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viper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语文S版《尧帝凿井》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语文S版《尧帝凿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第1篇:语文S版《尧帝凿井》教学设计第2篇:尧帝凿井教学设计第3篇:尧帝凿井教学设计第4篇:《尧帝凿井》教学设计第5篇:《尧帝凿井》教学设计第6篇:《尧帝凿井》教学设计第7篇:《尧帝凿井》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第8篇:尧帝凿井详细教学设计第9篇:《帝尧凿井》语文教案第10篇:《帝尧凿井》语文教案第11篇:语文:27《尧帝凿井》教案(语文S版一年级下)第12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尧帝凿井》优秀课堂教学设计第13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尧帝凿井》优秀课堂教学设计第14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尧帝凿井课后训练题第15篇:语文S版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第16篇:语文S版蝴蝶花教学设计第17篇:语文S版夜色教学设计第18篇:《老人与海》语文S版教学设计第19篇:语文S版《古诗》教学设计
篇1:语文S版《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读题,并简单介绍尧帝。
二、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反复练读,纠正错音,了解字义
3、指导学习词语,巩固生字。如:古代、没有等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
1、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尧帝为什么事着急,理解尧帝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遇旱灾的严重情况及尧帝为百姓担忧的焦急心情。
2、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尧帝在路上发现什么?这时,他在想什么?(理解:蚂蚁不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它还能活下来,那么它们的洞下一定有水源了,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和同学说一说
2、课文的“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话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
3、同学讨论文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4、学生装独立书写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小结:
教后小结:
教学目标:
1、认识“代、位、姓”等13个生字,会写“年、代、姓、些”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尧帝的美德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尧帝相关资料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1.《牛郎织女》初中语文优质版教学设计
2.《观潮》教学设计优质版
3.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4.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
5.《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
6.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7.有关语文的教学设计
8.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优质版
9.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
10.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版)
篇2: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横线上的13个生字和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
2.做到准确认读、理解字形、字义、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帝尧的美好品质。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尧帝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课件投示课题,简单介绍尧帝。
3、指导审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相知道什么?(让生说出如:尧帝为什么要凿井?的一些问题)
教师追问后提出预习要求。
二、教师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初读课文。
(幻灯投影)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二类生字标上音节。
2、用 “__”画出尧帝着急的句子,并设置出自己的问题写在空白处。
3、尧帝凿井,凿出水来吗?(在这里设置自己的问题。)
三、教师巡视完后,让生集体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纠正错音。
2、指名生读出尧帝着急的句子,并抛出自己的句子让同学回答。
(教师掌控或追问。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的美好品质。)
3、继续指名学生向同学抛问题。(着重学习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投影填充题:他叫来一些百姓,让他们 蚂蚁洞 挖土,挖到 的时候,土 是湿漉漉的了。又挖了一会儿, 挖出水来了。
用“已经”、“果然”练习说话。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找相关句子品读。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后小结:
板书设计:
(天下大旱)↖→ 尧帝 凿井 → (取水)
↙ ↖
(着急)
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动脑发现水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游戏让学生认读。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板书:动物 给人类启示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分组书写,每组选举代表进行比赛。
3、同组同学讨论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派代表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说说尧从蚂蚁那里得到怎样的启发?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搜集更好的传说故事,比一比哪些同学故事好?举办“故事会”。
板书设计:
动物 给人类启示
↓ ↓
如: 蚂蚁 凿井取水
篇3: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读题,并简单介绍尧帝。
二、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反复练读,纠正错音,了解字义
3、指导学习词语,巩固生字。如:古代、没有等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
1、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尧帝为什么事着急,理解尧帝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遇旱灾的严重情况及尧帝为百姓担忧的焦急心情。
2、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尧帝在路上发现什么?这时,他在想什么?(理解:蚂蚁不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它还能活下来,那么它们的洞下一定有水源了,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和同学说一说
2、课文的“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话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
3、同学讨论文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4、学生装独立书写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小结:
教后小结:
篇4:《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13个会认字,会写文中7个会写字,掌握“连续、继续、着急、”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内容,体会尧帝凿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意,然后分段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意,体会尧想办法解决缺水难题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感受尧的聪明才智。
2、本课中的生词多为左右结构且写法左窄右宽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巩固“女”字作偏旁横变提,并且还不出头的规律,让学生达到正确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1、会写文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尧帝造井的过程。
难点
体会尧帝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多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大家知道井是做什么用的吗?知道它的来历吗?
