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杨戬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总结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总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 目录
篇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基础训练安排了“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作文”四部分内容。其中“字词句”部分安排了易混声母的比较,形近字的比较,理解多义词,在括号里填定语和状语使句子表达更具体以及认识书名号的练习。“听话说话”训练的话题是“客人来我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任选一种进行介绍。“阅读”部分是读一篇写景的短文,作者按方位变化的顺序写出了登汇波楼的所见、所感。
教学要求
通过“字词句”的练习,区别音、形上易混的声母:区别形近字的音、形、义,以利把学过的字写对,用准:了解一字多义,练习在字典中选中义项:练习扩句,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生动;了解书名号的用法。通过“听话说话”训练,学习“客人来我家”是怎样说,怎样做。鼓励学生说真话,要把自己或家里人怎样待客这一重点内容讲具体。注意文明礼貌,启发学生明辨是非。通过“阅读” 训练,了解短文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确定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培养结合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口语交际鼓励学生说真话,要把自己或家里人怎样待客这一重点内容讲具体。
教学难点
扩句练习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培养结合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有条理,有中心。说话要语言通顺,讲礼貌。
教学构想
按照习题的练习顺序,以学生自练为主,集体订正,注意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着重讲评。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新华字典》。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句”部分的练习,区别音、形上易混的声母:区别形近字的音、形、义,以利把学过的字写对,用准:了解一字多义,练习在字典中选中义项:练习扩句,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生动;了解书名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教学任务。完成“字.词.句”部分五道题,以小组讨论为主。
二、练习第一题。
1、学生自己拼读,想想声母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说说声母的不同点,并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n、l要分清。)
3、启发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易混声母。
三、练习第二题。
1、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上面四组的形近字组词练习,同时指名在小黑板上做同样的练习。
2、订正:先区别字形,再组词,做到区别形、义,准确使用,并提示学生上面的四组音同、形近、义异。
3、分头做下面四组形近字组词的练习。
4、订正:提示学生“喂、偎”声调不同,其它三组音同。
5、鼓励学生每学了新的生字,要注意和形近的熟字比较,做到学过的字会写、会用,不写错别字。
四、练习第三题。
1、出示第一组的三个句子,指名读。
2、分小组,联系句子内容,确定“熟”在每句话中的意思,然后交流。
程度深熟、成熟、知道的清楚。
3、启发学生总结方法。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到“熟”字,再联系句子的内容,确定“熟”在每句话中的意思。准确确定义项,有助于准确的理解和运用词语,并能培养和提高的能力。
4、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完成第二、三组练习,分别说出“带”、“闻”在每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五、练习第四题。
1、出示例句,明确要求。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进行扩句,诗句字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2、学生试填,然后订正。所填词语只要恰当都因予肯定。
3、使学生认识到,增加括号里的部分,句子再表达意思上更具体,更生动。
六、练习第五题。
1、默读题中的三句话,认识书名号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书名号的'写法。
2、说说三句话中在哪些地方使用了书名号。(在报纸、杂志、图书的名字或一篇文章的题目上加书名号。)
3、第三句中的两个“小站”,为什么一个加书名号,一个不加?(因为后一个不是文章题目。)
作业设计
1、补充适量练习。
2、预习“听话.说话”。
板书设计
基础训练 1
字.词.句
易混声母:n、l平舌、翘舌,区别字义
扩句(定语、状语)具体、生动
书名号
课后小记
[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听话说话”训练,学习“客人来我家”时怎样说,怎样做。鼓励学生说真话,要把自己或家里人怎样待客这一重点内容讲具体。注意文明礼貌,启发学生明辨是非。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完成“听话说话”训练内容,要求:用一段话说说“客人来我家”,要求说清你或家人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语句要通顺连贯。
二、指名两人表演“小伙伴来我家玩”,重点是“我”是如何接待的,然后练习说话。
1、同桌俩互相表演,注意有条理,语句通顺,有礼貌。
2、分小组讨论。
3、每小队推荐两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
4、请同学上台说,其他学生补充。
5、教师表扬,并提示注意要点。
三、指名三人表演
“长辈来我家做客”,一人演“我”,一人演“我”的父亲或母亲,一人演长辈,要表现出“我”和家人是怎样接待的,然后练习说一段话。
1、指名表演“长辈来我家做客”的场景。
2、同桌互相练习说话。注意有条理,语句通顺,有礼貌。
3、请同学上台说,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表扬,并提示注意要点。
四、指名两人表演“有人找父母亲,他们不在家,我替父母接待客人”,然后练习说话。
1、指名表演“有人找父母亲,他们不在家,我替父母接待客人”的场景。
2、同桌互相练习说话。注意有条理,语句通顺,有礼貌。
3、请同学上台说,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表扬,并提示注意要点。
五、教师启发谈话。要把接待过程说清楚,说话要看对象,要得体,要使用礼貌用语。
六、各自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说话。
七、指名说话,全班评议、补充。
作业设计
回家找一个题目写下来。
板书设计
基础训练 1
听话说话
要求:说真话、真事
有礼貌、尊敬长辈
语句通顺,有条理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阅读”部分的一篇写景的短文,作者按方位变化的顺序写出了登汇波楼的所见、所感。了解短文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表达的方法。
二、朗读短文,理解内容。
1、出示投影,指名读准字音。
bo chu bian liuli yao yan
汇波楼 矗立 巨匾 琉璃瓦 照耀 屋檐
xu ran pian cheng
栩栩如生 冉冉升起 翩翩起舞 澄碧如镜
xu cu lin rui xuan juan
和煦 簇拥 粼粼波纹 花蕊 绚丽 画卷
2、自由读,可讨论,划出“我”站在汇波楼上看到的景物然后交流。看到的景物有:湖面、游船、百米喷泉、垂柳、远山。
