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日记作文

时间:2024-10-04 03:38:20 作者:风中起舞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风中起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寒衣节日记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寒衣节日记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寒衣节日记作文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我和妈妈在家搬出一张桌子来烧香拜拜。我问妈妈:为什么要烧香拜拜。妈妈说:“今天是鬼节。”等一下要回外婆家吃饭。为什么会有鬼节?我上网查了一番,原来:“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十五)、寒衣节(十月初一)。中国人不仅对人有人情味,对鬼都有人情味,突出的表现就是农历十月初一的鬼节。

篇2:寒衣节日记作文

每年的今晚,在父亲领着我们送寒衣的时候,奶奶总会让父亲把寒衣端到她面前,一样一样的指认给父亲,三番五次地叮咛不要拉乱。我真佩服奶奶的记性,那么多寒衣尽然能一一说明,反正,在我的记忆中,我一次都没记住。自从奶奶去世后,每年的寒衣就由母亲来动剪了。今年也不例外,前两天回了趟老家,看见母亲正剪着各色各样的寒衣,母亲问我:“十月一送寒衣你回来不?”我说:“一定回来!”

今值寒衣节,在晚上来临即将为奶奶等送上寒衣的时候,谨以拙文祈祷奶奶和大姑母等冬安!

篇3:寒衣节日记作文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凡属送给死者的幂钱、纸衣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

篇4:寒衣节日记作文

今年是我奶奶的的第四个寒衣节。早上十点半,我、哥哥、妈妈、爸爸、姑姑、姑父一起去灞陵祭奠奶奶,很快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碑前,妈妈和姑姑先把墓碑清扫干净之后,爸爸把买的塑料花挂在奶奶的墓碑上,显得格外漂亮。

祭奠仪式开始了,我和哥哥献上了鲜花,妈妈和姑姑献上了水果和蛋糕,这时姑夫和爸爸点燃一炷清香插进香炉里,大家都显的格外庄严。

三鞠躬之后,爸爸和姑姑念叨地说:“妈妈,我们过的很好,放心吧!我们给您送去了衣服和钱,请您享用吧!”

祭奠活动很快就过去了,寒衣节让我明白了要孝顺爸爸妈妈,对他们要有感恩的心情!

篇5:寒衣节日记作文

中国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中国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篇6:寒衣节日记作文

今天,我去了解了寒衣节的由来。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篇7:寒衣节日记作文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和清明节一样同属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人们习惯叫“十月一”。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篇8:寒衣节日记作文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汉族民间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篇9:寒衣节日记作文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并送去过冬用的纸剪成的衣服和裤子鞋、袜等。

今年是我奶奶的的第四个寒衣节。早上十点半,我、哥哥、妈妈、爸爸、姑姑、姑父一起去灞陵祭奠奶奶,很快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碑前,妈妈和姑姑先把墓碑清扫干净之后,爸爸把买的塑料花挂在奶奶的墓碑上,显得格外漂亮。

祭奠仪式开始了,我和哥哥献上了鲜花,妈妈和姑姑献上了水果和蛋糕,这时姑夫和爸爸点燃一炷清香插进香炉里,大家都显的.格外庄严。

三鞠躬之后,爸爸和姑姑念叨地说:“妈妈,我们过的很好,放心吧!我们给您送去了衣服和钱,请您享用吧!”

祭奠活动很快就过去了,寒衣节让我明白了要孝顺爸爸妈妈,对他们要有感恩的心情!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旧时,十月初一日为寒衣节,亦称冥阴节,是一年中的三大鬼节之一。老北京人照例要给亡故的祖先“送寒衣”。明《帝京景物略》载:“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清《帝京岁时纪胜》亦载:“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

篇10:寒衣节日记作文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去时初种庭前树,树以胜巢人未归。”

这首《君不来》出自于唐代诗人方干的笔下。意思是:走在一条很远的路上,不知道问谁才好。寒冬已来,却不能将祭衣寄给已过世的亲人。出家时在庭院里种下的那棵树,都已经比鸟巢高了,人却还没有归来。表达了诗人深深地哀思。

寒衣节,在农历十月初一。别名:“祭祖节”、“十月朝”,但大家都喜欢称作“鬼头节”,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已经相传好久了。但我好像一次也没有过过寒衣节,是今天胡老师告诉我们,我才知道的呢!

