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游记作文

时间:2022-12-18 07:27:35 作者:颜如玉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颜如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4篇武侯祠游记作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武侯祠游记作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武侯祠游记作文

春节期间,妈妈的朋友想来了解成都的文化,所以我们带着朋友们来到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武侯祠。

跨进武侯祠的门槛,我们看见了一个身穿龙袍,两眼微睁的人,如果我猜得没错,这个人一定就是刘备了吧。刘备是蜀汉时期的皇帝。说到这里,你们一定想问,武侯祠不是供奉诸葛亮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先看到的是刘备呢?因为古时候讲究君臣之礼,所以当然要先供刘备罗。

再往前走,一副十个字的对联映入眼前,“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个对联上联讲述了诸葛亮用前、后出师表报答了刘备对他三顾茅庐对情谊,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诸葛亮提出了三国鼎立对思想。这个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然后我就看见了我的偶像诸葛亮,他手持着一把羽毛扇,端坐在椅子上,那种油然而生的气势都足以让我对他崇拜万分,他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让我肃然起敬。

接着往前走是三义堂,这是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地方。我一走进去就被张飞的奇特相貌给吸引住了,他那张黑黑的豹子脸上长着一双圆圆的眼睛,胡须像触了静电一样往两边飞。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不过他的脸很红,像红枣一样,而且胡须很长很长。我和朋友在三义堂合了影,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像刘备关羽张飞那样的好朋友。

最后,我们去了三国陈列馆,这里主要是介绍三国的重要战争和兵器等等。

武侯祠虽小,但是讲述了几千年的历史,如果你来成都,也一定要到武侯祠看看哦。

篇2:武侯祠游记作文

对我这样一个亮迷来说,去武侯祠无疑是一场虔诚的朝圣。那是我梦里梦到的朱红色的围墙、苍绿色的树木、暗灰色的石碑,“汉昭烈庙”四个刚劲古朴的大字金晃晃地高高悬在头顶。这一次,支孙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武侯祠终究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见到武侯祠时刚刚下过一场雨,雨水从被冲刷得新绿的树叶上滴落下来,掉在冰凉的青石板上,蓄起大大小小的水坑。雨后的阳光明朗干净,衬得我印象中原本厚重的武侯祠多了一份生机。在这样的设定里走进武侯祠,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苍凉而明亮的世界,一个干净而安静的世界。

刘备殿前有两条长廊,分列了蜀汉文武大卧的泥像。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塑像,所有人一律面长眼细,三络长须,笑容祥和。文官者,手执象笏,广袖深衣,翩翩儒雅;武官者,手按长剑,铠甲劲装,气宇轩昂。其中不知为何赵云身在武将之列而装束近于文官,邓芝身在文官之列而装束近于武将,想来是二人性格所致。其实中国人常说“人不可貌相”,但舞台上的曹操站了一千年还是一张奸诈的白脸。我脑海里还在搜寻京剧中曹操的脸谱,就这样跨进了刘备殿,一抬头——刘备正站在神龛后,笑容和蔼地看着我。他龙袍冕服,方面大耳,果然周身一派仁德明君的气度。我没有去拜他,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回想了一遍昭烈帝的一生。有很多专家学者喊出所谓“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的口号,宣扬宫廷权谋和小人逻辑,以实用主义嘲笑天下大道,其实我倒认为,与心机深沉废寝忘食的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反倒保留了几分豪侠气概,至少面对属下时不会再一步三个心眼,他这样可贵的豪迈爽朗、义薄云天和仁厚爱民的理念,才是吸引许多人才为他奔走效劳的人格魅力。说白了,扪心自问,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昭烈帝一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昭烈帝的一生,我们便该知道英雄创业的艰苦了!殿内还有刘备之孙北地王刘谌的塑像,我在读书时就对他有十分的好感,认为他的确是个有骨气的忠臣。听说原本还有一尊刘禅的像,大概后人也觉得他太窝囊了,就在宋朝时撤走了那尊像。我看了看眉清目秀面庞尚存稚气的少年刘谌,又遥想了下那尊如今不知埋在哪处不见天日的地下甚至已经化为虚无的刘禅像,忽然深刻地明白,历史记住一个人不会是因为他的地位身份,而是因为他所传递的精神,因为在他身上延续下去的中华血脉。

