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vac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品品三国里的忽略作文550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品品三国里的忽略作文55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中考话题作文:品品《三国》里的忽略
忽略的,有时是重要的。
翻开《三国》,品读品读这由忽略创造的悲喜剧吧!
曹操平定袁绍以后,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挥师南下,收编刘表部众之后,号称八十万铁骑,直抵赤壁江北。江南,孙刘联军不过区区三万,但滔滔长江水,阻隔了南北的交通。曹军虽然个个骁勇却不识水性,如何一战?无奈,曹操听了“凤雏”庞统之计,但孰不知已入陷阱。
串联起这几十艘大船,铺上木板,能从容作战了。但曹操身边谋士建言,此举危险,若一处被敌方牵制住,整个大军都会陷于崩溃。本应一语点醒梦中人,但曹操忽略了。最终落了个火烧赤壁,败走华容的下场。
真是无巧不成书,赤壁一战的胜者刘备也没料到,日后也会犯此等错误,落得个火烧连营七百里。
更有空城计。木案上清烟萦绕,香烛也静静地燃烧着,轻轻摇动的鹅毛羽扇显出一份自信从容,也遮掩着孔明那流着虚汗的脸……远处马蹄踏起的尘烟漫天飞舞,司马大军兵临城下。司马懿本不相信探子的禀报,此时一见,不禁心中大疑:“孔明一生行事谨慎,他如此泰然自若,城内必有伏兵,我如果贸然进击,不正中了他的诱敌之计?”他只是在迟疑,却没有细看,看孔明额头隐隐的汗珠,看城门口挥舞着扫帚的军士的慌乱。
他最终引兵退去,因为“忽略”,以致日后后悔不迭咬牙不已。
《三国》里“忽略”的故事很多,故事似乎让人惋惜。但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忽略,《三国》将变得乏味,佳话、美谈也成了历史泡影。
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既然我们不能避免大大小小的忽略,那么就让忽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酸甜苦辣的滋味吧!
【名师点评】:
本文可圈可点的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积累丰富。小作者熟读《三国》,凭丰富的阅读驰骋考场。可能有同学要说,《三国》谁不知道,他说的这两则故事(赤壁之战和空城计)更是妇孺皆知,确实,《三国》的故事流传太广了,可没有仔细读过《三国》,会将细节写得如此传神和逼真吗?
二、立意新颖。我们一路看下来,起初以为他也和成千上万的考生一样,在感叹“忽略”带来的错误和遗憾,但读到最后却发现他翻出了新意,赞叹“忽略”之美,“忽略”的重要,竟在于为生活增添色彩。这样的立意很有趣,在数千份考卷里也是绝无仅有,让人拍案叫绝。
篇2:品三国作文
品三国就是要慢慢咀嚼每一个字,因为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历史片段的再现。《三国演义》给我最深感触的是“忠,义”二字。关羽的忠肝义胆使他流芳千百。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对他一片忠心的完美写照。而后戏曲中用红色来表现关公也就自然了。但之后他在战争中放曹操一马,或许就是他满身的义气使然。这个义或许就是罗贯中写下的书名中的那个义。但这也只是我作为后来者的一种猜测罢了。当然,对忠义的表现还有许多人。赵子龙单骑救幼主。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浩气长存,最后也将生命的终结点留在了蜀国。忠义二字说来只是嘴唇的开合,做来却是用鲜血和生命去谱写。
有红就会有黑,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忠义就会有奸恶。似乎万物都是相对而生的一样。在三国争霸的狂沙漫卷中,以曹操为代表的奸恶之人大有人在。我认为曹操奸恶的来源是他那满腹的疑心。从他单凭个人判断就杀掉准备杀猪犒劳他的朋友到中反间计杀掉他的水战大将,这无一不体现了他疑云重重的内心。这或许也就是京剧中用白色衬托他的原因所在吧。奸恶之人还有不少,曹丕谋权夺位,司马家族最后趁势而起,使得三国的风雨终归停息。奸恶之人或许是封建帝制王朝的衍生物,不仅仅在三国,上溯到秦朝的赵高,下寻到秦桧,吴三桂之人。这也许是历史的一部分吧。
走出三国的情感篇章,去读读一些人也还是不错的。这也是《三国演义》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每个人特点鲜明,总是令我这种三国迷再三回味。
先说说诸葛亮吧,作为一个时常羽扇纶巾笑谈间的智者。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许杀气与莽撞。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大摆空城计的沉稳。正如他的名号卧龙一般,虽是卧榻之龙,但毕竟是龙。他与蜀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智慧与谋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壮坚实的木头撑起了蜀国与魏吴两国相抗衡的蓝天白云。但伴随着刘备的死去,众多蜀国名将的生老病死。诸葛亮在偌大的蜀国显得有些孤掌难鸣,蜀国好像诸葛亮的白发一样,显得不再有生机。