到了寒衣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去祭拜已世了的亲人,以表示对他们的思念。我们还需要将准备好了的纸钱和纸衣给他们送去,当然,这里的“送”不是真正的送过去,而是用火烧的方法,将这些纸钱纸衣寄给他们。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对已逝亲人的问候与孝顺,让他们在这寒冷的时节也能感受到一份温暖。

祭祖,祭祖是什么?祭祖是晚辈对已逝前辈、亲人的问候,尽一份自己的孝心。作为晚辈,我们应当如此。请你们想一想,那挺拔、强壮的大树最需要什么?当然需要足够的营养。而这营养又是从何而来呢?他需要根。大树的营养从根而来,而我们的前辈和祖先,就是我们晚辈子孙的根。可以说没有了他们,就没有今日的我们。

我们一定要从小就孝敬自己的父母、亲人,多帮助他们做一些家务。当他们辛苦的工作回到家后,为他们端一杯茶,或为他们洗衣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在今天,我还决定用自己的零花钱,请父母吃一顿大餐呢!

中国历史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我想,肯定还有一些节日我不知道,我以后一定要多查阅资料,多问老师,掌握更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知识。

篇11:端午节记一件事节日作文满分作文

好些年未闻艾草香,又逢端午,念起村里缭绕的艾香。人说艾草驱邪,是以它浓烈之气抵了牛鬼蛇神。记忆中的艾草是悄然生于无名角,混于村庄各地,村人随手一抓便有艾草混入,在农村,艾草不过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植物,生于黄土,生于丛林,亦可以生于石缝。再展望偌大的城,怕是无艾草生。????幼时同阿太过日子,在荒僻的老村庄,青山绕水水饶树,牛羊鸡狗胡乱走,青石阶上是被踏过数次的羊粪,此村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很殷实富有,坐拥数万株艾叶草及青蓝空色,我为此满足。每至端午,阿太上山采艾叶,我于家中喝雄黄酒,喝雄黄酒这一习俗在我那时还有,近些年来的端午倒不常见了,那雄黄酒味苦,是我最不愿喝的,每次都要偷偷倒一些在后院的水沟里,待阿太回屋,心虚地说自己早已把那雄黄酒喝完了,其实量也不多,仅是两小勺,村人给孩子喝的都很少,怕多喝生病,而我便是怎么也不愿一饮而尽,偷着倒了,自觉一次都未被阿太发现,小孩子总归是有些顽皮的。最盼的还是那艾草采回时的香气,逸散在老屋里久不散去,我总觉得艾草是有神力的,阿太讲过的故事里仍是艾草最诱人,它生来的芬芳不知是驱逐了多少前来的鬼怪。阿太会把采来的艾草插于高高的门前,不让我碰,阿太说那是神圣的,是村里人的土地神。村中人是很敬仰艾草的,艾草是救死扶伤的神医,那时,农村的医疗水平没那么高,孩子摔伤了,折下几片艾叶揉搓,往伤口一抹即可;有人怀孕时,泡几片艾叶,加红茶与白糖,这便是一服安胎药;再者,艾叶还可泡脚,做药枕头。其用途之多不可计数,村人一直是以敬仰的态度面对艾草端午之际便像是对艾草的祭祀,高挂门前,以表尊敬。端午之情,寄于艾草,村人于端午这天散出各家的艾草香,那些天,我几乎没被蚊子咬伤过,浓浓艾草香,是对传统的延续,村人的情思是由艾草来传,艾草已然成为村人不可割舍的植物,于村人而言,艾草是长存在这个村庄的,几十年来,艾草的生命延续从未断过,漫山遍野的艾草不知续了几家的香火,让这村子在贫乏的日子里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

我在乡心隐动的早晨盼着悠悠艾草香,其实这缕浓烈的香已随泛黄的纸页远去了,如今只见“无边落木萧萧下”再回那村子时,我竟只见三两艾草倚落黄土,艾草之乡随着年月消逝渐渐淡去了,人们不再为艾草动心,再逢端午时,艾草香微弱得无可挽留,鼻尖隐动的艾草香轻触而过,我于此村的悠悠岁月只是随艾香的淡去而显得荒唐,春意已去,从此世间再无艾香。每年端午,我念着艾香,努力去回想雄黄酒的涩味,却是再也没能想起,叹自己当年偷倒的雄黄酒,那些有艾草的日子,怎么就轻易逝去了?而今的端午没了艾香,我悔,我惜。端午之情,唯有艾香可寄,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篇12:端午节记一件事节日作文满分作文