刘备殿殿后的墙壁上,是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文。虽然有不少学者疑心这是后人伪托岳飞之名作书,我对这方面也并不在行,但还是愿意相信这是岳飞写的,是在诸葛亮去世八百年后,距今天八百年前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南宋的岳飞为了避雨在武侯祠里留宿。他点起油灯细细地读着《前后出师表》,想起诸葛武侯的忠诚,想起当今圣上误信谗言和远在关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二帝,想起北面狼子野心的金兵和岌岌可危的战况……一腔悲愤炽热的碧血涌了上来,他拿起一支毛笔,就着豆大般砸向大宋国土的雨滴和呼啸而过的大风,挥笔写下一纸字字血泪的传世名帖……这样慷慨的意境,这样悲凉的故事,管他是真是伪,诸葛亮、岳飞,我隔着两个八百年,却听到了彼此的呐喊呼应声。

然后,我真的来到了武侯祠,见到了他,诸葛武侯。我右脚跨进殿前极高的门槛时,面前挡着许多游人,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看见他的第一眼,那深深刻在我心里的第一眼——他就那样静静地坐在神龛后,坐在晕黄柔和的灯光里,笑容平静,神态安详。他玉面朱唇,手执羽扇,身披长衫,轻轻眯着含着似有似无的笑意的眼睛。那些贴在他身上的一层镀金一点也不刺眼,柔软的光晕好像烛火,又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我只觉迷迷瞪瞪、昏昏沉沉,好像一下子恍惚地飘到了人间与阴间、现代与古代的边界,阴暗湿冷的大殿内好似就只剩了我和他,不,是天地间只剩下我和他。是的,现在我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想不起,周围所有的一切都褪去了颜色变成苍白的背景,只有站在地上的我和坐在神龛里的他遥相对望,甚至连天地和神龛都消失了,我没有任何想要张嘴说话的念头,只是两眼发怔地凝视着他。深谷和白云、隐士和歌声、如鼓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泪的雨下……这些画面纷沓而至,让我一片空白的大脑一时之间茫然无措。我就站在这里,想用我的心告诉他我的崇拜、我的迷茫、我的坚定、我的信仰以及我一生的追随。我知道他看不见我,可我却站在这里,隔着整整一千七百七十九年的历史,在雾气氤氲里隐约看到他白衣羽扇、谈笑风流的身影。我想那些长途跋涉来到拉萨朝圣的朝圣者们,心里的感触是否与我相同呢?我举起相机拍照,却无法把这感觉存进相片。出殿门时我又回头望了一眼,他还是那样静静地坐在那里,笑容平静,神态安详。他好像知道刚刚那短短一刻钟内我的心绪万千,又好像只是一尊岿然不动的雕像,什么也不知道。可他就用那样含笑而又专注的目光看着远方的天空,以至于让我觉得好像在那里,汉皇已经复兴,北伐已然成功。

离开了武侯殿下,我还是在低头沉思,那种一下子仿佛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感觉太奇妙了,竟让我一时半会回不了魂。走过一条长长的竹林中包围的巷子,我忽然看见一条石板铺就的墓道,两边站立着许多怪异的石人石马,高及膝盖的荒草在石缝间随风轻摆。我的脑海里还没有蹦出那两个字,它们就已经出现在了石墙上——“惠陵”。现在下着雨,雨势并不算小,没有人愿望花时间去细细观赏一抷黄土。所以刘备墓竟然很安静,听不到任何嘈杂的人声。我打着伞,在雨中围绕着刘备墓安静地走了一圈。刘备墓真是大得出奇,圆一百多米都被划作坟堆,坟上栽种许多竹木,竟然把一个墓堆给拥簇成了小森林。雨滴轻柔地落在我的伞上,也落在刘备墓上。我不禁想,刘玄德一生可谓英雄矣,投靠刘表时不仅没有沉溺温柔富贵乡,还直言感慨自己“髀里生肉矣”,可见其雄心壮志。而千年后的今天,纷飞战火已经远去,英雄长眠地下,享受着应有的怀念凭吊和轻柔细雨。人生在世若能如刘备、诸葛亮一般挥手风云、捭阖天下,那功过是非也不过是任后人评议的事罢了!正是“有所为善者不亏心”!我先是满腔豪情几乎要大叫起来,而后又沉吟怀古,心情激荡之间早已痴了。雨渐渐小了,我收伞离开了惠陵,不再对身后的人头攒动多看一眼。

