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我是真正的程序员吗?,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我是真正的程序员吗?,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我是真正的程序员吗?
我是真正的程序员吗?
我是真正的程序员吗?这个问题还真没去想过:
“您也能算是真正的程序员?”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首先搞清楚一个定义:真正的程序员是什么?
使用google一查,对这个定义的回答还真多,例如:
(一)1,激情,2,自学好学。3,聪明 4,隐性的经验 5,技术多样性 6,资格证书
(二)
(1) 真正的程序员没有进度表,只有讨好领导的马屁精才有进度表,真正的程序员会让领导提心吊胆。
(2) 真正的程序员不写使用说明书,用户应当自己去猜想程序的功能。
(3) 真正的程序员几乎不写代码的注释,如果注释很难写,它理所当然也很难读。
(4) 真正的程序员不画流程图,原始人和文盲才会干这事。
(5) 真正的'程序员不看参考手册,新手和胆小鬼才会看。
(6) 真正的程序员不写文档也不需要文档,只有看不懂程序的笨蛋才用文档。
(7) 真正的程序员认为自己比用户更明白用户需要什么。
(8) 真正的程序员不接受团队开发的理念,除非他自己是头头。
(9) 真正的程序员的程序不会在第一次就正确运行,但是他们愿意守着机器进行若干个30小时的调试改错。
(10) 真正的程序员不会在上午9:00到下午5:00之间工作,如果你看到他在上午9:00工作,这表明他从昨晚一直干到现在,
看看这些文章,比较一下吓我一跳,原来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程序员,其实很多都达不到。不过还是不甘心,心想真正的程序员有这么多要求吗?判定起来这么麻烦吗?
这么多文章来阐述这个问题,而各不一样,既然大家各有说辞,而 上也没有明确定义,说明这个问题没有真正的定义,所以我看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了。
我窃喜:说不定自己还是个真正的程序员呢。
想想自己,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开始就使用c语言编程,到今年也快了。10年间,从windows平台上vc++6.0开发环境到Unix solaris/Linux redhat、suse、slaceware上vi + gcc开发环境,从C/C++语言到Java语言,从Java语言到c#语言,数据库从sqlserver到mysql到oracle,乱七八糟学了一通,以便写简历时可以多写几个“精通、精通、精通”。你看看我的简历,还敢说我不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吗,嘿嘿,莫非你也是一个喜欢抬杠的人。
Bill Gates有时间跟我们理论他曾经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吗?Linus Torvalds有时间问我们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吗?
可见彼此之浅薄,可笑你我之无聊。不过,尽管浅薄无聊,也得生活下去,在无聊中自娱自乐。
篇2:真正的程序员
1、真正的程序员从来不写注释,难写的程序必定也难读,
2、真正的程序员不写应用程序,他们直接从最底层的裸机开始编程。他们认为应用程序编程是那些不会系统编程的人干的活。
3、真正的程序员不画流程图,流程图是没文化的人的文档,居住在山洞里的人才在岩壁上画流程图。
4、真正的程序员不读手册,依赖手册是无知和懦弱的表现。
5、真正的程序员从不一次做对,他们可以连续30个小时坐在机器前面给程序打补丁,
6、真正的程序员从不按早9晚5的生活过日子,如果你在早上9点看见一个程序员,那一定是他一夜未眠。
7、真正的程序员比用户还清楚用户需要什么。
8、真正的程序员喜欢兼卖爆米花,他们利用CPU散发出的热量做爆米花,可以根据米花爆裂的速度听出正在运行什么程序。
篇3:如何识别真正的程序员
如何识别优秀的程序员?并不是像听起来那么容易,在这儿工作经验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为伟大的程序员不一定要‘正式’的工作经历来证明他们的伟大。
1,激情
我曾经遇到许多“职业程序员”,他们从事IT是因为觉得这是一种职业,他们只在工作时间编程,除非送去培训否则他们不会学习新东西,这不是好的程序员。我认为一个好的程序员总是对编程充满激情,而且好的开发者会做一些编程工作即使这没有报酬。激情是一个优秀程序员的重要指标。
2,
篇4:我外婆是个程序员
我是家里的第三代女程序员:我的外婆是第一代程序员,我的妈妈随着她也选择成为了程序员,而我延续了这个传统,在50年前的苏联,外婆开始了她的程序员生涯,下面我会讲述这段往事。
1954-1959.高等教育
