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童话作文

时间:2022-11-29 16:59:56 作者:压路机与小提琴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压路机与小提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一个小村庄童话作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一个小村庄童话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一个小村庄童话作文

就在小村庄被冲走的一个月,小村庄的村民们再次回到了家乡。村长说:“我们当时无节制地砍伐树木,造成地质灾害,让我们无家可归,从今天起,我们要重建我们的家园。”

在村长的带领下,小村庄的村民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干了起来。他们是如何重建家园的?村庄和村民的未来怎么样了呢?

篇2:一个小村庄童话作文

就在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走后的一个月,小村庄的村民们再次回到了家乡。这次惨痛的教训让村民们顿时明白了:过度的砍伐树木,不爱护环境,只能给他们带来眼前利益,最终还是会让他们陷入无底深渊。村长则召开了一次谈话,他说:“我们当时无节制地砍伐树木,造成我们无家可归,从今天起,我们要一起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的家园!”这句话正说到了村民们的心眼儿里。

于是,在村长的带领下,小村庄的村民们开始不分昼夜的种树,也许是村民们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村民们种下的树都长得奇快,才一年的时间,树苗儿就已经变成了大树。村庄又变回了它以前美丽的样子——山上的森林又变得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又变得清澈见底,天空又变得湛蓝深远,空气又变得清新甜润……一切似乎都回归到了它原始的样子。

然而,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村民们的后代似乎都淡忘了祖先们告诉自己小村庄的那一次惨痛经历。

当溪水在潺潺的流动,鸟儿在轻轻的啼啭,绿叶在沙沙的作响时,一群“先进青年”瞒着村里的老人们在一间小屋里悄悄策划着什么。

青年A:“我已经找到了一支伐木队,等再过几天,老人们去赶庙会,我们就把这些树木砍掉,能卖一大笔钱呢!”

青年B:“是呀!是呀!有了这笔钱,我们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过富日子啦!”

青年C:“要我说,就开个伐木场,现在伐木行业挣的多啦!够我们享用几辈子!”

青年D还是有些心有余悸:“这样合适吗?老人们不同意呀,而且,以前小村庄也是因为……”

青年A一声喝断青年D的话:“去你的!胆小鬼,你要不敢做就随你,到时候你也别想分到一分钱!”

青年D不吭声了。没有了青年D这个绊脚石,谈话进行得十分顺利,人们都已经下定要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久生存之道的“决心” 。

不久之后,又是一场倾盆的暴雨,这一次一连下了十天十夜,当黎明终于破晓时,小村庄却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一次,是真的无法再挽回了。

天边,一个疲倦而严肃的声音响彻起来:“人类啊,无知的.人类!为什么还不醒悟呢!”它久久回荡着,不愿散去……

篇3:一个小村庄童话作文

在山脚下,

有一个小村庄。

那里草木茂盛,

那里花繁叶茂。

它是什么样子的?

是美丽的。

可是人们是贪婪的。

人们不断砍树,

破坏森林,污染空气。

现在它是什么样子?

是丑陋的。

但大自然不是弱小的,

它会给人想不到的严惩。

它会发起洪水,

冲走一切,

让人们无家可归。

现在他们看到了什么?

看见了一个,

没有树木,

洪水满流的小村庄。

再也不是美丽的小村庄。

他们恍然大悟。

种下树木、花草。

看那片村庄。

变得空气清新,

大树粗壮,

小花娇艳,

鸟儿在枝头唱歌,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这里又变成了和谐的小村庄。

篇4:一个小村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编排的课文的第三篇。课文以叙述的语调,优美而富于变化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小村庄早先美丽的村貌,后来由于人们随意地砍树,导致了村庄的消失。文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些词语画面感强,读来琅琅上口,是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而在描写人们随意地砍树中,作者又用上了两个谁家,一个拎字,三个变成,这些关键词语以及排比的句式很好地揭示了小村庄变化、消失的原因。课堂上我们要引领学生细细地品味,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涵。

二、说设计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获得思想启迪,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分析和课标对第二年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的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认读“郁郁葱葱”等10个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村庄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培养环保意识,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我班学生学习的特点,我预设教学的重点为: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村庄的变化以及原因,对环保的主题能有所感染。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教学前的准备

