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杏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 目录
- 第1篇: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2篇: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3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4篇: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优秀教学设计第5篇:《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6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7篇: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第8篇: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第9篇:《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第10篇:《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第11篇:《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第12篇:[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第13篇: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第14篇:《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第15篇:《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之前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九的运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的转化,退位的意义和必要性,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该环节在教学时侧重新旧知识的链接,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由减及加,如何退位,重在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具体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加深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认识
教学重点:
1.具体的运算方法
2.规范的列竖式格式,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先从个位减起
教学难点:
1.
懂得如何退位,个位不够,从十位上借一则为十
2.
避免以学代教,机械做题,使得课堂枯燥
教学关键: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加深理解个位不够从十位借一的原因和意义,有选择性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运用该方法,在全面了解其计算过
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启发引导孩子们的思维,了解计算方法并不是唯一。
设计理念:采用分层教学,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与个人独立思考运算中完成的;然后通过典型的练习加以巩固;注重学习过程的开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会倾听同学的意见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通过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练习本
笔
卡片
教学过程:
1.
动手练习,复习旧知
20-9=
18-9=
56-22=
30-20=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发言计算过程与方法,老师点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相信大家还记得北京奥运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么你们知道当初在申办奥运会中,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当时,北京得了56票,巴黎得了18票,最终北京胜出。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比巴黎多了几票吗?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呢?可以有多少种方法?用你们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尝试一下
2.
学生合作,讨论计算方法,代表演示
师:我们来看一看大家都用了哪些方法计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在此环节里,在所学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计算过程:
①
56 - 18=38
②56-18=38
20﹢36=56
9+9=18
20-18=2
56-9=47
36﹢2=38
47-9=38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习合作的精神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发散思维,初步建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必要和简便)
师:每个小组都做得非常好,大家能够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那么还有没有更简便一点的方法,直接把结果计算出来呢?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好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简便?
3.方法理解和注意问题
师: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也就是说北京的票数比巴黎的票数多,那么我们用北京得到的票数减去巴黎的票数,就可以知道北京比巴黎多了多少票,也就可以知道巴黎比北京少了多少票。(P18例2)
板书: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北京
巴黎
56
﹥
18
56-18 =?
师:我们可以这样列竖式:56
-18
——
同学们认真观察,想想在列竖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呀?(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我们从它的十位借一,那么个位又是多少减多少?(16-8)十位又是多少减多少?(40-10)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一个竖式,想想如果我们从十位减起的话,又该怎么做,比较一下哪一种减法方便?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运算,自由发言
师总结:一般方法是列竖式,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从十位借一即十,十位减去一,最后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紧扣教材的例题,并深入挖掘教材本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归纳能力。)
3.
练习巩固
⑴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这里有一些练习,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列出竖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50-24=
27-19=
81-49=
67-39=
43-25=
95-16=
80-61=
72-27=
30-17=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到黑板演示,别的同学上去批改,老师再总评
(设计意图:很多人往往忽略了教材中的习题,而是去找偏题,其实教材中的习题一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设计的,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笔者在这一环节设计的练习是从教材习题中精选出来的,个别稍作改动,并补充了个别题目,紧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旨在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扎实打好基础;让学生批改学生的练习,更能加深学生对方法的准确使用,并内心生起做小老师的喜悦与责任,有助于提高其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⑵变式练习
