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初中600字作文

时间:2024-01-15 03:37:31 作者:musa216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musa21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1篇弟子规读后感初中600字作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弟子规读后感初中600字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弟子规读后感600字初中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初中

《弟子规》大家肯定都知道,也会背下来,但是你知道《弟子规》寓意吗?我知道,而且我还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了。你呢?现在我来带你去看看。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一天,我来到必胜客去吃饭。一进去,我就被眼花缭乱的美食给吸引住了。我打算在必胜客多吃一点,因为这是难得的美味,只有在我考试好的时候才能吃到。服务员带着菜单来了,我点了一个夏威夷匹萨、一份薯格、一盘泰式口口香、一盘鸡翅、两杯咖啡、和一块蛋糕。

餐上齐后,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我丝毫没有感到饱的感觉。但过了几分钟,我觉得我的胃不舒服了。我想:我肯定是吃多了,我可不能再吃了。

我回到家后,准备上床睡觉了,但我的肚子还是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我只好将就睡了。我刚躺在床上,不舒服的感觉就来折磨我了。我躺着等,等着什么时候胃会把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掉。我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等不住了,心里越来越着急。这时,我有个主意,这就是——吃药。

我叫爸爸起床,给我找药吃,爸爸给我找了一盒“吗丁啉”我吃了一片后,继续睡觉。躺在床上后,我感觉舒服多了。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入睡了。这难受的感觉整整折磨了我5个小时。

经历过这次教训,我以后可要细嚼慢咽,晚上要少吃饭,我以后可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了。我也终于感受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的寓意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食物,不要偏食,也不要挑食,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可知道了,你知道了吗?

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忙。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样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好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好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正因时刻剩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因此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方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明白、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明白,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必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礼貌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

在这个时代里,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却认为父母不太关心我们,其中父母所付出的是我们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恩情。传说孟子的母亲为孟子的成长寻找一个好的环境居住,曾三次迁居。这不正是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如果父母叫你去帮他们倒点垃圾或扫点地,你还能说不吗?父母教我们学习,是为了我们的未来,父母责怪我们,是为了让我们记住错误并改正。读到这些,我们大概都为自己有一个好父母而感到幸福。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良苦用心。

传说大孝子董永,寒窗苦读,父亲病了就砸锅卖铁给年迈患病的父亲买药,最后父亲身亡后没钱安葬,他卖身葬父。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试问我们看到这一幕,谁能不受感动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一代的道路,也少不了坎坷不平,需要我们发奋地去创造奇迹来造福人民。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礼貌成果辉煌灿烂,传世经典数不胜数,古老的真谛,丰富的知识,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使不孝子臭名远扬千里,成为世代人们的笑柄。在那里,我提倡大家尊老爱幼,保存中华美德,那精神最大的精神财富。

篇2:弟子规读后感初中600字

国有国法,国法即规矩;家有家规,家规即规矩;军队有条例,条例即规矩;学生有守则,守则即规矩,而《弟子规》这本书所记载的内容,就是最基本的,做人的规矩。

对于《弟子规》这本书我并不陌生,还是在幼儿园大班时妈妈就带我读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晦涩难懂,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再翻看时,我才渐渐悟出它的真意。

整书内容就是以“要求”、“规矩”贯穿全文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个人行为上要小心谨慎,说话要守信用,对周围的人有平等博爱之心,努力亲近那些品德高尚有仁德的人。这些都是确立良好的品格最为重要的事项,要一一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如果还有时间精力,就要认真研读古代圣贤著述及史籍典章,以扩充自己的常识,准确了解圣者修身处世的实义。

别看《弟子规》这本书是针对孩童的启蒙教育所编写,可它所说的内容何尝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身上呢?

