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和避难所所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小学英语网络课教学设计例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小学英语网络课教学设计例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小学英语网络课教学设计例谈
小学英语网络课教学设计例谈
Animal E-mails是我尝试用因特网进行多媒体英语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典型课例。该课的设计步骤如下:首先,我让学生上因特网进入我事先选定的网址,让学生自己查找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卡片,然后学生用英语给它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接着老师打开信箱调出学生们的邮件现场点评,最后由学生模仿动物进行表演,消化学习内容。下面我就以Animal E-mails一课为例具体介绍一下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新模式。1、温故导新引入网络,认定目标
“温固导新”就是复习巩固本节课之前学过的,与本节课有一定联系的知识,从而能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学习。在Animal E-mails 这一课中,我通过播放课件中学生喜爱的动物歌曲、带学生到“网上动物世界”去观赏动物以及玩游戏,猜动物等活动复习动物词汇来“温故导新”,回忆巩固本节课之前学过的、与本节课有一定联系的单词与背景知识,从而能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为学生上网制作动物贺卡、发送动物邮件作好铺垫。因特网上的动物网站有很多,随便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学生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各显神通,查到千姿百态的动物图片,学生们既兴趣盎然又积累了大量的“属性表象”。
2、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反馈导学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主动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这节课中,我安排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我指定学生上到我精心选择的网址雅虎英文网站(www.yahoo.com),然后选择“Greetings”(贺卡),再选择“Any Occasion”(各种场景)中的“Animals”(动物),网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贺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爱的动物卡片精心制作一张电子贺卡,然后用英语写上自己想对动物说的话,最后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里(pets2000@163.net)。有一个学生给自己最喜爱的小猫发了这样一封电子贺卡:Hello, dear cat. 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 Lily. You are cute. I love you. Do you want to
make a good friend with me? Welcome to my home. This is my E-mail: Lily@163.net. Write to me. 由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把他们定位在一个起跑点上,网络资源的多样化、丰富性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意调用。他们时而观察,时而思索,时而动手操作,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学生们俨然一个个创新的设计师。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信息储量大,学生每一次探索都能获得认知和创造的乐趣。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产生了兴趣,同样也对探索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给学生一种方法,不如学生自己去创造发现一种,两种,甚至十几种方法,这也是实践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体现。
“反馈导学”是指学生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自主学习后,教师便可根据他们反馈的情况进行反馈导学。当学生发完邮件后,教师就利用网络监控系统浏览学生发送邮件情况,并从邮箱中打开学生的电子邮件,浏览评阅学生的邮件,通过监控系统的“快速辅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修改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朗读各自的邮件,互相交流,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于多媒体网络给学生提供了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更丰富的资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面对网络,学生必须从浩如烟海的.网上信息中查询、取舍自己有用的资料,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事物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所营造的氛围进行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3、创设情景、协作学习
教师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运用多种形式及方法,组织协作学习。在本课开始时设有角色扮演,在本课结束时又设计了一个“动物模仿秀”来画龙点睛,我把全班分成六小组,让每组派一个学生扮演一种动物并用英语介绍自己,还给每个学生的身上贴一张E-mail地址,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边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一边介绍自己,同学们可以在参与中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做到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同时,通过群体的合作关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及沟通,整个课堂在趣味无穷的“模仿秀”中达到了高潮,学生在妙趣横生的角色扮演中既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化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这种“模仿秀”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血型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的一次极好的培养和检验。因为学生们在网上已经接触了大量感性的动物图片,在头脑中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表现,现在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创造性地把这个表象直观化,换句话说就是要把自己的形象思维转换为直觉思维,用体态语言展示形象思维的成果;不仅如此,模仿动物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又要求学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把网上了解的、同学们补充的、自己创造的内容用英语表达出来,这又是对本节课逻辑思维成果的一次考验。
附教学设计:
网络英语课例
1.Animal E-mails (写作课例)
2.Alfy Builds a Fort(阅读课例)
3.Happy English(口语课例)
“Animal Emails”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兴趣:通过网络、游戏、竞赛、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习知识:学会用英语书写并发送电子邮件。
3.培养能力: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并制作电子贺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精神;通过会话表演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4.倡导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能用英语书写电子邮件
2、能设计并制作电子贺卡
3、会发送电子邮件
三.教学难点: 英语写作
四.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兴趣、情景、活动
五.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协作,讨论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引入
1. 会话表演(See a doctor)
2.演唱歌曲:My puppy
3. 玩游戏:猜动物
(二).学习新知
1.带学生去“动物世界”观看动物(运用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有的学生说最喜爱的动物是小鸟,因为小鸟会唱歌;有的说是猴子,因为猴子调皮又聪明;有的说是小鸭……,有的说是熊猫,因为熊猫又白又胖,很可爱,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熊猫的确非常可爱,但现在熊猫已经越来越少,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她,终有一天熊猫会绝迹,因此我们要保护熊猫,我们要保护所有的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现在请同学们上网查找自己最喜爱的动物(贺卡),并用英语给它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爱心。
3. 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网址(www.yahoo.com),让学生上因特网查找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卡片。学生们首先上雅虎英文网站,然后选择“Greetings”(贺卡),再选择“Any Occasion”(各种场景)中的“Animals”(动物),网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贺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爱的动物图片,精心制作电子贺卡,然后用英语写上自己想说的话,最后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里(pets2000@163.net)。教师则通过网络监控系统浏览学生发送邮件情况,并通过监控系统的“快速辅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4.教师打开电子邮箱查阅学生电子邮件。
