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雨菲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反思,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 目录
篇1:《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的含义、数位、数的读与写等知识;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掌握一些排列规律。根据教材的`编排思路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更加明确,我安排了“课前准备”和“两观察两利用”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前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读、思、划,对课本进行补白,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模仿学。
2、“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
3、“两利用”是在“两观察”之后进行的。一是利用数目表找数,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目表中的位置。二是利用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和数的组成来比较大小,使学生感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给学生开阔学习思路,教给学习方法。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尤其在学习例8时,引导学生由“看图→说数→比较数的大小→说比较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这是阶梯式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根据例8设计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比较数大小的方法。第三步是猜数游戏。这是阶梯式的最后一步,也是本课知识的延伸,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
篇2:《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填写“百数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横着竖着观察百数表寻找规律是数的顺序的教学重点,我按照教材上的教学过程,先完整地填表,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来完成“做一做”。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先横着选几行读一读,发现每一行的前9个数的十位都不变,个位依次多1。再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应的练习。然后让学生竖着选几排读一读,找出竖排的规律:每一排个位不变,十位依次多1,随后也进行了相应的练习来强化对规律的认识。最后再让学生自由地找找斜行的。规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比较数的大小。先让学生看图说数,然后比较大小,接着总结方法,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对于比较数的大小掌握的比较好。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先数的数比较小,后数的数比较大。在练习过程中我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观察100以内数的规律,难点是规律的运用,尽管我心中明白,但是在教学时,有的细节却没有体现。再有就是本节课的练习题设计的少了一点,没有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
篇3: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教案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知识,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一数学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
挂图(见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33页例7的图表)、计数器、纸卡、粗线笔。
教学过程
一、自主活动,感受数的顺序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请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生: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
师:同学们翻开书第33页,请做例7。
生:认真填表,思考题中所提的问题。(同时,老师准备好例7挂图,请一位同学把挂图中的表填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填得对不对。
生:共同反馈,加强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记忆。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例7中的三个问题。
生:同学们讨论。
师:从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生1:第一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十位上的数字从第二位起,分别是1、2、3、4、5、6、7、8、9。每个数都比它上边的.数大10。
生2:最后一列上的数分别是10、20、30、40、50、60、70、80、90、100,每个数都比它上一行的数大10,小学数学教案《小一数学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学设计一》。
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例7。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拍手掌,从100数到1:“100、99……”。
二、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与老师出示的75相邻的两个数都是75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找出来,写在你手中的纸卡上。
生:全班同学们在纸卡上写数字。
师:请同学们把75、74、76这三个数按照数的顺序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并且用不等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生:同学们写出三个数的顺序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三个数大小的见解。
师: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组的结论。
生:全班学生反馈。76比75大l,75比74大l,76最大,74最小。
师:48 、40、49谁大?谁小?为什么?谁来说说。
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 74、75、76与40、48、49这两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比较这样一组数的大小?请小组讨论。
生:讨论出这两组数的共同特点是:十位上的数相同,即有相同的几十个。因此,比较大小时,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即可。得出:比较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的大小,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个位上数字大的数大。
师:老师出示数30,比它小的整数十数都是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帮助老师写出它的好朋友。
生:写出数10、20。
师:请同学们把30、10、20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这三个数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
生:写出数的顺序,并在小组内交流10、2O、30大小关系。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10、20、30大小的关系。
生:因为两个10的和是20,所以20大于10;又因为20加10得30,所以30大于20,大于10。30最大,谁最小。
师: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写出比50大的整十数。并在小组内说说谁比谁大几十,谁比谁小几十。
生:小组活动,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师: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小人手中的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生:学生填卡片,然后师生再共同反馈。
