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标签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介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介绍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可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奔赴火场。这时应注意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可将筒体颠倒过来,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烧,则将泡沫由远而近喷射,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的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反而将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者应逐渐向燃烧区靠近,并始终将泡沫喷在燃烧物上,直到扑灭。使用时,灭火器应始终保持倒置状态,否则会中断喷射。
手提式泡沫灭火器存放应选择干燥、阴凉、通风并取用方便之处,不可靠近高温或可能受到曝晒的地方,以防止碳酸分解而失效;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以防止冻结;并应经常擦除灰尘、疏通喷嘴,使之保持通畅。
使用时,一般由两人操作,先将灭火器迅速推拉到火场,在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处停下,由一人施放喷射软管后,双手紧握喷枪并对准燃烧处;另一个则先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将螺杆升到最高位置,使瓶盖开足,然后将筒体向后倾倒,使拉杆触地,并将阀门手柄旋转90度,即可喷射泡沫进行灭火。如阀门装在喷枪处,则由负责操作喷枪者打开阀门。
推车式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
泡沫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可用来扑灭A类火灾,如木材、棉布等
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失火;最适宜扑救B类火灾,如汽油、柴油等液体火灾;不能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和E类(带电)火灾。
此类 灭火器是通过筒体内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将生成的泡沫压出喷嘴,喷射出去进行灭火的。它除了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外,还能扑救油类等可燃液体火灾,但不能扑救带电设备(使用特殊喷嘴除外)和醇、酮、酯、醚等有机溶剂发生的火灾(抗溶泡沫灭火剂除外)。泡沫灭火器有MP型手提式、MPZ型手提舟车式和MPT型推车式三种类型。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化学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方程: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根据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人们研制了各种
各样的 二氧化碳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下面简要介绍化学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化学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它们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放置在内筒和外筒,内筒内为 Al2(SO4)3,外筒内为NaHCO3,两种溶液互不接触,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平时千万不能碰倒泡沫灭火器)当需要泡沫灭火器时,把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除了两种反应物外,灭火器中还加入了一些发泡剂。发泡剂能使泡沫灭火器在打开开关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泡沫,能黏附在燃烧物品上,使燃着的物质与空气隔离,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由于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它不如二氧化碳液体灭火器,后者灭火后不污染物质, 不留痕迹。
篇2: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标准答案:
1。右手拖着压把,左手拖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取下灭火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右手捂住喷嘴,左手执筒底边缘
4。把灭火器颠倒过来呈垂直状态,用劲上下晃动几下,然后放开喷嘴。
5。右手抓筒耳,左手抓筒底边缘,把喷嘴朝向燃烧区,站在离火源八米的地方喷射,并不断前进,兜围着火焰喷射,直至把火扑灭。
6。灭火后,把灭火器卧放在地上,喷嘴朝下。
【相关阅读】
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是灭火时,能喷射出超多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到达灭火的目的。泡沫灭火器有分为: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推车式泡沫灭火器和空气式泡沫灭火器。
手提式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可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奔赴火场。这时应注意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可将筒体颠倒过来,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烧,则将泡沫由近而远喷射,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的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反而将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者应逐渐向燃烧区靠近,并始终将泡沫喷在燃烧物上,直到扑灭。使用时,灭火器应始终持续倒置状态,否则会中断喷射。
推车式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F类火灾,。也不能扑救C类、D类和E类火灾。使用时,一般由两人操作,先将灭火器迅速推拉到火场,在距离着火点5米左右处停下,由一人施放喷射软管后,双手紧握喷枪并对准燃烧处;另一个则先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将螺杆升到最高位置,使瓶盖开足,然后将筒体向后倾倒,使拉杆触地,并将阀门手柄旋转90度,即可喷射泡沫进行灭火。如阀门装在喷枪处,则由负责操作喷枪者打开阀门。灭火方法及注意事项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基本相同,能够参照。由于该种灭火器的喷射距离远,连续喷射时间长,因而可充分发挥其优势,用来扑救较大面积的储槽或油罐车等处的初起火灾。
空气式
基本上与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但抗溶泡沫灭火器还能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醚、酮等溶剂燃烧的初起火灾。使用时可手提或肩扛迅速奔到火场,在距燃烧物6米左右,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紧握喷枪;用力捏紧开启压把,打开密封或刺穿储气瓶密封片,空气泡沫即可从喷枪口喷出。灭火方法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但空气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应使灭火器始终持续直立状态、切勿颠倒或横卧使用,否则会中断喷射。同时应一向紧握开启压把,不能松手,否则也会中断喷射。
篇3: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介绍
