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ea0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人教版燕子教学设计方案,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人教版燕子教学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燕子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燕子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词语、个别句子、练习题)和描写燕子的古诗,磁带、录音机。
2、学生:
预习本课,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应把学生引入情境。我结合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我本人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
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1、谈话:
当我们度过愉快的寒假,重新回到教室,回到学校,春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2、导入(播放《小燕子》):
有人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啊,在春天这多姿多彩的图画中,怎么可以想象会没有燕子呢?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走进有了燕子的春天,去欣赏美丽的燕子,去品读描写燕子的课文。
1、学生自由发言。
2、随着教师生动的描述,走进春天,想象春天的生机盎然,听着音乐调动起情绪。
观察挂图,初读课文 1、出示本课挂图。提出观察要求:
⑴ 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
⑵ 观察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同桌交流。
2、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板书课题。
3、提出初读要求:
图文对照,看文中哪些内容能在图上找出来。
1、学生根据要求观察图画,并作答。
2、听教师评价,明确本课课题。
3、根据要求初读课文,作答,相互补充。
再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1、教师个别指导。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读好下面词和句子(小黑板):
⑴ 俊俏、吹拂、聚拢、掠过、偶尔、荡漾。
⑵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合作读书,互相指正,练习把课文读顺。
2、练习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
品读欣赏,多元感悟 1、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为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指导朗读。
⑴ 评议。
⑵ 小燕子为什么要赶?赶上春天了吗?春天来得有多快?(指导根据才赶集似的体会春天在细雨、微风中是怎样来的。)
⑶ 指名读三四段,评议。
第四段中为什么不用根而用 痕?
3、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4、总结,再次放歌曲《小燕子》。
1、结合思考问题,学生自主谈想法。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男女生配合读:
(男)一身
(女)乌黑光亮的羽毛
4、练习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名读,想象光彩夺目的春天和在春光中飞舞的燕子的情景。
6、听读,评议。
7、体会痕的准确美妙。
8、思考并作答。
9、随着音乐,听教师总结。
练习朗读 播放音乐。 随着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推荐方法,背诵本课。
篇2:人教版燕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燕子教学设计(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了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可爱与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从看图入手,图文结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在语言环境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什么鸟儿在春天最常见?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和小燕子交个朋友。板书课题。
二、出示燕子的投影,让学生观察,说说燕子的样子。
三、出示课文插图的投影片,指导学生的观察顺序:
1、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2、观察近处在空中飞翔的燕子。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四、初读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读懂课文。
五、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一说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乌黑的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重点理解“俊俏”)
3、进而感悟燕子的性情特点:活泼机灵。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看图,试背诵这一段。
六、图文结合,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感受春天的气息。
2、你读懂了什么?
3、划出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的句子(颜色:绿中带黄,鲜嫩醒目;样子:柔柳如丝,随风轻扬。)
4、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意思。
5、看图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关系?
6、说说你对最后一句的理解:(1)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2)燕子飞来给大自然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理解“生机”]
7、朗读并想象美丽的画面。
8、练习背诵这一段。
七、联系图中飞行的燕子和落在电线上的燕子,理解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燕子的特点。
1、看图并听读第三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飞行在空中的燕子。
2、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斜着身子、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有的……)
3、听读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停落在电线上的燕子的。
4、说说你对“五线谱”、“音符”的理解?说说你对停着的燕子“谱出一首正待演出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 ?
5、有感情地朗读。
6、练习背诵三、四自然段。
八、读透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配乐朗读
3、分小组,自由读喜欢的句子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羽毛---乌黑的光亮
翅膀---俊俏、轻快
2、燕子 尾巴---剪刀似的
飞行特点:斜着身子、掠过、唧唧叫
性情特点:活泼机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背诵,完成课后练习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
2、学习感情朗读。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燕子可爱的形象。第二自然段: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飞行中的燕子。第四自然段:停歇的燕子。
三、思考、交流: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述燕子的?