有些不舍,但最终还是走出了武侯祠,面对如潮的人流和车辆,刚刚的思绪纷飞恍若隔世。我走上一辆公交车,心里却想着当年孔明丞相也曾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也许转角那里是他微服时常去的茶馆,下一个路口便是门前蹲着两座石狮的丞相府……如果说武侯祠是为纪念诸葛亮、刘备以及其它蜀汉英雄而建的话,那么整座锦官城,都是武侯祠。因为他们的灵魂早已成为一体,浸润在历史中,不曾分离。

篇3:武侯祠游记作文700字

武侯祠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境内,它是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建造的。正巧,寒假,我有幸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武侯祠游玩。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匾,它由几根红色大柱子支撑着,上书“天下第一流”五个大字,显得非常醒目,匾的两边,画着精美的图案。

过了牌匾,“琴楼”便立刻展现在眼前。听讲解员说,这“琴楼”讲述的就是诸葛亮大摆空城计的故事。抬起头向上望,原来楼上的墙壁上彩绘的正是当年空城计的情景。沿着一旁的阶梯上二楼,推开门一看,一张石琴呈现在你眼前。据说这就是大摆空城计时,诸葛亮弹得那张琴,摸一摸,表面虽然很光滑,但是岁月还是留下了凹凸不平的痕迹。从阶梯上下来,穿过大门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空城计的景象:司马懿带领着千军万马来攻打诸葛亮,而胸有成竹的诸葛亮当时却在城楼上悠然自得地弹琴,司马懿心生疑窦,恐有伏兵,吓得赶紧撤兵……

过了“琴楼”,出了圆门就来到著名的汉中市花——旱莲树下。站在树下抬头望,这颗旱莲树长得十分茂盛,从远处看,好似一把遮阳伞。旱莲树的树干很粗壮,至少得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抱拢。听大人们说,旱莲树最奇特的`是它先开花后长叶,花儿们纷纷凋谢后,叶片便渐渐发芽。旱莲的花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因为旱莲的花像荷花,并且生长在这株400多年树龄的旱地树上,所以取名为旱莲。每到阳春三月,花儿们就纷纷绽开美丽的笑脸。现在虽是二月份,但它的花苞已胀鼓鼓的,好像马上就要破裂开,我情不自禁地摸了摸,毛茸茸的,挺舒服。

出了庭院,路过主殿,便来到“望江亭”。站在“望江亭”上向下俯瞰,一大片一大片广阔的田野尽收眼底,在远处便是被河堤上树林挡住的汉江河。据说,在古代,可以看见汉江奔腾而去,所以它被称为“望江亭”。

出了武侯祠,我回头眺望那古色古香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美丽的景致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我。

篇4:武侯祠里游记随笔

武侯祠里游记随笔

年少时读三国,看到诸葛亮出师未捷功败垂成时,总是唏嘘不已。有时轻狂,甚至恨自己晚生了千多年,不然,或许可以同他一道,把三分的天下,统一成汉家的锦绣山河。

而今,站着他的塑像面前,品读着“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的楹联,忽然没有了如丝如缕的思绪,忽然没有了气冲霄汉的豪情,忽然没有了年少无知的张狂;油然而生的,却是几许的遗憾,和淡淡的哀愁。

听不到黄鹂婉转的轻啼;回首能看到,映阶的碧草穿越了千年的光阴,仍茁壮而顽强地从路旁青石的缝隙里挤出来,苍翠的柏树依然挺拔俊俏,昂扬高大的苏铁也不甘寂寞地作张牙舞爪状,衬托的这缅怀武侯的庙宇更加得肃穆、伟岸。如簇的游人,或走马观花,把目光停留在入画的美景;或若有所思,步履蹒跚,仿佛看见了当年的铁马金戈,走进了诸葛武侯的内心深处。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诸葛孔明,仅仅是因为刘备求贤若渴、茅庐三顾,才把毕生的精力和一腔的热血,来报答知遇之恩吗?他的内心,果真如同他在《出师表》里写的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吗?他的眸子里,从来没有流露出指点江山、封侯裂土的渴望吗?

