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ososanm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1篇参观杜甫草堂有感作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参观杜甫草堂有感作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 目录
篇1:参观杜甫草堂有感作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对了,这就是著名诗人杜甫写的《月下忆舍弟》。可是为什么唐代大诗人杜甫可以写出这么多优美的诗呢?这个问题可困扰了我很久。今天正是中秋佳节,我带着这个问题,和我的妈妈来到了世界闻名的杜甫草堂。
我们刚到门口就看到了:诗圣著千秋——隆重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活动。怀着对“诗圣”深深地敬意,伴着悠扬的古曲声,我缓缓地踏入了杜甫草堂的大门。进入幽静的杜甫草堂,庭院四处都是风雅的翠竹,使人立刻就感觉出那种超脱哇世的神秘气氛。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哗的闹市,嘈杂的人群。这里每一棵,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都很特别,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我们漫步在通幽小径,听风河水潺潺声,闻着竹叶的芳香,进入了一个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杜诗书画展的长廊,欣赏到古今中外,众多书法家、军事家书写杜甫诗句的作吕。其中有许多是我们课本上学过的。真让人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天色渐渐变暗了,月亮婆婆悄悄露出了圆圆的笑脸,像一个杏黄色的灯笼。整个草堂灯火通明,树枝上挂满了星星点点的小亮灯,树杆上是活灵活现的蜻蜓灯、蝴蝶灯,树下是可爱的蚂蚁灯、小书童灯……对了,树丛中随处都是打着芭蕉扇的“嫦娥”灯,骑着战马的“三国将士”灯。使我仿佛也置身在诗圣当年的朝代,感受到他凭栏远眺,吟诗垂钓的意境。
圆月渐渐升高,红晕晕的,月光穿过树荫,落下了一地闪闪烁烁的翠玉。前方围着一堆人群,我快步上前,原来是锦里小学的师生们穿着古装在举行吟诗、祭拜诗圣的活动。人们在这个中秋佳节的夜晚,用各种方式纪念我们伟大的诗人。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弹琴,有的在作画,还有的在供香……
月亮越升越高,月盘格外像一面明镜。皓月当空,胶洁如银霜满地。我点上了我的许愿灯,让它带着我的愿望:“希望世界和平,钓鱼岛早日收回。”飞上了夜空,飞向了月球!
篇2:参观杜甫草堂有感作文
今天,学校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去杜甫草堂浏览学习。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留于成都时的住所。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却为后人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而这些作品,堪称是诗歌写成的历史。
踏入草堂,进入历史的大门,眼前一派生机,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竹,还有一簇簇鲜艳的花,耳边回荡鸟儿婉转的鸣叫。花丛里时而成双成对地飞出两只蝴蝶,我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骄莺恰恰啼。”沿着小路继续走,两边是青青的翠竹和正在拔节的竹笋,恰是一道美景。同学们个个谈论着杜甫,想起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春夜喜雨》、《绝句》……呼吸着草堂文化的历史气息,心平静了许多……
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其实“工部祠”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据解说员介绍杜甫曾是朝廷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取名“工部祠”的院子古朴、简吉、庄严。我尊敬地踏过门槛,细细看着那三尊塑像,正中是杜甫,两旁是黄庭坚和陆游。在“工部祠”的院子里,种有腊梅、桂花、茶花等,不有两棵两百多岁的罗汉松在守护着这里,增添了几分幽静。那两棵参天古松浓荫蔽日,如卫士坚守阵地,十分引人注目。腊梅开的时候刚过,相必隆冬一到,花朵绽放,冰清玉洁,泌人心脾。诗圣杜甫不也像那松树、梅花一般一生饱经风霜,忧国忧民,高风亮节吗?
