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巴和狸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小学语文课文缩写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课文缩写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小学语文课文缩写方法
一、要删去内容部分的关键字
1、“的”前面的修饰都删去。
如“可爱的鸭子游走了。”中“可爱的”是用来修饰“鸭子”的,可以删去。
缩写为:鸭子游走了。
例外:爸爸的老家是一个人口不满五万的乡镇。
不能缩成:老家是乡镇。(注:不符合原句子的含义。)
2、“地”前面的限制要删去。
如“同学们都忍不住地大笑起来。”中“都忍不住地”是限制“大笑起来”的,删去。
缩写为:同学们大笑起来。
3、“得”后面补充的说明删去。
如“小红着急得要命。”中“要命”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删去
缩写为:小红着急。
4、数量词语要删去。
如“弟弟画了一幅画”中的“一幅”可以删去。
缩写为:弟弟画了画。
5、表示方位,特定条件和环境词组,应该去掉。
如“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方位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
如:
〔1〕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缩写为:我们上课。
〔2〕在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好成绩。
缩写为:我们取得了好成绩。
二、要保留关键点
1、句子中的否定词“不、无、没有”等,缩句时要保留。
如:我在书房里没有找到那个装笔的笔袋。
缩写为:我没有找到笔袋。
2、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要保留下来。
如:同学们在操场上玩着游戏。
缩写为:同学们玩着游戏。
3、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和“被”字要保留。
如:密密麻麻的乌云把阳光挡住了。
缩写为:乌云把阳光挡住了。
篇2:小学语文课文缩写方法
一、缩句的方法:
在小学中,缩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怎么样”法,三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是什么”法。
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
如: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学生往往把“她”当成主语主干,而把“胸前”当成附加成分,其实“她”才是限制修饰“胸前”的附加成分,“胸前”是句子的主语的主干。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
类似的还有“爸爸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果园西北角刚刚种着新品种的果树”等。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可以在附加成分和主语主干间加上“的”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如:“她的胸前”、“爸爸的脸上”、“果园的西北角”,再如“我姐姐”变成“我的姐姐”等。
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
如: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有学生缩成“诸葛亮用方法借到箭”。在这种句子中“用……”是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动宾词组,表示借箭的方式,也应当去掉,缩成“诸葛亮借到了箭”才妥。类似的还有“给……”“向……”等也在缩句时要删去。如“ 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我向党来唱支歌”缩成“我唱歌”。
4、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连动句、复合宾语句式要保持句子结构不变。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如:一个老汉迅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这种句式和上面的不同,“拉过” 不是修饰“坐下来”的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它们都是“老汉”的连续动作,都应当保留,缩成“老汉拉过椅子坐下来。类似的还有“他穿过满是鲜花的花圃来到教室门前”等。
再如“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人在悠闲地散步。”是复合宾语句式,“散步”是宾语“许多人”的补足宾语,应当缩成“广场上有人散步”。类似的还有“雷锋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等。
5、词语不宜过分精简,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如: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缩句的方法就是减少主要成分的附加成分,而组成一个成分的最小单位是词。“杨梅树”和“甘露”都是偏正关系的词而不是词组,不宜再切割精简。所以不能缩成“树吮吸甘露”甚至“树吮吸露”。恰当的缩法是“杨梅树吮吸甘露”。
类似的还有“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的教科书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进”中的“教科书”、“枯黄的枫树叶在瑟瑟的秋风中缓缓飘落”中的“枫树叶”、“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茂密的树林”中的“太阳光”、“石拱桥能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中的“石拱桥”等等。
6、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7、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8、“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式不能变,“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如:(把字句)捣蛋的可可把崭新的联想计算机弄坏了。(被字句)崭新的联想计算机被捣蛋的可可弄坏了。“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时,如果只保留主语部分,就会出现以下混乱的情形:“把”字句缩成“可可弄坏了”,“被”字句缩成“计算机弄坏了”。
所以,在缩句时,一般要把主动者和被动者都保留,而由于汉语语法的习惯,在强调被动者(被字句)时施动者可以省略,所以上面的“把”字句应缩成“可可把计算机弄坏了”,“被”字句可以缩成“计算机被弄坏了”。
9、过去式、进行式、将来式(趋动式)要注意句意不能改变,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差点儿”、“几乎”、“即将”、“快要”、“将”等应保留。
如:(过去式)粗大的雨点带来了一阵阵潮湿的冷气。(进行式)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将来、趋动式)船晃动得厉害,脸色煞白的他差点儿掉进浑浊的河里。在过去式和进行式缩句时,保留表示过去式和进行式的“__了”、“__着”才能保持句意不变。