5.部分学生朗读自己的电子邮件。
(三)归纳小结:会话表演
把全班分成六小组,让每个学生扮演一种动物并用英语介绍自己。让学生先准备几分钟,然后再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给每个学生的身上贴一张Email地址,如Cat2000@163.net,学生在音乐伴奏下一边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一边介绍自己,让学生在趣味无穷的“模仿秀”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Alfy Builds a Fort(爱菲修城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让学生上因特网观看“儿童故事片”:Alfy Builds a Fort(爱菲修城堡)。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故事,本故事必须通过理解和操作才能读完,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因特网资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阅读扩大学生词汇量,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阅读理解 扩大词汇量 激发想象力
四.教学难点: 词汇 阅读理解
五.教学用具: 因特网, 词卡, 图片, 练习纸
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兴趣、情景、活动
七.学习方法:自学、协作、讨论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营造氛围(4分钟)
1、值日生汇报
2、朗读儿歌 As I was going along
(二).学习新知
1.新课引入,板书课题:“Alfy Builds a Fort”,点明重点。(1分钟)
2.整体感受新知识(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上英文网站: www.alfy.com 观看
[1] [2] 下一页
故事:Alfy Build a Fort3. 学生活动(1):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帮助,遇到生词,查阅电子字典,共同完成阅读,并完成本故事的练习。(本故事需要点击物体15次方能读完)
(2)故事练习:按点击物体的先后顺序给下列单词标序号(发练习纸)
sheet chess hockey stick and tee-shirt Alfy door basket oranges chair milk bananas light switch apples refrigerator orange juice
each creature and button
4.学习反馈:(5分钟)
教师检查学生练习完成情况,并板书:
Alfy Builds a Fort
chair→chess→sheet→hockey stick and tee-shirt→Alfy→ basket→refrigerator→milk →orange juice→oranges→bananas →apples→light switch→each creature and button
5.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6分钟)
教师给每组一个关于本故事的讨论题,全组同学就该论题用自己的语言展开热烈讨论,每位同学发言次数不限,但至少发言一次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新的问题。
讨论题如下:
第一、 二组:Talk about Alfy (谈谈爱菲)
第三、四组:How many things are there in Alfy’s Fort?(爱菲的城堡里有些什么?)
第五、六组:Talk about Alfy’s Fort(谈谈爱菲的城堡)
6. 活动反馈(小结):各组同学汇报本组讨论情况,其他组作补充。(5分钟)
(三).轻松一刻(3分钟)
完成网上英语单词拼图游戏。点击该网站的:Braintrain
Web: www.alfy.com/index1.asp?FlashDetect=True
Happy English(快乐英语)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会话能力,教师让学生上因特网观看英语小短剧,网站给学生们提供了几十个两分钟之内读完的小故事,学生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定一个故事进行跟读模仿,不懂的字句可以互相帮助或者直接查阅网站提供的电子字典,然后学生几人一组将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演出来,形成一个个新的英语小短剧。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因特网资源训练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
2、 通过小组会话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协作精神;
3、 通过查阅电子字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听,说, 读,表演
教学难点: 口语表达,表演
三.教学用具: 计算机,耳机,几件衣服,一些事物和水果,一根“魔杖”
四.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兴趣、情景、活动
五.学习方法:自学、协作、讨论,表演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演唱歌曲:If you are happy
2、复习儿歌 Numbers
3、学习新儿歌 Running
(二). 学习新知
1.自学指导,教授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上英文网站: www.hongen.com,然后从几十个两分钟短剧中任选一个播放给学生观看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说明要求。
2. 学生活动(1):学生按座位就近分成六组,每组分配一个不同的短剧:
第一组: Half of the pie is gone (半个馅饼不见了)
第二组:Eating something (吃点东西吧)
第三组:A magic wand (神奇的魔杖)
第四组:Mum, I’m ill (妈妈, 我病了)
第五组:You are kind (你真好)
第六组:We are friends now (我们是朋友了)
学生们戴上耳机,努力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遇到生词就查电子词典或和同组同学互相商讨,读熟后,就和同组同学一起开始排练,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语言加以扩展补充并适时把课前准备的道具提供给各组学生,以增强表演的真实性.
3.学生活动 (2):
学生分组排练,准备上台表演.
4.学生活动(3):分组表演
学生们按组次上台前来表演,表演前教师先播放该组要表演的网络短剧,让同学们比较自己排练的小短剧和原剧的差异。
(三)小结和作业
教师小结各组的表演情况并要求同学们课后自学其他的小短剧。
上一页 [1] [2]
篇2:小学英语网络课教学设计例谈
小学英语网络课教学设计例谈
Animal E-mails是我尝试用因特网进行多媒体英语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典型课例。该课的设计步骤如下:首先,我让学生上因特网进入我事先选定的网址,让学生自己查找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卡片,然后学生用英语给它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接着老师打开信箱调出学生们的邮件现场点评,最后由学生模仿动物进行表演,消化学习内容。下面我就以Animal E-mails一课为例具体介绍一下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新模式。1、温故导新引入网络,认定目标
“温固导新”就是复习巩固本节课之前学过的,与本节课有一定联系的知识,从而能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学习。在Animal E-mails 这一课中,我通过播放课件中学生喜爱的动物歌曲、带学生到“网上动物世界”去观赏动物以及玩游戏,猜动物等活动复习动物词汇来“温故导新”,回忆巩固本节课之前学过的、与本节课有一定联系的单词与背景知识,从而能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为学生上网制作动物贺卡、发送动物邮件作好铺垫。因特网上的动物网站有很多,随便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学生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各显神通,查到千姿百态的'动物图片,学生们既兴趣盎然又积累了大量的“属性表象”。
2、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反馈导学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主动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这节课中,我安排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我指定学生上到我精心选择的网址雅虎英文网站(www.yahoo.com),然后选择“Greetings”(贺卡),再选择“Any Occasion”(各种场景)中的“Animals”(动物),网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贺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爱的动物卡片精心制作一张电子贺卡,然后用英语写上自己想对动物说的话,最后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里(pets2000@163.net)。有一个学生给自己最喜爱的小猫发了这样一封电子贺卡:Hello, dear cat. 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 Lily. You are cute. I love you. Do you want to
make a good friend with me? Welcome to my home. This is my E-mail: Lily@163.net. Write to me. 由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把他们定位在一个起跑点上,网络资源的多样化、丰富性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意调用。他们时而观察,时而思索,时而动手操作,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学生们俨然一个个创新的设计师。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信息储量大,学生每一次探索都能获得认知和创造的乐趣。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产生了兴趣,同样也对探索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给学生一种方法,不如学生自己去创造发现一种,两种,甚至十几种方法,这也是实践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体现。
“反馈导学”是指学生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自主学习后,教师便可根据他们反馈的情况进行反馈
