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变了样作文

时间:2023-01-04 06:25:15 作者:mft1986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mft198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乡村变了样作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乡村变了样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 乡村变了样作文

【推荐】乡村变了样作文

这天,是个让人感到乏味的日子,因为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在家,虽然风和日丽,但是父母亲规定不能出们,因此觉得无聊极了!突然瞥见书架上的一本书,顿时有股冲动,伸出手把书拿下。

才一会儿,我便完全沉浸在书中……书里描绘一个原本山明水秀的小村庄,处处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青草香。屋子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潺潺的流水伴随 着微风,使人感到无比舒畅。不但如此,稍远处还有一大片广大的树林,可供人们在此嬉戏。再向远处眺望,有许多连绵不断的山峦。

然而,随着时间转变,一切的美景逐渐消失,广大的树林被挖土机?i平,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大型的石化工厂;清澈的小溪及黄土路被一大片柏油路面给取代;更大的改变是,人们再也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因为工厂大量排出废气,空气不再清新。虽然现代的科技带来便利的交通,不过原先美丽的`景致却被破坏了。

我不禁感到庆幸,在我居住的地方还是可以望见连绵的山峦,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但我想,有许多人居住的地方,可能完全无法看到这美丽的景象,也许他们只能换个角度想,想想虽然无法看到这美丽的景象,但是却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便利生活,也是不错的。

突然,一阵门铃声响起,把我从书中拉了回来,望着窗外,原本明亮的天空,不知何时,已被夕阳染成橘黄色,心情也随着看完这本书而觉得快乐、充实。

篇2:变了样

课题: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操,了解家乡或城市的发展历史。

2、发展学生观察、记忆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绘画造型能力,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

教学重点:

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

表现家乡楼房建筑的特点

教具准备:

照片图、图片、彩色笔、蜡笔、挂图

学具准备:

彩卡纸、图画纸、彩色笔、蜡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1、谁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你了解家乡的历史吗?以前家乡的面貌是什么样子,让我们通过图片或录像来了解家乡的模样。

2、让同学来说说以前家乡的样子

三、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家乡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让同学来说说家乡的变化。

四、通过图片和录像来了解家乡的变化

五、欣赏用不同方法描绘家乡景物的图片

六、引导学生利用所带家乡景物的图片进行拼贴

1、分小组讨论画出家乡的景物(不包括建筑物)

2、剪拼图片中的建筑物或用画的建筑物

3、粘贴

七、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八、课堂总结

展示学生作业,自评互评

篇3:变了样作文

星期六早上,我吃完早饭,嘴里叫着:“好无聊、好无聊。”我一边走嘴里像念经一样叫着,我推开房间的门,张大嘴巴,大吃一惊。

我眼前出现了一座超级无敌大的城市。我走近一看,城市的大门上有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欢迎来到二十九世纪的未来之城”,我心里非常纠结:“这是啥么情况?才过了几分钟,这么就跑到几个世纪以后去了?”不过在城外我看到城里那直入云霄的高楼大厦,就想进城去看看。可是我心里想:“我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已经过了几百年了,不会被笑吧。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还是进城了。我找了一个居民,问:“这座城有几年历史?”这个居民转过来要回答,看到了我就被吓得哭爹喊娘,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跑了,他一边跑一边喊:“救命啊!有鬼啊!”说完就口吐白沫,被我活活吓死了。不一会,警察来了,我见了急忙逃跑。

我跑出房间,关上门,再开门看,一切都消失了。

篇4:小学生写景作文之乡村变了样500字

小学生写景作文之乡村变了样500字

从山坡上往下看,高速公路上车子来来往往,奔驰而过;繁荣的街上,人们在商店间进进出出;以铁皮围绕的工地正在进行建设;大型工厂则不断地排出废气;此时,我忽然想起爸爸告诉过我的种种往事……