找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卡片上有一些数字,都是两位数,我们班30个人,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抽两张卡片,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得出来的数是多少,就把学号和该数字相同的同学邀请到你们小组做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找朋友”的游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同伴意识,为课堂增添趣味。当然老师要设计好每张卡片的数字,避免出现游戏无法进行的`局面)
4.本课小结,创设情境,课后思考
师:相信同学们在这堂课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具体方法运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老师这里有一封信,是王伯伯给同学们寄来的。他的信是这么说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王伯伯。秋天到了,我家的果园大丰收,我想把苹果和梨拿到市场上卖,可是我的水果筐里只能装83个水果,我已经装了39个苹果,那么我的水果筐里还能装多少个梨呢?”同学们听清楚了吗?你们谁来帮助王伯伯解决他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运用本课的知识,可以列出竖式,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结尾同样很关键,而以实际生活问题作为结束,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篇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页例2。
[必要基础]
本课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加、减法含义,已掌握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地口算这些题目,了解退位减法含义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采用分层教学,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研究、探索中完成的;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注重学习过程的开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会倾听同学的意见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分层目标。
目标水平
目标阐述
备注
下
限
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会解题方法,能正确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适合×××、
×××等同学
上
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解题方法的探索活动,通过自己概括、分析、比较进行自主学习
适合×××、×××等同学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练习纸,学具,卡片;每组准备:小棒,记录纸。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小棒若干。
[主要教学方法]
分层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场景一:佳佳只有8元钱,想买(这里的一种商品),还要攒多少钱?攒是什么意思?你能列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先说说想买什么,再把算式写在纸上。
2.了解情况:了解哪些学生在计算中有困难,哪些学生已经会算了。
3.分组活动:调整座位,已会的学生坐在一起为一休组,还有困难的坐在老师边上为丁当组。
二、提供工具,探索方法
1.主体活动:确定例题→给出学习建议→小组活动,试着算一算→运用所提供的学具找方法→组际交流→全班交流。
学习建议:
一休组:(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讨论用多种计算方法,并试着记录下来。
丁当组:(1)先合作摆学具,再算出得数。
(2)归纳组里共有几种不同摆法。
为方便交流,我们以买小熊为例来学习36—8这道题。
2.教师主导活动。
(1)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不会做的,通过教师引导先摆学具再进行计算,然后归纳方法。会做的',互相说说怎么想的,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并记录。
(2)指导小组进行探索活动。
3.全班交流(投影演示,口述等)。
以36—8为例,B组学生小棒演示思考过程, A组学生口述算式分解过程。教师板书:
方法一:36 - 8=28 16-8=8
/\ │
20 16─┘ 20+8=28
方法二:36 - 8=28 10-8=2
/\ │ 26+2=28
26 10─┘
方法三:36 - 8
↑ │
└──┘
2
30-2=28
方法四:36-8=36-6-2=28
方法五:36-8=38-8-2=28
方法六:36—8
36-10=26
26+2=28
三、尝试练习
师: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已解决了这个问题,想买玩具狗还要攒28元,请你用新学的方法来说说刚才算别的物品的还要攒多少钱。
场景二:芳芳只有?元,也想买其中的一件物品,还要攒多少钱?你能列个算式帮她解决吗?写在卡片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反馈:请学生上来说说是怎么算的。说出这些题目的特点。(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要退位)
四、揭题
师:今天学的知识就是“退位减法”。
五、尝试练习
分层练习题卡。分一休组和丁当组。一休组红色卡,丁当组绿色卡,题目分别如下。
一休组题目
1.啄木鸟捉虫。(有错的改在括号里)
(1)54-8=56 (2)78-9=79
( ) ( )
(3)41-7=34 (4)34-7=41
( ) ( )
(5)63-4=23 (6)85-6=79
( ) ( )
2.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退位减法成立。
45一□=3□
丁当组题目
1.请你算一算。
32—5= 46—9= 57—8=
2.送信。
实物投影仪演示反馈。
(1)方法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2)错误纠正。
分层校对:做完的先互相批改,然后集体先校对丁当组题,再校对一休组题。重点讲评一休组题目。
六、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1)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不要忘记退位。
(2)退位减法的方法。
篇3:《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正确口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同学合作的态度,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和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篇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二、新课
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确
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在笔算时,当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
篇5:《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
四、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常规训练(口算)
116= 168= 125= 137= 17-8= 169=
8+20= 7+30= 35-20= 76-40= 46-5= 364=
(师:46-5= 364=这两题边口答边让学生说算理,并把这两题贴在黑板上)
2、揭示课题:教师指着46-5=41 364=32 说这是我们昨天学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问:做这些题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会答:应该用个位上的数去减一位数,所得的差再加整十数。)对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应该用个位上的数去减一位数,所得的差再加整十数。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加法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新旧知识的迁移,特别是复习两位数的减一位数的方法,为学生学习两位数的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退位做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
(1)教师谈话:请看大屏幕(出示67页的情境图),上节课同学们解决了小明和小红在买玩具中遇到的部分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解决他们在买玩具中遇到的问题。课件出示68页的情境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一辆小汽车15元,一辆赛车36元)我们来听一下小明在说什么?小明已经有了8元钱,他想买一个36元的玩具赛车,他还要再攒多少元钱?攒是什么意思?并夸小明把平时的钱存起来,是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怎么列算式?