师:同学们做得都挺好,但38<45,有的同学做错了,为什么38小于4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议一议。
生:小组议论。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38小于45
生1:38比40小2,而40比45小5,因此38比45小。
生2:38是三十多个,而45是四十多个,四十多个比三十多个大。所以38小于45。
生3:拨计数器,也可以得出38比45小。边拨计数器边说。
生4:……
师:请同学们在○中填上“<”或“>”号。
28○96 42○38 37○84
生:解答。
师:这三组数有什么特点?怎么比较这样数的大小,小组内讨论。
生:它们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同,比较这样数的大小,只看十位上的数字,哪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师:请同学们做书上第34页的“做一做”。
篇4: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数出末尾是0的数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注:如果学生一下不能说出来,则可放到后面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再提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48)
同桌2人模仿提问题,每个小朋友都哟啊提问题。要求每人提2个以上的问题。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7题。师生一起对答案。
(四)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观察、找特点: 横看
竖看
斜看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篇5:“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知识,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见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33页例7的图表)、计数器、纸卡、粗线笔。
教学过程
一、自主活动,感受数的顺序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请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生: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
师:同学们翻开书第33页,请做例7。
生:认真填表,思考题中所提的问题。(同时,老师准备好例7挂图,请一位同学把挂图中的表填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填得对不对。
生:共同反馈,加强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记忆。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例7中的三个问题。
生:同学们讨论。
师:从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生1:第一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十位上的数字从第二位起,分别是1、2、3、4、5、6、7、8、9。每个数都比它上边的数大10。
生2:最后一列上的数分别是10、20、30、40、50、60、70、80、90、100,每个数都比它上一行的数大10。
……
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例7。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拍手掌,从100数到1:“100、99……”。
二、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与老师出示的75相邻的两个数都是75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找出来,写在你手中的纸卡上。
生:全班同学们在纸卡上写数字。
师:请同学们把75、74、76这三个数按照数的顺序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并且用不等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生:同学们写出三个数的顺序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三个数大小的'见解。
师: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组的结论。
生:全班学生反馈。76比75大l,75比74大l,76最大,74最小。
师:48 、40、49谁大?谁小?为什么?谁来说说。
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 74、75、76与40、48、49这两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比较这样一组数的大小?请小组讨论。
生:讨论出这两组数的共同特点是:十位上的数相同,即有相同的几十个。因此,比较大小时,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即可。得出:比较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的大小,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个位上数字大的数大。
师:老师出示数30,比它小的整数十数都是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帮助老师写出它的好朋友。
生:写出数10、20。
师:请同学们把30、10、20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这三个数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
生:写出数的顺序,并在小组内交流10、2O、30大小关系。
[1] [2]
篇6:数的顺序的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以及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之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开始前,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简单复习让孩子对于新的知识不是那么的陌生。在听了各位老师对我的课程点评之后发现这节课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课前的准备还是不是很充分,在课堂进行当中对于自己课件的熟悉程度不够深。其次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不完整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
最后就是对于课程中出现的“百数图”中规律的研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同时,这次讲课的过程当中我还意识到自己的板书很不到位。今后我会有意识地自问:我备课了吗?没有认真研读课标与解读也是我的一大弊端。
今后一定抽出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为自己充电。在研究教材、教参的过程中,一定要反复考虑本课的知识点,思考每道题目的出题意图,联系整套教材,以便迁移与运用。思考教学目标,切实按照目标进行课程设计。重、难点以及用何种方法突破。
最后再落笔进行教学设计。总之要好好认真细致地备课,备教材,备教参,备学生。
篇7:数的顺序的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的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教学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在学生学过读数、写数之后,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数的顺序教学反思。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要求①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推理论证的过程,能清楚地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进行开放性有序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观察百数表的排列,从中发现排列规律。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积极探索数学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态度,初步培养数感,教学反思《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依据教材的编排思路、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更加明确,本课我安排了 “两观察”来完成教学任务。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模仿学。
