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时间:2024-10-03 03:40:30 作者:出发点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出发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作文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作文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有哪些

8种修辞手法详析

1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

2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

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

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

例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篇2: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缩小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典型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典型例句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反问是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典型例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什么是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判断要点: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典型例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乐;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什么是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的句子。

反复的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什么是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深刻印象。

典型例句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就是双关的手法。

什么是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引用的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篇3: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拟人、夸张、比较、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等。

其他特殊性描述方法: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比较,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述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能够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资料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学习总结(2):

现代汉语主要有以下修辞方法,们把它们称之为“辞格”。

修辞知的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称辞格、辞式。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构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

不直接说被描述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述它,以使被描述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理解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状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好处明白,明喻也能够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

(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那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二、比拟

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述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联。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联,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们在那里弹琴。

(2)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联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正因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四、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耳朵聋,可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五、夸张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

(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飘过青山树也枯。

六、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好处实则表达另外一个好处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一样。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但是不能明白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明白这句话的字面好处。但歧义不一样,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好处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好处会让理解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就应避免的。

七、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齐,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移就将描述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

(1)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九、对偶用字数相同、好处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构成的修辞格。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联,将它分为三类:

(一)正对上下句从不一样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好处上互相补充。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反对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好处上相反相成。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

(二)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好处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联。如:

(3)发展体育户外,增强人民体质。

十、排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资料的修辞手法。如:

(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圆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十一、仿词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十二、辞格辨析

(一)比喻与比拟

两者都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描述本体。不一样处主要是:无论哪种形式的比喻,喻体务必出现,比拟则不能出现拟体。如果一个句子中既出现喻体,也有比拟特征,一般将它看作比喻。如:猎犬像战士一样站在那儿,似乎要与老虎决一死战。

(二)对偶和映衬

两者都是将两个方面放在一齐,容易混淆的是映衬与对偶中的正对。不一样处是:对偶不仅仅要注意好处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要求形式上要绝对整齐。而映衬没有形式上的要求。

(三)借喻与借代

两者都是用一个与本体有关联的代体来描述本体。不一样处是:

第一,构成基础不一样:借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是相似关联,两者是本质不一样的两个事物;借代的两个部分则是相关关联,不是两个事物,代体多为本体的一个部分,或是本体的某个属性、特征。

第二,作用不一样:借喻的价值在引导理解者去联想,使表达形象性增强;借代则旨在突出事物的特征,没有联想价值。

第三,转换结果不一样:借喻能转换成明喻,借代则无法转换。

十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表达中很多时候单独使用修辞格。但是,修辞格也能够综合起来用。所谓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两个以上的修辞格的行为。根据修辞格的结合方式,分为:

(一)辞格兼用即一句话中同时表达两个辞格,两者无法分开。如:

(1)此时,积压在心底的仇恨,就像沉埋在地下几千年的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一泻千里。

该例使用了比喻和夸张辞格。

(二)辞格套用即整个句子有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整个句子用了一种辞格,其中某个分句也用了一个辞格,构成套式表达。如:

(2)激情,你是灵感的火花,你是创作的动力,你又是感情的试金石。

该例整个句子构成了排比辞格,但其中三个分句,又各构成一个比喻。

(三)辞格连用指几个分句分别使用了一个以上的辞格。如:

(3)家是幸福的摇篮,家也是鱼船远航归来的港湾。

该例连用了两个比喻。

更详细分类:

修辞方法:

【简介】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引用】

【借代】

【反语】

【比较】

【顶针】

【反问】

【引用】

【借代】

【反语】

【比较】

【顶针】

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比较、借代、反语、顶针。

学习总结(3):

篇4:成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成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成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3.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4.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d对比: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e对偶: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借代:目不识丁 披肩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g比拟: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h反复: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

i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非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j双关: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k回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顶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篇5:什么是修辞手法 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设问、反问。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先问后答,自问自答。

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迭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2.语意双关。3.音、形双关。4.音、形、义双关。

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篇6:木兰诗修辞手法有哪些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篇7: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湿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篇8: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地方。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篇9: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篇10: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篇11: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秋天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篇12: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1、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④

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⑦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

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 ?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2、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

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3、将进酒①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①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④馔玉⑤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⑥昔时宴平乐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⑧沽取⑨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⑩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会须:应当。

②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一说名勋。

③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④钟鼓:泛指音乐。

⑤馔玉:泛指美食。

⑥陈王:曹植。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⑧径须:竟须,犹只管。

⑨沽取:指买酒。取字语词,无义。

⑩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4、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③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②胡:这里指吐蕃。

③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简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5、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③五岳掩赤城④。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⑤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⑥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①瀛洲:神山名。

②信:果真。

③拔:超越。

④赤城:山名。

⑤列缺:闪电。

⑥摧眉:低眉。

【简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6、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②邈云汉③。

【注释】

①将:偕,和。

②相期:相约。

③云汉:天河。

篇13:小学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什么叫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篇14: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现代汉语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态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柔美的特征,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鲜艳、桃李争春的喧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踊跃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罗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画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协调,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呈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持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指望着,指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指望着”一个短语持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指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8.反问:用疑惑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征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得意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理想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颂扬理想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示读者深思。

有修辞手法的好句

语文有几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开放型试题有哪思路和试题

演讲比赛有哪些小技巧

高考英语作文常用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述职报告有哪四忌呢?

广州有哪几所211大学

水浒传有哪些小故事有趣的

作文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共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作文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