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晚吃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 第1篇: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篇: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2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3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4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第5篇: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6篇: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7篇: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8篇: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第9篇: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0篇: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11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12篇:第二单元小数除法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13篇:第二单元小数除法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14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15篇: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1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
篇1: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第十课时:练习七(P3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2、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中间和末尾0的定位。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练习课,我们可以按以下环节进行:
一、揭示课题
1、明确练习内容
2、提问:在除法笔算中,商的数位上什么时候要商0?
二、除法练习
1、练习七1、2两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3题。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一找每道题的计算对不对,不对的改正,然后指名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怎样改正的。教师还可以尽可能收集来自学生的一些错题,使练习更有针对性。
3、练习七第4题:用除法解决问题。
第(1)小题可以独立完成。第(2)小题四人小组一起一人提问题,其他三人列式计算。
第十一课时: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P31-P33例7、练习八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够除时怎么办?
教学建议:
例7是教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2课时,在教学时可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题型如505÷5,804÷4等让学生选择一题进行笔算,再出示要解决的问题即例7(1),在学生列出算式832÷4之后,让学生试算,教师可以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就展示出来。让学生去分析,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可以和同桌交流。最后教师评价,并适时进行表扬鼓励,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3要落下来而804÷4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也可以在学习完之后来对832÷4和804÷4作个比较。
例7(2)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本步骤可以和(1)题一样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关键处可以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第十二课时 :练习八(P33-P34练习八3-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巩固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计算与解决问题融合一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说出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不至于把商中间或末尾的0漏掉。
第2题:先判断对错,再订正,最后全班反馈。在练习时特别要提醒学生商的定位。
第3、4题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第5题:口算。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掌握口算技能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应的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些,如看卡片视算、听算、开小火车、夺红旗等等。结合学生近阶段学习除法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错例,针对性地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速度。
第6、7、8题:要求学生审题仔细,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条件?先独立思考问题,完成后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第7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的方法将几种不同的买票方案进行比较,得出合算的结果。学生的买票方案基本上是以下两种:(1)将师生分为成人与学生两组,分别进行购票。(2)是将师生合为一个团体,以团体名义购票。学生不难从以上两种购票方案中找到合算的结果。但这题不能到此为止,应充分挖掘其智力因素。可向学生发问:“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是合算的?又在什么情况下以团体的方式购票合算?”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思考,能激发那些对数学有特别爱好的学生的兴趣。第8题将本单元的口算、笔算除法的内容融合在同一情境中,以统计图的方式呈现。使学生不但练习了口算和笔算,而且学会解读图意,学会看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形象、直观的作用。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P35-P37、练习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帮助学生复习验算和估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教学建议:
“复习和整理”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解答第1、2、3题,然后反思以下问题:在解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你使用了什么样的计算方法?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计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九是这整单元的复习,在复习中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提优补差,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应该有所提高。
第1题综合了笔算除法的几个要点,学生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笔算准确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第2题是估算练习,答案不止一个。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示题意,将习题放在几何图形中,一方面加大了问题的空间和密度,另一方面使学生练习时不感到乏味。
第4题是四则运算练习,我们可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中提高计算能力。
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注意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第6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待学生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己对所列的式子作口头解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案例透视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19-P21,例1、例2、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
生:3月12日。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师: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
生2:我想问大家,谁能算出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生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生4:我想知道: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师:42÷2=?它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你会计算吗?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思索,有的在摆弄小棒,有的用笔计算。然后,各自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巡视或加入小组中不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2、师生交流过程。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
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
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
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
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
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在这里学生的竖式一般会出现两种: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出现了这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
(让学生说理由,有的会赞成第二种,认为第二种能很好的看出计算的过程。教过这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知道在这里肯定有许多学生赞成第一种,因为学生觉得这样简单4÷2=2,商2,二二得四,写4。2÷2=1商1,一二得二,写2,没必要把2再落下来。)
在学生大部分赞成第一种情况下,师:你们都这样认为,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2。
生计算后反馈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做法?各自说说理由
这时学生会指出第一种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的“5”下面应该是“4”。根据学生指出的,师把 5改成4后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和第二种一样,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除以2。
师指着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在这里学生能说下去最好,如果说的思路不清楚,说不下去时就可以分小棒,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在明确正确列竖式后,师应指着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余下来的1问,这个1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6,这个6怎么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通过52÷2的计算,想一想,笔算除法的竖式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列竖式计算42÷2、52÷2的。(有条件的可以电脑演示42÷2,52÷2)演算后让学生明白,第2种方法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演算过程。
师:谁愿意把老师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教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都有体会,第一种方法是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我们一般只会怪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补救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再讲一遍演算过程,或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结果像这样的“错误”还是不能杜绝,这时老师只好用题海战术法宝,让学生反复练习。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在出现两种列竖式方法时,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简洁时,我们不能很武断地去让学生接受第二种方法,对于42÷2这一题来说,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充分理由来证明课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因而就出示了52÷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到第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第二种方法的通用性。)
4、比较52÷2和42÷2的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师: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师: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
生3:是。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1、做一做第 1题,学生完成后反馈。师提问: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改错练习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师: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解决书上的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计算出所设计的图案,用这花来摆,可以摆几组?