在爸爸小学时,这里只是个平凡的小镇,到处可见老屋平房,每家每户声息相闻,房子与房子间,不用围墙来分隔。放眼望去,近处是清澈的小溪、油绿的草地;远处有茂密的丛林、翠绿的高山。整天就和同伴们在草地上打棒球、在小溪里抓鱼、在树林里探险,生活十分悠游惬意。直到上了初中,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 除了自行车,还多了几辆汽车,草地开垦成稻田,房子间开始有了竹篱笆隔开彼此。

高中时期,挖土机一台一台地开进小镇,新铺设了铁轨,汽车也增加了许多,原本的稻田没人耕种,被围上铁网,开始建工厂了。再一眨眼,到了大学,稻田没了,小溪变成排水管,树林已不复见,远山也被四处林立的石化工厂遮去大半,透天屋改建成一排排公寓、一栋栋大楼,不少外地商人进驻,却也有一些向往田园生 活的.居民搬走了。

而今,这是个繁华的大城市,生活便利,但是生活品质却没有以前好了,而那些草地、小溪、丛林和高山呢?平和幽静的小乡村又到哪里去了呢?这个小镇的变迁,另即使只是听故事的我,都不免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篇5:家乡变了样

家乡变了样

记得以前,我最不喜欢的季节就是夏天,因为夏天是意味着炎热。那时,只要我热了,就只能用手拿着那把破旧的老扇子,扇了又扇,把手弄的酸疼。爸爸妈妈都埋怨说:“哎,这天气。如果有个电动的为人吹风的机器,那该多好呀!” 终于,家乡有个地方办了个电器店,里面有好多稀奇的玩意。老板兴高采烈的说:“这些都是电器。有个东西可以电动吹风,叫风扇。”爸爸妈妈觉得机不可失,马上掏钱买了一个。真贵,一个得几十元呢!妈妈说:“没关系,我们以后热时,就不用扇子扇了。这玩意儿……不,应该是风扇可以给我们吹风了。”我听了妈妈的话,有点儿半信半疑,回家后,就亲自试试看。 回家后,我仔细打量了一下风扇,看到风扇有四个按钮。我按了第一个,忽然,我感到一阵清风吹来,抬头一看,原来是电扇里面的三个片子在动。啊!可真神奇!我又连忙按了第二个按钮,这时,电扇里的三个片子又停了。哦,原来第一个按钮是开的,第二个按钮是关的!我恍然大悟。“太棒了!这风扇太神奇了!Yes! 以后我不用扇扇子喽!”我大喊到。从那以后,我又喜欢上了夏天。 差不多过了一年多吧。有一天,一个客人来我家做客。他看着我们还在用电风扇,就说:“你们有点儿落伍了吧!最近新上市了一种电器,叫空调,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那可比这风扇要舒服多了,而且很漂亮,显得很高贵,是我们顺德产的“美的”空调。爸爸妈妈听了,终于又忍不住好奇心,买了个空调。虽然空调挺贵的,但那时我家经济还过得去,就买了一个。又买了一个新电器,太棒了! 新空调终于搬进家了!那是一个落地式空调。真漂亮!只见它高雅的外形是白色的',中间有一块黑色贴着外膜的东西,那里有好多的按钮,旁而且边都写着字。但爸爸只准让我按红色开关按钮。我摸了摸那个按钮,觉得有点拱起来的感觉。我按了一下。顿时,我感到一股巨大的冷气迎面而来。爸爸说:“关上窗、门,不一会儿屋子就凉了。”我照着爸爸的话,关上了门、窗。果然,不到半小时,屋里就凉快了。这可比那风扇舒服多了。以后每次有人来我家时,他们都夸我家的空调好。这时,我总会看到爸爸妈妈脸上划过一丝自豪的神色。 现在,我家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悬挂式豪华空调。(当然,洗手间除外)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他们有一句话:“真情实意为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我相信,再过几年后,我们的电器会更先进,家乡会更富强!