2、分别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燕子形象的活泼可爱;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燕子停歇时的静态美,为春光增色,使春光充满勃勃生机。)
四、练习背诵课文。
1、自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完成“思考、练习”3的填空。
五、字词练习。
1、交流生字识记法,(强调“俊”、“拢”、“谱”)
2、练习、默写生字词:俊俏、聚拢、五线谱。
3、分小组默写。
六、自由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要求学生到野外观察燕子的外形与飞行特点。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要求学生到野外观察燕子的外形与飞行特点,并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2、燕子
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远山 湖面 稻田
由近及远:燕子
外形 从哪儿来 飞行 停歇
思想感情:赞美、热爱大自然
篇3:《燕子》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全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图,倾注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的热爱之情,教师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⑴ 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⑵ 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⑶ 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 (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聚、增、掠、稻、偶”等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等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 (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
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 活泼机灵
板书: 燕子赶来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课堂检测题
1、将上下两排的字,用“→”连成词。
悄 俏 消 峭 哨 稍 梢 捎
俊 壁 取 静 带 子 息 眉
2、填空:
⑴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⑵有的( )过( )的湖面,( )或( )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⑶( )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 )细线,多么像( )啊。停着的燕子成了( ),谱出一支( )的赞歌。
⑷作者先观察燕子的______,接着观察__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__,最后观察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 )的羽毛 ( )地吹拂
( )的翅膀 ( )地掠过
( )的柳丝 ( )地荡漾
( )的春天 ( )地演奏
( )的燕子 ( )地敲打
( )的赞歌 ( )地编织
4*.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燕子 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在我国,燕子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去。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生于浙江永嘉县,原籍福建长乐县。19参加五四运动,19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任燕京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创办《民立》周刊。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在出国访问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郑振铎毕生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考古研究,致力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山中杂记》《泰戈尔传》等;主要译作有《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等。1959年出版《郑振铎文集》。他的作品《鸬鹚》(由《鹈鹕与鱼》改编)等,曾编入人民教育出版
篇4:《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一)
金溪县中等职业学校 李桃丽
班 级:2014级高考班 学 生 数:41人 授课时间:2015-4-17
教 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之《荷塘月色》
授课类型:朗诵+鉴赏
学情分析:中职一年级学生,对作者对散文都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到《背影》,从叙事散文《我的母亲》到写景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再到哲理散文《像山那样思考》,对散文的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教学方法:
借助导学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点拨法、启发式归纳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鉴赏课文。学生则应通过有效预习,大量朗读,质疑提问,讨论交流,点评归纳等方式深入走进文本,适时走出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领悟情景交融的写法;(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揣摩散文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与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1.揣摩语句,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
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特别是通感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时目标
同学们,有一首歌名叫《荷塘月色》,大家喜欢吧?为什么?(学生应该有话说,可以说歌词美,或说意境美,或说曲调美等)谁来清唱几句?(学生积极展示)的确很美,说实在的,我也很喜欢这首歌。不过我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我们能不能拿这首歌的曲调作为朗诵朱自清先生的同题散文《荷塘月色》的背景音乐呢?(学生积极发言可能意见不一)到底能不能,我们今天就来开始学习这篇散文,希望通过这堂课,同学们能给我一个完整的答案。(出示课件,揭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效果
1.介绍作者--我认识的朱自清(生平经历、创作成就、感人事迹)
师适时补充,特别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有知识分子的一面。(出示幻灯片)
2.检测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出示幻灯片)
3.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采莲赋》的内容。
三、再读感知
1.师生简单复习朗读技巧(出示幻灯片),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找出文章主要写景段落和主要抒情段落,同时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直接抒情)的语句,体会其情感。
主要写景的段落有
主要抒情的段落有
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主要有
②.理清线索
作者的情感脉络
作者月下散步的游踪
2.对子之间交流朗读成果,并朗读抒情的段落和句子。
3.全班展示汇报朗读成果
(1)请基础一般的学生展示答案,其他同学补充。(师出示幻灯片,点拨归纳)
(2)请2-3个同学朗读自己最有体会的语段,然后生生之间积极点评,师适时点拨。
四、思考提问
1.听配乐朗读(可以试着闭上眼睛听),对比自己的阅读体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就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认为需要讨论探究的问题,批注在课本上。
五、课堂小结
师再提出导入环节中的问题:朗诵同题散文《荷塘月色》,能不能用同题歌曲的曲调作为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意境和情感主旨等分析作答。(师出示幻灯片,点拨归纳)
六、布置作业
1.朗诵课文第4-6段。试着鉴赏作者写景的技巧,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2.把课堂上质疑的问题加以分类,课外查阅资料,试着解决。
3.有兴趣的同学画一幅荷塘月色图。(可以画在纸上,也可以用多媒体制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出课时目标
1.文章记叙了作者深夜独游清华园荷塘的经过,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为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处处写景,时时抒情,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交织杂糅的复杂感情。(师出示幻灯片)
2.小组交流质疑的内容,重点内容及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再在全班研讨。
关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如:①.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明确:因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因为当时作者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强烈。)
②.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明确:《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民族命运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也表现了他不愿投身武装革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心态的反映。)
③.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来?
(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
④.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明确: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游览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宁静的心态,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时候,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景物之中,但是很快又回归不宁静,又重新忧郁起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是他不宁静的表现。)
3.前面我们已了解到,本文主要描写的景物是“荷塘”“月色”。品鉴散文,除了品味作品的情感美,还应赏鉴它的景物美、语言美。这节课,我们的重点是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荷塘月色图(含学生画作)展评
1.从这些画面你会联想到文中哪些语句?