而在将来式缩句时同样不能删去体现这种意思的词语。如果缩成“他掉到河里”就把“还没有掉进河里”的原意改变了。这个句子应缩成“他差点儿掉进河里”。类似的还有“几乎”“即将”“快要”等词语也同样不能去掉。如“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巨型船舰”要缩成“我们将看见船舰”等。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应该缩成“围裙里兜着火柴”。“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应该缩成“张老师上了课”。“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应该缩成“我游览过香山”。
10、复指成分保留主要词语。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在句子中就是复指成分,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的主要词语。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
如: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缩成“蔡希陶是老所长”。再如 “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少年儿童”应当缩成“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
11、主语、宾语是并列关系的词组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参加市场开业仪式”应缩成“市委书记和市长参加仪式。”
12、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词组要删除干净。
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再如“小明在家里做作业”不能缩成“小明在做作业”,应缩成“小明做作业”,因为“在家里”表示方位,做方位状语,应该去掉。还有如“我们在上星期举行了田径运动会”中的“在上星期”也应去掉。
13、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14、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二、缩句示例:
第一组:缩句要保留足够简略的主干。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最简略,正确)
B: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不够简略)
C: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不够简略)
第二组:缩句要保留不改变原意的主干。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B:老人们爱钓鱼。(既保留了原意,又足够简略)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虽保留原意,但不够简略)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
B:鸬鹚站在船舷上。(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D、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正确)
篇3:小学语文课文缩写方法
【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如: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这
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9、特定词组的缩写
很多句子里面是特定词组或专用名词,这样的句子缩写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争议,看情况而定。如“五星红旗”可以保留愿意,最多可以缩写成“红旗”,而不能再缩写成“旗”。也有的人认为两个字的修饰可以去掉,一个字的不可以去。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缩写后是“五星红旗飘扬。”或“红旗飘扬。”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缩写后是“敦煌莫高窟是宝库。”或“莫高窟是宝库。”
【解题步骤】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篇4:小学语文缩写课文的方法
1.把握课文原文的重点、要点,分清主次,决定取舍
缩写文章之前,最关键的事就是全面地反复熟读课文原文。准确无误地弄清课文原文的中心和重点,并画出哪些是重点部分哪些是非重点部分,在保留主要略去次要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大胆删减。
如:小学十一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第一部分的重点主要是讲雨来游泳本领很高。这一部分为雨来以后在水里同敌人作斗争作了铺垫。这一点绝对删不得。第一部分中的三、四、五自然段讲雨来去河里游泳被妈妈追打的经过,可作大胆删减。
这样第一部分五个自然段近四百字的文章可缩短为以下几行字:“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一个芦花村,它便是雨来的家乡。每到夏天,雨来便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河中玩水,其中他的本领最高。”
又如第二部分中的四个自然段其需要保留下来的重点用一句话就可以代替:“秋天,雨来上了夜校,女教师教同学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重点部分,它对雨来以后的英雄行为打下了思想基础,这一句话必须保留下来。只有这样写才能达到较好的缩写目的。
2.叙述顺序要与课文原文保持一致,前后衔接自然流畅,并特别注重过渡段的精简程度
缩写文章时,必须忠于课文原文的体裁,并按照课文原文记叙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自然流并注意过渡段的精简程度。使缩写后的文章语句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小英雄雨来》第三、四大部分二十四个自然段可过渡合为一个小自然段:有一天,鬼子扫荡时,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不幸被捕了。
鬼子先用糖引诱雨来,雨来却不屑一顾,鬼子对他进行疯狂殴打,雨来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仍坚强不屈。气得鬼子暴跳如雷,恼羞成怒,决定要枪毙他。”这样在缩写时进行大量的删减,往往一句话就带过了一两个大自然段,并且收到良好
3.简要概括文章的人物对话,可把人物对话直接性地改为简练的叙述语言
例如鬼子引诱雨来时的对话形式容量较大,几乎包揽了整个文章的第四大部分。然而在缩写时只用了一句话就轻易带过了:“鬼子用糖引诱雨来来却不屑一顾。”这句简练的叙述语完全突出了文章的重完全和课文原文原义保持不变。
篇5:小学语文缩写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缩写前要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我们在缩写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认真分析出文章的中
心和每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保留原作的要点和部分优美的词句,缩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吸引读者。 第二步:缩写时要注意取材及连缀。
第三步:缩写后要对照检查
缩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与原文一致,语句是否连贯。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将修辞的部分,环境描写的部分,及其他和主题关系不大的部分删减。
复杂一点说: 缩写是要对篇幅较长的原文进行压缩,删掉一部分内容,删掉以后的内容还应前后连贯成为一篇简洁的短文。因此,“压、删、连”就是缩写的最基本的方法。那么,怎样“压、删、连”呢?