篇6:公园变了样

福建省龙海市海伊情境作文学校●石码中心小学二年级  ◆  刘思涵

从前,有一座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干净整洁的林间小路,嫩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又高又大的树,那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群小学生来到了美丽的公园。有几个小学生看见门口的石狮子,觉得它颜色灰不溜秋的真难看!于是便拿起了书包里的画笔在狮子身上画了起来。一番涂鸦过后,威武的石狮子顿时变得可笑起来。有的人看见草坪后面有美丽的风景,他们想:绕过去太麻烦了,还是直接横穿过去吧!就这样踩上了草坪,小草刚伸直的小腰,立刻被踩弯了。有的人看见花坛里美丽的花儿就毫不留情地摘掉了。还有的人爬上了树,折断了树枝。他们把吃剩的零食随意丢弃在地上,干净的小道布满了垃圾,公园变得一片狼藉!

这时,一个清洁工阿姨来了,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公园是我们共同的娱乐场所,美丽的公园要靠我们一起来爱护”听了这话,小学生们红着脸,羞愧地低下了头说:“我们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在大家的共同爱护下,公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

(指导老师:温欣)

教师评语:思涵, 你笔下的公园景色可真美!这么美丽的公园却在几个不懂事的小学生的手下被破坏得体无完肤,你能够把故事的情节细致地叙述出来,对于公园是如何被破坏的描写详细,希望通过你的故事,能让更多人一起来保护环境。

篇7:小河变了样作文

小河变了样作文

今天星期天,阳光灿烂。妈妈对我说:“月月,今天带你一起去外婆家,好吗?”“去外婆家?”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去年的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度假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时,当我们踏进村口,就闻到了阵阵臭味,小河污水横流,刺鼻的气味让人想呕吐,一些腐烂的荷叶漂在黑黑的水面上,水面上还漂浮着翻白的小鱼尸体,河岸边,杂草丛生,树木无精打采地伸展着枯黄的枝条。而且,外婆家就在小河旁边,真是臭气冲天。但在妈妈的劝说下,我还是怀着不乐意的心情去外婆家。

不知不觉地我又来到了那座桥边,一股清香迎面吹来,芬芳扑鼻!咦,这还是以前的小河吗?河水碧绿,清澈见底,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河岸上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岸边已经变成了干净而漂亮的休闲圣地,一群老人家正在河岸边散步、聊天。很快,我到了外婆家门口,啊!院子里的花可真多啊,有:桂花、夹竹桃、菊花等等,美丽极了!这时外婆走了出来,满脸笑容地对我说:“哎呀!俺宝贝外孙来了,月月,你看!现在农村的'变化可大了,以前的臭水河已经变得美丽清香了,岸边还种了成排的柳树呢。”就在这时候,秋风吹的柳树叶到处飘,有的柳叶随着秋风吹落在水面上,如同一艘艘小木船在随波逐流……

我呆呆地站在小河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今天的小河和去年的小河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篇8:家乡变了样作文

我的家乡在凤冈,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甜润。现在,就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的变化吧!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家乡的路边到处都是垃圾,家乡的人们,一点也不爱护环境,他们总是将臭烘烘的垃圾,随手一扔。那时候我走路去上幼儿园,我都要捂着鼻子走。

我还看到一些工厂,将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小河里。曾经自由自在的小鱼,却因为河水被污染,都被毒死了,它们的尸体都飘到了水面上,就连天空也变成了灰色。

而如今,家乡的人们都变了,他们知道了要保护环境,不再乱扔垃圾,也关停了很多不合格的工厂,家乡的自然环境也变了样,不信,你看——

现在的家乡,已经修好了水泥路,这条路修得又长又宽又平坦。在马路边,还设置了许多垃圾桶,垃圾桶里的垃圾,也有专门的清扫车,每天准时将它们送往垃圾处理厂。

而家乡的那条小河,又变得清澈了。水草们绿油油的,小鱼们又回来了,它们正在清澈无比的河水里,快快乐乐地玩耍呢!

我的家乡变化真大呀!我爱我的家乡!

