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梯田写景作文

时间:2024-06-13 03:40:56 作者:csling21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csling2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龙脊梯田写景作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龙脊梯田写景作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龙脊梯田作文

龙脊梯田作文

龙 脊 梯 田在桂林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这就是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距龙胜县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景区面积共66平方公里,梯田分布在海拔300 至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虽然南国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象龙脊梯田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实在是罕见。

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垂直高度五六里,横向伸延五六里。那起伏的、高耸入云的山,蜿蜓的一级一级登上蓝天?“天梯“,像天与地之间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画……每个看见这一景色游客的心灵都会被深深地震撼!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一种被大自然的雄奇以及人的伟力所引起的震撼。

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这里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春来,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泻;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隆冬,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这种景象是可以称得上是人间一大奇观。有趣的是,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亩,大多数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碎田块,因此有“蓑衣盖过田”的说法。

龙脊梯田景区内居住着壮、瑶两种民族,以壮族为主,龙脊的壮族是北壮的代表,服饰独特,风情独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和保护完美的壮族服饰,可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传统习俗壮乡民居,香纯味美的龙脊铜鼓舞,师公舞,打扁担令人耳目一新,此外,还有古朴的壮乡民居,香纯味美的龙脊茶和龙脊辣椒,沁人心肺的“东方魔水”――龙脊水酒。

龙脊梯田作文800字

篇2: 龙脊梯田作文

今天,我、妈妈、姨妈、小姨去桂林的龙脊梯田游玩。

龙脊景区位于桂林西北部的龙胜景境区内,地处海拔出11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800米,面积70.1公里;分为金坑、大寨瑶族梯田观景区、平安壮族梯田观景区,主要有七星伴月、九龙五虎、龙脊古壮寨、金竹壮寨、黄洛红瑶寨、大界千层梯田、西山韶乐、金佛顶等景点。他以磅礴的气势、流动的线条,变幻的神韵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而享誉中外,为天下梯田之望尘莫及,堪称“世界之最”和“天下一绝”,是桂林旅游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龙脊梯田的景色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幻无穷。开春之际,灌满水的层层梯田映衬着天光,如同根根银带相叠;夏日骄阳似火,绿油油的禾苗随着微风翻卷着道道绿波;金秋流光溢彩,满山铺金,层层梯田若级级金价,梯田环绕的山峰有似座座金塔;隆冬,银装素裹,把梯田和山寨到嵌入了冰雕玉切的童话世界里。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间、在蜿蜒曲折的山路、在炊烟袅袅的山寨里,偶见瑶女壮妹身背竹篓,款款而行;在流泉飞瀑之下,溪水潺潺中,时有红瑶妇女洗梳长发,玩水嬉戏,不时飘来几缕悠扬纯朴的山歌声,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很想去呢,如果你要去游玩桂林,记住,一定要游玩龙脊梯田哦!

篇3: 龙脊梯田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桂林旅游。到了桂林,我观赏了很多美丽的风景。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印象最深的风景点――桂林的龙脊梯田吧。

我和爸爸妈妈一早出发,乘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龙脊梯田的山脚下。我用那里的水洗了洗手,冲了冲脚,就立刻感觉到一股清凉流遍全身。我们做好准备后就沿着那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往上走。我一边走一边看路旁劳动的瑶族人民和吊角楼。吊角楼很古老,里面布满了灰尘,而且还有股臭臭的味道。瑶族人民的样子很奇怪,她们的头发长的可以当帽子戴,耳环大的可以当手镯戴。说起她们洗头的秘方才真真让人惊讶:她们竟然用淘米水洗头来保持头发又黑又亮!走了大约半小时,我们终于走到了山顶。从山顶往下望去,梯田就像一层层从大到小叠起来的土司,又像一颗小石子被风吹到海里后激起的一圈圈波浪。

据导游说,这里的梯田有一万五千多块,最大的有0.62亩,最小的只能插三株苗。当地有两种说法来形容梯田小。一种说法是:“青蛙一跳三块田”,另一种说法是:“一件蓑衣盖过田”。我们沿着一条窄窄的泥土路徐徐往下走,在近处看到梯田,我想起了瑶族人民辛苦的种植才种出了那一道深绿一道浅绿的禾苗。瑶族的平安村建在梯田的中间,像大海中间的一个小岛一样。