杜甫的豪迈之气,胸中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骏马般“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现实的残酷:父亲的去世,李林甫的挑唆……杜甫依然热爱生活,愿意以一己之身承担所有的苦难。杜甫虽怀才不遇,可是他忧国忧民,胸怀远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的肉体终究会幻灭,可是杜甫的精神使他一直长久镌刻于历史的画卷,任凭百年千载,那高尚的品质从未风化,从未泯灭。
杜甫的不放弃,他的努力让后的折服。他享年59岁,而这59年却影响了人们13甚至更多,从儿时作诗绘画,立下远大理想到成人时理想破灭依然忧国忧民。实施政治抱负、多才多艺向后人展现了一位传奇人物——杜甫。
从杜甫草堂出来,那里的一片天、一席风、一丝清泉、一座凉亭都让人留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篇3:参观杜甫草堂作文
参观杜甫草堂作文
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和佳佳姐、杨杨姐一同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参观。
听解说员说,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风景入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 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 。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 匡世济民的责任感始终存在于他的心底,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一旦现实中出现促使他 的忧患意识复苏的因素,诗人便又回到忧国忧民的创作轨道上,著名的 诗篇,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成的。正因为杜甫写下了这些不朽的诗作,所以后世把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我们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XX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参观完后,我们恋恋不忘地离开了杜甫草堂。
篇4:参观杜甫草堂的作文
在过年期间 ,我们在成都去参观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杜甫草堂 。杜甫 ,我们背诵过他的一些古诗 ,对他生平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但对他曾经生活过的草堂没有什么印象 ,所以我也感到很好奇 。
我提前看了一些资料 ,了解到“ 杜甫草堂 ”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在此居住了约五年多 ,写下240多首诗歌 ,真是让人惊叹 !后来 ,草堂也是历经磨难 、屡废屡兴 ,留存至今 。
一进草堂的大门 ,几棵干枝梅呈现在眼前 ,清香味扑鼻而来 ,令人陶醉 。郁郁葱葱树木布满庭院 ,可以想象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 ,一定会激发他的灵感和想象 ,挂不得能创作出那么多好诗句呢 !整个的院落面积很大 ,被分成了4 、5个小部分 。再往里走 ,有个古建筑的展厅 ,介绍了杜甫的一生 。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杜甫的事迹以及一些他的著名的诗歌 ,可爸爸说 :“ 这还没到真正的草堂遗址呢 ”。他说 :“ 这些房子 ,都是后来不同年代的人建造的 。当时杜甫住的草屋可没这么雅致 、漂亮 ,他当时居住的地方其实是很简陋的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 ,不一会儿 ,我们看见了连在一起的 、几间稻草屋顶的寒酸草房 。那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杜甫草堂 ?是的 ,真真切切 ,就是这么简陋的草堂 。草堂中只有简陋的一间客厅 、一间书房 、一间卧室 、一个厨房及柴房 、一个厕所 。但是与其说是客厅 、不如说是只能摆了几把椅子的空间 ;与其说是厕所 ,其实就是一个坑 ;与其说是卧室 ,其实就只能放一张小床 。著名的诗人杜甫就曾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草屋中创做出无数的旷世佳作 ,他曾经就是居住在这样的简陋茅屋 ,忍受着严寒 ,忍受茅屋在被咆哮的秋风损毁下遭受雨淋的痛苦 。他用他的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诉说着“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的凄惨情景 ,但是他更是忧国忧民 ,向往“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理想 ,表达出“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情怀 。
杜甫的理想也许我们今天实现了 ,我们有温暖的房屋 ,宽敞的教室 ,我们不在遭受寒冷和雨淋 ,但是我们却缺少了他的拼搏 ,他的情怀 。诗人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 ,却能写出那么多的好诗 ,虽然自己身临困境 ,但是仍然心系祖国 ,这不是我们更应该敬仰和学习的吗 ?
篇5:参观杜甫草堂的作文
寒假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杜甫草堂游览。
一进门,便看见一棵棵参天古树,有的四季常青,有的只剩光秃秃的树枝,有的粗壮无比,有的还挂上了许多漂亮的红灯笼,还有的享有“独木成林”的称号,真让人惊叹!