[1] [2] [3] [4] [5]
篇3:复习课教学有效性例谈
复习课教学有效性例谈
复习课教学有效性例谈谷青
[案例背景]
要上初三语文古诗阅读复习课了,是不是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做完中考指导书上古诗阅读的相关题目就完成呢?这是我,一个初三语文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正思考的问题。从开始,中考古诗阅读的命题材料由课内转向了课外,面对课外的古诗学生该如何下手,这不可能再像原来那样死记硬背,猜题押题了。那么我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我备课前在学生中做了调查。列出中考这部分四个考点,你觉得最想让老师讲什么?结果全班47人中26人选择了“明内容情感”这个考点。备课中我也发现在理解古诗内容、把握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读懂了诗歌才能做其他表达技巧的题目,所以这堂课我就准备从“明内容情感”下手。
其次,我分析了初中阶段遇到的所有教科书上的古诗和中考指导书上出现的课外古诗,发现它们从题材上大致分成边塞征战、怀古忧时、惜别送别、山水田园等几类,那么我完全可以从课内引申到课外,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分类”“总结”的学习方式,在“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根据诗歌题材来把握思想情感。
于是我把教科书上的古诗和中考指导书上的课外古诗“动了些小手术”后,带着它们进课堂了。
[案例描述]
片段一:背诵复习,观察分类
学生齐背初中阶段学过的几首古诗:陶渊明的《饮酒》、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牧的《赤壁》、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师:这些古诗分别侧重于哪些题材内容?
生:描写田园风光,表现边塞生活,怀古感伤,送别朋友。
师:这是初中最常见的几类诗,老师把初中阶段学过的诗大致分成:边塞征战、怀古忧时、惜别送别、山水田园等几类。我们可以分析探究同类的诗通常表达哪些感情。
这个教学片段既带着学生一起复习了中考默写的部分内容,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内容迅速进入课堂。而且对诗歌进行分类后,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片段二:分析问题,合作探究
师:我们来看两首边塞征战诗,一首是课内学过的《渔家傲・秋思》,另一首是中考指导书上课外古诗《凉州词》。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1:第一首诗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看出对家乡的思念。
生2:第一首诗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思念家乡无法回去的悲凉心情,从“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可以看出。
师:对,这是我们上课曾经分析过的。那么第二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3:和第一首诗一样,渴望建功立业和思念家乡。
生4:我不同意,好像和第一首诗不太一样。
师:这首诗我们没学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赏析感情呢?
生:看看写了哪些景,景物有什么特点。
师:对,边塞征战诗一般都是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比较这两首诗,看诗中写了哪些同样的景物,表现的诗人感情是不是一样?
生1:都写到酒。
师:是不是一样的酒?
生1:不一样,第一首是浊酒,第二首是葡萄美酒。
生2:还有听到的乐器声,第一首是羌管悠悠的声音,第二首是琵琶声。
师:听到这两种乐器的声音,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生3:羌管声音可能更低沉些,而琵琶声柔和明亮好听。
师:我们再看看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生4:第一首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很痛苦睡不着觉。第二首是“醉卧沙场”,尽情酣畅地喝酒甚至醉倒在战场上。
师:很好,大家都能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那么,老师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边塞征战诗,又写到一些同类的景物,但特点形象却不尽相同?
生1:诗人思想感情不一样,我手写我心嘛。
生2:也可能是诗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
师:好,我们顺着这个思路,知人论世来看看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生3:我知道了,范仲淹是宋代,写出的内容比较悲凉,王翰是唐朝,写的比较乐观,社会环境决定的。
师:有道理,盛唐国力强盛,以能到边关打仗为荣,很多诗人投笔从戎,赴边求功;宋朝国力衰微,诗人更多家国之仇、悲凉之气。(www.fwsIr.com)我们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抓住诗的主旨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凡人回”理解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乐观、豪放、旷达的感情。
师小结:我们一起通过读诗(推敲关键词句)、读人(知人论世)发现边塞征战诗一般会表现:建功立业,思乡思亲,乐而忘忧,豪放旷达等思想感情。
复习不是教师过去教学的回放,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反馈和加深。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分析问题,在大家的合作探究中得出答案,并且总结出分析问题的方法。
片段三: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按照之前边塞征战诗读诗读人的分析方法,完成《中考指导》古诗阅读部分挑选的几篇古诗关于思想感情的题目,可以和课内同题材的古诗进行比较阅读,最后归纳总结出三类诗歌常有的思想感情。
第一组:怀古忧时诗类,第十一篇《卖花声・怀古》可以和课内古诗《赤壁》比较阅读;第二组:山水田园诗类,第三篇《山居秋暝》可以和课内古诗《饮酒》比较阅读;第三组:惜别送别诗类,第十二篇《子衿》可以和课内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阅读。
我让学生们采取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讨论探究本小组课内和课外两首诗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课堂中学生们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地讨论分析。比如第一组,学生甲说:“这类诗都是借古人之事抒写个人情怀,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赤壁之战,其实是写他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学生乙说:“不对,也有写对人民、对社会感情的,你看这句‘伤心秦汉,生民涂炭’。”他们能够扣住关键词句来积极思考,这点是原来很多同学都做不到的。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在各小组间走动,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我偶尔也会参与其中,启发提示。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的活动中,主动地用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当中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同学更像是个‘小老师”,认真地分析着,不错过任何一点重要的地方,其他同学聚精会神地听着,课堂参与度非常高。这其实是一种“同组解救”,有些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回答得出来,我们做老师的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人格的保护,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帮手,在快乐中完成教学任务。我相信运用集体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努力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中考指导书上题目有一定难度,又涉及没学过的一些诗歌,而且最后又要总结归纳,所以在其他组的同学说答案、分析原因时,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似乎生怕错过了什么。
[案例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抓住了三个关键词:尊重、主动、理性。
反思一:尊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节好课要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首先,课前要对学生古诗复习需要进行调查,只有尊重学生的“已知”,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备课前我在学生中做了调查,明确了学生在中考四个考点中最想让老师讲的内容。其次,在案例描述的片段一中以背诵复习作为新课的导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片段二中任何思路、答案都是由学生自己得出的,老师绝不会强加给学生,只是适时给予点拨。在和学生的课堂交流中,教师尽可能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保护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片段三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充满尊重的学习氛围中,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课堂充满活力。这些设计正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提出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反思二:主动。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出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学活动。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学生就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节课组织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营造出热烈而有序的学习氛围,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促进了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群体更好地体验“主动学习”。这样,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每个学生无需思考每类诗歌,但通过各小组之问的“分享”,每个学生具有形式多样的“练习”机会――亲身练习,聆听分享,疑惑商讨。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不必事事躬亲,不必包办代替。当然,一节课里学生是无法完全学会“主动学习”的,这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再体验的。
