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hui7777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
教学重难点:
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
1、出示诗题。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
3、a.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一起找一找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
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
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
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师细数)。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
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7、师: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8、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a、诗的对仗美。评价:你关注到了诗句的'结构,是的,对仗使得诗歌更有节奏感。
b、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评价: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词造句。c、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评价:你很有想像力。
9、指导朗读
10、同学们,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语言训练:你看……(可以观察图中荷叶的颜色、形态、整体到局部、修辞运用、优美词语、引用学过的课文语句等)
11、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啊?只有西湖六月有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读好它。
篇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篇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英译
What is West Lake in June the day scenery,
The scenery and the other seasons are different.
Lotus leaf by God as a green,
The sun is bright red lotus。
鉴赏
诗词鉴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隐喻含义
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六月中”指朝廷。诗歌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 “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整首诗的隐喻含义是:
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但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好诗”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篇4: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②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③红。
①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②毕竟:到底。
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翻译】
1: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丽,风光与其他时候都大不相同。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荷花映日呈现出异样娇红。
2:六月的西湖最美的时候,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一片。在阳光的照射下,荷花非同一般的红来。
【写作指导】
西湖是文人写风景时的首选,苏东坡将它比喻成“西子”,从此再无更精妙的比喻了。而同是宋朝人的杨万里,则将六月的西湖和其他时节的西湖风景作比较,得出“不与四时同”的结论,有接天莲叶,有映日荷花,不论是烟雨朦胧的西湖,还是杨柳青青的西湖,都不能和杨万里笔下的六月西湖分出高下了。对比不仅可以和不同的事物作比较,还可以如杨万里这样,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季节作比较。
【映照之美】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有诗说:夕阳返照桃花岸,柳絮飞来片片红。在夕阳的映照之下,偏偏柳絮都变成了红色了。杨万里的荷花,也在夕阳的映衬下“别样红”,而这还不算,想想还有一直延伸到天边的荷叶,硕大而碧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景色融在一起,该是何等壮观!
【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篇5: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诗词简介-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
篇6: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篇7:杨万里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 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篇8: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说课稿怎样怎么写呢?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和朗读了解诗意
(三)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和描写的意境。
2.情感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让学生在读中明义,在读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过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神态、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对所表达感情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五)想画面、入诗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课后反思: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篇9: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篇10: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一、吟诗导入:
1、师: CAI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宿新市徐公店》、《小池》;咱们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怎样!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另外一首诗,看老师写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解题:
1、师:谁能读读诗题!(指名读、齐读,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2、师: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读音------“净慈寺”读一下,林子方!很好,把题目在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3、师:结合课下的注释,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
预设:晓:早晨; 出:走出;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谁?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
4、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齐读)
三、初读感知:
1、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的144页,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师:都读了好几遍了吧,现在请你们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一下读对了没有!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哟!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1,2;
评价预设:
要读得字正腔圆才好听 !
读得抑扬顿挫的,真好听!
“竟”这个后鼻音读得真准!
每个字都读准了,真好!
有板有眼的!
3、师: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诗有她自己的节奏和味道,怎么能读出诗的味道呢,你自己练一练!
师:声情并茂,读出了诗的韵味!咱们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
4、师: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诵读,还要领悟大致的意思!现在呀,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插图,还可以发挥想象,思考思考: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
5、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西湖六月风光 莲叶
荷花
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
1、师:诗中又是怎样写莲叶和荷花的呢?CAI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的读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预设:
A、碧绿碧绿的荷叶------(板书)碧
师述: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请你来把这翠色欲滴的荷叶读出来!读得特别好,请你把这个碧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C、无穷无尽的绿色------(生板书)无穷
预设:学生如没能体会到“无穷碧”,师来朗读,让学生去看,引导: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挨挨挤挤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面,不留一点缝隙,满眼都是绿色,一碧千里!
师:除了这莲叶接天,特别多,面积特别广,你觉得还有什么也特别地引人注目呀?
师:在这碧字的前面还加上了 “无穷”,什么感觉,你仿佛又看到什么呢?
生:一片绿色、无穷无尽的绿色、一望无际的绿色;
师:一片绿色,仿佛一片绿的海洋!好,我们都去到这绿的海洋里,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师:你和诗人一样,看到了……来,你一边想着这样美的荷叶,一边吟诵这句诗!
再仔细读读,这西湖的荷叶有什么特别吗?
