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美国中小学的惩罚教育,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美国中小学的惩罚教育,希望大家喜欢!
篇1:美国中小学的惩罚教育
美国中小学的惩罚教育
我在一所高中问及学校对问题学生如何处理,校长助理领着我们到了一间学生隔离室。这是一间专为违纪学生提供的禁闭室。禁闭室只有普通教室的一半大,有三四套特制桌椅,桌子两边有隔板,学生面墙而座。门口有值班教师,无课教师轮流值班。教室里有各种杂志供学生阅读。墙上贴着“学生必读”的要求。我对原文进行了翻译,“七要五不能”内容如下:要尊重别人;要用适当的语言;要按时到达;要一直呆在所要求的桌椅旁;要填写反馈表;要完成作业或课堂工作;要安静读书;不能说话;不能睡觉;不能无所事事;不能运动;不能玩各种电子产品;午饭在禁闭室吃;若迟到了,表现不好,没完成所要求的内容,第二天再来禁闭室一天。在学生的桌子上,我看到了一张学生的作业,翻译过来内容如下:
1.在禁闭室的盒子里,找任何一本杂志,阅读一篇文章。
2.对你所选择的这篇文章,写出读后感。
3.读后感必须至少有200字。
4.读后感必须附着在杂志上面并写上该文章所在杂志的页码。
5.放学离开禁闭室前必须将读后感交给值班教师。
学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后必须填写如下的“processing form”(处理单)。
姓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_
现在几点__________
本周你已经被处理了几次__________几点被送回教室___________
你做了什么(你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为什么会作出这样违纪的决定?
___________我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___________我想控制局面
___________我想挑战老师的权威
___________我想不做作业
___________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___________我和同学争论了
___________我没做好上课的准备
___________其他
你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行为对你的老师和其他同学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条你将改正错误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回到教室后继续捣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这种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上所示,为了使学校的教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美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一套明确详细的学校规章制度,有一套供本学校学生遵守的行为准则。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必须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承认学校教职工的权威并接受其指导。任何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不执行学校教职工在学校范围内作出的合情合理要求,均视为违纪行为,任何违纪行为都要受到惩罚。
我在东布里斯托高中目睹了校长助理参加的一次问题学生听证会。听证会由校董事会成员、总监、校长助理、家长及家长的朋友、当事学生甚至家长请的律师共同出席。校长助理呈现学生的过失单,违反了什么纪律,多少次,都有正规的纪录,由大家一起决定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处罚。如这次,学生可能就要回家一直呆到6月份。如果这个学生没有超过16岁,学科老师必须登门为学生补课。如果超过16岁,可以不登门,但这所学校要求必须去。一切都是那么的正规,按程序办,没人会随心所欲地改变。
美国中小学对学生的惩罚颇具特色。其一,美国中小学在教育学生时并不吝惜惩罚。该罚就罚,该重罚就重罚,美国中小学对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的认识比较清楚;其二,美国中小学惩罚学生时要求公平合理,必须按规章制度办事。美国中小学的规章制度非常健全,这一点与美国多如牛毛的法律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学生犯了错误就按相关条款处理;其三,在美国,惩罚就是惩罚,既无争辩和解释的余地,也无须细致耐心的说服教育,这与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国在惩罚学生时,一般要伴随说服教育,而且我国教师在惩罚学生时,经常罚态度,承认错误态度好就可以轻罚或者免罚,但美国几乎没有类似的做法。惩罚时严格照章办事,违规就罚,很少姑息养奸,更很少会因为学生承认错误、态度好而轻罚或免罚,这是美国健全的法制(法制社会)在教育中的缩影。那样做有利于维护制度和法律的严肃性,有利于让学生从小养成要遵从游戏规则的观念。
篇2:浅论惩罚教育
浅论惩罚教育
教育中的惩罚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争议的焦点.但是在赏识教育盛行的现在,却有许多人不敢提出教育惩罚.其实,惩罚在教育中是不能缺少的',以人性论为哲学基础和人本思想为理论支撑的教育惩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作 者:刘丹 作者单位:白象镇中学,浙江,乐清,32560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0-01 关键词:惩罚教育 赏识教育 体罚篇3:美国幼儿园如何惩罚孩子
美国幼儿园如何惩罚孩子
前年,我在美国一所幼儿园考察,认识了一个叫小约翰的男孩。他很热心,曾主动地向我介绍一些新到的孩子,讲解、示范各种玩具的玩法,而且有问必答。第二天,我发现他一个人坐在教室外面,样子很孤独。我问:“你怎么一个人呆在这里?”小约翰低下了头:“我在计时隔离(Time-Out)。”他受罚了,这是因为大家午休时,他还在滔滔不绝地讲故事。事后很久,我还记得他那伤心又严肃的样子。
“Time-Out”是英语中的一个词汇,本来用于体育比赛中,表示“暂停”。然而,在许多美国家庭里,这已经成了父母用来“惩罚”犯错孩子的方法,翻译成汉语就是“计时隔离”,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关禁闭”。