2﹕大家来看看这篇课文就清楚了。(板书课题∶尧帝造井)
3﹕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熟读课文、
1﹕ 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熟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对不认识的字同学相互讨论。
2﹕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生字词,现在哪位同学来将这些生字正确读出?
3﹕评价学生的读音,纠正错误读法,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引导学生用两点方法记“为”,用合在一起成新字的办法识记“蚂、蚁、需、姓”,想一想,你还有哪些识记的好办法?
5﹕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读或者小声读。
2﹕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主要读到了什么?
3 ﹕让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示重点读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想办法这一句,你能从这一段中说一说当时人们吃水是怎么办的吗?
4 ﹕让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提问﹕尧看到了什么?
(2)带领学生读“蚂、蚁、”一词,让学生再结合插图识记这两个字,懂得其意义。
(3)说说尧从蚂蚁哪里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5﹕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再指名读。
(1)说一说是从哪挖井的,在挖井的过程中它们发现了什么?(将学生的回答板书)
(2)让学生用“已经”一词练习说话。
(3 )让学生画出表示地下有水的语句。(板书学生画出的词语)
6﹕尧让人们按照这个办法挖井取水,从此以后,人们吃水是不是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7﹕组织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提示学生从尧爱观察着手探讨。
点拨:这说明尧爱观察事物,并且爱思考,所以他能从蚂蚁的行为中产生联想,最后带人们找到水源,为民造福。
8﹕引申拓展: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通过观察一些事物受到启发的事吗?
板书设计
第二十七课 尧帝凿井
顺着蚂蚁洞往挖下土—一人深的时侯—已经湿漉漉的―水果然出来了
篇5:《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解决问题。
3、会认“代、位、姓”等13个生字,会写“年、代”等7个字。
重点难点
理解尧帝从蚂蚁那里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知道要多观察,勤思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炎帝的传说》,知道炎帝关心人们的疾苦,把种植稻谷的方法教给大家,使人们生活有了保障,所以人们称他为“神农”。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帝王关心百姓生活的文章《尧帝凿井》。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朗读一次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难读或不会读的字多拼两次拼音。
3、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4、边轻声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
5、同桌互相拼读生词,正音,然后指名读、检查。
6、分组读课文(一组一个自然段),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分小组读第2、3、4、5自然段,然后在小组内汇报你读懂了什么,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讨论。
4、各小组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解决。
5、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领悟下列问题。
(1)尧为什么着急、说明尧是个怎样的人、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2)尧看见蚂蚁时心里怎么想、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这里你觉得尧是个怎样的人、读课文第3、4、5自然段,找找、想想。理解“果然”的意思。
6、第3、4、5自然段中你最有把握读好哪段、先自己读一读,再指名朗读,评议谁读得。
四、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课后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讲故事
1、齐读课文,要求流利、有感情。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记故事线索。
3、试讲故事,要求不是背诵课文,而是讲故事大意,可配动作。
4、分小组讲故事,看谁讲得,后指名一两个同学在班上讲。
二、识记生词,写生字
1、卡片出示生词,指名让学生认读。注意纠正读音。
2、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看谁的方法最巧。
如:“挑、挖、按”三字是表示动作的,所以用了“扌”(提手旁),“蚂、蚁”属于虫类,所以用了“虫”(虫字旁)。
旱:太阳(日)晒干了大地,就是“旱”。
3、让学生选择生字扩词,看谁识词最多。
4、指导书写“年、代”等7个生字,看谁写得端正。
三、理解词语,说句子
1、读第4自然段,找出带有“已经”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已经”是什么意思。
2、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第2句话,读一读,加深对“已经”这个词的理解。
3、用“已经”说一句话。
篇6:《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篇课文讲述了尧帝通过观察蚂蚁找到水源,解决了人们的缺水问题,并且由此发明了挖井取水的办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13个会认字,会写文中7个会写字,掌握“连续、继续、着急、”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内容,体会尧帝凿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意,然后分段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意,体会尧想办法解决缺水难题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感受尧的聪明才智。
2、本课中的生词多为左右结构且写法左窄右宽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巩固“女”字作偏旁横变提,并且还不出头的规律,让学生达到正确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1、会写文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尧帝造井的过程。
难点
体会尧帝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多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大家知道井是做什么用的吗?知道它的来历吗?