反思三:理性。按照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层次性,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解到运用的顺序进行。所以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与再现,而应是认知的深化和能力的升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归类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复习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中考指导书上以及其他的模拟题很多,“做练习”是学习知识的必经之路,但“处理练习”要实现有效教学,追求“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学的目标。所以这堂课首先对初中阶段遇到的所有教科书上的占诗和中考指导书上出现的课外古诗根据诗歌题材内容进行了分类,接下来经过师生共同分析探究典型诗例、比较阅读,最后学生自己对几类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头脑中所拥有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既掌握有关知识,又学会了怎样进行复习。而且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时学生都能说出一些,既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同时也能达到学生认知的升华。
如果说平时的教学是栽活一棵树的话,复习课就是给这些树灌溉,施肥,使每棵树都枝繁叶茂,使它们更茁壮地成长为一片林。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继而能触类旁通。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不包办”,才能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复习课的主人,学生才有可能在充分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语文教师。
篇4:小学英语网络课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网络课教学反思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改革的契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谈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决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确指出:这次小学英语的开设,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小学英语也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目前这种模式也正处于一个探索,完善的阶段。事实上对于网络课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和完整的定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人认为必须整堂课都以网络为主,有人认为只要某个教学环节使用了网络就可以算是网络课。根据观摩的几堂市级公开网络课来看,都是整堂课以网络为主,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主题网页,然后给出学生学习的主题,赋予充足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最后通过屏幕转播展现学生学习的成果并用网络邻居实现学生网上互相交流学习成果或者互评。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小学英语网络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网络课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首先对于教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要上好网络课,自己必须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如何在网上搜索有关的信息,并学会如何制作主题网页,知道如何使用网上邻居可以随时切换看到各台电脑的情况,除此之外最好还能熟练地操作一些辅助工具,比如photoshop, flash等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其次对于学生也是有一定的要求。既然是网络课,那么学生对于网络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学会如何简单操作电脑,学会上网搜索和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能够在教师制作的网页上上传自己的练习答案,或者能利用网络邻居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因此,高年级的学生上英语网络课应更有效果,因为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听说基础。转载自英语巴士网小学英语反思,原文地址:www.enbus.cn/en/10705.html篇5:网络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课例教学反思
网络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课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1.由于技术限制,本节课对于平板电脑和QQ空间平台的使用还只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上。如果条件允许,移动终端的互动性教学应该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实时交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还应不断钻研、发掘移动终端的新功能,新方式,充分使用,服务教学。
2. 2.使用平板电脑和QQ空间平台进行教学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一提问,学生轮流回答问题的课堂交流模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学生焦虑。然而,也客观上减少了学生张嘴表达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再多想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表达。
3.3. 使用平板电脑打字速度较慢,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高科技反而成为了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同学基本都是用纸笔完成,然后拍照发送给老师。这不失为一种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使用传统的纸笔完成学习任务,现代的移动终端用于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4.4. 移动终端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一样的,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组织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给予指导。在这一点上,本人还有所欠缺。由于经验与能力所限,课堂指令不够清晰简练,课堂组织不够自如,环节间过渡略显生硬,理论指导也还欠缺相应的高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还需不断钻研,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篇6:课例《唱脸谱》教学设计
课例《唱脸谱》教学设计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课例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资料库
一、理论依据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
二、教学素材
(一)有关脸谱:脸谱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在京剧中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点。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如“张飞”;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各有特定的脸谱,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为何人,
脸谱是学习花脸行当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勾脸也是一功,要用画笔蘸色,对镜勾勒,首先勾画眉,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全部,然后勾画脸纹。在脸谱中还有一种化妆方法,叫揉脸,将选择的油彩放在手中,揉搓均匀,在脸上拍均匀后,再用笔在管理权限部位,进行勾画,像《四杰村》的余千、《野猪林》的卖刀人、包公戏中的赵虎……都是这样画法。脸谱中,又分多种谱式画法,象三块瓦、元宝脸、整脸、碎脸、老脸、破脸、油白脸、粉白脸、六分脸、歪脸、象形脸、妖魔鬼怪脸等等。
(二)脸谱的化妆技巧
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淡有致,勾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自己的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先生有“活曹操”的美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出色表演,他创造的曹操脸谱也起了很大作用。据解剖学家的研究分析,他勾的曹操脸谱脑门部位的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勾画脸谱要经过以下程序:
1、净脸垫底;2、定位和揉眼、鼻窝;3、勾白x底;
4、填膛画黑眼窝、勾黑线;5、勾红色通天柱;6、脸谱勾成。
脸谱是花脸表演的重要部分。脸谱是人物内心的外化,是人物内心的表达,脸谱不是死的面具,他是人物外部特征和内心情感最具代表的表现形式。可见脸谱在京剧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篇7:《郑成功》网络课教学设计
《郑成功》网络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教案-《郑成功》网络课教学设计。
2、凭借数字化平台提供的材料和自主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等。
情感:
1、把网络教学请进语文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的内容,活跃学习的气氛。
2、研读课文,查寻网络,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技能:
1、熟练电脑操作,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文学习,深入问题研究,独立思考,形成个体观点。
2、熟练制作,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整理、组合资料,在数字化平台发布,并结合口头汇报完成学习成果,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郑成功》网络课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重点:
1、凭借数字化平台提供的材料和自主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
2、研读课文,查寻网络,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难点:
1、熟练电脑操作,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文学习,深入问题研究,独立思考,形成个体观点。
2、熟练制作,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整理、组合资料,在数字化平台发布,并结合口头汇报完成学习成果。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本课是选自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第九单元的`课文,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对于生字的学习,课文内容的了解基本能独立进行。除此之外,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一部分的学生更能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组合。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本课的教学选择了网络教学的方式,针对“郑成功”的资料内容比较多,而课文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能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
篇8:小学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作文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的写作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提升生生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句型来介绍自己。
教学用具: 黑板、纸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今天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你和他会展开怎样的对话呢
2. 课题呈现:
⑴今天我们就以introduce yourself为题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2)现在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在对话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哪些话题呢?请同学来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可能遇到的话题
a. Where are you from?
b.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c. What’s your parents?
d. What fruit do you like?
(3)老师提示有可能遇到的词汇:China、America、
England、Singapore、sunny 、cloudy、snowy、rainy、doctor、nurse postman、teacher、watermelon、kiwifruit、apple banana、orange、friends等等
(4)请同学们和同桌就我们已经讨论并总结过的内容编一个小对话,要求把所有的内容都能够设计进去。
(5)请同学们表演自己的对话,在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同学注意他们是否出现错误,是否有漏掉的信息点并且记下你不知道的词汇和句型。
3.评价最佳对话:在这里我们评出对话做的内容最丰富的,词汇量最佳的一组,你觉得你从这一组中能学到更多的词汇和句型对你的帮助最大。
4.习作练习。现在请你就你和你的同伴所编的小对话换一种形式写出来也就是Introduce yourself.将对话中所涉及的各种个人信息总结起来就是你自己的个人信息我们来试着写一下。
5.挑选个别同学的作文进行讲解,指出优点和缺点并且再次强调写作的方法和要求。
6.Homework:具体实践:
请你就今天你所学的到的相关信息写一篇作文Thisis me.80词左右。
提示:
①你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等等
②你来自哪里
③你的父母是干什么的
④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等等。
四、课后小结
1. 有部分学生词汇量不够,造成了一定的写作困难。
2. 一些学生的中式思维句式,逻辑思维也比较乱。
3. 口语表达能力不够,无法用英语来较好的表达。
五、今后措施
1. 抓住作文的主题,要做到基本的句式正确,语句通顺。
2. 增加词汇量,基本句型的背诵。
六、教学反思:本课从学生的实际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词汇量的干扰并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的,以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注意词汇的记忆以及基本句型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能够的写作能力。
七、板书设计
篇9:小学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一、课例名称:In the zoo
二、执教教师:
三、指导教师:
四、课型:单元教学(第二课时)
五、学段(年级):六年级上学期
六、教材版本:广东省教育厅编写《开心学英语》
七、教学流程图
Unit 8 In the zoo 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 Book Seven Unit 8
2、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句型:Which is faster,the car or the duck?The car is faster.
3、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能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描述出动物之间的比较情况。
4、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描述事物的能力,说明各种动物都有它们的特点,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让它们更好的生活。
(2)通过表演活动和小组活动,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5、教学重点:
(1)通过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描述事物之间的差别。
(2) 能正确口头运用Which is faster, the cat or the duck? The cat is faster来进询问并作出正确的回答。
6、教学难点:
(1)掌握动物及形容词;
(2)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改写;
(3)对介绍图中动物园情况的即兴表演。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为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因此本人在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帮助学生通过情景理解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同时运用游戏教学法及表演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学习氛围。本人主要是按照“任务型教学”的结构来设计课堂活动的,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学习方式,即“探究学习、合作讨论、主体参与”,体现了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通过Games,Music, Songs等在课堂上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融情入境,做到寓教于乐。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TPR、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帮助学生通过情景理解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同时运用游戏教学法及表演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学习氛围。另外,灵活贯穿无意识记忆知识迁移法,让学生能够在老师有意识的指导下无意识的轻松识记知识。这些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特点,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素质,而且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辅助手段:
(1)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CAI能够创造较为真实的模拟情景,尤其本课是以一个简单故事作为任务主线,更加能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另外,CAI更能制作出色彩鲜艳的视角效果,能够更好地引吸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CAI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
(2)准备材料:光盘、课堂练习、图片、铅笔等。
九、教学过程.
Step1 Warm- up and lead-in
1. Sing a song.
T: What’s that?Ss: It’s a snail
T: And this? Ss: It’s a snake
T: Good, Do you remember this song<< Which is slower>Ss: Yes.
T: Let’s sing this song , OK? Ss: Yes.
设计意图: 通过唱《Which is slower》,让学生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句型,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力,另一方面为下面的内容作好辅垫
2.Free talk.
T: Hello, Everyone! Ss: Hi, Teacher..
