Answers: is going on about going best thing scuba diving must be also beautiful have a good time
Ⅺ. Homework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 Revise Unit 5.
篇5:高二体育上学期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头顶球足球》一
一、教材内容:
足球:头顶球
主教材:原地正面头顶球
辅助教材:原地跳起头顶球
二、教材分析:
头顶球技术作为足球基本技术之一,在比赛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高空进攻和防守高空球的主要手段,良好的头顶球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和改善防守质量,还可以丰富进攻套路,提高整体战术效果。而对高一学生来讲,由于是初学头顶球,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尤其是不怎么踢足球的女同学):闭眼、缩脖,不敢主动迎球,甚至低头等球落在头上,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应注意解决4个问题:
1、学生对头顶球恐惧感的消除,敢主动顶球并且敢睁着眼睛主动顶球
;2、学生能用正确的部位顶球;
3、学生对来球方向的及时判断与选位(时机的掌握);
4、学生对蹬地和上体摆动技术的使用。
由于是初次上课,本次课的重点是:
1、用前额正面主动顶球;
2、顶球时机的把握;
3、蹬地和上体摆动协调发力。
难点是:用正确的部位(额头正面)在合适的时机顶球。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本次课的练习中来,初步了解足球头顶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并能在平时参与足球运动时使用这一技术。
2.运动技能: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敢顶球,绝大部分男生和一半以上的女生每次都能顶得到并且能顶出一定距离,大部分男生和部分女生顶球部位准确,并且能主动利用腰腹或脚蹬地发力。少部分同学,头顶球动作优美协调,时机掌握准确,还能偶尔跳起顶球或行进间顶球。
3.身体健康: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全身协调用力能力,提高身体各系统的代谢水平,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4.心理健康:学生对头顶球不恐惧,在练习过程中产生颈部酸痛等问题时能努力克服,在教师安排的练习和游戏中能体验到足球运动的快乐。
5.社会适应:二人练习时注重二人的默契配合,队间竞赛时,合理安排队员,全队通力配合,争取胜利。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四、教学设想:课的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能力。那就是给学生多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多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多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学的流程为:
导入内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自主探索练习(两人一组“抛――顶”练习,摸索头顶球的有效、高效方法)师生探讨解决问题(根据刚刚的练习情况总结归纳正确有效的方法)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完善练习(两人一组“抛――顶”练习,把刚刚总结的动作方法运用起来,并在练习中体会时机的把握)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进阶练习(跪顶球,体会身体后仰发力和腰腹用力)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提高练习(头顶球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师指导下进行分队竞赛(团队合作,队员配合)
课的特点:
本次课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引导和带动,师生互动教学,并且用设疑、启发、引导、示范等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思考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接受灌输。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进行学习。练习的方法形式多样,避免了枯燥的练习形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和练习的兴趣。练习评价注重男女生的评价差异,不同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的学生的评价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展示空间。
五、学习状况预计:
平均心率:105-110次/分练习密度:50%-53%
心理预计:使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轻松有趣,愿意参与到练习中来,练习时以学生自己为主,体现个性教学,避免抵制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内容。
高中体育教案:《背越式跳高》二
一、课题:背越式跳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和安全练习的方法,能正确做出背越式跳高动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自主体验以及对同伴练习的观察与讨论,能进一步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协作精神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自信心,体验学会技能时的喜悦。
三、重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四、难点:腾空过杆技术。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说明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的纪律问题;4.检查着装;5.安排见习生。组织:成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活动:成两路纵队绕田径场慢跑1圈。
2.热身操:(2x8拍)
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3.振臂运动;4.体转运动;5.腹背运动;6.弓步压腿;7.弓步侧压腿;8.膝关节运动;9;手腕踝关节运动。组织:成体操队形散开。[page]
3.专项准备活动:
1. 成一路纵队结合口令沿跑规定圆形路线慢跑,跑5步用起跳脚(左脚或右脚)。
2.两人一组压肩;
3.两人一组下腰;
(三)主要部分
1.导入:同学们!刚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热身活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一种运动它是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运动?。对,是跳高,那跳高项目采用什么姿势可以跳的更高呢?同学们都很聪明,是背越式跳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背越式跳高技术,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挑战高度。
2.新课讲授
(1)首先,教师结合挂图讲解背越式跳高各技术环节的动作要领并示范。
(2)助跑技术的练习,教师给同学们做动作示范。将学生分四组自主组模仿练习,直线与弧线相结合。教师强调助跑阶段的动作要领,并进行指导纠正。
教师提问(预设):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思考一下为什么助跑要采用直线加弧线的方式助跑?学生回答(预设):1.提高起跳效果;2.为起跳做准备。
(3)起跳技术的练习,分四组自主进行原地起跳练习和助跑起跳练习,并强调助跑倒数第二步时,支撑腿以全脚掌着地,步幅稍大,摆动腿上提。
(4)腾空过杆与落垫技术的辅助练习。
1.分四组借助海绵垫做原地倒肩、挺髋收腿辅助练习,小组同伴可帮助练习者提拉髋关节,根据自身体会,小组共同学习,探究。要点:背对海绵垫,起跳、仰头、倒肩、展体、挺髋成背弓,最后肩背落垫。
2.分四组借助海绵垫自主进行完整动作过橡皮筋辅助练习,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根据自身体会,小组共同学习,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技术。要点:挺髋,踢小腿。
教师提问(预设):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思考一下腾空过杆过程中身体那哪一部分最容易碰杆?落垫时最先着垫的部位是哪里?学生回答(预设):最容易碰杆部位是臀部、肩部。最先着垫的部位是肩背部。
3.巩固提高
跳高展示,挑战自我,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积极参加比赛,超越自我(注重个体差异,发展技能),学生自我分析评价。
(四)小结部分
1.组织学生做身体放松运动,主要活动腰部和腿部肌肉。
2.教师集合学生,回收器材。进行总结以鼓励为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高二体育上学期教案]
篇6:上学期主题活动教案
《多样的服饰》
壮校附小
肖红
民族服饰真漂亮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几个民族服饰的民称和特点。
2。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美。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民族服饰真漂亮》,幼儿手工《新疆帽》。
2. 新疆帽或者是教师用幼儿手工《新疆帽》制作的新疆帽。
3. 彩笔,剪刀,胶水。
活动流程:
一. 说说:中国的服饰。
教师:中国有许多民族,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民族吗?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哪个民族是人 口最多的民族?你们知道我们省(市,自治区)有哪些少数民族居住吗?