2.分析图画和文中描写语段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请举例说明。
要点:①“图中景”和“文中景”
②图较直观,文多含蓄(文中有一些精美传神的语句)
③人的学识、生活经历
3.图画和文段语句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描绘景物的技巧及效果来比较)
三、思考质疑
关于文章的写景技巧、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大家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四、朗诵比赛
(采用小组积分制,成绩最后的要被罚表演节目。鼓励学生当堂背诵精彩的语段或句子)
五、课堂作业
《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是很高超的。美的语言、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并不是靠词藻堆砌、靠粉饰来写就的,散文的语言美就要表现在语言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的统一上。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除“亭亭”一词外,都是口语,“叶子出水很高”是写实的一笔,不需要修饰已经达到“准确”了。但作者不满足“摹形”,他要传荷叶之神。于是,抓荷叶的状态特征以裙作比,“亭亭”二字便成了点睛之笔,一位临风起舞的窈窕淑女的美姿出现了,那展开旋动的裙与硕大舒展的荷叶融合为一体,荷叶的动态美便跃然纸上,心形兼备。
请同学们也找这样的例句进行欣赏,并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理解。(100字即可)
先小组交流,后各小组推出2-3段质量更高的文字作全班展示,并说明推荐理由。
六、课堂小结
借景抒情:作者层次有序地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动静结合,运用鲜明的比喻,通感手法,由远及近,从里及外地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无边风光。作者时而又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别出心裁的虚实为用,浓淡相宜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作者努力挖掘蕴含在大自然中的诗意,让声、光、色、味都透出神韵,共同点染荷塘月色绰约的风情。这样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不仅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语言美: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典雅清丽、新颖自然(朴实自然美)。《荷塘月色》保持了这一特色。朱自清很注重语言的锤炼,且以轻笔淡彩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荷塘月色》中动词与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准确而传神地渲染和强化了诗情画意(含蓄美),而且节奏明朗,韵律协调(音乐美)。
以学生小结为主,教师借助相关幻灯片做补充,并提示学生做笔记。
七、课后作业
1.背诵第4-6段。
2.书面完成练习二、三、四题。
3..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在某种意义上说,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是朱自清的一个“梦”。说说你对这个“梦”的理解。
【教学反思】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的主旋律。这两堂课上,我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处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本;学生自主预习,适时合作,积极探究,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求知欲和展示积极性得到满足。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新课堂教学要学会巧妙“借力”。一、借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成果展示,教师能准确地调控课堂。二、借助学生的爱好特长,能增添课堂的情趣。三、借助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启发,学生能爬得更高,钻得更深。
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与实践,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两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较突出,语文教学的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朗读、理解、品味、鉴赏,处处扣住文本,在学生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过程中,点滴地渗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的目标要素。
为了当好现代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对话者、促进者。我在课前做足工作。尽管这篇文章教过多次,但每一次都要反复品读文章,查阅资料积累教学素材,探究新的教法,总结更好的学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但从这两堂课看来,学生虽会积极质疑,但质疑的内容探究意义不大,今后还要加以训练。从课后作业反馈情况看,【创读延伸】第二题就三校生而言设计得偏难,提示得不够。后来想想,其实可以拿陶渊明的“梦”、杜甫的“梦”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李桃丽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一)]
篇5:《长征》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第三小学朱芳
课题名称 《长征》
科目 小学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由于本诗的写作背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且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本诗,了解红军历尽艰辛、不怕困难依然积极乐观的精神;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过程与方法
1. 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2.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诗意;
2. 体悟诗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诗,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意,体会“云崖暖”“铁索寒”的表达效果,体悟诗情,;
2. 初步了解律诗的特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中国红军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迹--长征(板书:长征)今天我们所学的《长征》就是以诗歌的形式向我们描述了红军长征的恢弘气势。
教学活动2 二、简介作者毛泽东生平及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历尽千难万险,破乌江、渡赤水、越乌蒙、渡金沙、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巍巍雪山、走过茫茫草地,历经一年时间到达陕北。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纵横11个省,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多媒体出示全诗)范读全诗。
教学活动3
三、生自读诗,指名读诗,学习生字词,交流读后感受:
1、 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磅礴、逶迤、等闲、泥丸”,其中,“磅”是多音字
2、 交流自学感受: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生质疑: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暖 铁索寒 等,师生共同解疑释惑。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简介律诗的有关知识: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读首联,请学生展示:自己初读的感受,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①长征途中有许多困难,根据你的了解,红军都遇到了哪些困难?(生联系自己读的长征故事,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讲都可以。)师归纳:这么多的困难,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况:万水千山。红军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来自自然环境,更多的来自敌人的围追堵截,所以“万水千山”代表的是“千难万险”。
②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却当做平平常常的事。理解“只等闲”。
③从首联中,你又读懂了什么?(读出了红军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精神。)你觉得这是一支( )的队伍!
