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

时间:2024-10-06 03:33:32 作者:红会如 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红会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

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

寒假前,我们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这本书。初次看到这本书,仅从书名和封面看,就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顿时就有一种要看这本书的欲望,临近放假和假期期间,我如饥似渴的拜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3位可爱的老师,3个不一样的教室!

一个个动人的成长故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十个精彩的故事,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故事中孩子们的成长奇迹并非我们所能想像的,又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每一个精彩故事的背后无不是相信孩子的结果。海门镇中心小学倪颖娟老师带领的“阳光天使班”,就喊出了“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口号,她怀着“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通过开展书香课程、着眼人格课程、打造校本课程,成就了49名孩子一段精彩的成长史。海门实小郁蓓蕾老师在总结“班级社团化管理模式”中写到,“虽然在管理的初期,是激励机制在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渐渐地,孩子们因获得了更好的自我成长而乐在其中了。”她对一孩子在班级丢失小海螺的耐心处理,又再次给了她深刻的感悟:那一刻,我们真切感受到相信本身就是美好的。海门市东洲幼儿园“快乐星空班”的.孩子们在一次踏春活动中,用行动让班主任杨晶老师深深感悟:“原来孩子们是可以自主的,相信孩子没错的!”每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潜能,给孩子们空间、时间,让孩子们在读、写、创中发挥潜能,展示潜能,于是就有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成长故事。

“打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是缔造完美教室的总体目标。刚看到书名“完美教室”时,我很想知道到底什么是“完美教室”的确切答案。朱永新教授没有给出,许新海博士也没有给出,在这本书里,来自海门的各所榜样学校的榜样教室也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他们只是用一个个榜样教室的展示来诠释“完美教室”.这些榜样班级“完美教室”的展示,正体现着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确实,孩子的心灵是美丽可爱的,又是十分脆弱的,就像露珠一不小心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因此需要我们教师用自己心灵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细细思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引导,需要我们用全力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最真切的呵护。那么,教室又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不断追寻的目标。为了孩子当下的幸福生活,也为了我的幸福教育生活,我愿意和孩子们一起怀揣七色梦想,从这个普普通通的教室出发,共创我们的精彩人生!

在这本书的动力和感召下,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坚信:朝向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现在,让我用下面这段话结束我的感悟吧。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一粒种子都有一个开花的梦想。家长把希望放在我的手心,我深感沉甸甸的分量。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是我朴素的梦想。于是,我向一位农夫,静静地坚守在自己的教育麦田。

篇2:《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

继续研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我深深的被里面的一间间教室所吸引,多想自己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做一个自由飞翔的小天使,做一朵热爱生活的小浪花,做一颗坚韧不拔的兰花草,做一只永远向前的毛毛虫......

教室到底是什么?书中告诉我,“教室”是一副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完全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我不禁沉思,我的教室里是什么?是阅览室?是探究室?是操作间还是是展览室?我认为,教室是孩子们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更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第二家园。只有我们都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根据地”,那么它就可以成为我们想让它成为的任何一间教室,成为一间完美教室。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自己的教师呢?倪颖娟老师的“阳光天使班”中的49个小天使,在倪老师的带领下,翱翔在书的海洋中,师生一起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在教室里穿越,成长;刘宇禹老师的“浪花儿朵朵班”中的44多可爱的小浪花,团结、欢快、齐心、热爱生活,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共同编织着朝向未来的梦;君子兰具有朴实无华,永不服输的品质和气节,洁净端庄、美丽坚毅如君子一般,高波老师带领的“君子兰班”,正在着茁壮的成长......这些孩子们都喜欢自己的教室,在教室中,他们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幸福,发自内心的开心。

