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星星上的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六年级美丽的云南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六年级美丽的云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六年级美丽的云南作文
今天, 我和妈妈爸爸去了云南,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一天,妈妈带我去玩时,我看见了许多好玩的小玩意儿,有小人儿啊,还有用叶子弄的小鸟,小兔,那里真的是物产丰富啊!
第2天,我们要去石林,在那里有很多很多古怪的石头,有的像猪八戒,唐僧,孙悟空,沙僧,还有少数民族的阿诗玛,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云南还有十八怪,那是十八样东西, 样子很奇怪,说以叫云南十八怪,那里还有很多像十八怪一样的小吃,那里米线和咸菜最有明了,米线是云南特产,咸菜大街买,还有很多好吃的。
云南的风景优美,你下次一定要去玩哦,记得要买云南十八怪哦!
篇2:美丽云南散文
8月8日我们稍作休息,调整下高原反应,没有远行。因为手里有古城维护费票,据说这个可以免费去黑龙潭,那就去那吧,反正处处是景点,哪不成?
打车过去,出租车司机是个纳西小伙,活泼多话,很爱贫嘴。问我们去哪里,说黑龙潭,他说那里不好玩,问他哪里好玩,他说哪里都不好玩,来这就要去寻艳遇。呵呵不然就回家睡觉。丽江果然艳遇之都,后来“艳遇”这词经常会在各个场合听到,久了也就听着见怪不怪了。黑龙潭俗称龙王庙、玉泉公园。位于丽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二股泉水从象山脚下的古栗树下涌出,汇成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面开着洁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鱼如梭,潭畔花草树木繁茂,楼台亭阁点缀其间,风景秀丽。玉泉曾两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龙神”封号,使黑龙潭名列中国名泉而名满天下,后又修建了得月楼、戏台、万寿亭、五孔桥等园林建筑,新建了象山游路,解放后,迁入明清古建筑五凤楼、解脱林、光碧楼、忠义坊石狮、文明坊、一文亭等园林建筑,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的坟墓也安放在黑龙潭静溢的山林中。
黑龙潭以其天生丽质,名列《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诚不虚也。迎面见有一座涂金绘彩的牌楼,门口四尊石狮,肌理秀美,威武雄壮,过去守护木氏土司衙门,1966年迁此守护玉泉。进门往右,但见垂柳飘指,一潭澄碧,树底天光云影,树梢楼台隐现。沿潭右堤至锁翠桥,桥上古人有联云:“惊涛撼树飞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它生动地描绘了桥边景致。右边桥下三孔飞瀑,水花四溅,涛声如雷,流向古城,玉水河畔,杨柳依依,浓荫蔽日。往桥的左边看,一座五孔石拱桥,长虹卧波一般,将潭一分为二,玲珑俊美的一文亭、得月楼分别屹立内外潭心,四面临水,有桥与岸上相连。此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楼名取自古人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时,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匾额“得月楼”三字及两副对联。
一副是集毛泽东诗词句:
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
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另一副是郭老撰书的楹联: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全联仅三十字,却写出了丽江黑龙潭的神韵,书法遒劲而洒脱奔放,为公园增色不少。远处玉龙雪山倒影潭中,可见“雪山四万八千丈,银屏一角深插底”奇景。象山半壁也映入水中,使黑龙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映,景色无比秀丽。
黑龙潭也有美丽的传说,黑龙潭公园有人们称为“四美”的汉祠、唐梅、宋柏、明墓,一潭碧水自地下涌出,清澄透彻,景色幽雅。相传在很久以前,有十条蛟龙常作恶于人间,吕洞宾收服了其中的九条,镇压在市区拓东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条小黑龙住在这里,要其为民谋利。黑龙潭便由此而得名。这里古树众多,当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直入云天,在这样的高原,树木生长是非常缓慢滴。柏树、高山栲、柳树等,棵棵精神饱满,非常贪婪的吸吮着这里的天然矿泉;这里古建筑众多,大部分为明清时遗留,五凤楼、龙神祠、得月楼、解脱林、一文亭、锁翠桥……
我和雪儿选中了潭边一棵古树照相,这棵古树长得苍劲有力,枝繁叶茂。披肩就是我们装饰的道具,有了披肩自己都能感觉异族情调,妩媚多彩起来。几日的丽江行披肩再未离开我们身,可以取暖,可以遮阳,可以妆扮,真是灵活多样,用处多多。难怪高原处的女子多爱用披肩。
解脱林处留个影。不为别的,只为这个名字特别。
黑龙潭我和雪儿各自为女儿选了风景明信片,小包等作为礼物,也算让她们对云南有个了解吧。
黑龙潭玩了大约半天。然后我们又打车去了拉市海,茶马古道。打车的司机也是纳西小伙,这个小伙质朴亲切许多。
篇3:美丽云南经典导游词