应该不是的。不然,在似火的青春、如歌的岁月里,在那个梦醒后恬淡如水的空暇里,他怎么会自负而又平静地吟哦起“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诗句?

其实,面对窗外温煦的落日,触摸着拂面而来和谐的春风,诸葛亮早已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前方的路。这条路,需要用忠诚、坚韧慢慢走下去。为此,他骨子里负起了太多和太伟岸的理想,他内心里承继了家国天下太重和太秉实的情怀,他脑海里铸就了太坚毅和太忠诚的使命感。这信念,这情怀,这抱负,浓稠而刚烈地伴随了他雄浑但残缺的一生。对家庭,他要求孩子用宁静的内心、淡泊的生活,来求学立志,修身养德,成为像他一样的谦谦君子、国之栋梁。对国家,他不满足于偏安于一隅,三分的蜀国,用心血和汗水内求政治的'清明、外报一统山河的夙愿,始终念念不忘“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豪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拼杀、奋斗。当生命里最后的一丝光耗尽在五丈原时,也许,他的内心是孤寂而苦涩的;聊以欣慰的,是支撑他这么多年的忠诚为民、精忠报国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可以永远传继。他肯定感觉到了,他的子孙后代也有同他一样忠诚报国的品德素养;他造福过的那片土地上的苍生对他念念不忘;他的庙宇和那位把他当成知己的君王一起矗立。

如今,武侯祠旁,风景依然如旧:蜀山青翠如洗,没留下任何当年的哀愁;江水千里如画,还在无言寂寂长流。站在庙宇内,能看到的,是他风流倜傥、激昂慷慨的模样。让人念念不忘的,是他坚强果敢和强大的内心。走进他的内心,也就真正读懂“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那广为流传的楹联。

篇5:武侯祠作文

武候祠位于小吃一条街锦里的旁边,是全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祠庙。不少游客走过锦里都会去武候祠转转。

走到门口,你将感受其宏大巍峨的气势。门口看起绿草茵茵,不仅有祠口,旁边还生长着高大的树木,结合在一起十分霸气。走入祠堂,来到殿口,四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汉昭烈庙”,刘备威严的坐在中间,气氛一下变得严肃。虽说里面十分拥挤,但并不像锦里那般热闹喧嚣,里面说话吵闹的感觉几乎没有。在旁边只有他孙子刘湛,但为什么没有他的儿子呢?听说是因为他的儿子刘禅是一个昏庸无道,不做实事的君主,在宋明年间,他的塑像被后人多次损坏,于是就没有再建。

走过殿内,我们来到了文臣廊与武将廊。长郎的两侧分别是十四位文臣与武将的塑像,上面最让大家熟悉的就是五虎上将其中的三将——黄忠,马超,赵云。

下面我来到了诸葛亮的祠堂进门,只见诸葛亮拿着他的标志性的物品孔明扇,诸葛亮一生共活了54岁。他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治理蜀国时发明了许多好物,比如孔明灯,诸葛连弩等等。看到诸葛亮严肃的雕像,让我不禁想起《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草船借箭。当周瑜提出要300支箭时前,在我们的想法中,一定是不可能的。而诸葛亮却能另辟小径地抓住曹操为人小心谨慎的特点,在大晚上游船。找曹操的军队借了箭,以致于他没有费吹灰之力,完成任务。不得不说,我对他的智慧十分佩服。

走完武候祠。我领略到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但我仍不得不服他们的智慧。

篇6:武侯祠作文

卧龙岗位于古城南阳的西郊地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与纪念。上个星期天,我们南阳网的小记者团就组织了一次游武侯祠的活动。

走过长长的楼梯,我们进入了大门,葱郁的草木,芬芳的花朵,顿时令我无比陶醉。

跟随着队伍,我们径直走进了大拜殿。解说员阿姨为我们对这里一一详细介绍。

向右走,我们进入了关长殿,这里是曾经诸葛亮与刘备谈话时关于与张飞所待的大殿,据说当时两人都很是生气,心里想着为什么刘备就可以进去,自己却只能在外等候呢?