“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并充分利用课件,来帮助学生了解顺序,掌握规律。因为学生对数字间的相互联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学生只要利用学会的方法对重排的数字进行推理论证,就能形成结论,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数在表内的位置关系填完表后,再次观察完整的百数表。可以横看竖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仅起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推理论证、发现规律,掌握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老师的罗嗦,又没有学生的死记硬背,有的只是自然接受和兴趣盎然,学生的学习情况令人满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一是有极少数孩子还不适应这种形式,不能积极的投入到情境中,还有待于老师的继续引导。二是本节课的练习题设计的少了一点,没有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三是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达欠规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深对巩固练习的研究,一定要做到精而全,达到预期效果,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规范化,让每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篇8:《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填写“百数表”,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说出排列顺序和规律。“百数表”看似简单,实际里面隐藏这许多的数学知识。比如说“第5行的第6个数是几?”、“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同的两位数有哪些?”,再比如从表中摘取一部分,让孩子根据规律填写表格等等。因此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孩子与孩子间的差别也较大。有的孩子对百数表有了深刻的理解,能说出表中的规律,包括斜着看的规律都能弄清弄投,也有极个别学困生仅仅停留在填写百数表的层面上。
下面对本节课进行如下反思:
1.上课伊始,通过寻找藏宝图这一情景的创设,给孩子带入了很愉悦很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增强了孩子的学习激情。
2.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写百数表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3.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本节课的教学当总,我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及时巩固百数表规律,知道每个数的上、下、左、右各是几,这样,学生在填写魔术框时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在我使用的幻灯片中将魔术狂填写完毕后,又还原到“百数表“中原来的位置,让孩子们豁然开朗,难点突破很到位,本以为孩子掌握起来很难的内容,结果在检测是基本上都能掌握。这点我觉得很成功。
本节课整体评价还是不错的,感觉学生比较活跃,效果较好,但是时间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观察这一环节花费时间太多,后面有两道习题没有完成,以后教学时要注意适当控制。
篇9:《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完成“百数表”,然后从“百数表”里寻找规律,通过整理,观察,对比之后,复习数数,写数,有使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表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一整理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从认数中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100以内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课前我让学生预习38页,进行读、思、划,对课本进行补白,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
教学中,让学生给十位、个位是3的数涂上不同的颜色,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好奇心。
接下来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在数目表中找数。提问:与9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多少?从7数到12数了多少个数等题。给学生开阔学习思路,教给学习方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主动与小组成员一起思考讨论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进一步培养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篇10:《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在学校组织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听课活动中,我讲了一年级的《100以内数的顺序》这节课。这段时间学校里的事情太多了,运动会看着学生训练方队,啦啦操,各种比赛项目,整体忙地焦头烂额,在学校里根本没时间备课,做课件,我这几天都是晚上在家里备备课,制作课件。上完这节课,我也有许多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上课前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后学生先自己填写百数表里空着的数,我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慢,但是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慢,写这些剩余的数字,他们竟然用了将近10分钟,而且还有个别学生写不完。我们数学组老师座谈时大家都提到了这个问题,认为可以这样解决:第一,可以布置学生提前在家里写完百数表里空着的数,上课直接研究规律;第二,也可以老师用课件出示和课本一样的百数表,学生说出空着的数,学生边说老师边用课件出示这些数。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时,每个组再发一张填写好的百数表,让学生研究排列规律。我感觉这两个办法都可以,这样可以省去学生写数字的时间,至少能省5、6分钟。
我设计的练习题,我认为是由易到难的。第一题是学生看着百数表找数字,第几排第几个数字是多少;第二题是课本上的做一做,学生看着百数表填数,这个第二题我看着很简单呀,学生就是看着百数表填数字,但是没想到很多学生都不会填,我想主要原因是因为百数表里数字较多,学生年龄小,看着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看了。
二、教学语言要更加规范
本周二去田家炳小学参加曲阜市小学数学研讨会,听毕老师总结时提到一点,就是数学语言的规范化,其中他讲到“数”和“数字”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数字只是指从0到9这9个数,而从0开始,其他的都是数。细细想来,我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而我这节课就是讲100里就有很多地方需要需要说到数这个词,我回到学校后第一时间查看我的教案,还真是有的地方说成了“数字”于是立马全部修改,但是因为前几天备课时说了“数字”这个词,所以课上还是有时把“数”说成了“数字”。
三、教学时间没有掌控好
从开始到学生写完百数表,用了10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又用了8分钟时间,汇报又用了10分钟时间,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干啥都慢,等我再一点一点总结完排列规律后,已经10点半多了,学生完成做一做时有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这节课根本没能完成设定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过于偏难
我们在一起讨论时,老师们也提到,这个表里有些规律真的很难,学生找不出来时,我引导着学生找出来后,总结的一些结论太难了,学生理解不了。
五、教师该引导学生的时候还是要适当引导
学生小组讨论,找排列规律时教师是否引导、提醒学生,分别横着、竖着、斜着,一起来找呢?