在美国,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计时隔离”对孩子都非常有威慑力。当然,这与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美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随时有成人陪伴或看护,幼儿园还明文规定:老师的职责包括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不能凭老师的意愿随便遏制孩子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少会感到被冷落或孤立无援。所以,一旦被隔离,被冷落,就自然会对孩子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计时隔离”还使孩子感到自己与别的孩子有差别了。孩子对这一点其实非常敏感。有一次,我与一位美**亲及她的两个孩子驱车外出。一开始,母亲只忙着和6岁的大孩子交谈。一会儿,3岁的小孩子就开始在座位上故意发出响声,甚至还用脚尖踢前面的东西。母亲明白了,对我笑着说:“他不高兴呢。”然后,她立即向小儿子道歉,并且马上改变谈话题目,两个孩子很快都开心起来。我想,“计时隔离”之所以这样奏效,是因为这种做法与孩子平时所受到的待遇有着极大的反差,所以才能在心理上给他以极大的震动。
让犯错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分开,可以让他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又不会再去影响别的.孩子。在我离开美国之前的那个星期,我应约到小约翰的幼儿园开会。吃过午餐,见到了正打算午休的小约翰。我向他打了声招呼,小家伙热情地跑了过来。我故意问:“亲爱的约翰,今天不和小朋友聊天了?”他急忙向我摇摇手:“午休了,说话会影响别的小朋友睡觉!这是不对的!”逗得我哈哈大笑。
看来,“计时隔离”真成了许多美国父母、教师制胜犯错孩子的不二法宝。当然,有一点是要注意的:这种“计时”有时间限定,是“暂时”的,时间过长,就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篇4:惩罚也是教育
文/皓妈
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接纳,尊重孩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的教育,在一些介绍育儿成功的教育书中,比比皆是。 道理大家都懂,家长一起谈话的时候,也常这么一套一套的搬,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能打骂孩子,不能伤孩子的自尊心。真正碰到的时候,发现现实与书差距太远,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有一个阶段,我也陷入了这种困惑中,看书上写的,我都不敢教育孩子,打会有心理阴影,骂是不尊重孩子,买了本《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看看前辈们的招,结果我没学到啥,倒是让孩子先找到了把柄,有次打孩子,顺便把一根很古老的鸡毛掸子柄给弄断了,这下孩子的鸡毛发现了令箭,妈妈你看的书都白看了,你看的不打不骂教孩子,你咋打我了,你肯定没有认真看书,你要是认真看书是不会打我的。祝这书是买来让孩子堵我来着……
要以理服人才好,暑假跟皓子童鞋约定好,白天跟奶奶一起的时候,不看那个古董彩电,是射线管的,对视力不好,要看回家看液晶的,对眼睛要好些。第一次看了,遭奶奶告状,按照我们的约定,到书房,拿出爷爷的戒尺,让皓子趴在凳子上挨屁股,看了1小时就打一下,好正式“毒打”,看着我高高扬起的尺子,玩了命的使劲哭,“好痛啊,好痛啊!”“我又没打你,哭啥呀,造声势呢。” 接着说:“妈妈能不能打轻点?”“要多轻?”“刚才打我的时候,你用了多少斤力气?”从60斤,一直讨价还价到1斤,最后还是不想被我打。问我“除了这个惩罚方式,还有没有其他选项可以选?” “有,可以用刀在屁股上画一朵花。”皓子觉得,那更恐怖了。看我这都是什么妈呀,想的尽是损招,接着问“打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视力,看那个电视机伤眼睛,要看回家后再看。”“妈妈,我知道了,我保证做到能不能不打?” “你要怎么保证呢?你拿什么来保证。” “我真的一定做到,妈妈你给我一次试试的机会。如果做不到,你再打也不迟。”
过段时间,奶奶又来告状了,看了1小时不到,电视肯定是看的,这回逃不了了,跟我约定好的,执行力,必须的。打了这下以后真正的认识到要管好自己,有些话不是说说就罢的,妈妈跟他玩真的。从此以后,奶奶真没再告状。直到快开学的前一天,放他一天大假,实在太无聊,看了几分钟,家法伺候,小子跟我说“妈妈,马上开学了,我没时间看电视了,你打我就没有意义了,你还是省省力气吧!工作一天了,我知道你很辛苦。”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做事的界限,让孩子知道惩罚的目的,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惩罚的目的,而不是孩子犯了错,宽容孩子的行为。行为本身是不可原谅的.,罚表明了我们对行为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这事不是好事,让孩子明白对错,这是最重要的。假如罚了也白罚,那就失去了罚的意义。
有本书上说不做穿西装的野人,绝对不能打孩子,祖祖辈辈几千年传下来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人常常奉为经典,其实罚有很多种方式,不打不骂大多时候家长还是能做到的。正如婆婆对我的质问一样,孩子犯错你要打的,你犯错干嘛不打自己呀?我有成人的理性状态来应对,或者逃避问题。常见的推脱责任的mail大战,法律的取证为成人的不负责任找到了最好的借口。再来看看孩子,做得好与不好,所需要承担的后果轻些,打骂是最严重的情况了,有的不给零花钱,有的逃离现场冷静3分钟调节自己的情绪,有的讲道理,摆事实分析问题,惩罚的方法各式各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问题解决,直线救国不行,就曲线救国。爱,宽容对的是人,而非事。
规则的意识,道德约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天性的发展固然重要,习惯,道德对事情的是非观念要把握好尺度,罚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里上的,如果不罚比罚更能记住教训,就没必要罚,如果一定要罚了才懂,那就偶尔刺激一下,生活需要激情。
篇5:90年代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