为人子女要守规矩,“入则孝”里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父母,才算是一个真正孝顺的人。为人兄弟要守规矩,“出则悌”里告诉我们要如何与平辈、师长相处。对自身的约束也是规矩,“谨”里告诉我们如何自律。与人交往更要守规矩,“信”里告诉我们如何做个受人欢迎的人。还有后面的“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都是提出要求,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一落实,成为一个遵守规矩,有良好品格的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弟子规》的内容记熟并运用到生活中,那么构建和谐社会指日可待。未来我们的社会一片祥和,我们的国家更有凝聚力。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它可以指引我们一生的言行举止。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

篇3:《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好书,不仅能让我们增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真正正能从中收益。初读《弟子规》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在定岗实习学校,开展以《弟子规》为核心的新八德教育,我再次接触到《弟子规》,对它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绛州人。清康熙年间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当地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清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列举了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三字一句,浅显易懂,音韵谐美,知识丰赡,是目前社会大众开展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培育忠厚家风的德育读物。

在迫切需要加强道德建设的今天,《弟子规》对帮助现代人传承中国文化,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价值。不可忽视的是,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的同时,也要求家长必须按《弟子规》的要求,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子女效仿的楷模。所以,《弟子规》是一本全民道德教育的经典读本。在学习《弟子规》中,让我的心灵得到三次进化。

第二次净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许多孩子在课上管不住自己,这时教师用体罚,用责骂是不起丝毫作用的。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还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任何惩罚不如去给孩子讲道理,重德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课上我尝试着用这种办法教导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净化:“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本意是教导孩子不能让父母担心,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样是教导学生,出教室一定也要告诉学生,回学校也要和老师见一面,这样才不会让老师担心。

许多事情,可以用经典给大家讲明白,不需要老师批评指责或当面惩罚。用真心去感化学生,才会以德服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培育人才。

篇4:《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我读着清代文学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社会上有很多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一致认为,《弟子规》不同于以往的肤浅理论,而是我国灿若星河的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还找不到一本书像《弟子规》那样能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肩负许多的责任,尽职尽责,全力以赴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作出最大的贡献。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篇5:《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

当我读了弟子规以后,使我感慨感染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读弟子规的同时,使我学到了良多。好比,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他告诉了我善百孝为先,做人应当知恩图报。

在对待父母的求全时,我们因当顺从的接受,而不是义正辞严的顶嘴父母,当父母有什么过失机,作为子女应当耐心地挽劝,而不是大声的求全父母,假如父母不肯接受,就等父母性情好了再劝。

对待兄长时,因用尊重的立场来面对兄长,称呼兄长时不能直接称呼兄长的姓名,这样使我们很没礼貌与对兄长的不尊重。长辈见识多,阅历深,我们因当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似乎什么都懂一样。人生短暂转眼间我从少年变成青年,从而使我懂得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在卫生方面,早上起来一定要洗脸。刷牙。衣服整洁干净,这种良好习惯因从小养成。

对于食品我们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由于偏食会使我们营养不良,但骋+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而在我们年青时,千万不要饮酒,由于饮酒会使我们丑态百出而难望。

对别人说话,要真是不虚,讲求信用,假如对别人说话不真实,别人就不会与您说话。阔别您,多说话不如少说话,由于岩`必有失,所以说话要公道恰当。符合实际。不能甜言蜜语,否则别人就会讨厌您,对我们来说,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别人就要不断磨砺自己,绝力遇上,在我们无意中做错了事,这就鸣错,而故意往做,这就鸣恶。

读了弟子规以后,使我感慨感染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当真往做,有什么不足就补足什么,从而使自己的道德。

篇6: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

上二年级的时候,李开始教我们学习《弟子规》。我通过一遍一遍的吟诵,渐渐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通过的详解,我知道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中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

学习《弟子规》最困难的就是背诵了,老师让我们反复读,直到理解,熟记于心。可是,我总有背不会的时候,这时总是陪伴在我的身边,让我体会到温暖的爱。记的有一次,我在背诵“事虽小,勿擅为”的时候怎么也背不下来。这时爸爸看见了就对我说:“我来和你一起背吧!”爸爸自告奋勇的说:“我先背。”说着就背了起来:“事虽大!”“停,不是事虽大而是事虽小。”我打断了爸爸的背诵。“对!事虽小,不擅为”“不对,不是事虽小。不擅为,而是事虽小,勿擅为”我又一次打断了爸爸的话。这里我发现我已经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了,原来爸爸通过背错来教我背会《弟子规》的。

