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5-02-21 03:36:56 作者:xylh_125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xylh_12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

2.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时告诉学生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内容。这首诗就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颁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

(二)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写了特区奇迹般的变化。

(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点出特区飞速发展的原因。

四、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一)理解:

1.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2.晨曦:清晨的阳光。

(二)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

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五、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一)默读课文,思考: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明确: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 学习 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理解:

1.边陲:边境。

2.遨游:漫游。

3.焕然一新:形容有光彩。

(二)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三)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四)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六、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改革开放政策好。

七、指导朗读

这两部分要读得很欢快,表达出内心的喜悦,歌颂党的开放政策给人们带来的繁荣幸福。

八、联系切实体会,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房、家用电器、生活水平等。

九、总结全文

这首诗歌赞颂了什么?

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

板书设计: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案教学设计]

篇2: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重点:

从诗句中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

教学要求:

1.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3.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目的:

1. 理解诗句的内容,力偶啊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解题。

2. 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自学诗歌。

1. 围绕课后题1.2进行自学。

2. 小组讨论。

三:汇报自学收获。

1. 指名读诗,说说写了什么。

2. 小组轮读诗歌,说说每节写了什么。

3. 你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

1. 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

五: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1. 学生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

2. 教师补充。

六:朗读诗歌。

1. 试着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2. 背诵喜欢的句子。

七:课堂练习。

1. 填空。

“昨天”指的是( ),是一座( )。

“今天”指的是( ),已变成了一座( )。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分析第一部分

二、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时告诉学生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内容。这首诗就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颁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师紧扣课题,设疑导入。

三、指名朗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

四、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出示投影片)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

(二)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写了特区奇迹般的变化。

(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点出特区飞速发展的原因。

五、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一)理解:

1.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2.晨曦:清晨的阳光。

(二)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

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展开讨论。

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六、老师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第二、三部分,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二、分析诗歌第二部分

(一)自己默读,想: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学生自己动手划出来。

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 学习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理解:

1.边陲:边境。

2.遨游:漫游。

3.焕然一新:形容有光彩。

(二)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三)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四)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三、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点出了变化的原因,(打出投影片)

改革开放政策好。

由学生总结出第三部分内容。

四、指导朗读

这两部分要读得很欢快,表达出内心的喜悦,歌颂党的开放政策给人们带来的繁荣幸福。

五、联系切实体会,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房、家用电器、生活水平等。

六、总结全文

这首诗歌赞颂了什么?

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

板书设计

12.*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今天

生活一个模样 高速公路

贫穷落后 厂房幢幢

遥远渺茫 欢声笑语

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 繁荣幸福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qijiagnag@126.com

一、教学目标:

1、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听说过深圳吗?(请同学谈谈)

深圳的过去和现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出示课题。

〈二〉、讨论自学方法,提出自学要求。

1、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2、按深圳的昨天、今天、明天各是什么样的顺序,理解诗的内容。

3、从深圳变化的原因,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三〉、自学诗歌,讨论理解。

1、“昨天”是指什么时候?昨天的深圳什么样的?

2、“是不过是短短的几年时光”指的是什么时候?

3、深圳发生了什么变化?

4、“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是什么意思?

5、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

6、深圳的“明天”将会是什么样的?

〈四〉、指导朗读。

1、抓住诗歌的特点,分节指导。

2、朗读注意有节奏,把韵脚读得响亮、清晰。

3、反复朗读,懂得朗读诗歌的要领,领会诗歌蕴涵的感情。

〈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你对深圳变化的看法。

3、谈谈对我们厦门未来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诗歌。

2、收集歌颂家乡、歌颂祖国的诗歌。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 教案教学设计

5*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蔚4个生字。

2庇懈星榈乩识潦歌。

3绷私馐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绷私馍钲诰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思想教育: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教学重点:

从诗句中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深圳迅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改革开放。

教学难点:

1.凭借诗歌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在诗歌每一节的前面标上序号。

二、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音和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强调几个难字的字形。“渺、茫、曦、超、庞、遨、幢、陲”

2.理解新词。

(三)轻声读这首诗,看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叫押韵,这首诗押ang韵。

(四)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这首诗。

1.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例如第1、2两节,比较恰当的停顿应该是: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2.要把诗的韵脚读得响亮些、清晰些,读出诗的韵味。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习试读。

5.指名朗读、齐读。

教师要通过范读和举例分析等方式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初步懂得朗读诗歌的要领,并在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

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诵。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思考课后练习中的第1题。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思考:

1. 这首诗共有几节?(8节)每节主要讲的是什么?哪几节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在一起归为一部分?(第一部分

是第1、2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是多么贫穷落后。第二部分是第3至7节:写的是深圳奇迹般的变化。第三

部分是第8节:写的是深圳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和特区建设成就的意义。)

2. 这首诗写的是哪儿?(深圳。深圳,原来是广东省东南角宝安县境内的一个小圩(x&)。“圳”字的本意是

田野间的水沟,可见这儿原来是个农田。)

3.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深圳特区奇迹般的发展变化。)

二、学习诗歌第1、2节。

1.指名朗读(用迟缓低沉的语调来读。)

2.说一说昨天的这个村庄是什么样?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3.齐读第1、2节。

三、学习诗歌第3至7节。

1.默读3至7节,找出描写这个村庄发生变化的词句。

2.深圳成立经济特区之后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深圳的城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二是人的变化

3. 学生熟读3至7节,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应该用高昂兴奋的语调来读)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四、学习诗歌第8节。

1.齐读,思考:

(1)深圳飞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使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深圳特区建设成就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它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和强大活力,也为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大家从深圳这个窗口看到祖国壮丽的发展前景。)

五、齐读全诗,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六、作业。

1.自己复习第三单元。

2.预习第13课。

【板书设计】

5*、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 贫穷落后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改革开放

今天 焕然一新

课后小记:

6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思想教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准备:有关古诗内容的图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播放录音。学生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

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整体认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访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

生自读时板书全诗)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

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无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

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

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

1. 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

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

课件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

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 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

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

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 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

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 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

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

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板书设计:6、古诗两首

大人:耕与知

四时田园杂兴 快乐

小孩:学种瓜

蓬头侧坐

小儿垂钓 聪明、可爱

招手不应人

课后小记: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 教案教学设计]

篇6:《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诗歌,分析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时告诉学生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内容。这首诗就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颁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

(二)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写了特区奇迹般的变化。

(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点出特区飞速发展的原因。

四、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一)理解:

1.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2.晨曦:清晨的阳光。

(二)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

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五、老师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诗歌的第二、三部分,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教学步骤:

一、分析诗歌第二部分

(一)默读课文,思考: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明确: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 学习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理解:

1.边陲:边境。

2.遨游:漫游。

3.焕然一新:形容有光彩。

(二)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三)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四)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二、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改革开放政策好。

三、指导朗读

这两部分要读得很欢快,表达出内心的喜悦,歌颂党的开放政策给人们带来的繁荣幸福。

四、联系切实体会,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房、家用电器、生活水平等。

五、总结全文

这首诗歌赞颂了什么?

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自读课文是一首诗歌,诗意比较浅显易懂,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深圳特区。有了这种认识,再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会生硬。

篇7: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设计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感悟诗歌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思考:深圳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样子?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三、指导学生自学。

1. 小声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看看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每小节讲了什么。

2. 一边读,一边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诗歌共有几个小节?

(1) 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分节有什么不同?

(2) 教师小结:一般来讲,诗歌是以空行自然分节的。

2.指名分节朗读,检查是否达到正确、通顺。

3. 每小节讲了什么?

(1) 题目中的“昨天”指的是什么?

(2)哪几小节讲深圳的昨天?哪几小节讲深圳的今天?