2﹕大家来看看这篇课文就清楚了。(板书课题∶尧帝造井)
3﹕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熟读课文、
1﹕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熟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对不认识的字同学相互讨论。
2﹕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生字词,现在哪位同学来将这些生字正确读出?
3﹕评价学生的读音,纠正错误读法,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引导学生用两点方法记“为”,用合在一起成新字的办法识记“蚂、蚁、需、姓”,想一想,你还有哪些识记的好办法?
5﹕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读或者小声读。
2﹕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主要读到了什么?
3﹕让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示重点读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想办法这一句,你能从这一段中说一说当时人们吃水是怎么办的吗?
4﹕让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提问﹕尧看到了什么?
(2)带领学生读“蚂、蚁、”一词,让学生再结合插图识记这两个字,懂得其意义。
(3)说说尧从蚂蚁哪里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5﹕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再指名读。
(1)说一说是从哪挖井的,在挖井的过程中它们发现了什么?(将学生的回答板书)
(2)让学生用“已经”一词练习说话。
(3)让学生画出表示地下有水的语句。(板书学生画出的词语)
6﹕尧让人们按照这个办法挖井取水,从此以后,人们吃水是不是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7﹕组织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提示学生从尧爱观察着手探讨。
点拨:这说明尧爱观察事物,并且爱思考,所以他能从蚂蚁的行为中产生联想,最后带人们找到水源,为民造福。
8﹕引申拓展: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通过观察一些事物受到启发的事吗?
板书设计
第二十七课
尧帝凿井
顺着蚂蚁洞往挖下土—一人深的时侯—已经湿漉漉的―水果然出来了
《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篇7:《尧帝凿井》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
《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代、位、姓”等 13 个生字,会写“年、代、姓、些”等七个生字
2、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尧帝的美德
3、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尧帝相关资料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 《尧帝凿井》 读题,并简单介绍尧帝。
二、初读课文
1、 画出生字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练读生字,反复练读,纠正错音,了解字义
3、 指导学习词语,巩固生字。如:古代、没有等
三、再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
1、 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尧帝为什么事着急,理解尧帝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
想办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遇旱灾的严重情况及尧帝为百姓担忧的焦急心情。
2、 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尧帝在路上发现什么?这时,他在想什么?(理解:
蚂蚁不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 它还能活下来, 那么它们的洞下一定有水源了, 引导学生
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 )
3、 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讨论:
1、 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和同学说一说
2、 课文的“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
说一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生字
2、 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
二、 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 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话
2、 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
3、 同学讨论文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4、 学生装独立书写
三、 词语积累、运用
1、 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 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尧帝凿井》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
篇8:尧帝凿井详细教学设计
《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一个传说故事,尧非常关心老百姓,看到人们饮水困难十分着急,他仔细观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找到了水源,指导人们凿井取水,为民造福。
学情分析: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本人设置先让学生根据预习题纲进行预习。提纲设置把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方法,进行整合训练,激发引领学生进入学习。从学习内容、方法等多方面提示,引导思考、激发想象,有意强化语文素养的养成、语文情感体验和文化积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横线上的13个生字和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
2.做到准确认读、理解字形、字义、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帝尧的美好品质。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尧帝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课件投示课题,简单介绍尧帝。
3、指导审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相知道什么?(让生说出如:尧帝为什么要凿井?的一些问题)
教师追问后提出预习要求。
二、教师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初读课文。
(幻灯投影)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二类生字标上音节。
2、用 “__”画出尧帝着急的句子,并设置出自己的问题写在空白处。
3、尧帝凿井,凿出水来吗?(在这里设置自己的问题。)
三、教师巡视完后,让生集体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纠正错音。
2、指名生读出尧帝着急的句子,并抛出自己的句子让同学回答。
(教师掌控或追问。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的美好品质。)
3、继续指名学生向同学抛问题。(着重学习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投影填充题:他叫来一些百姓,让他们 蚂蚁洞 挖土,挖到 的时候,土 是湿漉漉的了。又挖了一会儿, 挖出水来了。
用“已经”、“果然”练习说话。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找相关句子品读。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后小结:
板书设计:
(天下大旱)I→ 尧帝 凿井 → (取水)
L I
(着急)
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动脑发现水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游戏让学生认读。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板书:动物 给人类启示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分组书写,每组选举代表进行比赛。
3、同组同学讨论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派代表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说说尧从蚂蚁那里得到怎样的启发?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搜集更好的传说故事,比一比哪些同学故事好?举办“故事会”。
板书设计:
动物 给人类启示
↓ ↓
如: 蚂蚁 凿井取水
1.语文S版《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2.《鞋》教学设计
3.《人生》教学设计
4.《狼》教学设计
5.问路教学设计
6.《手指》教学设计
7.《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8.山雨教学设计
9.白杨教学设计
10.长城教学设计
篇9:《帝尧凿井》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12个生字,并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尧是怎样找到水源的,学习他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4、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知道他从蚂蚁那里得到的启发。
3、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方法:游戏法、讲读法、情境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大家听爸爸妈妈讲过传说吗?这节课就学其中的一个。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4、学生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三、图文结合,读懂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旱”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连续、只好、几十”等的意思。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4、尧从蚂蚁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5、他的想法对吗?
