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奇怪的信》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25 03:53:48 作者:同志 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同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一封奇怪的信》的教学反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一封奇怪的信》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一封奇怪的信》写的是一个小姑娘在寒冷的`冬天为祖国大西北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用信封装了一些槐树籽寄往西北,可信封上什么也没有的感人故事。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上课开始我就在黑板上贴了一个白色的信封。信封上没写地址。“这封信能寄出去吗?”接着问大家,信封上只有邮票,一个字也没有,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正堂课围绕“奇怪”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针对学生部够理解的大西北,我特别收集了相关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倾听观察,同学们被小姑娘那份善良所感动,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愿望;

“我要为祖国的西北献上一些樟树籽,希望我家门前的樟树也能在大西北长成参天大树。”

“我要为祖国的大西北送上一片绿地。”

“我长大后要去西北工作,让西北也能鸟语花香。”

“我长大后去西北建设,把西北建设成比我们这里还要美丽的城市”

篇2:《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把握住了以下几点:

(一)导入环节设计亲切而自然。开课时,我用给女儿寄信的事情引出“信”和“信封”,并有意强调这个信封很薄以及寄信时需要写上地址和姓名。为后文理解“信的奇怪”做铺垫,也做了个小小的暗示。学生一下子就被这封信吸引住了,饶有兴味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二)随文识字写字。课标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并注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由于生字出现在了课题中,在板书课题后,我就安排了“奇”字的写字指导环节。以“大字不大真奇怪,‘可’字把它向上抬” 这样琅琅上口的儿歌自然地强调“大字头”在“奇”字中的特殊写法。通过巡视观察,我发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大字头“的特殊写法,真正落实了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

(三)识字教学有梯度。课文要求认识15个生字,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不简单的学习任务,怎样落实这一重点呢?我采取了语境逐渐缩小的方法,三张幻灯片出示生字词。第一张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带生字的词语;第二张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增加难度,复现词语;第三张只留下生字,难度继续增大,以此考查学生记忆生字的水平。通过这三次有梯度的生字认读,实实在在地落实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四)教给学生进行简单批注的读书方法,从小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课堂上,在找出“这封信的奇怪之处”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信封上除了贴着一张邮票外,一个字也没有。”,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词“沉甸甸”、“一个字也没有”体会信的奇怪。并结合年段特点,顺势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将这句话用横线划下来,在重点词的下面用三角符号做标记。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都在文本中进行了简单批注。

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做了设想,然而我面对的学生是陌生的,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无法准确估计,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预设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

由于我对学生的情况完全不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没有为教学的生成留有太多余地。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这样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学生的回答或思考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就是教学生成的好时机。但在实际教学中,为追求教学预设的目标,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而是尽可能想要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预设的轨道上来。

其一,在识字写字环节,本该在开火车读生字词时,让全班学生跟着读一读,常态课上是这样进行的。但总担心后面的感悟课文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够,就临时省去跟读这一安排,没有真正落实识字任务。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不应该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课。

其二,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把“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作为我的朗读训练目标,并安排在精读课文的第二个环节来进行。本身这篇课文对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设计时已考虑到这一点。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这一环节的教学处理不理想。朗读的形式虽体现了多样性,但读书的时间并没有充分地还给学生,朗读指导也就显得不够到位。教学参考上也指出,“当学生想读好但又读不出‘味’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或朗读示范,或委婉提出朗读要求。”同时这也是对老师教学机智的一种考验。这一点,是本节课较遗憾的地方。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它给了我一些思考与启示,也算是另一种收获。

其三,指导写“奇”字时,在巡视过程中,也评价过几个学生的字。这时,如果我能利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对个别同学的书写进行互评,就能更进一步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不足之处是时间掌控不好,识字环节太仓促,精读感悟课文环节朗读指导不够到位等。

出现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赛中处理教学预设和生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肤浅反思,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篇3:《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充分。当我确定讲这篇课文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学生认识信、信封。因为在讲《邮票上的齿孔》时,学生对有关邮票的知识很陌生,如果不是亲手去试验还不知道齿孔的作用。所以我知道对信也不会了解很多。作用这么大的孩子从来没写过信。有的根本没见过。所以课上多占用了一点时间介绍信以及信的用途以及写信封的要求。为课上学生去理解奇怪的信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同奠定了基础。