终于,伴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蜀国在阿斗的欢笑声中退出历史的舞台。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也是《三国演义》的一大看点。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有他的过人之处。否则何以一统北方,举魏国之力与吴蜀开战。尽管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但他的雄才大略值得每一个成大事者的人去借鉴。作为军事家,曹操在三国里面或许不如诸葛亮,周瑜等人。但作为一名文学家,他却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一方面来说,曹操就是一个文武全才。从曹操的诗中,到处都是他的理想与抱负。这让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后的拿破仑,这两人的经历真的有点相似。起初出身并不优越,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最后陨落天际。
三国的历史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去赏。虽不用做到如易中天教授那样,但我们也应明白这一段历史。它里面有着人间最真实的东西。成功者的黯然失色,理想者的满腹离骚,忠肝义胆者的死心塌地,奸恶小人的长于应变。还有许多东西,是几行字能表达的清的,回到书中,或许你还能找到迷失的自己。
篇3:品三国作文
我很爱看《三国》,其中我喜欢智勇双全的姜维,喜欢求贤若渴的刘备,喜欢赵云的勇猛,更喜欢诸葛亮的智慧,说实话,我很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
在书中,他有些仙风道骨,半仙半人,足智多谋,几乎百战百胜,极会调兵遣将,会天文,会地理,神机妙算,几乎无所不知。在《借东风》中,他先走一步,让周瑜计谋失败,同是还让吴军胜利,在华容道中他网开一面,这么多的事能是巧合吗?不,不能。是他头脑中有一种思维和逻辑,有虚拟的事情结构。最主要的是读书多,知道很多的知识才行。在书中他还会些仙术呢。
我还很敬重徐蔗,是他推荐才能,要不然诸葛亮一生也等不到刘备,这就是“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很爱看《三国》,品《三国》,能悟出许多道理,
篇4:品三国作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翻开书页泛黄的《三国演义》,耳边回荡着杨慎那气壮山河的诗句。眼前历经沧桑的字字句句谱写着汉朝末年战火纷飞中英雄的搏斗与拼杀、战争与结盟、勇拼与智斗的诗篇。三国,你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你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无限期待。现在,我终于揭开了你那神秘的面纱!
沉浸在书中的我眼前似乎浮现出官渡之战的刀光剑影,心中好像燃起了赤壁之战中的冲天烈火。这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它使我悟出人数的多少不是关键,有利的条件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士兵的强烈斗志,将军的英勇果断,智囊的足智多谋,统帅的坚定决心和领导才能。一个杰出的领导者不能小看似乎不堪一击的对手,不能轻视好像势单力薄的敌军。只有做好一切准备,控制住军心,打探好敌人的虚实,朝正确的方向努力,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有志而不骄,有能而不傲,胜者也。
“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刘备败走白帝城。”刘玄德最后那令人惋惜失利的惨痛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不能因损失自己爱的人而被冲昏头脑,不顾一切去报仇。只能把悲伤与愤怒埋藏在心底,并把它转化成前进的能量,等到时机成熟,羽翼丰满时,再吹响进攻的号角。“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正是如此。越王勾践,大将军司马懿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屈能伸,忍辱负重,有大局观。
能忍辱而不失其志,成者也。
《三国演义》中不光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字与那通俗的表达方式使我们啧啧赞叹;对各个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也使我暗暗称奇—义气的关羽,多智的诸葛亮,奸诈的曹操……这一切,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它使我们领悟了做人的道理与成功的秘诀,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永远在文学史中闪闪发光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篇5:品三国作文