我认为想要缔造一间完美教室,首先要缔造一间幸福的教室。何为幸福?我们的孩子在舞台上说“幸福”,就真幸福了吗?我们教师每天都说工作很“幸福”,就幸福了吗?有的时候“幸福”是装出来的,有的时候“幸福”是喊出来的,但是只有当幸福从心田里流淌出来,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当老师、孩子们的生命在教室里开花的时候,只有当老师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的时候,只有当他感受到自己真的在拔节成长的时候,只有他想说的话被别人说出来的`时候,只有当他的观点被别人认可的时候,他才感到幸福。人的幸福在哪里?在自己的梦想里,你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努力,你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是啊,动起来一切皆有可能,不动什么都不会发生。海门正余中心小学唐娟带领的“小蚂蚁班”是一群二年级的小孩子,让这群小不点开展创建班级博客活动会有什么结果呢?他们的成果再一次证明行动的力量是巨大的。唐老师在她的总结中写到:“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和家长、孩子已经用文字、记录了30多个班级故事,发布了70多条班级公告,400多篇成长日记,十几件学生获省市奖项的大事,总点击量超过40000。这一条条公告,一个个故事,一件件大事成为班级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财富。”有这样的历程,成长不幸福是不可能的。

一次次掩卷深思,海门老师何以能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一次次咀嚼回味,海门老师如何创造奇迹,让师生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幸福成长?一次次扪心自问:我也能如此让自己的教育之路绽放这样的美丽吗?我确信,只要行动,梦就在不远的地方。

篇3:《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

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我明白了教室长大的真正含义,长大的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个生命故事平庯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整合,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教室,一个生活于同一个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

回首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活,每个学期的学初学校都会安排重新布置教室。殊不知我们都是疲于应付,随便装点,错过了这样一个教育的良好机会。那时候也不懂布置教室的意义,更不知道缔造完美的教室,完全想象不到这样的教育不是课本,不是老师能够带来的。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从心里明白,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理论知识的武装下,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最优的教育场。

缔造完美教室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它产生的效果是深远长久的,但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教室如同学生的另一个家园。我们常说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直接,最大的影响,那么这样来说教室有何尝不是呢。我们利用这样一个机会,一个班名,一个班训,从细微处入手,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荣誉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所从教的学校也一直在做这个事情,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首先,孩子对这种形式产生了敷衍甚至不屑的心理。其次,老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学校的普通工作去完成。因此,这个做法并没有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想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也解放老师的思想,让老师真正认识到教室的重要性,让老师认识到软文化都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了,这样的事情想要得到效果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想要效果明显一定要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改变教育现状还要从学校领导思想抓起,从老师思想解放抓起。只有老师想改变了,想进步了,我们的教育才会改变,才会进步。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们的教室再华丽,班名起的再响亮都是无用之功。想要创造教育的奇迹还需要我们老师俯下身子,真正用爱去浇灌一棵棵的幼苗。书中列举了很多成功教育的例子,我们也会看的热血沸腾,想要跃跃欲试,但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之所以没有这样的成功,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正是教育的基础,爱。缺少的是坚持。三分钟热度是我们大多数老师的真实写照,是的,我们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孩子去照顾,但他们成功的探路者难道就没有嘛!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只要我们想去爱,时间总会有的。

我们教育者的终极目标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切。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兴趣中成长,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长大成长为为祖国有贡献有作用的人。

篇4: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为我们描绘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地方;教室,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场所……

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让我明白教室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眼光的恒定、品位的形成都受这个家的影响。

教育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和人生幸福的寄托与牵挂;而我们,无论有多少要求和任务,有一种责任与信仰永远也不会改变,那就是:要守住一间教室,让生命在里面开花。

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富于生命意义的人。所以课堂必须传递生命的气息,张扬教育生命的活力,从生命的高度关注灵魂的塑造、人格精神的提升、生命情感的化育,使学生用生命智慧生命价值进行生命创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课堂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小课堂,也是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大课堂,获得人生动力、学会做人的大课堂。有生命的光彩,有生命的深度,有生命的智慧,有生命的创造,会使你的课堂越来越大,教室越来越大,大得延伸到学生一生中来。

有爱心的教师会把自己的教室越变越大。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份教育的爱的情怀,用爱心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美丽,而生命因爱的存在而美丽。“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所以心有多大,有爱心的教室就有多大。

教师对人的灵魂进行加工、雕琢是一种最高级的劳动。而学生学习也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我们的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自己去感受;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自己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自己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自己去发现,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尽情去做学习的主人。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充满劳动的快乐的教室怎能不大?

每个班级都要有适合学生需要的晨诵与午读内容,精心组织好每天的晨诵、午读活动,以完美人格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完善,贯穿公民教育、礼仪教育生命教育等,把“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等基本价值观融注其中,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并把教室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

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教室才会不断长大,教师的生命价值也才能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