二. 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1. 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民族服饰真漂亮》,教师直接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分别是哪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吗?
幼儿自由回答,对幼儿不知道的,教师直接介绍。
2. 教师分别从服饰的颜色,式样和功能等方面,与幼儿一起说说幼儿用书上的几个民族(壮族,瑶族,回族,苗族,藏族,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幼儿相互交流并回答。
3. 教师: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三. 做一做:新疆帽
1. 教师出示新疆帽,说:你们见过新疆帽吗?这是一种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帽子,我们今天来做一顶新疆帽。
2. 做新疆帽。幼儿操作幼儿手工《新疆帽》。撕下图一图二,撕下图三的短辫子贴在图一下方,长辫子贴在图二下方,将图一,图二贴在一起,做成环行,便制成一顶漂亮的新疆帽了
3. 幼儿戴上己制作的新疆帽,互相展示作品。
爱逛街的皮鞋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爱逛街的皮鞋》的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复述。
2.了解各种鞋子的种类和用途。
3.能掌握系鞋带的技能。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爱逛街的皮鞋》《各种各样的鞋》。
2. 有鞋带的鞋子若干双。
活动流程:
一. 欣赏故事《爱逛街的皮鞋》。
1. 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爱逛街的皮鞋》,边听老师讲述故事。
2. 教师:文文的两只新皮鞋有哪一点不一样?文文带它们去逛街了吗?
3. 教师:左左和右右分别偷偷跑到哪里去了?它们遇到了哪些事情?文文最后是怎样找到他的皮鞋的?
4. 请幼儿尝试根据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简单复述故事。
二. 说一说:各种各样鞋子。
1. 幼儿翻阅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鞋》,说一说各种鞋子的名称,材料,用途等。
2. 让幼儿认读幼儿用书中的汉字鞋。
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其他幼儿的鞋子,尝试进行分类,请穿同一类鞋子的幼儿站成一组。
三. 游戏:系鞋带比赛。
1.教师:你们谁会自己系鞋带,是怎样系的?
2.示范系鞋带。
3.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系鞋带比赛,看哪一组系得又快又好。
神秘盒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图的意思做6以内的加法。
2. 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连连看》。
2. 密码卡片:卡片上写有一串数字。
3. 教师自制的表现加法含义(6以内)的卡片若干,卡片上画的物体必须都和服饰相关。将这些卡片放在一个盒子里,
活动流程:
一. 念数字:密码。
1 。将幼儿分成两组。
2.教师:小朋友,这里有几个神秘盒,每个盒子里有几张卡片,卡片上画着许多服饰宝宝。如果你想和这些服饰宝宝做游戏,你必须说出密码,才能请出它们。密码是一串数字,老师出示数字,请小朋友念出来。念得又快又好的一组就可以打开神秘盒,与服饰宝宝一起做游戏。
教师出示密码,看看哪个组念得最快最好。
二. 神秘盒:口算练习。
1. 教师请念密码最好的一组上来打开神秘盒,抽一张卡片,根据图的意思做加法。
2. 教师请其他组的幼儿轮流上来进行口算练习。
三. 游戏:击鼓传卡片。
四. 连连看:将幼儿操作幼儿用书《连连看看》,将数目相同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时装秀
活动目标:
1.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服饰。
2. 乐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愿意参与表演。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时装秀》。
2. 收集废旧材料,比如塑料袋,盒子报纸,挂历,碎布等双面胶。
3. 教师自备的背景音乐,录音机。
活动流程:
一. 说一说:时装表演。
1. 教师:你们看过时装表演吗?你知道模特身上的衣服怎么样?
2. 教师出示时装表演的图片及杂志,让幼儿观赏并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3. 教师:你们想不想当时装设计师和时装模特,自己来设计衣服并秀一秀?
二. 看一看:废旧材料。
1. 幼儿看一看书上《时装秀》,说这些时装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2. 教师出示各种废旧材料让幼儿看,并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3. 教师:这些材料必须是干净的无毒无害的,否则有细菌让人生病。
4. 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用废旧材料可以设计成什么样的服装。
三. 做一做:时装
1幼儿可以自由选材料设计作出漂亮的衣服。
2教师巡回指导。
四秀一秀:时装秀。
1幼儿穿上自己设计的时装,向大家自己时装的名称,做的材料特点,
2,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己表演。
,唐装
活动目标:
1. 了解唐装及其式样特点。
2. 学习剪团花,并能用团花装饰衣服。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唐装》《团花》。
2. 彩纸,剪刀。
活动流程:
一. 欣赏唐装。
1. 教师:中国有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着装,叫唐装,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也还穿这种服装。我们看唐装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看幼儿用书《唐装》,的样子。
二. 了解团花的特点及剪贴方法:
1. 教师:唐装上有一种图案就是团花。
2. 教师:你们猜一猜团花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教师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团花》,引导幼儿理解团花纹样的变化。
4. 教师示范团花的折剪方法。
5. 幼儿看幼儿用书《团花》,自己选择彩纸尝试剪团花。
三. 试一试,贴团花,
1. 教师做示范贴团花。
2. 幼儿操作尝试贴团花。
美丽的花裙子
活动目标:
1. 学习画装饰图案装饰裙子。
2. 训练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裙子》,幼儿绘画《美丽的花裙子》。
2. 花裙子范例作品,油画棒 ,纸张。
活动流程:
一. 看一看
1. 幼儿操作幼儿用书《裙子》,欣赏裙子,教师引导幼儿仔细看看并说说裙子的颜色和装饰花纹。
2. 幼儿认读词组裙子。
二. 教师示范
1. 教师出示范例作品,示范两种不同的装饰花纹的画法。
2. 教师示范散点花纹样。
3. 教师示范连缀花纹样。
三. 画一画:美丽的花裙子。
1, 幼儿操作绘画《美丽的花裙子》
2, 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并分享彼此的作品。
做衣服
游子吟
活动目标:
1. 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
2. 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游子吟》,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
活动流程:
一. 听古诗《游子吟》。
1. 教师:今天,我给你们播放一首与以前你们听过的不一样的诗,这是许多年以前一位诗人写的。
2. 教师播放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连播放两遍。幼儿边听边翻阅幼儿用书《游子吟》。
3. 讨论。
教师:这首诗好听吗?幼儿用书上的这幅画已表达出这首诗的意思,请你们想一想,这首诗说的什么意思?