五月五的清晨,艾叶发香,山茶流红,空气中无不洋溢着露水的清香。厨房一阵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又怎能容忍我继续赖于被窝的慵懒。轻轻踏步来到厨房观望,苇叶早已洗净,颗颗晶莹的水珠悄悄从苇叶之上滑落;糯米浸于水中沉睡,丝丝空气中满是香甜的清芬。外婆那个忙碌的身影似在熬着雄黄酒,轻汗微微透碧纨,淳淳酒香迎端午。

外婆为我俩准备了两把小竹凳,着手包起了粽子来。看着外婆一手拿着苇叶,慢慢将它卷成锥形,另一手拿着糯米一点一点地往里填。直到满到三分之二的位置,外婆便会悄悄往里塞一颗香甜脆嫩的红束,再撒上些糯米,最后用绳子将粽子捆起,一个精致丰满的粽子便完成了。

看着外婆将一个个粽子赫然成形,我也不禁手痒,学着外婆依葫芦画瓢地包起了棕子。也许是我太笨手笨脚,也许是粽子成心与我作对,折腾了半天,毫无进展。而另一头的外婆已娴熟地完成了许多粽子。

外婆轻轻勾了一下我的鼻子笑着说:“我们家妞妞的手宝贵,做不得像外婆这样的粗活。说明你将来啊。是富贵人家的命,一辈清清闲闲、幸幸福福的,不用操劳!”

外婆似乎也被我的认真逗乐了,满口答应着:“好,好,好!只要外婆还在,一定陪妞妞到永远。”

外婆也伸出了小拇指与我拉钩钩,笑着说:“妞妞说的,外婆永远也不会忘!”我看着外婆布满沧桑的脸颊,满足地笑了……

很快在学习压力和繁忙的事务中,缩短了我与外婆促膝长谈的时光,而那无情的光阴似也将端午节那段粽叶飘香的时光狠狠地蹂躏在了脚下,似青面獠牙地对我嘲笑:“端午……粽香……外婆,哼,不可能的!”

几个月后,毕业考的结束似乎又重新在我的血液中注入了活力,我猛然想起被自己遗忘的端午。而我又岂知,我不止遗忘了一个节日,更是遗忘了那个深深爱我的人的心。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外婆对着粽子始终相信自己的孙女将会再次来到她的身边的画面。即使自己也明知最后的结局,即使粽子变得再硬再冷,外婆爱我的心永远是火热的!霎时,泪珠如断了线的珠子,一颗又一颗地滑落……

我轻轻握起外婆的手,尽管满是老茧,尽管肮脏不堪,但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手。我缓缓地说:“外婆,我们来包粽子吧。”外婆呆滞地看向某处,一声不吭。

“外婆,说好的。我们是要相伴一辈子的人……”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幸福生活万年长……”又是一年端午时,碧艾香蒲处处忙。看着那群天真活泼的幼童,手拿艾叶,腰佩香囊,尝着甜粽,不住地哼着歌谣,心中似乎总涌过那暖暖的潮水,那片身影,那种欢愉,而那个我又一次映入心堂……

“好香!”谗瘾使得我忍不住发出轻叹。外婆的嘴角轻轻向上一咧:“小馋猫,愿意来陪外婆包粽吗?”“愿意!愿意!一百个愿意!”我不住地嚷着,尽力忍住没让那早已垂挂嘴边的口水落下。

我曾问过外婆放红枣的缘由,要知道红枣在那个时代可是稀缺物,并不能常常吃到。外婆只是笑着摇摇手说:“吃到粽子里的红枣,咱们妞妞啊,可以幸福快乐一整年。”奇怪的是,似乎在我吃到的每一个外婆包的粽子里都隐藏着红枣。或许在多少年后,我才真正明白,外婆在每一个粽子里都埋下了爱的蜜枣。

我钦羡地对外婆说:“外婆你可真厉害,我怎么一个粽子都包不成啊!”