T: Do you know which place has many animals? Ss: Zoo.
T: Do you ever go to the Zoo? Ss: No, I don’t.
T: That’s OK! Today , we will go to the zoo. Are you ready?Ss: Yes.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交际训练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利用日常谈话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并由此自然地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话题。
Step 2 Presentation
1. Review the English phrases
T: Now, we are going to take the bus to the zoo. Let’s go. Ss: Yes.
(1)Show some animals’ pictures , have ss guess..
Ant, butterfly, fox,fish, duck,bear, snail,bird, chicken……..
(2) Have Ss read the English phrases after the teacher for some times.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带学生到动物园看动物,以游戏形式,让学生猜动物,复习已学习过的动物单词,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有效地复习学生学过得的单词,让学生学习起来更生活化,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自己,兴趣更浓厚。
(3)Show two animals, have ss say a sentence.
T: Now,Look at the picture, let’s say a sentence, OK? Ss: OK
T: For an example:Which is faster, the cat or the duck? The cat is faster.
( use the CAI , finish the step)
Ss: Which is slower , the sail or the ant? The sail is slower.
(4) Groups work
There are so many animals, now, let’s talk about them in my groups, and fill the chart.
S1: Which is nicer, the green fish or the red fish?S2: The green fish is nicer..
(fill the chart)
(6) Ask and answer.
T: Which is bigger, the bird or the chicken?Ss: The chicken is bigger.
Ss: Which is heavier, the bear or the panda? T: The bear is heavier.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进行问答训练,强化学生对句型的复习,还加上对填表格,把所说的句子转变成文字,提高书写能力,在小组合作上,还可以互相协助共同提高。
2. Learn Reading.
T:We had seen so many animals , how to tell our friends or parents , now, let’s read a passage.
(1) Show new reading.
Reading:
This is a zoo. There are so many animals in it. They are very happy. Look, the cat and the duck are running. The cat is faster. The bear and the panda are eating. The bear is heavier. What a happy picture!
(2)Read after the teacher,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 What are the cat and duck doing?Ss; They are running.
* Who are eating?Ss: The bear and panda are eating.
Which is heavier , the bear or the panda? Ss: The bear is heavier..
(3) Groups work.
Have ss finish the blank.
In the zoo, the cat and the duck ________________. The cat is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are eating. The bear is _____________. What a happy picture!
Show one group’s answer on the blackboard, have ss check together.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及回答问题,让学生在描述图中的动物时,可以从它们做什么描述,然后利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做对比,这样写起来,比较自然,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3. Write a passage.
Today, we knew how to say the animals , now, let’s write “in the zoo”
(1) play the music, have ss write.
Passage 1 :In the zoo, the animals are _________. Look, the green fish and the red fish are ___________.( swim) The green fish is __________( nice) on the leaf, the snail and the ant are _______________( run) ,the snail is __________( slow)
Passage2:In the zoo, the animals are happy. Loo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roups work
Have ss read their writings one by one in groups, choose the best one in each group.
(3) Share : Teacher give some comments on those good written works.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有选择性仿写文章,形成阶梯及思维的拓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尝试描述动物的比较情况。在分享中,学生能养成口头表达的能力,促进写作的能力。
Step3 Summary
Show some pictures, have ss must protect our animals.
Step4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on the book.
Blackboard design:
Unit 8 in the zoo
Which is faster, the cat or the duck? The cat is faster.
篇10:小学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g in
1. show some pictures of food and ask the students:
what do you prefer/don’t like? why?
2. discussion.
in pairs try to find reasons to persuade your partner to like the same food asyours. try to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i would rather… i don’t like …because…
i’d prefer…because… it’s a great pity that…
3. group activity:
suppose you are a vendor, try to find reasons to persuade people to buy your food and use the above expressions. give students a sample:
i’d rather you bought these apples. look, how clean they are! my apples are free of insects, and any chemicals, because while they were growing, we wore paper bags for each of them. they are delicious, pretty, clea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healthy.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so don’t miss them, buy! come on! buy some!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 one acts a buyer, the others act vendors. give students some minutes to prepare dialogues, and then ask some groups to act out in public.
设计目的:用图片展示,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调动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通过两两对话复习学过的短语,引入写作相关话题。考虑到学习的对象是三级达标校的高一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前,给学生一些例子的引导,让全体学生在小组讨论活动中都能有话说,积极参与,学生的听说技能得到了培养。这些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做铺垫。
step 2 pre-writing
1. ask the students if you want to persuade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buy your food, what you will do?
2. show some sample advertisements.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s and the feature of the language.
3. according to some samples, ask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s of words and sentences in english ads.
4. give the students sample writing. guide them to summarize the structure of a poster.
设计目的:逐步引入广告写作的话题,呈现一些广告作品和广告词,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归纳出广告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提供范例, 引导学生归纳出英语广告的写作框架,为写的训练积累了必要的素材。
5. skimming. 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the short passage in ex.1 page 15, and find out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food
设计目的:读是信息输入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泛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快速捕获信息的能力,为接下去的写作整理出有利的信息。
step 3 while-writing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 give them 5 minutes to design a poster.
设计目的:通过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小组在完成广告的设计任务时,要求组员交流思想,分工明确,发挥各自的特长。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体验与人合作共事的乐趣,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step 4 post-writing
1. in groups, the students check their mistakes in the poster and make assessment.
写作报告评价量表
总分:_____ 评价人:______________
2. the students rewrite their posters.
3. the students show their posters in class and the teacher make some comments.