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远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当时由于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出于竞争和培养尖端人才的需要,在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了新数学教育运动。一方面把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内容下放到中学,另一方面在中小学增加一些近代和现代的数学内容。由于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尖子的需要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而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果少数学生数学成绩有所提高,而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批评。70年代在美国掀起一场“回到基础”的运动,从教科书中删去新数学内容,重新强调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这种倒退,同样不能适应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提高中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需要。
1980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80年代中小学数学的建议(文件标题为《行动计划》),针对当时社会的需要和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八条建议:1.解问题是80年代学校数学的重点;2.数学的基本技能应包括比计算能力更多的内容;3.数学教学要在各年级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4.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当应用于数学教学;5.要采用比传统的测验更为广泛的措施来评价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绩;6.要求所有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并且设计一种具有大范围选修的灵活课程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7.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8.把公众对数学教学的支援提高到与理解数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相称的水平。每条建议都做了具体的阐述。
在这之后,一些州根据上述建议重新编订了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课程延长1―2年,有些州和教科书出版公司改编了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以纽约州为例,1981年开始起草幼儿园――八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以后陆续起草七――十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经过试验并加以修改后在全州实行。这套教学大纲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例如小学增加关系、找规律,指数和科学计数法,相似与合同,简单的概率、排列、组合,不等式,解多步的问题等;七、八年级减少重复的算术内容后,增加实数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直角三角函数(tan,sin,cos),排列,两个或多个事件的概率,计算机初步知识及应用等;九――十一年级增加简易逻辑(包括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真值、重言式、推理的定律、证明),复数,关系和函数(包括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域的性质,三角方程和解三角形,变换几何,曲线方程,排列和组合,伯努利试验,二项式定理,统计(包括四分位数、标准差、常态分配曲线)等。
2.安排一些选学内容:如七、八年级安排计算机编程序,不等式的图象,多边形的外角,凸多面体和规则多面体等;九――十一年级安排群的初步概念等。
3.采用综合课程,即使是九――十一年级,也不分代数、几何等科,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4.在教法上强调让学生探究、发现、讨论,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以及应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准备升大学的学生,要达到大学委员会所提的目标。
加利福尼亚州于1985年也公布了幼儿园――十二年级数学框架,在内容上与纽约州的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其特色,如各阶段都重视逻辑的教学,九――十二年级的课程比较灵活,有综合数学,有分科数学,以适应不同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
篇6:90年代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
80年代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虽然进行一些改革,但是学生的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据1988年美国教育部长的一份报告,在1982―1986年间,13岁学生的数学水平没有任何提高。17岁青年中只有51%的人能够令人满意地运算和论证较复杂的题目。据19xx年一篇文章报道,第一年系统学习代数(一般在九年级),有40%的学生不及格。据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的报告,只有少数学生能学完高中数学课程,其中大多数是白人男生。这与美国的现代社会极不适应。另外,据国际教育评价协会的资料也表明,美国中小学学生的数学成绩仍然处于落后地位。在20个国家和地区中,七年级数学测试结果,美国居第14名;十二年级数学测试结果,美国居第12名。这些情况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关注,连美国总统布什拟订的2000年教育六大目标中也提出要求,美国学生在科学及数学方面的成绩要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国的学生。
