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景作文:鲁迅的故里

时间:2023-01-03 09:17:01 作者:取啥名字好呢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取啥名字好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小学写景作文:鲁迅的故里,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写景作文:鲁迅的故里,欢迎阅读!

篇1:小学写景作文:鲁迅的故里

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又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国庆假期,我迎着明媚的阳光,踏进了鲁迅故居。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大块牌子,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香烟的样子,左边是通向景区古朴的巷子,上面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往小巷走去,街边的商铺热闹非凡,有绍兴特产——会稽山黄酒、茴香豆、龙须糖、麦芽糖等,空气中还飘散着臭豆腐独有的味道。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停在中间窄窄的河道上,似乎重现着昔日的江南水乡。也正是这小小的乌篷船,载着鲁迅走出绍兴,走向上海,走向世界,走上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

我随着人群缓缓向鲁迅的家移去,参观了他的卧室。简陋的屋子里没有多余的摆设,桌子上陈列着一些简单的书写工具。旁边是一张不大的`床,外面是一个半圆,上面有个顶。墙壁上挂着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静心感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在一路七拐八弯后,我穿过了一座拱形门,到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葚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高的泥墙,想必这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听着小桥流水与乌篷船的故事。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我离开了“鲁迅故居”,走在石子铺的小道,回味着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细细的品味着绍兴悠久灿烂的文化……

篇2:小学写景作文:鲁迅的故里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呐喊》等等。今天,我们全家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

我们来到鲁迅故居。房子里的家具都是木头做的,因为年代久远,有些陈旧,但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过书的私塾,屋里散发着一股花香。正对门的墙中间上方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鲁迅坐过的书桌上还刻着一个“早”字,我对这个 “早”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有的同学常常迟到却不以为然,和鲁迅比起来是多么相形见绌啊!

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鲁迅家后面有一个百草园,那是鲁迅曾经的乐园,我仿佛感受到了鲁迅快乐的童年。我让爸爸妈妈用相机拍下这美丽的一瞬间。

我要像鲁迅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篇3:小学写景作文:鲁迅的故里

印象中,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绍兴也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

今年的正月,连续的阴雨天,初九那天,终于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去鲁迅故里游玩,让我一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神秘面纱。

一到鲁迅故里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浮雕上镌刻着鲁迅的半身像以及“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鲁迅像的头部比壁墙还要高一些,看着鲁迅沉思的像,很容易让人想起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青瓦白墙的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一座鲁迅博物馆,占了整整一条街。穿插在其间的有各色 各样独具绍兴饮食特色的小吃,如香味飘散的臭豆腐,茴香豆,龙须糖等等,还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在河上晃 晃悠悠,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坐在船上,别有特色,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鲁迅故里这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给人感觉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繁华小街。与周围高楼大厦耸立,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

我和妈妈从老台门游览到新台门,细细感受着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在鲁迅故居的后面,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鲁迅笔下那个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名字虽雅,但我看到的却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

提到百草园,鲁迅曾经无限深情地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 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站在这个普通的菜园里,鲁迅儿时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却在我眼前浮现: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 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或许也只有这里留着鲁迅最纯真、最自由的岁月。

游完了鲁迅故里,一片属于绍兴特有的江南风情在我脑海里深深印下了: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篇4:鲁迅故里小学游记

鲁迅故里小学600字游记

明天就要去鲁迅故里了,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电脑,进入了百度,去搜索“鲁迅”。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早上,我5:30就起了床,因为今天终于可以去鲁迅故里了,好兴奋。我们到了鲁迅故里的东入口,只见一快大大的石壁上刻着一幅栩栩如生的鲁迅画像,沿着用大石块铺成的路一直往西走去,两边都是商铺,卖梅干菜、臭豆腐、龙须糕的,只要是绍兴特产的几乎都有。鲁迅祖居到了,进入了一个大大的门口后,就是德寿堂,一幅好大的画挂大厅正中,几张做工精细且发黑的桌子摆在大厅里,感觉非常的简陋。听了导游说,鲁迅的祖居和鲁迅的'故居的摆设和格局是一样的。再进去还有香火堂、座楼、西厢、厨房等。出了鲁迅祖居,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就是鲁迅以前学习的地方,在一个角落,有一张桌子就是鲁迅以前座过的,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被老师狠狠的训了一顿,从那次开始,鲁迅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用来时刻的提醒自己。我们还去了百草园,听说小时候鲁迅也像我们一样调皮,一次和小朋友在后院玩时,他推翻了刘家的石砌围墙,导致两家发生些小矛盾,父母一生气,就将鲁迅送到了教学管理最严格的私塾,那就是三味书屋了。

鲁迅故居、鲁迅笔下风情园、鲁迅纪念馆还有好多可以让我了解到鲁迅生平事迹的地方,有时间还是你自己亲自去了解下吧!