三、默读短文,理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然后讨论、交流。
观察和表达的顺序为:
近观汇波楼—登楼南望;
观察湖面上的景物—看岸边、小岛上的垂柳、远望群山。是按照由楼到其他景物,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
四、再读课文,想想哪部分给自己的印象最深。
1、同位互说。
2、全班讨论,交流。
3、印象最深的是对汇波楼和百米喷泉的描写。(因为这两处景物描写具体,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五、练习感情朗读。
作业设计
1、练做课后练习题。
2、感情朗读课文。
篇2: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并理解本课的五个新单词:young old kind funny strong
2、能掌握句型Who’s your ….? What’s he /she like ?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3、培养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be like 词组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Show a picture of some teachers.
Who’s he /she ? He’s/She’s my music/art / computer/ science teacher .
二 、Presentation
1.设计一位转学来学校的新朋友Zip。(让他做个有趣的动作)形容他。
2、让Zip介绍自己的学校和老师。
What’s he like ? He’s short and strong .
3、Pair work 向对方介绍朋友
三、Practice :
活动设计1:Make a new chant.
My grandpa is old .My mother is young.
My father is tall . My little brother’s short.
活动设计2:Read and match.
活动设计3:Describe the pictures. (Ask and answer:Who’s this? He’s /She’s… What’s he/ she like ? He’s/She’s ...)
活动设计4:Discuss the picture. (学生自由操练,自带家人、朋友老师的照片,在真实的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语言。)
四、Homework
口头作业: 学会描述自己的老师或家庭成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篇3: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常见的简单机械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2.定滑轮____________;动滑轮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滑轮组既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_。
3.自行车的传动方式是____________;缝纫机的传动方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抽水机的传动方式是______;手摇钻的传动方式是______;钟表的传动方式是______;火车的传动方式是____________。
4.一部完整的机器应包括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
5.轮轴有____________的作用,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____________。
6.齿轮是一种______机械。
7.大桥的引桥应用了______原理,以长长的爬坡来减小______,达到____________的作用。
8.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
9.世界上第一位试管婴儿是______。
10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他们繁殖。
11. 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二、判断。
1.使用杠杆不一定都省力,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
2.从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力点的距离时费 ( )
3.杠杆的外形都是直的。( )
4.拉窗帘用的滑轮是定滑轮,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很方便( )
5.开门用的钥匙是轮轴。( )
6.其实机器的动力部分就是工作部分,传动部分就是操纵部分。( )
7.直接上山和沿盘山公路上山相比,前者费力但走的'路程短,后者省力但走的路程长。 ( )
8.青蛙是胎生的,牛是两栖动物。( )
三、选择
1.下列工具不属于杠杆的是( )。
①老虎钳子 ②镊子 ③钉锤子 ④起子(螺丝刀)
2.下列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①老虎钳子 ②镊子 ③钉锤子 ④起子(螺丝刀)
3.自行车的龙头把手是一种( )
①轮轴 ②杠杆 ③动滑轮 ④定滑轮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的简单机械是( )
①轮轴 ②斜面 ③动滑轮 ④定滑轮
5.抽水机的工作部分是( ) ①抽水叶轮 ②电动机 ③皮带传动 ④电闸刀
6.缝纫机的动力部分是( )①脚力踏板 ②缝针面 ③皮带传动 ④手轮
7.( )是把杠杆、滑轮、轮轴组合起来的机械。
①手摇升降机 ②带鱼线轮的钓鱼竿 ③手摇钻 ④羊眼钉
四、简答
古希腊的以为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你从阿基米德的名言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连线题。
1.镊子 杠杆
电吹风 轮轴
小刀 斜面
活动扳手 滑轮
升旗用槽轮 机器
2.动力部分 龙头及刹车
工作部分 发 动 机
传动部分 车轮及货架
操纵部分 链条和齿轮
六、说出自行车上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篇4: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
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
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 (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
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
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第四页图
1.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
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教师点拨:
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再把纸铺平开始写毛笔字。
二、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在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3、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4、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
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和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支美妙的旋律,谱写着热爱、追求和向往;一曲动人的歌曲,传唱着理想、幸福与希 望。它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回响在许多人的心上。它就是著名词作家乔羽爷爷所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小诗,去感受它永恒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