走着走着,便有一个荷塘,此时,荷叶已经枯萎,荷花也不见踪影,仿佛有些凋敝。可是塘边却盛开着我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白的、橙的、粉的、紫的、蓝的,竞相开放,美丽极了,给荷塘带来了一丝生机。
我们来到杜诗书法木刻廊,长长的走廊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法作品,字都写得非常漂亮。上面有些是楷书,有些是隶书,有些是篆书,还有一些是几乎看不懂的草书。我正在学习写毛笔字,看到这些优美的书法,我更激起了兴趣,盼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出这样漂亮的字体。
接着,我们又来到杜甫的居住地——一处小稻草屋。它的屋顶是用稻草盖的,很厚很厚,墙是泥土和草砌成的,柱子和家具全都是木头做的,虽然很旧了,但看上去十分古朴。茅屋有好几间,分别是杜甫的书房、卧室、客厅和厨房,每间都小小巧巧的,里面的家具也十分简单——卧房里一张小床,客厅里一个卧榻,榻上一张小几,另有两把椅子,厨房里一张小小的方桌而已。看到这些,我的眼前便浮现出,当年杜甫住在这件小小的茅屋里,吟诗作赋的情景。
我们转着转着,又来到了一个大花园里,里面万紫千红,和郁郁葱葱的竹林相得益彰,简直无与伦比!我好像走进了龙宫的大花园,被这优美的仙境陶醉了。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盆景,它们弯弯曲曲的,长着碧绿的叶子,摆着不同的姿势,好似活了起来,扭着腰儿跳起了舞!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杜甫的.雕塑,就在“诗史堂”里面,他满面忧愁,似乎在思虑着什么——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我不得而知,只久久地凝望着他。后来,我们还参观了诗书画院美术馆,里面有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让人流连忘返。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我怀着对杜甫深深的敬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意义非凡的地方。
篇6:参观杜甫草堂的作文
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和佳佳姐、杨杨姐一同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参观。
听解说员说,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风景入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 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 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 >、>、>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 匡世济民的责任感始终存在于他的心底,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一旦现实中出现促使他 的忧患意识复苏的因素,诗人便又回到忧国忧民的创作轨道上,著名的 >以及>、>等诗篇,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成的。正因为杜甫写下了这些不朽的诗作,所以后世把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我们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XX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参观完后,我们恋恋不忘地离开了杜甫草堂。
篇7:游杜甫草堂有感精选作文
从古自今,古人们都留下了许多让我们惊讶、感叹、钦佩和怀念的遗迹。就如同古代精美的兵马俑、雄伟的长城、神奇的都江堰、壮观的白鹤梁……这些遗迹早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而有一些遗迹,它并不宏伟,也不显赫,但它的文化却和那些华丽的遗迹有着相同的价值,甚至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它们,它就是唐代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故居——杜甫草堂。
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我看见坐落了几重整齐的建筑,顺路前行看到的第一座是一个宽阔的大厅,大门上面印着两个大字“大廨”。我不解地问同行的爸爸,爸爸告诉我大廨就是古时候官署的意思,杜甫曾经在成都做过一个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小官,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草堂第一重建筑取名“大廨”。大厅中央有一尊杜甫的雕像,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本书,神情凝重地眺望远方,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走过诗史堂,经过柴门,我来到了最后一重建筑——工部祠。门前有一副对联引起我的疑问,“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我问爸爸:“人日是什么?”“人日是人类的生日,在正月初七这天,是源于中国神话传说的古老节日,正是因为这幅对联,于是有了每年正月初七人日游草堂的习俗”。进到屋里,我看见三尊塑像,正中央是杜甫,两边分别是陆游和黄庭坚。“咦,为什么两个宋代诗人会和唐代诗人供奉在一起呢?”我暗自问到。这时两边的对联告诉了我答案,“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原来两位宋代诗人深受杜甫的影响,他们和杜甫一样,都在成都生活了很多年,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篇,和杜甫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大家把他们三位供奉在了一起。
六年级:钟云天
今天,我特地来到位于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准备和这位唐代大诗人来一场“心灵对话”。一进大门,闻着清新的空气,听到飘来的阵阵古乐,让人瞬间心肺舒畅,我的心顿时安静下来。
顺路往前走,来到了第二个建筑“诗史堂”,爸爸告诉我这是后人为了纪念杜甫留下2400多首传世千年的诗歌而修建的。这里有很多着名的人士留下了许多对联来表达对杜甫的敬意。其中一副郭沫若的对联我印象最深“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多么伟大的诗人啊,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为人民着想,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游完杜甫草堂,我被杜甫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同时也被杜甫不朽的诗篇所震撼,我相信,杜甫的情怀和诗歌将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影响和鼓舞我们不断前行!