二、课上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好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老师、同学读文时告诉倾听是种学习,思考也是一种学习。

写字,我提醒同学教师写字时有个好习惯就是一边看书,一边写,这样会写把字写的很漂亮。在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时发现在孩子们都非常认真。课堂上孩子都这样做就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我说互相学习、共同参与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在评价中教给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有效使用随文识字,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实现识字与阅读同步,今天我和往日的教学有所不同,以往是光学字词,分析都留到第二课时,这样做学生注意的时间短,今天采用了边阅读边识字后,感觉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了。这样做对学生的分析、理解、有所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出示图片和老师的讲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出示图片,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能更容易让学生去体会为什么要去支援大西北。为什么要把槐树籽寄给大西北,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很快领悟到其中的真谛。能从小姑娘的行动中知道每个人都要去关心祖国建设

五、在读中感悟

本文主要是通过用对话让学生去理解感悟。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有了语感读出来的。所以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姑娘去读。这样入情入境更容易理解课文。

篇4: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一封奇怪的信》,课文讲述了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邮寄槐树籽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情节简单明了,语言朴实无华,饱含深情。

课后,在回顾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对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各环节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预设――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活动具有着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备课时,我力求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我根据逐渐缩小语境的教学理念,安排了有梯度的识字训练,并在课题中进行识字、写字。这样安排旨在体现随文识字,让识字活动贴切而自然。

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抓住信的奇怪和对小姑娘进行评价这两个方面,运用分角色朗读,评读、品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我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了年段特点,学科特点,结合文本的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繁琐的环节,板块清晰。

二、教学的生成――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把握住了以下几点:

(一)导入环节设计亲切而自然。开课时,我用给女儿寄信的事情引出“信”和“信封”,并有意强调这个信封很薄以及寄信时需要写上地址和姓名。为后文理解“信的奇怪”做铺垫,也做了个小小的暗示。学生一下子就被这封信吸引住了,饶有兴味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二)随文识字写字。课标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并注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由于生字出现在了课题中,在板书课题后,我就安排了“奇”字的写字指导环节。以“大字不大真奇怪,‘可’字把它向上抬”这样琅琅上口的儿歌自然地强调“大字头”在“奇”字中的特殊写法。通过巡视观察,我发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大字头“的特殊写法,真正落实了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

(三)识字教学有梯度。课文要求认识15个生字,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不简单的学习任务,怎样落实这一重点呢?我采取了语境逐渐缩小的方法,三张幻灯片出示生字词。第一张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带生字的词语;第二张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增加难度,复现词语;第三张只留下生字,难度继续增大,以此考查学生记忆生字的水平。通过这三次有梯度的生字认读,实实在在地落实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四)教给学生进行简单批注的读书方法,从小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课堂上,在找出“这封信的奇怪之处”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信封上除了贴着一张邮票外,一个字也没有。”,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词“沉甸甸”、“一个字也没有”体会信的奇怪。并结合年段特点,顺势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将这句话用横线划下来,在重点词的下面用三角符号做标记。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都在文本中进行了简单批注。

三、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做了设想,然而我面对的学生是陌生的,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无法准确估计,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预设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

由于我对学生的情况完全不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没有为教学的生成留有太多余地。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这样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学生的回答或思考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就是教学生成的好时机。但在实际教学中,为追求教学预设的目标,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而是尽可能想要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预设的轨道上来。

其一,在识字写字环节,本该在开火车读生字词时,让全班学生跟着读一读,常态课上是这样进行的。但总担心后面的感悟课文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够,就临时省去跟读这一安排,没有真正落实识字任务。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不应该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课。

其二,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把“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作为我的朗读训练目标,并安排在精读课文的第二个环节来进行。本身这篇课文对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设计时已考虑到这一点。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这一环节的教学处理不理想。朗读的形式虽体现了多样性,但读书的时间并没有充分地还给学生,朗读指导也就显得不够到位。教学参考上也指出,“当学生想读好但又读不出‘味’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或朗读示范,或委婉提出朗读要求。”同时这也是对老师教学机智的一种考验。这一点,是本节课较遗憾的地方。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它给了我一些思考与启示,也算是另一种收获。