双桨 绿树红墙 轻轻 倒映 幸福
环绕 四周 凉爽
洒
指名读 齐读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通过读诗,大家知道了什么?生交流
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
现在,就让我们也加入他们行列,与他们一起到北海泛舟去吧。
三、问题引领,深入感受
1、“我们”在什么时候荡起了双桨,从哪句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找到相关语句勾画下来。
2、当你们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是怎么样的心情?都会玩些什么?(生自由说)
痛痛快快玩,自由自在地欢乐,这就是尽情欢乐。
带着你们的体验和感受,好好读一读。
四、入情入境,读中感受
1、学习第一节
“让我们荡起双桨……绿树红墙”
你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眼前一定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能给大家说一说,这画美在哪儿吗?(随机理解“倒映”“环绕”)
我们置身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怎能不感到快乐。
让我们再来关注“荡起”和“推开”这两个动词,你体会到什么?
“推开”本是人的动作,把小船当成人来写,感受到船儿慢慢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从“荡起”可以感受到小朋友荡舟的动作轻快,情绪欢快。
划着几条小船荡漾在碧波上,欣赏如画的美景,怎能不感到快乐?指导读书
2、过渡:还有让你感受到快乐气息的语句吗?
学习第二小节
“红领巾迎着太阳……歌唱”
抓“愉快歌唱”体会小伙伴心情愉快,这愉快的歌声把水中的鱼儿都吸引过来,鱼儿真的会望着“我们”,倾听“我们”的歌声吗?谁来读读这四句诗句,读出少先队员的高兴和愉快?
预设:抓“悄悄地”,轻读
我们的歌声太愉快了,太动听了,连水中的鱼儿都情不自禁放轻了动作,生怕打扰我们。
再静下心读一读这几行诗句,如果你是画家,你还会给这美丽的画卷增添什么?
3、学习第三节
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在想: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结合整首诗,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关爱我们的父母、老师、祖国……
这首歌创作之时,我们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五周年,少先儿童在新中国和共产党的光辉下健康成长,他们快乐地泛舟北海,怎能不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
4、细读这三节诗句,你有什么发现?
反复的修辞手法,诗歌创作中人们常常使用这样的手法使诗句读起来更有节奏和韵律美。
再次诵读,感受少先队员的欢乐和幸福
五、出示资料,总结全文
本文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是1955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它真实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再现了孩子精彩的童年。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伴随一代代儿童成长,成为50多年来传唱不衰的经典。
六、作业设计,延伸拓展
1、学唱歌曲
2、假日,去公园划划船,唱唱歌,交流感受。
七、板书:
让我们荡起双桨
愉快 欢乐 幸福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第9自然段,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第1~5自然段,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出处 小精灵 儿童资讯站]
2、再指名读第1~5自然段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第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第6~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第6~8自然段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第9自然段,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音()()()
五、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马路上 烈日当空 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 大海边 波涛涌来 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无字词典 来自生活 来自自然
不仅……而且……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播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导语: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2、板书课题。
3、释题。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过渡语:《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
1、出示古诗内容,聆听范读。
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2、学生朗读。
⑴分男女生朗读。
⑵指名朗读。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过渡语: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只有理解了古诗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更好的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学生试理解“月落”和“乌啼”以及“霜满天”的意思。
2、学生根据句中词语意思,试说诗句意思。
3、用以上方法逐句分析古诗。
4、自由诵读古诗。
5、教师配乐吟诵古诗,学生闭眼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
6、你觉得诗人此时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同学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7、介绍作者。
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相信大家更加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你能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试试?
8、指名吟诵古诗,试读出诗人的感受。
9、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的话,但通过八种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传达出他浓浓的愁绪,这就叫做借景抒情。同学们,以后在你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增添色彩。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过渡句:同学们,张继借《枫桥夜泊》抒发了千古一愁,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愁”字的诗句?
1、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愁”字的诗句?
2、你想对这些充满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大家说的真好!