④怎么读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两句诗。
3、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毛泽东同志没有一一列举,在这里,他选取了哪些山和水呢?从后三联中找。“乌蒙 五岭 大渡河 金沙江 岷山”等。所以,首联是全诗的总括,后三联是分写。
按照学习首联的方法学习后三联,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再质疑,师生归纳诗意。
①“五岭逶迤”都是哪五岭?出示五岭连绵起伏的图片,师简介五岭绵延千里的山势。连绵千里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却像什么?“腾细浪”,变得多么的渺小。你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这句话通过夸张、比喻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红军战士丝毫不把困难放在眼里的英雄形象。)这真是一支( )的队伍!指导读这句诗。(同样的方法学习“乌蒙”句。)
②红军战士不仅翻越了座座鸟飞绝、人踪灭的高山,而且跨过了条条激流旋、波涛涌的大河,(出示大渡河水流湍急的画面和颈联)师简介:这两句诗中向我们讲述的是长征途中两次著名的战斗: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出示战斗画面。师:巧渡金沙江战斗中,红军战士用智慧俘虏了敌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多么令人欣喜啊!理解“暖”字。读这句诗。
③但是,长征途中,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更多的是与敌人的恶战。出示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当你看到这种情景时,你有什么感觉?(心惊胆寒)理解“寒”字。
④目睹这两种不同的战斗场面,你的心情一样吗?怎么读呢?读出不同的语气。从这两句诗中,你又体会到红军是一支( )的队伍!(勇往直前)
⑤尾联两句,老师简介“三军”指的是哪三军?你读出了什么?“喜”。你怎么理解这个“喜”字的?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从而可知,这还是一支( )的队伍!(乐观 充满信心)怎么读?
五、总结本诗,升华情感
这首诗只有八句,毛泽东同志就把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浓缩在这寥寥56个字,可见,这位伟大诗人领袖高度概括的大手笔和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让我们再来感受红军战士的不怕困难、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积极乐观!齐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在合唱《长征》的歌声中)师:同学们,历史的车轮将我们带入和平的21世纪,在这幸福的时代,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一起奔向强国富民的新的征途!
教学活动4
七、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诵《长征》;
2、课外查找并摘抄《长征组歌》;
3、欣赏或学唱《长征组歌》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成功之处是我始终注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理解诗意,体悟诗情,达到学生、老师、文本三者情感的共鸣。对于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一“暖”一“寒”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值得欣喜的是,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诵本诗,而且读得非常有韵味、有意境、有气魄!
如果说,本节课的不足,我觉得还是老师没能充分放开学生的“手脚”,对学生“扶”稍多,“放”不够。
[《长征》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6:《燕子专列》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刘霞 文登市三里河完全小学
【课标解读】
1、通过预习提纲这一形式,自主识字,初步理清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
2、借助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人类对动物的关爱。并通过小练笔,让学生们联系自身体验,说说自己相对贝蒂说些什么,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了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积累、背诵。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本文内容平实,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成了本课的难点。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即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和“爱”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进而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爱护家园。
【学情分析】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味浓的文章,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于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的重点掌握困难,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麻烦、气温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政府、救护”等词语,能试着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和常用记事文章写作顺序的比较,初步了解倒叙的写作方法。
4.通过小练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4.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重点)
5.领会三四自然段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难点)
【评价设计】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获取。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领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力求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学习,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通过词语的朗读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通过齐读、抽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检验课文的朗读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通过填空朗读,检验优美句段的积累
通过小练笔,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导航】
一、这篇课文以爱为主题,我要读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流利。
二、我要把本课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把生字词读准确。
三、根据下面的词语,我能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2)冒着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四处寻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6课《燕子专列》,跟老师写课题:燕子专列(强调“燕”字不要少写一横:注意,第四笔横不要忘记。)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
(1)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2)冒着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四处寻找
2、抽读,纠正读错的音。
3、这些词语放在文中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第二段)抽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学生应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借助上下文、字典、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检查课前预习,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从而为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打下基础,。整个环节,既检查了课前预习情况,又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三、品析感悟
(一)感悟燕子处境
1、(看屏幕) 会读书的孩子能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一个句子,能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你把这段话读成了哪个词?(板书:麻烦)
2、燕子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麻烦呢?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预设:
A、从“气温骤降”这个词看出燕子遇到了天气突然变冷的麻烦。
学生理解“气温骤降”的意思。(看来你理解了“气温骤降”的意思,“骤降”就是突然下降。)
像这样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B、从“饥寒交迫”这个词体会到燕子又饥饿又寒冷。
饿的原因是什么?
C、从“长途跋涉”这个词体会到燕子很累。
同学们,“跋”足字旁,表示行走在山路上。(出示汉字演变)甲骨文 (步,行走) (川,河),表示徒步淌水过河。甲骨文 (步,行走) (川,河),表示徒步淌水过河。跋涉,就是要翻过大山,趟过大河呀。它们过茂密的森林,飞过--飞过--飞过--还飞过----(预设生答:辽阔的田野、炎炎的沙漠、茫茫的大海、奔腾的江河、巍峨的高山……)
燕子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它们的行程大约是5000多公里,它们不分昼夜地飞,要飞近两个月的时间。它们已经疲劳到了极点--(生读)。
他们寒冷到了极点--(生读)。他们饥饿到了极点--(生读)。
3、此时燕子已经--(生接:濒临死亡 适时板书)
“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紧靠,二是接近、将要。在“濒临死亡”你选哪一种解释?