其三,指导写“奇”字时,在巡视过程中,也评价过几个学生的字。这时,如果我能利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对个别同学的书写进行互评,就能更进一步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不足之处是时间掌控不好,识字环节太仓促,精读感悟课文环节朗读指导不够到位等。

出现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赛中处理教学预设和生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肤浅反思,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篇5: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的能力培养,面对一篇课文,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这就需要合理地分配课程资源,把握教学时间。

我在执教《一封奇怪的信》这一课时,学生们从认识理解“奇怪”开始,用“奇怪”说句子,然后从课文找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封奇怪的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学生们对写在纸上的信已慢慢没有概念,但我启发学生联系《寄给青蛙的信》这篇课文,学生们知道了信要写在纸上并装在信封里,信封上要写寄信人和收信人。但这封信信封上没有寄信人和收信人,信封沉甸甸的等,从这里学生知道了这封信的奇怪。学生马上联系到寄信人,原来是个踮起脚尖也够不到信箱的小姑娘,她冒着秋风,冻得直流鼻涕。

小女孩寄信的行为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她为什们冒着寒风寄这封奇怪的信,学生们通过阅读讨论得知她要支援祖国的西部,这样,小女孩的形象立即跃然纸上。这样的发现并不难,当学生读到小女孩的槐树籽是拣来的时,有学生质疑:老师,书上的“拣”字错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之前备课也没有注意这个字。当她提出问题时我才找到这个字看了,课文中的确是“拣”。我猜想,因为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这个“捡”字他们较常用。我没有立即告诉他们该生的质疑是否正确,而是让带字典的学生查字典,通过查字典,学生知道了”捡”只是拾取的意思,而“拣”有挑选的意思。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字说明了小女孩做事很认真,她不是随随便便找些种子,而是精心挑选了。这个字又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部分,小女孩不仅关心国家,坚强勇敢,而且做事认真。

通过这课的教学,我发现。随文识字只要挖掘了课文中的资源,随文识字运用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识字的数量,还提高了识字的质量,使识字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达到了认识理解生字,还读懂课文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钻研随文识字的方法,努力挖掘教学资源,让学习生字为理解课文服务。

篇6: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上课开始我就在黑板上贴了一个白色的信封。信封上没写地址。“这封信能寄出去吗?”接着问大家,信封上只有邮票,一个字也没有,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正堂课围绕“奇怪”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针对学生部够理解的大西北,我特别收集了相关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倾听观察,同学们被小姑娘那份善良所感动,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愿望;

“我要为祖国的西北献上一些樟树籽,希望我家门前的樟树也能在大西北长成参天大树。”

“我要为祖国的大西北送上一片绿地。”

“我长大后要去西北工作,让西北也能鸟语花香。”

“我长大后去西北建设,把西北建设成比我们这里还要美丽的城市”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后,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如:本文主要是通过用对话让学生去理解感悟。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有了语感读出来的。所以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姑娘去读。这样入情入境更容易理解课文。不足的地方:因导入的时间过长,所以学生课上的朗读不充分,对词的理解不够全面。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篇7:《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本课内容,理解这封奇怪的信包含了怎样的童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向小姑娘学习,做一个关注祖国的学生。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姑娘的纯真可爱。

教学准备:

槐树的图片 生字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一封奇怪的信

沉甸甸

可爱 可敬 支援大西北 (关心祖国建设)

篇8:《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篇9:《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学习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起,导入新课。

你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信)。你知道为什么要写信吗?在以前没有我们现代的网络呀、电话这种通讯方式,只能靠写信来传递消息、互相问候,可以说书信在以前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师介绍信封的书写。今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也要寄一封信,但这是一封奇怪的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一封奇怪的信》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导书写“奇”“怪”两字。(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它奇怪?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老师范读。生反馈。

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听准字音,一边思考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这封信要寄给谁?