设计目的:采用小组互相评价作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机会。学生在修改后,鼓励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从宏观上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把学生因领悟不全或分析不到的地方加以指出,既能达到改正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学法训练学生的写作。包括写作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写作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输入,有效的写作指导,学生熟悉了必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语篇结构;二是写作的内容和形式都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难度较小。
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刘道义曾指出“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该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传统的英语写作评价标准过多地注重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评价应该扩大视野,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本文设置了一个写作报告评价量表,简单易操作,通过小组互评的形式,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在听取其他同学和教师的意见后进行修改,使其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注意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时间安排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创设生动和逼真的.情景,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教师的科学引导是前提,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关键。只有在师生高效合作下,写作课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篇11:小学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一,英语标点符号与汉语标点符号的区别
英语里面的句号是实心点.汉语里面的句号是空心点。英语里的省略号是三点…汉语里的省略号是六个点……
英语里不使用顿号,而使用逗号汉语里要使用顿号英语中书名号用引号汉语使用书名号
英语中有连字符,在一行句末写不下时,可根据规则进行分割
二,选词
选用易懂常用的词,如写某人的职业时,尽量不用worker,而用farmer,doctor,teacher,cleaner等具体的词,如描述某个人时,尽量不用good,而用friendly,kind,smart,clever,warm-hearted等。
选规范贴切的词,如read,see,watch,look at来表示看,但具体搭配如:Let’s go to see the movies
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
don’t read in the sun
How many children like watching TV?
三,用词不当例析
我可以借用一下你的电话么?
错误may I borrow your telephone?
正确may I use your telephone?
Borrow的意思是从别人那里借入某物并保证还给别人,借出之物由借物人带走,用一段时间再归还。
这些杂志能借多久?
错误How long may these magazines be borrowed?正确How long may these magazines be kept?
Borrow是非延续性动词,不能与表示延续性的时间状语how long用在一个句子中,原句中的借多久实际上是借回去能保留多久
我请他帮我的忙
错误I pleased him to help me
正确I asked him to help me
Please是一种礼貌用语,他的后面不能接宾语加动词不定式的复合结构,这句话中的请的真实含义是请求,要求,请求某人做某事,英语当中通常用ask sb. to do sth.表达
四,句型
There be+主语有…
There are many trees on the hill.
五,谚语记忆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篇12:英语导入课例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吴中区苏苑中学 许 凤
人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教授一个新内容的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将其转变为求知的动力呢?学生一天要上七八节不同的课,很容易疲劳,如何使你的课在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其疲劳感呢?要给这些问题一个满意的答案,必须在课堂的导入方式上花一番功夫。下面就本人这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英语课导入上的一些做法和一点体会。
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课堂导入方式:
一、图片导入式
所谓图片导入就是通过一张或几张图片直接引入话题,并非总是简单的一句“Today we’ll learn lesson …”。图片导入也可以有许多变化方式,比如在上“No smoking, please!”一课时,教师不必过多解释,因为大家对这一话题太熟悉了,一张简单的禁烟图片就可以引发这个话题的热烈讨论,自然而然地导入课文。再比如上SBII第九单元中的“Saving the earth”一课时,我利用一张漫画,画面上两人钓鱼钓上来一条鱼骨头和一只破旧的鞋,由此可以引出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这一话题的讨论,形象直观地导入拯救地球这一课题,效果非常好。上一些名人传记时,先呈现名人肖像,由学生brainstorm对这位名人的已知信息,再引入到学生的未知信息,通过这样的导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英语教材上有很多关于各地风情,特别是对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介绍,例如,“Britain and Ireland”“Canada”及“Australia”等课,我会用能凸现该国地理形状的地图导入课文,或者用其国旗图片导入课文。总之,图片导入形式适用于很多课文。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课文相关的各类图片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
二、情景导入式
语言教学提倡情景教学,因此有的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来导入课文。例如上SBI第二单元“Look carefully and learn”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从实验室借来烧杯和试管,同时准备了文中的三种液体(醋、汽油、蓖麻油),课刚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watch me carefully”,然后照着文中的情景做起了实验,同时叫学生观察仔细;学生平时虽在物理、化学课上经常做实验,但是见到英语教师做起了化学实验,不免觉得好奇又好玩。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顺利推出本课主题:“Look carefully and learn”,同时也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三、视听导入式
利用收录机或录像机等辅助手段导入课文。例如在上“Earthquake”、“Hurricane”等课文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的学生都没真正体验过地震、飓风等天灾,对其破坏性的了解也比较抽象,因此利用录像机剪辑地震或飓风来时的片断,使学生对它们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上“The Olympic Games”和“Gymnastics”这些课时,都可以利用录像片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录像外,音乐也是导入课文的一种有效手段。“Country Music”和“Music”等关于音乐的固然可以通过音乐来导入,其它课文也可能通过音乐来导入,有时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SBII第20单元有一课叫“Disability”,主要讲的是身残志坚的残疾人霍金的故事,用《命运》交响曲导入这篇课文,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首先,《命运》交响曲本身很贴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文章主题;其次,由《命运》交响曲而引出其作者贝多芬--一个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音乐家,从而导入课文。文章结束时还可以重放《命运》交响曲,在音乐声中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四、名句导入式
即通过名人名言导入课文。例如在学习“Abraham Lincoln”这一课时,除了用前面的图片导入方法外,也可用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所说的“we are trying to build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and by the people”这一体现主人公思想精髓的名言来导入课文。在教黑人解放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时,不妨用其著名演讲词“I have a dream ……”来导入课文。这样的导入不仅仅是单纯的导入课文,同时也为反映人物性格特点作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五、类比导入式
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导入到与此类似的主题上来。在上“Jobs”这一课时,课文讲的是金女士为得到一份工作而女扮男装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由于各种原因而女扮男装的故事:祝英台为读书而女扮男装;花木兰为父从军而女扮男装;孟丽君为救夫君而女扮男装。这些都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学生对此耳熟能详。通过图片或问答导入女扮男装这一情节,然后提问她们分别为什么这么做,最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读的是一个外国女孩女扮男装的故事,看看她是为什么这么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其它像“Rescuing The Temple”可用中国的敦煌古迹受损事件类比,从而推出保护文物这一共同主题。再比如教“American English”和“British English”区别时,我就从大家都熟悉的各地方言导入,体会同一城市不同地区方言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时事导入式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例如在上“Australia”这一课时,正巧赶上悉尼奥运会,这段时间全世界都在关注澳洲,由此导入课文是最好的选择了。而SBI中的关于“The Olympic Games”一课,由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导入,既现代又爱国,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课文导入的方式可谓变化无穷,这里所说的几种不过是本人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点比较成功的做法和粗浅体会。是否能有效地导入课文,关键是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去看透教材,挖掘素材,用最合适的方法导入课文,使你的每一课都引人入胜!