(2)请你说怎么列算式。你说,是这样想的请举手,要求他还要再攒多少元钱就是用368=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68=
(设计意图:从教师的谈话中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并从问题中很自然的引出368的减法算式,还进行了德育教育。)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1)观察算式特点,构建认知冲突。
师:368是几位数减几位数?这也是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么减呢?(学生答:用个位上的6减8)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咦个位上的6减8真不够减怎么办呢?你们可以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请小棒帮帮忙。
(设计意图:学生发现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既反映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和关键,同时也表达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心理需要。)
(2)教师先说操作要求,再让学生摆一摆、拿一拿、算一算、说一说。
(3)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多种算法。
36-8得多少?谁能上来把你的摆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呢?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摆法,并结合学生的摆法整理出算法。
①从6根里拿走8根不够拿,从3捆里拆开一捆是10根,先从10根里拿走8根还剩2根,再和剩下的26根合起来是28根,也就是先算10-8=2,再算2+26=28。
②从6根里拿走8根不够拿,从3捆里拆开一捆是10根和6根合在一起是16根,从16根里拿走8根还剩8根,再与2捆合起来是28根,也就是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8+20=28。
(4)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小结两位数减一位数方法:实际上这些方法,都是因为从6根里拿走8根不够拿,都是从3捆里拆开一捆是10根,也就是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从3个十里退一个十还剩2个十,只是有的是从10先从10根里拿走8根还剩2根,再和剩下的26根合起来是28根,也就是先算10-8=2,再算2+26=28,有的是从16根里拿走8根还剩8根,再与2捆合起来是28根,也就是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8+20=28。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与设计说明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与设计说明(5)引导观察,感知退位,并再次揭示课题(退位)。
①观察368计算出结果后,十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十位上为什么减少了1?(学生会说: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从3个十里退一个十还剩2个十,所以十位上减少了1)
②教师说明:像这样的两位数的减一位数是和昨天学的不一样(指着46-5=41 364=32),昨天学的是个位上的数够减,而今天学的不够减,像这样的两位数的减一位数是退位减法(在368=28的旁边板书退位)计算这样的题时,要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退一当做十,可以先用10减一位数,再加剩下的数,也可以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一位数,然后加剩下的整十数,同时要记住十位上的数必须少一。
(设计意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关键点入手,引导学生在摆一摆、拿一拿、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感受其与不退位减法的差别,特别是通过对算式的前后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退位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巩固应用。
1.拿小棒的游戏。
在课件上摆出42根小棒,问:拿走5根还剩几捆几根?你是怎么想的? 在课件上摆出53根小棒,问:拿走9根还剩几捆几根?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从拿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注重了从直观到抽象。)
2.完成教材6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独立做,反馈时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3.对比练习。
学生在答题纸上完成,反馈时对其中的一列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 411=
356= 416=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体现算法的不同,强化退位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4.游戏:摘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同学们到果园里摘苹果,树下放着三个筐,筐上分别写着27、46、19。同学们把带有算式的苹果,算出结果,然后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你学的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呢?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69页的第5题。
篇6:《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小黑板)
33—2=13—7=20+6=
指名算,表扬并问为什么算得这样快?(得出不退位减的方法)
二、新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介绍小亮的一家人,是听说一(三)班在上公开课,他们全家来到了教室,参加大家一起学习,出示挂图:
①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小亮家中哪个人,猜一猜他们的年龄各是多少?
②揭开年龄,问你们猜得对吗?(让学生知晓他们一家人的年龄,7岁、30岁、33岁)
③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看,你能不能根据老师告诉你的三条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板书:33—30=33—7=30—7=
2、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a、教学33—30:
这个算式大家学过吗?谁来说一说等于多少?