我的外婆出生在乌克兰中部的(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的港口城市)。为了得到更好的高等教育,她不得不选择其它城市。在考察了入学参考书上的所有大学、院系和专业之后,她选择了基辅塔拉斯·舍甫琴科国立大学并搬到了基辅生活。那个年代的入学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外婆是高中的优秀毕业生(在苏联国家这被称作“银制奖章”),因此只做了简短介绍就通过了入学考试。
1969年之前,还没有控制论专业;当时,由力学和数学系负责培养数学和理论物理人才以及后来的程序员。经过2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他们的专业。我的外婆正好赶上了第一届“计算数学”专业招生。专业课中包括一些全新的理论课程:程序设计、模拟和数字电脑设计、计算方法(大多数是求解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问题)等等。参加课程的不仅有学生,还有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科学计算中心的研究员,除了这里一般不会有其它地方教授这方面的知识。
学位证书上的课程列表(乌克兰语)要得到实际的练习机会更加困难。当时的计算机(那时叫“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而且非常昂贵,大学买不起计算机。也就是为什么在学校里只教授理论,在暑假期间学生会被派到有计算机的地方实习。
大学三年级的暑假,外婆被分配到基辅电工研究所实习,那里有一台叫做MESM的计算机。当然,学生们不会被分配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我毫不怀疑MESM的工程师会拒绝让学生参与MESM的研制工作。因为在实习初期,一些富有同情心的学生看到设备不够整洁就将上面的灰尘擦掉了,结果所有被擦干净的晶体管都发生了问题需要重新调试。接下来学生们只能做一些练习任务,包括“游戏开发”——一个学生选择一款游戏,像是三连棋游戏,从杂志上找一些游戏算法然后编程。接着会把程序放到计算机上运行查看结果。
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外婆被派到莫斯科国立大学实习,那里有一台大学自己的计算机——Strela。那里分配的任务比之前要重要一点,但主要还是类似线性代数计算的教学课题。
在西方世界发明了第一代高级编程语言Algol和Fortran之后,基辅的计算机界在格罗希柯夫的课上知道这一成果,但是他们并没有采用。此时,所有的程序都用特定计算机的机器语言编写。
译注:
MESM计算机:欧洲大陆第一台通用可编程电子计算机,由下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列别捷夫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在基辅电工研究所(现乌克兰)发明。MESM于1950年开始运作,大约有6000个真空管,功耗25千瓦,可以执行大约每分钟3000操作。
三连棋游戏:两人轮流在一有九格方盘上划加字或圆圈, 谁先把三个同一记号排成横线、直线、斜线, 即是胜者。
Strela计算机(俄语“箭头”):苏联制造的大型机(mainframe)系列,于1953年开始制造。拥有6200真空管和60000半导体二极管,每秒可执行次操作,支持浮点运算。
维克多·格罗希柯夫:乌克兰的计算机先驱,负责领导研制出乌克兰的第一台大型计算机“基辅”(Kiev 1959年),1961年又开发出了晶体管的通用控制计算机“第聂伯”Dnepr。
1959 – 1965.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科学计算中心
毕业之后,外婆去了计算中心上班——开始当一名工程师,接着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最后成为了首席工程师,
当时计算中心大约有300名员工:程序员、技术员、模拟计算机专家(大多数人工作使用的事数字计算机)以及测试人员,其中测试人员负责对比对比程序运行结果和使用Rheinmetalls(德国电动机械计算机)手工计算结果。
其中一些人忙于设计新型计算机,其他人(包括外婆)做的事情现在叫做外包。计算中心为公司解决某些需要数值分析的实际问题,公司代表会为问题给出一个正式的定义,中心的工程师求解问题后进行编程。例如,其中一个任务就是计算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最优模式,外婆则关注解决结构力学问题。
计算中心自主研发出一系列计算机——首先是“基辅”(”Kiev”),然后是BESM。在此之前,使用的是机器码、打孔卡(在此之前使用的是由曝光后的电影胶卷制作的打卡磁带)以及很多今天从未听说过的设备。人们紧张地把成堆的待打孔的卡片运来,这些卡片的主人则会报以狂躁的反应。那些对计算机没有概念的人会接受定期的培训,这些培训旨在解释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曾经有个人一直重复问同一个问题,老师在再一次做出解答之后愤怒一触即发,就在这时那个人大声抗议道:“不要再解释我已经理解了,但是它”,他平静地指着嗡嗡作响的机器说,“它理解了吗?”