我们在进行工程建筑的装修的时候,一般都是需要测量水平线和水准的,水准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来测量水平线和水准的仪器设备。水准仪在建筑工程中是最常用的,水准仪如何使用呢?水准仪主要是用来测量高度和位置的,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但是没有使用过水准仪的朋友并不知道水准仪应该如何使用。我们今天来了解的就是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1.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
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精平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
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像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像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分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读数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
水准仪多是倒像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篇4:雪山技术装备使用方法及介绍
冰镐和登山靴对于冰上旅行就象绳索和安全带一样重要,雪山技术装备使用方法3冰雪工具介绍。登山靴能够在雪面结冰及冰层陡峭的时候帮助你立足。冰镐能够使你保持平衡,并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制动。另外,凭借冰镐你可以降落到自我制动的位置,从而阻止结绳攀登的队员滚落到冰缝里去。
为了保证在你滚落的时候冰镐留在身上,在冰镐顶部的洞上穿附属皮带或厚带子。你可以把皮带的另一端系在腕上或是用铁锁系到腰上的安全带上,系在手腕上的短短的皮带多少有些不方便,因为你换手使冰镐的时候还得把带子换到另一个手腕上。但是一条长带子不论是系在腕上还是腰间安全带上,可能使你自由地换手。皮带紧夹在安全带上,这样冰镐能够使你迅速自我平衡。
一、普鲁士吊索及上升器
能够帮助攀登者离开冰裂缝的最重要的用品就是吊索和机械上升器,吊索打普鲁士结或其它磨擦结。
普鲁士吊索
可以简单如 5 到 7 毫米的附用绳索打的结,其中一个吊索打普鲁士结系在攀登绳上,它松的时候可以上下滑动,拉紧的时候能够牢牢地固定在攀登绳上。 Bachmann 结也能这样,但须同时系在一铁锁和攀登绳上,如果吊索是由厚边带制成而不是绳子,用 Klemheist 结最适合(见第六章讲述各种绳结的地方)。
最简单的普鲁士吊索用于速结雪锥和坠落的攀登者上的绳子,更复杂的吊索,有足环和安全环,我们将在本章后面关于冰裂缝自救的部分描述。
机械上升器
(如 Jumars, Clogs )系在吊索上,可以用夹代替磨擦结如普鲁士结,用于自我营救。另外发生事故时可以固定绳上升器比打结更容易固定在绳索上,在结了冰的绳子上也很方便,还可以戴手套操作。
但是,另一方向,上升器又重又贵,作为机械装置,它们打结更容易出事,在特殊情况下容易从绳子上绷裂。
在某些旅行中,绳索被固定在某处,多数攀登者要带上一两个上升器以进行自我保护,自我介绍《雪山技术装备使用方法3冰雪工具介绍》。在冰河上行走也用得着这种上升器。
其他营救装置
每位攀登者至少要带一个一英寸管状带单段滑动器和一个 22 段滑动器以便缚在装好的雪锥上。还配带足够的铁锁用来松绳(或两个铁锁加一个保护装置),一个营救滑轮(铁锁在紧急情况时有用,但是它会增加磨擦,每一个绳队至少要带一个雪桩或冰螺丝)看雪的情况而定(以便获得坚固的支撑)。
二、服装
在冰缝中所需服装不同于冰河上的着装,即使在无风、阳光灿烂的天气,冰缝中也是地冰天寒,而且你还要预备以防不测。热天的时候,你也需要穿上长裤和长袖衬衣(羊毛或混纺均可)最好再穿上可以通风的外套,比如侧边有拉锁的长裤,或臂下有拉锁的风雪大衣。如果你落入冰缝中,可以把拉链拉上。
为进一步防寒体温过低,再带一件夹克,放到你随手可以摸到的地方。在口袋里放上帽子和手套,穿浅色外套,在冰河上可以反射阳光,在冰缝中也可使你保持温暖。
三、滑橇和雪靴
滑橇或雪靴是冬天与登雪山中必备之物。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将你的体重分布到一个更大的区域,阻止你深陷雪中,这一特点使它们在冰河行走中也非常有用,当你踩到冰缝、覆盖的雪时,它减小你坠落的危险。
四、棍子
竹棍是确定冰缝、转弯处及返回路线的好帮手,即使在攀登的时候,当你打算从另一条路线下降,也要使用这些顶部有旗子的棍子标示出你攀登的路线,以便能再从原路返回(第 12 章告诉你怎样自己做棍子)。
如果能见度很低,设置最安全的棍子距离是你所在攀登组的总长度(以纵队结绳、行进),在下山的途中,如果必要的话,要能使全队感到自己的路线,队伍里最后一个人在每一根绲子处要停下来,除非确认发现下一根棍子,不然就不再前进,如果能见度很好,可以把棍子的距离要插得大些。
[雪山技术装备使用方法及介绍]
篇5:DDOS攻击介绍以及使用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DOS的机理和常见的实施方法,
DDOS攻击介绍以及使用方法
,
因前段时间仔细了解了TCP/IP协议以及RFC文档,有点心得。同时,文中有部分内容参考了Shaft的文章翻译而得。要想了解DOS攻击得实现机理,必须对TCP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一些实现DOS攻击
篇6:电压表有哪些使用方法介绍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正确链接电源的正负极,最好就是链接上并联电路上。
电压表链接时要注意链接开关,开关要处于断开。
电源正极要链接电压表正接线处,电压表的负接线处最后的链接部分是电源的负极。
读取电压数值的时候,要根据所选的量程去读取电压~做完试验后要把仪器摆放整齐~
电压表原理
传统的指针式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根据一个原理就是电流的磁效应制作的电流越大,所产生的磁力越大,表现出的就是电压表上的指针的摆幅越大,电压表内有一个磁铁和一个导线线圈,通过电流后,会使线圈产生磁场,线圈通电后在磁铁的作用下会旋转,这就是电流表、电压表的表头部分。
由于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所以如果直接用灵敏电流计当电压表用,表中的电流过大,会烧坏电表,这时需要在电压表的内部电路中串联一个很大的电阻,这样改造后,当电压表再并联在电路中时,由于电阻的作用,加在电表两端的电压绝大部分都被这个串联的电阻分担了,所以通过电表的电流实际上很小,所以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直流电压表的符号要在V下加一个“_”,交流电压表的符号要再V下加一个波浪线“~”。
电压表结构
电压表是个大的电阻器,理想的认为是断路。在并联电路中并联了电压表(跟别的用电器并联)和用电器,如果在干路中没有其他的用电器,可以认为测量电源电压(因为并联电路上的用电器全部享用了电源的电压);如果干路中还连接其他的用电器,那这个用电器就分享了部分电源电压,那电压表测的只能是部分电压(连接在哪个用电器就是哪个用电器的电压)。
要知道在电压表内,有一个磁铁和一个导线线圈,通过电流后,会使线圈产生磁场,这样线圈通电后在磁铁的作用下会旋转,这就是电流表、电压表的表头部分。
这个表头所能通过的电流很小,两端所能承受的电压也很小(肯定远小于1V,可能只有零点零几伏甚至更小),为了能测量实际电路中的电压,需要给这个电压表串联一个比较大的电阻,做成电压表。这样,即使两端加上比较大的电压,可是大部分电压都作用在加的那个大电阻上了,表头上的电压就会很小了。电压表是一种内部电阻很大的仪器,一般应该大于几千欧。表头是跟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而制成的。表内部有一永磁体,在极间产生磁场,在磁场中有一个线圈,线圈两端各有一个游丝弹簧,弹簧各连接表的一个接线柱,在弹簧与线圈间由一个转轴连接,在转轴相对于电流表的前端,有一个指针。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流沿弹簧、转轴通过磁场,电流切磁感线,所以受磁场力的作用,使线圈发生偏转,带动转轴、指针偏转。由于磁场力的大小随电流增大而增大,所以就可以通过指针的偏转程度来观察电流的大小。
篇7:PS画笔使用方法介绍
画笔工具
激活工具箱中的 (画笔工具),使用前景色绘画,在画布上拖动鼠标就可以任意绘制出边缘柔和的线条。配合
FEVTE编注:更多PS教程讨论交流和PS作品请到论坛PS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51-1.html
使用画笔工具绘制自由线条、直线和折线
画笔工具的选项栏如图所示。利用画笔工具的选项栏可以设置画笔的形态、大小、不透明度以及绘画模式等特性。
画笔工具的选项栏
1. 使用画笔预设设置画笔的大小和形态
单击画笔预设右侧的黑三角箭头( ),可打开画笔预设面板,在其中可以设置画笔的大小、硬度和基本形态,如图所示。
1)主直径:通过拖动滑块或直接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来确定画笔的大小。
2)硬度:设置画笔边缘的柔化程度,数值越高,画笔边缘越清晰,如图
画笔预设面板 主直径相同的情况下硬盘对绘制线条的影响