一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
如《景阳冈》一文中,写武松喝酒后上景阳冈的一段内容,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他的心理活动。缩写时,我们把次要部分用一二句话概括一下就行了。再如第2、3自然段,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亦可删掉次要的一些语句。
二要把人物的语言写成叙述性语言
课文写武松“喝酒”的那部分,整段写了人物对话,缩写时,我们把武松与店家说的话写成叙述性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使语句“简练”。
三要简化语言,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
例如,课文中写“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时,特别是对武松的动作描写,老虎扑剪的动作,都写得十分细致。缩写中,我们采用简化语言、削枝存干的方法进行概括性的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
篇6:小学语文缩写课文的方法
(一)要留主干、去枝叶
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我们首先要思考: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
然后把 帮爸爸抄写的事情经过写下来,而把当他被爸爸误解后是怎样想的等无关紧要的删除。
(二)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
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三)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
缩写课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变课文原意
缩写课文最要紧的是缩写后不可改变课文原意,做到内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会使读者产生歧义。
篇7:小学语文缩写课文的方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ZYB-B可调压齿轮泵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可调压渣油泵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高压渣油泵去许下的诺言。”
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
若缩成“我们遵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
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
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KCB-300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他想睡吗?”
篇8:课文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很有才干,于是,便拿十天造完军事需要的十万支箭做借口,来威胁诸葛亮。谁知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造好,就走了。于是,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情况。诸葛亮见了鲁肃,便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快船,并且不让他告诉周瑜。鲁肃见了周瑜,果真不提此事。前两天诸葛亮什么动静也没。而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把鲁肃悄悄请到船上,一起去取箭!船朝北岸开去。在靠近曹军水寨的情况下,诸葛亮下令让船头朝西,尾朝东,一字摆开。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因为江上雾很大,所以,多疑的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让弓x手向诸葛亮的二十多条船射箭。随后,诸葛亮又让船头朝东,尾朝西,继续受箭。天快亮了,可雾还没散。诸葛亮的船这时已扎满了箭!借箭之后,诸葛亮下令让船驶回南岸。因为船已行了二十多里,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周瑜通过鲁肃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过程之后,非常佩服他的神机妙算!
篇9:课文草船借箭缩写
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
一天,找诸葛亮商议军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便可造好,还立下军令状。之后,吩咐军匠,故意延迟,想把诸葛亮置于死地。
诸葛亮向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工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还千叮万嘱不让周瑜知道。答应了。
第一天至第三天白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请去取箭。
这时,天还没亮就大雾漫天,诸葛亮的船已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叫军士擂鼓。听到呐喊声,不敢出动,便下令放箭。一会儿,诸葛亮的船上就插满了箭。当醒悟过来时,诸葛亮已顺风顺水,驶出二十多里了。
周瑜听了借箭经过,自叹不如。
★ 课文草船借箭缩写
小学语文课文缩写方法(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