计算机资源总是很宝贵的,因此程序员通常要等到很晚才能抓到一些额外的上机时间,然而打孔卡实验室(人们可以在那里用传统的机械方式修改他们的卡片)那个时候已经关门了。深夜里他们只能手工修改自己的卡片——将多余的孔裁掉,然后(利用白天打孔剩下的卡片)把新的孔用纸带补上。技师们反对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容许额外打孔,但是粘上去的卡片是非常危险的——这些卡片会掉进输入设备损坏机器。这类斗争,胜利总是会站在弱势的程序员这边。
1965 – 1988. 实验性设计地区科学研究所(RSRIED —— 这不是官方认可的缩写,只在本文使用)
1988 – . 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科学研究所(SRIAUPT —— 同上)
1965年外婆以首席专家身份加入了RSIED,后来担任首席设计工程师。这个机构主要做自己的任务而不是给企业做外包,工作的内容有公寓和公共建筑设计、结构化建模方法编程以及设计任务自动化(也就是开发类似AutoCAD的专用绘图工具)。
有限的上机时间仍然是个问题。一部分上机时间租用的是前文提到的计算中心机器,一部分用的是RSRIED自己的计算机Nairi。这台机器来自亚美尼亚,它不仅支持机器代码还支持一种内部编程语言——Cyrillic(西里尔字母),但又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源自下面这件轶事。一组程序写完并经过调试以后,就可以发布使用。程序被汇总出版打印成册,接下来会依据这份手册将程序转换成其它机器语言或者授权给其它公司内部使用。出版这些程序手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通常在交付印刷之前他们会非常仔细地进行校对。有一次,一个对工程师的俄语水品非常不屑且对编程一知半解的人校对一批用Cyrillic写成的Nairi程序。校对的结果,虽然“校正过的”文本没有语法错误,但是这批Nairi程序完全不能运行。
译注:西里尔字母:源于希腊字母的格拉哥里字母,被斯拉夫民族广泛采用,因此有时也称为斯拉夫字母。
程序员通常需要出差——到苏联的各个城市拜访客户(确认客户要解决的问题)和去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当然,大多数人只愿意在苏联范围之内出差,所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都在最高级别的管制之下。当时,去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出差是日常生活的很好的调剂。
在外人看来,很难说程序员这种职业有什么特别——外公和外婆的朋友都是程序员或是从事相关的职业。女性程序员也没有特别之处——很多女性从事这项职业,不足为奇。很明显,“喔,这个女孩会编程”这样的声音是在后来才出现的:-)
关于译(作)者:
唐尤华:我喜欢程序员,他们单纯、固执、容易体会到成就感;面对压力,能够挑灯夜战不眠不休;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挑战自我。他们也会感到困惑与傍徨,但每个程序员的心中都有一个比尔盖茨或是乔布斯的梦想“用智慧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我想说的是,其实我是一个程序员。( :@唐尤华)
篇5:我是小小程序员作文500字
今天是12月2日,星期日。在这个下雨天里,我来到朝晖初中,参加小记者活动,我是小小程序员。
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了电脑教室二。过了一会儿,活动开始了。老师首先控制住我们的电脑,让我们看了一个老师自己编的小视频。在那个视频里,写了两个小人,他们一直在争吵,最后他们和好了,一起在吃月饼,结果最后桌上只有一块月饼了,他们抢啊抢,月饼突然破了,两个人都摔倒在地上。虽然这只是一个短短的视频,但是,老师却用了五百多张图片才把它做出来。
然后,老师又我们看了一个游戏,飞机大战。那个游戏也是老师自己编出来的。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一遍后,请我们举手上去玩,好多人都举手了。这个游戏真是有趣了,不过它只有五颗心,不一会儿就被打死了。怎么样才能让它变得不会被打死呢?老师在旁边像积木的方块上加了一个重复循环,哈哈!这下变成无敌版的了,打也打不死。
最后,老师又弄了一只会飞的猫,让我们玩了几次后,就轮到我们自己编程了。我们要编的是一个打网球的游戏。可是要怎么做呢?。明明有方块了,它为什么不会来呢?。原来是老师在这中间搞了一点小破坏,让我们看着老师怎么做,再让我们把它补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补,我们的打网球的游戏终于被我们修好了,我们在网球上加上装饰,开心的玩了起来……最后,到了楼下后,老师还送给我们一个小礼品呢!