3)画笔预设窗口:通过拖动滑块可查看Photoshop CS3默认情况下提供的多种画笔形态,单击即可选取所需的画笔。利用这些画笔可以创建出多种形态各异的特殊图案,如图所示。
4)弹出菜单:单击 按钮弹出下拉式菜单,用于改变画笔预设的显示方法、删除画笔、创建新画笔、改变画笔的名称,还可以调用Photoshop CS3提供的其他画笔预设,或是载入用户由其他途径获得的画笔预设。
(1)调用Photoshop CS3提供的其他画笔预设
在菜单栏中直接单击选择所需的画笔预设名称即可。Photoshop CS3提供了12组画笔预设,可以制作出更多的图案效果。
(2)载入用户由其他途径获得的画笔预设
执行“载入画笔”命令后,弹出“载入”对话框,在其中选择画笔文件,确定对话框后,新增的一组笔画将放置在画笔预设窗口的最下端。
(3)新建画笔
选择一个画笔后,修改好该画笔的主直径和硬度,然后执行菜单中的命令“新建画笔预设”(也可以单击 按钮),弹出“画笔名称”对话框,在其中输入名称,确定后即可将修改好的画笔创建为一个新画笔,并放放置在画笔预设窗口中。
(4)删除画笔
一共有三种方法可删除画笔:在画笔预设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需要删除的画笔,弹出上下文菜单后选择“删除画笔”;按下键后,鼠标光标显示为剪子形状,直接单击需要删除的画笔;执行菜单命令“删除画笔”。
(5)创建个人画笔预设库
通过“新建画笔”和“删除画笔”命令,使画笔预设窗口中只保留用户自己创建好的画笔,然后执行菜单命令“存储画笔”,即可将当前预设窗口中的所有画笔保存成一个画笔文件(*.ABR)。
5)新建画笔:单击 按钮后弹出“画笔名称”对话框。
2.绘画模式
在“模式”下拉列表中设置画笔工具的绘画模式,不同的绘画模式将产生不同的绘制结果,如图所示。
Photoshop CS3的绘画工具、填充工具与修版工具均有“模式”选项,该参数用于确定当前绘制的颜色与图像中原有的底色以何种形式进行混合,从而产生另外一种特殊的颜色或图像效果。在图层中也有相同的模式设置(图层混合模式),相比之下在图层中使用这些模式将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各种模式对图像的影响,因此本书将在图层章节中再进行绘画模式的学习,用户在此使用默认的“正常”模式即可。
绘画模式
3.设置画笔的不透明度
用于设置画笔工具所绘颜色的不透明度(取值范围为1%~100%),值为100%时直接绘制前景色,数值越低,前景色透明程度越强,1%时完全透明,如图所示。单击参数右侧的三角形按钮将弹出控制滑块,拖动滑块可根据需要设置不透明度,也可以直接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
不透明度对画笔工具的影响
4.通过喷枪和流量控制画笔
激活选项栏的 (喷枪)按钮后,使用画笔工具绘画时,如果在绘画过程中将鼠标按下后停顿在某处,喷枪中的颜料会源源不断地喷射出来,停顿的时间越长,该位置的颜色越深,所占的面积也越大,如图所示。流量决定了喷枪绘画时颜色的浓度,当值为100%时直接绘制前景色,该值越小,颜色越淡,但如果在同一位置反复上色则颜色浓度会产生叠加效果,如图所示。
画笔调板
在实际绘图时,经常需要设计一些符合当前绘画要求的画笔,或是对当前所选的预设画笔进行高级修改,这时都需要使用到画笔调板。单击工具选栏右侧的 (切换画笔调板)按钮,也可以执行菜单命令“窗口/画笔”(快捷键
1.“画笔笔尖形状”选项
画笔设置中共提供了11类选项,用于改变画笔的整体形态。在画笔窗口中重新选择一个普通的圆形画笔后,单击选择画笔设置项中的“画笔笔尖形状”,调板中的选项可改变画笔大小、角度、粗糙程度、间距等属性,如图
如果要使用画笔形状属性,应单击选项名称左侧的方框,将其勾选( ),再次单击将取消方框的勾选( ),此时即使该选项进行了参数设置也不使用;要锁定画笔形状属性,可单击解锁图标( ),单击锁定图标( ),则解除对笔尖的锁定。
1)直径:控制画笔大小。直接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或是拖动滑块。
2)使用取样大小:将画笔恢复到创建时的原始直径,仅对样本画笔有效。
3)翻转X/翻转Y:水平翻转画笔和垂直翻转画笔,如图所示。
翻转画笔
4)角度:用于定义画笔长轴的倾斜角度,可以直接输入角度,或是用鼠标拖动右侧预览图中的水平轴或垂直轴来改变倾斜角度,如图所示。
提示:对于圆形画笔而言,角度设置没有意义。
5)圆度:定义画笔短轴和长轴之间的比率。可以直接输入百分比值,或在预览框中拖动两个黑色的节点。100%时为圆形画笔,0%时为线性画笔,介于两者之间的值创建椭圆画笔,如图5-19所示。
6)硬度:控制画笔硬边缘的柔软程度,如图所示,
可直接键入数字,或者使用滑块设置画笔直径的百分比值。
注意:不能更改样本画笔的硬度。
7)间距:控制描边时两个画笔笔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8)辅助键:使用预设画笔时,按< [ >键可减小画笔直径;按< ] >键可增加直径。对于硬边圆、柔边圆和书法画笔,按
2.“形状动态”选项
单击选择画笔设置项中的“形状动态”,形状动态面板中的选项决定画笔笔迹的随机变化,可使画笔粗细、角度、圆度等呈现动态变化,如图所示。
每种动态元素都以下有两个参数控制。
抖动:根据百分比值确定相关动态元素的随机程度。值为0%时,在画笔绘制过程中元素不发生变化,值为100%,画笔绘制时动态元素具有最大的自由随机度。
控制: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以何种方式控制动态远素的变化。共包括5个选项,关(不控制抖动)、渐隐(在指定步长数内控制抖动),如果安装了手写笔等数字化设备,还可通过钢笔压力、钢笔斜度和光笔轮控制抖动。
1)大小抖动和控制:指定画笔在绘制线条的过程中,笔迹大小的动态变化,如图5-23所示。
大小抖动和控制
(1)最小直径:设定在画笔抖动的过程中,画笔直径可以缩放的最小尺寸。
(2)倾斜缩放比例:仅对“钢笔斜度”控制有效,用于定义画笔倾斜的比例。
2)角度抖动和控制:指定画笔在绘制线条的过程中,笔迹倾斜角度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
3)圆度抖动和控制:指定画笔在绘制线条的过程中,笔迹圆度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
最小圆度:设定在画笔抖动的过程中,画笔直径可以缩放的最小圆度。
3.“散布”选项
设置画笔的上色位置和分散程度,“散布”选项面板如图所示。
1) 散布和控制:指定画笔在绘制线条的过程中,笔迹的分散程度,如图所示。
2)数量:指定画笔在绘制线条的过程中,分散色点的数量,如图所示。
3)数量抖动和控制:指定画笔在绘制线条的过程中,笔迹散布的数量动态变化,如图所示。
4.“纹理”选项
使画笔绘制出的线条中包含图案预设窗口中的各种纹理,“纹理”选项面板如图5-31所示。单击图案预设右侧的三角箭头,弹出图案预设窗口,在其中可以选取不同的图案纹理,在窗口弹出菜单中可以选择Photoshop CS3自带的一些预设图案组,执行“载入图案”命令还可载入用户由其他途径获得的图案文件(*.PAT),如图所示。
注意:在画笔中添加纹理不会改变画笔的颜色,画笔的颜色仍由前景色控制,纹理仅改变前景色的明暗强度。
1)反向:勾选后,使纹理明暗区反向,原始的亮区变成暗区,原始的暗区变成亮区。
2)缩放:通过拖动滑块或是直接输入数值,使纹理在笔画中缩小或放大。
3)为每个笔尖设置纹理:将纹理单独应用到画笔绘制线条的每个笔迹中,只有勾选该选项,才能使用“最小深度”和“深度抖动”。
4)模式:设置图案纹理与前景色的混合模式,有关混合模式的概念详见图层章节。
5)深度:设置图案的浓度,数值越高,画笔中的图案纹理越明显示;数值越低,图案纹理越淡,前景色越明显。
6)最小深度:画笔中图案纹理的最小浓度。
7)深度抖动和控制:指定画笔在绘制线条的过程中,图案纹理的深度动态变化。
4.“双重画笔”选项
使两个画笔叠加混合在一起绘制线条。在画笔调板的“画笔笔尖形状”面板中设置主画笔,在“双重画笔”面板中选择并设置第二个画笔,第二个画笔被应用在主画笔中,绘制时使用两个画笔的交叉区域,如图所示。“双重画笔”选项面板如图所示。
5.“颜色动态”选项
设置画笔在绘制线条的过程中,颜色的动态变化,如图5-35所示。“颜色动态”选项面板如图所示。
1)前景/背景抖动:绘制线条时,颜色在前景色和背景色之间随机变化,该数值越高,背景色在线条的使用量越多。
2)色相抖动:绘制线条时,颜色随机变化。数值越高,使用到的颜色就越多。
3)饱和度抖动:随机改变前景色的饱和度,数值越高,前景色饱和度的变化越多。
4)亮度抖动:随机改变前景色的亮度,数值越高,前景色亮度的变化越多。
5)纯度:用于设置颜色的纯度,数值越低,颜色越接近黑白两色;数值越高,前景色和背景色越接近于原始颜色。
6.“其他动态”选项
设置画笔在绘制线条的过程中,颜色的不透明度和流量,如图5-37所示。“其他动态”选项面板如图所示。
1)不透明度抖动:该数值越高,颜色不透明度的变化越多。
2)流量抖动:该数值越高,绘制出的线条就越不连续。
7.其他选项
在画笔调板中还有5个选项,这些选项没有相应的数据控制,只需用鼠标单击名称前的方框将其勾选即可使用效果。应用效果如图示。
1)杂色:在画笔上添加杂点,从而制作出粗糙的画笔,对软边画笔尤其有效。
2)湿边:使画笔产生水笔效果。
3)喷枪:与画笔工具选项栏中喷枪功能相同。
4)平滑:使画笔绘制出的曲线更流畅。
5)保护纹理:使所有使用纹理的画笔使用相同的纹理图案和缩放比例。
8.画笔调板的快捷键
1)删除画笔:按住键并单击要删除的画笔。
2)重命名画笔:双击画笔。
3)显示画笔的精确十字线:大写锁定键
4)切换喷枪选项:
FEVTE编注:更多PS教程讨论交流和PS作品请到论坛PS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51-1.html
篇8:对泡沫灭火器如何进行维护保养?