可爱的燕子,面临死亡的威胁,你感到--担心、焦急 、难过……
【设计意图:本段文字具体描述了燕子所遇到的困难,重点是三个方面的麻烦:冷、饿、累,所以是本文的重点之一,情感的铺垫在此处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经验,孩子们在课堂上肯定能找到一些相应的词语,如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描写燕子疲劳的词语,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词语,理清课文层次,感受天气之寒冷给燕子所带来的麻烦,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想象燕子的处境,引起孩子对燕子的同情,再结合孩子的理解指导朗读,水到渠成。】
(二)感悟政府关爱
过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三段)
理解“呼吁”
像这样用广播用新闻媒体来告诉大家,号召大家寻找燕子就叫“呼吁”。
政府是怎样呼吁的? 生交流。
小结:同学们,当时瑞士政府就是像你们那样动情地并且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通过电视广播呼吁全国人民奉献爱心。多么有爱心的政府呀!正是因为有了政府这样的重视,所以才有了这千古奇观--燕子专列。
【设计意图:对“呼吁”一词的理解首先是考虑到三年级孩子对“呼吁”的深层理解有困难。通过让孩子们体验怎么呼吁,可以加深孩子对呼吁的理解,从而体会政府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感受瑞士政府对动物的关注程度,激发孩子们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感悟居民关爱
过渡:在瑞士政府的呼吁下,瑞士居民们也都行动了起来。
1、找段画句
找出描写居民寻找燕子的段落,画出居民们寻找燕子的句子,并读一读。
2、集体交流
(课件出示第三段)
(标红)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3、理解“春寒”
什么叫做“料峭的春寒”?
仅仅是一丝丝寒意吗?你们看看这段文字,觉得这料峭的春寒“寒”不“寒”?
哪里看出很寒很寒?
4、感悟、朗读
(1)抓动词读
听,这就是呼呼的北风。(播放刮风的声音)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我们最想做什么?但是,就是在这样料峭的春寒当中,居民们却纷纷--(生读句子)
(课件出示 寒风飞雪)你们看啊,这一回同学们来读这句时,我想你们的体会更深了。(指生读)
刚才你读的时候,踏-着、顶-着、冒-着这样读的,能谈谈你此时的体会吗?(寻找燕子的艰辛)谁再来读?
(2)抓住“纷纷”
“纷-纷”走出家门,我听你是这样读的,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谁焦急地走出家门?
在你们说的这一大群人当中,有老人们,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读
可能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还有可能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也--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课件出示课文填空)
5、小结: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冒着春寒去抢救燕子呢?是啊,多么有爱心的居民啊!
【设计意图:这句话写瑞士人民是怎么行动的,在教学设计中分四个层次层层推进,即““想像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寻找燕子”,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恶劣环境与人们献爱心之间的关系;你仿佛看到谁走出了家门”,理解课文所说的“纷纷”,感受瑞士人民是人人关心这件事,人人都在献爱心; “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结”,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推升学生的情感,在理解想象中,结合多方式的朗读,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小班化的课堂,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和体验,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
(四)感悟贝蒂爱心
让我们直击抢救燕子现场,(出示图片)能找出课文中与这幅图片对应的文字吗?
1、指生读。(出示第四段)
2、“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她不在乎什么?
(出示句子)她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她只在乎--(生:寻找燕子。)
3、小结:多么富有爱心的孩子呀!
4、爱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他可以沟通人和动物的感情,在瑞士政府和居民的努力下,濒临死亡的燕子坐上了--。这是一辆怎样的列车呀?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段。
生交流体会
课文学到这,我不禁要考考大家了,课文的题目是《燕子专列》,你能说说什么是燕子专列吗?可你知道平常什么人才有资格坐上专列吗?只有国家领导人才有这项权利。可在这里,瑞士政府放下那么多重要的国家大事,专门为燕子开辟这样一趟专列,你能感受到什么?
你瞧,满载燕子的列车启动了,(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
生:燕子祝你平安、祝你幸福。……
师:伸出你的双手,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心里啄食吗?
生:愿意
师:伸出你的双臂,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臂自由跳跃吗?
生:愿意
师:逗逗你的双肩,你愿意让它在你的双肩唱歌、跳舞吗?
生齐声愿意。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啊!