4、延伸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28-P29例5、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笔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2、使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掌握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情况即: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一位上写0。
教学难点: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正确地掌握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课前思考:《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我通过阅读教材之后,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很有可能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其实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应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所以在 教学时我适当的改变教学顺序。先教学例6,例5在教学例6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教学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用4、0、8三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快?
生:408、480、804、840
师:把这些数分别除以4,你会计算吗?先试一试408÷4。
(设计意图:本单元所教学的计算基本上都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领悟到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课时教材中也是如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用除法解决问题,那种用数学的意识比较浓厚了,教学时采用书本上的生活情境即两个学生家的用电量为素材还不如用4、0、8三个数组数比赛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疑激趣,自主探索
1、学生尝试计算
师:如果在计算408÷4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生完成后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师:观察各种做法,你认为哪种对,小组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在学生发表各自看法后,找出问题的关键在于“0÷4”商几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制造认知冲突,更能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2、学习0÷4=?
师:0÷4的商是几?你是怎样想的?谁能举例说明?
生1:0÷4=0,因为0×4=0,所以0÷4=0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4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子,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后,现在你能算出0÷3=?0÷8=?0÷376=?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0除以几都得0
生: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关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在教学时应把握两点:一是不能含糊,除数必须是不为0的数,二是暂不去研究为什么。如果学生一定要问这里我们可以从除法意义入手,如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个?平均分给1人,每人几个?分给0个人有没有意思?(没意思)所以除数是0没意义的,因此我们这里的结论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设计意图: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在例题中进行,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回顾与反思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408÷4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学生重新计算408÷4,这时可能出现:
组织学生讨论①种方法。
师:你认为①对吗?为什么?同桌讨论一下。这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商中间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最后作出总结:0÷4=0,这个0应该写在商的十位上,0起占位作用,不能不写。
师:②和③你赞成哪种?
通过讨论得出,第③种第二步0÷4可以省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4、教学480÷4?
师:480÷4你能列竖式计算吗?
生尝试列式后展示成果
再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能简便尽量简便。
5、总结:通过计算408÷4=?480÷4=?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例题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在除法竖式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商的这一位上写0,这个0在商中起占位作用,不能不写。
三、巩固练习
1、804÷4 840÷4
学生练习后提问:804÷4=201,商中间的0可不可以不用写,为什么?840÷4=210,商末尾的0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2、P29做一做
让学生板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纠正。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篇2: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2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4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听算20题。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教学反思:
5练习内容: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练习,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
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28例5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授
1.出示例5。
2.例5有四副图,逐一出现。先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图中故事。然后教师再旁白故事,设置情境。
3.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0÷2 0÷4 0÷5 0÷102384393 0÷0
教学反思:
7教学内容:29页例6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 出示103×3
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9÷3=103
二、新授
1.出示例6。
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找典型问题以便反馈讲评。)
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再出示学生中的典型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在:这题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2. 试一试。
535÷5 6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
3. 出示 605÷8
你会计算吗?验算一下自己对否,为什么商是70而不是7?
4. 计算
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
5.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注意什么?