篇5:鲁迅故里作文

绍兴,是毛泽东笔下的名士乡。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曾在这儿留下了足迹。其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用它的光芒笼罩着绍兴。

他,就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则是他一生的写照。终于,我亲身游玩了鲁迅故居,让我更加了解了鲁迅。初到鲁迅故里,那里的氛围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鲁迅故里共分为四大部分: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生平陈列馆。跟着导游,我们先到达的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门口就是绍兴水上三绝之一—-乌篷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乌篷船船篷是用竹片、竹丝编成的半圆形,中间嵌夹着箬叶,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乌篷船由此得名。怀着欣喜之情,我们跨上了乌篷船,坐在上面,优哉游哉,仿佛也沉浸于鲁迅当年去看社戏途中的船中乐趣,感觉真不错!走进三味书屋,那里弥漫着浓厚书香的味儿。

鲁迅少年时,就在这里读的书。他的老师则是远近闻名的寿老先生。寿先生是一位严格而又慈祥的老师,为了提高效率,他一年只收八个学生。来到他们的课堂旁边,在栅栏旁观看鲁迅的座位。远远望去,当年鲁迅刻下的“早”字,还深深地映在桌子的左上角上。继而,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它是鲁迅成长的地方。也许我能想象他在这儿哭,在这儿笑。他们家的厨房摆设很简单,但却因为时间充满了沧桑感,让人深深地陶醉其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摸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凡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他是鲁迅最美好的回忆之一。百草园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远看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场地,而当我联想到鲁迅在这儿度过的充实、美好的童年,刹那间,便觉得百草园像一座美丽的花园,它拥有的魅力能使蝴蝶、蜜蜂围着它团团转,蛐蛐则蹦跳于草丛间。也许就在这儿吧,长妈妈为鲁迅讲动人的故事情节,美女蛇是最令他惊心动魄的故事了。旁边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似乎连那只小花猫也被长妈妈的故事感动了,凝神伫立了许久许久……

这水,这人,这情,他是绍兴的骄傲,是中国革命的擎旗手,我们在此坚定步伐。

篇6:鲁迅故里作文

早上,天空中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这风和日丽的天气总会勾出人们那颗想旅游的心。我和妈妈还有刚来到杭州的大姨、哥哥们也不例外。

我们先坐车去客运中心,又坐上了从杭州到绍兴的汽车,一路上风景非常美丽,不知不觉我在车上睡着了,后来妈妈叫醒了我,我才知道到绍兴了。啊!终于到绍兴了!我迫不及待的想下车去看看绍兴的美景!

踏上绍兴的土地了,我们坐车去到鲁迅故里,在那里找到一家很有特色的面馆,先填饱了肚子,吃的都是地道的绍兴菜,非常可口的,印象深的是鲜虾面,我吃了好大一碗,还有特色炒年糕也好吃的,我吃了好多呢,绍兴的美食真让我馋啊!

我们去拿了门票,开始入园参观,在大门口我们还合了影,接着去鲁迅以前住的地方去参观,他居住的地方真大啊!有闺房、琴室、绣房、浴室、书房、藏书室、少主卧室、当铺等许多地方,这里的摆设显得很有气派的,鲁迅的勤奋好学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还去了鲁迅纪念馆,里面有好多关于鲁迅的成长故事和雕塑、图片介绍,还看了鲁迅故居,百草园,绍兴民俗展览馆,三味书屋,那里有鲁迅先生少年时代生活的点滴介绍,还有他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这些深深的感染了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加油,热爱祖国!

鲁迅故里一条街上的人真多啊,吃的,玩的,也是琳琅满目的,我们买了好多绍兴特产,就回杭州了!

啊!鲁迅故里真是又大又美啊!