二. 欣赏古诗《游子吟》。
1. 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2. 让幼儿再听一遍古诗《游子吟》的录音。
3. 请个别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古诗《游子吟》。
三. 教师:你们看到过妈妈为你缝衣服吗?她是怎样缝的?妈妈辛苦吗?
四. 教师:听了这首古诗后,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报答妈妈对你的关心。
五. 读古诗《游子吟》。
我会缝衣服
活动目标:
1. 欣赏,学唱歌曲〈〈缝衣裳〉〉,并尝试表演〈〈缝衣裳〉〉。
2. 发挥想像力,创作各种毛线画。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缝衣裳〉〉〈〈毛线画〉〉录音磁带歌曲〈〈缝衣裳〉〉。
2. 幼儿人手一根针线,剪刀,胶水,白色硬纸板。
活动流程:
一. 复习古诗〈〈游子吟〉〉。
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游子吟〉〉,再次倾听古诗〈〈游子吟〉〉。
二. 学唱歌曲〈〈缝衣裳〉〉
1 教师播放录音磁带歌曲〈〈缝衣裳〉〉,幼儿欣赏。
2.幼儿跟着老师学习歌词,并学唱歌曲〈〈缝衣裳〉〉。
三.歌表演:大家一起缝衣服。
1 老师示范穿针和缝衣服,幼儿观察动作。
2.幼儿模仿动手缝。
四.做一做:毛线画。
五将幼儿的毛线画作品贴在墙上,大家一起来欣赏。
我是服装商标设计师
活动目标:
1. 能大胆地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服装商标。
2. 能在同伴面前用清晰,流畅的语言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
活动准备:
1. 幼儿绘画〈〈服装商标〉〉。
2. 请幼儿收集有关服装方面的报刊,图片等带来幼儿园。
3. 彩笔,白纸,剪刀,胶水。
4. 各种废旧挂历纸,报纸,碎布,塑料袋等材料。
活动流程:
一. 制作服装杂志
1. 将幼儿收集的有关服装方面的报刊,图片拿出来。
2. 师生共同将材料分类剪贴供大家观赏。
二. 说一说:我知道的服装商标
1. 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商标名称。
2. 请幼儿把自己喜欢的商标的图案模仿画下来。
三. 做一做,我的设计的新商标
1. 请幼儿操作幼儿画〈〈服装商标〉〉。
2.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商标的优点。
3. 评选优秀商标。
包给妈妈做的手提包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手提包的样式。
2能给妈妈设计和制作手提包,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手提包>>、幼儿手工<<小小手提包>>。
2. 教师自备几个手提包。
3. 彩纸等装饰材料,彩笔,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各种各样的包
1. 请幼儿回忆并说说妈妈手提包的形状、颜色、大小、样式及功能。
2. 教师:你们见过哪些样式的包?如手提包、挎包、腰包、背包等。知道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包?
3. 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手提包〉〉,了解各种手提包的样式、制作材料等。
4. 幼儿学习认识词语:手提包。
二、 试一试:我来装饰手提包
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发一个手提包,商量对手提包进行装饰。
2. 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装饰的手提包。
3. 幼儿一起评选出装饰得最漂亮的一个手提包。
三、 做一做:我为妈妈做一个手提包
1. 教师:今天我们也来给自己的妈妈做一个漂亮的手提包吧!
2. 幼儿操作幼儿手工〈〈小小手提包〉〉,为妈妈制作一个漂亮的手提包。
3. 作品欣赏。
送给蛤蟆的礼物
活动目标
1. 能理解故事〈〈送给蛤蟆的礼物〉〉的内容。
2. 懂得友谊不在与礼物的大小,发自内心的祝福就是最好的礼物。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送给蛤蟆的礼物〉〉
2. 青蛙、蛤蟆的头饰或胸饰若干个;小的纸制衣服、背心、帽子、手绢若干。
3. 教师自备一段轻柔的背景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听讲故事〈〈送给蛤蟆的礼物〉〉
1 . 教师:故事中,蛤蟆过生日,青蛙想送什么给他呢?青蛙做成了吗?最后青蛙做了什么东西给蛤蟆?
2. 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
教师:蛤蟆收到的只是一块手帕,为什么还是那么高兴?
4. 教师小结:友谊不在于礼物的大小,而是发自内心的祝福就是最好的礼物。
二、 看图讲故事〈〈送给蛤蟆的礼物〉〉
1. 幼儿一边翻阅幼儿用书〈〈送给蛤蟆的礼物〉〉,一边听教师再次讲故事。
2. 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送给蛤蟆的`礼物〉〉。
3. 幼儿认读汉字词语“背心”“帽子”“手绢”。
三、 角色游戏:送给蛤蟆的礼物
理纽扣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纽扣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2. 获取10以内数的组成的经验。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纽扣,如两眼扣、四眼扣、圆形扣、方形扣、花形扣等。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纽扣
1. 教师:今天来了好多纽扣宝宝,我们看看他们都长什么样子?