b、教学:33—7
鼓励小朋友位很聪明,又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观察33—7=这个算式,并且与33—2=进行比较,得出3—7不够减,板书课题。
②老师在前面摆好后,学生看并思考3减7不够减怎么办?(自已想,同伴交流方法)学生回答中,先抓住重点,
③让学生摆好小棒并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摆:左边摆3捆,右边摆3根。
④学生说老师摆,边摆边问边整理思维过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同位互摆,互说一遍。
⑤尝试练习:41—2=(引导做)36—8=(独立做)63—5=(升华做)
⑥还有没有其它的做法,并优化算法。
预计:
A、先拆开1捆10根,从10根中拿出7根,剩下3根和右边3根放在一起,合起来16根:
B、先拆开一捆10根与右边的3根放在一起是13根,再从13根中拿出7根,剩下6根,最后6根与2捆合起来是26根:
C、先拿3根,再拆开一捆是10根,从中拿去4根,剩6根,最后把6根与2捆合起来是26根:
D、把两捆都打开与3根单根的放在一起是23根,从23根里拿掉7根还剩16根:
33—7=26
c、教学30—7
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大家能不能自己解决。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看米老鼠急得只跳,同学们快帮帮它。
2、猜数字游戏
3、判断1、73—9=742、68—5=573、85—7=78(提醒同学们计算时要认真不能和他一样马虎)。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帮助。
五、拓展练习
今天的学习中几位小朋友发现了退位减法中的秘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该怎样填呢?65—□=5□,把你的答案相互交流一下,看谁想得最全面。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我认为取等了以下的成功:
一是努力的创设了一个同学们相对校为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三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在教学中的想、说、摆的三大环节中同学们已经摆出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让大家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学们发现书上的那种是利用了已经学过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口算中相对简单一些。
四是算法升华。就是离开借位点,直接进行计算。
五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文。
篇7: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 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篇8: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61-58、 81-56
68-51、 81-65
68-15、 85-61
65-18、 85-16
86-15
86-51
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2、明确课题。
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
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
【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展开:
1、 猜测活动。
怎样列竖式计算58-16和56-18。
2、 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58-16和56-18。不会做的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做。(指名板演、随练)
3、 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 大家讨论。
怎样计算56-18的?(这里讨论一定要充分,随机板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尝试让学生发现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3)十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回忆操作过程,弄清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的道理。
[“从十位上退1”的含义及原因和“从十位退1,十位上就少了1”的道理,学生不易理解,且易出错,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的表象,类推出笔算时的方法和道理,充分运用表象作理解算法、算理的支柱和桥梁,揭示自然,学生易于理解,能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5、比较58-16和56-18的异同。
6、阅读教材。
7、小结:以学生为主。
【展开阶段是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个教学阶段,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新知识所提出的问题的猜测、探索、验证、阅读、讨论、交流、概括等到一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经验,发展数学素质。】
三、目标检测。
5、 专项练习。
不用计算,判断开始时的10道题是否要退位,若要退位就拍掌三下。
6、 选择其中4道题进行计算。(对比练习)
分小组练习,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65-18= 61-58=
85-16= 85-61=
练习后比较:85-16 和85-61所得差的十位为何不同?
7、 请你当医生。树林时里有许多树生病了,你会帮它们治吗?
出示树上写的式题的练习。课本第21页第7题。
4、聪明题。
83
-4□
减数的个位上填哪些数时,是不退位减法,填哪些数时,是退位减法?
[这道题有一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明确其区别,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扩展。]
四、总结: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醒同学们?
五、作业。
用“1、4、7、9”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式题,现把它们分分类,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算一算。
【布置课外活动题的目的是减轻课业负担,以动激趣,发展智力。本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编制和排列算式、分类、比较与合作交流,讲讲算算的活动,进一步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需求,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和智力水平,激发创新意识。】
篇9:《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悟透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把握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篇10:《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三、精选教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个位上6减8不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唤起,开始进入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篇1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80-735-863-426-7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52-2179-37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二、新课
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确
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在笔算时,当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退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14-932-814-364-814-7
12-342-563-472-982-3
2、计算:
47-2356-4172-32
二、新授
1、板书:50-24
(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
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0组成10,现在就可以减了,10-4=6,个位上写6
(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几?4-2=2个位上写2。
(2)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一,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最好打上退位点,防止忘记,出错。
2、4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第21页的第7题,做完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8题,说明先写上得数,再连线
四、课后作业:第11题,写出竖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在学生清楚退位减法的'法则的基础上,能基本表达出笔算减
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两道题,45-2775-57
2、把两题写在黑板上,边写边让学生说:
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从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怎么办?
二、课堂练说
1、刚才你是怎么计算的?和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清楚,表达最完整?
2、你认为你的同桌说得很好,就你举手推荐他说
3、课本练习三第一题
4、练习三第二题
三、课外作业
第20页第8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会根据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本22页第10、13
教学重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去商场买东西吗?买东西的学问可大了,今天看谁能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一、1、小明妈妈开了个杂货店,但是一时粗心忘记标价钱了,现在价格都在这里,谁想上来帮助小明做这个买卖游戏?
2、让学生抽一张钱,问:你想买什么东西?生选,再问:如果找回你38元,你知道他值多少钱吗?(学生列竖式)
3、请学生上来表演,然后向大家提出问题。
4、谁能把它编成应用题?
5、谁来列式解决它?
6、做第十题,注意写单位和答
小结:只要条件足够就能报导出问题,然后我们再根据条件和问题来列式解答
二、练习第十三题
指导看图,这图告诉我们什么事?
给我们提了几个条件?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让他们把所需条件说清楚
请你们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问题配上条件编成一道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教学重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你知道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
问: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
少票?)
2、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
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二、新课
1、讨论:56-22怎么算?