2、学生自读。

你们想读吗?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不熟悉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把课文读通读顺。

3、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

三、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和句,咱们一起来认认好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词语(姑娘、塞进)注意读准平舌音。认读生字

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当我把信塞进信箱时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它都有哪些动作?直流鼻涕说明什么?(天气冷)这么冷的天她想干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叔叔,……)生读

出示词语(够不着)认读生字。再读句子。小姑娘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生读

出示词语(沉甸甸)读第四声。再说几个这样的叠词。为什么说信奇怪?(板书:沉甸甸、没有字)为什么没有字?你觉得奇怪吗?这封信让大家感到惊奇。于是叔叔想问个究竟。

4.学习四至九自然段。

出示对话。多种方式读。注意读出语气。

出示大西北、槐树图片师讲解。如果有了绵延千里的槐树,那茫茫的大西北一定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看了小姑娘的做法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这样的一个关心祖国建设的小姑娘能不让人喜爱吗?文中的我也和你们想的一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词语。生认读。

我想甘肃的人民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的'。

四、巩固生字

抢字游戏

五、总结:

我们就要和小姑娘说再见了,你想和她说点什么吗?

六、作业

把今天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自我反思:

一、课前准备充分。当我确定讲这篇课文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学生认识信、信封。因为在讲《邮票上的齿孔》时,学生对有关邮票的知识很陌生,如果不是亲手去试验还不知道齿孔的作用。所以我知道对信也不会了解很多。作用这么大的孩子从来没写过信。有的根本没见过。所以课上多占用了一点时间介绍信以及信的用途以及写信封的要求。为课上学生去理解奇怪的信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同奠定了基础。

二、课上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好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老师、同学读文时告诉倾听是种学习,思考也是一种学习。

写字,我提醒同学教师写字时有个好习惯就是一边看书,一边写,这样会写把字写的很漂亮。在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时发现在孩子们都非常认真。课堂上孩子都这样做就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我说互相学习、共同参与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在评价中教给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有效使用随文识字,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实现识字与阅读同步,今天我和往日的教学有所不同,以往是光学字词,分析都留到第二课时,这样做学生注意的时间短,今天采用了边阅读边识字后,感觉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了。这样做对学生的分析、理解、有所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出示图片和老师的讲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出示图片,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能更容易让学生去体会为什么要去支援大西北。为什么要把槐树籽寄给大西北,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很快领悟到其中的真谛。能从小姑娘的行动中知道每个人都要去关心祖国建设

四、在读中感悟

本文主要是通过用对话让学生去理解感悟。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有了语感读出来的。所以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姑娘去读。这样入情入境更容易理解课文。不足的地方:因导入的时间过长,所以学生课上的朗读不充分,对词的理解不够全面。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篇10:小学语文《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热爱祖国,关心大西北建设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小女孩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大西北水土流失场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大西北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西北看一看。(播放大西北水土流失的资料片段。)

2、同学们,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一个小姑娘知道了大西北的情况,用行动来表达了自己的心。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一封奇怪的信》。

3、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多拼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读音。

3、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懂的地方。

3、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明白小姑娘要寄什么样的信。

师:小姑娘冒着寒冷的秋风,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

联系实际,体会“沉甸甸”的意思。

(2)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9、第10自然段,感悟内容。

师: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小姑娘为什么要寄槐树籽到大西北去,感悟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4、轻声读课文,用“____”线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用“~~~”线画出叔叔说的话。(相机出示人物对话。)

5、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重点读出小姑娘骄傲、惊奇和叔叔不解的语气,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喜欢课文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

3、除了寄种子,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支援西部建设?(例如:可以寄零用钱、学习用品、衣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你了解到课文里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二、再读感悟

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自主合作练读。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

三、自主识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用最拿手的方法记忆生字。(先让学生说说识字方法,再识记。)如:

熟字加偏旁:冈--钢正--政良--娘

句--够付--府古--姑

拆字方法:塞、甸

3、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生字:

让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老师重点指导书写:“信、呀、怪、姑、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左窄右宽;“树”字中间“又”的捺变成点;“奇”上面的“大”捺画变短;“举”的撇、捺要写长一些。

四、积累词语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五、课外实践

请你给大西北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篇1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原文】

我刚把信塞进邮筒,觉得有人拽我的衣襟。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姑娘。她举着一封信,秋风吹得她直流鼻涕。

“叔叔,请您帮我把信放进去,我够不着。”

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信封上贴着一张邮票,可是却一个字也没写。

“你几岁啦?”