有爱心的人不只瑞士人民、贝蒂还有大家,今天咱们再来认识一位有爱心的孩子,她就是蒂皮德格雷 。今天她带着她的著作以及好朋友们也来了,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吧。(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们》
【设计意图:小贝蒂的故事最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如果说瑞士人民的行动是一种面的描述,那么小贝蒂的故事无疑就是一个点的描绘。因为感人,动情,所以特意设计“她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她只在乎--”,然后自由地谈自己的学习所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不同的感动,小班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教学氛围。】
(五)领悟倒叙写法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记事文章的写法,写一件事我们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同学们看黑板,找一找哪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经过呢?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这种把结果放在前面的写法就叫“倒叙”。它的好处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设计意图】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烦”,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政府、居民和贝蒂的爱心;政府、居民和贝蒂是“解决”燕子麻烦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三个层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四、情感升华,小练笔
1、(课件出示配音乐)
贝蒂,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在……,她得走多少路啊,她得受多少冻啊。她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贝利说,拿出纸,写下来。
2、生在音乐中写话,老师巡视
3、指生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凸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设置了练笔环节,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抽象的意识情感走向这真真切切的生命经历。】
五、总结课堂
燕子得救了,满载着瑞士政府和居民们浓浓关爱之情的燕子专列,这辆爱的专列就要启程了!瑞士政府和居民共同铸就了这爱的专列,因为有爱,相信燕子专列一定会到达一个温暖的地方!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升华“爱“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阅读链接:《瑞士人爱鸟》,《贝蒂和她的野生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我们的小专题就是课内外阅读衔接,为了充分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我们建立“以一带二”的课内外阅读机制。即课内教一篇讲读课文,带动学生课外自读两本与文章相关的书。本课主要是以爱护动物为主题的文章,所以选择了跟瑞士有关的《瑞士人爱鸟》和关爱动物的《贝蒂和她的动物朋友》,相信孩子们对于如何爱护动物、爱护家园会有更深的领悟。】
板书设计:
倒 结果
燕子专列 起因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叙 经过 政府呼吁
居民寻找
【设计意图:板书不但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清楚地展示出“倒叙”这种写法的特点,简洁明了,清楚实用。】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7:《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颍上县城关二小:李铮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语境中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呼吁”等词语的意思;读懂第二节中写燕子濒临死亡原因的句子。
2. 联系上下文说清政府“呼吁”的具体内容;能体会作者按“先总写在具体”的写法来描述人们救护燕子的过程;感受瑞士人民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然流畅,语速适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理解“专列”,引入故事。
1. 揭示课题,理解意思。
板书课题,理解“专列”,了解课题意思。
2. 学习第一节,重点理解“特殊”。
(1 )出示第1、2句,指导读句,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理解句中 “特殊”一词的意思。
(3)因为人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所以让人心生疑问。
出示句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跋涉,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指导读好问句。(了解了“专列”的含义,给学生留下了质疑,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为什么用专列送燕子?读课文整体感知,按要求找到对应的小节。(出示表格)
2. 交流校对。感知课文将结果分两部分写的特殊写法。
三. 抓关键词,读懂句、段,感知写法。
1.抓“麻烦”一词,了解事情起因理清第2节中句子关系。
(1) 为什么要启动燕子专列救助燕子呢?读第2节,划出具体原因。
(2) 读句找原因,理解词语,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原因一:长途跋涉
引导了解“跋”与“涉”的字义,理解“长途跋涉”一词的意思,感受燕子迁徙路途的艰辛。
板书:累
原因二--饥寒交迫
联系上下文,引导了解燕子“饥”与“寒”的原因。
板书:气温骤降 几乎…….
指导书写:骤
(3) 理解词语:濒临死亡;朗读句子,体会燕子遇到的种种麻烦。
(4) 圈划关键词“麻烦”,引读第2节,了解这一小节就是围绕“麻烦”一词,写清楚了故事的起因。
3. 抓“呼吁”一词,结合语境想象“政府呼吁”场景,练习表达。
(1) 怎样救助燕子,将散落四处的燕子送到专列上呢?
板书:政府呼吁
(2)组织讨论广播台向居民发出呼吁,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生交流,师帮助梳理,引导理解“呼吁”一词的意思。
(3 )指导学生根据填空说清呼吁的内容,语句连贯。
各位听众,请注意!现在想你播报一则紧急消息:由于--,请大家--。【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同桌互相练习。
四. 总结,布置作业。
1. 小结。
2. 布置作业
(1) 抄写、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将“政府呼吁”的相关内容写清楚。
五. 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长途跋涉(累) 政府呼吁
濒临死亡 人们寻找
饥寒交迫(气温骤降 几乎……) 专列启程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8:高一英语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Unit 5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Numbers,学习数字、交通工具、玩具、表达名词的复数,一首数字歌和学习四个以字母暗线编排的新单词insect、ink、jacket和jeep,以及含有这四个单词的一首儿歌等内容。由于内容较多,本单元计划安排四课时。Lesson 1 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习数字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知道各表示的是数字几,同时学习,火车,汽车,球 洋娃娃,玩具熊的英文表达法,通过学习能够根据图片快速地说出英文单词,以及与数字有关的表达 How many。对于数字1~5的英语说法,大多数孩子较为熟悉,应注意正音,特别是three |θri:| 较难掌握。在有意义的情意中,学习How many句型,理解数字与“多少”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名词的复数形式作铺垫。
二、学生状况分析
一部分孩子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接触过少量英语,大多数孩子属初识英语。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大胆、热情、积极,对英语学习兴趣浓烈,他们喜欢说、唱、玩、演、做游戏、比赛等活动,且乐于表现自己。但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无意注意占主要,所以宜尽量采用活动式教学法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近三个月的学习,这些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日常问候用语,能大胆地模仿并进行跟读;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并能就个人的特征,如名字、性别等进行简单介绍;学习了颜色、学习用品、动物、水果、五官部分等单词,能表达问候、致谢,有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一定的自信心。
Numbers
教学目的:
1、学习数字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知道各表示的是数字几,同时学习,火车,汽车,球 洋娃娃,玩具熊的英文表达法,通过学习能够根据图片快速地说出英文单词。
2、能够听懂表示询问数量的功能句:How many ……?并能够根据询问用数字one ,two ,three……来回答。
3、学生能够快速的指读朗读新单词。
4、小游戏巩固所学的新单词,同时使学生感到在快乐的学习英语,为今后学习英语建立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单词one、two 、three 、four、five、train、ball、doll 、car 、teddy bear,掌握其意思并能够认读。
能够听懂表示询问数量的功能句,并做出回答。
教学难点:
区分单词ball、doll 、掌握其读音,不混淆。
教学准备:
ppt,火车及汽车的喇叭声、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热身(sing a song ——Happy birthday song)
T:刚才唱的歌是为Sam 庆祝生日,那么你们看这是谁?