看着外婆坚定的目光,我欢心地笑了,也对外婆说:“妞妞以后享福了,一定少不了外婆。”

“不行,不行,外婆!永远太漫长、又太荒远了。你就陪妞妞50年吧。不行,不行,50年太短了。一辈子,永远的一辈子。我们拉钩!”我咕囔着,慢慢伸出小拇指,似要与外婆立誓约。

岁月的流逝,总不禁淌近了我的学习生涯。

深深记得那年,毕业班沉重的负担似乎早已将我的时间压榨殆尽。端午节,那个普通的日子竟也悄然忘记。尽管艾叶散香,尽管外婆一再请求我们回去相聚。但那一刻已然无法动摇学习在我心中埋下的沉沉磐石。

又是一年端午时,不变还是那般“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轻轻扒开一个粽子,依旧还是那样白的晶莹,甜的腻人,只是在颗颗糯米中少了几分独特的味道。我轻轻向外婆招招手,外婆静静地呆坐在我的身旁,一抹淡淡的微笑悄然在外婆脸上漾起。如今的外婆,已被岁月加上了枷锁,得了老年痴呆症,智商只似一个五岁孩童。

我将这双手握得更紧了:

外婆似乎听懂了我的话,看向我,轻轻点了点头。那双如孩童般清澈的眼眸,似乎也在倒映着爱的光影。这份端午中的爱,真的很甜,也很久远……

篇13:记节日里的一件事作文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作文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谢一昂)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谢一昂)

生活就像大海,欢笑时就像浪花跃动,哀伤时就像皱波涌动,愤怒时就像波涛翻滚┅┅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元宵节发生的那件事,它像一朵美丽的浪花,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元宵节那天,我们正在屋里吃元宵。突然,楼下有人在喊:“安装处放烟花了。”我们连忙放下手中的碗筷冲下了楼。我仰望天空上的一个个烟花,它们有的像桃花,有的像喇叭花┅┅咦?爸爸呢?我突然发现爸爸不在,我大喊:“爸爸,快出来看烟花呀。”可等了半天爸爸还是不出来,只听到爸爸焦急的声音:“我的鞋,我的鞋哪里去了?”我和妈妈急忙回去了帮爸爸找鞋。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却找到了小表弟的一双小鞋。爸爸的鞋可是是被表弟穿走了。我跑出去一看,表弟的脚上穿着爸爸的一双又长又宽的鞋,原来是真的。我气呼呼地把表弟拉回了家。爸爸生气地用手指着表弟的小鼻子大声叫道:“你的.,为什么把我的鞋穿走了的干活!”让我大笑。姐姐笑得趴在了地上,妈妈笑得站不直了,我笑得像点了笑穴一样,喘不过气来。

今天我的爸爸没看成烟花,倒和表弟合作演出了一段精彩的相声。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 谢一昂

《作文: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谢一昂》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谢一昂)

生活就像大海,欢笑时就像浪花跃动,哀伤时就像皱波涌动,愤怒时就像波涛翻滚┅┅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元宵节发生的那件事,它像一朵美丽的浪花,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元宵节那天,我们正在屋里吃元宵。突然,楼下有人在喊:“安装处放烟花了。”我们连忙放下手中的碗筷冲下了楼。我仰望天空上的一个个烟花,它们有的像桃花,有的像喇叭花┅┅咦?爸爸呢?我突然发现爸爸不在,我大喊:“爸爸,快出来看烟花呀。”可等了半天爸爸还是不出来,只听到爸爸焦急的声音:“我的鞋,我的鞋哪里去了?”我和妈妈急忙回去了帮爸爸找鞋。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却找到了小表弟的一双小鞋。爸爸的鞋可是是被表弟穿走了。我跑出去一看,表弟的脚上穿着爸爸的一双又长又宽的鞋,原来是真的。我气呼呼地把表弟拉回了家。爸爸生气地用手指着表弟的小鼻子大声叫道:“你的,为什么把我的鞋穿走了的干活!”让我大笑。姐姐笑得趴在了地上,妈妈笑得站不直了,我笑得像点了笑穴一样,喘不过气来。./

今天我的爸爸没看成烟花,倒和表弟合作演出了一段精彩的相声。《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谢一昂》

篇14:记一次难忘的节日作文

记一次难忘的节日作文

你对什么节日是难忘的?难忘的节日总会有原因吧,看看下面吧.