三、 练习
1.第28页做一做
2.第29页的第一题。
教学反思:
8教学内容:31页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9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 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 340÷2 704÷5 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517÷5 403÷8 262÷6 564÷7
2.33页第四题。
教学反思:
10练习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 36÷8 68÷9 60÷7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700÷7 7200÷9 4000÷8 880÷4 600÷2 5400÷6 5500÷5 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11--12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复习要求: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四、作业:36页2、3题。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估算:
70÷8 44÷9 79÷2 161÷2 344÷9 688÷8 99÷5
2.解决问题:
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二、练习: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783÷6 584÷5
824÷4 920÷8
720÷3 204×3
238+647 412-298
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576÷3÷4 81×7÷9
201+232-365 399÷7+294
672÷(2×3) (601-246)÷5
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
教学反思:
篇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322
先烈东小学 张洁
一、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教材内容
322-01 口算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第14页例1(1)(2)
322-02 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 第15页例1(3)
322-0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第16页例2
322-04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第19页例1
第20页例2
322-05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第22页例3
322-06 除法的验算 第25页例4
322-07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第28页例5
322-08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第29页例6
第31页例7
※ 例1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例2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 例6 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商的中间或末尾也有0
例7 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没有0,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322-01 口算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建议 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评价要点 会口算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14页例1(1)(2)
B级(中):
2、
C级(难):
3、配花活动。
知识点 322-02 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评价要点 会口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14页例1(3)
B级(中):
2、教材第17页第2题
3000÷5
C级(难):
3、
(1)李叔叔运走了多少箱苹果?(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知识点 322-0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先自己估算,再进行交流。
尽量把不同的策略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
(1)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
(2)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估算、精确计算可以配合使用。
2、适当补充一些用估算解决的具体问题。
如,“三年级学生去春游,4个班共需饮料196瓶,平均每班大约需饮料多少瓶?”
评价要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合理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16页例2
2、《标准》第79页例13
公园运来172盆花,准备摆在4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大约摆多少盆花?
B级(中):
3、教材第18页第8*题
C级(难):
4、(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做完后讨论:能把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2)有182人,每4人坐一条船,至少要多少条船?
(做完后讨论:能把182估成160吗?为什么?)
知识点 322-04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建议 1、例1的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结合过程讲解竖式的写法。
(1)利用“40÷2=20”的旧知来学习“42÷2”的新知。
(2)动手操作,经历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的过程。
(3)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笔算竖式结合起来。弄清竖式的简便写法,中间过程中的一些0可省略不写。
典型错例:
2 1
2)4 2
4 2
0
分析:学生的运算顺序,商的位置都没有错误,只是在书写格式上,用个位上的数去除以除数时,没有先将个位上的数移下来。学生对于竖式意义的理解不够,只停留在模仿书写的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对策: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在除法竖式上为什么找到商之后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它的意义何在?二是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是何意?
2、例2的教学: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有序地思考和操作,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典型错例:
2 1
2)5 2
4
2
2
0
分析:学生能将个位上的数拉下来再除以除数,只是十位上的余数被忽视了。学生对于除法竖式的格式,每一步书写所表示的意义都不甚理解。
对策: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的习惯。
※ 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按照“一看”、“二商”、“三乘”、“四减”、“五比”、“六落”的步骤进行。
评价要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19页例1
2、教材第20页例2
B级(中):
3、教材第21页第2题判断改错
C级(难):
4
知识点 322-05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建议 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可引导学生估出大致结果,然后用笔算求出准确商,将两次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典型错例:
492÷6=712
712
6 4 9 2
4 2
7
6
1 2
1 2
0
分析:试商错误。
对策:1、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多做“( )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
3、要时刻注意余数的大小。计算过程中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除数进行比较,只有在余数比除数小的时候,才能除下一位.如果计算的最后一步仍有余数,别忘了把余数和商一齐写到横式上。
评价要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情境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22页例3
B级(中):
2、教材第24页第6题
C级(难):
3、教材第24页第8题
篇4: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8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四、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解法
五、板书设计:
158+645= 3216+6465= 6974-545=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四、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解法
五、板书设计:
89+98= 56+65=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课
二、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三、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四、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解法
板书设计:
798-555= 564+385=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讨论法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整百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4、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5、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练习法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加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
③数学门诊部。
④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讲解法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②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篇5: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l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P16 例2):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p29 例6;p31 例7)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p24 第5题)
3.知道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124÷3≈40;笔算题最好写出除法竖式。(书p35 第1、2、3题)
课题: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下)第13~1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的口算除
法的过程。掌握一般的口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的思考
方法)
教学关键:理解算理。
一、预习作业
1.(1)24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840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30÷3 24÷2 30÷5 60÷6 20×3
30×8 41×3 84÷4 80÷2 90÷3
3.自学书第13~16页后,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吗?
① 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② 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
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
③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二.预习反馈、关键点拨:
1、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 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①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20(表内除法)
②20×3=60 60÷3=20 (想乘算除)
③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20 (数的组成)
④6个十÷2个十=3个十=30 (看成几个十)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
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想乘算除)
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或看成几个十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
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第15页第1、2题
三.巩固练习:(可看课件)
1.小兔子回家
2.神奇的宝塔
3.小蜗牛找家
4.有20元
①如果这些钱都买 ,可以买多少枝?