对泡沫灭火器如何进行维护保养?
1.新灭火器首次灌装
(1)灭火剂的配制和灌装量,应根据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等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装药人员不得随意变更灭火剂品种和配制浓度。
(2)灌装方法。将内剂倾人耐酸容器中,注人规定量的热水,用棒拌匀,待溶解后把溶液倒入内胆,外表用清水洗干净。清除灭火器筒内杂物,将外剂倾人灭火器筒体内,注人规定量的清水,用棒拌匀。将装好药液的内胆放人筒体内,均衡地紧固器盖即可。
(3)填写换药卡。换药后应及时在换药卡上填写换药日期和换药人员姓名。换药卡应随灭火器保存。
2.检查灭火器放置环境
(1)检查灭火器放置地点的环境温度是否在0--45℃之间,是否受到烈日曝晒或接近热源,以防气温过高而致使药液分解而失效。同时要防止因气温过低引起药液冻结。
(2)检查灭火器设置位置地点是否潮湿。是否受化学腐蚀物品的影响,以防止降低灭火器的使用寿命。
3.外观检查
(1)检查灭火器的可见零部件是否完整,有否损坏,装配是否合理。
(2)检查可见部位防腐层的完好程度。轻度脱落的应及时补好。明显腐蚀的应送消防专业维修部门进行耐压试验,合格者再进行防腐处理。
4.定期检查
(1)经常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
(2)每半年拆卸筒盖,检查滤网是否堵塞。喷嘴与滤网密封是否牢靠。检查筒盖橡胶垫圈是否损坏,装配有否错位现象,检查后装配时应注意筒盖连接可靠。
(3)推车式灭火器应检查在车船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和震动有无药液渗出现象、检查瓶盖机构在向上扳起后,中轴是否能正常弹出。
(4)推车式灭火器每月检查一次喷枪飞喷射软管及安全阀有无堵塞,瓶口是否盖紧,密封圈是否腐蚀。推车式灭火器行走机构是否灵活可靠,并及时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5)每年检查一次灭火剂。检验药液的发泡倍数和泡沫消失率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是;量取内剂7.5ml,倒人500mL的量筒内;再取出外剂33ml,迅速倒人量筒。计算其产生泡沫的体积是否为两种溶液总量的8倍(即324ml)以上.泡沫消失率在15min后是否大于25%。否则应重新更换灭火剂。
(6)更换灭火剂。①清洗灭火器内部。如发现筒体锈蚀应对灭火器进行水压试验,合格者应重新进行防腐处理。水压试验不合格者应予报废、不得再进行焊补。水压试验合格的灭火器应在其上标明试验日期和试验单位。②灭火剂的灌装。同新灭火器首次灌装,并填写换药卡,注明换药日期和换药人员姓名。
(7)水压试验。灭火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水压试验:出厂充装灭火器两年后,每年应进行水压试验;灭火器外部或内部有明显腐蚀者。
试验要求: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试验时无渗漏和宏观变形为合格。
(8)灭火器的检查、换药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进行。维修应由专业单位承担,其性能要求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维修单位应在维修和再充装灭火器的明显位置附上不易脱落的标记,标记内容包括维修或再充装的H期,维修单位名称和地址。
篇9:pH试纸的使用方法介绍
pH试纸使用的注意事项
1、测纸不能立即伸进水溶液。
2、测纸不能触碰试管婴儿口、瓶塞、软管口等。
3、测量水溶液的pH时,测纸不能事前用纯净水湿润。这是因为湿润测纸等同于稀释液被检测的水溶液,这会造成精确测量不精确。
4、取下测纸后,应将盛装测纸的器皿盖严,以防被试验室的一些气体污染。
5、必须在常温下使用,否则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pH试纸的`反应原理
pH的反应原理是基于pH指示剂法,不同的指示剂根据不同的pH会变化出不同的颜色。精密pH试纸的比色卡和广范试纸的比色卡不同,广范pH试纸的比色卡是隔一个pH值一个颜色。
篇10:无线路由器加密使用方法介绍
无线路由器在家庭使用越来越广,很多朋友买无线路由器主要是让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更方便,但使用无线路由器的朋友都还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无线路由器加密方法,使无线上网可以上别人也连得上,网速也越来越慢,设置密码是非常重要的,于是笔者研究了一下无线路由器的主要加密方式和方法,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1、在无线路由器上启用WEP加密
首先,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实施128位WEP加密。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使用这个WEP密钥来设置无线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加密需要注意:配置这一部分的时候,最好也使用有线来连接到无线路由器,因为如果你一旦输错了无线密钥的话,你将不能使用正确的密钥连接到无线路由器上。如前面的无线路由器设置一样,使用你的Web浏览器来访问无线路由器,并点击无线参数标签。点击基本设置,先开启安全设置,在标有安全类型的一行,选择WEP。
在密钥格式中选择16进制,输入密钥,点击保存。记下这个密钥。在你点了保存设置后,此前连接到该无线路由器的任何计算机将失去连接。这是正常的,因为你已经修改他们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通信方式,但是你还没有告诉它们要使用什么安全密钥来访问无线路由器。
2、在无线路由器上启用WPA加密
为了和启用WEP加密做个对比,我们再以一个例子来介绍如何启用WPA加密,启用WPA加密与启用WEP加密很相似,不过有一点不同,在启用WPA加密之前,你必须要先决定这个加密密钥多长时间有效,举例来说,假若你设置成1800秒,也就30分钟,那么该密钥在被使用了30分钟后,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将产生一个新的密钥。如果一个黑客在30分钟内破解了该密钥,那么这个密钥有价值的时间也就不足30分钟了,因为30分钟后它就已经变成另一个全新的密钥了,黑客将不得不重新开始破解。下面是一个在无线路由器上设置WPA的例子。
在无线参数中,选择开启安全设置,选择WPA-PSK,选择安全选项WPA-PSK,选择加密方法,输入PSK密码。在标有WPA共享密钥的地方,输入预共享密钥,在标有组密钥更新的地方,输入多长时间该密钥将更新。我们在本例中选择1800秒,点击保存设置。
无线路由器加密需要注意:密钥更新时间我们应该设置多长合适?没有一个好的答案,假若你将它设置的过于短的话,例如1-2分钟,的确安全性是提高了,但是对于某些网卡来说,这样有可能导致发生一些连接问题。我们推荐根据厂家的默认值就可以。对于启用WPA加密,我们还需要把超级密码告诉每一个无线网卡,这样他们才会知道如何解码与无线路由器的通话。依次设置无线家庭网络中的每一台机器,记住每次都要核对一下是否已经连接到无线路由器。
排障小技巧:无线路由器加密
假若有的计算机不能重新建立会话的话,需要检查的项目如下:确认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的加密方法一致。确认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中,用于生成WEP密钥(或WPA密钥)的密码短语相同。这个密码短语是大小写敏感的,例如,“p”和“P”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设置的时候要细心输入,注意大小写字母的区别。如果还是不行的话,那么在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中都禁用加密,确认一下不启用加密是否可以建立连接。