学生方面:课前我布置了预习,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方面:依据教学的要求制作课件。

(课前预习是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说教学的流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版块的教学:

课题质疑,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聚焦”美丽,引出话题――探究原因,深入话题――拓展写话,领悟内涵

下面,我将着重说一说,教学中是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分三步展开。

1、请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默读的能力,带着问题读文,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2、反馈交流。

(1)词语认读(出示)自由读,把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指名读;齐读

(2)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或认错?指导书写生字“湛”

(3)再说说你已学懂了哪个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词语教学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以上三个步骤,由感知到理解,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第三板块:聚焦美丽、深入话题

(1)填空:(第一段共有2句话,第2句话中,用了4个的词语,描写了村庄的美丽,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

(2)选择一个词语,说说村庄的美丽,请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理解了词义,在读中,又培养了语感,增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3)师生合作读,引导质疑,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还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早先”这个词,说说你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把话题引向深入。

第四板块:围绕变化,探究原因

教师谈话导入主题并出示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之所以选择这个重点句为契入点,是因为这个句子揭示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饱一已之私,才毁去了这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我们的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得知识的增量,围绕着这个重点句,我设计以下几个步骤的教学。

(1)读句子,说说感受,读出你的理解(这是对学生个性体验的珍视)

(2)再次轻声读课文2――3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村民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预设句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首先请学生轻声读句子,哪些字眼跳入你的眼睛?你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说说自已的看法,教师更要以自己激情的评价,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探究的欲望,在教师的评价中,指导学生抓住“拎”,两个“谁家”“谁家”

读出人们砍树时的随心所欲与不假思索,再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加强理解增强感受。

预设句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出示句子,指名说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关注在“一栋栋、各式各样等词上,但这还不够,三个“变成”以排比的句式,突出了树被砍得多,消失得快。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个句子,朗读感悟。为此我设计师生合作读。两次引读,语速由慢到快,引导学生体会。

②想象说话:山坡上的一棵棵大树倒下了,村子里的多了。

(通过想象写话,学生表达出个性化的理解,也拓宽了思维的宽度。)

③回读: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生齐读句子,师小结存疑:人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还有什么情况是人们没有想到或忽视的吗?

(以此问题为主线索,进一步探究领悟人们随意砍树付出的沉重代价,激起学生新的阅读期待)

预设句3: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请学生读句子,畅谈体会,读出你的感受

②再默读课文1-3段,找一找变化的原因。生回读句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回读句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学生通过读,更深地领悟到导致灾难的元凶正是人类自己。)

③创设情境,激情引读:十年过去了,人们家中添置了新的家具,但……;五十年过去了,人们凭借锋利的斧头,住进了高楼,用上了时髦的家电,但……;一百年过去了,贪得无厌的人们啊,你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呢?(学生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通过这层层推进的引读,同步辅以多媒体把“不断”这两个词用红色的字体不断变大。看似时间越推越远了,实质是让学生感悟到森林遭受的破坏也日趋严重,环保迫在眉睫,虽然没有用语言点破,可学生已能从层次递进的朗读中领悟到这一点,这也为下一环节的写话激起了表达的需要)

第五版块:拓展写话,领悟内涵

当学生还沉浸在三次引读激起的沉思中,音乐响起,同步出示荒漠中裸露着的一根根的树根,以此为背景,请学生想象写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后的省略号还代表着什么变化呢?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在音乐的渲染中,在发人深省的画面下,学生蕴集的情感得以喷发,通过写话学生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更领悟到文本的内涵,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较到的体现与落实)

篇5:《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 引入新课

1 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 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 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 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 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 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 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 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  一栋栋 应有尽有  各种各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 出示第4段。(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 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 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 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 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 画 写 唱 等等)

附 板书

篇6:《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篇8: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山脚下,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人们每天都能听见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看到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家都有了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就这样,山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靠着锋利的斧头,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山村却已经被咆哮的山洪冲得无影无踪了。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篇9: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赐予: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2、 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3、 培养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学习课文的第二和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 略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一个小村庄故事》(板书课题)

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回忆一下讲了什么?