紧接着,我们走进了诸葛草庐。这里当时是茅草屋,但是清朝时期的风风雨雨却已经令它倒塌了,于是清朝为了给后代留下文化遗产,便重新修建了,至今还保留着清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呢!

径直向前走,便又到了宁远楼,解说员阿姨说道:“这里曾经是诸葛亮观星象的地方,这里的楼梯非常非常的陡峭,大家一定要小心。”

我们又去了诸葛亮的读书台,这是卧龙潭上的一座小桥,周围还有树林,鸟儿飞来飞去,唧唧喳喳的叫着。真是太美丽了!

过了一会,解说员阿姨又带着我们来到了“汉代乐舞展演中心”,这里的节目都是古代的编钟、舞曲等,正在我们观察这里时,音乐响了起来。

“表演即将开始,请各位准备好……”

“乐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区》,是根据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演奏时重复三次,故而因此得名,曲意……”

紧接着,帷幕“哗”的一下便拉开了,优美的舞姿、动人的音乐不禁让我陶醉,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却不能令我满足。

不知不觉,我已经身在家中,可是卧龙岗武侯祠却依旧令我流连忘返,如果我有机会,一定要再去一次,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

篇7:武侯祠作文

武侯祠

     天府之国[注: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

武侯祠作文

。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古迹,叫做“武侯祠”,武侯祠外面有一面大墙,墙下被绿草和花包围着,花不是很鲜艳,体现了武侯祠的庄严之气。旁边的大树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鲜艳的红色大字,那几个大色苍劲有力,于是我就拍了一张照,武侯祠大门外牙两头威武的石狮,它们的牙十分长像剑齿虎的牙一样两头石狮分别守着一条路,不管风雨它们都在这里保护武侯祠。武侯祠的提名匾两边还有两个大大的灯笼,灯笼的顶盖是头做的顶盖边上是亭子样有个角,每个角微微向上翘,有一种古代的风韵。

      凡是到武侯祠参观的人都要来看一看诸葛亮的雕像。雕像十分的高大,雕像全身都是金光闪闪好像全身都是金子做的一样,手中还拿着一把羽毛扇好像在一边扇一边想问题一样,头上还戴着一个黑白相闻的帽子,整座雕像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气度非凡好像一个真的诸葛亮在面前一样。雕像好像会说话,它说当年雕它的人可真辛苦,他们认认真真的刻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确,我真的要感谢他们呀!参观完了我又分别参观了刘、关、张的像,

小学生作文大全

   参观的差不多时中国唯一的蜀汉君臣右祭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祭祠庙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祭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现代文化博物馆。

游览了武侯祠,我的收获可真多啊!

[1] [2] 下一页

篇8:武侯祠导游词

20xx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陵园建筑群。在武侯祠的发展规划中,西区将打造成三国文化的传播体验中心。

1953年经修整辟为公园,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门、旌忠门、碑亭、荐馨堂、刘湘墓等建筑。武侯祠东侧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锦里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扩展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并融入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复建,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锦里于20xx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延伸段于20xx年1月开肆,锦里延伸段大胆将活水引入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又名昭烈庙。入武侯祠正门,即可见到气势恢宏的昭烈庙。昭烈庙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表现了关、张两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俩武艺超群、勇猛过人的共同特征。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每个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于游人了解。这些塑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反映了我国清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泥塑技艺。昭烈庙正殿西壁挂有据说为岳飞所书《出师表》木刻,东壁为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隆中对》木刻。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

成都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历来对此的真伪存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此前、后两表实际上是明代士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所书)。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诸葛瞻及其子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惠陵,武侯祠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西边是武将廊。

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八名文武。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

三义庙现,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城建需要三义庙由提督街迁建到武侯祠内。

三绝碑,本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在武侯祠大门至二门之间的东侧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镌刻。裴文、柳书、鲁刻,三者俱佳,所以后世誉为三绝碑。一说三绝指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碑阳、碑阴、碑侧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跋语。

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230亩(15万平方米)。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