无线路由器加密方法的介绍就到这里,赶快动手尝试一下,这样你的网络才是安全的无线网,你才有令人愉悦的网速。
篇11:关于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技巧介绍
一、指针表和数字表的选用:
1、指针表读取精度较差,但指针摆动的过程比较直观,其摆动速度幅度有时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被测量的大小(比如测电视机数据总线(SDL)在传送数据时的轻微抖动);数字表读数直观,但数字变化的过程看起来很杂乱,不太容易观看。
2、指针表内一般有两块电池,一块低电压的1.5V,一块是高电压的9V或15V,其黑表笔相对红表笔来说是正端。数字表则常用一块6V或9V的电池。 在电阻档,指针表的表笔输出电流相对数字表来说要大很多,用R×1Ω档可以使扬声器发出响亮的“哒”声,用R×10kΩ档甚至可以点亮发光二极管 (LED)。
3、在电压档,指针表内阻相对数字表来说比较小,测量精度相比较差。某些高电压微电流的场合甚至无法测准,因为其内阻会 对被测电路造成影响(比如在测电视机显像管的加速级电压时测量值会比实际值低很多)。数字表电压档的内阻很大,至少在兆欧级,对被测电路影响很小。但极高 的输出阻抗使其易受感应电压的影响,在一些电磁干扰比较强的场合测出的数据可能是虚的。
4、总之,在相对来说大电流高电压的模拟电路测量中适用指针表,比如电视机、音响功放。在低电压小电流的数字电路测量中适用数字表,比如BP机、手机等。不是绝对的,可根据情况选用指针表和数字表。
二、测量技巧(如不作说明,则指用的是指针表):
1、测喇叭、耳机、动圈式话筒:用R×1Ω档,任一表笔接一端,另一表笔点触另一端,正常时会发出清脆响量的“哒”声。如果不响,则是线圈断了,如果响声小而尖,则是有擦圈问题,也不能用。
2、测电容:用电阻档,根据电容容量选择适当的量程,并注意测量时对于电解电容黑表笔要接电容正极。①、估测微波法级电容容量的大小:可凭经验或参照相 同容量的标准电容,根据指针摆动的最大幅度来判定。所参照的电容不必耐压值也一样,只要容量相同即可,例如估测一个100μF/250V的电容可用一个 100μF/25V的电容来参照,只要它们指针摆动最大幅度一样,即可断定容量一样。②、估测皮法级电容容量大小:要用R×10kΩ档,但只能测到 1000pF以上的电容。对1000pF或稍大一点的电容,只要表针稍有摆动,即可认为容量够了。③、测电容是否漏电:对一千微法以上的电容,可先用 R×10Ω档将其快速充电,并初步估测电容容量,然后改到R×1kΩ档继续测一会儿,这时指针不应回返,而应停在或十分接近∞处,否则就是有漏电现象。对 一些几十微法以下的定时或振荡电容(比如彩电开关电源的振荡电容),对其漏电特性要求非常高,只要稍有漏电就不能用,这时可在R×1kΩ档充完电后再改用 R×10kΩ档继续测量,同样表针应停在∞处而不应回返。
3、在路测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好坏:因为在实际电路中,三极管的偏置电 阻或二极管、稳压管的周边电阻一般都比较大,大都在几百几千欧姆以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万用表的R×10Ω或R×1Ω档来在路测量PN结的好坏。在路测 量时,用R×10Ω档测PN结应有较明显的正反向特性(如果正反向电阻相差不太明显,可改用R×1Ω档来测),一般正向电阻在R×10Ω档测时表针应指示 在200Ω左右,在R×1Ω档测时表针应指示在30Ω左右(根据不同表型可能略有出入)。如果测量结果正向阻值太大或反向阻值太小,都说明这个PN结有问 题,这个管子也就有问题了。这种方法对于维修时特别有效,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出坏管,甚至可以测出尚未完全坏掉但特性变坏的管子。比如当你用小阻值档测量某 个PN结正向电阻过大,如果你把它焊下来用常用的R×1kΩ档再测,可能还是正常的,其实这个管子的特性已经变坏了,不能正常工作或不稳定了。
4、测电阻:重要的是要选好量程,当指针指示于1/3~2/3满量程时测量精度最高,读数最准确。要注意的是,在用R×10k电阻档测兆欧级的大阻值电阻时,不可将手指捏在电阻两端,这样人体电阻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5、测稳压二极管:我们通常所用到的稳压管的稳压值一般都大于1.5V,而指针表的R×1k以下的电阻档是用表内的1.5V电池供电的,这样,用 R×1k以下的电阻档测量稳压管就如同测二极管一样,具有完全的单向导电性。但指针表的R×10k档是用9V或15V电池供电的,在用R×10k测稳压值 小于9V或15V的稳压管时,反向阻值就不会是∞,而是有一定阻值,但这个阻值还是要大大高于稳压管的正向阻值的。如此,我们就可以初步估测出稳压管的好 坏。但是,好的稳压管还要有个准确的稳压值,业余条件下怎么估测出这个稳压值呢?不难,再去找一块指针表来就可以了。方法是:先将一块表置于R×10k 档,其黑、红表笔分别接在稳压管的阴极和阳极,这时就模拟出稳压管的实际工作状态,再取另一块表置于电压档V×10V或V×50V(根据稳压值)上,将 红、黑表笔分别搭接到刚才那块表的的黑、红表笔上,这时测出的电压值就基本上是这个稳压管的稳压值。说“基本上”,是因为第一块表对稳压管的偏置电流相对 正常使用时的偏置电流稍小些,所以测出的稳压值会稍偏大一点,但基本相差不大。这个方法只可估测稳压值小于指针表高压电池电压的稳压管。如果稳压管的稳压 值太高,就只能用外加电源的方法来测量了(这样看来,我们在选用指针表时,选用高压电池电压为15V的要比9V的更适用些)。
6、测三极管:通常我们要用R×1kΩ档,不管是NPN管还是PNP管,不管是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管,测其be结cb结都应呈现与二极管完全相同的单 向导电性,反向电阻无穷大,其正向电阻大约在10K左右。为进一步估测管子特性的好坏,必要时还应变换电阻档位进行多次测量,方法是:置R×10Ω档测 PN结正向导通电阻都在大约200Ω左右;置R×1Ω档测PN结正向导通电阻都在大约30Ω左右,(以上为47型表测得数据,其它型号表大概略有不同,可 多试测几个好管总结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读数偏大太多,可以断定管子的特性不好。还可将表置于R×10kΩ再测,耐压再低的管子(基本上三极管的耐压 都在30V以上),其cb结反向电阻也应在∞,但其be结的反向电阻可能会有些,表针会稍有偏转(一般不会超过满量程的1/3,根据管子的耐压不同而不 同)。同样,在用R×10kΩ档测ec间(对NPN管)或ce间(对PNP管)的电阻时,表针可能略有偏转,但这不表示管子是坏的。但在用R×1kΩ以下 档测ce或ec间电阻时,表头指示应为无穷大,否则管子就是有问题。应该说明一点的是,以上测量是针对硅管而言的,对锗管不适用。不过现在锗管也很少见 了。另外,所说的“反向”是针对PN结而言,对NPN管和PNP管方向实际上是不同的。
现在常见的三极管大部分是塑封的,如何准确判断三极管的三只引脚哪个是b、c、e?三极管的b极很容易测出来,但怎么断定哪个是c哪个是e?这里推荐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对于有测三极管hFE插孔的指针 表,先测出b极后,将三极管随意插到插孔中去(当然b极是可以插准确的),测一下hFE值,然后再将管子倒过来再测一遍,测得hFE值比较大的一次,各管 脚插入的位置是正确的。第二种方法:对无hFE测量插孔的表,或管子太大不方便插入插孔的,可以用这种方法:对NPN管,先测出b极(管子是NPN还是 PNP以及其b脚都很容易测出,是吧?),将表置于R×1kΩ档,将红表笔接假设的e极(注意拿红表笔的手不要碰到表笔尖或管脚),黑表笔接假设的c极, 同时用手指捏住表笔尖及这个管脚,将管子拿起来,用你的舌尖舔一下b极,看表头指针应有一定的偏转,如果你各表笔接得正确,指针偏转会大些,如果接得不 对,指针偏转会小些,差别是很明显的。由此就可判定管子的c、e极。对PNP管,要将黑表笔接假设的e极(手不要碰到笔尖或管脚),红表笔接假设的c极, 同时用手指捏住表笔尖及这个管脚,然后用舌尖舔一下b极,如果各表笔接得正确,表头指针会偏转得比较大。当然测量时表笔要交换一下测两次,比较读数后才能 最后判定。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外形的三极管,方便实用。根据表针的偏转幅度,还可以估计出管子的放大能力,当然这是凭经验的。第三种方法:先判定管子的 NPN或PNP类型及其b极后,将表置于R×10kΩ档,对NPN管,黑表笔接e极,红表笔接c极时,表针可能会有一定偏转,对PNP管,黑表笔接c极, 红表笔接e极时,表针可能会有一定的偏转,反过来都不会有偏转。由此也可以判定三极管的c、e极。不过对于高耐压的管子,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