2. 教师出示各种纽扣,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形状、扣眼的多少等几方面进行观察,并说一说纽扣的特征。
二、 给纽扣分类
1. 引导幼儿观察纽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2. 教师说出分类的要求,如按大小、颜色、厚薄、形状、用处、扣眼的多少等进行分类。
三、 游戏:猜猜纽扣的数量
1.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2. 幼儿游戏若干次。
花手帕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纸编织的技能,能编出简单的图案。
2. 能感知冷色与暖色的区别,进行简单的颜色搭配。
活动准备
1. 幼儿手工《花手帕》。
2. 范例几幅:纸编花手帕;幼儿每个人自带一块花手帕。
3. 各种颜色的纸条、剪有规律条纹的正方形彩纸、间道、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 欣赏手帕
幼儿拿出自己的小手帕,互相议论、欣赏,说说自己的手帕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图案,再看看同伴手帕是什么样的。
二、 欣赏范例
1. 教师出示范例纸编手帕,幼儿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手帕的色彩和图案
1. 启发幼儿说说不同的颜色搭配,看上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比如,冷色搭配看上去很清新,暖色搭配看上去很热烈,冷暖对比搭配非常醒目等等。
三、 教师示范编织
1. 选出两张正方形彩纸。
2. 剪出彩纸条,在正方纸上一上一下编织,下一条编时与第一条错开,即一上一下编,如此编下去,只到编满。
3. 编完后把纸条的两端折向画面背后,用胶水贴好。
四、 编织纸手帕
1. 幼儿操作幼儿手工《花手帕》,自由编织纸手帕,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提示幼儿做穿编时动作要轻,要避免把纸条撕破。每编一条就要向上推紧,不留空隙,这样编织出来的效果才会比较好。
3.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石头、剪子、布
活动目标
1. 练习跨大步。
2. 乐于参与游戏,体会自由结伴游戏的快乐。
3. 能协商游戏规则,并自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场地:选择室外较宽敞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 准备活动
1.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石头、剪子、布”。
2. 教师介绍“石头、剪子、布”的含义和动作要领。
3. 幼儿自由练习石头、剪子、布三种动作。
二、 游戏:石头、剪刀、布
1.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2.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在说到“布”字时,两人同时按规定站好姿势,没站好的为犯规,另一个人可以向前跨步,步数也在游戏前商量好。
3.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游戏。
4. 熟悉游戏之后,可以4人玩,两人一组,每组一人跳,一人跨步,第二遍时两人交换。
樟脑球跑到哪去了
活动目标
1. 知道蛀虫会蛀坏毛衣。
2. 了解樟脑球的特性和功能。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谁咬坏了毛衣》《樟脑球跑到哪去了》。
2. 樟脑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想一想,说一说:谁咬坏了毛衣
1. 教师:你们穿过毛衣吗?你们穿的毛衣上有没有小洞洞?有个名叫丽丽的女孩也有一件心爱的卖艺,可是有一天,她却发现毛衣上全是小洞洞。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什么回事?
2. 听讲故事《谁咬坏了毛衣》。幼儿一边翻阅幼儿用书《谁咬坏了毛衣》,一边听教师讲述故事。
3. 讨论。
教师:究竟是谁咬坏了丽丽的卖艺?教师引导幼儿用排除老鼠、苍蝇、蚊子等。
4. 幼儿认读词语“毛衣”。
二、 听故事《樟脑球跑到哪去了》
1. 摸一摸、闻一闻。
教师:原来,丽丽的毛衣是给小蛀虫咬坏的。
教师:一种白色的小球会帮助我们,它叫樟脑球。
教师给每组一个樟脑球,请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并说一说樟脑球的气味。
2. 幼儿一边阅读幼儿用书《樟脑球跑到哪去了》,一边听教师讲述故事。
照镜子
活动目标
1. 会唱歌曲《照镜子》。
2. 能根据同伴的动作,准确地做出相应的镜像动作。
活动准备
1. 录音磁带歌曲《照镜子》。
2. 落地镜(或其他镜子)。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镜子的用处
教师让幼儿观察镜子,让幼儿说说镜子有什么用处。
教师总结:镜子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脸是不是干净,衣服是不是整齐。
二、 游戏:请你跟我做一做
1. 教师请幼儿围坐一圈,在《照镜子》的音乐中,带领幼儿做各种动作。
2. 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照落地镜,活动身体的其他部位,初步体会镜像动作的特点。
三、 学唱歌曲《照镜子》
1. 教师播放录音磁带歌曲《照镜子》,幼儿完整地倾听歌曲一遍。
2. 教师:歌曲中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哪几句是重复的?
幼儿跟老师一起学念歌词
3. 教师请一位幼儿做镜中人,与自己配合示范镜像动作
4. 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小朋友和镜中人,你唱一句,要求两组幼儿演唱时衔接连贯。
四、 游戏:我是你的穿衣镜
1. 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
2. 幼儿相互交换角色,反复进行游戏。
3. 在音乐中,请幼儿集中注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做“镜像传接”的游戏。
穿衣镜是好朋友
活动目标
1.知道经常照镜子是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2.理解故事《穿衣镜是好朋友》中有关穿衣服的镜像现象。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穿衣镜是好朋友》、录音磁带歌曲《照镜子》。
2. 穿衣镜(或其他镜子)。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歌曲《照镜子》
在《照镜子》的音乐中,教师带领幼儿复习演唱歌曲《照镜子》,并做个种动作。
二、 欣赏故事《穿衣镜是好朋友》
1. 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穿衣镜是好朋友》
2. 讨论。
教师:力力为什么不愿和家里的穿衣镜交朋友?力力为什么看到自己的衣服有个纽扣不见了?他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帽檐又没了?他为什么走起路来像鸭子?穿衣镜是怎样帮助他的?