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

篇9:武侯祠导游词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汉中参观旅游,我叫王博丽,是你们的导游,这两天我们会一起度过,好了,闲话不多说,今天呢,我先带大家去的地方是武侯祠了。

诸葛亮一生去过的地方很多,所以后人为他修建的祠庙也很多。风景最美最秀丽的是湖北襄阳的武侯祠,规模最大最宏伟的是四川成都的武侯祠,而修建时间最早的就是我们汉中的武侯祠了。比大名鼎鼎的成都武侯祠还要早41年,因此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篇10:武侯祠对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成都:游俊题武侯祠过厅,位于成都市南郊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成都:郭沫若题武侯祠过厅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顾槐题河南南阳武侯祠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成都:冯灌父集杜甫诗题武侯祠刘备殿

伯仲之间见伊吕

先生有道出羲皇

滇南黎天才集杜工部句题武侯祠

丹心一片安炎鼎

浩气千秋壮属疆

勉县武侯祠,在陕西勉县新城西

当年正气扶元气

万世人心仰赤心

武侯祠 / 当阳关陵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灵川武侯祠,在广西灵川县漓江畔的甘棠镇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成都:沙孟海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

篇11:武侯祠对联

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下一人

成都:武侯祠。三代:夏、商、周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篇12:武侯祠对联

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成都:陈矩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运帷幄之筹谋小心谨慎

本圣贤之学问一德始终

勉县武侯祠。运帷幄句:《史记·高祖本纪》

才堪王佐松风犹识隆中对

业济两朝世人常叹蜀道难

篇13:武侯祠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成都:郭沫若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扶汉心坚惟谨慎方能担当事业

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入云霄

勉县武侯祠。谨慎:《三国志·诸葛亮传》

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

拼司马骂王朗气周瑜名振古今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人无双后汉一人

篇14:武侯祠对联

武侯祠对联

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其中含有不少精品对联,都是名家的佳作。

武侯祠对联

冯玉祥题过厅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驰,愿佑兹蜀部遗黎。

冯煦题过厅

与吴魏为难,此日收场,不过墓门宽几尺;

继高光而起,当年壮志,哪容汉土窄三分。

陈逢元题过厅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郭沫若题诸葛亮殿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下一人。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

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孙墨佛题诸葛亮殿

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赵藩题诸葛亮殿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王天培题诸葛亮殿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沙孟海集杜甫诗题诸葛亮殿

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陈矩题诸葛亮殿

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

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

蒋攸铦集句题诸葛亮殿

时艰每念出师表;

日暮如闻梁父吟。

瞿朝宗题诸葛亮殿

讨贼竭忠贞,沥胆披肝,天下文章惟两表;

奇才根静学,清心寡欲,隆中半策定三分。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迹;

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躬耕未遂老臣心。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张叔夜题二门

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汉季;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沈尹默集杜甫诗题二门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

已知天定三分鼎;

犹竭人谋六出师。

二门

三代有儒者气象;

诸葛真名士风流。

隐居以求,行义以达;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仅三分兴霸业;

魏吴偏并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此老不攻画,不善书,不经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

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

陈桐阶题二门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冯灌父集杜甫诗题武侯祠刘备殿

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扶正轨;

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

刘咸荥题刘备殿,联赞备孙刘谌

帝本燕人,犹向乡祠崇百祀;

蜀为正统,漫言天下尚三分。

二门

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二门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汉季;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鄂润泉题二门

诸葛大名垂千古;

元戎小队出郊坰。

苏鳌石集句题二门。

兴亡天定三分局;

今古人思五丈原。

赵樾村题二门

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持笔,三分岂是偏安。

蒋砺堂题二门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布衣引啸足千秋,草庐频顾,卧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鹤羽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曾跃斗题二门

闲时抱膝,梁父成吟,吴宫魏阙半消磨,眷念真王,九洲幸有先皇帝;

尽瘁鞠躬,佳儿足继,裴注陈书多刺谬,凭谁假托,两表常疑后出师

郭沫若题过厅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游俊题过厅。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题过厅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篇15:武侯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来本地来观光旅游。我姓冯,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小冯”好了。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我市旅游期间就由×师傅和我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师傅,因为他的车技娴熟,有的驾龄,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冯导我好了。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适。谢谢!