对于常见的进口型号的大功率塑封管,其c极基本都是在中间(我还没见过b在中间的)。中、小功率管有的b极可能在中间。比如常用的9014三极管及其系 列的其它型号三极管、2SC1815、2N5401、2N5551等三极管,其b极有的在就中间。当然它们也有c极在中间的。所以在维修更换三极管时,尤 其是这些小功率三极管,不可拿来就按原样直接安上,一定要先测一下。
篇12:关于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技巧介绍
万用表的使用说明
以下以MF30型万用表为例,说明万用表的读数。第一条刻度线是电阻值指示,最左端是无穷大,右端为零,当中刻度不均匀。电阻档有R×1、R×10、R×100、R×1K、R×10K各档,分别说明刻度的指示再要乘上的倍数,才得到实际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例如用R×100档测一电阻,指针指示为“10”,那么它的电阻值为10×100=1000,即1K。第二条刻度线是500V档和500mA档共用,需要注意的是电压档、电流档的指示原理不同于电阻档, 例如5V档表示该档只能测量5V以下的电压,500mA档只能测量500mA以下的电流,若是超过量程,就会损坏万用表。
注意事项: 万用表使用时应该水平着放。红表笔插在+孔内,黑表笔插入-孔内。 测试电流就用电流档,而不能误用电压档、电阻挡,其他同理,否则轻则烧万用表内的保险丝,重则损坏表头。事先不知道量程, 就选用最大量程尝试着测量,然后断开测量电路再换档,切不可在线的情况下转换量程。有表针迅速偏转到底的情况,应该立即断开电路,进行检查。
最后还有一个规矩,就是约定用完后的万用表要把量程开关拨到交流电压最高档,以防别人不慎测量220V市电电压而损坏。记住这个老前辈们留下的优良传统呦!
[关于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技巧介绍]
篇13:机械万用表的使用方法介绍
万用表的使用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万用表之前,应先进行“机械调零”,即在没有被测电量时 ,使万用表指针指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的位置上。
(2)在使用万用表过程中,不能用手去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3)在测量某一电量时,不能在测量的同时换档,尤其是在测量高电压或大电流时 ,更应注意。否则,会使万用表毁坏。如需换挡,应先断开表笔,换挡后再去测量。
(4)万用表在使用时,必须水平放置,以免造成误差。同时, 还要注意到避免外界磁场对万用表的影响。
(5)万用表使用完毕,应将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最大挡。如果长期不使用 ,还应将万用表内部的电池取出来,以免电池腐蚀表内其它器件。
万用表的使用
选择合适的倍率。在欧姆表测量电阻时,应选适当的倍率,使指针指示在中值附近。最好不使用刻度左边三分之一的部分,这部分刻度密集很差。
使用前要调零。
不能带电测量。
被测电阻不能有并联支路。
测量晶体管、电解电容等有极性元件的等效电阻时,必须注意两支笔的极性。
用万用表不同倍率的欧姆挡测量非线性元件的等效电阻时,测出电阻值是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挡位的中值电阻和满度电流各不相同所造成的,机械表中,一般倍率越小,测出的阻值越小。
万用表测直流注意事项
进行机械调零。
选择合适的量程档位。
使用万用表电流挡测量电流时,应将万用表串联在被子测电路中,因为只有串连接才能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与被测支路电流相同 。测量时,应断开被测支路 ,将万用表红、黑表笔串接在被断开的两点之间 。特别应注意电流表不能并联接在被子测电路中 ,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极易使万表烧毁。
注意被测电量极性。
正确使用刻度和读数。
当选取用直流电流的2.5A挡时,万用表红表笔应插在2.5A测量插孔内 ,量程开关可以置于直流电流挡的任意量程上。
如果被子测的直流电流大于2.5A,则可将2.5A挡扩展为5A挡 。方法很简单,使用者可以在“2.5A”插孔和黑表笔插孔之间接入一支0.24欧姆的电阻 ,这样该挡位就变成了5A电流挡了。接入的0.24A电阻应选取用2W以上的线绕电阻 ,如果功率太小会使之烧毁。
篇14:简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介绍
简易式灭火器是近几年开发的轻便型灭火器。简易式灭火器适用于家庭使用,简易式1211灭火器和简易式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液化石油气灶及钢瓶上角阀,或煤气灶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扑救火锅起火和废纸篓等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灾。简易式空气泡沫适用于油锅、煤油炉、油灯和蜡烛等引起的初起火灾,也能对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进行扑救。
简易式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简易式灭火器是近几年开发的轻便型灭火器。它的特点是灭火剂充装量在500克以下,压力在0.8兆帕以下,而且是一次性使用,不能再充装的小型灭火器。按充入的灭火剂类型分,简易式灭火器有1211灭火器,也称气雾式卤代烷灭火器;简易式干粉灭火器,也称轻便式干粉灭火器;还有简易式空气泡沫灭火器,也称轻便式空气泡沫灭火器。简易式灭火器适用于家庭使用,简易式1211灭火器和简易式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液化石油气灶及钢瓶上角阀,或煤气灶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扑救火锅起火和废纸篓等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灾。简易式空气泡沫适用于油锅、煤油炉、油灯和蜡烛等引起的初起火灾,也能对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进行扑救。
使用简易式灭火器时,手握灭火器简体上部,大拇指按住开启钮,用力按下即能喷射。在灭液化石油气灶或钢瓶角阀等气体燃烧的初起火灾时,只要对准着火处喷射,火焰熄灭后即将灭火器关闭,以备复燃再用;如灭油锅火应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左右晃动、直至扑灭火。灭火后应立即关闭煤气开关。或将油锅移离加热炉,防止复燃。用简易式空气泡沫灭油锅火时,喷出的泡沫应对着锅壁,不能直接冲击油面,防止将油冲出油锅,扩大火势。
篇15:简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介绍
(1)向瓶内注入碱液到瓶的3/5处。然后把安瓿放入,用滴管把酸液加入安瓿中。
(2)向安瓿中插入小竹片,再塞上塞子。
(3)将喷嘴朝向自己,用食指和中指紧捺瓶塞,拇指紧捺瓶底,使瓶向前颠倒。
(4)颠倒后,药液立即从喷嘴喷出,喷射高度约2m。喷射时应将瓶略为摇动,以加速药液的混合,使液体喷射得更加高些。
篇16:java LinkedList的使用方法介绍
LinkedList类是双向列表,列表中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了对前一个和后一个元素的引用.