3、教师小结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面对忧愁,有的人沉沦,有的人思索,有的人彷徨,有的人分奋发。而张继呢,变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4、全班齐声背诵诗文,结束本课。
播放乐曲《平湖秋月》
师: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背诵全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三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懂得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树叶的精神。
教具准备:各种树叶、生字卡片、录音、投影片。
课前准备:搜集各种树叶,调查树叶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搜集的树叶,向大家做个介绍,好吗?
2.指导介绍方法:树名、形状、颜色等。
3.指名上台介绍。
4.这些来自不同树种的树叶形态各异,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叶子有什么作用呢?说说你们的调查结果。
5.树叶给大树带来了美,深秋之后,它飘落到大地上,有些深埋在泥土里,仍然为大树提供丰富的营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赞美叶子的。(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重点读准前、后鼻音、翘舌音。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3)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上自然段序号。小组合作,轮读课文,相互正音。
4、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重点读准前、后鼻音、翘舌音)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词。指名读,齐读。
(3)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看插图等来理解文中的有关词语。[
5、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别读第一、二自然段,第三~八自然段,第九~十一自然段,想想每一部分写了什么?
(板书:远望大树近观树叶抒发感情)
6、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些位置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精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远望大树有什么样的感觉?(大树美、大、绿)
2、出示“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比较赏读,“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很大,很绿。”与课文中的原句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把大树比作绿色的云,可以看出大树树叶的茂密。)
3、各自轻声读第一、二自然段,闭目想象“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4、多媒体出示大树远景图,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欣赏,评价。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文中的生字“态、各、异、汁”,学写生字。
(1)这些字,你认识了那些?在哪里认识的?还有哪些字你不认识?怎样记住它?
(2)仔细观察,指名回答。特别提醒“异”:上“巳”(封口)下“廾”区别字形:异—导;汁——计。
(3)这些生字还可以组哪些词语?
(4)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5)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
奉献肥美飘零回归
整体输送茁壮葱翠
2、、激趣入题
(1)、谈话:小朋友们在课前,在校园、在家中、在公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大家看,它们美吗?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
(2)板书课题:4做一片美的叶子,齐读
二、精读课文
1、大家都认为叶子很美,那么叶子美在哪里呢?大家读读课文,课文中哪几小节是直接去写叶子美的?
2、课文第四、六小节,让学生说说美在哪里?
a提问:我们大家都很聪明,一定有人知道“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吧?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引导: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成椭圆形,有的成五角形……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
b第六小节中的叶子更美,老师都有一种想朗读的冲动,大家想听吗?
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为什么?理解“肥美”、“飘零”
三、赏读课文
1、过渡:是啊,多美的叶子啊!怪不得我们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愿意成为一片美叶子,老师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老师发现叶子还有更美的地方。
2、出示挂图
a引导: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
b指导朗读:美美的朗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开起。”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c设问:为大树而奉献自己,你觉得叶子怎么样?
小结:对,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美!
四、读文明理
1、指导朗读:“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让它茁壮、葱翠”
2、引导:我们班级就是大树,如果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向美的叶子学习,都做个很棒的学生,那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很棒的班级;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大树,那我们每个人都为生活作出贡献,那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美好!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
3、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4、小结
假如你是树上一片美的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什么?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奉、体、置、自、己、输”
2、怎样识记这些字?
3、特别提醒:“己”的笔顺和区别“已”。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4、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抄写词语。(练习3)
2、收集树叶
七、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
↑│
为大树而生结为整体
│↓
近看每片叶子
篇5: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我在教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首先讲授新单词,然后学习句子问答:Who's your art teacher ? What's he like?紧接着是读句子找出正确人物、听录音画圈,最后是读并且编对话。在本节课中成功的地方是学生比较好得掌握了句子回答,但是在听录音画圈上表现却不够好。在教单词时,我只是教高的和矮的时选了两名同学进行比较教学,而在学别的'单词时却没有这么做,是由于选不出有特征的学生进行对比!如果找到那些学生,那么,上课的效果将更好。在回答句子上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回答,这是由于反复练习的结果。在听力的表现上,却不理想,可能是学生平时听少了,因此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训练,争取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学生也会编简单的对话,主要是了解了对话的意图,并对少数单词进行替换,尽管是第一次做这种训练,但还是成功的,是由于学生掌握了句子的回答,这在今后的教学中因继续发扬!