拉市海位于丽江县城西面8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 ,“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这里原为滇西北古地槽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榴皱隆起成陆,至中新世成为一个准平原,随着横断山脉造山运动的发展,到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这个准平原又分割成三个相对高差在100米至200米的高原山间盆地 ,即拉市坝、丽江坝、七河坝。拉市坝是其中最高的坝子,坝中至今仍有一片水域,便称拉市海,湖面海拔2437米。
这是一片神奇的乐土,由北往南的候鸟在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艰辛、都市里高楼林立的迷惑和无知者猎枪弹弓的偷袭后,疲惫不堪但满怀欣喜地降落这里。除了湿地里丰美水草、小鱼小虾的诱惑外,这里安全的自然环境,是吸引候鸟们南迁越冬的重要前提。这里,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姗姗来迟的。当丽江城内的太阳正明媚当空时,这里的冷风还在嗖嗖作响。三月的一个清晨,我站在了向往已久的拉市海边:这是一面宽阔安静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着盈盈的绿光。小块小块的湿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湾。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树上,停着一群鸬鹚;浅湾里和岸边,是一大群野鸭,或扎猛子寻鱼虾,或交颈而眠。偶尔有两只双宿双栖的赤麻鸭扑棱棱飞起,带起附近的水禽懒洋洋扇扇翅膀。远处水气氤氲,不时可见山林鸟游动飞舞的点点小影。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迁的候鸟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养生息,准备踏上万里归途。陪我一起闲逛的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的工程师彭贵鸿在拉市海呼呼作响的大风中很有些遗憾地叫着说:“你来晚了,越冬的候鸟很多都已北移了。一个多月以前,这里热闹得不得了:海子里,柳树上,天空中,还有后面的山上,到处都是鸟。那壮观,就别提了。”
我眼中静谧的拉市海和彭工嘴里喧闹的拉市海是如此地难以统一,但是,看着那些悠闲自得的鸟,感受着人来鸟不惊的场面,却让人不得不相信,这里,就是万鸟的乐园天堂。
越冬水禽的乐园
大凡到过丽江的人,都知道拉市海。出丽江县城8公里,就可以看到这个丽江境内最大的高原湖泊,面积达1002公顷的拉市海。它是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这里除了湖泊、湿地、坝区外,还有山区与坝区结合部,天然带,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适宜水鸟、近水鸟、山林鸟等多种鸟类生活。
优良的自然环境,让候鸟和本地鸟把这里视为共同的天堂福地。据不完全统计,拉市海保护区内共有各种鸟类1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以涉、游禽为主的湿地鸟类59种,所有的水禽都是国家公布有重要保护和科研价值的鸟类。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之后,候鸟开始陆续飞临拉市海。这些“万里飞来为客鸟”的鸟儿们一点也不拘谨,啁啾鸣叫,翅膀扇动,打破了湖面往日的宁静。十月份到来年春节,是鸟最多的时候。鸟儿们成群结队从遥远的北方故地来到这里,和本地鸟一起,在湖泊、沼泽、山林、草甸里自由嬉戏,捕鱼捉虾,一派祥和景象。“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诗里描述的美好场面在这里真真实实地存在。整整一个冬天,它们都在快乐地悠游,休养生息,补充体力,以备来年身体强健地踏上归途。
10万多只鸟在这儿曼舞翩跹,常会让不经意闯进的人感到意外的惊喜。正在拉市海考察的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鸟类专家王紫江惊讶地对记者说,一天早饭后无事,他和另几个专家沿着湖边走了走,不过短短半天时间,便发现了近80种鸟类。而此时正是大多候鸟已北移的非观鸟期。像拉市海这种万鸟云集的高原湿地,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是很少见的。
管理所的人说,鸟最多的时候到拉市海,不仅有福观赏到翩翩起舞的大天鹅、对湖梳妆的黑颈鹤、黑鹳,还可见到悠闲游荡的中华秋沙鸭,而这种珍贵动物的数量在全国尚不足100只。至于鸳鸯、鸬鹚、赤麻鸭、苍鹰、红隼等我们平日只能在动物园一见的水禽、猛禽在这里更是随处可见。真是应了那句古诗: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是什么吸引得这些候鸟不辞辛劳,万里跋涉作这一年一度的相会呢?王教授中肯地说:“拉市海能有今天这么多鸟,除了天赐的好环境,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保护区管理所的同志们几年来做的大量工作。”
与鸟共舞的人们
黄廷发和彭贵鸿是保护区管理所的元老,当他们第一次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到拉市海时,几乎是一头雾水。那是6月,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管理所只有3个人。现在想起来,其实当时的艰辛并不在创业,难的是几个学林的人面对的却是自己全然不熟悉的鸟类。所长黄廷发说,那时他是认树的专家,而不认识什么鸟。除了平日常见的小雀外,对其它的鸟完全没有什么概念。看那些水禽,看来看去都是一个样子。那段时间,急坏了他,“管鸟”的人不识鸟,这算怎么回事。走不了别的捷径,只有一个办法,学!