篇8:游杜甫草堂有感精选作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耳熟能详,它的作者你一定知道,没错,他就是著名的唐朝诗人——杜甫。
循着诗圣的足迹,我来到了坐落于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来到成都,在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数百首,这些不朽的诗篇赋予了杜甫草堂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进了大门,只见古木参天,十分幽静。我踩着青石板铺成的小道向前走去,来到了“大雅堂”。这里陈列着各个朝代著名诗人的塑像,有“诗仙”李白,爱国诗人屈原,白话诗人白居易……正中摆着杜甫的塑像,只见他盘腿坐着,抬头仰望,皱着眉头,深刻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出门向西,便来到了花径。杜甫说过:“花径不曾缘客扫,门今始为君开。”独自漫步在花径上,我仿佛能真的看到那栽满花木、生机盎然的盛景,闻到那花儿散发出的清香,引来蝴蝶、蜜蜂翩翩起舞。
我穿过花径向西北走去,来到了“茅屋故居”。没想到,这儿只有两间破旧的茅草屋耸立在莲池旁,让我不免有些失落。我走进书房,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只有一张小桌子和一张简陋的床。当年杜甫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景象。可即使如此,杜甫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希望人民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这样的高风亮节,怎不令人钦佩?
为什么杜甫简陋的草堂仅住了四年,却负有如此盛名?不仅是因为草堂的风景秀美,更是因为诗圣高超的诗艺和高洁的诗风,才使得这里充满了诗意,让人更加心驰神往。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草堂,真不愧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篇9:参观杜甫草堂五年级优秀作文
参观杜甫草堂五年级优秀作文
早晨,我们去了杜甫草堂,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这里是大诗人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就来到了这里。他用自己种的竹子搭建了四间草房,在杜甫的草房中还陈列着杜甫用过的书案和凳子,睡觉的床铺,以及厨房的锅灶等生活用品,非常的朴素和简陋。杜甫在这儿待了四年,四年间写了240多首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进去还看到了《春夜喜雨》《绝句》等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坚持自己的文学创造,为人民留下来几百首的不朽之作不愧为世人所称颂,更不愧被尊为我国伟大的“诗圣”。
走进史诗堂,更是来到了诗的世界,整个大堂四周的墙壁上,都悬挂着“诗圣”和其他诗人的诗词,还有好多杜甫的塑像,每个都和真人似的。草堂里什么都有,有诸葛亮的羽毛扇子,绣着各种花纹的小包,还有古代的书卷,书卷上还刻着杜甫的样子……
往里走有一个浣花祠里面有着浣花夫人的雕像,把她放在这里是因为一次打仗,为了激励士兵拿出了自己的金银财宝,打败叛军后,成功的`保卫了成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令人敬佩的夫人就修建了浣花祠流传至今。在杜甫草堂,我还目睹了慕名已久的红墙,那是我曾经在书中看到的最为著名的有着浓厚文学气息的美丽红墙,那一刻我的心情真的是激动不已,兴奋而又开心啊!
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古代诗人简朴简单的生活环境、与之相伴的却是令后人望尘莫及的精神世界和无数片学之不尽掘之不完的文学遗产;浣夫人身为一位女流之辈,却在国难当头能挺身而出,不惜散尽家产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令我们每个中华民族的人不但不崇敬和钦佩。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更要学习古人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怕挫折、不畏艰难,从小要立志勤奋努力、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人类有用的人!