②如果都买 ,可以买多少本?
5.康全药店 买1盒送1瓶 每盒72元 (口服液一盒 8瓶装)
益民药店 每盒66元(口服液一盒 8瓶装),哪个药店的保健品便宜?
看课件
四.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五.作业本
教学反思:口算除法这个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
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
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
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
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
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
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内容:
1、口算: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2、自学书本第16页例2,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李叔叔他们三人
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这道
题该怎么解
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预习检查:
1、口算: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
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
一起来看看吧。
3、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
地解决它呢?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 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
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4、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
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
到估算呢?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
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
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商店准备把241个梨装袋进行销售:可以把241看作( )。
(1)每3个装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2)每4个装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3、(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340个苹果分成4筐,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4、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
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总结出估算的要点一是要方便计算,
二是商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三是结果不能用全
等号,用约等号。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
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预习内容: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3)9 9)37
3、自学书本第19~20页例1、例2学生说图意,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怎么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二、预习检查、关键点拨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
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4.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0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
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
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5.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0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
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
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
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
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
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6.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7.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
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0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教学反思:在教学42÷2时,我先让学生用竖式试
算,当学生写出不同竖式时,我组织学生通过比较、
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更清楚地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和计算顺序。教学例2时,又进一步让学生在例1的
基础上用自己的算法先尝试,又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
验证,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多
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
算理和计算顺序。
笔算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而笔算除法是笔
算中最难掌握的,因此我整节课都按照比较严谨的步
骤进行教学,课堂气氛虽然不是很活跃,但教学效果
较好。
第四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课前预习:
1、根据例3,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估计一下,238÷6大约等于多少?
3、怎样精确算出238÷6=?你是怎么想的?
4、一位数除三位数时,笔算程序是怎么样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重点点拨: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师:根据主题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会解答吗?
生:列式为“238÷6”。
师:谁来估算一下,大约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
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
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
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
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
的下面。
④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⑦除。用6除58,等于9。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
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
(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
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
生2:24×6=144,144<236<144×2。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二、练习巩固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
注意先估算,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完成书23页第2、4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
教学反思:重视在比较、观察中发现问题间的本质。如何
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知?教学中通过图片观察横式、比较横式、
竖式的异同之处,抓住教学重点的同时,顺利击破难点,为学
生理解整除的除法竖式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2、通过辨析错题,找出原因,从而探求出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应注意的地方,
进而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的学习品质。
4、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策略。
教学重点:
1、判断商是几位数。
2、通过辨析,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能力的培养。
课前预习:1、你认为一位数除三位数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
① ② ③
15 161 89
2)317 5 ) 807 8 ) 713
2 80 64
11 7 73
10 5 72
1 2 0
④ ⑤ ⑥
1 5 7 4 5 158
2 ) 3 1 7 4 ) 183 2 )317
2 16 2
1 1 23 11
1 0 20 10
1 7 3 17
1 4 16
3 1
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了6个病人,同桌合作,一起当医生,
给它们把把脉、找出病根,开出药方。
师出示标准:“一级棒的医生”治好所有的病人。
“好医生”治好4、5个病人。
“较好医生”治好3个病人。
“马虎医生”治好1、2个病人。
学生同桌合作,订正错题。
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
引导学生发现:
1号病人忘了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放下来继续除。
2号病人则是一次用两个数“80”去除以5,引导学生发现8够除以5,
所以应该先用8个百除以5。3号和4号病人都错在余数上。
5号和6号病人则是数位对齐的问题。
师:医生们,你们想对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算时,该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小结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
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对号入座。师:评评自己是哪一级别的医生。今后希望大家认真钻研医
术,争当“一级棒的好医生”。
二、商是几位数
出示书24页第5题,重点分析276÷6和640÷3。
问:商是几位数?为什么?要使 6 □76 的商是两位数,百位上还可
以填几?要使它的商是三位数,百位上又可以填几?