虽然我已经离开了桂林,但桂林的龙脊梯田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篇4: 龙脊梯田作文

提起乡村美景,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它位于广西省龙胜县,是在龙脊山上开发出的梯田。这里生活着一些少数民族人民,其中一个是瑶族。

瑶族的习俗非常奇怪,女孩子没有结婚是不能把头发露在外面,要用布包起来。婚后的女人没有生孩子和生孩子的发髻盘的也不一样,但她们的头发都长过腰间。

但来这里的游客都是去看梯田的。我们先坐缆车上山,在途中俯视梯田。

俯视梯田让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梯田一片绿汪汪的,美丽极了。梯田之所以叫梯田,是因为它是在一级一级像楼梯一样的台阶上种田,而且每一级的边缘都有圆润的弧线,让人看起来非常舒服。和我坐同一个缆车的阿姨说,一层层梯田真像一块块发霉的面包,仔细回想一下,的确很像。

我们下山的时候没有坐缆车,而是结伴走路下山。虽然很累,但是欣赏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我们看到了一些破旧但很别致的老房屋,看到了一些农民在耕地。再回想一下,现在我们不用种地就能把饭菜吃到嘴里,但这里的农民们不一样,他们要学会种地,而且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劳作。

游赏龙脊梯田,让我感到一种莫大的荣幸。虽然现在梯田不再是当地农民粮食的重要来源,更多是让游人欣赏。但他们会把这个古老的耕种方式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后来的人感受古代农民的智慧和力量。

篇5: 龙脊梯田作文

入秋了,秋的主色调――金黄,开始染遍乡间田野。我来到桂林龙胜平安村龙脊山,看那依山而造、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的梯田,宛如一条条金色的龙盘旋在山上,又如一层层金色的波涛在群山之间连绵起伏。这天地间劳动的产物,是那么的壮观,那么的秀美。

龙脊梯田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山势陡峭,最宽处不过十米,窄处尺余。由于气候关系,一年只耕种一次水稻,春天,农民开始往梯田灌水育苗,梯田波光粼粼;夏天,梯田翻滚着一道道绿波;秋天,金黄的稻田层叠而上,宛如一座座金塔。每一个季节,龙脊梯田呈现不同的色彩和景致。

我站在金色的稻浪中,躬下身子,捧起一小撮颗粒饱满的稻穗,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飘散着特有的芬芳。不远处,另一片晚稻田洋溢着碧绿,与足下的金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俯视山脚下,一条小河清澈碧绿如玉,不急不缓地流淌,蜿蜒伸向远方。微风拂过,水面上漾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闪烁,满河生辉。沿岸是翠生生的竹林,一座别具一格的小竹亭点缀其中,充满了大自然清新活泼的气息。

更远处,星星点点、古色古香的木寨楼是一户户人家,已是黄昏,袅袅的炊烟在屋舍盘旋,这人间的烟火传递着生活浓郁芬芳的气息,漂泊在外的游子,如果看见这炊烟,定会思念故土和亲人。天际远处,是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傲然挺立,似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一切世俗的纷扰。淡蓝的天空浮着朵朵白云,让我感到释然的自由和无限舒畅,乡间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啊!

世界是那么大,乡间风光无限,还是这安宁质朴、美丽和谐的乡间,最能给予人心灵的自由和慰藉。

篇6: 龙脊梯田作文

龙脊梯田巍峨壮观,梯田如同长龙般盘山而上,他有着长城般的威严气派和高大无比的身躯,美丽的龙脊梯田,我的目的地,出发吧!

下午,汽车开入了龙脊陡峭的公路上,左摇右晃仿佛一个醉汉,大摇大摆走在路上,“过山车”的游戏确实很有趣,不过梯田现在偶尔才能看到一小块,我多么渴望能快点到啊!汽车终于停了下来,我也很快跳下车,冲上阶梯,望着梯田,我忍不住吓呆了,这么高大、气势逼人的梯田,有的一行只能种上一两行禾苗!这么计算这梯田会有多少层啊!就在这时其他游客也陆续下了车,导游告诉大家,三面红旗就是目标,如果走不动可以休息或原路返回。出发!我象离玄之箭般的跑了出去,不带5分钟我们来到一条较细的小路,当我正在“行车”时,只闻后面一声“惨叫”一个孩子滚了下去,身上一堆污泥,可他脸上却写满了幸福,我心想如果自己也下去了该多好,我边走边想,忽然我身子一斜,险些掉入水沟。