篇13:例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例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例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多年来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以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带领学生核对答案作为主要形式,淡化练习过程的指导,缺乏对错因的分析;二是照本宣科,练一题讲一题,缺乏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训练。这样的练习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觉枯燥疲惫,教学效果自然不佳。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练习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练习课教学模式,旨在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拓展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结合《比例尺的练习》来谈谈练习课的基本模式。
一、教材分例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析
《比例尺的应用》在北师大教材中,并没有单独一块练习课的内容安排,这一块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练习课它不同于新授课,练习课的特点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拿到这个内容,我有两个思考:一是这堂课让学生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就够了吧吗?二是本堂课练习的生长点在哪里?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读懂不同的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 让学生体验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求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用学校平面图和google地图来突破,力求通过一组练习,提升学生的认知。通过对比例尺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比例尺是有大小的,有时会根据图纸的大小设计比例尺,有时会根据内容先择合适的比例尺。这也是本堂课力求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二、教学流程
本堂我按照“情境导入,再现知识――基本练习,查漏补缺――变式练习,强化认知――综合应用,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反思提升”这样的五个步骤开展教学。
1.情境导入,再现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哥练的不是习题,是兴趣。”对于情境创设的问题,我认为高段课堂中情境创设还是很有必要的。在练习课开始,我创设了一个介绍实验小学的情境,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创设自然亲切的对话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了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
义乌市实验小学占地1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长400米,宽250米的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如果把它画在平面图上,你打算用多少厘米长的线段来表示实际的长?这副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图上的宽是多少厘米?在这幅图上量得操场的长是1.5厘米,操场实际长多少米?
2.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练习首先要面向基础,[莲山 课――件]让所学的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份表格,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学生自主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错误进行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对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总结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越大,看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小,看到范围就大,内容越简略。
3.变式练习,强化认知
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些填究题和判断题。应该说,这些题目都是容易错的题目。通过对一些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新知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
4.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练习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相关的题目,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在摘“果子”的过程中领悟方法,以“动”促“思”.这样既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根据练习内容的多少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几个课时完成练习内容,可以一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也可以几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二是练习题的选择要典型、新颖、有层次。三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与合作探究。四是在练习过程中要对个体和小组及时进行评价,并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五是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策略,要实事求是,不要刻意追求环节而忽视实效。
练习课真的好难上,除了要设计过程,还要设计练习,更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有清楚的了解。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我觉得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篇14:小学数学多媒体导入新课例谈
小学数学多媒体导入新课例谈
小学数学多媒体导入新课例谈 浙江省海盐县石泉中心小学 施杏凤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 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 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1] [2]
篇15:从教学设计谈课改
从教学设计谈课改
课改中,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感责任重大,认为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也迫切呼唤有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作 者:裴淑丽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42 关键词:篇16:《丰碑》网络课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上了一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请大家给我提提意见。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丰碑》教学设计
一、配乐导入。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后读题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一下图片、录象或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浏览,对于理解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扫清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同时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这个环节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读中获取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三、再读课文 。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有关句子,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师生合作读句子,把老师放在了学习的合作者的位置上,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点突破,精讲赏读。
1、(过渡)如此恶劣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支队伍有没有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队伍在继续前进,展现在将军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CAI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网页“自学天地”中“自学向导”“词语导航”的帮助进行自学,最后还可以选一段你认为最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读。
3、学生自由学习,自主浏览网页。
4、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和疑难。
5、交流反馈。
6、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为这段选择了什么样的音乐?
(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全班模仿读)
7、面对着这样的感人画面,将军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有关句子。
8、学生进入“自学天地”自由复制粘贴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并思考将军为什么发怒?
9、(广播教学)根据学生回答,调用学生机。
10、师:将军指导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吗?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段。
11、师问:将军由发怒到现在愣住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12、师:将军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个动作:敬了一个军礼。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两个自然段的借助网页自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环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动情地去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感情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小组学习,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体现了师生、生生、人机的多项互动。]
五、理解感悟。
1、(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时课件出示插图)
同学们,你们见过碑吗?碑是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纪念物的石头。军需处长是一个人,为什么这时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同座位互相讨论。
3、交流反馈。
4、师:、同学们,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高矗立着,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让我们把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成我们笔端的文字,请同学们打开网页中“童心飞扬”,在这儿有一座我们为军需处长建立的纪念碑,请你们为这座丰碑配上简短的题词。
(教师电脑监控学生,调用学生留言。)
5、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一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师:对,我们的军队中有这样关心战士的将军,有这样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有这样勇于克服困难的战士们,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呢?
[学生通过近一节课的学习、体会,对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充满了敬意,对于理解“丰碑”的含义自然是水到渠成。让他们书写题词,也使他们积淀的感情得以宣泄,同时也将写的练习落到了实处;交流题词,则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现在让我们进入“网海采撷”,去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2、生浏览网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3、总结:(再次出示插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给学生们进入教师提供的网站自由浏览的时间,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并且习惯使用这种工具。]
板书设计:
22、丰碑
军
需
处 将军:怒 愣
长
[《丰碑》网络课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林海》谈课设计
★ 情景教学课例体会
★ 优秀课例
★ 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 词语活用例谈
小学英语网络课教学设计例谈(共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