引导学生小结出:判断商是几位数,关键是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
三、激发问题,拓宽思路。
1、出示书24页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问:你有哪些问题?先自己小声说,
再同桌说。交流时,要求不提相类似或重复的问题。
交流问题。重点是提出除法的问题,也可提出估算或2步问题。完成在本子上。
2、完成书24页第7题。
有些学生能认真观察梨和香蕉每箱都是35千克,从而求出梨和香蕉的总质量是
(8+7)×35。这样列式比较简便。
3、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字“一种、哪种、各、这些、只买”。
学生独立解题,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说说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除法的验算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情境图及单价。
师:如果你有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什么本?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下,100元最多可以买什么本《寓言故事》、
和《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学生试做。
我们怎样来检验大家计算的对不对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25页例4的情境图。同学们,看看大屏幕,说说你从图中得到
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买了20本蓝笔记本,售货员没有给他找钱。张叔叔用
100元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只给他找了两元钱。他们想请同学们帮
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1)蓝笔记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
A。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计算。
B。标出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C。小组讨论: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商×除数=被除数)。
D。小组讨论验算的方法。
(2)红笔记本每本7元,张叔叔用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A.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100÷7=14(本)……2(元)
B.小组讨论
(1)100、7、14、2各表示什么?
(2)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C:根据这种方法你可以给这题验算吗?
试试看。
谁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3.我们来看看小猴是怎样验算的(出示课件)
4.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
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
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5.练习验证---课件出示
现在请同学们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的是否正确。
213÷3=71 431÷7=63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用课件展示计算的结果。
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 ×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
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
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1.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 75×5=( )
156÷8=19……4 19×8+4=( )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新课标第一网
54÷8= 209÷3= 856÷7=
3.有5张标有数字的卡片,小明、小红2人分别取了其中的两张用
上面的数做除法。432、7、189、6、301 ,小明商是72,小红商是43,
他们各拿了哪两张?剩下的是哪一张?
4.算算看蝴蝶遮住的商是几?
445÷5= 882÷2= 522÷9=
490÷5= 822÷6=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除法的验算
100÷7=14(本)……2(元)
100÷5=20(本)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反思:一、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三组题目,通过计算一是起到复习的目
的,另外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
题,让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学生知道怎样验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是已学过
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例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通过
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
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www.xkb1.com
课题: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 676÷4 791÷7
249÷8 343÷5 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被2除余数为0的 被3除余数为0的 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 12×3=□÷3
□+63=25×4 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
P27 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 2 学生独立完成
2、P26 4 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 6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四、分层作业
1、P 27 7(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教学反思:
篇6: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9课时
3、复习检测 2课时
课时计划
1、口算除法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 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 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第二课时 除法估算
教学内容: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略)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896≈ 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 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总结加强。
三. 巩固练习:
做一做:
1. 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 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2、 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1)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
1. 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 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0÷4 280÷7 300÷6 540÷9 24÷2 84÷4
问:24÷2时是怎样想的?
3、竖式计算
8÷4 25÷5 64÷8 65÷9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编一除法应用题。
2、 出示板书例1,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教师讲解竖式除法的步骤和关键。
6、试一试(抽学生黑板上做)
36÷3 68÷2 84÷4 78÷3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2)
教学内容:20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40÷8 360÷3 150÷5 36÷3 33÷3 63÷3
2、竖式计算
69÷3 78÷3 95÷5 72÷3 78÷3 58÷2
二、新授
1.出示例2 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
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第21页第4题。
第三课时 练习
练习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略)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三、作业
第21页第4题。
第四课时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教学内容:例3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略)
2.板演竖式计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出示例3。
3、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4、 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
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第五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第六课时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20题(略)。
2.18÷6= 27÷9= 8×8= 56÷8=
( )×6=18 ( )×9=27 ( )÷8=8 ( )×8=56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 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例4。抽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教师板书。
5.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第七课时 练习
练习内容: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 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
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 里的数
出示2 ×4=104,你能在 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第八课时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学内容
28页例5和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三、 练习
1.第28页做一做
2.第29页的第一题。
第九课时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2)
教学内容:31页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作业
33页第1题第一排四个小题
第十课时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3)
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 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 340÷2 704÷5 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第二排
2.33页第四题和五题。
第十一课时 练习
练习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 36÷8 68÷9 60÷7
44÷6 53÷8 27÷4 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 7200÷9 4000÷8 880÷4
⑵600÷2 5400÷6 5500÷5 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 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篇7: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2课本第22页教学内容:例3
教学目标: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 出示74×4=296 52×7=364
296÷4= 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出示284÷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3 9
6 2 3 8
1 8
5 8
5 4
4
238÷6=39……4
4. 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3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列出所有题目)
一、 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4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听算20题。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5练习内容: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
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 里的数
出示2 ×4=104,你能在 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6教学内容:28页例5