真可惜这次没有打到真的网球,不过,编程真的好好玩呀!
篇6:我是小小程序员作文500字
大家一定听说过“阿尔法狗”。“阿尔法狗”到底是只什么样的狗狗呢?其实啊,它看得到,却摸不到,追根究底,它是程序员编写出的一行行代码。
星期天下午,我当了一回“小小程序员”。我走进朝晖初中的电脑教室,一排排电脑已经开启,屏幕上显示着一只动画猫和一排排指令。老师来了,他先为我们展示了他编好的程序,操作非常简单,可你们要认为编写这些程序也很简单,那就错了。老师发给我们一个文件夹,打开是一个青少年编程软件。我听旁边的同学说他们已经用这个软件编写过程序,俨然一副老手的样子,我也有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可等我定睛一看屏幕,上面是各种颜色方框,方框里是一个个陌生的词,我就眼花缭乱了。幸好老师开始讲解了,他把已经编好的程序抽去几步,然后向我们提问,一步步地启发我们应该加上什么步骤,我知道了一些简单的步骤,比如:克隆、重复、移动,而这些步骤必须像造房子之前先画设计图一样,在我们脑子里想好,再仔细地运用计算机语言写下来,不能遗漏一个步骤和指令,不然整个程序就无法执行了。
今天,我们只是学着编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而像“阿尔法狗”那样聪明的,会自己学习的程序,不知需要多少聪明的程序员付出数不清的时间和努力。当一次小小程序员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电脑程序的奥妙,精彩,更感受到人脑是多么奥妙和精彩。
篇7:什么是专业的程序员
读了孟岩的文章《程序员必须走向专业化》,有点感想,
真正专业的软件工程师, “专业”,是指具有规范化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规范化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纪律,职业化的工作作风和流程,当然也具有相应的技能和经验。在中国,很有一些程序员,以为自己技术高,就应该拿高薪,就应该牛,就可以不要纪律。他们很少问自己,究竟给团队带来什么价值,究竟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究竟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中国的程序员们就不应该整天琢磨着要赶哪个新,逐什么潮,一会儿面向这个,一会又面向那个,左一个语言右一个框架地折腾着,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在专业性上下功夫。
企业宁要专业的工程师,不要不专业的“牛人”。专业性保证了一个程序员的技能和工作能够为组织带来效益,而他们只会为这种效益付酬,不会出于对“大牛”的敬仰之情而主动上缴贡银。而且,他们也相信,只要一个人专业化程度足够,技术和经验上的不足是容易在实践中弥补的。
记得近两年有一句很流行:“老大,咱没这么干过,咱不专业啊”。虽然是笑话,但有此可见这年头做什么事情都得专业,否则会贻笑大方。
但什么是专业的程序员?老外比较注重工程师的专业精神,举个例来说,如果事情交给这个工程师做,能高效、保质、按时的做出来,而且做出来的软件很专业,能很好的与人合作和沟通,配合测试组或其他开发组共同完成任务,为团队和企业创造价值,达到企业追求的目标,就是专业的程序员。概况起来,我认为专业的程序员必须:
1. 专业的企业精神(做事高效负责,规范化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规范化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纪律,职业化的工作作风和流程)
2. 编程很专业(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做事很专业(善于沟通,不论是和客户、同事、项目经理、新手,还是老手,乐于和他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不专业的程序员:
1. 无企业精神(个人主义严重,觉得自己技术特牛,贡献特大,认为企业给的薪水少,干活不该卖力,项目经理安排的任务故意拖拉不服从,上班很晚到等)
2. 编程不专业(没写过几行代码,没做过什么大系统,就认为自己技术特精湛,其实写的代码却不堪一击;没工作几年就认为经验特丰富,没碰到过多少客户和生产上的具体问题就认为有丰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做事不专业(难于沟通和合作,没有团队精神和集体精神,不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学习提高的态度,而是本着耍弄技巧、高人一等甚至刁难别人的态度,和客户没沟通点、和项目经理沟通阴奉阳违,对新手好为人师,对老手不屑一顾等等)
文章说到中国的程序员效率比老外差7-8倍,原因在于中国的程序员不专业,而老外程序员专业化程度高。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原因,即程序员的专业素养,这只是个体原因;与之相比更严重的问题在与团队和管理,
中国程序员往往单拿出来技术“牛人”很多,但放到一个团队里面整体战斗力非常差,这是为什么?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几乎每个团队都有几个专业的程序员,即“主程序员”,也有很多不专业或即将专业的程序员;有刚毕业朝气蓬勃的白纸小伙,也有业务经验丰富但默默无闻的老黄牛,有满身带刺的所谓技术“牛人”,也有不大伸张的真正“牛人”;项目经理如何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扬长避短,使团队发挥最大战斗力,如何帮助团队成员成长,这是项目经理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从程序员自身来说,则应当向专业化的方向努力,无论你的职业方向是管理、技术、还是技术管理,这些都是必须的。因为说到底,只有你做的专业,只有你做出来的东西专业,才能让人信服。