篇9:家乡变了样作文

刚一下车,姑婆就迫不及待地四处张望。她看到了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听到了熟悉的乡音,呼吸了熟悉的空气;这里似乎仍是她所熟悉的家乡,但似乎又不敢相信是她所熟悉的家乡。下午,我又带姑婆去逛西市街。姑婆边走边说:以前这儿就是一座座低矮、破旧的砖瓦房,这条街也一段宽,一段窄,最宽处也不过3、4米。前面的农贸菜市场,昔日也不过是露天菜市场,菜的品种不多,购买者廖廖无几。怎么姑婆看到:路旁一座座高楼挺拔而起,繁华热闹的市场里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奏出了改革的新声。市场里设有固定摊位100多个,零散摊位不计其数。除此以外,还有物交咨询处、治安室等配套设施。卖主们舔着拇指清点着钞票,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姑婆看了,含笑点了点头。

我又领着姑婆来到了我市最繁华的地段——步行街。我指着步行街旁的百姓超市介绍:这可是建阳最大,货物最齐全,人流量最多的超市。这条步行街也是才修建的,地面是由大理石砌成的,到了夜晚,五颜六色的地灯照亮了整个步行街,美丽极了!您一定想不到原先此地只是平平常常的中山路吧?我又开始介绍起步行街来了。

篇10: 《变了样》教学反思

当前,不少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创新课堂,艰难地走出了传统“知识课堂”的窠臼,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有不少“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这真是“悟得真经颇不易,只学皮毛巧成拙”。但其实它反映了教师的追求和困惑,也是新课程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莫让“发散”变“发炮”

一位教师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苏教版小语十二册),在总结全文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面对这雄伟壮丽的秦始皇兵马俑,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呢?

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古代那些制造秦始皇兵马俑的劳动人民。

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兵马俑了。

生3: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陶片的农民。

生4: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考古专家。

生5: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生: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这篇文章的编者。

……

对每种答案,教师都大加赞赏,并让同学们鼓掌表扬。

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课堂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学习课程标准后,许多老师认识到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上课时,注意设计发散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是很好的。但是,上面的案例是真正的发散吗?对学生在发散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老师不需要指正吗?

真正的“发散”,首先要设置有质量的问题(即发散点)让学生思考。教学进入总结阶段,不是让学生“感谢谁”,而应该让学生“怎么认识兵马俑”。虽然这个问题涉及到怎么评价秦始皇、秦始皇制造兵马俑的目的等历史问题,但也应该让学生有大体正确的认识,才能发掘文本的人文价值,使教学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感谢谁”这种肤浅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情感体验的简单化。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发散”应及时予以评价。学生说“感谢秦始皇”,可历史上的秦始皇造兵马俑并不是为了保存文物,而是为了在他死后到了地下也具有帝王的威势,他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墓,使百姓疲惫、民不安生,这是一种历史罪恶而不是历史功勋。这些不给学生指出来行吗?至于学生说应“感谢作者”、“感谢编者”,则更是近乎荒唐了!教师应该引的引,堵的堵,不能片面地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失掉教师的主体作用。

真正的发散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对话,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对话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引导学生体验到母语的优美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莫让“自主”变“自流”

《东方之珠》(苏教版小语第五册)是一篇介绍香港风情的课文。有位教师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教师连上课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

……

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呢?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少数几个学生独立地读起来,多数同学开始“拉郎配”。笔者附近的一名学生说:“海豚表演好玩。”另一个问:“你见过海豚吗?”讨论内容与教学内容无关。还有一些同学干坐着没事干。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教师又把学生分成“浅水湾组”、“海洋公园组”、“铜锣湾组”和“香港夜景组”进行分组讨论,并说:“你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课堂又开始沸沸扬扬起来了……)

这种一切都由学生说了算,多数学生在玩,教师却“淡化出场”的教学,就是“自主学习”吗?这种“拉郎配”就是合作吗?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如果把学生主体绝对化,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结果只能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变成了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生命发展和成长的促进者。要求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有机结合和促进,既不能让“学”围绕着“教”转,也不能让“教”围绕着“学”转。要使师生两个主体在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中奔向教学目标。

在这个动态教学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这种自主学习应在不背离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误解或曲解文本思想意义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对文本的自我解读权;在不脱离语文实践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回归,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莫让“媒体”代“文本”

上课了,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导入对《九寨沟》(苏教版小语十二册)的教学。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问:“要想深入了解九寨沟可以用什么方法?”