篇6: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谈一谈我在科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逐渐地猜想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探索的动力。我觉得让学生无目的的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不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带着猜想去实践,学生的活动会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新的发现,另外通过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许多的闪光的思想火花也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来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长期进行观察活动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想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深有体会,学生进行一时地观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很多孩子会中途放弃,最后会一无所获,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在耐力与毅力的方面进行培养,课外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锻炼机会,我觉得非常
篇7: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总结
我担任五年级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与全体老师一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学科质量意识,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为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落实课堂教学40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和总结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有少数学生认识不够,参与活动不积极。
3、少数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怕麻烦,走捷径,没有认真动手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于后进生的态度经常是比较急躁,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进,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走进新的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教学育人。
篇8: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昨天下午第二节课,我们班举行了“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主持人是吴班长和刘学习委员。我是三辩,我的对手是号称“说话大王”的石昕宇。
当刘津彤说“请正反方三辩上场。”我坐在第一排,一步上去就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女生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是有益”。石昕宇一上台就给我当头一棒,他说“知识就像水库,水总是要像外泄露的,这时,只有多读书才会充足知识水库, 那么反方辩友,请问这还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我思考了一会儿,说:“正方辩友说读过的书会注入知识水库,那么读不好的书那不说是让污水注入了水库。对 大家也是有益的吗?”
我这一辩还真的让石昕宇哑口无言了一阵。女生们一边“哦哦哦哦!”的喊,一边疯狂地鼓掌。而男生们呢?一部分归到了女生的营地,一部分则面红耳赤的 嘟嘴,一个个脸上都出现了“冏”字。石昕宇思考了一会说:“即使是坏书,也会对人有帮助的!”这也算理由?!男生们刚要鼓掌就被我的反驳打断“即使是坏 书,所得的也是坏的结果----二十年代的德国,由于不少人
篇9: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标题 | 主要活动内容 | 活动计划 |
什么是观察 | 观察图片,组织讨论 | |
我想观察什么 | 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准备 | |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 大树下进行观察 |
·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
·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进行观察。
·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要爱护花草树木。
·全班去观察大树。
篇1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的食物》是本单元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用观察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一些食物,知道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我们的营养》一课是让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鉴别几种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进一步收集资料,并作简单分析。《饮食与健康》主要阐述任何一种或一类食物都不能为人体提供全部所需的营养素,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营养的角度认识食物的分类,合理地搭配日常的膳食。在对信息作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认识到营养全面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3课时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的多样化及其主要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2、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 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二、了解食物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生答) 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 馒头 米饭 面条 ……(面食) 白菜 豆角 西红柿……(蔬菜) 鸡肉 鱼肉 猪肉……(肉类)等。 大家还知道哪些不常见的食物呢? (学生简单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3、我们来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 (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 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 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师:现在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交流结果相对照。 师总: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分分,也可以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 三、自由活动 1、争当美食小导游。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收集了美食资料,谁的资料丰富,谁的解说最有诱惑力,最能吸引“食客”呢?让我们争当最佳美食小导游吧!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当美食小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的美食,其他同学当“食客”兼裁判,最后选出最佳的美食小导游。 四、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儿不满意?你觉得其他同学做得怎样?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 学生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各种资料,调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并与同学们交流调查结果。 板书设计: 1、我们的食物 馒头 米饭 面条 ……(面食) 白菜 豆角 西红柿……(蔬菜) 鸡肉 鱼肉 猪肉……(肉类)等。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2、我们的营养 教学目标: 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并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 2、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 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和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二、计划与组织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三、事实与证据 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实验小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 四、表达与交流 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总结评论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 六、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统计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分析你每天都获得了哪些营养成分?并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板书设计: 2、我们的营养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 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的资料卡。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学生(身上并无疾病)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缺乏锻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3、饮食与健康 二、探究活动 1、交流饮食习惯 师:同学们,为了健康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吃饭,那老师问一下你们会吃饭吗?生一定会笑着答会 师:既然都会吃,那么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吃的,一日三餐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并汇报 师:现在,把你们的一日三餐的情况写在纸上,一会篇11: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4至19自然段,感受海鸥哀悼老人的动人场面。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理解,体味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句的理解,体味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二、初读入情
1.读诗句,初步入情。
2.读课文14—19自然段,整体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3.交流感受。
三、研读悟情
(一)、研读海鸥与老人情谊深的句子,读中悟情。
预设1.“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抓住“大不一样”、“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等词研读。
预设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想象场景。
(2)看图促读。
预设3.“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谈体会,带着感受读。
(2)抓“扑”、“像炸了营似的”等词研读。
(3)紧扣“鸣叫”,想象写话。
(二)回归整体、读中激情。
配乐齐读三个场景的句子。
四、拓展升情
1.回读诗句,感悟真情。
2.延续故事,体会和谐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2、品味课文重点词句,学习通过人物和动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以及场面描写表达情感的协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海鸥有了怎样的了解。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齐读课题。
二、品读悟情——感受海鸥对老人的爱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并归纳作者在叙述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当中,为我们描写了哪几个画面?