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部众所周知的名著——《三国演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刘,关,张桃园结义;刘皇叔马跃擅溪;诸葛亮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国历史上一本流传极广的历史小说,它讲诉了汉朝末年到晋朝三国统一的故事。智谋惊人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仁义爱民的刘宠,奸诈阴险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诚恳忠厚的鲁肃……这些人物个性鲜明,让人难以忘怀,深深底扎在人民的心中。
曹操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更是用兵如神,诸葛亮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法,更让后人叹为观止。最让后人敬仰的是他那博大的胸围,不像曹操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残忍手段,也不像周瑜口吐鲜血还怪苍天“既生瑜,何生亮”的狭窄心胸。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吧!诸葛亮用诚心打动了孟获,使他心服口服,并为自己所用。他的博大胸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看到这个故事,不由自主的`想起往日于弟弟争肥皂的事。
我和弟弟可是21世纪的“绝佳拍档”,关系相当的好。但也经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就说最近吧,我就和弟弟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我在洗澡时用了肥皂盒里一块“白白胖胖”的新肥皂,可洗完澡后,弟弟就对我大哭小叫的,说我用了他的肥皂,半天都拽着我的衣服不肯放手。当然,我怎么可能让他“胡作非为”呢?所以我也对弟弟大吼小叫的,最后我们还发生了“星球的碰撞”。唉!那时候,我怎么不学学诸葛亮博大的胸怀,谦让一下弟弟,做一个姐姐该做的榜样。总是气量那么狭小,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真是太不值得了。
自古以来,诸葛亮被当做智慧的象征,关羽被看成义气的代表,曹操被看做奸雄的典型。《三国演义》博大精深,想要读懂其中的精髓,就必须用心阅读。
篇6:品三国作文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一想起那段英雄辈出,群雄并起的烽火岁月,我便哼唱起这首《曹操》。
从《三国演义》到《三国志》,我也曾在东风台上借东风;也曾与赵子龙提起长枪在长坂坡前七进七出;也曾看着孔明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写下“臣本布衣……”
品三国,不能不品的人是孟德,世人皆称其为“奸”雄,却不知他也提着一口宝刀冒着死亡的风险欲刺董卓,也曾在官渡之战中身先士卒。他虽阴险狡诈,但这却是在那个时代活下去,并一步步壮大的根本。他也是喊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与世界为敌的第一人。
世人皆称其为一代之奸雄,但我更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谋略者,一位伟大的君王,尽管到他去世也没有称王。
与孟德相比,便不能不品一下关云长了。除了他的义,我更看到了他的勇,过五关斩六将,哪怕前方是深渊,他亦无所畏惧。温酒斩华雄,对方的刀下正沾着十八路诸侯军中两位大将的鲜血,他一个小小的马弓手,在无人敢迎战的时刻挺身而出,将其斩于马下。
再好的马也会失前蹄,守卫荆州之时,关云长太过于自大,英雄末路败走麦城。“义绝”关云长自此画上了句号。
三国三绝怎么能少得了“智绝”诸葛亮呢?他在整个三国历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同一位出色的导演,策划了一场又一场的经典战役:孙刘联军帐前,他站在阵前借东风;面对着滚滚而来如同黑云一般的魏军,他坐在城楼之上含笑弹琴;面对着中原,他转战深山七擒孟获。刘备托孤,他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段传世佳话。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他再多活十年呢?只可惜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
小学尚不懂其中,直到初中我才窥到其中一二,以前读的是“温酒斩华雄”的痛快淋漓,现在却对“挥泪斩马谡”陷入了沉思。
时光荏苒,在不经意间再次翻开《三国演义》,我的脑海中又会浮现出场景:曹操对陈宫郑重地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三英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孔明挥笔写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篇7:品三国作文500字
品三国作文500字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一直记得这句名言,所以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中主要写了两千年前三国时期所发生的事,如关公败走麦城,诸葛亮的空城计。每当我读起这本书,总会读很长时间。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里面有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令我敬佩,他们就是关羽和赵云。