6、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7、讨论:尧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体会朗读。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
2、讨论:你喜欢尧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年
(2)左右结构:代 没 活 姓
(3)上下结构:些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
6、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篇10:《帝尧凿井》语文教案
遇到大旱————————————————喝到水了
凿井取水
(从蚂蚁身上得到启发)
着急————————————————高兴
篇11:语文:27《尧帝凿井》教案(语文S版一年级下)
语文:27《尧帝凿井》教案(语文S版一年级下)
27、《尧帝凿井》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代、位、姓”等13个生字,会写“年、代、姓、些”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尧帝的美德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尧帝相关资料
学习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读题,并简单介绍尧帝。
二、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反复练读,纠正错音,了解字义
3、指导学习词语,巩固生字。如:古代、没有等
三、再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
1、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尧帝为什么事着急,理解尧帝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遇旱灾的严重情况及尧帝为百姓担忧的焦急心情。
2、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尧帝在路上发现什么?这时,他在想什么?(理解:蚂蚁不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它还能活下来,那么它们的洞下一定有水源了,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和同学说一说
2、课文的“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话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
3、同学讨论文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4、学生装独立书写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语文:27《尧帝凿井》教案(语文S版一年级下)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篇12:一年级下册语文《尧帝凿井》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代、位、姓”等13个生字,会写“年、代、姓、些”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尧帝的美德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尧帝相关资料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读题,并简单介绍尧帝。
二、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反复练读,纠正错音,了解字义
3、指导学习词语,巩固生字。如:古代、没有等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
1、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尧帝为什么事着急,理解尧帝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遇旱灾的严重情况及尧帝为百姓担忧的焦急心情。
2、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尧帝在路上发现什么?这时,他在想什么?(理解:蚂蚁不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它还能活下来,那么它们的洞下一定有水源了,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和同学说一说
2、课文的“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话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
3、同学讨论文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4、学生装独立书写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篇13:一年级下册语文《尧帝凿井》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横线上的13个生字和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
2.做到准确认读、理解字形、字义、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帝尧的美好品质。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尧帝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课件投示课题,简单介绍尧帝。
3、指导审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相知道什么?(让生说出如:尧帝为什么要凿井?的一些问题)
教师追问后提出预习要求。
二、教师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初读课文。
(幻灯投影)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二类生字标上音节。
2、用“__”画出尧帝着急的句子,并设置出自己的问题写在空白处。
3、尧帝凿井,凿出水来吗?(在这里设置自己的问题。)
三、教师巡视完后,让生集体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纠正错音。
2、指名生读出尧帝着急的句子,并抛出自己的句子让同学回答。
(教师掌控或追问。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的美好品质。)
3、继续指名学生向同学抛问题。(着重学习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投影填充题:他叫来一些百姓,让他们蚂蚁洞挖土,挖到的时候,土是湿漉漉的了。又挖了一会儿,挖出水来了。
用“已经”、“果然”练习说话。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找相关句子品读。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游戏让学生认读。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板书:动物给人类启示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分组书写,每组选举代表进行比赛。
3、同组同学讨论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派代表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说说尧从蚂蚁那里得到怎样的启发?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搜集更好的传说故事,比一比哪些同学故事好?举办“故事会”。
篇14:一年级下册语文尧帝凿井课后训练题
一年级下册语文尧帝凿井课后训练题
一、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各三个并组词。
______()___()
亻___()氵___()女___()
___()___()___()
二、写出下列字的笔顺和笔画数。
年:__________________,共()笔。
农:__________________,共()笔。
金:__________________,共()笔。
三、选词填空。
忽然果然
同学们正在认真做作业,()一只小鸟飞了进来。
兰兰按妈妈说的方法去做,()手绢洗干净了。
连续继续
小军生病了,()三天都不来上课。
东东吃完晚饭,()把作业做完。
篇15:语文S版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 导入
[以课前视频欣赏导入]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大家熟悉、喜欢的电视剧《亮剑》中的精彩片段----李云龙论述什么是“亮剑”精神?同学们听后觉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手)做斗争,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腔勇气和信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著名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亚哥“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亮剑”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翻到课文,课件显示课题《老人与海》)