在这四个生动的画面中,最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哪一个画面?(随学生交流而确定学习内容。)
预设:学生交流到描写海鸥的画面我们意想不到。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请用横线划出海鸥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边读边体会。
2、交流、讨论
预设: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指名读。
读者想要感动听众,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心去读,请你再来。
(2)这一遍,融入了情感,有进步。
(3)如果感情再投入一些会更好,指名读。
接下来,你又找到了什么?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2)请把这种舍不得的体会读出来。
(3)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叫作品读。(板书:品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们能继续使用它。
接着,你还勾画了哪一处句子?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读出哀痛)
(2)海鸥的心情还是怎样的?(读出不舍)
(3)对逝去的所敬爱的人哀悼、守灵,是人才有的行为,发生在动物身上,是多么令人惊异和震撼啊!让我们把海鸥为老人守灵时的那份诚挚的感情读出来。(生有感情地齐读)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在这段话中,作者几次写到了“扑”,换成“飞”行不行?
(2)我们请一名同学把“扑”换成“飞”读一读。
(3)“扑”好在哪里?
(4)请你读出来——
小结:一个小小的“扑”字,扑出了海鸥失去老人时的肝肠寸断,扑出了海鸥对老人无限的依恋。看来在写作时,用词要反复推敲,才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意图:旨在体会作者如何准确用词来表达情感,也许“飞”字更加真实合理,但“扑”字却更加人性化,更加突出海鸥对老人的那种情谊,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
同学们,透过这些词句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胜似亲人般的情感。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让我们的感受这么强烈?(引导学生进一步有意识地领悟、归纳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引导质疑。
我们找到了四处海鸥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出示幻灯),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为之震惊。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你的脑海里会产生什么问题?
小结:要想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走到老人的生前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本大胆质疑,并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四、品读悟情——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
让学生用上面的“批划、读思、归纳“等学习方法学习这一部分,老师相机进行组织、引导。
学生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到老人外貌的细节描写,对“饼干丁”的读法等。
小结:作者不仅仅抓住动作,关键还描写得非常细致,比如:很小心,退开一步等,作者抓住了这些看起来细微的地方,却表达出了最真挚的情感,这种写法就是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课文在老人唤海鸥、谈海鸥的片断中也运用了这种写法,留给你们自己去学习、去发现。
陈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平时的写作中,可以采用这种写法,不止在人物的动作上、(眼神启发学生——)还可以在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生动起来,一定会有真情实感!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老人走了,留给人们的什么呢?(音乐响起,课件出示昆明湖畔)昆明市民为了纪念这位爱鸥情深的老人,主动捐款在翠湖畔为老人筑了一座铜像,如今,“海鸥老人”的雕像,永远与心爱的海鸥们相依相伴。每到西伯利亚的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再次出现在美丽的翠湖畔。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呢?把自己所思所想批在课文后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同时,进行语言的实践练习。)
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
情感。
教学重点:
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松鼠的图片,重点词句)
2、学生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生答:是松鼠)
2.对,是松鼠,同学们的反应真快。(电脑出示松鼠图片)你们觉得松鼠怎样?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松鼠可爱外形的了解,初步产生喜爱之情。]
二.初读感知
1.齐读课题,板书课题《跑进家来的松鼠》,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音,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3.检查“储备、贮存”等字词读法,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采用自学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细读体会。
1.过渡: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了哪些事呢?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体会。(板书:贮存冬粮 晾晒蘑菇 垫窝 和睦相处 喜爱)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体现我一家人十分喜爱松鼠的句子,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长要注意归纳记录汇报。
3.集体汇报交流。(课件出示有关句子,理解重点词句,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句子,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同桌互读、集体读、师范读等形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句进行概括,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朗读讨论,启发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强师生互动互助的学习交流。]
四.朗读深化,总结学法。
1.快速阅读,体会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
2.交流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还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写出松鼠活泼可爱,动作灵活等特点。)
师小结:本文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设计意图: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高年级学习的一个重点,注意引导学生旨在意会,让其以后能更有效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五.拓展延伸: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你还知道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性?