还记得有一次,当我背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情,一天,我正在专心的看书,正看到精彩处时忽然听到叫我下楼去买两袋盐,我装作没听见继续看书,“宝,家里没盐了,帮妈去买两袋盐。”我说:“你自个去买吧!我正忙着呢!”气匈匈的走来;一把抢过书说“给我背一遍《弟子规》,《弟子规》你白学了。”说着,把书给我收了,然后去做饭,边走边说:“你今天不去买盐,我们就做一顿无盐饭。”我只好下楼买了两袋盐,提回来。今天想起来,我想对妈妈说声“对不起”。

自古以来,“父母命,行勿懒”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可我却是怎么做的呢?学习弟子规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做人。今后,我一定要体贴父母,孝顺父母,做个懂孝顺、知感恩的孩子。

篇7: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

在这一短暂的寒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国学经典,使原本暗淡无聊的寒假变得充实起来,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时光有多宝贵。

《弟子规》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八大部分,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诚信、侍奉父母、珍惜时间等一些道理。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谨”,“谨”开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中间部分则告诉我们要注意自身卫生,则结尾部分告诉我们借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其实我认为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正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在生活中细小的地方都能表现出我们浪费时间的地方。我也如此。

记得有一次,星期五放学回家,我做家庭作业,突然我发现我的手指甲似乎长了不少,于是我放下正在写字的笔,跑去拿指甲剪,坐在课桌前专心致志得剪起来,剪完了还修剪了一下,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又继续做作业了,写着写着,我不禁暗暗心想:去看看时间吧!于是我跑向客厅,看了一下钟,才五点十分呢!这时,我想:反正今天是星期五,看会儿电视吧,这会儿我爱看的电视剧也差不多要播了。于是我就这样,只写了一点儿作业,却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来玩,如果我努力一点,那么就可以在星期五把周末的作业全做完了。

我真的太不知道珍惜时间了,如果我把浪费的时间结合起来,那么我可以做多少有意义的事啊!

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才是人生的财富。不要到年老时才想起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篇8: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2前清朝秀才李毓秀写了1080个字的《弟子规》,作为孔孟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文革”浩劫中,《弟子规》遭到无理批判。今天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弟子规》有它积极的一面。看似不起眼的一本小书,里面却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道理。

很多至圣至贤的大智慧在这本书中都有所体现。

《弟子规》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孝、悌”;继而,又教育人们把对父母兄弟的孝扩大到社会,即“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进而教育人们要泛爱,“凡是人,皆需爱”,通篇讲的是爱心,与墨子的泛爱有相通之处。

最后又告诉人们做学问的方法,提倡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与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一致,也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相符合。

书中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提示,对人们日常生活帮助很大。

例如,“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在公司服装不整齐的话,会被人觉得公司员工精神面貌很差;反之,如果大家都按照《弟子规》中所说,做到衣冠整饬,会让人觉得公司档次较高,管理完善。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形象也可能决定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面试者衣冠整洁,另一个却不注重自己的衣着,大家觉得这种情况下老板会选谁呢?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人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可能会在人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人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所以要珍惜每一分一秒时间。

类似的言简意深的句子在《弟子规》中随处可见,它就像是一位老师,真诚的告诉人们应该怎么与父母朋友相处,怎么与其他人相处。的确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

篇9: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来到了图书馆看了《弟子规》一书,这本书每句话都很短,只有十二个字,但里面的含义非常丰富,深刻的影响着我。

《弟子规》是教我们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别人友好相处,在学校尊敬师长的行为规范。从古代到现在,小学生们都在学习这本书。

《弟子规》一开头就教我们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接着就教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时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时我看书入迷了听不到父母叫我的声音。

父母养大了我们,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孝敬他们呢?《弟子规》是这样教我们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感到暖和;夏天要让他们感到凉爽。早晨起床,要先向他们请安问好;傍晚回来了,要向父母报平安。

《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段话我不太理解,读了更让我感动的故事卧冰求鲤,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讨厌我,我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算得上难能可贵。

王祥是西晋时临沂人,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给他娶了后妈。后妈经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觉得她是长辈,一直都很孝顺她。