终于来到山顶,这可是观赏七星伴月的好地方,七颗小圆坐落在一个光秃秃的大圆四周,那七星有大有小,都种上了植物,可月上却没有植物,这是为什么呢?导游告诉我这是为了更好地观赏七星伴月而不种的。

旅行结束了,大家只能对梯田挥手告别。

篇7: 龙脊梯田作文

那片金色的'稻田里,有我渴望的收获,那个朴实的寨子里,有我向往的淡然。去或不去,我的心已经前行。

弯弯曲曲延伸向半山腰的石板路,承载了数代人沧桑的脚步,几百年风雨冲刷,金竹壮寨的住民心态依然热情而朴实,见到外来人员都是真诚的招呼”你好啊!“。木屋,石墙,秋晒,五彩油茶米,简单而美味的原生态吃食,抚慰着远方来的客人,令人忘却浮世的喧嚣,暂时休息一下。待离开的时候,每人手里满满的龙脊土特产,下山路上笑说自己来山里走了一回亲戚。

梯田的稻香里,我轻轻眯眼感受了一下。有记忆深处丰收的弦被触动,少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总是和双抢丰收联合在一起,沉甸甸的稻穗记载的是新学期的学费和新文具。梯田让多少背井离乡的人暂时找回过去的感觉,稻浪起伏处,又让多少人找到失去多年的乡愁。

旅行,很多时候不过就是偶遇那瞬间的情感契合。所以对我来说,旅行不需要预设和谋划,走的过程中沿着自己内心感受一路收获即可,也许是一扇窗,也许是一簇花,也许是一个笑容,也许是一碟腊肉炒小笋,也许是一座默默无声的古桥,皆会成为旅途的美好,都可能正好就是出走的心情所渴盼。

篇8: 龙脊梯田作文

我们去了闻名遐迩的桂林龙脊梯田,那里是少数民族之乡。

我们的车子开了两个多小时,路上群山环饶,全是绿植和点点野花,我们行驶在盘山公路之间,一路上欣赏着路两边的奇石山景。

终于我们到了龙脊梯田的山脚,我们就到了龙脊梯田,这里的梯田一年四季变化无穷。春天是嫩绿色的,夏天是鲜绿色,秋天是金黄色,冬天是雪白色,美丽极了!这就是大自然赠与梯田的色彩啊!壮族的农民伯伯把水稻播种在梯田。我好奇的寻找梯田内的水从哪里来,仔细一看,发现这些水都来是上面一级一级的往下灌溉山泉水。这么好的水质灌溉的蔬菜和水稻一定很健康。

我坐着缆车,从高处往下望,梯田中的水稻绿油油的,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梯田就像是巨人的楼梯,一层一层地铺上去,只不过这是绿色的楼梯。它们一层层有续的叠上去,蜿蜒曲折,梯田一层层地铺在一座座山上,满山遍野,很状观,美极了。山泉水叮叮咚咚地响着,小鸟偶尔叫几声,整座山就是宁静,犹如天仙。

龙脊梯田,它代表着安静与美好,让我们一起守护这大自然给的礼物吧!

篇9: 龙脊梯田作文

一望无际的绿野,蓝天与青山的交融。一层一层的梯田,向上延伸到天空,好像连接天与地的梯子,又像是大地的皱纹。这就是桂林的龙脊梯田,一幅优美而奇丽的“山水画”。

坐上缆车,我们到达了梯田的最高处。远处的山被白云缠绕着,就像一幅不小心被水印染过的山水画,青山显得隐隐约约的。从上往下俯视,层层的梯田雕琢着山的轮廓,整齐的民居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有的梯田像千层蛋糕,有的梯田像螺丝,还有的梯田组合起来就是七星伴月。一片片梯田,绿色和黄色交错着,让人觉得那是一种新的颜色。这就是梯田之美,它像一行行优美的文字。