总之,这节课上完后我也有很多的反思,以后再上这种类型的课,相信绝对比这一次会顺手。
篇11:数的顺序的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的含义、数位、数的读与写等知识;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掌握一些排列规律。
根据教材的编排思路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更加明确,我安排了“两次观察”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次是观察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
整堂课的教学下来,发现孩子的差距很大,填完表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我考虑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带领孩子填表,课堂上把重点放到观察规律,运用规律,拓展思维上。
篇12:数的顺序的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教学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在学生学过读数、写数之后,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要求:
①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推理论证的过程,能清楚地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进行开放性有序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观察百数表的排列,从中发现排列规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积极探索数学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态度,初步培养数感。
依据教材的编排思路、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更加明确,本课我安排了“两观察”来完成教学任务。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模仿学。
“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并充分利用课件,来帮助学生了解顺序,掌握规律。因为学生对数字间的相互联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学生只要利用学会的方法对重排的数字进行推理论证,就能形成结论,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数在表内的位置关系填完表后,再次观察完整的百数表。可以横看竖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仅起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推理论证、发现规律,掌握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老师的罗嗦,又没有学生的死记硬背,有的只是自然接受和兴趣盎然,学生的学习情况令人满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一是有极少数孩子还不适应这种形式,不能积极的投入到情境中,还有待于老师的继续引导。二是本节课的练习题设计的少了一点,没有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三是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达欠规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深对巩固练习的研究,一定要做到精而全,达到预期效果,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规范化,让每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篇13:《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和数的顺序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虽已上好,但留给我学习、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一、课中鼓励,保护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
一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堂难以调控。针对这一情况,如果你一味地批评,效果适得其反。不妨你改变一下方式,从激励的原则出发,这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在课上,我善于把握时机,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贴切的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课堂上,当有的同学回答正确时,我经常会说:你和老师想的一样,真不错!你刚才回答得很响亮,表达得也很清楚,真是好样的!哎哟!你真了不起,我们还没学呢,你就已经知道了,那么大家来猜猜,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的一个猜字,既可以把那个学生先稳住了,又能一下子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展露出来。这样做不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时还能够激发他从脑中迸发出另一种独到的极富有创造性的回答。
二、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
在比较小松鼠和小白兔谁捡的多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到底谁捡的多,为什么?有的说46里面有4个十,而38里面只有3个十,所以 46比38大;有的说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3,4比3大,所以46大 ;还有的说在百数表中,46在38的后面,所以46大,总之学生能运用不同的策略比较数大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在教学时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三、多样化的练习,学生乐此不疲。
练习题形式多样,难易程度不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课上,我设计了数字大比拼、猜一猜、写写比比、写数游戏等练习。特别是最后的游戏,每人写一个你喜欢的数,同桌比比大小,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个位是7的把卡片举起来,大于70的数到前面排队,从小到大。实际上这是综合性很强的练习题,把课堂气氛推向**,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篇14:《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册《数的比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内的数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已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序(当然中重度除外),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此刻,我反思的是这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以前学习“多和少”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比较。现在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要用“>”、“<”来表示,是一种感知上的过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想要过渡得好的关键还是旧知识的迁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衔接起来。