教学内容:28例5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听算
二、新授
1.出示例5。
2.例5有四副图,逐一出现。先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图中故事。然后教师再旁白故事,设置情境。
3.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7教学内容:29页例6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 出示103×3
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9÷3=103
篇8: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
一,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本单元用?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 学习内容:p13――口算除法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和估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例2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依据二:教科书第13页的插图,引入课题 依据三: 教材分析:例1教学口算,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表内除法、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经验来自己推导出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一般算法是: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材提供了几个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 1, 学情分析:本小节主要教学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及相应的估算,共安排两个例题。例1含3个小题,分别教学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二,教学评价的设置: 通过第13页插图检测目标1的达成。通过第14页例1,检测目标1,2,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学习内容:p16――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一般算法是: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材提供了几个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 依据二:教科书第16页的插图,引入课题 依据三: 教材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一般算法是: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材提供了几个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 学情分析:本小节主要教学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及相应的估算,共安排两个例题。例1含3个小题,分别教学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例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2,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二,教学评价的设置: 通过第16页插图检测目标1 2,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 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 4 120÷3=40 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学习内容:p19-20――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教材通过创设一个植树的情境,将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例2要解决的问题。 依据二:教科书第19页的插图,引入课题 依据三: 教材分析: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学情分析: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二,教学评价的设置: 通过第19页插图检测目标1 2,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 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0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篇9: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课题一: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课题二:除法估算
教学内容:16页例2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三. 巩固练习:
做一做:
1. 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 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课题三:口算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四、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篇10: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第7课时(单元学习检测)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我们认识了8个方向,是哪些呢?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来。
( )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 ),( )”来绘制的。
3、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 ),后边是( ),( )是北,右边是南。
1.口算除法 (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5.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2.估算
教学内容:16页例2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二. 巩固练习:
做一做:
1. 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 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教学反思:
3.口算练习
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5×8 40÷5 45÷5 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四、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教学反思:
4.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 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新授
1. 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5.教学内容:20页例2(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券。观察:共有多少元?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1.第21页第4题。
教学反思:
6.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教学反思:
2课本第22页教学内容:例3
教学目标: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 出示74×4=296 52×7=364
296÷4= 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出示284÷4= 350÷7=
16÷4= 1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238÷6=39……4
4. 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
1.做一做: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3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一、 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教学反思:
篇11: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NO4
课题 连续退位的减法 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例1
教具学具
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的减法连续退位方法,并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连续退位的方法(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都要向前一位退1)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课件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1)谈话:放暑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课件出示例1图: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提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学生畅所欲言,请小组代表讲图意。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2)课件出示23页线段图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交流,教师评讲
(3)揭示课题:连续退位减法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计算51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再减,十位上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和十位上的数(要少看1)加起来再减。
三、 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计算题:帮小蜜蜂找花
学生任选一个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2) 课件出示做一做“宋家果园种的果树统计图”
看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做评委
(3)拓展思维练习
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
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学生试算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退位减法并且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老师为你们精彩的表现表示祝贺。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5
课题 连续退位的减法 课时 2 教学内容 P24例2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数学问题。现在李明的妈妈正需要帮助呢!李明妈妈的信用卡上有507元,买一个348元的大衣后,信用卡上还剩多少钱?请你们帮助算一算.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507-348
(2)学生说算法(鼓励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帮助李明妈妈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好不好?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3)独立计算:408-119,同位两人互说计算过程
(4)师:想一想,计算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尝试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十位是0就要先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借1给个位当10再减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独立计算25页第1题
(2)游戏活动:今天大家表现的很出色,下面我们来做个数字游戏好不好?
每人掷三个骰字,根据掷出的数字,你能写出一个三位数吗?
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做好记录。对于计算准确、解答题目多的小组给予及时表扬。
你能用写出的两个三位数做加减计算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成果?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6
课题 连续退位减法 课时 3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页例3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8-12= 36-18= 25-17= 80-25=
129-26= 287-76= 180-50= 218-108=
2、做一做下面的各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67-189=304-166=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2、学习例3,怎样计算500-185?
(1)想想:运用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呢?分小组合作学习,把你的想法同小组的同学说说。
(2)班内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怎样用竖式计算。
(3)学习竖式计算,请一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4)巩固练习:400-264
(5)观察思考: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退位后,计算时要用9减)
注意:退位减法0上有点(退位)用9减。
三、巩固深化。
(1)方框内应填什么数?