成都(Chengdu),简称蓉,四川省会,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设立外国领事馆数量最多、开通国际航线数量最多的中西部城市[1]。

成都位于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东与德阳、资阳毗邻,西与雅安、阿坝接壤,南与眉山相连。成都市下辖锦江区等9区6县,代管4个县级市。20xx年末,成都市辖区建成区面积6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2.8万人。

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承载着三千余年的历史,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明蜀王陵、望江楼、青羊宫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川菜,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29]成都著名小吃:双流老妈兔头、夫妻肺片、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三大炮、赖汤圆、一根面、九尺板鸭等。

篇16:武侯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佳佳,欢迎大家到武侯祠观光游览!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南阳武侯祠,有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武侯祠的入口,大家看这座千古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遍体布满雕饰,千古人龙的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它纶巾羽扇,风度庄严。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它的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碑额,这些碑额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好了,下面是游客们自由参观时间,请大家注意,不要乱刻乱画,乱扔垃圾,妥善保管好自己携带的物品,集合的时间是十一时,集合的地点是武侯祠门前。祝大家参观愉快。

大家好!

欢迎来到汉中参观旅游,我叫王博丽,是你们的导游,这两天我们会一起度过,好了,闲话不多说,今天呢,我先带大家去的地方是武侯祠了。

诸葛亮一生去过的地方很多,所以后人为他修建的祠庙也很多。风景最美最秀丽的是湖北襄阳的武侯祠,规模最大最宏伟的是四川成都的武侯祠,而修建时间最早的就是我们汉中的武侯祠了。比大名鼎鼎的成都武侯祠还要早41年,因此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武侯祠地处于勉县城西3公里处,位于川陕公路以南,汉江以北,占地80多亩,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30余座、150余间。西与古阳平关,诸葛亮读书台,莲花池相接,东与马超墓,刘备设坛立王处等古迹连成一线,北有古战场天荡山,南与定军山古战场和武侯墓遥遥相对。

武侯祠是陕西省重点保护单位,是国家3A级景区,关于武侯祠我就先讲这么多了,等到了武侯祠之后我再给大家详细讲解。

篇17:武侯祠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0_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成立博物馆,20_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_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0_年),武侯祠由成汉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雕像。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

篇18:武侯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之后,人们十分的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武侯祠导游词

篇19:武侯祠导游词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状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认为他是历史上唯一兼有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的历史人物。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冕冠,身着黄袍,手捧玉圭,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之后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

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

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汉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白面,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玉笏,一付帝王打扮。

关羽(?—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阳,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

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那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篇20:武侯祠对联

三代:夏、商、周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武侯祠

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成都:陈矩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运帷幄之筹谋小心谨慎

本圣贤之学问一德始终  勉县武侯祠。运帷幄句:《史记·高祖本纪

才堪王佐松风犹识隆中对

业济两朝世人常叹蜀道难  武侯祠

大猷是经谋国早读隆中对

淡泊明志慕公好为梁父吟  落款:重修诸葛武侯祠落成纪念

巫峡浪平风雨逍遥神女庙

锦城春冷庄严肃穆武侯祠  风韵(出句)/风韵///自对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南阳:顾嘉蘅题卧龙岗武侯祠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沧海正横流筹笔敢忘天下计

云霄一羽毛耕桑长见古人心  武侯祠

风雪历三番欲致高贤甘折节

江山谋一统愿撑危局藉酬知  襄樊:吴丈蜀题古隆中武侯祠

凤凰台栖凤凰凤凰行影何在

三顾堂纪三顾三顾遗迹求存  武侯祠

躬耕志未忘终成伯业西川富

三顾迹长存赢得隆中草木香  武侯祠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成都:郭沫若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篇21:武侯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

刚才我们游览了武侯祠中的刘备殿以及文臣武将廊,现在我们来到了诸葛亮殿,这里才是真正纪念诸葛亮丞相的武侯祠。

请大家注意,现在我们要下一级台阶。为什么要下这级台阶呢?原来这是古代君尊臣卑观念的体现。武侯祠是君臣合庙,刘备庙在前,诸葛亮武侯祠在后,于礼制不合,所以人们在建造武侯祠时,就有意将诸葛亮殿建低一个台阶,以突出刘备作为一国之君的崇高地位。