3. 教师总结
三、 试一试
冬装大集合
活动目标
1. 了解各种各样的冬装类型,能大胆设计冬装。
2. 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获得有关信息。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冬装》、幼儿绘画《我设计的冬装》。
2. 请幼儿穿一套自己最喜欢的冬装来幼儿园。
3. 一段旋律欢快的音乐、录音机;多种夏装和冬装的图片、彩笔。
活动过程
一、 冬装展示会
1. 教师:冬天到了,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换上自己最喜欢的冬装,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冬装展示会,大家都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冬装吧。
2.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分组展示自己的冬装。
二、 比一比,说一说:夏装和冬装的不同。
1. 教师一边向幼儿出示各种夏装和冬装的图片,一边体温:谁能说一说夏天的服装和冬天的服装有什么不同呢?
2. 教师小结。
三、 小调查:各种各样的冬装
1.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组的小朋友中穿长袖的有几个,穿毛衣的有几个人,穿裤子的有几人,穿外套的有几人。
2. 各组幼儿互相交流结果,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四、 画一画:我设计的冬装
1. 幼儿操作幼儿绘画《我设计的冬装》。
泡泡、漂漂、晾起来
活动目标
1. 知道肥皂、洗衣粉的作用,了解洗衣服的方法步骤。
2. 能保持清洁,知道要讲卫生、爱干净。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泡泡、漂漂、晾起来》、幼儿绘画《晾衣服》。
2. 脏的小手帕,肥皂、洗衣粉等若干,水,盆;洗衣粉广告画面。
活动过程
一、 看一看、说一说:干净衣服
1. 教师请幼儿看看各自的衣服是否干净。
2. 幼儿自由发言。
二洗衣服的材料:洗衣粉、肥皂
1. 教师出示洗衣粉、肥皂的广告,请幼儿说说洗衣粉、肥皂的功能。
2. 幼儿发挥想象力,即兴创编洗衣粉的广告词。
3. 幼儿用肥皂水吹泡泡。
三想一想:怎么样洗衣服
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妈妈在家里是如何洗衣服的。
2.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泡泡、漂漂、晾起来》,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正确的清洗顺序和方法。
四、做一做
幼儿分组操作清洗小手帕,分享劳动快乐。
洗手绢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洗手绢》,并能尝试动作表演。
2。训练腿部屈伸技能与手脚配合的协调性。
3。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歌曲《洗手绢》,幼儿用书《洗手绢》。
2。幼儿人手一块手绢,在日常生活中有洗手绢的经验。
3。幼儿事先学唱过歌曲《洗手绢》。
活动过程
一、演一演:洗手绢
1。教师:今天我们就要学唱一首歌曲,名字叫做《洗手绢》。
2。请几个幼儿模仿洗手绢的动作。
二、欣赏歌曲《洗手绢》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歌曲《洗手绢》,幼儿边看幼儿用书《洗手绢》边欣赏歌曲《洗手绢》。
2。幼儿看幼儿用书《洗手绢》。
3。让幼儿复习认读词语“手绢”。
4。理解内容后幼儿轻声学唱歌曲《洗手绢》。
三、动作表演:洗手绢
1。教师示范跟随歌曲录音《洗>走卷做动作表演。
2。幼儿跟随教师边唱歌曲《洗手绢》边做动作。
3。鼓励幼儿自己边唱歌边表演,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同时,感受劳动过程的愉悦。
四、游戏:丢手绢
篇7: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
我把这个活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孩子看图片初步感知水果,能说出水果的颜色;第二部做游戏亲密接触水果,第三部分是尝水果、说水果味道,第四部分选一种水果说一说,第五部分了解更多的水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水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很踊跃,积极思考大胆回答,但是在第四部分中让学生展现的较少,对有困难的孩子没有及时帮助他们,在和孩子互动时我只关注了少数孩子,其实我是想让孩子多表现,由于担心孩子会说不清楚,这个环节便匆匆而过。当然事后我也寻找了原因,课前我准备的是砂糖橘,我让孩子尝它的味道。(本来还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知道桔子是酸的,结果就因为桔子造成了活动的冷场,如果下次教学应该在课前准备好切合实际的教具。)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看多媒体,认识更多的水果。是上环节的拓展,,逐步提高活动的难度,大部分的孩子能认识常见水果,但像桂圆、芒果、火龙果这些南方水果孩子们不清楚。
整个活动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课后也听取了老师的建议,然自己受益匪浅。
篇8: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第一课 美术概说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
、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4、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
《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
第三课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第四课透视知识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教具与学具教学过程
第五课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
(3)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 抒写人的情趣,(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 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
(7) 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2) 组织教学:
(3) 复习旧课,
(4)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5) 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2、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6) 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 :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2)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3) 复习旧课,
(4) 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 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 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 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第六课基础图案(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第一课时教具:
针织花边,民族花带2~3条。2、古代及少数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图。4、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5、绘制步骤分解图。
第二课时教具:
运用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第一课时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第二课时学具:
水粉颜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笔(大、小各一支)、调色盘、盛水瓶、课本、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二方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骨式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
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
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骨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
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着色完成作业。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骨式。
注意各种骨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花边。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2.课内要完成铅笔稿。
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图案的色彩是图案“纹样、骨式、色彩”三个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现物体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音调不美,尽管是好台词也唱不出好戏,色彩不美,尽管是好纹样,也谈不上是好图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并完成了铅笔稿。这节课重点学习着色。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底色:底色是为花纹服务的,为的是增强画面层次,突出花纹。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纹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纹,但都必须适当掌握明度。使纹样在底色上鲜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匀,一般要加入白粉颜料才容易均匀,如果用水粉颜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学习单独纹样的过程中,已学过图案的配色方法,这里可以提问的形式复习。)
设问:哪些色属于同种色配合哪些色属于类似色配合哪些色属于对比色配合它们分别会产生
第七课 爱心与祝愿--贺卡设计与制作(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2. 引导认真听课。
3.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约分钟)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篇9:美术教案-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计划课时2课时
备课人:马海波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初二美术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造型-表现)
计划课时:(4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4、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咛宓母霰鸲韵螅?BR>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一、导入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
教师讲解: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 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
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
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
第二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临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尝试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或者景物的写生练习。
一、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新授内容: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板书:造型要素: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
对课本作品进行比较,展开愉快的教学双边活动:1、对不同线条形式特点分门别类,进行求同与反差比较:2、针对一幅学生最感兴趣的重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体验艺术的情感,领悟其深层的内涵:3、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探讨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特色:4、通过启发性、可比性欣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比较欣赏中去形成对线条形式美的新认识,提高审美趣味。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线条包含着作者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用笔使转交递、点画映带、波谲云诡、变化无穷。创造了书法艺术史上的神品。
三、评价与总结: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
1、谈谈自己在临摹或写生中把握对象形象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进行评论和总结。
四、布置下一课时内容:
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欣赏名家作品:《婴儿最初的爱抚》、《面包》、《少女》、《自画像》。
1、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请加以比较和描述。
2、这些以表现情感为主的作品有没有再现的性质?二者之中,哪种特点更为突出?