B、很多很多的荷叶------(生板书)接天
师:你怎么就看到了荷叶很多很多呢?(让生解释“接天”的意思)
师:老师还是不明白,刚才你们都强调了莲叶的多,难道是这些莲叶一层摞一层,一直摞到天上去了?
生:看不到尽头,一直伸到天边!
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往前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呀?你往远处看,看到的?你再往远处看,一直看到视线的尽头,你看到的全身什么呀?所以,远远望过去,就与天相接了!
师:谁来读读这挨挨挤挤、接天的莲叶!读完后让他板书“接天”!(朗读评价指导:这么多的荷叶,你一下子看得完吗?来稍微放慢点,从眼前一直看过去!)
师:那是多门壮观啦!
D、是啊,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全班齐诵!
(二)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A、特别的红、不一样的红------(生板书)别样红
师:???别样什么意思?请你来读读这别样红的荷花!
师: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他红得像什么!
篇1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赏析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篇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ppt
杨万里(1127年-12),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篇13: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一生爱国,但始终不得重用。晚年受宰相韩侂胄打压,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号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毕竟:到底。
③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④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⑤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诗词鉴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篇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西湖一年四季风光图片,配乐的荷花组图,有关杨万里的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一番。(映示画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恋往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望着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杨万里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这可是两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认真研究研究这两句诗好吗?围绕诗句可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拥有的资料围绕诗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认真研究,比谁获取的信息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 介绍杨万里。
题目 指导读课题,在读中理解题意
出处 采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朗读古诗
3、重点研究三四两行为什么脍炙人口?
(1)启发学生想象画面,描绘画面,感悟荷叶的茂盛荷花的艳丽。欣赏荷叶组图,指导朗诵。
(2)体会一碧一红荷叶和荷花的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3)体会语言的对仗工整。
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满池的.荷叶荷花送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置身于西湖岸边,使我们浮想联翩,令人惊叹!难怪诗人脱口而出……
(4)指导朗诵,想象画面,体验古诗的意境。
4、看书鼓励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修改完善书上插图。
(2)引导学生研究〈杨万里与荷花〉,补充三首杨万里写的有关荷花的古诗。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比较研究,补充其他送别诗。
三、布置作业
围绕今天的研究写一份研究报告:
〈关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研究报告〉
〈关于杨万里与荷花的研究报告〉;
〈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关于“……,……”的研究报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篇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那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的教案应该怎样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
教学重难点:
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
1、出示诗题。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
3、a.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一起找一找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
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
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
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师细数)。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
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7、师: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8、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a、诗的对仗美。评价:你关注到了诗句的结构,是的,对仗使得诗歌更有节奏感。
b、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评价: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词造句。c、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评价:你很有想像力。
9、指导朗读
10、同学们,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语言训练:你看……(可以观察图中荷叶的颜色、形态、整体到局部、修辞运用、优美词语、引用学过的课文语句等)
11、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啊?只有西湖六月有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读好它。
12、能背了吗?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
三、探究问题,体会诗中的情感美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新的什么问题?(这是一首什么诗?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
2、想解开这个疑问吗?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师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虽然不这么想,但还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
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指名交流。
3、让我们再往这首诗里面走走。荷,被国人付予了多种的意义。(相机出示荷的含义)你认为诗人写荷相送,可能还想表达什么?
荷,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她的花语是:清白、坚贞和纯洁。是佛教中神圣吉祥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诗人的笔下。(板书:心中有情,笔下有神。)
4、来,读好这首诗。
四、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回忆一下,你能背上两句送别诗吗?
1、交流,评价。
2、比如现在这个环境,你觉得用哪一句诗待会儿送送老师比较合适?
五、学习吟诵
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了。想不想读得更好听?古人吟诗摇头晃脑、抑
扬顿挫,简直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吟诵,古人都是先吟后写。今天老师也简单
地教一下大家吟诵的方法。吟诵,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律:平长仄短韵字延。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出示:老师根据这一规律,为这首诗标好了符号,我们一起来加上手势试着吟诵一下。
带领吟诵多遍。
六、练习书写(相机作为作业)
一首好诗,不仅要理解,要会吟诵,更要把它端端正正地写在我们的笔端。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认认真真默写这首千古名诗。
七、作业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比较阅读两首诗的异同。
板书设计:
眼中有景 心中有情 笔下有神
教学反思: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 语文 -古诗(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小学语文第十册 游园不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游净影寺初一作文
★ 关于送木方合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通用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