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我在导入过程中,用了很多实物来演示,让学生说说哪些多哪些少,凭直观观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学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这样的过渡,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唤回来了,但目的是不仅仅停留在原有认知上,而要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例1是通过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引出两种数量相等。出示例图时,学生都在数是几个,结果我没问多少个,我问:“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轻度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一样多,都是四个。中重度的学生也紧跟的说出是一样。这对于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环节。所以我也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只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表示两个数相等用等号“=”,如4等于4,写作4=4,读作4等于4。之后,也举了很多例子,再说明几遍。
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教学例2,认识“>”、“<”。过渡时,我设置疑问,问:“两数相等用等于号,不一样了,用什么符号表示呢?”紧接着,我出示例2图,小鸡和小鸭、三角形和圆形。学生忙着数数,我让他们先不用急着数,用眼睛看看,哪些多,哪些少,这样学生很快就回答是小鸡、圆形多,小鸭、三角形少。为达到教学目标,我进一步讲解:“这就说明他们之间有多有少,不是相等的。那么相等用等于号,不相等用什么呢?不等号有两种—————大于号和小于号。”接着我让学生数数,数后我板书。在我板书后,学生这下都蒙了,不认识这两个符号,不懂得应该怎么样读。借例题我进行一番讲解:小鸡5只,小鸭3只,5只比3只多,所以5比3大,写作5>3。三角形5个,圆形6个,5个比6个少,所以5比6小,写作5<6。讲解完后又带领学生读了几遍。为了让学生记住两个不等号的读法,我又向学生说明:主要看左边,把大于号小于号看成口,左边张大嘴就是大于号,闭着嘴就是小于号。读式子的时候,我指着左边,让学生反复的练习,最后基本能分清楚大于号和小于号了。在分清楚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我教他们用手势语来判断大于号和小于号。(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然后出示1到9九张卡片,发给九位学生,告诉同学,这九位是数字王国成员中不可少的,他们现在要进行比赛,比比谁的年龄大。你们用手势语来表示,老师分别请两位学生上来,下面的同学纷纷举起手势,刚刚开始可以说是手无足措,都乱了,后来才慢慢适应了。这节课就在游戏中结束了。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篇15:《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重点是让孩子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是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形成数感。学生学习的基础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仔细研究了课本、教参、学习巩固以及名师课例。这节课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变得简单的过程。总结下来,这节课的突破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孩子们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所以在复习导入环节,我设计了59<68、78>72等两位数大小的比较,让孩子说说比较方法。最后小结,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时,可以想他们在数线上的位置,也可以选择一个中间数做参照,以59、68为例,选60作为参照,59比60小,68比60大,从而确定59<68。也可以想数的组成,59里面有5个十,而68里面有6个十。在次基础上,孩子比较940和189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先让孩子思考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他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二、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
比较940和1899这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很快说出三位数小于四位数这个结论。我没有急于总结,而是启发孩子,你是怎么想的?接下来,孩子说,940比1000小,1899比1000大,所以940<1899。还可以想什么呢?学生说还可以想数的组成,940是9个百,1899里面是8个百。这时我追问,1899是有什么组成的?1个千。1个千相当于几个百?10个百。还可以考虑什么呢?在数线上的位置,这个孩子没有说出来,我给他们点了出来。经历这样丰富多彩的思考过后,我们小结出,三位数小于四位数。接下来,我又引导,你还有相似的结论吗?生两位数小于三位数,三位数小于四位数等等,最后得出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这个比较方法。
三、注重学生参与。
每个知识点的生成,我都让孩子自然参与,自然得出结论。在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后,才展开交流思辨。就拓展延伸这道题,3、0、8、9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孩子们很快得出最大的四位数是9830,最小的是多少呢?小孩子写8309,还有的写3098,这时,我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让孩子在消息栏讨论,最后得出3089是最小的四位数。那第二大是多少呢?第二小是多少呢?让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路碰撞,最后得出,个位和十位互换得出第二大,第二小。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神奇。
当然本节课我也有不足,时间把控依然是我要克服的首个问题。学生想不出来时,有几次没有管住讲的冲动。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篇16:《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目标十分强调“情景性”、“过程性”和“思考性”,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本节课基于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设计并实施教学,总的看来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发展和延续。
学生从一开始的情景题产生疑问引发兴趣,虽然有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但许多学生的猜测是错误的,教师欲擒故纵,乘势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接着,学生自己创造分数,给分数分类,独立探究分数的大小,学习兴趣开始发展。再进入小组交流与合作探讨,懂的学生兴致勃勃介绍自己的“成果”,有疑问的学生流露的是迫切解惑的神情,小组互帮融在其中,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组织“说”、“画”、“议”、“看”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保持中延伸。巩固练习也产用多种形式,通过“比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潮。最后回访“情景题”,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成就感”,用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好培养和发展。
学生自行创造学习材料,并对自己所创造的学习材料进行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小组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中,具体训练学生交流、互帮、合作探究的能力。汇报讨论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看一看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辩、看、手”等多种学习能力。多种形式的巩固性练习,使学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双基真正落到实处。总结评价的过程,培养学生回顾、梳理知识的能力和对自己学习的评价能力。
感到存在的问题是个别学生对多个分数,尤其是其中既有同分母分数,又有同分子分数时的比较,思路上出现错误。在下节课里,应展开研讨。
★ 数的顺序
★ 近似数 教学反思
★ 数对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反思(精选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