出示Mocky的图片。问,Who is this?
S: Mocky
T: Mocky的生日也要快到了,I want to buy some gifts for him ,can you help me ? S: Yes!
二、呈现新知
T: 我们一起去商店为Mocky挑选礼物,但商店离这里很远,我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listen!
(一)car train
1.教师播放汽车的喇叭声。
估计:学生很快地说出汽车。
对策:T: Yes ,by car,同时教师出示小汽车的图片,教读 car ,指生读,教师加动作做开汽车的状态,di di car ,di di car,
T: the store is too far, so we must by train get there
2.教师播放火车的喇叭声,同时拿出单词卡片教读train ,
a先教师教读几遍,b分男_读,c教师双手放在身体两边做车轮转动 轰隆隆 train, 轰隆隆 train , d di di car, 轰隆隆 train
3.带领全班复习这两个单词。
过渡:Look,we are at the store gate, Let us go in and have a look!看我们来到了商店门口,让我们快进去看看吧!
(二)one two three four five
1、播放课件(商店大门敞开)
T: what can you see?
估计:学生会说出很多的中文.
学过的单词可能会用英文说出。
对策:教师引导:I can see an apple.
如果此时学生说出的是几个物品,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个,用a,an 多了要在单词后加s。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bananas
2、教师指着苹果问:what ‘s this ? s: apple
教师:How many apples ? (教师多说几遍,并告知学生意思,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意识))
估计:有的学生会说出中文一个,有的可能会说英文的one.
T;There is one apple 引出 one .同时出示单词卡片 one.
教师教读单词,指生朗读,同时伸手表示数字1。
3、教师指着屏幕问:How many cars?
教学单词 two ,请学生听老师的发音,带领学生朗读,看图片进行朗读,教学顺口溜:one one two,(还可以让学生伸手记忆)
4、同法学习three, four,five
5、运用手势复习1——5的英文表达法,同时激起学生表达的_。
6、play a game ____Lishen and show your fingers
Let’s play a game .
规则:当老师说完数字后,生立即举起自己的手指,举得最快并且对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笑脸。
(目的 巩固数字1-5的表达。)
(三)doll ball teddy bear
1、教师出示皮球 look! 教师一边拍球一边数数,带领学生数数。
请个别学生试拍(要求边拍边数)
2、教师举起皮球:this is a ball
请学生跟读,让学生感知b的发音,然后记忆。
3、看屏幕:How many balls ?
How many cars ?
How many ……?
T: Who can ask other any questions ?(Who want to be a little teacher?)
估计:学生会说出,但单词后的复数形式不会加上。
不会问
对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加上s,并教授读音。
教师引导如教师说:how ……让学生说后面的,降低孩子说的难度。
T: (拿着洋娃娃)I am a girl ,so I like doll, (我喜欢娃娃),You are a girl , do you like doll?(指着一名学生询问)
4、请学生摸摸洋娃娃,并跟读doll,齐读,小组读
Guess how many dolls ?(关掉大屏幕)
教师用yes 或者no来回答。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师出示; 区分ball 和 doll
A 从读音上 ,区分 b ,d 教师教读,使生感知二者的发音。
B 教师拿两张图片 请生朗读巩固,然后快速的出示其中一张,请生朗读,锻炼学生的反应与记忆。
5、T:Look!He is my son, his favourite toy is teddy bear ,do you like teddy bears ?
学习teddy bear,师领读,生跟读,小组读,个人读。
6、Let count.
多媒体光盘(师带着数第一个,生完成其他)
7、T:Today we see so many gifts,which gift is for Mockey?
Let us play a game,the winner choose the gift for Mockey.