LinkedList的构造函数如下
1. public LinkedList: ――生成空的链表
2.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col): 复制构造函数
1、获取链表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LinkedLis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lList.add(“1”); lList.add(“2”); lList.add(“3”); lList.add(“4”); lList.add(“5”); System.out.println(“链表的第一个元素是 : ” + lList.getFirst()); System.out.println(“链表最后一个元素是 : ” + lList.getLast()); } } 2、获取链表元素 [java] view plaincopy for (String str: lList) { System.out.println(str); } 3、从链表生成子表 [java] view plaincopy List subl = lList.subList(1, 4); System.out.println(subl); lst.remove(2); System.out.println(lst); System.out.println(lList); 4、添加元素:添加单个元素 如果不指定索引的话,元素将被添加到链表的最后. public boolean add(Object element) public boolean add(int index, Object element) 也可以把链表当初栈或者队列来处理: public boolean addFirst(Object element) public boolean addLast(Object element) addLast()方法和不带索引的add()方法实现的效果一样.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LinkedLis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 {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list.add(“A”); list.add(“B”); list.add(“C”); list.add(“D”); list.addFirst(“X”); list.addLast(“Z”); System.out.println(list); } } 5、删除元素 [java] view plaincopy public Object removeFirst() public Object removeLast()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 {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list.add(“A”); list.add(“B”); list.add(“C”); list.add(“D”); list.removeFirst(); list.removeLast(); System.out.println(list); } } 6、使用链表实现栈效果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ackL stack = new StackL(); for (int i = 0; i< 10; i++) stack.push(i); System.out.println(stack.top()); System.out.println(stack.top()); System.out.println(stack.pop()); System.out.println(stack.pop()); System.out.println(stack.pop()); } } class StackL { private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public void push(Object v) { list.addFirst(v); } public Object top() { return list.getFirst(); } public Object pop() { return list.removeFirst(); } } 7、使用链表来实现队列效果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Queue queue = new Queue(); for (int i = 0; i< 10; i++) queue.put(Integer.toString(i)); while (!queue.isEmpty()) System.out.println(queue.get()); } } class Queue { private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public void put(Object v) { list.addFirst(v); } public Object get() { return list.removeLast();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list.isEmpty(); } } 8、将LinkedList转换成ArrayList [java] view plaincopy ArrayList for (String s : arrayList) { System.out.println(“s = ” + s); } 9、删掉所有元素:清空LinkedList lList.clear(); 10、删除列表的首位元素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lList.add(“1”); lList.add(“2”); lList.add(“3”); lList.add(“4”); lList.add(“5”); System.out.println(lList); //元素在删除的时候,仍然可以获取到元素 Object bject = lList.removeFirst(); System.out.println(object + “ has been removed”); System.out.println(lList); object = lList.removeLast(); System.out.println(object + “ has been removed”); System.out.println(lList); } } 11、根据范围删除列表元素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lList.add(“1”); lList.add(“2”); lList.add(“3”); lList.add(“4”); lList.add(“5”); System.out.println(lList); lList.subList(2, 5).clear(); System.out.println(lList); } } 12、删除链表的特定元素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lList.add(“1”); lList.add(“2”); lList.add(“3”); lList.add(“4”); lList.add(“5”); System.out.println(lList); System.out.println(lList.remove(“2”));//删除元素值=2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lList); Object bj = lList.remove(2); //删除第二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obj + “ 已经从链表删除”); System.out.println(lList); } } 13、将LinkedList转换为数组,数组长度为0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theList.add(“A”); theList.add(“B”); theList.add(“C”); theList.add(“D”); String[] my = theList.toArray(new String[0]); for (int i = 0; i< m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my[i]); } } } 14、将LinkedList转换为数组,数组长度为链表长度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theList.add(“A”); theList.add(“B”); theList.add(“C”); theList.add(“D”); String[] my = theList.toArray(new String[theList.size()]); for (int i = 0; i< m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my[i]); } } } 15、将LinkedList转换成ArrayList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myQueue.add(“A”); myQueue.add(“B”); myQueue.add(“C”); myQueue.add(“D”); List for (Object theFruit : myList) System.out.println(theFruit); } } 16、实现栈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LinkedList stack = new LinkedList(); Object bject = “”; stack.addFirst(object); Object o = stack.getFirst(); stack = (LinkedList)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stack); } } 17、实现队列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LinkedList queue = new LinkedList(); Object bject = “”; // Add to end of queue queue.add(object); // Get head of queue Object o = queue.removeFirst(); } } 18 、同步方法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LinkedList queue = new LinkedList(); Object bject = “”; queue.add(object); Object o = queue.removeFirst(); queue = (LinkedList)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queue); } } 19、查找元素位置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lList.add(“1”); lList.add(“2”); lList.add(“3”); lList.add(“4”); lList.add(“5”); lList.add(“2”); System.out.println(lList.indexOf(“2”)); System.out.println(lList.lastIndexOf(“2”)); } } 20、替换元素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lList.add(“1”); lList.add(“2”); lList.add(“3”); lList.add(“4”); lList.add(“5”); System.out.println(lList); lList.set(3, “Replaced”);//使用set方法替换元素,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元素索引,后一个是替换值 System.out.println(lList); } } 21、链表添加对象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class Address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street; private String city; private String state; private String code; Address(String n, String s, String c, String st, String cd) { name = n; street = s; city = c; state = st; code = cd;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ame + “ ” + street + “ ” + city + “ ” + state + “ ” + code; } } class