关羽字云长,是蜀国五虎将之一,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之一。关羽武功高强,气势非凡,他曾经立下过无数次大功,有刀斩华雄,还干掉了颜良和文丑。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在曹营里过五关斩六将,由此可见他对刘备的'忠心。他还是分勇敢,被敌人用毒箭射伤,华佗为他刮骨疗伤,疼痛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却还在那悠闲地下棋,他真是太伟大了。被后人称为关公我还真想和关羽一样,有勇有谋,武功高强,若人人都能像关羽一样,那天下就太平了。
赵云字子龙也是蜀国大将,他英俊潇洒,而且武功十分的厉害,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闯入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中,救了阿斗,还打死对方很多人。虽然他是一名大将,但身上却无一处伤。他对国忠心,对朋友讲义气,对手下不粗暴,正经常以身作则,在他病逝是,诸葛亮是悲痛欲绝啊!看都赵子龙,我仿佛已经体会到当时社会的混乱,人民的痛苦。
读了 《三国演义》,我明白了许多的人生道理,令我一生用之不尽。
篇8:品三国作文850字
品三国作文850字
三国演义之刘备篇,大家都知道刘备是讲仁义之人,可谁又知道,刘备其实是个老成谋国之人,“伪君子”是这句话的中心,刘备有一次遭XX讨伐,急忙带家属逃跑,却把刘禅留了下来,赵云七进七出七板坡,把刘禅救了回来,刘备看见儿子高兴的回来,很高兴,可当他想大设酒肉饭菜时,他想出一个狡诈的办法,他做出了一个扔掉刘禅的动作,刘禅被摔到了地上,众人齐问为何,刘备却义气凛然的说:“为了一个竖子,差点损失我们一个上将。”赵云听后十分感动,表面上刘备讲义气,正义爱惜将士,但虎毒不食子,何况人呢?他用儿子的半条命去换一个上门大将的虚心,竟如此狠毒,可恶,不过是想让赵云对自己死心塌地罢了,竟使出此等下流之法。
三国之曹操篇,何为小人,曹操便是典型的真小人,此伪君子好多人,“宁可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人人皆知的,曹操凭什么这么狂妄,他从小官升到大官,刺杀董卓,发讨代令,用尽加族财务搞出兵,搞出夏氏兄弟来,多路诸侯攻打长安,曹操便从中获利,有了能让他称霸三国的几大谋士,曹操字孟德为人阴险,但他对朋友绝对是有求必应,曹操乃一英雄。
三国之公孙篇,多路诸侯攻打长安时,此人乃是和吕布抗衡的第一人,武艺精奇,为人温和,乃一路诸侯中最爱打仗之人,笔下有四大插将,虽比不上,赵云,关二长,张翼德,甘宁等人,但四大插将也不是等闲之辈,为公孙闯了百分之六十的.地,剩下的是公孙自己闯的,此人乃一地之霸也。
三国之刘焉篇,镇守盖州多年,治理井井有条,笔下有严颜等猛将,可被“伪君子”刘备带领的关二长,张飞借着住,说的好听到后来刘备不干做一小地之主,抢夺盖州,与各大盖州大族同流合污活活逼死了刘焉,成了盖州之主,位于今城都平厚,此人乃一贤君也。
三国之鬼才篇,诸葛亮、庞统、曹操笔下三大谋士以及袁绍下的一谋士为鬼才中最有名的,刘焉笔下有个任安也算是可以的,这些人知天知地知人知心,可谓是神一般的人,这种有军事才干的人,一人胜过百万大军,有诸葛亮,天下可得一半,有庞顿又可得一半,一个是人中之龙一个是人中凤凰,此二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晓王之变化晓人之常情故之弱处,但是如果实力相差几百万倍这二人也不能胜任了。
篇9:品三国650字作文
品三国650字作文
看完三国演义,就想到这些……
有很多评价三国人物曹操的人,说他是奸雄,是枭雄,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不忠。如果以这个为出发点,曹操的确就是一个奸雄,可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平民不得不反,先是董卓篡位,汉献帝根本就是一个傀儡,如果说汉献帝还有些作用,那就是帮助曹操,使他成为乱世英豪,这样也算是为天下苍生造福,再者说,汉朝的昌盛时期已经过去,也该改朝换代了,与其让董卓祸害苍生,不如让曹操成就霸业,我是赞成曹操的,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曹操真的是一位乱世英豪,大家想一想,在哪一个战乱的时代,还会有诗词歌赋这些东西,诗词歌赋能代表什么?能代表曹操子民的'幸福指数。反过来说,如果曹操不挟天子以令诸侯,怎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只能代表曹操是个有智谋的人,曹操更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当时董卓在朝廷称霸,曹操手持七星剑,闯入董卓房间,虽然没有刺杀成功,但这足以证明曹操的勇气过人,像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怎能不成就霸业!
再说关羽,他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崇拜的人物之一,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勇气过人,手拿青龙偃月刀,天下无敌,只是他太自大,失了荆州,丢了性命。
其实司马懿是三国人物中最有心机的人,利用曹丕斩除后患,不然后来三国怎能归司马家呢?