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计算下面各题。
900-325 800-367 602-189 400-123
独立计算,对于已发现的错误,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改正。
(3)完成练习六第四题。
学生独立解答,填在书上,集体订正,全对的同学给予奖励。
(4)解决问题。
练习六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班内交流说说你是用怎样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的。
练习六第3题。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弄清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7
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28页例1、例2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加强对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星期天妈妈带小刚到商店购物。(课件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说说这两辐图的图意。
指名学生叙述图意: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鞋子48元,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这个问题能直接解决吗?要先求什么?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135+48=183(元)
(2)师质疑:这样的计算结果正确吗?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学生先独立思考,检验计算的结果,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验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83-135=48
48+135=183
183-48=135
鼓励学生说出自已的不同验算方法。
(3)完成第27页下面的“做一做”,让学生说说不同的验算方法。
(4)小结: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交换加数位置,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2、教学例2。
(1)师:售货员阿姨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计算结果。
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合作探索检验的方法。
小组汇报交流检验的方法。
(2)学生完成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小结: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了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板书:加减法的验算)
二、巩固强化
1改错题:练习七第2题。
学生先验算,判断计算的对错,再把做错的改过来。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第3题。并让学生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学生课后完成第1题。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8
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课时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29-31页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出示29页第1题)小组内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算一算,填一填。
故事书 科技书 连环画
原有 206 300
借走 127 214
还剩 145 126
4、课本30页第5题
5、教师出示30页第7题数字卡片,提问:每张卡片上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同桌玩出卡片算数游戏
6、教科书30页第6题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7、教科书31页第8题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8、知识拓展:31页第9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
自己总结,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
第29页,第3、4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9
课题 整理和复习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具学具
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
目的
要求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梳理知识
万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进一步复习和整理。想一想: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复习加法
(2)复习减法
(3)我们在笔算加法、减法、验算时,都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课件出示商品:
电话机 热水器 电动车 电风扇 打印机
价格(元) 199 311 808 85 600
(二)课件出示算式
199+311 311+85 199+808
199-85 808-311 600-311
根据商品的价格和算式,你知道这些算式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每道算式思考过去)再和同桌一起说一说。
1、指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说说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对这些题目先在心里估算,再笔算(板书:先估再算)
3、同桌调换改,你认为对的就打√,你认为错的就打×。你的同桌有错请你举手,(老师下去收有错误的作业纸)。
4、说说错在哪里?你怎么知道你的同桌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验算)请大家对这道题进行验算,说验算的方法。
5、小结
6、拿回自己的作业纸,全对的同学请举手,有错的先找找原因再改错,再请同桌小老师打√。
7、如果老师想把表格里的5样商品都买下,大约要付多少钱?(2000元)
师出示199+311+808+85+600=2003(元)
2000元和2003元只差几元?(3元)看来大家估得比较准,如果老师带2000元,和老板讨价还价一下,也能全部买下。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课件出示
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118=455(只)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445=792(只)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792=108(个)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篇12:第二单元小数除法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课题一:小数除以整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和 “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计算下面各题。
┌115÷5=( )
23×5=( )-│
└115÷23=( )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 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 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课题二:小数除以整数(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16~17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 (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三: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 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4、 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5、 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 15 150 ( )
除数 5 50 500
商 ( ) ( ) 3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新授:
1、出示例5
(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2) 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 巩固练习:
1、 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四: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书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篇13:第二单元小数除法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课题五:练习课
教学内容:P25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观察P25 ,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二、重点练习,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独立练习 P25 9 学生独立解答
四、挑战题 P26 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课后反思:
课题六:练习课
教学内容:P26练习
教学目标: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 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 10 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 11 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 1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 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课题七: 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P27-P28
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课后反思:
课题八: 循环小数练习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二)P30
教学目的: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1.23 O 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 同。
四、独立练习 :P30 4、5
课后反思:
课题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 P31 7-9
课后反思:
课题十: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 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 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学生总结
课后反思:
篇1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华南师大附小 三年级 万宝莹
一、学习目标
1、正确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或两位数。
2、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3、正确运用乘法验算除法,进一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4、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进一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5、能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进一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难点: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引入 师:同学们,期末考试快到了,为了大家能在期末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会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这学期学过的知识。今天是圣诞节,万老师还请来了一些圣诞精灵和大家一起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他们带来了闯关的游戏,你们每闯过一关,就能得到一个礼物盒。有信心过关吗? 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激发认真听课的愿望。 1分
复习口算 师:圣诞节一定少不了圣诞老人,他会给乖的小朋友发礼物,看看他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关:口算能手
40÷2= 42÷2= 420÷6=
800÷4= 63÷3= 2100÷7=
5000÷5= 88÷4= 200÷4=
学生独立完成
师:800÷4口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
师:42÷2口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除得的结果相加就可以了。
师:200÷4口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要看前两位,20个十除以4等于5个十。 学生做口算练习后再对口算方法进行总结,
对口算方法更清晰。 5分
复习笔算 师:西方人过圣诞节,家家户户都会摆一棵圣诞树,象征来年的收获,圣诞树给我们带来了第二关:笔算能手
师出示题:
456÷3= 518÷7=
562÷4= 306÷3=
验算: 验算:
师: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学生回答并解释
师总结: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就是两位数。
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后汇报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总结:
从被除数最高位除起
除到哪位商哪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
第二题师问:这题还是只看被除数最高位吗?