记一次难忘的节日作文:欢度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红对联,大街小巷都挂起了红灯笼,到处呈现出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

除夕那天,我们每个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显得精神焕发,奶奶夸我真帅气,妈妈准备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大龙虾,小炒鱼……我们一家人坐在大圆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爸爸妈妈工作胜利,万事如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祝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还给了我好多压岁钱,我的心乐开了花,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到院子里放烟花,我一手拿点燃的线香,和爸爸一起点燃着烟花的导火线,顿时只听到一声“嗖——”烟花飞上天空炸开了,有的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的拼写成各式各样的美丽的图案,还有的像一个个漂亮的降落伞,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天空,我们兴高采烈地喊着,欢笑着……

放完烟花,我们回到屋里,坐在沙发上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逗得哈哈大笑。

一年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明天,我们又长大一岁了。

记一次难忘的节日作文: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

除夕那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欢天喜地地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他们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

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里啪啦”,阵阵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

爸爸一见老奶奶就想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给各家各户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记一次难忘的节日作文:记一次难忘的元宵节

元宵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孩童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虽是女孩,却如男孩般爱玩鞭炮,爱放烟花,为此父亲总是说我投错了胎、生错了性别,并时时教导我,说是女孩不可如男孩般如此疯闹,可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丝毫不去加以理会。因此每次离元宵节还有好几天时我就已早早买好了烟花,然后开始掰着手指头等待十五的到来了。那时的我真真可以说是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啊。

仍记得小时候的烟花多种多样,有钻天坠,有小蜜蜂,有满天星,有……每到十五,漆黑的夜晚总是亮如白昼,被各色的烟花装点着,照映着。最近几年国家提倡文明春节,提倡人们少放鞭炮,少放烟花,所以现在春节、元宵的热闹程度大不如以前,然而即使如此,元宵灯节时仍是一片热闹场面。

过了十好几年的元宵节,放了十好几年的烟花,然而只有今年最让我记忆深刻。

以前元宵节是在自己家中度过,唯有晚饭后方才被允许跑到大街上与小伙伴们一起。然而今年却是在舅舅家度过。而正因为如此,今年的元宵节才让我如此难忘。

嫂子前年九月份刚添了个小孩儿,今年已一岁半了,正是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的时候,所以场面格外的热闹。我们先是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欣赏了美丽的烟花并放飞了孔明灯,接下来就是观看我一岁半的小侄子的表演。

哥哥用手机放了一首《最炫民族风》,本来还在乱跑的小侄子立马从哥哥那夺过手机拿在手中,并伴着音乐开始了他自创的舞蹈——群魔乱舞。他先是在房间的空地上转圈,然后挥动双手,不停的摇晃,有时晃的猛了就会跌坐在地上,可是他既不哭,也不闹,一骨碌就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了,然后再接着晃动。

后来跌的多了,他干脆就又加了一个动作——爬地。可是他爬地还不是简单的爬地,偶尔也会加上几个高难度动作,那就是翘起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然后再晃悠胳膊,那滑稽的动作总是会引起我们的大笑。

他也很会和我们这些‘观众’互动,偶尔拉上我十三岁的弟弟和他一起跳舞,或是跑到我们身边给我们来个飞吻,当我们要去抱他时却又迅速跑开了。

房间内的笑声不断,窗外的烟花也绚烂夺目。房内的笑声穿过窗户,越过正盛开的烟花,向着远方飞去……

记一次难忘的节日作文:春节的意义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

同时,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不但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

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总之,春节是使人和陆相处、欢乐愉快的盛大节日。

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如今,春节不但深入中国人心,还深入了外国人心。

重家庭、重亲情,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在一些有中国人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除了原来的几千万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今天还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走出国门,也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

人的进进出出,势必促进文化的进进出出,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欢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关于寒衣节的作文

寒衣节来源是什么

用寒衣造句

端午节记一件事关于节日作文摘选

元宵节节日主题作文关于《元宵节记一件事》

喜欢的节日周记

关于寒衣节的习俗

寒衣节的意思

寒衣节的由来含义

寒衣节日记作文(集锦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寒衣节日记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