附:很多人谈到职业素养问题,《程序员》杂志刊登的程序员职业素养:
1. 学习和分析能力。每个团队都在成长,作为程序员这个群体就更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开发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行业里,同时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像本案例中,如果没有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的精准分析,很难想像最后的结果。;(调查中71.15%人认为,学习能力是程序员基本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另外,此次调查中57.69%的被访者认为,在技术方面有不同意见时,处理妥当的程序员必要的修炼之一。相信这个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与内外保持良好沟通,永远是成功的保证。及时汇报、沟通进展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偏差。在改bug问题上,有些小bug,程序员可能比较容易就修改了,但有些比较难修改的bug,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应该像同事或者专家请教,甚至组织小组讨论,但有些程序员处理这种情况时,往往是自己琢磨半天,改不了,然后就放那去做别的事情了,等过几天项目经理问起来时,才承认自己改不了,这种现象应该最大程度地避免。毕竟,相差一度两条线顶点的距离会在不限延伸后相差不限大。(59.62%的被访者认为“汇报项目进展时明确及时”是程序员内在修炼的重要组成)
3. 产品意识。良好的产品意识可以大幅度提高开发效率。某次产品改版中界面都重新修改过了,因为有2个程序员专门负责编程匹配部分,而其中一个就非常具有产品意识,他用.NET把UI原形都画了出来,在公司内部组织讨论,让最后的客户环境和界面都非常优秀。
4. 团队意识。作为一个新人要向老人请教学习,作为一个老人要把自己的心得、收获、技能等与新人分享,也就是要带新人。知识的分享是知识学习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程序员这个行当里;
5. 对于编码规范和文档规划是毫无疑问必须要遵守的。(此次参加调查的程序员中有80.77%认为编码规范是程序员内在修炼的毕选项。、68.59%认为文档规范是修炼的必要内容。)
来自:什么是专业的程序员
篇8:真正的大师是我的儿子
德国青年卜劳恩又一次失业了。满大街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工作。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将身上最后一块钱换了酒喝下肚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厚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有给他争气,他的成绩居然比上学期还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了。
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性地拿起笔补写昨天的日记:
5月6日,星期一,真是个倒霉的日子,工作没找到,钱花光了,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卜劳恩来到儿子的房间,打算叫儿子起床,但克里斯蒂安早已经自己上学去了。就在此时,卜劳恩突然发现儿子的日记本忘记锁进抽屉了,于是他便忍不住好奇,看了起来:5月6日,星期一,这次考试不太理想,但我晚上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的时候,他却没有责备我,而是深情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使我深受鼓舞。我决定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好,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怎么会是这样呢,自己明明是恶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怎么变成深情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呢?卜劳恩好奇地翻看起儿子以前的日记: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请教他,让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劳恩又是一惊,赶紧拿起自己的日记本来看:5月5日,星期天,这个该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提琴,本想多睡一会儿,又被他吵得不安生。如果再这样下去,我非报警没收了他的破提琴不可。
卜劳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无语,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已变得如此悲观厌世,烦躁不安,难道自己对生活的承受力还不如一个小孩子吗?