我们走在梯田中的石板路上。天空下起了蒙蒙的细雨,雨珠悬挂在禾苗的叶尖。滴答,滴答,小雨珠落在梯田中,它们在演奏着清新的田园协奏曲。过了一会,雨停了,太阳穿过云层,射出金灿灿的光芒。白云倒映在梯田的水中,这时候,层层梯田成了一面面镜子,任由白云在天空中梳装打扮。潺潺的溪水从我脚边流过,它是那么干净,那么明亮。它流向了一层又一层的梯田,哺育着梯田中的生命。呀,两只蓝色的蜻蜓。它们在我的眼前飞过,落在了禾苗上。一会儿,它们又互相追赶着,在半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好像在跳着欢快的圆舞曲。蜻蜓飞走了,蝴蝶的表演又开始了。它落在了一朵野花上,好像在和这朵花比美。这一切让我感觉到梯田之乐,它就是大自然组成的舞台。

来到山脚,天色已经晚了。家家户户都冒出了缕缕炊烟,弥漫在屋旁竹林的上方。我们走近了民居,闻到了阵阵竹子和米饭的清香。好客的主人招呼我们来到他们家,和他们一起共享晚餐。一盘黄焖鸡,一盘青菜,一个竹筒饭,就这么简单,但是如此的美味。当我把鸡块和米饭同时放入口中,竹子的清香味立刻溢满了我的全身。啊,这就是梯田之味,它就是浓浓的幸福味道。

美、乐、味结合起来是真正幸福的生活;人和田园的和谐共处,是真正的大自然。

篇10:龙脊看梯田作文

龙脊看梯田作文

龙脊看梯田

湖南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 张思益

汽车在崎岖的山道上颠簸,穿行在崇山峻岭中。我们一家人来到广西龙胜,观看龙脊梯田。

龙脊的梯田规模呀,壮观得令人震撼!梯田或许不少见,然而你见过这样的梯田吗?从低矮的河谷到高耸的山巅,从茂密的树林边到陡峭的石壁前,依山修成的梯田,像宝塔一样伫立在群山之间,又酷似一架通天的梯子,直人云霄。连绵的山头全是梯田,竟有七十来平方公里,规模恢弘,气势磅礴。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色!

龙脊的梯田风景呀,优美得令人陶醉!由于山势陡峭,山上山下落差极大,我们选择乘缆车上山。从空中俯瞰梯田,震撼更大。梯田优美的曲线行云流水,潇洒而柔媚。()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如海潮怒涨,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而来,组成了一个酣畅淋漓、充满张力与美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粗犷的旋律。导游告诉我们,要是秋天来看梯田,更有一种别样风情,漫山遍野,稻浪滚滚,一片金黄,就像一座宝塔,金光四射,美不胜收。

龙脊梯田的.历史呀,悠久得令人惊叹!谁能想到,这壮阔的梯田,竟可追溯至七百年前。勤劳的瑶族同胞们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里,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开山造田,向大山要粮。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仅靠双手和锄头,从元朝开始。经过七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终于创造出了这人类的奇迹!看到这盛景,我感慨万千,不禁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那只是虚构的文学故事,龙脊的瑶族同胞却是真正的愚公!绵延数百年、相传数百代,他们生命不息,开拓不止!这顽强的毅力,这坚强的信念,不正体现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优秀精神吗?在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这种精神!

我们离开了龙脊,然而敬佩与赞美留在了心底,感悟与启示激励着我去践行。

编辑絮语

结尾看似有点模式化,但联系前文来看,这样的“升华”又显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本文的描述很到位,准确地展现了龙脊梯田“壮美”的特点。结构上也脉络清晰,基本上是一段一个主题。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不拖泥带水,也值得一赞。

篇11:美丽的龙脊梯田作文

龙脊梯田是广西一个著名的景点,它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就奔向了龙脊梯田。

一大早我们就坐车来到了龙脊梯田的山脚下,从山底下看看不出什么梯田,只能看见一片片绿油油的,像台阶一样的山坡,司机叔叔说走上山需要一个多小时,下山需要50多分钟,我们可以坐缆车上去,或者下来,妈妈觉得爬上山太累了,所以我们决定先坐缆车上去,然后自己走下来。

于是我们就在山脚下的饭馆吃了个饭,吃个中午饭,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就去排队坐缆车了,从缆车上看见的梯田的样子跟从山脚下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了,在空中看到的梯田里种满了绿油油的水稻,满眼望过去,到处都是梯田,连绵不绝,非常壮观。

我们坐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的缆车都还没有到达山顶,之前听介绍说这条索道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又过了一会儿才到达了山顶,山顶上人可多了,有卖吃的东西的,也有穿着租来的民族服饰拍照的,还有玩射箭游戏的,当然啦,绝大部分人干的相同的一件事就是拍照,好不容易来到了这里,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不拍照真是太可惜了。