一年冬天,后妈想吃鲜鱼,可到处都买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边,他就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最终把鱼带回了家,后妈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王祥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妈妈胳膊疼了,我就给她揉一揉;有好吃的东西就先让父母尝一尝。当父母老了的时候,我也要天天给他们讲故事,做家务;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都会认真地回答。

《弟子规》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今后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学生。

篇10: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最近,我爱上了《弟子规》。每天早上我都会在《弟子规》的朗读声中醒来,这是妈妈在电读机中为我设置的。开始,我只是喜欢听并随着朗读。

时间长了我就问妈妈其中每句话的意思。妈妈告送我:“《弟子规》中的每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理解的透彻。古圣人孔子用简单的字句描绘出人生的事情,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如“父母勿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尽心尽力地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换不完!

在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累了一天了回到家,浑身酸疼,而我却因为作业发牢骚。“来,好女儿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的话音刚落,我就不耐烦的说:“没有时间,没看见我在这写作业吗?”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错了,爸爸累了还不是为了我吗?我就算毫不犹豫的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了事的时候,总是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是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似我表面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发出了许多的不满。可是理解了《弟子规》内容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棵小树,不为他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参天大树。

今后,我要管好自己,用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用《弟子规》来约束自己。“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篇11: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我读了《弟子规》以后,有些词、句子不能理解,经过老师一讲,差不多全懂了。像:父母呼,应勿缓。这句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听到必须回答,不能迟钝。还有:父母教,须敬听。就是说父母教你必须洗耳敬听。

我还听老师说,这是古人所经历的一些事,得出的道理,一些是教我们要尊老爱幼,一些是要我们好好学习等等。

我喜欢天天读着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融合了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事,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心有余力,则以学文。

首先,《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亲,友爱兄弟姐妹。其中,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曰“举忠臣与孝子之门”,这是因为守孝道者必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务于大众,为天下人谋利益。所以,有人提议把孝道列为考察干部的必备条件,这并非没有道理。从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国,孝行是创造和谐社会、安乐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亲爱民众,亲近仁者。一个人如果对亲人、同学、朋友、客人亲仁,必定会赢得广泛的尊敬,从而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赢得了东西方社会的普遍赞誉。我们也经常说:“同学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老师也愿意用金条去换回。”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也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无限尊敬,而这正是一个班集体冲破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弟子规》,你虽然只是一本小小的读物,但是里面却隐藏着大大的力量,大大的智慧。我拥有了你,就等于拥有了一件宝贝,所以我喜欢你。我会永远地把你珍藏起来,时时刻刻念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瑾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篇12:初中《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诗中每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有意味深长的故事,有叫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父母的故事,还有教人改掉坏习惯的故事,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他们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嗦了几句,反而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篇13:《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

最近在读《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篇14:《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推崇,内涵广博精深,很值得一读。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起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教导我,教育我的情景,我心中一阵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我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很多的。

同时,我也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不断进步的!

总之,读了《弟子规》后,我的收获真不少。

篇15:《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篇16:《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弟子规》全篇十分短小,仅1080字,却蕴含丰富,它总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大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

篇17: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篇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的部分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现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后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一定很糟,从小没有纪律和品德的修养,长大后即使知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万事以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积极改正错误,听从父母的指挥,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非常惭愧.调皮的我,个性倔强,不听父母的教导,做了很多错事,令老师和父母伤透脑筋,令他们伤心,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规》里的各项准则衡量自己,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教导,各方面要求进步.

篇18:《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19:《弟子规》读后感 600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好书,不仅能让我们增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真正正能从中收益。初读《弟子规》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在定岗实习学校,开展以《弟子规》为核心的新八德教育,我再次接触到《弟子规》,对它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绛州人。清康熙年间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当地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清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列举了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三字一句,浅显易懂,音韵谐美,知识丰赡,是目前社会大众开展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培育忠厚家风的德育读物。

在迫切需要加强道德建设的今天,《弟子规》对帮助现代人传承中国文化,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价值。不可忽视的是,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的同时,也要求家长必须按《弟子规》的要求,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子女效仿的'楷模。所以,《弟子规》是一本全民道德教育的经典读本。在学习《弟子规》中,让我的心灵得到三次进化。

第一次净化:“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昨晚接到通知,明天去三中,由教育局王宝寨局长为我们做讲座。在讲座上,王局长赠送了每一个实习生一本《弟子规》。我拿到手里如获至宝,当局长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终于发现我做错了什么,当即用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认错短信。以前父母责斥我们,我都会去反驳,让亲心伤,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不应该去顶撞,不可以让父母伤心,就才是孝道!