再说周瑜,他其实是三国中最完美的人了,有勇,不然怎能号令水师,有谋,不然怎能成为鲁肃的知音呢?只是肚量小,竟然被诸葛亮气死了,诸葛亮能做到这些也是本事啊……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欲知后事如何,请见下回分晓。
篇10:品三国叙事作文500字
品三国叙事作文500字
提到三国,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三国演义》里一个个大名鼎鼎的英雄:智慧过人的诸葛亮,英俊潇洒的周瑜,诡计多端的曹操……这个暑假,爸爸向我推荐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一书,给我以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的计谋;五虎上将的勇猛;桃园三兄弟的情义……蜀国群英既然那么伟大,他们的王朝为何又是最早被灭亡的呢?《品三国》一书悄然为我解开了迷题。
众所周知,蜀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26岁就出山的天才军师——诸葛亮。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唱空城计……能量几乎可以与上天入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相提并论。《品三国》却一一指出了真相:借东风在气象学上是说不过去的,如果借过也是周瑜借的,跟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草船借箭也只是民间传说而已,主角不是诸葛亮。实际情况是孙权曾乘舟前往曹操大营叫骂,狠骂曹操奸诈,于是曹操下令放箭,孙权的船一边超重了,便下令让船调转方向。后人便有了草船借箭的神奇演义,从中反映的其实是孙权的`智勇双全,难怪曹操都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见,《三国演义》小说讲述的故事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怀疑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等着我们去钻研。
除了为我揭开“蜀国为何最先灭亡”这个谜题,《品三国》还让我明白许多原本不太关注的历史:曹操是怎样“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隆中对》有哪几个版本?关羽究竟是怎么死的?拥有百万兵力的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为什么不敌区区几万兵力的曹操……一个个答案渐渐浮出水面,让我加深对三国的了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群英令人尊敬,三国秘密无穷无尽。我愿意一次次走进这奇妙的时代,倾听最真实的声音。
篇11:品三国读后感作文800字
品三国读后感作文800字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据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篇12: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作文
易中天稍出名时,也即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相中时,我也就知道此人了,当时千千万万人还不知呢,更没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壮志”来。
刚看《易中天品三国》,尚觉有点趣,特别是易中天喜欢用现代的词汇表达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这个人讲话从不重复或者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口头禅。等到易中天真正飞来飞去出名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再看易中天的东西了。
有人买了《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厚厚的上下集书,献殷勤地要借给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放在家里几个星期然后再还给人。这么厚的书,比《三国志》还厚,我不愿浪费时间看它们,有时间多看几遍《三国志》,什么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话,再翻翻《史记》、《汉书》、《后汉书》,保证任何人也能讲个唾液横飞。
易中天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现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书,二是虚荣,三是假斯文。于是他这个学中文的人,也是惯于讲各种动听故事的人,便借《三国演义》,来给《三国志》中的人物还魂来了。《三国志》这道有营养但人们不喜吃的粗食经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来。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来是被人家陈寿弃之不用的,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他拿来正好生趣。经他这么大厨一炒,人们还以为谈三国非易中天莫属,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诗,别人都不能唱了。于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时候,自己也被世人视为神了。