为了适应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扭转中小学数学质量低下的局面,全美数学教师协会于19xx年拟订了中小学数学课程和评价标准。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的教育计划、课程等都是由各州分别制订的。这次制订统一的标准,有以下几个目的:1.为了保证质量;2.指出数学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目标;3.促进改革。但是这套课程标准同中国过去所说的课程标准不同。它只着重说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确定学习的主要课题以及学习课题之间的关系,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个框架,而不是一套指令。有关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留给各地根据具体情况来拟订,并且强调允许和鼓励各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拟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拟订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美国已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低价的计算器、计算机和其他技术正在改变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商业、工业以及政府的性质。缓慢的机械的交流手段已被电子的交流手段所代替。经济变革的步伐正在加速。相应地社会需要也有了很大变化:1.需要有数学知识的劳动者,这就是说,新的生产方式需要有技术能力的劳动力,需要能应用数学思想解决普通的和复杂的问题的能力。2.需要能终身学习,在今后25年中,一个劳动者至少要改变4―5次工作,这就要求人们能适应变化的情况,从而要求中小学数学必须是动态的形式,其中心是能应用数学来解问题。3.需要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机会,但目前学习较多数学的大都是白人男性,数学已成为社会求职的过滤器,从而使很多妇女和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只能做科学技术中较低的工作。4.需要能处理信息的选民,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如环境保护、核能、国防、医疗、太空探索以及税收等都需要公民具有技术知识,并且能阅读和解释复杂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信息。总之,今天的技术社会希望学校能确保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有数学知识的人,能扩展他们的学习,成为善于了解问题并能处理信息的公民。
(二)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
这套课程标准为中小学学生拟订了以下5个目标:1.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能探索数学和所服务的学科之间的关系;2.相信自己有学好数学的能力;3.成为具有解数学问题能力的人;4.学会运用数学语言交流他们的思想;5.学会数学上的推理。总之,要使学生成为具有数学知识和进行探索、猜想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并有效地应用数学方法解问题的人。
(三)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分阶段标准
由于这套课程标准只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个框架,因此不详细列出各年级教学课题的范围和顺序,而是把幼儿园――十二年级划分为3个阶段,按阶段拟订课程标准。
1.幼儿园――四年级课程标准。
这阶段共有13条标准。前3条分别论述作为解问题的数学,作为交流的数学,作为推理的数学在本阶段的要求,第4条论述本阶段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这4条中提出的教学要求主要有:
(1)使学生解各种结构的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学习和应用解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了解数学语言和符号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把表示、谈、读、写、听数学作为学习和使用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使学生能够作出有关数学的逻辑结论,证明自己的答案和解答方法。
(4)使学生认识概念与算法的联系,不同的数学课题间的关系。
第5―13条分别论述本阶段教学的课题的要求。这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整数的概念和分数、小数意义的教学。
(2)加强运算意义的教学;重视口算和估算,并能实际应用;减少复杂的笔算;适当使用计算器。
(3)重视有关计量单位的概念和几何图形的性质,发展空间观念,重视实际测量。
(4)增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阅读、分析和解释数据,概率的初步探讨。
(5)增加对规律的认识,用变量表示关系。
这阶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
(1)强调数学教学的方向应放在理解概念上,这比放在获得多少技能上更为重要。
(2)要让学生积极地做数学,其中包括操作、探索、提问、证明、表示、求解、构建、讨论、应用、调查、记述、预测等。
(3)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4)适当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以帮助儿童探究数学概念和规律,并且便于学生把注意集中在解问题的方法上。但是它们不应代替基本的口算和合理的笔算。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并注意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2.五――八年级课程标准。
这阶段共有13条标准。前4条的标题与第一阶段的前4条标题相同,但教学要求则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主要有:
(1)研究和应用各种解问题的(着重多步的和非常规的.)策略,概括新问题的解法和策略。
(2)发展对数学概念的一般理解,包括定义的作用,应用读、听和视图等技能来解释和评价数学概念,讨论数学概念并进行猜想和有说服力的论证。
(3)认识和应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空间推理以及借助比例和图象进行推理,评价自己的思维。
(4)理解数学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用图象的、数字的、代数的和口头的数学模型或表示来探索问题并记述结果,应用一个数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其他数学概念。
第5―13条分别论述本阶段教学课题的要求。这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调发展运算的概念,探索整数、分数、有理数运算之间的关系;减少单纯记忆法则和算法;在解问题和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时使用估算。
(2)增加识别和应用函数关系,发展和使用图表、图象和规律来表示关系,分析函数关系以解释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
(3)增加用多种方法解线性方程,以及非正式的探究不等式和非线性方程。
(4)重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的理解,探索几何图形的变换。
(5)强调用统计方法来表述、分析、评价某一论点并作为决策的手段。
(6)强调通过某些含有概率的情境创造实验模型和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作出预测,并在实际中应用。
(7)增加估量和加强应用计量解问题。
这阶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
(1)让学生个人和分组进行探索、猜想、分析和应用数学。
(2)教学时要注意综合性、整体性,而不是孤立地教学所列的每个课题。
(3)数学课程要便于接受,使所有的学生都获得数学知识和生活所必需的工具。
(4)适当使用计算器、计算机和录音机,以便使学生集中注意解题的方法和其他重要内容。
(5)要把学习的评定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3.九――十二年级课程标准。
这阶段共有14条标准。前4条的标题与前两个阶段的前4条相同,但教学要求又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主要有:
(1)综合应用数学解题的策略来解数学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把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于现实世界的问题情境。
(2)形成数学定义,并通过探究对所发现的进行概括的表示,能记述在解问题时怎样达到正确答案或所遇到的困难,联系他们读过的或听过的数学能提出明确的和引伸的问题。
(3)进行猜想和检验猜想,遵循逻辑的论证,判断论证的有效性。
(4)认识同一概念的等价表示,运用和评价数学课题间的联系,运用和评价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5―14 条分别论述本阶段教学的课题的要求。这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代数增加数系的结构,矩阵及其应用;强调用计算机理解概念,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方法解方程和不等式;用图表、符号和图象表示关系,并且在它们之间能够转化。
(2)几何增加变换几何、三维几何,重视代数与几何的关系;削弱作为完整公理体系的几何,但是演绎论证还应加强。
(3)加强直角三角形的比、三角函数与圆函数之间的联系,用图象解三角方程;削弱用笔算解三角方程,复杂恒等式的验证。
(4)统计增加集中趋势、变异性及相关、抽样。
(5)概率增加随机变量、离散概率分配、常态曲线及其性质。
(6)增加离散数学,其中包括有限图、速推关系、算法分析等。
(7)增加非正式探讨微积分初步概念,主要包括图象的极大点和极小点,通过无限数列和极限以及曲线下的面积了解极限过程,导数。
标准中十分强调这个阶段的中心内容是由记忆孤立的事实和计算方法转到概念理解、数学的多种表示、数学的联系,数学模型和解数学问题,并把统计、概率和离散数学上升到较为中心的位置。
上述内容为所有学生必须在十一年级学完的,准备升大学的学生,十二年级还要进一步学习离散数学和微积分基础,对其他课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同时也说明,对所有学生必学的课题和准备升学的学生增加学习的课题,都允许在深度上有适当的弹性。
为了加强数学课题间的联系,这个阶段也采用综合课程,不分科。
这个阶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学习、个人探索、同伴教学、全班讨论、设计作业等,让学生积极独立构建和应用数学思想,为毕业后工作或升学做好准备。
(2)建立并应用数学课题间的联系。
(3)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来教和做数学,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探究、猜想和验证自己所发现的东西。
(4)把学习的评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应与教学的重点方面如使用现代技术密切配合。
(四)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
由于这套课程标准不是政府的指令,只是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拟订的指导性文件,而且才公布两年多,很少看到报道实施情况的材料,也还没有看到哪个州已经拟订好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但是已有极少数出版公司编写出新的数学教科书。有少数已经发行,有的将于1992年秋发行。据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主席谈,目前已有30%的学校实行新课程标准,但是有些教授认为目前不可能达到这个比率。
关于这套课程标准的评价,有人不大赞同搞统一的标准,也有人认为标准中的设想很好,但是很难实行。现在全美数学教师协会正在加强对这套标准的宣传,每年召开几个地区性会议,通过会议一方面广泛宣讲课程标准的精神,另一方面交流实行新标准的经验。
★ 惩罚的反义词
★ 惩罚的近义词
美国中小学的惩罚教育(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