现在我们将穿过过厅。请注意过厅两侧悬挂的匾额、对联和绘画,它们大多出自董必武、郭沫若、徐悲鸿、沙孟海、张爱萍等名人名家之手。

请看这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攻心对,也是武侯祠对联中的精品。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如何才能治理好四川呢?攻心和审势就是最好的答案。

对联的作者是清末云南剑川县人赵藩。上联是说诸葛亮出兵平定南中叛乱时,采用马谡建议,实行攻心战术,对夷帅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从此不再反叛。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的人,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称赞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醒后人从中吸取教益。这副对联对诸葛亮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了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古代治国方略的精髓所在。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诸葛亮殿。请看,坐在龛台正中的塑像就是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他头戴纶巾,身披金袍(古称鹤氅),手执羽扇,凝目沉思,一副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轻时隐居于荆州襄阳(今襄樊)隆中,因胸怀大志,刻苦好学,才智出众,得到卧龙的美称。

公元2刘备在荆州访贤,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制定了一条占有荆(今湖北)、益(今四川)二州,东联孙权,北抗曹魏的国策,史称隆中对。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军师,从此跟随刘备,取得了赤壁之战、夺取益州等战役的胜利。蜀国创建后,被任命为丞相。刘备死后,在奉节白帝城受托孤重任,辅助后主刘禅,执掌了蜀汉朝政。

诸葛亮治蜀达20多年,主要政绩有:以法治蜀;南征南中;北伐曹魏。公元234年,诸葛亮由于长期劳累,不幸早逝于北伐前线的武功五丈原,死的时候才54岁,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一生做了大量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尤其敬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和智慧的化身加以崇拜,修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

请看诸葛亮两边的塑像,左边的.是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右边是孙子诸葛尚。他们在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绵竹阵亡。诸葛亮子孙三代,人称三世忠贞。

请大家看殿内陈列的这面铜鼓。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所以它又被称为诸葛鼓。

各位游客,诸葛亮殿两侧厢房内,是诸葛亮事迹陈列室,有大量反映诸葛亮事迹的图片资料,请大家随意参观。十分钟后我再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先主刘备的陵墓惠陵。

篇22: 武侯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佳佳,欢迎大家到武侯祠观光游览!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南阳武侯祠,有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武侯祠的入口,大家看这座千古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遍体布满雕饰,千古人龙的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它纶巾羽扇,风度庄严。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它的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碑额,这些碑额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好了,下面是游客们自由参观时间,请大家注意,不要乱刻乱画,乱扔垃圾,妥善保管好自己携带的物品,集合的时间是十一时,集合的地点是武侯祠门前。祝大家参观愉快。

篇23: 武侯祠导游词

大家好,相信大家对于三国著名人物诸葛亮都不会陌生吧,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纪念他的祠堂――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武侯,所以后人便称他为武侯。可能会有人问,武侯祠建于何时?恩,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中描写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判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有武侯祠了。而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体。明末,祠庙毁于战乱,现在大家要是去成都的话,看到的是清代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上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叫它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过这样一首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蜀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和这座庙本来的名称了。

好了,我们就一起进去领会诸葛亮的魅力吧。

篇24: 武侯祠导游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武侯祠,请大家下车,我们依次排队进入景区。排队这个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武侯祠。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好了,现在大家跟我我,我们一起进去。可以抬头看看这里的大门,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

很多朋友又会问了,既然这里是祭祀刘备的庙宇,有为什么会叫武侯祠呢,启示是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武侯祠里面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比如说三绝碑、二门、前后出师表、文臣武将廊,刘备殿,诸葛亮殿,然后还有桂和楼以及我们的刘备墓。愿意听我讲解的朋友就跟我走,想要自己游览的朋友可以自由参观,我们11点30分在这个地方集合。

武侯祠导游词

武侯祠简介

武侯祠门前对联

关于武侯祠的导游词

武侯祠文化节开场白60字

陕西武侯祠导游词介绍

陕西武侯祠博物馆导游词

作文:游记

游记 作文

游记范文

武侯祠游记作文(整理2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武侯祠游记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