妈妈也穿上了民族服饰,爸爸给她拍了好多照片,然后我们一家三口也拍了好多照片,拍完照后,我们买了一些当地的特产零食,吃完了以后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慢慢往山下走,一边下山,一边近距离的观察梯田。这些梯田上都是农民自己种的水稻,山路还比较险,脚下一滑,就可能会摔倒,农民浇灌梯田的方法,就是把水管一直接到山顶最上面的梯田,然后就让水一直往下流,这样就可以把下游的梯田都灌溉了,好聪明的办法。

因为天气好热,经过艰难的跋涉,几十分钟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山脚下,我们三个人走下来的时候全身都是汗,我的腿一直都在颤抖。

今天虽然很累,但是我们第一次欣赏到了梯田,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真是不虚此行。

篇12:游桂林龙脊梯田作文600字

看见上面这张图了吧,这啊,就是我们要去的龙脊梯田。是一个很著名的景点,是去桂林必去的地方。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从网上知道的龙脊梯田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龙脊梯田开垦于元代,完工于清朝,距今已有近7的历史。相传这里的壮族居民是宋末为避战乱,自山东的海边迁徙定居于此的。为表示对大海的怀念,他们的头饰至今还保留着蓝白相间的飘带,与其他壮族人服饰略有不同。为适应地形条件,每块田均开垦得小巧玲珑,精致细腻,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块田”之说。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蓑衣盖过田”的故事:有位田主交代一农夫,要求挖完山脚那两亩206块田才付工钱。农夫劳作了一整天,收工之时数来数去却只有205块,怎么也找不到最后那块要挖的田,当他无奈地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时,才发现被盖住的最后一块田。

梯田如练似带,从山脚盘绕至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绵延起伏,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梯田不仅雄伟壮观,而且景色美丽,一年四季的景色各异,魅力不同。春天,万物复苏,梯田开始灌水,农民们犁田、砌埂、削壁、灌水或牛拉,或人牵,点缀在如镜般的梯田水面,勾画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夏天,层层梯田铺青叠翠,苍绿的禾苗,随风起舞,连着山岗的红花绿树,仿佛天地间浑然是一片浩瀚的绿海,令人感到神清气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如同黄金飘带般的稻浪,在微风中此起彼伏,往上看直拍天际,往下望如大海扬波。冬季梯田虽已收割,看似有点荒凉,但仍不失其英姿和魅力,要是下雪,层层梯田白皑皑一片,千层冰封,万山飞飘……这幅幅图景,正是“春飘条条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砌块块白玉”。但是山非常的高,看起来,咳!真吓人。

早上我们吃完饭就出发龙脊梯田,走到那里之后,我们的导游小静姐叫我们等她,自己跑得无影无踪。过了一会,她终于被我发现了。小静姐摆摆手,示意让我们走过去。她的旁边还有一位穿着民族服装的阿姐。我们快步跑了过去,导游告诉我们,这位阿姐会带着我们爬梯田,然后我们再原路返回,她会在下面等着我们。

我觉得,爬山有什么!说爬就爬。再说了,这座山能有多高呀,再高我也能爬上去。

说着,我们就开始往上爬了,来爬梯田的人很多,络绎不绝,大家上的上,下的下,哪的人都有。并且,沿街还有卖工艺品的。想想都不错,可是它很高呀!一环扣一环。所以梯田上还有轿子可以花钱坐。如果带着包太沉的话,就可以让背着竹篓的阿姐帮你背上背下。这都是一起办的的,背行李的和抬轿子的都分类分区排着号呢!

可是,我们却没有坐,我们要坚持爬完梯田,走到最上方,一览全部梯田!

跟我们一起的阿姐,她就是本地的人,每个星期都要爬上两三次,所以她们根本都感觉不到累。而我呢?!累得够呛,跟别人交流的上气不接下气。

爬啊爬,可是却感觉顶上的龙脊梯田顶端离我越来越远,小红旗越看越看不见,但是还是要爬上山顶,留下点遗憾怎么办呢?那就可惜了,不知什么时候在来了。于是我一咬牙就接着往上爬。

啊!我终于爬上山顶,看见梯田了!虽然我气喘吁吁,眺望着美丽的景象,怎么说怎么美。真的是太美了!真为自己感到自豪啊!