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个新单词卡片,教师读,当听到自己手中的读音后快速的起立,并大声朗读。如果正确为其小组画一个笑脸,哪组笑脸最多哪组胜利,然后由这小组决定送给Mocky什么礼物。
8、sing a aong.
帮 Mocky 选好了礼物,让我们提前祝福 Mocky 生日快乐,将生日快乐歌送给他!
篇9:高一英语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
一、【课题名称】
字母歌:Hello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能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如下方面:
1、学生学习26个英文字母,学会唱英文字母歌,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
2、学生可以学到见面问好的简单词汇,并能在生活实践中交际;
3、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4、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6、灵活运用语言,拓展课程资源。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1、本次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以现实生活为情景为原则,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运用信息技术,采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启发点拨为线,以学生合作与竞争为基调,把语言的亲身体验、交际运用贯穿始终,努力做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实践,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比赛教学法等。
3、参与的评价:鼓励性评价,评价标准:学生合作、交流、倾听等技巧;通过活动,检验学生基本问候词、句的掌握情况;通过完成任务,检验学生对本课语言功能和结构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内容】
1、基础内容:掌握A、B、C、D等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发音,会唱字母歌。
2、认知内容: 能听懂会说–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Hello! I’m??等问候语。
3、能力要求:学会用–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Hello! I’m?? 来问候和交流。
五、【重点难点】:
与人见面时一些简单问候语的学习,并进行问答对话练习
六、【课的类型】:
综合课
七、【教学准备】:
课件光盘、字母卡片、英文字母歌磁带、奖品贴画、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等。
八、【教学时间】:
45分钟
九、【教学过程】
一、英文字母
(一)教学导入(5分钟):
提问“大家知道英文字母有多少个吗”,26个。把26个字母写在黑板上,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字母吗,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它们”,教师播放英文字母歌, 让学生仔细聆听,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
1、指导阅读法(5分钟):教师按照黑板上所罗列的字母顺序,逐一教导学生该如何去读,待26个字母都教过后,教师领学生读几遍,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能够自己大致将它们读出来。
2、媒体教学法(6分钟):在学生已经大致能将26个字母读出来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播放英文字母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如此练习几遍后,教师关闭录音机,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着一起唱。
3、游戏教学法(4分钟):“抢读字母”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认读字母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字母,读对的给该组奖励一个奖品贴画,最后得到的奖品贴画最多的组为优胜,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
4、讲解法(10分钟):接下来,进入问候语的教学。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与Hello有关的课件光盘(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候语。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问候语之后,教师开始细化的向学生讲解该如何使用问候语,如:见面时对别人say“hello或hi”,然后介绍自己用I’m??,接着教学生–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的对话。此时教师可以拿自己作为例子来给他们讲解这些问候语的运用,先由教师问学生答,然后让学生们自己练习。
5、谈话法(5分钟):教师在教室中随便找一个学生进行谈话
T:Hello ,I’m she Xiao Pei
S: Hello, I’m P1
T: How are you?
S: Fine , thank you !
如此多找几个学生进行谈话,让他们亲身体会用英语进行问候的乐趣。
6、比赛教学法(6分钟):教师让学生俩俩组合进行对话练习,然后让学生举手到讲台上去表演,看哪个组的学生表演的好,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及鼓励。
(三)小结(2分钟)
以教师与全班同学的一起对话,对问候语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四)布置作业(2分钟)
让学生课后唱唱英文字母歌并用英文进行问候语的对话练习。
篇10:高一英语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
After some practice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I present the next language points:
There’s no …inon ear…
Have …then.
And I will stick these sentence patterns on the Bb. Finally I’ll let the Ss do pair works to consolidate them.
Step 3 Listen to the tape and Ss imitate to read and say.
As the new reformation of curriculum, emphasized the traditional clas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echanical teaching, neglect the experience and participation, for example, the five-step method. So in this lesson, after presentation, I ask Ss to listen to the tape with three Qs, read in different roles and in pairs, then try to recite the text.
Step 4 Ss be the main body, T makes a guider.
In class, Ss play as a host, and the T makes an influence on guiding, help Ss to act the learnt dialogue, it can stress the position of the Ss, and arouse their interest.
Then I show a carton with no voice, ask Ss to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There are lots of ways to consolidate the new knowledge. Playing game is a good way. So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y of Ss, I hold a group competition during the game, ask Ss to finish the blanks. In this way can develop Ss’ good habits and achieve the aim of mastering the learned knowledge in situation.
Step 5 Change class to life, learn by themselves.
Is this the end of the class? I don’t think so. If there is an end, I think it should be in the life. So I extend this class, encourage Ss to use the learned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life.
In a word, the whole period is based on tasks, which are designed from easy steps to steps that are challenging. When the Ss are carting out the tasks, they can acquire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have their ability and skills trained.
That’s all. Thanks a lot for your attention.
★ 教学设计方案
★ 燕子教学反思
★ 燕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燕子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