Mail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ml = new LinkedList(); ml.add(new Address(“A”, “11 Ave”, “U”, “IL”, “11111”)); ml.add(new Address(“R”, “11 Lane”, “M”, “IL”, “22222”)); ml.add(new Address(“T”, “8 St”, “C”, “IL”, “33333”)); for (Address element : ml)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n”); } } 22、确认链表是否存在特定元素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lList.add(“1”); lList.add(“2”); lList.add(“3”); lList.add(“4”); lList.add(“5”); if (lList.contains(“4”)) { System.out.println(“LinkedList contains 4”); } else { System.out.println(“LinkedList does not contain 4”); } } } 23、根据链表元素生成对象数组 [java] view plaincopy Object[] bjArray = lList.toArray(); for (Object obj: objArray) { System.out.println(obj); } 24、链表多线程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class PrepareProduction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final List PrepareProduction(List queue = q; } public void run() { queue.add(“1”); queue.add(“done”); } } class DoProduction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final List DoProduction(List queue = q; } public void run() { String value = queue.remove(0); while (!value.equals(“*”)) { System.out.println(value); value = queue.remove(0); }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List q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new LinkedList Thread p1 = new Thread(new PrepareProduction(q)); Thread c1 = new Thread(new DoProduction(q)); p1.start(); c1.start(); p1.join(); c1.join(); } } 25、优先级链表(来自JBOSS)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ListIterator; import java.util.NoSuchElementException; public class BasicPriorityLinkedList { protected LinkedList[] linkedLists; protected int priorities; protected int size; public BasicPriorityLinkedList(int priorities) { this.priorities = priorities; initDeques(); } public void addFirst(Object obj, int priority) { linkedLists[priority].addFirst(obj); size++; } public void addLast(Object obj, int priority) { linkedLists[priority].addLast(obj); size++; } public Object removeFirst() { Object bj = null; for (int i = priorities - 1; i >= 0; i--) { LinkedList ll = linkedLists[i]; if (!ll.isEmpty()) { obj = ll.removeFirst(); break; } } if (obj != null) { size--; } return obj; } public Object removeLast() { Object bj = null; for (int i = 0; i< priorities; i++) { LinkedList ll = linkedLists[i]; if (!ll.isEmpty()) { obj = ll.removeLast(); } if (obj != null) { break; } } if (obj != null) { size--; } return obj; } public Object peekFirst() { Object bj = null; for (int i = priorities - 1; i >= 0; i--) { LinkedList ll = linkedLists[i]; if (!ll.isEmpty()) { obj = ll.getFirst(); } if (obj != null) { break; } } return obj; } public List getAll() { List all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priorities - 1; i >= 0; i--) { LinkedList deque = linkedLists[i]; all.addAll(deque); } return all; } public void clear() { initDeques();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size;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size == 0; } public ListIterator iterator() { return new PriorityLinkedListIterator(linkedLists); } protected void initDeques() { linkedLists = new LinkedList[priorities]; for (int i = 0; i< priorities; i++) { linkedLists[i] = new LinkedList(); } size = 0; } class PriorityLinkedListIterator implements ListIterator { private LinkedList[] lists; private int index; private ListIterator currentIter; PriorityLinkedListIterator(LinkedList[] lists) { this.lists = lists; index = lists.length - 1; currentIter = lists[index].listIterator(); } public void add(Object arg0)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if (currentIter.hasNext()) { return true; } while (index >= 0) { if (index == 0 || currentIter.hasNext()) { break; } index--; currentIter = lists[index].listIterator(); } return currentIter.hasNext(); } public boolean hasPrevious()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ublic Object next() { if (!hasNext()) {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return currentIter.next(); } public int nextIndex()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ublic Object previous()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ublic int previousIndex()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ublic void remove() { currentIter.remove(); size--; } public void set(Object obj)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 } 26、生成list的帮助类(来自google) [java] view plaincopy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Lists { private Lists() { } public static return new ArrayList } public static return new ArrayList } public static ArrayList Collections.addAll(set, elements); return set; } public static ArrayList for(E e : elements) { list.add(e); } return list; } public static return new LinkedList } }
篇17:九多云祛斑霜使用方法介绍
九多云祛斑霜使用方法
九朵云祛斑霜楼主开始用时,没有注意,自认为和一般的乳液、霜一样直接抹在脸上完事,抹完后感觉干干的,还有点起白皮,听了朋友建议配合马油用干燥的现象到是解决了,可是用了快2个月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直到前段时间,我看了韩国朋友的一个视频,才发现之前的使用方法完全错误。
所以今天楼主在这里提醒各位买了九朵云祛斑霜的亲, 这款祛斑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其他面霜不同,步骤①把祛斑霜取一点放在掌心,利用手掌温度,用双手按压,激活里面的活性成分,②再用双手轻轻在脸部按压上去,千万不要用手去抹在脸上,那样会破坏掉里面的活性成分,降低祛斑效果。③手上剩余的可以抹在脖子上。
按上述正确使用方法,连续使用一瓶祛斑霜后,一定会有效果。
祛斑的好方法
1、生活中尽量“防晒”、“隔热”。
2、注意饮食搭配。如芹菜、胡萝卜、香菜等,食用后不宜在强光下活动,避免黑色素沉着。
3、祛斑膏睡前涂抹一次。夜间是肌肤修复的最佳时间。
4、瓜果皮贴面不能祛斑。果皮中所含的果酸和色素成分很重,用瓜果皮贴面,会使肌肤变得更黑。
自制祛斑霜的方法
自制祛斑霜处方一:祛雀斑
1、每晚用胡萝卜汁加牛奶涂于面部,第二天早上再洗去。
2、30克杏仁与适量鸡蛋清混合调匀,每晚睡前搽于面部有雀斑处,次日早晨用白酒洗掉。
3、将带根的香菜洗净,加水煎煮,用菜汤洗脸,坚持使用可以令面部的雀斑逐渐消除。
4、米醋浸白术,每日搽面。
5、生姜50克(干姜减半)入500毫升50%酒精中密闭浸泡15天,早晚擦于洗净的患处。
6、桃花、杏花各10克以水浸泡,过滤浸汁,用于洗脸。
7、将苹果去皮切块捣泥,然后涂于脸部,如系干性过敏性皮肤,可加适量鲜牛奶或植物油,油性皮肤宜加些蛋清。15-20分钟后用热毛巾洗干净即可。隔天一次,可消除面部雀斑。
自制祛斑霜处方二:祛黄褐斑
1、杏仁(去皮、捣烂)适量,用蛋清将杏仁未调匀,每晚睡前搽脸,次晨用白酒洗去。
柿叶研细末,入熔化的凡士林搅拌为膏,外涂即可。
3、茯苓(研末)适量,以蜂蜜调和后敷面。
4、冬瓜适量,捣烂后用其汁涂于面部有斑点处,每日1-2次。或加蛋黄一只,蜂蜜半匙,搅匀敷面。
5、将人参蜂皇浆、维生素C、E注射液均匀地涂在洗净的面部,取法国倒膜粉250克和温水调成糊状,迅速敷盖面部,倒膜粉会自行变硬、发热、冷却,30分钟后去掉,可有效减退面部黄褐斑。
自制祛斑霜处方三:祛日晒黑斑
1、鲜益母草适量,取少许的捣汁、早晚涂于患处。
2、若面部出现日晒后的黑斑,可将牛奶敷在脸上轻轻按摩,2-3分钟后皮肤收缩;再用柠檬片敷面,黑斑就能逐渐变淡;然后把黄瓜片捣碎拌上葛粉、蜜糖敷在面部,每次5-8分钟,3-5次后即可消除日晒形成的黑斑。
3、将番茄压烂取汁,加入适量蜂蜜和少许面粉调成膏状,涂于面部20-30分钟,可祛斑
>>>下一页更多精彩“祛斑霜的危害和副作用”
★ 摄像笔的使用方法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介绍(通用1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