篇10:参观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
杜甫草堂的由来吗?听我给你介绍吧!杜甫到了成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浣花溪边建造了一座草堂。杜甫在“草堂”内写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后人为了纪念杜甫,在“草堂”前面加了“杜甫”二字。这就是杜甫草堂的由来。
走进正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鸟语花香的大花园。
我们又来到了杜甫的书房。书房里的笔、墨、纸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
穿过书房,我们来到了博物馆。馆里陈设着许多著名的诗集,杜甫真不愧是“诗圣”。
走出草堂,我才发现有数不清的中外游客,他们都在仔仔细细地阅读草堂内外的诗,在导游的解说下,听到那些外国游客不断地“ok”、“ok……”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篇11:杜甫草堂作文
杜甫草堂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它不像游乐园那样让人心潮澎湃;或许没有动物园那样吸引人;还或许没有书店那样引人入胜。可是它有一种特殊的美,吸引着我。
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来到了杜甫草堂。
穿过浣花溪公园,来到一个大门前,一股“诗”的味道飘到了我的鼻子里,透过全身。那是种什么感觉。
走进杜甫草堂只觉得里面空气清新,甜润,看到旁边古树参天,树枝纵横交错。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嗯,还有股诗的味道。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我漫步在通幽小径,听见河水潺潺声,左边的樱花红中带粉,垂柳细细的枝条,绿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居住,难怪写下如此绝佳的诗词。
我来到“茅屋”,房间的中央摆着一张木榻。我在想,杜甫与朋友在榻上吟诗作对,饮酒欢歌。该是多么潇洒啊!我也能那样该多好呀,我不就有自己的草堂 了吗? 再来到了“诗史堂”,沿着走廊,我欣赏到了从古今中外,众多书法家,军事家,大文豪书写杜甫诗句的作品,有草书,隶书,行书。真是让人赞不绝口,佩服之 至!再看看 “唐风遗韵馆”,那里面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他幼时丧母,靠自己努力奋斗,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忧国忧民,为民着想,山水诗中也表现出自己对百姓的同 情和关爱之情。除了“华清池出浴图”杨贵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画像,这里还介绍了唐代的许多人物和大事件。我觉得唐朝真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世。后来, 我还去了“万佛楼”,“工部祠”等地游览。
最后,我缓慢的向外面走去。我就要离开这个“世外桃源”了,离开这个诗的园林,诗的世界,难免有些伤感。可能下次我还会来到这个诗的园林,诗的世界。
篇12:杜甫草堂作文
杜甫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在成都住了很久,也写了很多的诗。今天我就要和我在成都的“小表叔”(说是表叔,他其实只比我大三岁)一起去参观杜甫草堂了。
在车上,妈妈就告诉我:“杜甫草堂里有很多从唐代就开始生长的草木,环境十分优雅。在里面。你会看到有一栋小茅屋,那就是杜甫当年住过的。”我听了妈妈的话,感到十分兴奋,巴不得马上就到杜甫草堂里去看看。
到了草堂,我首先感觉到的仅仅是美丽而安静的环境和布谷鸟动听的歌声。慢慢往前走,逐渐感觉到了古代文化的氛围,我才发现:“我不是来看这些风景的,我是来了解历史的。”
我们又去参观了杜甫的生活用具和房间。那里有杜甫的妻子做饭店炉灶和一些酒瓶等。我看了这些,不禁感叹到:“一个时代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妈妈看了一下手表,说:“不好,都一点了,该吃午饭了。”虽然还没看够,但我们也只好带着遗憾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杜甫草堂。
篇13:杜甫草堂作文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同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杜甫草堂,来参观这“诗圣”在成都的故居。
走进草堂,一股清新的凉风拂面而来,不觉让人精神一振。红墙黑瓦的房屋在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步入前门的.杜甫博物馆,杜甫的各种作品在这里陈列,这里静静的,来这的每一个人都十分肃穆,都不忍将这份宁静所破坏。沿着幽深的鹅卵石小径往里走,放眼望去,满圆青翠欲滴的树木将草堂围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巨大的树影将我们笼罩,小径边的小溪静静地流着,穿过竹林,跨过山坡,径过小桥,奔流向远方。抬头仰望,宽大茂密的树叶,将阳光分成了斑斑点点撒在地上,像一块并不完整的黄金地毯。清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欢迎着来自远方的客人……跨进“诗史堂”,杜甫那瘦长的身驱映入眼帘,杜甫那张脸上显出庄重严肃的表情,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在感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杜甫那庄重的表情让我仿佛看到他在埋头思索怎样写出优美的诗章来同情百姓。
离开了“诗史堂”,我不禁回眸凝视他那消瘦的背影,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显得那样的高大。接着,我走入被复原的杜甫故居——一座简陋的草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感情我永远不会忘记,也让我更加喜爱草堂了,它让我感受到了,那样的,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安谧……
篇14:杜甫草堂作文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成都杜甫博物馆,博物馆座落在成都西门外,在这儿我们有幸一睹“诗圣”——杜甫的雕像。进入杜甫草堂映入眼帘前是两旁的花卉,鲜花的香味荟萃朴鼻。