A、口算
B、列竖式
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术本上?在黑板上示范
3、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
学生展示
三、练习
课本19页的做一做,每一题。自己独立完成,请学生到黑板上做。
篇12:[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后反思――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片段
在学习计算时,我直接问学: “(87-48=)这道题你会算吗?怎么算呢?
学生纷纷把手举的很高,都想表现一番。
一个学生说:“17-8=9 70-40=30 30+9=39”。
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根据竖式计算出来的。”
师:“看来你已经会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了?”
生:“当然了”。
一声“当然了”还没说完,一个同学马上叫起来:“老师,我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做的更快?
师:“你来说说”?
这个学生理直气壮的答道“87-50=37,37+2=39。
我微笑着点点头问同学们:“有谁对这种计算方法提出疑问,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一下?
一个学生慢慢的站了起来,带着疑惑问:“王家明,题中没有50 ,你为什么减50呢?
王家明站起来胸有成竹的说:“我把47看作50,87-50=37 ,多减了2个,我又把它加上去了。”
我鼓起了掌,并让同学们也把自己最热烈的掌声送给王家明,也送给这个敢于提出疑问的同学。我说:“你真了不起,把两位数减两位数变成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使计算又对又快”。接下来,同学们探究计算方法的热情更高了,“80-48=32 32+7=39”、、、、、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下,同学们一一作了总结。
正当我要比较、小结时,一个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还发现了一种计算方法,88-48=40 40-1=39。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被减数和减数的数相同,相减得0,87多加了个1,所以最后用40-1=39。”
马上又一个学生说:“那也可以这样算:87-47=40 40-1=39,因为48变成了47少减了一个1,所以要把少减的1在减去。
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思想创新火花的碰撞,令我高兴,令我激动。因为我都没有想到这么多种计算方法呀。课达到了高潮 ,在引导小结、比较那一种计算方法最好,计算最快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说各的理。在作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选择简便的数式计算,或者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用起来最方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本环节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
[1] [2]
篇13: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片段
在学习计算时,我直接问学:“(87-48=)这道题你会算吗?怎么算呢?
学生纷纷把手举的很高,都想表现一番。
一个学生说:“17-8=970-40=3030+9=39”。
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根据竖式计算出来的。”
师:“看来你已经会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了?”
生:“当然了”。
一声“当然了”还没说完,一个同学马上叫起来:“老师,我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做的更快?
师:“你来说说”?
这个学生理直气壮的答道“87-50=37,37+2=39。
我微笑着点点头问同学们:“有谁对这种计算方法提出疑问,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一下?
一个学生慢慢的站了起来,带着疑惑问:“王家明,题中没有50,你为什么减50呢?
王家明站起来胸有成竹的说:“我把47看作50,87-50=37,多减了2个,我又把它加上去了。”
我鼓起了掌,并让同学们也把自己最热烈的掌声送给王家明,也送给这个敢于提出疑问的同学。我说:“你真了不起,把两位数减两位数变成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使计算又对又快”。接下来,同学们探究计算方法的热情更高了,“80-48=3232+7=39”、、、、、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下,同学们一一作了总结。
正当我要比较、小结时,一个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还发现了一种计算方法,88-48=4040-1=39。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被减数和减数的数相同,相减得0,87多加了个1,所以最后用40-1=39。”
马上又一个学生说:“那也可以这样算:87-47=4040-1=39,因为48变成了47少减了一个1,所以要把少减的1在减去。
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思想创新火花的碰撞,令我高兴,令我激动。因为我都没有想到这么多种计算方法呀。课达到了高潮,在引导小结、比较那一种计算方法最好,计算最快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说各的理。在作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选择简便的数式计算,或者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用起来最方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本环节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篇1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授新课时,我直接出示了例题 让学生自主探索,目的是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竖式过程。在合作交流汇报中,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再从中再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旨在提高计算速度。
整节课虽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注重体现学生参与探讨算法,教学中显得也较轻松。但在做课后练习时,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了1,计算时十位漏减退的1;在列竖式时减时个位不够减,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数减上面的数,或者直接用大数减小数。
最后突然想起一句小儿歌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不够减先退位、做个标记戴头上。个位够减继续算。十位减1要牢记。
篇15:《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说出各有各的好方法。
整节课虽然我都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每学生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得到收获,在教学中也较轻松。从练习情况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是仍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
1、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了1,十位上不打点,十位漏减退的1,或者在列竖式时减时个位不够减,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数减上面的数而做错。
2、缺少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掌握计算方法,心里明白算理,能算出正确答案,缺少了动手操作。
3、学生学习情绪较低,参与积极度不高。
所以在今后课堂上,不但让学生能动口、动脑、更重要是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出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还待进一步地改进。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集锦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