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师课后反思,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师课后反思,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师课后反思
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读课文时,我采取了不同以往的做法,既没有严格地划分文章段落层次,也没有逐段进行讲解。我以和学生聊天的方式作为开头:“同学们,老师春节去云南旅游,你们猜,老师会带些什么东西呢?”学生纷纷举手猜:相机、零食、扑克、mp3……我说:“同学们,你们猜的都对,除此之外,老师还带了几本《故事会》和《读者》。
好了,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让同学们去环游世界,请想想,你会带些什么?”一个外来学生马上举手回答:“我会带很多蛋糕,因为我很喜欢吃蛋糕。”同学们热情洋溢、争先恐后地发言:钓鱼竿、mp3、笔记本电脑、画夹、扑克牌、口琴……并用充分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
没想到的是平时两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怯生生地举手,一个说:“老师,我会带几本好看的漫画书,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另一个同学说:“我会带几本作文选,因为我的作文老是写不好,我要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边游边看几篇好作文。”这两个同学的回答引来了部分同学的窃笑:傻就是傻,出去旅游还带书。这时,我笑着说:“是吗?他俩傻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走遍天下书为侣》中英国的尤安•艾肯,看看出外旅游带书傻不傻?”
学生们抱着这一问题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了解了在作者心中,读书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肴,就如与朋友交谈、与亲人见面,使人回味无穷,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以书为伴的道理,领悟到了作者带书旅行的快乐。
篇2:《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师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围绕的是这样一个核心——“人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岁月成长都应该以书作为自己的伴侣。”课文还渗透了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和读书悟道的一些常规方法。号召孩子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在上这节课前,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即读通读顺课文;解决书后的一个问题。
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
课讲完了,但我要把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读书的热情化作他们的行动。对大部分只喜欢看电视而不愿多读书的同学提出倡议:倡议全班同学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合理安排时间,减少一些看电视的时间,力争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又充分发挥同学们做的书目的作用,让同学们传阅每人的书目,开展“互借互读”的读书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读书的空间。
篇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师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假设和设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外,还把重点放在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上。在指导学生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书比作家和朋友,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书还可以比作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充分领会了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在理解读一本书的方法时,我补充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收效会大大提高,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收获不少,懂得了该怎样读书。
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生文,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篇4:《走遍天下书为侣》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它用比较的手法阐述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
文章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学生开始很难理解:“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我趁机引导其他学生也说说自己读书的过程,最后我点拨:“他们为什么能看一本书那么多次呢?”学生有所感悟地说:“是因为他们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书、自己喜爱的书。”“你们遇到自己喜爱的书会怎样?”“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书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至此,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课文中,不由自主地朗诵起来。学生明白,课文中的朋友、家实际上是在说读书,“真想不到你还懂这个!”是说我们再次读那本书的时候,就会有新的发现;“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是说每次看同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以前忽视的东西的时候,那种恍然大悟的感受。
篇5:《走遍天下书为侣》反思
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
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生文,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篇6:《走遍天下书为侣》反思
这篇课文围绕的是这样一个核心──“人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岁月成长都应该以书为自己的伴侣。”
并在其中渗透了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和读书的悟道的常规方法。号召孩子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反思了一些东西:真正的语文科应该上得实在一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着力把语文课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过程也力求简单。我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读通读顺一篇课文,解决书后的一个问题。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
篇7:走遍天下书为侣反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多少人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如同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之后,感受很深的就是这点。《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他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并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针对目前学生不喜欢读书的症状,本文是一篇有教育性的课文。
学生熟读课文后质疑,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书”给作者带来什么好处?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汇报,老师相应的进行指导。学生在质疑中抓住重点并理解了课文。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作者认为“书”是自己的“朋友”“家”,学生体会后畅谈感受,,激发读书的欲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想一想自己是怎样读书的,效果如何。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书提到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这点效果很好。
篇8:走遍天下书为侣反思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生文,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篇9:走遍天下书为侣反思
这两节课,感觉是在“读”上有所加强了,读的次数增多,形式上也有变化。通过读来加强感受,寻求理解。朗读与感悟结合在了一起。第二,我用问题串起课堂结构,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动力。第三,在写法渗透、读法指导上有所加强。
根据课堂中的畅谈,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读书方法写出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鼓励学生可有自己尝试的读书方法,也可采用作者的读书方法,总之,要在读书中寻求到乐趣。
教学之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中感到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朗读指导不到位。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2、还有就是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和检查,让学生的预习起到作用,落在实处,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自己细读文本的功夫还要再加强!
篇10: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题
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题
《走遍天下书为侣》 “侣”指伴侣,可以换成“伴”。
1、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
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一种最好的精神粮食。
4、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②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
做习题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同步练习,供大家参考。
听写重点词语
伴侣 驾舟 娱乐 选择 忽视 判断 麻烦 相逢 扦子 训练有素 一趟 倾听 烦闷 欣赏 每逢读书时,你就走出自己的心灵,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心灵中,倾听另一个人的心声。
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在书中作批注。
1、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
2、课文最后两个问句是否都需要回答?如果需要,你想怎样回答?