“五岁半。”

“这里边装的什么呀?”

“槐树籽!”她骄傲地回答。

“槐树籽?”我不解地问。

“您不知道?”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广播里说,全国都要支援西北种草种树。这槐树籽是我和小明一起拣的。我俩商量好了,这件事谁也不告诉!”

我掏出钢笔,在信封上工工整地写上:“甘肃省人民政府收,石家庄儿童寄。”

我抱起她,说“你亲自把信放进去吧!”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学习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起,导入新课。

你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信)。你知道为什么要写信吗?在以前没有我们现代的网络呀、电话这种通讯方式,只能靠写信来传递消息、互相问候,可以说书信在以前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师介绍信封的书写。今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也要寄一封信,但这是一封奇怪的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一封奇怪的信》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导书写“奇”“怪”两字。(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它奇怪?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老师范读。生反馈。

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听准字音,一边思考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这封信要寄给谁?

2、学生自读。

你们想读吗?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不熟悉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把课文读通读顺。

3、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

三、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和句,咱们一起来认认好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词语(姑娘、塞进)注意读准平舌音。认读生字

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当我把信塞进信箱时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它都有哪些动作?直流鼻涕说明什么?(天气冷)这么冷的天她想干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叔叔,……)生读

出示词语(够不着)认读生字。再读句子。小姑娘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生读

出示词语(沉甸甸)读第四声。再说几个这样的叠词。为什么说信奇怪?(板书:沉甸甸、没有字)为什么没有字?你觉得奇怪吗?这封信让大家感到惊奇。于是叔叔想问个究竟。

4、学习四至九自然段。

出示对话。多种方式读。注意读出语气。

出示大西北、槐树图片师讲解。如果有了绵延千里的槐树,那茫茫的大西北一定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看了小姑娘的做法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这样的一个关心祖国建设的小姑娘能不让人喜爱吗?文中的我也和你们想的一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词语。生认读。

我想甘肃的人民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的。

四、巩固生字

抢字游戏

五、总结:

我们就要和小姑娘说再见了,你想和她说点什么吗?

六、作业

把今天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篇12:一封奇怪的信

从前,小河清澈极了!鱼儿们也可以在河里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

可是,自从人们在河边建造了一座工厂以后,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工厂里排出的脏水使小河变得肮脏极了;排出的黑烟使小鱼们都快喘不过气来了;更厉害的是:工厂里的工人们竟然还把自己吃下的残羹剩饭倒到了河里……

这些变化,也使鱼儿们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好多鱼儿都病死了,只有两、三条鱼儿幸运地活了下来,可是:日子也不好过啊!

一天,鱼儿们的好朋友——燕子飞来了,当它看到河面上只有两、三条鱼的时候,便急切而又怀疑地问道:“鱼儿们,你们都跑到哪儿去了?我来看你们啦!”她看没人回答,便又大喊道:“鱼儿们,你们怎么不回答我呀?难道——是在和我“捉迷藏”?啊?”

听到她的喊声,小鱼贝贝好奇地抬起头,向上望了望,看到了燕子,便对燕子招了招手,还奶声奶气地喊道:“燕子阿姨,燕子阿姨,我在这儿!你快过来!”

听到他的喊声,燕子阿姨急忙朝发出声音的地方飞了过去,看到了贝贝,她又问道:“贝贝,你妈妈到哪儿去了?” “唉!”贝贝叹了口气,哭了起来。

燕子阿姨看到了,便赶忙追问了下去:“到底怎么了?贝贝,你快说呀!我都急死了!”

“咳!急也没有用呀!”贝贝又低着头,伤心地说道。

“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人欺负你?我去教训教训他!”燕子阿姨气愤地说,她还以为真是这样呢!

“哎呀,不是别人欺负了我!是……是…”贝贝哭得更伤心了!