《婴儿最初的爱抚》,作品以细致的笔法与温和的色调恰当地表现出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婴儿最初的爱抚》,饥饿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声撕裂着母亲痛苦的心,粗犷的笔法勾画的背景表现出感人肺腑的感情。
《面包》,以大胆而夸张的笔法刻画人物恐怖的眼神和绝望的姿势,表现出小女孩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自画像》,阴冷的色彩和旋转的笔触深刻地表现出一个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
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你能体会和理解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是怎样表现情感或情绪吗?
2、表现主观情感能否不借助再现的形式?抽象的作品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绪?
欣赏名家作品:《大刀门神》、《哭泣的女人》、《发怒的风景》、《查灵歌斯大桥》。
《大刀门神》,红面的武将手握大刀,配上具有表现和象征性质的色彩,显得极为威严、红火,充分表现出镇宅驱魔的力量。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以极度主观变形的形象,黄与紫、玫瑰与黑等不和谐的色彩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所要发泄的悲哀心情。
《发怒的风景》,风景变成了发怒的人脸,属于“国际表现主义”的阿佩尔以热情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带稚气的疯狂情绪。
《查灵歌斯大桥》,色彩在野兽派画家德朗的画中成了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对色彩结构的重视使其作品具有一种激荡热情的力量。
三、总结评述
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体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运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一、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二、新授内容
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
欣赏课本作品:《色彩的构图》、《绿衣女人》、《黄昏》。
教师讲解;
《色彩的构图》,在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中,布满由淡紫到淡黄的高明度柔和色彩,蒙德里安用其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
《绿衣女人》,表现主义画家注重色彩的灵性,马凯的画中那纯净的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超然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黄昏》浓云的阴影罩住了大地,阳光在远处辉闪,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原始艺术似的奇妙感染力。
三、评价与总结
1、谈谈自己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
初二美术教案
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欣赏评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
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生活用品的设计,掌握
实用和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3)能力:能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常见的生活用品,并用恰当的
语言进行评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件展示几组质地不同(不锈钢、塑料、再生纸、陶瓷),造型不一的餐具。游戏规则:同学都是采购员,根据特定的对象,选择合适的餐具并说出理由。二、欣赏评述
(课件展示几组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
1.果盘:枝条交缠,鸡冠花纹,构图大方简洁,红、蓝、白三色搭配古朴典雅,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枝、叶、花、果实在内容上形成一种统一的美感,是平面和立体的结合。
2.坐椅:
A.木椅:金字塔的造型给人稳固、安全的感觉,使人可以放心的坐下休息,原始的木纹和色彩缤纷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B.折椅:铝合金的椅架,造型简洁大方,可以折叠打包,携带方便。帆布面料比较耐磨,深蓝的色彩又较耐脏,真不失为现代人旅游的好伙伴。
C.椅子一组:单纯的颜色,简洁的造型,给人舒适的感觉,看到了就忍不住想坐一坐。同时,不用时要尽可能节省空间的问题设计者也为你想到了,看,几把椅子叠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三、合作交流
(一)想一想、谈一谈
1.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应如何进行选择?
2.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3. 通常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
(课件逐一展示问题,分别请同学发言)
(二)看一看、比一比
手机:(分组训练,相互讲解)
A款:外形方正规整,蓝色的屏幕和银色的机壳形成色彩的差异,喜欢它的人应该是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的人。
B款:精致小巧的外形,机盖上镶嵌着璀璨的宝石,更显得高雅尊贵,是很多女士的掌中爱物。
C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活泼的式样加上多种富有青春气息的色彩,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录音讲解,学生对照。)
(三)写一写、讲一讲
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为了使人们生活环境和使用的物品既实用又美观,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寻求最合理的形式,同时又是美观的,符合生产制作要求的形式.现代设计可以分成建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几大领域。设计形式是由其用途决定的,也就是功能决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分析、认识你所接触到的器物及环境,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也会发现需要改进的设计。
工业产品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处处都要接触到,为人们提供方便。工业产品的功能是首要的,同时又应该符合生产的要求,功能的合理也是构成美的重要条件,应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在纸上用几句话写出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好在哪里?你对于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二、导入新课
室内环境装饰的种类是多样的,除去绘画之外,还可以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技术制作,重要的是要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不仅好看,而且还要有意味。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件。
小组交流。
三、新授内容
1、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在一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制陶技术,最初的造型样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于实际使用的要求,之后便开始了以功能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有结合形式美观的或特定功能的设计,并且越来越丰富。(欣赏教材图片)
请勇于展示的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并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试一试、摆一摆,并尝试自己进行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2、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从几把形式结构完全不同椅子,可以看到不同的用途,对椅子的造型样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欣赏课本上的门把手图片,激发自己尝试进行室内装饰品设计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过各种门的把手,其中有房门把手、窗户把手、车门把手、柜门把手等,造型各不相同,在把握的时候触觉感受也不尽相同,甚至用力的程度也不一样。门把手也有功能和形式关系,下面可以试着分析这几种门把手的特点。
通过我们对这些门把手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门把手具有不同的适用功能和不同的造型材质美感,你能辨别它们各自适合安装在哪里吗?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你最喜欢的把手。
四、课外拓展
课件展示几组日常生活用品,在学生浏览欣赏的过程中提出要求:
1.在平常能针对各种常见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2.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能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
篇10:上学期Lesson 20教案
Language Focus:
1. Useful expressions: think about; get a chance; take
2. Grammar: the Object clause
I'm not sure where I want to go on holiday.