3、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批注上你的感受。
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会读书,而任何动物都不会,( )多么训练有素的动物( )不会读书。( )人会读书。每逢读书时,你就会走出自己的心灵,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心灵中,倾听另一个人的心声。在这个时候,你就开动了自己的脑筋,这是世界上顶有趣的事。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作为。然后我可能会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回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 )世上每个人都有一本书,( )一本书(当然他们要能读懂),我相信,世界上( )会少点麻烦。
只要人手一本书。这不难做到吧?
我们怎么开始做起?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倾(qīng qīn)听 娱(yù yú)乐 即(jì jí)使
有趣(qù qǔ) 伴侣(lǔ lǚ) 扦(qiān qiàn)子
3、比一比,组词。
铝( ) 糕( ) 躺( ) 娱( )
侣( ) 糟( ) 趟( ) 昊( )
4、写出近义词。
回味--- 感叹--- 忽视---
5、解释词语意思。
训练有素:
6、根据加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①、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
②、如果世上每个人都有一本书,即使一本书(当然他们要能读懂),我相信,世界上就会少点麻烦。
7、仿写。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是一处 。
8、作者是怎样读书的。请你在文中用直线画出相应的句子。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9、结尾的问句引人深思,说一说你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篇11: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
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我会带一支笔!”
有人问:你独自周游世界,你可以带很多好玩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带一支笔呢?我说:一支你喜欢的笔就是你的一位亲人,它会一直伴随着你。如果我去周游世界,我一定会发现许多有趣而奇怪的事。这个时候,我就会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并且用笔诉说着我的心声。如果你在吹海风,如果你在热带鱼林,如果你在雄伟的高山上,你都可以用笔诉说大海的蓝,动物的神气,山的壮历。
一支笔,就像你的亲人,你可以随时随地向他说说心理话。
五年级:郭子怡
篇12:走遍天下书为侣
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甚至两百遍,最终你能背诵、默写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甚至两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默写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学过的知识就不愿再学了吧?你不会因为以前写过这个字就不愿再写了吧?你喜欢的书就像永恒的知识,就像美妙的文字。你已经学过这知识一百遍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学这知识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这知识还有别的道理。”你已经写过这字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写这字时,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这字这么传神、美妙。”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什么,主人公是一位怎样的人……然后我会再脑子了里把故事编下去,并把它写下来,回过头来画下我最欣赏的妙词佳句,再品味我以前忽略的地方,还会把我想象的`画面画下来。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把妙词佳句做一个摘抄,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并表演这个故事……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个亲密的伙伴,也是一位慈祥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看同一本书。
(指导老师:曹陈华)
篇1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散文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在层层递进的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要常读常新,必有所获;设问、反问、比喻等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更是让文章魅力无穷。阅读此文,我们仿佛与作者对话,感受着作者爱书如友、爱书如家的美好情怀。回想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得较好的地方有:
一、能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本紧密结合。
备课时,我觉得本课时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好以下这些句子,如“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第一次试讲后,我觉得学生对这些句子理解得不深刻。
评课时,有的老师指出,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体验来理解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朋友”、比作“家”。再次试讲时,我不再直接问学生“为什么作者把书比作‘朋友’、‘家’?”,而是提出了“你会在什么情况下捧读自己心爱的书?”“‘家’给你什么感觉?”这两个问题。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畅谈,体会到书就像朋友一样,在高兴的时候分享快乐,在伤心时给自己一份心灵的宁静,在孤单寂寞时给自己作伴;“家”给予自己的是一份温馨,一份幸福,一份温暖。这样唤醒了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理解了作者把书比作“朋友”、“家”的原因。在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的读书方法后,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交流读书方法,并说说自己从作者的读书方法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样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理解得更快,体会得更深刻。在理解“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句话时,我也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多读几遍喜爱的书后会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分别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回答。
这样对文中的“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二、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及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在理解“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两个句子时,我问学生:“见到朋友,发现朋友居然还懂这个;回到家,突然发现灯光照着的那个角落,怎么那么美,你的心情怎样呢?”学生有的说:“很高兴。”有的说:“很激动。”有的说:“很惊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心情去读,并不断变换读的形式,将学生置身于角色体验中,生动形象地演绎了“个性化朗读”。对文中的“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句话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不足之处:
一、未能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与拓展阅读、本单元的综合活动结合起来。堂上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些有关书籍的名言、谚语、诗歌等,也可向同学介绍喜欢的一本书。
二、课堂灵活性不够,没有生成的精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彩需要充分的预设,但缺乏生成的课堂欠缺的是一种灵动。整节课是按照课前设计的教学程序来完成,没有出什么“岔子”。但作为教师,未能从学生发表的观点、见解及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作为教学契机,巧妙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这都是今后亟待努力的方向。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师课后反思(精选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