第二次净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许多孩子在课上管不住自己,这时教师用体罚,用责骂是不起丝毫作用的。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还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任何惩罚不如去给孩子讲道理,重德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课上我尝试着用这种办法教导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净化:“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本意是教导孩子不能让父母担心,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样是教导学生,出教室一定也要告诉学生,回学校也要和老师见一面,这样才不会让老师担心。

许多事情,可以用经典给大家讲明白,不需要老师批评指责或当面惩罚。用真心去感化学生,才会以德服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培育人才。

篇20:《弟子规》读后感 600字

听老师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就买了本《弟子规》读。读书可使人睿智,使人升华。阅读弟子规后,感悟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父母呼唤我们时,要及时回答,父母的命令,要立即去做。儿时,父母的命令,我们总是拖拖拉拉的做,没有把父母的命令当作正事,觉得真愧对父母,而我们的命令与要求,父母总是把他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读完这两句,我觉得我对父母的孝敬太少了,以后要好好孝顺父母。“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长辈如果站着,晚辈不能先坐下来;长辈坐下的时候,招呼、允许我们坐下,我们才可以坐下来。啊!我记得一次与妈妈出行,有座位的时候总是我先坐下,母亲站着,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是呀,我们现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像个小祖宗,父母什么好东西都给我们,自己却受苦受累。读完这两句后,每当有座位时,我总会让父母坐,我站着,从此我也养成了先长后幼的好习惯。

《弟子规》还交代了怎样尊敬父母师长,怎么为人处事,真是本好书。贾存仁的这本《弟子规》,是一本优秀著作,我读了它,学会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如何为人处事等等。做人,要孝敬父母,要懂得先长后幼,还要懂礼仪,讲诚信,这样良师益友才会越来越多;学习要学思结合,要去实践,不能光看课本;学习的时间要宽裕,这样一些问题才能搞明白;书房要整洁,书桌上的东西摆放整齐,才像个读书的样子,正所谓“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就是这个道理。

孝敬父母吧!根据《弟子规》上所学的知识,去过每一天。

篇21: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金秋十月,我们培新小学举行“书香校园”活动。老师不仅让我们认真学习《弟子规》,还要会背诵。回家后,我让爷爷帮忙找到《弟子规》这本书,每天中午,都坚持读一小段。

《弟子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本,是古代儿童的启蒙教科书,对现在的我们也有很大的启示。它让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如:讲孝顺、讲礼貌……。书中写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我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我们好,我们应当听他们教诲,应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让父母伤心生气。我清楚的记得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天真地对妈妈说:“妈妈,洗脚”。这则公益广告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它深深体现了小男孩对妈妈最真挚的爱。我更想到乌鸦反哺这个故事,连小乌鸦都知道孝顺父母,小时候听父母的话,长大了喂父母食物。而以前,父母让我做事,我总是推三阻四,或者找借口不能按时完成。现在想起来,真是非常后悔,以后我要变得勤快,父母叫我,立刻就能答应;长辈说我,我也能安安静静的听,让长辈们开开心心。

当我读到“出必告、返必面”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以前不管是我早上出门不打招呼,还是放学时迟迟不出校门,让父母在校门外焦急等待这些行为是多么槽糕。父母的心始终联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以后出门,不够有多么着急,也要和他们打一声招呼。放学不管有多少事,一定要及早出校门,让父母看见我都身影,不再为我担忧。

《弟子规》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它告诉我学习中、生活中许多做人的道理,它还能教我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百善孝为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弟子规》里的话,做一名懂道理、讲孝顺的好学生,把中华文明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

弟子规小学读后感600字

600字的《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小学作文

《弟子规》读后感二年级作文

小学生作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450

400字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征文

弟子规读后感初中600字作文(共2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弟子规读后感初中600字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