Properties: Recorder; Overhead Projector;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Ⅰ. Showing aims
Have the students know what they will learn in this lesson and what they will do in this class:
1. Revise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of Unit 5.
2. Study the grammar: the Object Clause.
3. Know how to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rips.
4. Learn how to make a conversation about trips.
5. Know more about Hainan.
Ⅱ. Revision
1. Revise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of Unit 5. Get the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 with them.
2. Play “What did he ask?” in groups of three. Make sure the students can use the Object Clause correctly.
3. Ask one student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Hainan.
Ⅲ. Listen
Part 1. Listening cassette. Play the tape twic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do Exercise 1 in the workbook. Play the tape again for the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Then check with the whole class. See if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Ⅳ. Read and act
Part 2. Speech Cassette. Books closed, play the tape. Ask:
How did Joy think about his trip to Hainsn? (wonderful)
How did Lily feel when she heard about the scuba diving? (really cool)
Get the students to find the answer to questions, then check with the class. Play the tape again. Get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repeat. They should match their intonation with the dialogue on the tape.
Books open.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pairs. Get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 without looking at the books if possible.
Ⅴ. Practice
Have the students work in pairs.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their own dialogues.
Ⅵ. Ask and answer
Part 3. Work in pairs. Give the students a few minutes to prepare their dialogues. Ask four pairs to share their dialogues with the whole class.
Ⅶ. Presentation
Ask one student to act as a traveler, the teacher acts as a waiter at the travel office. Precent a dialogue like this:
T: May I help you?
S: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ook a room?
T: Oh, the Sunshine Hotel.
S: Do you know how much it costs?
T: 200 yuan a day.
S: How many restaurants do the Sunshine Hotel have?
T: Two.
Have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is dialogue in pairs, then make the students make up their own dialogues, ask some of them to share their dialogues with the class.
Ⅷ. Look, speak and say
Tell the students that they're traveling on Inner Mongolia. Ask them to read the three brochure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ir stay at one of the hotels in Inner Mongolia. They can choose any hotel.
Ⅸ. Workbook
For Exercise 2.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For Exercise 3. Have the students discuss what they need during the traveling.
For Exercise 4.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read in pairs. Then make up similar dialogues. It can be done after class.
Do Exercise 5 as homework.
Ⅹ. Summary
Exercises for class
Complete the passage
My family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oliday soon, we are thinking ________ ________ to Hainan. I beard the ________ ________ there was ________ ________, so I want to have a scuba lesson first, and I think it ________ ________ wonderful. And I ________ think the fish and the coral reefs are ________. I hope I will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here.
Answers: is going on about going best thing scuba diving must be also beautiful have a good time
Ⅺ. Homework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 Revise Unit 5.
篇11: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安全》
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安全》
课题来源:
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经常要求孩子注意“安全”,但孩子对“安全”还处于懵懂状态,不能真正理解“安全”的真正含义。孩子们对大型玩具和教室内的玩具等非常感兴趣,但是有的孩子还不能掌握这些玩具的正确玩法,因此磕碰事件幼儿时有发生,虽然仅仅是一点小伤,但是对我们班内的安全工作和家长工作还是起到了一些消极作用,因此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班一直开设识字教学课,孩子们对识字教学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利用孩子们对识字教学的兴趣,在活动中结合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认识“安全”,懂得“安全”的含义,从而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正确的玩玩具,减少磕碰事件,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玩具的正确玩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认识“安”、“全”,理解安全的含义。
活动准备
彩色字卡:“安”、“全”、“跳”、“爬”、“挤”、“推”。
活动过程
一、以“字宝宝来班内做客”的形式引出课题。
1、出示“女”字宝宝。(师:今天几个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和我们做游戏,可是这个字宝宝特别爱漂亮,所以老师给他准备了一顶漂亮的小帽子,我们来给他戴上吧。)
2、出示“安”的部首,幼儿认识“安”字。(师:字宝宝变成了一个新字,是什么?安)
3、请幼儿为字宝宝“安”组词。(安全、安玻璃、安门、安静、公安、安排、转危为安、坐立不安等)
二、以变魔术的小游戏出示字宝宝“人”、“王”,认识“全”。
1、引出字宝宝“人”、“王”。(师:教师到黑板前作听的动作:“小朋友,是谁在叫我?哦,原来是字宝宝“人”和“王”,他们等不及了,也想和我们做变魔术的游戏,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看看是什么游戏?)