他们自己去书店买来了鸟类图鉴,一有空就坐在岸边看图识鸟。用彭工的话来说:“简直辛苦得不得了”。常常是水里刚停下一只,天上刚掠过一群,就急急地打开书寻找,边找边对。也亏得鸟儿多,就这么抬头一眼低头一眼的,竟然也认识记住了不少鸟。有一次,彭工和所里的小权正泛舟湖上辨鸟。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只他们从没见过的漂亮的鸟,为了搞清楚这究竟是什么。彭工和小权二话不说,划船就追。这一追就追了整整两个小时,等到最后弄清这是一只红颈瓣蹼鹬后,两人已被海风吹得手足僵硬、语不连贯
这样的工作整整持续了半年之久。半年后,老黄、彭工们开始扬眉吐气了,随便飞过一只什么鸟,看上一眼,都能迅速地报上学名、俗名、习性,管理所的同志们个个都成了名副其实的鸟专家。所长黄廷发拍着胸膛说:“你随便找只鸟,叫我们的人去认,要是有谁认不出来,你来找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这在我和彭工逛了一圈后,得到了证实。近湖的小湾里,停着一群水禽。我刚刚叫出一声“野鸭”,彭工就很快补充了一句:“这一群里有雁有鸭,起码有5种以上种类。一般人看都是一样的,其实不同。你看,有赤麻鸭、有灰雁、有绿头鸭,还有斑嘴鸭。”偶尔有两只雁样的水鸟掠过水面。彭工说:“那是赤麻鸭。赤麻鸭一般喜欢两只在一起,不会单飞。鸳鸯就不一样了,没有赤麻鸭忠贞。你一定没想到吧?”一口专业术语,让我怎么都不相信他原是学林的。
一路行来,彭工不时对飞过的小鸟指指点点,这是白头鹤,这是斑头雁......什么红隼吃鸳鸯,苍鹰逮野鸭之类的小故事,更是说得津津有味。用他的话说,保护区内没有一种鸟是他不认识的。鸟们似乎和彭工很熟,远远地看着,不躲也不飞。但所长黄廷发说,在保护区建起前,鸟儿们可没有这么放心自在。因为越冬鸟密度大,很多农民把抓鸟当成了一项主要的经济来源。那时,附近的人家一天就可毒杀20_多只鸟,全家五、六口人拔毛都要拔一整天。不仅如此,渔民还在海里拉纱网网鱼,爱扎猛子的水禽头一下去就没了性命。保护区建立后,农民渔民很抵触,偷偷毒鸟、和管理所的人吵架、管理所的同志访问不让进门,有时急了还动手打人。
为了保护区的将来是一个人鸟和谐的大家园,黄所长和保护区的同志们没少吃苦。那段时间,他带着大家一户一户地跑,一次一次地解释。没有什么节假日,更没有什么休息天,腿跑断了,嘴也磨破了。经过艰难的工作,500多户渔民取尽了纱网,附近的1万多户农民也不再毒杀候鸟了。没有了被捕杀的生存危机,候鸟一年比一年来得多。也是从这时起,拉市海才真正变成了越冬候鸟的天堂乐园。时,这里才仅有31个种类2.5万只鸟,如今,已发展到163种8万多只,越冬期最多时,可达到15万只。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与鸟们朝夕相处,人与鸟之间也慢慢有了默契,鸟们回报这些给它们幸福生活的人们的方式很特别,黄所长和彭工说,他们的小船划到拉市海深处时,大群的禽鸟们会自动让开一条路,等船过了,又纷纷围在小船的四围,扑扇着翅膀飞来游去。这种其乐融融的场景,常让他们心里有莫名的感动,觉得和鸟们相亲相爱相处真是一件很愉悦的事。
万鸟飞集,海天共舞,人鸟相亲的和谐画面成了拉市海一景。
观鸟胜地拉市海
年复一年依恋旧地,千山万水跋涉而来的大批冬候鸟让偏居一隅的拉市海渐渐为外人所知。虽然条件很简陋,那些慕名而来的海外游客还是很惊讶,在惊讶于拉市海丰富的鸟类资源时,同时也为拉市海尚未开发的观鸟旅游遗憾。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多的鸟,怎么还没有热起来。而同样的遗憾,也出自众多鸟专家之口。
王紫江教授说,观鸟在国外很流行,这种流行源自人们与大自然的日渐亲近。但在国内,观鸟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不仅在于大多数人对观鸟的陌生,还在于大多数地方不具备观鸟的条件。云南的鸟类资源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而像拉市海这样完整的湿地系统在全省亦是罕有的,拉市海应该具有良好的观鸟前景。但现在拉市海裸露的湿地面积太多,不利于观鸟。如果把裸露的地方用绿色植物覆盖起来,建起一道生态屏障,再建几个观鸟台,那就是一个很好的观鸟地了。
同行的昆明动物研究所苏承业研究员说,国外的观鸟经历了几个阶段,现在已经走上了由企业来作宣传的商业化道路。中国的观鸟也必将走这一条路,拉市海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云南最好的观鸟地,但关键要引导。观鸟对旅游者和导游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这除了要有一批爱鸟懂鸟的导游外,还要在青少年、广大游客中培养喜鸟、观鸟的健康时尚。一旦看鸟成了时尚,那这些自然保护区也就可以走上兴旺发达之路了。