五、小组讨论学习。

昨天的村庄什么模样?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六、检查小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改革开放深圳带来的巨大变化。

1. 昨天的村庄什么模样?

2. 今天的特区新城什么样?

引导学生从环境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来说。

2.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 指导学生结合第八节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昔日”是什么意思?“昔日的农民”什么样?联系课文第一、二节理解“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含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给昔日的农民插上了翅膀?课文是怎样说的?

(2) 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3. 我们把整首诗歌连起来读,读出各部分内容表达的感情。

七、教师总结。

改革开放给祖国大地带来无限生机。我们坚信,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富

篇8: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案教学设计]

篇9:小学五年级语文现代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知道是改革开放使深圳发生变化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情感。

3、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重点: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深圳的变化有多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深圳的资料图片,歌曲《春天的故事》,自己制作深圳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为同家们准备了一首歌曲,注意,听完后要回答老师一道视听题。(放《春天的故事》)

2、课件出示问题 歌曲的名称是什么?《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当中的圈指的是哪里?(深圳) 哪位老人又是谁呢?(*)

3、观看深圳“今天,昨天”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

4、新旧图片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深圳的经济正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对深圳的昨天和今天进行具体而形象的描绘,继续学习这首诗歌(课件)《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板书)

二、复习巩固,学习新知

复习

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深圳昨天的面貌,你会选择哪一个词语呢?准不准确?(板书:贫穷落后)

学习新知

1、放范读录音《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2、学生仿读范读录音并思考:今天的这座新城是什么样子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的?(板书:今天)

3、学生汇报,师生互动,用“今天与昨天”对比的方法归纳并板书(板书:古道,公路;土屋,厂房;稻草堆,儿童乐园;日新月异)

4、看深圳“今天”的图,感受深圳的飞迅发展。

5、齐读最后一节,使学生知道是改革开放使深圳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

三、拓展,赞颂改革开放政策

1、老师出上联:“改革开放政策好”,生讨论下联及横批。

2、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么填。

3、教师出示自己的下联。

四、有感情诵读课文

配乐读,读出赞颂改革开放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

齐读对联,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六、作业

了解其它经济特区。

篇10:小学五年级语文现代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用具: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在中国的南海边画 了一个圈”中的“圈”指的是哪里?

3、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现代诗歌《昨天,这儿 是一座村庄》。

二、了解诗歌内容。

听老师范读课文,说说“昨天”是什么时候?“这儿”是哪?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深圳的昨天和今天)

三、直奔重点段

学习第二部分(第三至七小节)——深圳的今天

1、播放深圳风景图课件。教师一边播放,一边向学生简介深圳。

2、说说你看了深圳的风景图后,你想说什么?

3、从诗歌中找出介绍深圳的今天的内容读一读,说说深圳的今天怎样?你从哪些句子或者是词语看出来的?把它读给小组成员听听,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或词语的理解。

4、指导朗读:深圳的今天是如此的美好,我们应怀着这样的感情来读?

四、回忆过去

学习第一部分——深圳的昨天

过渡语:改革开放后,深圳是如此的美好。改革开放前,深圳又是怎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看了图片后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昨天的深圳。

2、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朗读第一部分(一、二小节)

3、谈谈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理解到的。

4、朗读指导:深圳的过去是那样的贫穷。想一想,这一部分,应这样读。

五、深入主题

1、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说说深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2、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指导读这些句子。

3、是啊,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爷爷在贫穷落后的深圳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六、诗歌朗诵会。

本诗作者以热情洋溢的文字歌颂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未来。那我们也以的激情来开一个小小的诗歌朗颂会。规则:请每组推选出一位选手来参加,请出5位小评委评选出朗诵者,给予奖励。

七、联系切实体会,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房、家用电器、生活水平等。

八、想象深圳的未来。

家是里的变化如此巨大,深圳的变化日新月异,那么深圳的明天又会是怎样一翻景象呢?请你展开想象,以《明天的深圳》为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贫穷落后