我们走在“花径”上,路两旁的“樟树”和“黑壳楠”它们那玲珑精致的树冠。遒劲而伸展的树冠,高大粗壮的树干具有一种大将风范。就是这种大将风范,忠心耿耿地守护这一方水土,才使得草堂历经上千年还保存得如此完好。我们穿过“花径”来到了著名的“诗史堂”,它的中央立着“大诗圣”杜甫的雕像,他神情庄重双眼炯炯有神,仿佛在担心什么似的。再看两旁,写着“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题字,看看杜甫雕像,再看着两旁的题字,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在“安史之乱”时,杜甫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参观完了“诗史堂”我们又来到了杜甫曾经居住过四年的“茅屋故居”。站在茅屋门口,看到是用竹子围成的篱笆。
走进院子,院子的右边是一口水井,则左边就是一个石桌子和四个石凳子。我缓缓地踏进了屋子,屋子十分简陋,房屋经过上千年风雨的洗礼,看上去仿佛不是那么坚固了。房屋里的客厅的家具也十分少,只有一个用竹子编木椅子,客厅的左右两边的墙上挂着山水画,在住左边走则书房了,书房只有书柜和古人写字的书桌就没有其它的东西了,住右走就是厨房了,并且厨房里只有厨柜和灶。走出房屋心里在感受颇深……
今天,我终于一览了草堂风光,让看到了“诗圣”——杜甫遗留下的痕迹。
篇15:杜甫草堂作文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而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包括大廨、诗史堂和工部祠等建筑在内的一所优美的园林。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草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受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篇16:杜甫草堂作文
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杜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便是“诗史堂”,“啊!”诗史堂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我仔细欣赏着杜甫的作品,有《不见》、《赠李白》、《营屋》、《狂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壮游》、《望岳》、《春夜喜雨》……在这里,我了解到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他在草堂生活了四年,一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
接着,我又到了陈列室,我看到了杜甫的家世,有:杜预、杜耽、杜顾、杜逊、杜灵君、杜乾光、杜渐、杜叔毗、杜依艺、杜审言、杜闲、杜甫。我还看到了杜甫的雕象,他长着长长的胡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看起来还真有学者的味道,难怪人们称他为“诗圣”呢?
然后,我又来到了草堂,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银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少陵草堂”。旁边还雕刻着蟠龙花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最后,我们游览了杜甫曾经住过的茅屋,在这里,我情不自禁的.朗诵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草堂真是一个具有文化色彩的地方。
要记住这篇文章哦:杜甫草堂,如果喜欢,可以经常来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篇17:杜甫草堂作文
大家一定知道诗圣杜甫吧,那你知道他的故居在哪里吗?今年春节,我就来到了杜甫的故居――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立刻感到一股苦竹的清香扑面而来,再一看,四周都被密密麻麻的苦竹包裹了起来,有些苦竹中间还有桃花和梅花争奇斗艳。我不禁感慨到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下,写的诗自然也是很美的!我接着往前走,看到了一幢茅草屋,这应该就是杜甫生前的住处吧,看着这幢茅草屋,我不禁又想起了杜甫的一首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嚎,卷我屋上三重茅……
哎,杜甫草堂里面居然还有博物馆。我兴致盎然地走了进去,这里面记载了杜甫生前的大事,其隐居到成都就是现在杜甫草堂的位置,他已经年过花甲,见这里风景优美,便在这里住了下来,在这儿他写过不记其数的著名诗词,直到被官府抓回京城,杜甫终年68岁。在博物馆里我还知道了古代文学界的三大耀眼之星:屈原、李白、杜甫。但是,现在背诵杜甫诗词的人比较多,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柳宗元等都十分崇拜杜甫,将杜甫立为自己的目标。在这里,我还知道了原来李白和杜甫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他们经常把自己的诗词拿给对方看,互相学习,遇到困难时,李白和杜甫总是会互相帮助,从不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友情就像管鲍之交啊!杜甫的祖宗里还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军――杜真,杜甫为他这个祖宗十分自豪,他从小就励志要比杜真获得的成就更高。
杜甫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不是因为天资聪颖,更多的是在于他的勤奋努力和远大理想,正应了爱因斯坦那句名言: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篇18:杜甫草堂作文
放假的第一天,爸爸、妈妈约了豆豆姐姐家,我们一起去参观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为了纪念杜甫修建的一座纪念馆。到了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草堂”二字,旁边挂着一副对联:“百花潭北庄,万里桥西宅。”
门口人头涌动,我们随着人流进入展览馆。墙上挂着毛爷爷、邓小平爷爷、朱德爷爷、周恩来爷爷等领导人来到这里参观的照片。看来,“诗圣”的魅力非常大哦!