鸟专家的提议给拉市海的观鸟旅游指出了一条明路,而拉市海现在的良好基础则昭示着它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国家林业局的湿地教育培训中心将在这里建立,鸟类环志站也将马上挂牌。拉市海20_多亩的生态示范区正在逐步绿化,我们到的时候,管理所的同志们正在栽柳树,黄所长和彭工都很有把握地说,再过两年来拉市海,你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景观。确实,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管理所的努力,人们对观鸟热情的增加,拉市海将日渐成为世人关注的亮点。
春天的风躲在太阳背后劲吹,拉市海沉浸在一片温润的气息中,我们站在岸边,远远注视那些没飞走的候鸟。对于鸟类来说,什么是快乐呢?是被精心喂饲的笼中生活无忧,还是展翅蓝天,悠游自在更幸福。站在拉市海边,看候鸟飞过天空时的曼妙姿态,你会发现,这时候的鸟是最自在的。或许,这就是观鸟的最大启示,只有融于自然中,才能感受生命的愉悦
篇4:美丽云南经典导游词
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中的古镇,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虽然和顺古镇都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蓝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明史·太祖本纪》)和顺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傅有德、兰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的。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如刘继宗授总旗官;尹图功授指挥,赠武略将军;寸庆领卫指挥职兼随军参赞;李波、贾受春亦授指挥。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于是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作为沐氏部下之和顺五姓祖人,亦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刘氏家谱》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阳,最后发现此地,啧啧称赞说:“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一两人心甚慕,不忍舍去。接踵而到的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来自河南的许姓。张、赵、钏、杨到腾冲时间约在明洪武末年,许姓则是正统年随王骥征麓川而来。之前尚有曾、蒋、丘、番、冯姓,可能迁居他处。
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文化素质较高,虽为生活所迫,背景离乡,位于高原极边,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
和顺有着一般小镇的特色,传统的小镇建筑,淳朴的人们。但这里却沉淀着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历经多少沧桑巨变的传统民居。据了解,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阶,遇到雨水天气,能很好的起到了防滑作用。
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山清水秀,垂柳拂案,绿影婆娑。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在诗中如此赞赏和顺。
篇5:美丽的云南作文
今天我们早早的坐上飞往丽江的飞机,到了丽江是早上七点半,可是天还是黑的,还没亮呢,原来这里跟我们那边有时差的,要到八点多天才蒙蒙亮呢,真好玩!