今天:焕然一新

明天:美好春光

篇11: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是一首诗歌,内容是赞颂深圳迅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构想

先让学生把这首诗放声朗读几遍,在学生对诗句比较熟悉而且读的有点体会的时候再引导学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学生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这首诗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颂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

1.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2.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1.指名读,问: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2.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3.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展开讨论。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5.老师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四、分析诗歌第二部分

1.自己默读,想: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学生自己动手划出来。

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 学习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2.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3.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五、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1.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点出了变化的原因,(打出投影片)

篇12: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感悟诗歌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思考:深圳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样子?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三、指导学生自学。

1. 小声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看看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每小节讲了什么。

2. 一边读,一边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诗歌共有几个小节?

(1) 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分节有什么不同?

(2) 教师小结:一般来讲,诗歌是以空行自然分节的。

2.指名分节朗读,检查是否达到正确、通顺。

3. 每小节讲了什么?

(1) 题目中的“昨天”指的是什么?

(2)哪几小节讲深圳的昨天?哪几小节讲深圳的今天?

五、小组讨论学习。

昨天的村庄什么模样?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六、检查小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改革开放深圳带来的巨大变化。

1. 昨天的村庄什么模样?

2. 今天的特区新城什么样?

引导学生从环境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来说。

3.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 指导学生结合第八节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昔日”是什么意思?“昔日的农民”什么样?联系课文第一、二节理解“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含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给昔日的农民插上了翅膀?课文是怎样说的?

(2) 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4. 我们把整首诗歌连起来读,读出各部分内容表达的感情。

七、教师总结。

改革开放给祖国大地带来无限生机。我们坚信,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富。

篇13: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分析第一部分

二、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时告诉学生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内容。这首诗就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颁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师紧扣课题,设疑导入。

三、指名朗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

四、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出示投影片)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

(二)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写了特区奇迹般的变化。

(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点出特区飞速发展的原因。

五、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一)理解:

1.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2.晨曦:清晨的阳光。

(二)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

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展开讨论。

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六、老师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第二、三部分,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二、分析诗歌第二部分

(一)自己默读,想: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学生自己动手划出来。

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 学习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理解:

1.边陲:边境。

2.遨游:漫游。

3.焕然一新:形容有光彩。

(二)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三)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四)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三、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点出了变化的原因,(打出投影片)

改革开放政策好。

由学生总结出第三部分内容。

四、指导朗读

这两部分要读得很欢快,表达出内心的喜悦,歌颂党的开放政策给人们带来的繁荣幸福。

五、联系切实体会,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房、家用电器、生活水平等。

六、总结全文

这首诗歌赞颂了什么?

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

板书设计

12.*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今天

生活一个模样 高速公路

贫穷落后 厂房幢幢

遥远渺茫 欢声笑语

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 繁荣幸福

资料提供者:

篇1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模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祖国建设”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全文共8个小节,借助诗歌的形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国经济特区——深圳从小渔村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巨大变化。以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村庄的今昔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度赞扬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赞美了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二)学情分析

由于受年龄及环境所限,学生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感受不深,缺乏生活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记“翩翩起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积累诗歌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深圳和祖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深圳和祖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感悟、积累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休息时放《春天的故事》歌曲视频。

一、谈话导入,释疑课题

刚才这首歌里唱到了一位老人,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要注意礼貌,应该叫邓爷爷。你对邓爷爷有什么了解吗?(课件)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

歌中的那个圈又是指哪里呢?是经济特区—深圳。(课件)在邓爷爷没有画这个圈之前又是怎样的呢?有一首诗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标出小节序号。遇到困难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

2、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出韵味来。老师看到这首诗的语言特别优美,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思考,诗里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谁能简要概括一下。

昨天指什么时候?(过去)今天指的就是深圳的?(现在)

4、哪几节写昨天,哪几节写今天?注意,第3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 一)学习昨天的深圳

1、现在先浏览一下描写深圳昨天的诗节?