3、 指名回答。(边回忆边板书)

4、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提?

5、 今天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就出来了。这可是你们自己制定的,了不起!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读课文)

二、 品读句子,体会自得

1、自读自悟

(1)怎么读?读哪里?(读课文第2至4,抓住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①“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引导:A、“裸露”是什么意思?(没有东西遮盖)课文中“裸露的土地”指什么?(土地上没有植物遮盖)

B、作者用“裸露的土地”说明什么?(暗示环境的恶化)

②“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引导:A、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说明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

B、句中有两个关系密切的词,能找出来吗?(减少和扩大)

*这两个是什么词?(反义词)同意的举手。

*那如果我不砍树,一直种树,树木的数量会怎样呢?(增加)

*如果我老砍树呢?(树木会的 数量会减少)

*那“减少”的反义词是(增加)由于我种树,那裸露的土地会(缩小)

*把这两组反义词说一遍。

*我制定了一个温柔的陷阱,你们全掉进去了。但今生,你们永远都不会再搞错了。

③“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引导:小村庄的人们用斧头把大量的树木劈成柴火烧掉了。

(4)想象一下,人们还有什么破坏性的行为?

(5)选择你体会最深刻的一个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①自由练读

②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帮助

③选出小组内进步最大的同学进行汇报,比赛

2、悟感情,明主旨

过渡: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了 ,什么都没有了。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A、“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不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不错的生活)

B、这句话讲人么肆意破坏村庄的生态环境的惨重后果

②学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

三、回顾全文,辩论导行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

3、 结伴讨论,为环保绿色家园写一条小标语

4、 全班比赛,哪组写的标语最好

四、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 为班上“保护绿色家园”的主题墙报,搜集有关图片、资料

3、写一封信给破坏环境的人。(选做题)

板书设计: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没有发生之前,我会让那些村民不要砍树,要多多种树,要是有的必须要砍树,要应有尽有的家具和各式各样的工具,说了也不听。我就天天在山的旁边保护树木,不让他们砍树,还在山上种树。到了下大雨的时候,雨下得再大,下的天再多天雨,怎么也没不了。因为种下的树需要水,要是水多了,树木还会藏起来,等到下一次喝。要是没有砍树,天空还是蓝的,水还是清的,村子也不会消失,会还在。

当那些村民要拎着斧头砍树的时候,我会对他们说以后不要砍树,要多多种树。当他们要做家具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再做家具了,也不要砍树。

我们以后不要砍树。

篇1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同学从小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同学读懂课文,树立环保意识是重点;

2、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难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沙漠画面、美丽村庄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知道,同学们可喜欢听故事了,今天,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辽阔的蓝天,广袤的大地,白云悠悠,清溪潺潺,草木葱茏,燕语莺歌,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着,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可是,就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那个小村庄,怎么样了呢?你们想知道吗?欲知详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习生字:

⑴ 读准生字字音;

⑵ 读好含有生字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句子:

想想: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

2、师引导:到底是什么没有了?

四、精读课文,自渎自误

1、这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小村庄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你的心情怎样?

2、课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难过、可惜、气愤?

(先自身读读课文,然后读给同桌听)

3、合作学习。

4、全班交流:

哪些地方最使你难过、可惜、气愤?

⑴ 读自身找到的语句;

⑵ 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里最使你难过、或可惜、或气愤?

⑶ 指导朗读:哪个词或句要重读?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了全文以后,你想说什么?

篇12: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师:读了发生在小村庄的这个故事,你心中是一种什么感受?

生:我心里很难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一些无知的村民全毁了。

生:我感到很惋惜,居民们把一棵棵大树都砍掉了,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

生:我很同情村里的居民。由于他们不懂得保护大自然,任意砍伐树木,最终害了自己。

师: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村民们滥砍滥伐,不懂得保护树木?请同学们再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词句。

生:“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捡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从两个“谁”字可以看出在村里,谁都可以上山砍树,而且没有人会制止他们。

生:从“拎”字也可以看出当地居民不懂得保护树木,什么时候想用木头了,就拎起斧头到山上滥砍滥伐。

师:大家猜想一下,在小村庄里,每天都会有哪些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到山上去砍伐树木呢?