“是什么啊?”燕子阿姨继续追问。

“我……我……我妈妈已经死了!”贝贝伤心极了。

“啊?不……不会吧……你……你妈妈已经死……死了?要知道——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啊!”燕子阿姨也吓傻了!

“真……真的!我知道——你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是,这确实是真的!”贝贝难过地说。

“那……那你爸爸呢?”燕子阿姨继续问道。

“他……他也死了!”贝贝边哭边说。

“真……真的吗?不会吧?你……你爸爸、妈妈怎么都死了?那……那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唉!过一天算一天吧!反正——日子也不好过呀!”贝贝伤心地说。

“啊?怎么会这样?不……不!你快告诉阿姨,是谁杀死你爸爸妈妈的?我要替他们报仇!”燕子阿姨气愤地说,还攥紧了拳头!

“不……不……你不能替他们报仇!他……他们……都是被黑烟给熏死的!”贝贝越说越难过。

“那……那是谁那么坏!要用黑烟熏死你爸妈?哦!对了——是不是你们的大仇人——‘大财主’乔智呀?我去找他算帐!”燕子阿姨边说,还边准备去找乔智算帐。

“别……别……不是他干的,他们……他们一家也都死了!”贝贝说。

“啊?不会吧?难道——他们一家也被黑烟给熏死了?”燕子阿姨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是真的!他们一家也被黑烟给……给熏……熏死了!”贝贝都有点儿说不下去了。

“啊?那……到底是谁害得你们这么掺?”燕子阿姨气愤地问道。

“是……是工厂!”

“怎……怎么会呢?”燕子阿姨特别奇怪。“要知道——他们可是能为人们做贡献的啊!他们怎……怎么会伤害你们呢……”

“唉!阿姨,您别说了——他们把脏水都排到了河里,使小河变得肮脏极了,同样,也破坏了我们那美丽的家园;排出的黑烟使我们鱼儿们都快喘不过气来了;更厉害的是:工人们竟然还把自己吃下的残羹剩饭倒到了河里……您说——我们怎么受的了呀?啊?是吧?”贝贝一下子就“三下五除二”地说出了一大堆工厂的缺点!

“啊?不会吧?他们也太不像话了!”燕子阿姨终于明白了一切事实。

“噢!对了——我们给工厂里写封信吧!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痛苦,好吗?”燕子阿姨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方法。

“好吧!”贝贝答应了。

随即和燕子阿姨一起写信了,信的内容如下:

写给工厂的一封信工厂里的叔叔阿姨们:

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把脏水排到河里;不要再把黑烟往我们河这边排了!更重要的是:你们不要再把自己吃下的残羹剩饭倒到河里来了!你们现在这样做,已经使我们鱼儿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了!希望——以后你们能改掉这些坏毛病!

还我们鱼儿一个美丽的家园吧!

贝贝 写完后,他俩便把信塞进了信封里。然后,燕子阿姨又边用嘴夹着信,边向工厂大门的方向飞去,飞到大门口,她便把信放到了“工厂收件箱”里,放好后,她便又飞回了自己家里。

第二天,工厂里拿到了这封信,看到了信上的内容,便知道了一切真相。便把信上说的缺点都改正了。

从此以后,小河又恢复了原样——水是那样的清,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小鱼儿们又可以在河里快乐地嬉戏、玩耍了!

可是,谁知道——这美好的一切都来源于一封奇怪的信呢?

篇13:一封奇怪的信小学生作文

一封奇怪的信小学生作文

本书中写了一只慈母龙妈妈生了很多蛋,心里想:我有这么多孩子,将来会很热闹,可是来了一只年老的雷龙,它没有孩子,总是感觉很孤单和寂寞,于是慈母龙妈妈挑出了一个蛋,把地址和收信人写在了蛋的上面,叫雷龙替它送信,并对雷龙说:这样你就不会再孤单了。