同学们说出了读课文、查阅课外书、上网、看影碟等方法。

“现在同学们最想干什么?”

“看影碟!”异口同声。于是老师放影碟。

学生看完后,接着用了25分钟时间交流课前从书上、网络上查到的文字、图片资料,有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甚至连旅行路线介绍也进了课堂。还评选出多名“信息之星”。

终于读书了。读到第三节,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给画面配音。学生不是读快就是读慢,直到第六个同学才读得图文相符,课堂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后抽查几名学生朗读,他们连课文都读不正确。

新课程标准强调“大语文观”,强调开掘各种课程资源,提倡网络、电视、图书等进入课堂。但是,“跳出语文教语文”,是否就是跳出课本不要课本呢?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和僵化,就要放弃阅读文质兼美的课文吗?课文难道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吗?

新课程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课本还是教学的首要凭借。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挤占学生宝贵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

文本是教学之本,语文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品读、体味和热爱。“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读,才能“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当然,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形象的声音和画面,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毕竟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过多让学生围绕着媒体转,势必挤占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欣赏、想象思考和体验感悟的时间,语文自身的美反被伤害了。

●莫让“对话”变“对答”

一位教师这样讲读《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小语十一册?:

师:金字塔在哪国的首都?

生:在埃及的首都。

师:金字塔怎么样?

生: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它是谁的坟墓?

生: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为什么称为金字塔?

生: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提倡的对话包含着两层意思:(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西方的解释学、文学批评理论在教学领域的借用。

“对话”这一带有隐喻性的形象说法的实质是指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指阅读过程中,师生脑海中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文本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它应是一种思想境界的升华,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可上面的教学是标准所提倡的“对话”吗?“对话”就是把课文中的话语变成这种简单的一问一答吗?

对话的质量必须提高,或者开阔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比如本环节可设置“埃及法老胡夫,我要对你说”、“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表现在哪些方面”、“金字塔的建造表现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怎样的智慧”等问题。其次,可让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言说,这样便于学生反观自己,升华自己。比如“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等等。这样的话题都较有深度,也能使学生有话可说。

篇11: 《变了样》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使用的教科书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老师们讲授的。而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么怎么利用好这个资源呢?我联系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准确把握教材,根据实际调整教材。当然,这样做不是说就不要用教材了,因为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例子,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其他地方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考的范围。《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的教材中展示了很多照片,既有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更有人们精神面貌,物质文明的变化,在课前准备活动中,也要求学生也来找找自己家门前的变化,这样,就能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创造性”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的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找找家乡的变化,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未来生活的地方会是什么样子的?要求一提出立刻学生来劲了,有的发现学校没有休息的场所,他们想把学校修得更大,还有的想在自己家门口修个草坪和游泳池。这样学生的创造性一下被激发了起来。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我们常常觉得低年级的学生太小了,往往总是想通过课堂教学多给他们一些,多教他们一些,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最大缺点就是忽视了学生本来可以培养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大胆一些,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做,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次在教学《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之前,我要求学生自己去调查、了解生活地方的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没想到在课堂上交流的时候,学生的交流方式各不相同,但效果的确不错…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给学生一些机会,他们能做得很好。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策略都将面临一个个新的挑战,我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我的教学中我将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目标。活动化的设计教学过程。让品德课堂真正的回归儿童的生活。引领儿童健康成长。

篇12: 《变了样》教学反思

学校的教育任务就在于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加以巩固和深化。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基础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于是,我就根据这次活动的特点,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用手中的笔画家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体验现实生活。学生既感受了家乡之美,又学会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学时我安排了家乡的变化、引发的思考、笔下的家乡几个教学环节,学生的认知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在引导学生说家乡的变化时,我又安排了学校的'变化、家的变化、周围的变化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说起,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篇13:妈妈变了样作文300字

星期五下午,我回到家写作业。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一打开门,就有一件事让我大吃一惊、终身难忘的事——妈妈说也不跟我说一声就把头发给剪掉了!