我们吃完早饭,天慢慢亮了,我们就打车到丽江赛马场,到了那里,我看见很多很多漂亮的马,非常可爱。我和姐姐都非常想骑马,所以我们租了四匹马,我坐的是一匹黑色的马,坐在马背上,我感觉像飞起来一样,马儿慢慢的前进,把我颠的快要掉下来了,我紧紧抓住马绳,一摇一晃的向前走着,我们走了很长的路,一路上说说笑笑,马把我们带到了湖边,我们下了马就去坐船,在船上我们看到许多可爱的小鸭子和小鱼,好看极了!
坐完船我们又去了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束河古镇,在那里有许多丽江的民族服饰和特产,各种各样的民族挂饰,看得我眼花暸乱的,那些挂饰做工非常精致,可好看了。在丽江游玩,我还知道了云南十八怪,你知道是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有“老奶奶爬山比猴快”、“十八岁姑娘叫老太”、“四个竹鼠一麻袋”、“三个蚊子一盘菜”、“火车没有汽车快”、“树上松毛扭着卖”、“竹筒能做水烟袋”、“东边下雨西边晒”、“四季衣服同穿戴”、“和尚可以谈恋爱”、“背着娃娃谈恋爱”、“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花生蚕豆数着卖”、“鸡蛋拴着卖”、“草帽当锅盖”、“耙耙叫饵块”、“鞋子后面多一块”、“脚趾四季露在外”。你们看这十八怪好不好玩?
在丽江我们还看到了玉龙雪山,那座山一年四季都下雪,山上没有长花草树木,但是很吸引人,整座山白茫茫的,非常好看!由于山上太冷,我们没有上山,在下面我们也能看到雪山的美丽和壮观。
我们还品尝那里有名的普洱茶,还有当地的特色小吃,那里的人大多数都是纳西族的,他们接待都很热情,我很喜欢他们。丽江之旅到此结束,我想我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这里实在太美了……
篇6:美丽的云南作文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去了云南。我第一次出远门,乘了3个小时的飞机到了云南。那里都是山,一座连着一座,景色很美丽。我们去了世界恐龙谷,那里有很多很大的恐龙化石,又看到了像人头一样大的乌龟蛋,然后我们又去了蓝月谷,那里水是像天一样碧蓝碧蓝的。我想叫爸爸舀一碗蓝色的水带回家,爸爸告诉我那个水是透明的,从玉龙雪山上流下来的不是蓝色的,水为什么成蓝色,是因为水干净又深的原因。那真是美丽的七彩云南!顺便说一句,下次我再也不去云南了,雪山上得高原反应太厉害了,我还吸氧了!
篇7:美丽的云南作文
昆明向来都有“春城”的美誉,在这座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中,一种能够凝聚昆明“大家庭”中的每一员的“城市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活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一个城市市民整体面貌的体现。
作为昆明“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做一名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朝气蓬勃、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有追求、有理想的小主人。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首先我们必须总结昆明的昨天,之后要了解昆明的今天,最终让我们尽情展望昆明的明天!正是这样,“昆明精神”便成了这一计划中的主角,“昆明精神”是一种倡导开放进娶包容大度、创新发展、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奋发向上的城市精神。
当外地人问起昆明的历史时,我总会滔滔不绝地向他说很多昆明的英雄人物、山光水色、风土人情,因为昆明的历史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大家一定认识举世闻名的航海家郑和吧!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昆明人。他出生在云南的晋南县,从小就听他爸爸说过西洋国家的故事,这给予郑和很大的影响。他分别于14、14、14、14、14、14和1431年七次出使西洋各国,先后到达非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早87年,是历史上最早、最伟大、最有成就的航海家!当有人谈起昆明的今天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因为“高原明珠”滇池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原来清澈见底的湖水,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流进了我们亲爱的母亲湖里,还有生活污水的排放,让母亲湖脏乱不堪、死气沉沉、蓝藻肆虐。听妈妈说,二十年前的滇池还可以游泳。那时的滇池充满了生机,不仅景色迷人、环境优美,还能经常看到人们在水中畅游嬉戏、追逐打闹的场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是多么向往那样的情景啊!当我联想起昆明的明天时,我的内心是无比的激动,因为那是由我们中国共产主义接班人创造的世界。到那时,昆明城将焕然一新;到那时,我们昆明将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到那时,昆明将以旖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观光游览。那将是一副怎样繁荣昌盛的情景呀!