2.小练笔:假如松鼠跑到你家里,你会怎么做?请写下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学习习惯,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动笔动口,提高学生读写说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亲密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让我们好好地保护它们,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领悟本文的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把松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介绍给你的家人朋友。
2.观察一种动物,写一写这种动物,写出你对它的情感来。
[设计意图:课虽止,但知识无止境,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提升,能巩固旧知,领会新知,形成更多的学习能力。]
附:板书设计
跑进家来的松鼠
储备冬粮
晾晒蘑菇 和谐共处 喜爱
垫窝
最后一头战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板书设计
重披象鞍
最后一头战象再回战场动作、神态、叫声——情感
(忠诚)
光荣归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学习作者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仿写文中的一个场景。
3.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动物小说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仿写文中的一个场景。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二)复述课文
1.按照课文的主要情节,练习复述课文。
2.汇报,教师评价、指导。
(三)仿写片段
1.出示7、14、22、23自然段重点语句,朗读,体会写法。
2.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的内心情感,进行仿写。
3.小组交流。
4.汇报,教师指导。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一对白天鹅》,进一步体会动物小说的特点。
(五)作业
1.阅读沈石溪作品《第七条猎狗》等其它作品。
2.推荐阅读世界动物小说之父——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等作品。
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ABB和四字词)。(光秃秃 、冷清清 、孤零零、湿漉漉、直勾勾、热乎乎;目不转睛 、大摇大摆、莫名其妙、漫不经心、无影无踪、兴高采烈 )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用“抓住主要事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老狐狸爱子心切、聪明、勇敢、知恩图报以及它们一家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4、理解“金色的脚印”的含义,懂得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狐狸爱子心切、聪明、勇敢、知恩图报以及它们一家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难点:理解“金色的脚印”的含义,懂得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这节课我们用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学习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关于动物的故事。
2、齐读课题:24*金色的脚印。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预设:为什么说“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书127页,小声读读课文的导读,运用导读的提示学习课文。
2、谁来概括一下导读要求(课件示要求)。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带着你们的疑问和导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师相机板书
4、课文里有一些特别的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请同学们把它读一读。(ABB和四字词)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①谁能抓住课文的主要事件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说说课文的主要事件)
生说师板书:冒险喂奶、做窝、建立感情、救正太郎、一家团聚。
②指名概括
③课件小结概括
三、体会情感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居然冒险给小狐狸喂奶,在正太郎家做窝,从这两件事老狐狸给你什么印象?(四人小组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
2、引导体会老狐狸的聪明、大胆、善良、知恩图报和对小狐狸深切的爱
①调虎离山之计。②咬木桩。③惦记小狐狸而消瘦。④回头看看。⑤23段奔过来、兴高采烈团聚
3、聪明的老狐狸不顾危险想尽办法救小狐狸这种深深的亲情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正太郎;你看出来了吗?
①18段。投送食物
②正是由于正太郎的善良、爱心让狐狸一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是吗?
③小练笔:想象正太郎被老狐狸救醒后他会怎么做: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
④小组交流,指名展示小练笔。
四、升华主题
1、读完全文,你现在明白了“金色的脚印”指的是什么吗?(小组里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①老狐狸对小狐狸深深的亲情。
②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珍贵的友谊。
③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④······
2、小结、
这金色脚印是老狐狸对小狐狸深切的爱,是正太郎对狐狸一家的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是大爱。(板爱心)(课件示)
五、拓展阅读
老师介绍你们看一篇文章,161页选读课文4《鹿与狼的故事》
六、作业:
(结合单元口语交际):跟同桌说一说你知道的动物的故事,让同学从你的描述中体会到动物的情感。
篇12: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let’s start main scene let’s chant
a.let’s learn a.group work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tomato,tofu,greenbean,fish,potato,eggplant并认读cabbage,mutton,pork三个单词及替换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 i’d like…
2.能用本课时单词卡片完成小组活动,操练新单词。
3.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重点难点
1.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有关食物的单词:tomato,tofu.,greenbean,fish,potato,pork,cabbage,mutton,eggplant 。要求通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所学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操练所学新单词。
2.难点是本课时词汇量大,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较好掌握这些单词,教师需巧教、趣教,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比较potato 和tomato两个单词的'异同,引导学生速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main scene部分和let’s learn部分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本课时的九张单词卡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4.教师准备谜语模版纸。
5.教师准备学生卡片和一顶帽子。
教学设计
(1)出示let’s start部分的挂图,出谜语,请学生猜是什么食物。
(2 )请学生回答let’s start部分谜语的谜底,为教授四会单词tomato做准备。
新课呈现
let’s learn