再后来,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计天天在飞机上度过的。参加这个那个签名售书,参加这个那个讲座,仿佛他一夜之间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灵宝玉”了。从三国讲到东西方文化比较,从诸子百家讲到中国历史,只是自己的专业中文倒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我听过一场易中天在浦东干部学院讲的讲座。是关于诸子百家的,实际上只是用不太好的嗓子哼一段旋律,然后再断章取义地取几个小故事来弄弄从未看这些书的人。对于我这个拿起《论语》、《孟子》,放下《老子》、《南华经》(和《庄子》)等等诸子原著的人来说,他说的这些东西只是小儿科。我听了一半实在听不下去,于是中途退场到车上睡觉看报纸。
哗众取宠和花言巧语只会短期内迷倒不明真相的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这一点。
原著就是原著,是千古流芳的东西。虽然有很多人想打扮小姑娘一样打扮历史和厚著,其实质只是在不想读书的世人和历史、原著之间放一个烟雾弥漫的烟幕弹。君不见千古来有多少个烟幕弹,到头来都烟消云散,摆在书架上的还是历史和原著。
相信过不了多久,易中天的大作将被撤出书架,从学术上看,他的书不如《三国志》,从文学的角度看,他的书不如《三国演义》。
据说,满载疲惫的易中天终于觉醒了,想等还清了人情债后金盆洗手了。这是好消息,无论对他来说还是对世人来说都是好事。对他来说激流通退,留余香在人间,不必江郎才尽而黔驴技穷,对世人来说旧的不去他们怎样才能造出于丹后的新星呢。
篇13:清闲品三国作文600字
清闲品三国作文600字
近来闲来无事,翻开尘封已久的《三国演义》品析起来。已经许久没看这部著作了,今日再见,果然有新的发现:书中许多人物的命运竟与“沟通”有着密切关系。
先来说说建立蜀国的“一把手”刘备吧。他从一个卖草鞋、草席的小摊商贩做到最后的蜀国皇帝,靠的是什么?是与人的沟通与和别人交往的密切,他刚起兵时,听说诸葛亮那人有能耐,便要去请来做他的“参谋长”。这段写他们三兄弟的不同反应的字句,足以看出刘备的外交手段有两下子。关公红着脸在边上咱先不说,单看张飞一句话:“怎能请哥哥亲自去?待我取一根麻绳将他捆来!”就足以看出张飞的鲁莽。接下来刘备登场,好说歹说平息了兄弟的怒火,接着拉着他们三顾诸葛亮的茅庐,可谓雷打不动。后来终于请到了他,为大蜀国建立了汗马功劳。后来刘备的队伍日益壮大,与他善于沟通,广纳人才的性格不无关系。
接下来说说黑脸张飞,这家伙可不好惹。也不能总一味说他的坏话,他对兄弟的义气与忠诚那是没得说的。但他对下属人可的确不怎么样,三国刚开头就有他的“威武”一面:怒鞭督邮。在官场待人应谦逊和气,他却好,一点不懂为官之道,见到人家督邮傲慢一点,也不和人家好好沟通,直接拖出门去,捆在树上,用柳条抽得人家死去活来,后来害得刘备大哥乌纱不保,肚子里 还 忿忿不平。还有一次是关公辛辛苦苦过五关斩六将,把自己的`两位大嫂救回。张飞却咬定关羽是叛国了,囔着要和关羽决一死战,关羽要和他讲明事实他也不听,差点闹得兄弟相残。张飞死时也是因为残忍对待部下,不休恤他们才被杀的,一代豪杰就因为不善沟通而弄个这样的狼狈下场。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三国演义的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分。”当然现代国家很少这样了,那是因为外交家和联合国的存在,如果三国时期的君臣们,也能和和气气地与他国沟通,那就不会造成那么多悲剧了。也不会发现“分久必合、分久必分”的荒唐规律了。
篇14:品三国,悟人生作文
品三国,悟人生作文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我便爱上了历史。《三国演义》在非我们陈述历史的同时,也给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换近期已,群雄纷争,这是一个尔虞我诈的时代,只有最强大的人才能成为霸主,主宰这个时代。也正是这个时代,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个时代,人才倍出,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天下之争。
我读懂了诸葛亮。被世人称为“卧龙”的诸葛亮,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自刘备三顾茅庐后为蜀国称为三国中的一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火烧新野,水淹七军,草船借箭,空城绝唱,哪个不是诸葛亮的杰作?我为他超人的智慧所折服,但更让我敬佩的,是他的忠诚!诸葛亮从未有过反叛之心,他完全有能力也有资格退下刘禅自己称帝,但他没有,先帝的厚恩他无法忘记。他死心塌地,不管前方有多少危机等着他。他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倾授予姜维,而自己的儿子却学识平庸,诸葛亮,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蜀国,正是有了诸葛亮,才有了蜀国的崛起!诸葛亮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豪迈的一生!当今社会,不缺少人才,缺的'就是忠心耿耿的人,人人都厌恶黑暗你,可黑暗却仿佛要吞噬光明,若是多一些诸葛亮这样的人,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中国也一定能走向强大!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
我读懂了赵云。一名将军,最大的荣誉就是为自己的主公,国家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即使战死沙场也引以为豪。赵云就是一个典型。他武功高强,经验丰富,胆识过人,刘备曾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他的一生从未打过一场败仗,这种传奇也只有常山赵子龙能创下了。赵云没有诸葛亮那样聪明的头脑,但他也一心向忠,为救阿斗,他在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出,精疲力竭也要护主。我仿佛看见在战乱中,赵云只身一人,左手青釭剑,右手亮银枪,胯下白龙马,一身白盔白甲,在敌营中来回穿梭,杀得魏军片甲不留。战胜风采,丝毫不减!