篇7:鲁迅故里作文

大年初三,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鲁迅的老家绍兴。刚到鲁迅故里的大门口,就看到许许多多的人都争着买票,简直就像一只只饿了一星期的饿狼朝小羊羔的身上扑了过去。大门口也被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幸好爸爸在网上预定过的,不然我们肯定拿不到票。

我们奋力地往人群里钻,几经周折,终于站在了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我一眼便看到门口前三个青铜像,那好像是鲁迅和他的小伙伴们玩耍。接着,我们来到了三味书握。这个地方,我早就久仰大名了。记得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早》,里面讲到了鲁迅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进去看可究竟,结果令我大失所望,鲁迅的桌子在屋子的角落里,而屋子却被拦了起来。无论我怎么看:跳着看,脖子伸长了看……就是看不到。真是把我给累死了!

我们沿着鲁迅故里继续往前走,街道的两旁到处都是小店铺,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的。还有许多臭豆腐店,街道上弥漫了阵阵臭豆腐的味道,我经不住诱惑,便也买了一盒,说实话这豆腐一点也不臭。

我们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鲁迅故居,一进门便看到了“德寿堂”三个大字。我们继续往里面走,不一会便来到了百草园,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他儿时玩的场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篇8:鲁迅故里作文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绍兴著名的鲁迅故里游玩,大家可以叫我鲁导,非常高兴能为大家服务。

我大郅跟大家讲一下鲁迅故里的具体位置: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区都昌坊口,它后通于咸欢河,鲁迅故里坐北朝南。

游客们我们已到目的鲁迅故里了,穿过石板开井,迎面就是保存完整的鲁迅故里的两楼两居,客厅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半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一病不起以致病魔缠身后背庸医所误,仅36岁就去世了,鲁迅被上流社会的人鄙视,受尽了挫折,从此鲁迅学习努力,这就是鲁迅的始点。

小堂前的西边曾是鲁迅的继祖母蒋氏所居住的地方,这位继祖母经常给鲁迅讲故事,教她作业,写字等等,这位继祖母为人很好,讲话时也十分搞笑。

最后我们来到鲁迅的成长的摇篮——三味书屋,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孝顺的鲁迅为了帮父母买药,上学迟到了,被教书先生批评了一顿,鲁迅在桌子上刻了“早”字。

游客们,这就是今天全部的行程了,大家买点土特产带回去给家里人吃吧。

篇9:鲁迅故里作文

鲁迅故里是中国有名的景点,更是绍兴响亮的牌子。门口那一块刻有鲁迅大大头像的石碑,欢迎着天下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

鲁迅故里每天人山人海,一家接一家的特色店铺排在路的两旁,食品店里卖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绍兴的特产: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那一小碟一小碟的茴香豆,使人马上想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已那悠哉悠哉的模样……香气飘满了整个故里,你要是进去,准让你直淌口水。

进了鲁迅故里,首先就要了解鲁迅,鲁迅故居把鲁迅的伟大一生介绍得淋漓尽致。鲁迅(公元1881—1936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字豫才,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已》、《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还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出版过小说、散文、杂文、通信等,并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籍方面也成绩卓著。

出了鲁迅故居,可别忘了著名的三味书屋哦。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里面学习的书桌、椅子都各不相同,都是学生们从家里搬来的。鲁迅的课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那时,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一面上学一面料理家务,每天跑在学堂与当铺之间。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老先生严厉地批评鲁迅,鲁迅就默默地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他把“早”字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

鲁迅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永远不断地学习与深思。鲁迅故里的人儿也可亲,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欢迎八方朋友来作客。鲁迅故里——值得一游;绍兴人民——欢迎天下朋友。

篇10:鲁迅故里作文

踏着石板小路,走进鲁迅故里,看着两边古色古香的门店,感觉回到了从前。

鲁迅故里分为鲁迅故居、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鲁迅笔下风情园。

鲁迅纪念馆始于1973年,它位于鲁迅故里东侧,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寿家台门分为三进,第一进即台门斗,在台门斗的西边有一个小竹园竹园的北边厢房,摆放仿造“三味书屋”我们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念,第二进为大堂前用于红白喜事的聚会之地,穿过天井,来到第三进——座楼,分别有小堂前、书房、卧室。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东面就是鲁迅主居——周家老台门。其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称“台门斗”,第二进为“厅堂”,第三进为“香火室”,第四进是“楼房”,是主人的住屋。

鲁迅笔下的风情园也分四进。第一进“绍俗祝福”,第二进“越俗漫画”精美的图画以木板雕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第三进“迎神赛会”第四进“男婚女嫁”,主要形式演示了迎亲、婚礼、洞房等场景。

鲁迅故里还有好多好多我们没看到的情景,那就让我们跟着课本一起游绍兴吧。

篇11:鲁迅故里作文

鲁迅,这个人我不用说你们也知道,他可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哟!他的作品《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等许多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二十多个国家几乎都能看到他的作品呢!