(1)学生说出let’s start部分谜语的谜底后,自然引出四会单词tomato,教师出示单词卡片tomato。由于本词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已出现,在此便可把重点放在单词拼读上。在学生拼读熟练后,教师把单词卡上的“t,m”换成“p,t”,请学生读出该单词并提问:“what is potato ?”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出示词卡对照单词及图片,拼读该单词。随后呈现三个新单词的图片:mutton,cabbage,pork,领读2~4遍,只让学生快速记住读音,然后教师说出其中某种食物的特点,学生指认图片,认读单词。
(2)教师说出食物的单词,学生快速抢答其颜色,如:purple,以此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学生反应最快并给予奖励。
(3)听录音,认读新单词:cabbage,tomato,tofu,eggplant,mutton,fish,potato,green beans。
let’s chant
听懂、学唱本课时的歌谣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 复习巩固新单词。
group work
操练新单词和巩固已学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
板书设计
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tofu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 green beans
potato i’d like some tomatoes and fish. fish
tomato pork cabbage mutton eggplant
篇1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比较式阅读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一学时
【活动内容】
一、学习“赏析指导”,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二、结合注解,疏通《长恨歌》一诗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导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两千年前汉朝的李延年就高唱着这首歌打动了汉武帝的心,而这首《北方有佳人》也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二、知作者明背景。完成“学案”上的第四题。
三、赏音乐诵诗歌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诵读诗歌。
四、阅读赏析指导,回答问题(见“学案”)五、结合工具书,自读《长恨歌》,疏通脉络,并做批注。六、作业:围绕作者收集材料,互相提问、交流。
第二学时
【活动内容】
1、诵读《长恨歌》,学习“以意逆志”赏析诗歌的办法。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清人赵翼指出,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
二、分学习小组活动,再次朗诵诗歌,研究探讨情感线索。
三、品味诗歌语言,找出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用法,并进行归类。
四、结合作者情况和写作的背景,分析诗歌的写作主题。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杨李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2、改写《长恨歌》,文体不限,互相批阅,互相修改。
第三、四学时
【活动内容】
自主赏析《湘夫人》,分析文中“比兴”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活动过程】
一、知人论事,知作者识作品。
二、整体感知,品读诗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诗歌。
三、诵读体味,熟读诗歌,直到成诵。
四、品味语言,总结楚辞的特点。
五、作业:
1、背诵全诗
2、试选择一篇浪漫主义的诗歌与《湘夫人》进行比较,并写下自己的体悟。
第五学时
【活动内容】
自主赏析《拟行路难》
【活动过程】
一、诵读感知,梳理诗歌的情感变化历程。
二、分析诗歌比喻、反问手法的运用。
三、结合鲍照生平及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形势,体会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从《拟行路难》看,南北朝时期,知识分子的处境怎样?
五、对比阅读《拟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拟行路难》对于唐代诗歌的影响。
第六学时
【活动内容】
自主赏析《蜀相》并研究中国的“诸葛亮”情结
【活动过程】
一、解题,弄明白诗人以“蜀相”为题的用意。
二、探究讨论
1、标题为“蜀相”,为什么诗歌却从祠堂入手写起?
2、分析诗作从哪些方面写诸葛亮的?结合杜甫身世,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诸葛亮辅佐刘禅匡济艰危,尽忠蜀国,死而后已是英雄;而诗人虽报国无门,却仍心忧民生,你认为诗人杜甫算不算一位英雄?
4、结合《蜀相》反映的唐代社会现实,思考为什么人们称杜甫为“诗史”?
三、作业:
1、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分析中国人对诸葛的推崇。
2、将此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散文。
第七学时
【活动内容】
自主赏析《书愤》并探究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过程】
一、诵读感知,完成学案相关的题目。
二、诗歌探究
1、结合律诗的特点分析本诗押韵的特点,并指出有什么好处?
2、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对本诗的诗歌形象与情感进行分析。三、梳理探究1、联系陆游生平,体味分析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感。2、积累陆游吟咏诸葛亮的诗词,结合作者生平,与杜甫进行比较,寻找二者的异同。
第八学时
【活动内容】
单元活动主题
【活动设计】
活动一: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结合本单元的几位诗人的生活背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述出他们各自的写作风格。
活动二:选择本单元推荐的诗歌进行改写,用散文的形式重现诗歌的意境。同学间互相批阅修改,并推荐优秀作品,整理成文稿。活动三、学生分小组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看谁搜集背诵的和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诗歌多。
篇14: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7、练习:
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篇15: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讲课的内容是小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始第六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It’s big and light.本单元主要内容是玲玲的包坏了,Ms smart 与她一起去商店买新包,课文中涉及到很多描写事物特征的形容词,着重于broken,light,heavy等词的学习及其用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事物的特征。这个话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兴趣的保持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本课的重点单词:heavy, light, broken, pocket. 掌握句型This black bag is nice. It’s big. This blue one is big and light .It’ll be easy for her .
(2)能力目标:能在创设的情景中描述事物的特征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描述图片,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授单词:lightbrokenheavypocket
(2).新授句型 :This black bag is nice. It’s big. This blue one isbig and light .It’ll be easy for her .
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地用英语描述事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总结教学设计(共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