我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以后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起国外的名牌大学。之后,就留在国外工作、生活。可是通过这次在全市展开的“昆明精神”大讨论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是多么的美好,我的家乡还需要不断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工业水平。作为一个昆明人,我们有义务将培养我们的这片热土建设得更美好!所以我决定把自己无私的奉献给家乡。
不论到哪里,我都会自豪的说我是昆明人,因为我热爱我的家乡——昆明。“昆明精神”更将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我们一定要发扬“昆明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让我们共同用手托起一个崭新的昆明!
篇8:美丽的云南作文
来到云南,我们在滇池上空坐索道穿行,在洱海乘游轮赏景,登牦牛坪观雪山,摇着猪槽船荡漾在泸沽湖上所到之处无不是美景!
说到洱海,它可不是真正的海,它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被称为洱,而海字是因为大理的白族人对海的向往而得来。在洱海的游轮上,两旁的山映在水中,天空中的云好像想近距离观察洱海,都一下子趴在山顶上了,我感觉触手可及,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一大把云朵。蓝天作为白云的最佳伴侣,也比平时更蓝了,云也很配合地打了高光。水面被风吹得波浪翻腾,习习海风,让游客们解除了太阳炽烤的热感,不愿回到船舱,都挤在栏杆或甲板上怕错过了美景。
为了观玉龙雪山,我们要坐索道登上牦牛坪,此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因为海拔很高,我们带了氧气瓶,但坐上索道我才发现:雪山雪山,一路上竟是葱茏一片,这片森林可以说是天然氧吧,完全可以不用吸氧了!牦牛坪是一个最佳的观赏区,那气势磅礴的`雪山就在眼前,如同一顶巨大的帽子戴在了大草坪上,远处还能看到跳动的小黑点,它们是山羊和牦牛。
最后要说的是久仰大名的丽江古城,被人们称为活着的古城,古城给我的感觉就是满眼的鲜花、小桥流水、精雕细琢的木楼,还有铺着石板路的巷子,随处可以见到拍照的人们,因为这里真的处处是景!古城的酒吧街可以说是闻名全国了,一到夜晚,酒吧亮起了霓虹灯,欢歌笑语,一片繁华。旁边的石板路青石桥流水潺潺,仿佛素雅的中国画泼进了浓墨重彩,变得分外妖娆起来!
旅行对于我来说,它的意义就是行走的教科书,让我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增长知识,感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认识不同的人期待下一次旅行。
篇9:美丽的云南作文
云南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如昆明,大理,西双版纳,丽江……我今天就来到了云南的西双版纳。
从飞机上下来乘上大巴车,一路上都是椰子树和棕榈树,它们挺拔的站在路的两旁,像一个个卫兵,在保护那里的宁静。西双版纳是傣族自治区,光云南就有十五个少数民族。
我们在植物园看到了很多的珍稀植物,有王莲,它上面能站一个三十公斤重的小朋友;还有橡胶塑林,它们可以割出橡胶;那里还有没有花心的花儿……那里有连绵不断的山,山都不是很高。山上都是绿色植被,像一串串翡翠。
林子里,草地上长满了绿色的小草,两边的灌木有的叶子还是那么的绿,有的叶子却已经黄了,还有的叶子呈红色。两旁的一棵棵大树呢?叶子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远远望去,真象挂满了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星星,一阵秋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响声,好像在说:“谢谢你,秋姑娘!给我窜上了色彩斑斓的衣裳。“
在西双版纳,傣族人住的房子是更有特色的。上层屋住的是人,下面1/3是厨房,2/3是用来养牛和羊的,但到了现在,那2/3是用来停车的了。傣族人喜爱带银手镯,据说可以排毒,还用银梳子来刮痧梳头,用桃密水洗头,六十到七十岁的老人都很难有白头发。
傣族人喜欢在自己的院子里种香蕉,火龙果,百香果,把院子妆扮得象果园,令人羡慕。他们的住房是用木头做的,全都是男性用木头自己建的房子。这里的男性结婚要准备一把梳子,一条腰带和一座房子。
这里有很多的美食,有云南米线,还有一道菜令我很害怕—那就是这里的人把树上捉来的虫子当菜来吃。
你要是喜欢的话就敢快来这里玩吧!