鲁迅故里最受欢迎的当然是鲁迅纪念馆,那里人山人海,我都找不着哪里是墙了。忽然,我发现一处凹进去的墙壁边围着一群人,黑压压的一片,可壮观了。我赶紧拉着叔叔去看,呀,里面竟然在播放灯影剧,正在介绍鲁迅以前的生活,怪不得会吸引那么多人呢!看了一会儿,我们去中央展厅去看鲁迅写的书。哇!那书架有七八米长,而且有两排呢,到底有多少书呀!要写几天才能把书写完呢?鲁迅真是太厉害了!

走过百草园,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三味书屋,那儿还有可能刻着鲁迅当年上私塾读书时刻的“早”字呢!只可惜三味书屋关着门窗,我们没见到。

叔叔今天还破例让我们乘一下乌蓬船,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恨不得直接跳到乌蓬船上去玩呢!那乌蓬船一条条油亮亮的,乌黑的船身闪着油光,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闪亮。乌蓬船开了,一摇一晃地摆动起来,在猛烈的阳光下前进着,漂泊着,一摇一晃地驶向终点……

鲁迅故里,你让我更近一步走进鲁迅,走进他的心里,去阅读他内心的想法……

篇12:鲁迅故里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了今天。就在今天,我们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鲁迅故里。

经过大门,我们来到了鲁迅祖居,一走进里面,我就感到鲁迅的家怎么这么大。我们笔直往前走,是大堂前,这里是用来做祭祀或者来接待客人的地方,右面是佛堂、饭堂。

大堂前的后面是少爷房、书房、地窖、当铺和藏书阁,最后面是后花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看起来每种蔬菜就像小娃娃似的,躺在舒服的床上。对了,考你一下:“何首乌看见过吗?”有人说:“看见过,就是八仙过海里面的张果老偷吃的那种何首乌。”这我也早见过了,也是八仙过海里面的,却没有看见过真的,但这次我却看见了真的何首乌的藤——百花园的旁边就有何首乌的藤。你肯定又要问了:“你怎么来判断有何首乌的藤呢?”那我就告诉你吧:“因为栏杆的下面有一块很大的石头,上面写着‘鲁迅和几个小朋友在挖何首乌’,所以,这里有何首乌的藤。”哈哈……

细细地欣赏这后花园,花儿艳丽多姿,几棵小树更是姿态万千,趣味横生,有几根树枝中有几个很小的洞,就好像是天然的雕饰。这里的小树和花都是我所不知道的,但我却能感觉到它们的盎然生机。用哲学家的话来说,有此感受,便已不虚此行。

篇13:鲁迅故里作文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绍兴最有名的鲁迅故里,希望你们能开开心心地游玩。

首先,我们要去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的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而刻下的。三味书屋的后面还有一个院子,书院课程枯燥乏味,上课时,当教书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摸摸地到这里来嬉戏。

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去鲁迅纪念馆。那里有鲁迅先生的雕像,雕刻得栩栩如生。雕像旁还有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千古名句。里面也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介绍了“闰土”,其实鲁迅在小说《故乡》中,以他儿时好友章运水为模特塑造了“闰土”的艺术形象。这里还可以看社戏呢!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里面有一棵茂盛的大树,那时候,鲁迅先生夏天在这里乘凉,冬天还在这里捉过小麻雀。百草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块绿油油的圆弧形菜地,里面有许多青菜,土质也很松软。

过了百草园,就来到鲁迅故居。这是鲁迅和家人的住宿,里面有许多房间,房间里有床、桌子、椅子、衣柜和马桶。

鲁迅故里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亲爱的游客们,希望这里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鲁迅故里导游词

鲁迅故里作文600字

鲁迅故里一日游攻略

重游鲁迅故里小学生作文

游鲁迅故里作文400字

长安故里作文

小学写景范文

屈原故里导游词

观音故里散文

家乡故里对联

小学写景作文:鲁迅的故里(通用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写景作文:鲁迅的故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