从此,卜劳恩变得积极和开朗起来。他日记里的内容也完全变了: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虽然还是没哪家单位聘请我,但我从应聘的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我想,只要总结经验,明天我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5月8日,星期三,今天我终于找到工作了,虽然是一份钳工的工作。但我想,我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钳工。
他,就是德国著名漫画巨匠埃・奥・卜劳恩。
卜劳恩于193月18日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曾经在工厂当过钳工,给报刊画过漫画,为书籍画过插图。而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连环画《父与子》。
后来有人问卜劳恩:“听说您是因为一本日记改变了观念,并成了大师的吗?”
卜劳恩说:“是的,确实是因为一本日记,但需要申明的是,那个大师不是我,真正的大师是我的儿子――克里斯蒂安。”
篇9:学生是我真正的老师
学生是我真正的老师
当我按照名校的“金点子”去管理学生时,常常事与愿违,“金点子”被教师们戏称为“馊主意”。经过不断的反思与追问,我深深体会到,我的管理灵感,我的管理智慧,全部来自于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管理生涯中――学生才是我真正的老师。
自从19岁那年踏上教育工作岗位以来,至今已有二十余载。此间,历任村小教导主任、中心小学教导副主任、实验小学政教副主任、实验小学副校长、实验小学校长。由于管理岗位的不断变化,教育学生的责任也在不断地增强。为了履行岗位责职,做一个称职甚至是优秀的主任或校长,我不断地学习管理理论,先后参加了教育管理的本科函授和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先后参加了全国小学校长培训班和省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同时,我还经常到省内外的知名学校去参观学习。但当我按照书本上的条文和专家的忠告去管理学生时,学生常常不买账,管理效果不理想,使我一度对理论产生过怀疑;当我按照名校的“金点子”去管理学生时,又常常事与愿违,“金点子”被教师们戏称为“馊主意”,使我一度对管理工作感到迷茫和彷徨。但随着对管理哲学的不断追问,对管理思想的不断反思,对管理经验的不断提炼,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我管理的真正老师,管理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的管理灵感,我的管理智慧,全部来自于我的学生。我的学校管理哲学和思想也由最初的“管理就是为了控制学生”转变为“以学生为师,为学生服务”。
一、为什么一定要学生先向老师问好?
在踏上管理岗位初期,我对工作充满着热情,充满着理想,总希望学生能按照我的设想去做。当学生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时,我总是责怪教师工作没到位,学生调皮不听话,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管理工作会有什么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控制学生、管住学生,属于线性式的思维方式。
我任学校政教处副主任时,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值周教师每天早晨站在校门口,检查学生进校时是否主动和值周教师打招呼。如果达不到学校提出的要求,不但要扣除班级常规管理的得分,而且要求学生退出校门,主动向值周教师问好后才能进入学校。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多次站在校门口亲自督查,并板着脸训斥过许多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也批评过少数所谓工作不得力的班主任。但尽管如此,效果仍不理想,能主动和值周老师打招呼的学生的不但不多,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是迫于压力,完成任务。我只是一味地埋怨学生文明素养差,并不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问题在哪里,直到少数学生向我提出一些质疑,似乎才朦胧地感到问题的所在。有一次,一位学生悄悄地对我说,为什么我们向老师问好后,有的教师不理睬我们?又有一次在学生座谈会上,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一定要学生先向老师问好,能不能老师先向学生问好?学生说得多好啊,教师作为道德的传授者,尚且不能先向学生问好,怎么能要求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呢?我开始对自己的许多管理措施产生了怀疑。
二、如果硬说小孩小,就比小孩还要小
在担任副校长工作的后两年,我开始对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措施和学校的管理传统进行系统的反思,反思的主要方法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思过而是通过观察学生和研究学生,思考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反思,首先是因为在管理工作中,学生对一些措施提出了质疑,我觉得学生有能力也有资格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指手划脚”。其次是受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1992年左右,我系统学习了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书籍,参观了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许多管理实践中的困惑在陶先生的教育理论中找到答案,特别是他的儿童观对我产生了特别深刻的影响。在陶行知看来,每个儿童都是天才,他们一点不比我们成年人差,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解放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他写的一首诗至今还令人难以忘怀。诗的大意是: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如果硬说小孩小,就比小孩还要小。他的儿童观给我的启发是,我原先的管理是建立在不相信孩子基础之上的管理。而之所以不相信孩子,实际上是因为我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并不真正理解孩子。