雷龙在送信路途中,精心地照顾着这封奇怪的信,在送信途中,出太阳和下雨的时候,雷龙都全心的保护着这封信,并且在睡觉过程中,都只能仰天睡,因为他身上只有肚子是软的,这样正好可以把蛋放在上面,后来到达了目的地,但找不到收信人,而且蛋却破了,雷龙又急又累,这时,有一个细细的声音在叫:“爷爷,爷爷。”原来是一只刚刚出生的小慈母龙在叫他,刚开始雷龙还不知道它是谁,后来小慈母龙说:“你就是我爷爷,你天天抱着的就是我。”这时雷龙才明白过来,原来天天小心保护的.信,就是这个小家伙。因为找不到收信人,雷龙就领着小慈母龙走上了回家的路。现在雷龙再也不孤单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感觉到慈母龙妈妈对雷龙的关爱让人很感动,但看起来颇费周折。整个故事贯穿着浓浓的关爱之情。不仅有慈母龙妈妈对雷龙的体贴关爱,还有雷龙对小慈母龙的关爱,在付出与收获的交错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幸福。

篇14:写一封奇怪的信作文600字

写一封奇怪的信作文600字

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其中,有一只小老鼠叫可可。

一天,信鸽给可可送来一封信。可可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可信纸上除了一些奇怪的图案外,一个字都没有。可可暗暗地想:咦?这些纸上画着的高跟鞋、五角星、闪光灯和话筒都是些什么意思啊?可可左思右想了半天,也没有头绪。可可转变去问问其他的小伙伴们。

可可首先来到好朋友小兔比兰家,给比兰看了那封信。可是比兰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推荐可可去了聪明小猴帕姆家。来到帕姆家,帕姆指着信纸上的话筒说,是不是要开一场演讲会啊,但是这么多图案放在一起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告诉可可,可以问问知识渊博的老学究山羊爷爷。可可走了一会儿,发现山羊爷爷正在路边散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可急忙跑过去,拉着山羊爷爷有礼貌地跟他请教信纸上的内容。山羊爷爷指着五角星图案说:五角星是我们国家的国旗上的图案,是不是要举办一场重要的演讲比赛呢?但是高跟鞋和闪光灯又是什么意思呢?山羊爷爷也弄不明白了。他让可可去找美丽的舞蹈家孔雀小姐薇薇咨询一下,因为他经常看见薇薇穿着高跟鞋练习舞蹈。可可来到薇薇小姐的舞蹈练习室,一进门就看到她正穿在高跟鞋在唱歌呢!薇薇看到信,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这是对岸森林举办音乐舞会的通知,因为她曾经去参加过这个活动。他们送过来这封信,是想让可可帮忙做好准备工作,也在我们这边森林举办一场舞会呢!

这真是个好消息啊,可可开心极了,长这么大,她还没参加过音乐舞会呢!她连忙去召集小伙伴们,精心做着准备工作。没过几天,森林的广场上就布置好了话筒、闪光灯、五角星彩旗等,旁边还放了可可亲自制作的舞会宣传单,看来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舞会就要开始了!

可可仿佛已经听到了大家的欢呼声和呐喊声了!

篇15:《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略有收获:

一、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首位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在板书课题之后,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大石头到底有多大?”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大石头奇怪在什么地方?”还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石头到底从哪儿来的?”这样以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理解课文内容要抓住关键词语

我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但是孩子们忽略了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在学生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抒发感情,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时,我除了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外,主要采用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篇16:《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词语教学、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

三、发展观念不够明确

三年级学生还更需要的是培养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我却一直都担心学生答不上来,从而没有设定专门为培养概括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环节。所以,通过这个课我认识到,定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准确目标,要努力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来确定目标。

我仔细地反省了一下,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篇1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在上课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理清思路。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对于课文我让学生们一直在读。但是学生们虽然在读,可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心里是不清楚为什么老师让我们读课文。我现在想来,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可以分(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有感情地读。(3)因为深入了解课文,以读来加深印象等。

在展开教学抓住一个“怪”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

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历史悠久;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

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李四光又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反思

一封红领巾的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教学反思

一封寄给圣诞老人的信

一封给老师的信

中班教学反思朋友的信

一封爱恋你的信散文

一封寄给青春的信散文

给老师的一封感恩信

给母亲的一封感恩信

《一封奇怪的信》的教学反思(精选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封奇怪的信》的教学反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