(二)课前小测试(积累文学名著中的名言名句)[课件展示]
(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四) 故事梗概[课件展示]
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小说叙述的是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本文节选的是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五)梳理课文情节
因为小说节选的部分比较长,共有几段?(97)那我先给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两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学生从文中找,讨论交流后明确] [课件展示]
(六)问题探究:
1. 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2. 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
鲨鱼: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3. 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
①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
②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
③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
④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⑤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
每次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4. 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人—--自然(象征:不幸 厄运 困境)
弱----强 (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5.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6. 桑地亚哥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硬汉形象: 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
忍着饥饿,疼痛,贫穷,竭尽全力,不屈不挠,顽强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 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 的硬汉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地亚哥
7. 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文章主题两方面分析)
(七)板书设计:
(八)课外拓展:
1.从桑地亚哥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说话训练)
“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
2. 阅读《老人与海》可以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请写一篇读后感(800字左右),记下自己读书的收获。(写作训练)
篇16:语文S版蝴蝶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朗读去解决问题,明白事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正确书写“扎、把、结”等7个生字,认识一个新部首“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教具:
投影、小黑板、挂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
1、圆圆的头、晃又晃
红红嘴巴、喳喳喳
小小翅膀、飞飞飞
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小鸟)
2、学习22课: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
2、同桌互读。帮助纠正读音。
3、通过手拉手合作的形式朗读课文。
(一位男同学在五秒之内找到一女同学,手拉看手一起合作朗读全文中的一个段)
三、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读学自已拼读。
2、把生字融入到课文中去,让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词,再读。
3、拿出自已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里,说说自已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或者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扎、把、结、乱、爬、穿、忽”7个生字。
五:同步练习
bùpínǎliwūhēihusè
()()()
yǐqiánfānɡxiànɡqiánmian
()()()
六:作业:
1、书写生字。
2、词语接龙。
好——()——()——()——()
美——()——()——()——()
进——()——()——()——()
七、请你照样子说。
例:天上什么弯?天上月亮弯
1、天上什么飘?天上——飘
2、天上什么闪?天上——闪。
3、谁的耳朵长?——的耳朵长。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且认识了火字傍这个部首,在这课的生字中,比较难写的有“哥,诉定”三个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规则。
篇17:语文S版夜色教学设计
语文S版《夜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文中“胆、敢、勇、事、窗”等10个生字,会写 “再、讲、拉”等八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个偏旁“扌”和“夕”。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出示生字和词语、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唱《小星星》这首歌曲吗?(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如果学生不会唱,教师可以唱给学生听,学生要认真听。)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无意注意较强,设计此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又可有效的将所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时候的景色)那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出对课文的学习。]
3、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要求:自己试着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识字习惯。]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出示生字:再 外 事 此 讲 故 拉 步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星。
[设计意图:把检字环节设计为小组内完成,并合理利用评价机制,这样可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使学习真正成为一件乐事。]
出示:胆子、勇敢、讲故事、睡觉、原来、从此、微笑
[问:你能说一段话,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吗?]
2、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检测反馈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同学之间交流体会。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课文中生字你认识了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
2、做猜字游戏,加以巩固。
3、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说说“我”以前是什么样的。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展示交流,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大家认真听。问题: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板书。如: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下面同学们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3、好,哪个同学读懂了这个问题?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
小朋友和爸爸散步时看到了什么?