自认为自己也读懂了曹植,但是我错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些千古绝文皆出自曹植之手。虽然当时许多人忙着抢地盘,抢天下,但也有人不爱乱世纷争,比如曹植,他整天在家与文人饮酒作诗,完全不顾外面。总以为曹植太邋遢堕落了,实际上,他也有他的苦衷,他的哥哥曹丕总认为曹植要篡位,找得许多麻烦。曹植不贪图功名利禄,只是过着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他,永远是历代文人的榜样!
《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真正的乱世争斗,辉煌,壮烈,悲凉……时时刻刻都在领悟着,时时刻刻都在品味着,时时刻刻都在感动着。读好《三国演义》,你可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篇15:品三国的小学生作文
品三国的小学生作文
三国演义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拍成电影,电视剧。大家肯定都看过了,我也是它的小书迷,易中天品三国,有好多人喜欢,那也让我来品一品三国吧!
先谈谈诸葛亮,文中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没什么缺点,他的优点是聪明机智,忠心耿耿,善良勇敢,淡泊名利,既是个军事家,还是个发明家,被称之为“仁者与智者”。
关羽是一个很讲义气、本领高超的人,但是是过于自信,结果失了荆州。
周瑜是一个很帅也是很聪明的人,他的缺点是心胸如羊肠小道样狭窄,经常被诸葛亮气得吐血。但是他也很有军事才能,赤壁之战把曹兵打得狼狈而逃。他还很有艺术细胞呢,会弹琴。
曹操是一个英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最后只有他实现了自已的`理想。他的优点是既能拿刀也拿笔,缺点是疑心病太重,过于奸诈。他的一句有名的诗是:我自横刀向天笑。
在我的眼里,诸葛亮像一道海鲜汤,鲜美而宜众人;周瑜像一串羊肉串,好吃但是易上火;关羽如一盘红烧青蟹,横霸江湖但是又没成就大业;曹操则像一盘胡椒牛肉耐人寻味,百吃不厌。我是个爱吃的人,所以我把他们比做我喜欢吃的菜。
这就是我品的三国人物,同学们,有兴趣的话你也来品品吧!
篇16:有趣的品三国活动作文五百字
有趣的品三国活动作文五百字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在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课时张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的历史故事,发现大家最关注的可是《三顾茅庐》了,我们来开展一下品品三国人物的活动吧,大家就自由选择研究人物。”张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似的,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我呢,早就乐得合不拢嘴了。心想:平时我可是个小书迷,最爱的就是《三国演义》了。我转念又想,我们通过学习《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从文中看出了诸葛亮这个人物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智者,是个特别适合好好研究的人物。于是我自由组合定了下来:我和黄静怡、何天烨等人组成了“诸葛亮小组”;于是我们分工:我、何天烨负责找诸葛亮人物各方面的特点及代表性故事的资料;张硕、邵承凯负责将资料整理成通顺的文章,最后统一由黄静怡做成PPT。
那天晚上,我一回家就开始反复研究着《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深入研究草船借箭那个故事,还从百度上搜了一下关于诸葛亮足智多谋这一特点的许多代表性故事,认真查找后打印下来,一切都是我自己单独完成的。到了第二天,我把这些资料交给了张硕、邵承凯。同组的严月伶居然还了解到诸葛亮是一个书法家、绘画高手、音乐奇才,他还拥有十大发明呢!这么一来,诸葛亮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张硕和邵承凯一下课,就拿起资料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一会儿划掉一些句子,一会儿又添加一些好的内容,一会儿皱着眉头望着天花板进入深思……经过他们反反复复地修改,终于一份完整的人物介绍呈现在我们组成员的眼前。又过了几天,黄静怡把PPT交给了张老师,我们全体组员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兴奋地等待着活动的到来。
品品三国人物的活动终于如期举行了。那天,同学们都兴致勃勃。介绍“曹操人物”的同学落落大方地走向讲台,排好队形,顿时台下同学们的掌声哗啦啦地响了起来。
通过这次品品三国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成功,还收获了自信、勇气,提高了问题研究能力。它告诉我们:自主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自主研究会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有滋味,更有深度!
★ 品中考作文
★ 品作文800字
★ 品竹作文
★ 品《童年》作文
★ 读,品,悟
★ 思品说课稿模版
★ 美文《品秋》
★ 思品工作计划
品品三国里的忽略作文550字(共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