本 来是乌黑光亮的长头发,但是,今天变成了短发,妈妈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有一点点不漂亮了。这发型看上去像蘑菇,有点不适合妈妈的脸。我在心里想:妈妈,今 天怎么舍得把头发剪了?以前留长发都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发型,有时候扎起来像个马尾巴;有时候披着长长的头发,看上去很飘逸;有时候卷起来,看上去很精 神。可现在短发了,变不回来了……

妈妈看到我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安慰我:“没关系的,妈妈只想改变一下形象,换一个发型试试看,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合不合适。我真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这样妈妈的头发才能长得快一点,才能恢复原样。”

虽然妈妈变了样,但是在我心中永远是最漂亮的!

篇14:小区变了样作文500字

小区变了样作文500字

周六上午,妈妈叫我把厨房的垃圾扔到外面去。我有些不乐意,垃圾区有那么多的垃圾,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可谓堆积如山呐!一阵风吹来,白色、黑色、红色,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满天飞;时不时的还散发出阵阵恶臭。就是在寒冷的.冬天,只要从哪里走过,也要屏住呼吸不敢喘气。夏天就可想而知了,只要夏天一到,便会有大批的苍蝇、蚊子飞来,准备进军垃圾堆垃圾场,苍蝇蚊子进行了大迁移,来到这里栖息。还有那让人窒息的臭味。夸张一点来说,真是天下第一臭。为了家里的卫生,我,我豁出去了。

我提起垃圾袋就走出了家门,刚走在外面。忽然,我的眼前一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咦?怎么这么干净了呀?垃圾区的设施也焕然一新了,以前垃圾旁蚊蝇乱飞的情景消失了。墙壁上乱涂乱画的,还有无数的小广告还配备了物业公司,有专业的保洁。保安和值班人员。听保安说:以后垃圾要集中处理了。

我立马扔掉垃圾,到小区外看看是什么样子。但小区外还是垃圾桶东倒西歪,菜市大声喧哗砍价,烂菜叶乱飞,车子在路上随意乱放,非常地杂乱无章。

为了我们的家园,环境卫生,大家时刻牢记心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让我们一起来改变环境。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清新美丽。

篇15:绿豆变了样作文350字

绿豆变了样作文350字

星期五,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使绿豆快速发芽!这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啊!

回家后,我便马上开始干了起来。首先,我打开电脑,查询了方法,便按照网上介绍的方法干了起来。我先抓了一把绿豆放入淘米的盆子里,然后用三张餐巾纸盖在了绿豆上面,再浇上水,使餐巾纸湿透最后只要静观其变就行了。

这天晚上,我一直都很兴奋!

到了第二天,我一起床就想着去看那些小豆豆们怎么样了,我拿起盆子一看,哇塞!绿豆们已经胀开来了,有些绿豆正使劲地往外撑呢!

到了晚上,绿豆的`变化就更大了,有些绿豆都已经冒出来了。那时我可高兴啦!睡觉时我还梦到绿豆芽长到了一米多高呢!

第三天放学回家,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去看绿豆芽,哇!绿豆芽已经长了两厘米多高了,我决心一直这样把绿豆芽养下去,将来没准能养出很多小绿豆呢!

这个实验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为什么绿豆芽能长这么快?后来,我到网上去查了资料才知道,这个绿豆吸收了这么多的水分,那营养也就多了,营养多的话,长得不就快了吗?

经过了这次有意义的试验,我很高兴。以后,我还要多做几次这种有意义的实验。

家乡变了样作文

我的家乡变了样小学生作文

乡村一日游作文

乡村之梦作文

乡村景致作文

乡村?生活作文

乡村三部曲作文

乡村趣事作文

乡村作文四年级

感受乡村作文

乡村变了样作文(共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乡村变了样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