我们走出展览馆来到了红墙边,游客们被这红墙绿竹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在此合影留念。红墙后是一座小桥,小桥下是一条弯弯的水塘,水面上倒映着绿树和屋檐。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们经过小桥,爬上了万佛楼。从万佛楼顶向下望去,整个草堂被树木环绕,让我为眼前的美景所惊叹!后来我们还去了碑林和草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草屋,它的屋顶是用稻草搭成的,墙是用木头和泥土做成的。
杜甫是为了躲避战乱,在草堂生活了四年,创作了二百四十多首著名的诗歌,如让我们脍炙人口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他的一生一共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被人们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大李杜”。
可惜时间太快了,有好多地方我们还没有去看。我和爸爸妈妈说好了,下次放假我们再来,把没有看到的地方游览一遍,再一次感受诗圣的魅力。
篇19:杜甫草堂作文
杜甫草堂在成都的市区内部,在去年春节的时候,我曾经去过那里。
早就听说杜甫草堂的历史十分坎坷,经过了一次次的损毁,一次次的修复,这才能使我们看到这个历史悠久博物馆。只不过现在是看不出来这种坎坷的,最近的一次修复是这里焕然一新,树木丛生,围墙刷的干干净净,有的树的树干上还附着青苔。这美丽的景色的确很使人放松。
再往进走,我们到了这里的中心建筑:一座小小的房屋。代表看起来平平无奇,跟所有的古代建筑差不了两样。但是内部用玻璃和栏杆圈出了一大片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杜甫草堂的遗址,早年杜甫在各个朝代都经过破损和重建,甚至有军队把这里当成了住宿,把某一些可以称得上国家一级文物的东西,当做柴火烧掉的事件。所以如果看的不仔细的话,真的是什么都发现不了。屋内还有好几块碑文,显然是不能当柴火烧,所以就保存了下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大部分的古诗文都是刻在石碑上的,所以没有很大的损伤。
再往进走有很多很多的小亭子,风景十分的秀美,水中的鱼欢快的游动着,岸上的孩子们十分渴望地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鱼,显然我妹妹对这里的文化一点意思都没有,她只喜欢鱼或者还对礼品店铺很感兴趣。
印象最深的,其实还是那一面墙,也就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建筑用蓝白色瓷片镶嵌的大大的草堂二字,虽然他可能没什么意义,但是他是出名人士帮忙写的呀。
最后还有一个十分大的房屋,里面放着各个诗人的塑像,不过这一点我始终没有搞明白,既然是杜甫草堂,为什么要放其他诗人呢?是因为地方太大,没可放的了吗?