(2)后来爸爸带他去散步,他发现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美丽。你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让学生练习朗读。
重点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黑夜和白天是一样美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们理解文中内容。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5、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教师出示: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6、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三、背诵课文。
四、延伸拓展:
1、美读课文。
2、搜集所学生字。
3、观察夜色。
[设计意图:从小培养学生们搜集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由课堂延展开去,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五、指导生字书写。
“步”,上小下大,下面是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在竖钩,右边没有点。
“光“第一笔是竖,不是点,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讲:“讲”与“井”比较。把“讲”与“说、读、话”放在一起找规律。
故:提醒学生注意“攵”旁在“古”的右边,不要写成“夂”旁。
事:教师书写“事”字,学生认真观察,记住“事”的笔画顺序,第六笔是长横。注意中间是“竖勾”,不要写成“竖提”。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写一个胆小的孩子变得不胆小的故事。从而让我们学会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夜色》教学反思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来写。写从前“我”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我”不再怕黑。
在教学本课时,开课前我利用谈话引入新课:你们到了晚上怕黑吗?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理解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第一小节,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他怕黑时,我就让他说说为什么怕黑,有的学生说动画片看多了,外面有妖魔鬼怪;有的学生说黑漆漆的,让人看了就害怕。我就问其他的学生到底是不是这样,不怕黑的学生就回答不是这样,晚上也和白天一样美好。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一小节,读出害怕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读第二小节,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让学生明白晚上并不可怕,它像白天一样美好而可爱。“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夜光下睡觉……”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呀!在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眼中夜晚美丽的景色,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自己眼中的夜景,并且感觉自己的胆子不再小,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看到的夜色,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度课文,读出我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
篇18:《老人与海》语文S版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语文S版教学设计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文学的历史长廊中,有很多享有崇高荣誉的作家与作品。今天,我们要认识又一位这样的作家(出示海明威头像照片),阅读他的一部受人推崇的作品(先展示《老人与海》的全文读本,后板书课题)。
(二)自由初读
可先朗读,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再默读,标出全文段序,想想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
(三)深入细读
1.静下心来,边读课文,边想问题:老渔夫是怎样与大马林鱼和鲨鱼进行搏斗的?
2.交流认识,朗读课文。
先谈与大马林鱼搏斗,注意引读第49自然段有关语句,并结合观看插图一,体会课后第3题的第一个句子。
再谈与鲨鱼搏斗,注意引读第10自然段有关语句,并结合观看插图二,体会课后第3题的'第二个句子。
(四)巩固练读
1.想想老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读《老人与海》有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读后感,要自拟一个正标题。
2.先背诵你认为本文中写得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再朗诵你对此作出的赏析评语。
3.参加讨论,各抒己见:你认为老渔夫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说明理由。
4.用《不以成败论英雄》为题目,或以一个老人的故事一曲英雄的赞歌为内容办一期小报。
5.抄一抄,记一记,想一想。
真正优秀的作品,不管你读多少遍,仍然不知道它是怎么写成的。一切伟大的作品必有神秘之处,而这种神秘之处是分析不出来的。
篇19:语文S版《古诗》教学设计
语文S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二、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从军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二、图文结合,初读古诗。
(一)学习《从军行》
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
(1)你喜欢这幅画吗?
(2)图上的画是什么景象?将士们在军营里的情景。
(3)你能找出课本中的词语来说吗?故城、金甲、百战。你最喜欢图上的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从军行。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
4让我们走进那战争岁月吧!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吧!
5、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
6、你读懂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唐朝伟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疆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
三、学习古诗《从军行》
1、简介作者。
2、释题。跟着作战的军队一起行进。
3、朗读诗歌。
4、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1)难理解的词、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
(2)串讲诗意。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的将士磨穿了盔甲战衣,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不回还。
(3)教师在学生串讲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5、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
你知道暗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吗?
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们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家,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
6、过渡:是呀!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闭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但是将士们的决心是那么地坚定。那么我们该怎么来朗读这首诗歌呢?
8、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评。
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四、总结
诗人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1、认认写写,正确识字
2、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塞下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昨天学习了《从军行》,谁来展示背诵情况。(指名背诵古诗《从军行》)
2、指名说说第一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战争时期的古诗。
4、板书:塞下曲。
二、初读古诗:
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2、展开朗读比赛。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解题。《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草惊风
引弓
白羽
没
3、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
4、教师进行总结:
草惊风:草忽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准备射箭。没:插。
5、串讲诗句的意思。
6、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7、思考:《塞下曲》描写了一位怎样的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四、总结
1、这首古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将军?
2、你要对这位将军说什么?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塞下曲》。
2、用自己的话说说《塞下曲》的意思。
★ 语文S版下册12《轻轻地》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教学设计)
★ 《angengingong》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上册)
语文S版《尧帝凿井》教学设计(整理1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