篇10:美丽的云南作文
离去云南的路还有几天,反倒自己的心却变得迫不及待起来,而到了昨天早上,便激动的抛弃了父母,急切的想去探索云南的神秘。大家在火车便炸开了锅,仿佛很久没见面一样,立马打开了话匣子,说说笑笑的,原本会以为很枯燥的一天一夜,却变得光阴似箭,时间很快的过去了。
终于到了云南,隔着玻璃远远地望着云南,一股朴实清新的自然风扑面而来,沁入心脾,被硬卧压抑的骨头也得到了放松,贪婪地吸收大地之气息,也清洗了长期结茧的心灵,获得舒展,心脏有力的跳动着。到了石林,望到的首先只是碎石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当望见石林二字的时候才体会到了这份磅礴的气势,一块块大石头直插云霄般堵在石林入口,如同大男子汉般守卫着城墙,从两山之间穿过,抬头望去,两山之间夹着一块石头,它牢牢的固定在那里,仿佛英雄手挽着手一起共同誓死守卫家园,继续前行,一些枯藤缠绕在石上,没多久便发现了阿诗玛的石像,她千千万万年过去了,虽然早已没有表情,但是我却感受到了她的哭泣,她紧紧被崖神黏住,而前方的大石如同阿黑哥,世世代代的守护着阿诗玛,阿诗玛不能离开,阿黑哥为了阿诗玛,不仅放弃自己青春年华,永远的守护在阿诗玛旁边,两人并未隔好远,心爱的人就在对面,而不能相爱不能像别人一样卿卿我我,而是男人一直守护者一直望着,而女性却伸不出手与男人相握,这种痛苦的爱情如果是我宁愿选择不要,而他们却坚持下来,世世代代的坚持着,他们虽曾并未定下过誓言约定,但是他们都珍惜彼此都爱着彼此,相望不能相爱,这生不如死的爱情他们承受了,他们觉得能看见彼此就是幸福,如今,能够拥有这种超过生死的爱情的人还剩多少。
篇11:美丽的云南作文
妈妈早就计划全家去云南旅行,于是今年夏天,我们开启了为期五天的云南自由行。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大家都用彩云之南来形容这个美丽的,具有浓浓的文艺气息的城市。接下来,我就把我的所见所闻说给你们听听。
我沉醉于它优美的景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蓝月谷和玉龙雪山。蓝月谷水的颜色是蓝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远看就像一轮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玉龙雪山脚下,所以名叫蓝月谷。它是安详和平美好的代名词。在蓝月谷中,我有一种置身仙境的错觉,除了水在流动,没有什么可以让人发觉时光在流逝。下午,我们开始征服著名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银色的山岩。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刚开始爬的时候,导游和我们说,可能会缺氧,妈妈特意给我带了一瓶氧气,我看着高度达4000多米的雪山,信心满满的说,没问题。结果刚刚爬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开始头晕恶心,但是为了看到山顶那壮美的景色,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氧气,慢慢的用力往上爬,几乎每走一步,我能能听见自己沉重的呼吸声。但当我到达观景台俯瞰整个雪山全景的时候,郁郁葱葱的树木上覆盖着着薄薄的一层雪,山脚还有如在悠闲地吃草的牦牛,我觉得不虚此行。
最后的一天晚上,我们来到了最著名的丽江古城,里面人真多啊,到处熙熙攘攘。当天有点下雨,走在湿滑的石板路上,配着朦胧的细雨,墨色的天空,伴着云南特色的曲子,内心真是无比的放松。
我被它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男女的称呼。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区,我发现这里的人,男的叫阿鹏哥,女的叫金花。而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区,女的叫胖金妹,男的称呼为胖金哥。在云南,以胖和黑为美,勤劳的人才会壮实,能干的人才会晒黑。而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男的为扎西,女的为卓玛,而一句扎西德勒,代表了大家对你的诚挚的祝福。旅行让我的眼界开阔。还有云南特色的扎染布艺,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颜色以青蓝为主。染出来的每一朵花,每一处颜色都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具有自己独特的手工艺魅力。
我钟情于它的异域美食。来到云南,这里是水果的天堂,芒果,山竹,火龙果,红李子,价钱便宜,味道鲜美,散发出甜蜜的味道。而我的最爱,是云南特色鲜花饼,在每天清晨伴着晨露开始采摘,可食用鲜花的花瓣。之后加入砂糖轻轻揉搓,其后加入蜂蜜调味。最后用酥油皮包上,用烤箱烤熟。味道清新,有浓郁的鲜花味道,皮酥酥的,入口即化。
通过这次云南自由行,我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秀美,我体会了不同于传统民族的异域风情。在这里,我久久不愿离开,云南,真是一个让人留恋忘返的好地方……