参观完杜甫草堂,我对中国的故事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人们都说杜甫的晚年十分的艰辛了。
篇20:杜甫草堂作文
在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杜甫去了哪里呢?原来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了一座温暖的茅草屋,并一手“打造”出了举世闻名的杜甫草堂。没错,我今天就要推荐这里。
杜甫草堂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浣花溪畔。这里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园林清幽秀丽,建筑古朴典雅,仿佛置身在仙境一般。
踏入大门,一座高大雄伟的石拱桥便呈现在眼前,桥中央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溪底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缓步走过桥,便来到了一处高朗明亮、气势不凡的大厅,四周的墙壁为绿宝石色,左侧是杜甫草堂的简介右侧是草堂地形图,我从这里开始传奇般的“草堂解说”。
快看那是史诗堂,那里是充满诗意且肃穆的地方,在它的中心是杜甫的雕像,严肃而端庄,他的眼神充满了时代的沧桑感,他坚定而挺拔的站立着。
回廊的墙壁上用楷书、篆书、狂草等多种字体雕刻着数不胜数的名人诗词,并且新增了许多现代诗词,让人从千年前一路畅游至今,久久无法回神。
再往深处走,是杜工部这座如同山峰般的房子,祠堂为一屋三楹,高台石阶,高窗阁门。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杜甫的石刻像,据说宋代诗人以杜甫为宗,所以清代黄庭坚,宋代陆游配祀于杜甫两侧,又称三贤堂,当你走进那里,一股书香在你的鼻翼缭绕。
听了我的解说,你对杜甫草堂感兴趣吗?想去吗?欢迎你亲自来领略这一方美景,来感受这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我们的震撼。
篇21:杜甫草堂经典作文
从蜀南竹海到成都市,一路上的山都是绿树葱茏的,与宁夏的、甘肃的以及青海的那些山相比,好得多了。
下午6点多钟,便顺利地到达了成都市区。找到了预约的旅馆,安顿好之后,天已经全黑了。接着,几个人便在旅馆附近的大街上随意地散步,既是看看街景,也要寻找合适的饭馆吃晚饭。
走了一段路之后,看见那个街心广场上的成都大妈们在跳着广场舞,真是卖力啊!
又走了一段路,看见了一个“中华老字号”的店面,便走了进去,坐了下来。那里的每双筷子的纸套上,都印着早年郭沫若在此用餐时写的诗句:“三洞桥边春水深,带江草堂万花明,烹鱼斟满延龄酒,共祝东风万里程。”足见它是老字辈的店了。不过,设备还是一般,例如天气很热,却没有冷气供应,只用个落地风扇来纳凉。后来才知道,好像当地的餐馆大都是这样纳凉的。
第二天早晨,在入住旅馆的餐厅里吃着早餐,看见也在那里就餐的一家四口,大概是从北京来旅游的,一儿一女,好像是龙凤胎,看起来挺理想的。儿子身上穿着一件清华附中的校服,似乎是我家小外孙的榜样了。
一吃完早餐,便立即出发,朝着杜甫草堂景点奔去。
杜甫草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四川省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景区内翠竹香楠遮天蔽日,亭台池榭古朴典雅,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据说杜甫先后在这里度过了4年的时光。该景点在五代,以及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曾经修整过多次。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到成都去出差过几次,印象中的杜甫草堂比现在的要简单得多,记得比较清楚的只有“少陵草堂碑亭”一项。那时没有看见过“杜甫茅屋故居”,也没有看见过“大雅堂”等等建筑。那时景点外围的环境也比现在的要荒僻得多,似乎是在城市的郊区地段,游客也很少。这次去看了之后,感觉景点里面的内容挺丰富的,景点外围的环境也变成了“市内”的样子了,游客也是熙熙攘攘地一派兴旺景象。回来之后查了查百度,确实的,“茅屋故居”与“大雅堂”等等项目都是在那时之后才发生的事情。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啊!
据说,“少陵”本是地名,因为杜甫在诗中曾经称自己为“杜陵野老”和“少陵野客”,因此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于是也就有了“少陵草堂”的提法。
另外,杜甫草堂正门匾额上的“草堂”两个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爱新觉罗·允礼书写的。“茅屋故居”是依据杜诗的描写、明代的格局以及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于97年时恢复重建的。
再则,在“大雅堂”内陈列着的大型彩釉壁画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有64平方米大。在“大雅堂”内还树立有12尊历代著名诗人,包括白居易、李清照等人的大型雕塑,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文化氛围很浓。
那一天,站在“少陵草堂碑亭”前看着那些抢镜拍照的游客们,想起了老公曾经在那里照过的那张照片,一时间触景生情。那时,他很精干。可如今,他已经驾鹤西去了。一阵心酸涌上心头……
★ 杜甫草堂作文
★ 杜甫草堂导游词
★ 杜甫草堂简介
★ 草堂杜甫赏析
★ 杜甫草堂的作文
★ 成都杜甫草堂简介
参观杜甫草堂有感作文(锦集2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