总结:一位不够看两位
第三题师问:为什么这题个位要商0
总结:不够商1就商0
第四题师问:为什么这题十位要商0
总结:零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零
师总结有余数和每余数两种情况的验算方法。
学生说计算过程要注意什么?
复习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笔算方法、验算方法。 15分
竖式查缺补漏 圣诞节,人们常常会唱着几首圣诞歌:《平安夜》、《听,天使报佳音》还有《铃铛儿响叮当》
第三关:火眼金睛
5÷0=0(×) 总结:0不能当除数
2 3
4 8 1 2
8
1 2
1 2
0 (×) 总结:不够商1就商0,0起占位的作用
1 8 0
3 5 4 0
3
2 4
2 4
0 (×) 总结:0应对齐十位,表示十位没有余数
1 5 0
3 4 5 5
3
1 5
1 5
5 (×) 总结:余数不能比除数大,个位可以商1 对应法则查缺补漏 3分
灵活运用除法 西方人过圣诞节时,也会象我们过春节一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他们的传统食物有圣诞火鸡。第五关:智慧之星
被除数 68 720 360 800
除数 2 9 3 5
商 60 20 6 8
师提问第4列的被除数180是怎样得来的?
第6列的除数60是怎样得来的?
括号里应填几?
420÷6 = 420÷( )
60÷3 > 60÷( )
( )÷4 < ( ) ÷4
第2题:被除数相同时,除数越大,结果反而越小;
第3题:除数相同时,被除数越大,结果就越大 灵活运用除法 5分
解决问题 西方的小朋友睡觉前,会在床头或壁炉旁挂长筒袜,他们相信在他们睡着后,圣诞老人会悄悄将礼物放进长筒袜里。
第五关:应用之星
1、一个压力锅216元,一个碗2元,买一个压力锅的钱可以买几个碗?
学生独立试做后汇报为什么用除法
2、小明和妈妈要整理88张照片,每页可以放6张,至少需要多少页?
学生独立试做后汇报为什么至少15页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长多少米?
师问:3个来回什么意思?
至少有两种不同解题思路。 巩固包含除、至少、连除的实际问题。 10分
总结 5个礼物盒都收到了,看看里面装着什么?
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口诀熟练、方法正确、我能做到。你们能把这些话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吗? 总结 1分
篇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 )----( )
任课教师:
教学方面 (一)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的运用:(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3、常见的量:年、月、日。
(二) 空间与图形:1、测量:面积。2、图形与位置:位置与方向。
(三) 统计与概率:统计。
(四) 实践与综合应用:解决问题。2、数学广角。3、实践活动。
教养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知识 重点 难点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
3、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1、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还有小数的理解与计算。
2、在多种内容的混合训练中,能够区分各部分内容,做到多而不乱,得心应手。
单元 重点知识训练目标 教法与手段 课时
1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辩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 7
2 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14
3 1、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 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 5
单元 重点知识训练目标 教法与手段 课时
4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进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6
5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品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 8
6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9
7 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6
8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 6
9 1、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4
周次 教学进度
1 1-8 5 34-41 9 65-72 13 93-100 17 复习
2 9-16 6 42-49 10 73-83 14 101-107 18 复习
3 17-25 7 50-57 11 五一放假 15 108-111 19 考试
4 26-33 8 58-64 12 84-92 16 112-120 20
篇16: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四边形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五、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课时一
一、教学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六、板书设计
画一个随意四边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
下面各写出他们的特性
课时二、三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五、教学反思
六、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法、演示法
七、板书设计
动手操作
课时四、五 周 长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演示-实践法、练习法
五、板书设计:
折几个任意的图形 在黑板展开两周长 比较出周长的求法
课时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练习法、引导发现法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各求周长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
★ 六数上册教学计划
★ 第五单元:认数(一)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锦集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