2、教师把“人”、“王”变成“全”,幼儿认识“全”。(师:原来是调皮的“人”字宝宝跳到了“王”身上了,那现在变成了什么字呢?全)
3、请幼儿为字宝宝“全”组词。(安全、全部、全家、全都、全神贯注、全心全意、完全等)
三、结合实际让幼儿理解“安全”的含义,并结合幼儿园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有危险的地方,教会孩子们正确的玩法,防止发生意外。
结合小朋友平时的一些行为、动作让幼儿理解“安全”是小朋友自己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
(师:小朋友在幼儿园应该怎么注意安全,保护自己不受伤?)
请幼儿结合教室内和户外活动时的'实际情况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加以补充、总结。
教室内:
1、电源:不能触摸电源,防止发生生命危险。
2、窗户:不能爬到窗户上,也不能往下跳,防止发生意外。
3、课桌椅:幼儿不能爬到桌子上往下跳,也不能推椅子,防止磕碰。
出示字卡:“爬”“跳”,并请幼儿表演。
4、小医院、黑板、钢琴:不能钻到下面,不能爬,做游戏室和上课活动时使用。
5、卫生间:地滑,注意不摔倒,洗手时排好队,不推不挤,防止碰伤。
出示字卡:“推”“挤”,请幼儿表演。
6、尖锐物品:不能玩铅笔、剪刀等尖锐物品。
户外活动:
1、站队:不推不挤,整整齐齐,下楼上楼时要靠右边行。
2、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3、玩滑梯:不推不挤,你先我后,不能爬,不能跳。
复习儿歌:《滑滑梯》: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像爬大山,爬了一级又一级。下来好像坐飞机,忽忽悠悠落到地。
4、转椅:系好安全带,慢慢转。
5、跳跳床:轻轻跳,不撞、不推、不踩别人,不爬围栏。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注意在家里和路上的安全。
幼儿知道交通规则和家里危险的地方,并把这些危险的地方画出来,带到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听,达到互相教育的目的。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识字教学这种形式,使孩子们在交朋友、变魔术、表演这些有趣的小游戏中,认识了字宝宝,并理解了“安全”的含义,同时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安全意识。整节课孩子们兴趣极高,积极参与,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平时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引导,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12:中班上学期健康教案
活动目标:
1、关注自己的早餐情况,逐渐养成健康的早餐习惯。
2、能够运用“可能”“或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早餐的绘画;师生自制书《早餐,你喜欢吃什么?》;PPT
2、经验准备:前期做过幼儿早餐情况的调查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了解自己早餐的情况
1.交流各自早餐吃了些什么。
2.主要提问:早餐,你最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边讲边出示绘画纸)
小结:我们最喜欢吃的早餐都不一样。
二、猜猜讲讲——理解故事《早餐,你喜欢吃什么?》
1、边看图片边猜猜讲讲
句型感受:“可能是……,也可能是……”“或者是……”
2、说说自己的感受: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3、老师连贯地讲述故事。
小结:我们可以变着花样来吃,这样就能吃出美味。
三、寻找问题——了解一些健康早餐的习惯
1、通过情景表演,发现本班小朋友早餐中的问题。
2、通过交流,寻找解决的方法。
小结:原来吃早餐也有许多学问,我们不仅可以变着花样来吃,还要坐下来安安心心吃,这样就能吃出美味,吃出健康。
篇13:中班上学期开学教案
活动一:安全教育――《游戏安全要注意》
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中某些动作的危险性。
2、能够对危险性的动作作出判断,愿意接受成人的建议。
3、通过游戏,练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逐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男孩木偶3个,小女孩木偶,成人木偶,大叔,套圈,高跷,积木搭起的滑梯。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小女孩,导入活动。
教师:(1)这个小女孩叫丹丹,今天她跟平时有些不一样,谁发现了?
(2)为什么丹丹会有这么多的星星贴纸呢?
2. 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1)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跑步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①跑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丹丹是怎么做的吧!
②丹丹参加跑步游戏的时候,眼睛向前看,随时注意周围的情况。这样,对面如果有小朋友跑过来,就可以躲开了,还可以看到前面有没有别的障碍物。
③丹丹为什么可以得到星星呢?
④小朋友在跑步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玩圈的时候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①小朋友们在玩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②在玩圈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把圈圈套在一个小女孩的脖子上拉,小女孩不断的往后退,很难受。丹丹看到了,跑过去对小男孩说:“不能这样拉,会勒到小朋友的脖子。”说完就把套在小女孩脖子上的圈拿了下来。
③老师为什么要给丹丹星星呢?
④我们玩圈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踩高跷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①丹丹和小朋友在户外场地上玩踩高跷,有一个小朋友跑到楼梯上踩高跷。丹丹连忙走过去告诉他这样玩太危险了,并请他到塑胶场地上玩。大家一起在塑胶场地上玩得非常开心。
②丹丹和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在哪里玩?
③丹丹做了什么事情,老师发星星给她了吗?
④在楼梯上玩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游戏安全。
(1)教师:①请小朋友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
② 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
(2)教师: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4. 幼儿自主谈话,结束活动。
(1)教师:我们在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教师总结:我们在游戏的时候要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活动中有很多动作可能是有危险的,很可能被撞伤或者摔倒,也不能乱跑,如果乱跑也会摔跤受伤的
篇14: 小班上学期消防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火的用途及危害。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Ppt视频、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音,小朋友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火,它能干什么?
教师小结:火有很多的用处,能烧水做饭,能照明,能取暖等等。
二、观看火灾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好处,那它有没有坏处呢?
小结:火不仅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等。
三、引导幼儿说说引发火灾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引发火灾的图片。(放鞭炮、烟头、电器老化等图片)
1、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2、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3、点上蜡烛千万不能睡觉,以防火灾。
4、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更不能把烟头扔向纸堆里或者堆有木材的地方,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四、引导幼儿认识并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
1、火灾这么可怕,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幼儿园或者家里着火了怎么办?(消防电话119)
2、如果着火的时候,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怎么办?
如果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猫着腰从安全出口离开…….
五、游戏:“安全防火自救逃生”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
上学期Lesson 7 教案(精选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