我开始在管理实践中通过观察孩子、研究孩子来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为加强“两史一情”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学校购买了放映设备,在阶梯教室每周放映一部影片。我和学生一起观看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想看电影,许多学生看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要跑厕所十几趟。事后,我和学生进行了交流,他们说电影一点都不好看,老师又不准我们讲话,只好借上厕所之名到外面玩玩,他们说想看动画片。第二周,学校放了一部动画片给原来的学生看,结果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学生向老师提出要上厕所。事后,我问学生,难道你们都不要上厕所吗?结果有一位学生说,我有点想小便,但动画片太好看了,所以我就忍耐了一下。同样是看电影,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呢?很显然,前一场电影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相去甚远,而后一场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完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实际上,我们管理实践中许多学生不领情的“自作多情”的做法,是管理者不了解孩子、不理解孩子所至。
三、以学生为师,为学生服务
随着对学生观察、研究的深入,我逐步地感悟到,我们管理者管理的目标不是来自于书本,也不是来自于文件,而是来自于学生的需求。当学生的需求合理时,管理的目标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当学生的需求不合理时,管理的目标就是去校正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需求符合社会的规范和主流价值取向;当学生的需求虽然合理,但层次并不高时,管理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需求层次。管理方法选择的标准,不是来自于书本和文件,而是来自学生乐意接受的程度。管理效果评价的主体,不是上一级的管理者,而是我们的学生,因为任何管理行为的效果都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只有他们的评价才是最真实、最权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应该以
[1] [2] 下一页
学生为老师,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根据“以学生为师,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我对学校的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就管理制度层面而言,学校实行了“学生、家长选师制”,在溧阳市实验小学读书的孩子,在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分别有三次选择教师的机会,以满足他们对教师的不同需求;学校实行了“教育投诉制”,每个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投诉,学校保证在24小时内作出答复,以保证不同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和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学校实行“信任投票制”,每学期结束前,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管理工作作出评价,征求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就管理的具体措施而言,我们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进行了改革,在确定一些新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前,总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我们的值周老师仍然要站在校门口,但主要任务不是“管学生”而是“服务学生”。学生忘记戴红领巾,老师不是去批评他,而是为学生戴上预先准备好的红领巾。老师见到学生时,要主动先向学生问好。对每个学生的问好都要不厌其烦地回应。只有当老师先向学生问好后,学生不予理睬时,教师才能“教育”孩子要有礼貌。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为了表示学校对他们的关爱,许多学校都要举行捐赠大会,让孩子排队上主席台领取礼物或礼金,孩子代表还要发言,表达他们对学校的感谢之恩。学校为了宣传,还要拍照或摄像在媒体公布。这一切似乎无可非议,但根据我的观察和调查,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没有一个孩子希望别人知道他家里穷,希望得到别人的可怜,更不希望在大庭广众之下“示众”。当我们参加这样的大会时,不难发现孩子们的眼中充满着忧郁。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不健全的孩子都收到了一份礼物,但很少有孩子会感到是别人或学校施舍给他的。这些礼物是学校买的,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各种理由送给学生的,为防止学生的敏感,少数富人家的孩子也同样得到一份礼物。
去年,学校建造新的教学大楼,我们根据学生的建议,和原先的设计相比,增加了厕所的数量,降低了厕所洗水池的高度,拓宽了走廊的宽度,每个教室还增加了洗手池,其建筑细节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设计,处处体现着学生的智慧和对人性的关怀。
每一个管理者是独特的,每一个管理者所处的环境是独特的,只要管理者不断地去学习、反思、研究和感悟,必然会形成对教育和管理的独特理解,形成个人独特的管理风格。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去照搬别人的理解、去模仿别人的风格,东施效颦充其量是歪打正着,执着的追求方能水到渠成。
上一页 [1] [2]
★ 我眼中的程序员
★ 程序员工作总结
★ 年终总结程序员
★ 程序员如何面试
★ 程序员简历范文
★ 程序员简历
★ 程序员辞职报告
我是真正的程序员吗?(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