生:小伙子为了盖新房娶媳妇就去砍树。

生:老人们把一棵棵小树砍下来背到家里当柴烧。

生: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了做各式各样的农具去砍树。

师: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在砍伐树木。在一把把锋利的斧头面前,一棵棵大树纷纷倒下了,大片大片的树林在我们视野里逐渐消失了,看到这一幕幕的场景,你心中是一种什么滋味?

生:气愤。村子里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这种行为。

生:心痛。村民们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

师: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居民们在变本加厉?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大地不断扩大……”从“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连同村民们的子孙后代也在砍伐树木,长此以往,总有一天,整个村庄的树木都会被砍完的。

师:就那么大的村子,就那么多的树木,就那么点弹丸之地,哪经得起一代又一代人的轮番砍伐呀!绿树正在成倍地减少,裸露的土地却在成倍地扩大。此时,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山上到处是光秃秃的树桩,没有了鸟语,没有了花香,整个村庄死气沉沉的。

生:天灰蒙蒙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粒粒沙尘。

师:是啊!更可怕的是,一场灾难正悄无声息地向村民走近,汹涌的洪水即将无情地吞噬整个村庄!

[反思]

心灵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通过对话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达到实践语言、发展思维,获得启迪的目的。本案例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他们互相倾听着、互相解读着、互相体悟着。学生围绕话题阅读,在与语言文字的反复接触中,不断调动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介入到对文本的层层解读中,使对话得以深入。同时,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在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过程中,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不断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态生成的态势。这既是学生和作者心灵的交融,也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生命的互动。

我们期待这样的课堂,我们期盼这样的心灵对话。

篇1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自从上次小村庄被洪水冲走后,人们被洪水淹没了,房子给洪水冲走了。小村庄的人在伤心难过后也后悔极了。今日的悲痛全是人们为了图一己之利,把村庄砍的砍,挖的挖所造成的。

经过人们的努力,政府的关心,现在的小村庄又建起来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就这样,政府又叫人们种树。并说:“大家一起保护环境吧!”现在的小村庄,人们都听政府的话再也没有砍树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绿油油的,美丽的花漂亮极了!现在的人住在小村庄可幸福了,热天的夜晚,人们吃饱饭坐在大树底下,一边聊天一边扑扇子,晚风吹来,大树和扇子为人们疏风散热,萤火虫也带着照明灯过来凑热闹,听着人们述说着村庄神奇美丽的故事,等人们散会时,萤火虫会为人们照亮回家的路。到了冬天,村里的人们又会围在用炭烧的火炉旁取暖,并谈论今年大丰收的经验,和来年春耕的计划,人们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露出开心的笑脸。

小村庄变了,变得如此美丽,如此让人流佟

篇1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减少扩大家具随着冒出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具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罚。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罚。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板书:裸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如果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我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课文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篇15: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小,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法建议

1、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这篇课文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在读中去体会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如:

“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这一句,可让学生通过,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裸露”的意思,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从这句话体会到,小村庄的环境已经开始恶化。

3、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读后耐人寻味。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小村庄的人们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毁的惨状,并通过读把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朗读时,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提醒学生注意把前后所叙述的内容联系起来,不可孤立地去读一段。即使是分组读,也要注意课文的整体性,把课文所描述的前因后果作为一个整体。

4、本课可挖掘的地方很多,教师可以挖掘利用教材的空白处,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16: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

(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

(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

(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2)两个“不断”又说明什么?

(预设: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指名说说“咆哮”的意思。(预设: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2)为什么洪水会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预设:原因就是乱砍滥伐树木,最终灾难终于降临。)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1.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么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2.想象写话。从全文整体来看,课文不仅仅给我们讲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请你写几句充满深情的话语,送给周围的人。

3.全班交流。

八、作业

流利朗读课文。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消失

保护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文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作文秋天的小村庄

美丽小村庄----导游词作文

秋天的小村庄作文

小村庄的变化

小蛋壳童话作文

童话小故事作文

外婆的小村庄小学四年级作文

小巴掌童话读后感作文

一个小村庄童话作文(共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个小村庄童话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