2、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概况 贫穷落后(板书:贫穷落后)

3、课件图片 我们来看看原来的深圳什么样。

4、我们也常听爷爷奶奶说起他们以前的生活,谁来讲讲以前的生活什么样呢? 爷爷奶奶们愿意过这样日子吗?不愿意。

5、是呀,“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困扰”这个词告诉了我们昨天的人们是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来表达人们的心情吗?

6、那么,人们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7、从省略号中你还联想到了什么呢?(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二)学习今天的深圳

(1)看变化

1、今天的深圳什么样呢?请看图片。

2、再扫读一下描写今天的诗节,看看今天的深圳又留给你什么印象吗?繁荣富裕…焕然一新(板书:焕然一新)。

3、哪几节具体描写了今天的焕然一新? (第4、6、7节)

4、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城市有什么变化?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

5、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学生接读 “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 这节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咱们再来合作读一读。

6、那么,今天的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谁能幸福地读读后两句?

7、人们还有什么变化?(思想转变了,能够放眼世界。从哪句里看出来的?(再不是…)、随机教学)

8、结合上下文你怎么理解前两句话?同桌交流一下。

9、引读 所以说 “从仪表到心灵—— 就像那——” 男女生比赛读这一节,先自己练习一下。比赛读

(2)找原因

1、从鲜明的今昔对比中我们看到了深圳惊人的巨变,那究竟是什么让深圳这个小渔村有了如此的变化呢? 改革开放(板书:改革开放)

师介绍改革开放:

2、我们看到,是改革开放让深圳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所以诗中这样写道“这就是昔日——”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3、这里把谁比作春燕呢?(改革后的深圳人)春燕的飞来预示着什么?(春天来了)

4、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四、升华情感,诵读诗歌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

2、充满智慧的你对家乡的建设有什么构想?

3、让我们带着激动之情再来感受这个“春天的故事”。下面,咱们来有感情朗读全诗。

五、激励结束 (课件)

篇15: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语文教案-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2.感悟诗歌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思考:深圳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样子?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三、指导学生自学,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1. 小声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看看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每小节讲了什么。

2. 一边读,一边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诗歌共有几个小节?

(1) 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分节有什么不同?

(2) 教师小结:一般来讲,诗歌是以空行自然分节的。

2.指名分节朗读,检查是否达到正确、通顺。

3. 每小节讲了什么?

(1) 题目中的“昨天”指的.是什么?

(2)哪几小节讲深圳的昨天?哪几小节讲深圳的今天?

五、小组讨论学习。

篇16: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语文教案-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2.感悟诗歌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思考:深圳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样子?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三、指导学生自学,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1.小声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看看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每小节讲了什么。

2.一边读,一边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诗歌共有几个小节?

(1)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分节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一般来讲,诗歌是以空行自然分节的'。

2.指名分节朗读,检查是否达到正确、通顺。

3.每小节讲了什么?

(1)题目中的“昨天”指的是什么?

(2)哪几小节讲深圳的昨天?哪几小节讲深圳的今天?

五、小组讨论学习。

篇17:语文教案-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语文教案-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感悟诗歌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二、   范读课文。

思考:深圳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样子?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三、   指导学生自学。

1.  小声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看看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每小节讲了什么。

2.  一边读,一边想。

四、   检查自学情况。

1.  诗歌共有几个小节?

(1) 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分节有什么不同?

(2) 教师小结:一般来讲,诗歌是以空行自然分节的。

2.指名分节朗读,检查是否达到正确、通顺。

3.  每小节讲了什么?

(1) 题目中的“昨天”指的是什么?

(2)哪几小节讲深圳的昨天?哪几小节讲深圳的今天?

五、   小组讨论学习。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山庄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海底村庄课堂教案

昨天散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这儿真好》教案

村庄读后感

村庄调查报告

这儿的作文

这儿真美作文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