欣赏完风景,休息一下,我们就原路返回下山了。

走到山下,我们找到了导游,我们一个个都像摊了似的,有气无力,一瓶“农夫山泉”一饮而尽。可见这梯田有多高!如果大家来爬龙脊梯田的话,可千万要做好准备啊!亏了我们这次去爬,没有下雨,不然可就坏了!

我再也不想爬山了!

篇13:游桂林龙脊梯田作文600字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其在书中认识桂林的山有多么宏伟磅礴,桂林的水有多么清澈动人,不如亲自去一睹为快。今年暑假,我们一大家子自驾游来到了“翡翠天堂”——桂林。

经过两天匆忙地赶路,我们终于来到了桂林。清晨,略带困意的我打开宾馆的折叠窗,清新的桂林空气充斥着我的鼻腔,困意被清除得无影无踪,简单的洗漱完毕后,我们来到了酒店大堂,导游小陆正等着我们。

“神仙姿态桂林山,如情似梦漓江水。”今天小陆就要带我们去领略桂林的山,此行的第一站是龙脊梯田。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一座座山峰为我们的旅途充当背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龙脊梯田半山腰的停车场。顺着一米多宽点的石板路,我们在梯田的半山腰缓缓前进,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和路边石头上的苔藓使我们和大自然相处的更加亲密。石板路与梯田缠绵在一起却互不穿插,梯田被石板路分成两份。

穿过一片松树林,我们的视野豁然开朗,一座座梯田交错在一起,一条条纹路格外清晰。在小陆的带领下,我们登上了位于山顶的观景台,可还没来得及欣赏梯田的美姿,一阵突如其来的大雨轰然落下,虽然有些扫兴但挡不住我们的热情,我们冒着雨拍着照,虽然是大雨天,却充满了欢声笑语。雨下小了点,此时梯田起了缥缈的大雾,雾随着微风轻轻飘动,好像大自然在允吸着新鲜的空气,一息间便使人神清气爽。在这宛若仙境的雾水中,我们不禁陶醉了全身的精神来感受它。四周一片幽静,只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清凉的水花不时地拍打着我的脸庞,给人以沐浴在阳光中的温暖。

桂林的梯田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愉快的回到了宾馆。桂林的山,桂林山中的梯田,桂林雨中的梯田……不得不说,桂林世间画,我们画中人。

篇14:游桂林龙脊梯田作文600字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县境内的龙脊县,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面积有70多平方公里。它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有着天下一绝的美称。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来领略一下夏季的龙脊梯田。

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梯田的山脚下,抬头向上望,层层叠叠的梯田犹如一级级绿色的台阶,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布满整个山野;又犹如一位巨人矗立在我的眼前,身披绿色的丝绸,上面缀满了一颗颗绿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我们沿着梯田中间用石板砌成的小路,慢慢地向山顶爬去。梯田由于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大者不过一亩,小者仅能插下二三行秧苗,但又显得错落有致。梯田上都种满了绿油油的水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微风吹过,卷起道道绿波,并伴随着一股夹着泥土与稻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不禁神清气爽,完全沉浸在这绿色的海洋中。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爬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金坑顶,从这里向下俯视梯田,真应了那句古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着那有一千多米长的犹如一条条巨龙的梯田,其规模之宏伟,气势之磅薄,让人不禁心生赞叹,为建造梯田的人们的智慧点赞,为在上面辛勤耕作的农民伯伯点赞。一块块梯田组成的梯田群,连成了长长的曲线和波浪线,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犹如仙女披着的彩带。远处的梯田山,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峦叠嶂,高低错落,被笼罩在蓝天白之下,与山间炊烟袅袅的吊脚楼,款款而行的身背竹篓的瑶族姑娘,构成了天地间一副巨大的油画。让人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龙脊梯田的美,如诗如画,不是我能用简简单单的语言能描述出来的。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亲自前去感受一下龙脊梯田那集壮丽与秀美为一体的独立的神毅韵。

广西的龙脊梯田导游词

我的双霸脊龙作文400字

元阳梯田导游词

关于元阳梯田导游词

梯田游记600字初二作文

故乡的梯田的经典散文

有关龙的作文

龙小学作文

关于龙的作文

雨中云和,梯田如画小学作文500字

龙脊梯田写景作文(整理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龙脊梯田写景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