篇12:美丽的云南作文
云南是我国南部边界的一个省城,是一个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美丽的地方。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云南旅游,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地方。飞机飞行在昆明的上空,透过机窗向外望去:天空是那么明净!朵朵白云就在眼前,一团团、一簇簇。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山峦,有的像一群群绵羊……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睱接。
走进昆明世博园,各种奇花异草一一展现在眼前,使我大开眼界。昆明的石林更是怪石林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处天然的奇观,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家喻户晓。来到那里,只见红的、蓝的、粉的……五彩斑斓的蝴蝶飞来绕去,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丽江是一个古城,那里有书上描绘的小桥流水人家,风景如画。当地最有名的要属玉龙雪山了,坐在车上远远望去,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直插云霄。坐上缆车登上山去,又有另一番乐趣。山上气候寒冷,可是一棵棵苍翠挺拔的大树三四人才能合抱过来,让人惊叹不已。
最后一程,我们到达了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里面种着像含羞草、椰子树、绞杀藤……等品种繁多的草木,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热带植物的知识。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更是有趣,那里有温顺的大象、凶猛的老虎、机灵的猴子。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有傣族、苗族、白族、纳西族……各民族风俗不同,服装不同,各具特色。那里有优美动听的葫芦丝演奏、热闹的篝火晚会、独具风情的少数民族舞蹈,让人留连忘返。
云南山美、水美、人更美,真是人间仙境!
篇13:美丽的云南作文
昨天晚上,我们全家随旅行团来到了云南。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到了云南正在下雷阵雨,我们的飞机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后才降落到机场。昨晚休息充足,早饭又吃地饱饱的,整装待发。导游小娟阿姨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去大理的书院,要乘3个小时左右车。”我们立刻瞪大眼睛,好久才回过神来。
我们在酒店门口集合,小娟阿姨早已在恭候我们了,我们赶紧上车,踏上旅途。
旅游车奔驰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从窗外望下去是一块块的,点缀在红土地上的,金黄色的田野,像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窗外,一幢幢红土砌成的房子飞驰而过,妈妈还在起劲地给我讲,云南这儿产玉,产茶,产围棋子……我发现每一幢房子墙上画着许许多多的图画,有蜘蛛、青蛙、恐龙、凤凰……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我立刻被这一幢幢房屋迷住了,让小娟阿姨给我们讲讲这些图画。小娟阿姨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说:“云南这儿的人一直崇敬图腾,把图腾看作自己的祖先。有一次,我带领的一个游客去串门,那游客进了一户人家后,发现那户人家中有蜘蛛网,便好心地帮他们打扫干净,结果那主人骂得那游客逃出了他家门。”听完小娟阿姨讲的故事,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时,车停下来了,我们到达了“中途岛”——书院,小娟阿姨给我们介绍书院的历史与特点。我们仔细地参观完书院后,回到出发点集合,小娟阿姨早在那儿等我们,她神秘地一笑说:“看看你们脚下有什么?”我往脚下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地板上有一只硕大的青蛙,肚子中间被射了一支箭。小娟阿姨告诉我们,这也是图腾,象征着风调雨顺。我看着这图腾,踩了两脚,然后我们继续去快快乐乐地“甩”一碗过桥米线喽。我的一天,总是快快乐乐!
★ 多彩云南作文
★ 云南泸沽湖作文
★ 五彩云南作文
★ 云南西双版纳作文
★ 导游词云南
六年级美丽的云南作文(共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