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解释翻译

时间:2022-11-24 22:42:25 作者:海绵宝宝让让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海绵宝宝让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一衣带水解释翻译,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一衣带水解释翻译,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一衣带水解释翻译

一衣带水解释翻译

【注音】yī yī dài shuǐ

【典故】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南史·陈后主纪》

【释义】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距离近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一水之隔、近在咫尺、近在眉睫

【相反词】天各一方、天涯海角、万水千山

【押韵词】蚕头燕尾、箭穿雁嘴、焚膏继晷、白日见鬼、材茂行絜、嫠不恤纬、燃膏继晷、波属云委、驴头不对马嘴、吸血鬼、......

【年代】古代

【灯谜】汗衫;雨披

【英文】narrowstripofwater

【德文】einWasserstreifen

【日文】一衣帯水(いちいたいすい)

【成语故事】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经常对手下人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挡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成语举例】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 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成语造举】

◎ 人们常用的数字很多,譬如有关一字的成语,就有三四十条,如'一发千钧'、'一衣带水'、'一鼓作气'、'一曝十寒'……关于'三''九'的成语也不少,并不是人们特别钟爱七数。"

◎ 期间,与闸北区一衣带水的黄浦区苏州河畔也多次发生同类案件。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造句

一、琉球,与我国一衣带水,其服饰反映了该国的.政治状况经济水平生活习俗及自然环境。

二、隔着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经济交流就十分频繁。

三、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四、海峡两岸仅一衣带水之隔,理应和睦相处,多作交流。

五、朝鲜倘若崩溃,一衣带水的韩国和中国就会面临难民潮冲击。

六、远的不说,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近来就不断发生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事件,当地的土著对外来移民可谓赶尽杀绝,遭殃的不只是一向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却遭妒嫉的华人,连和他们肤色相若但非属同族中人的移民亦遭仇视杀害,杀人手法之残酷教人作呕反感。

七、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

八、从方法地位来看,台湾与澎湖,相隔一衣带水,脣齿相依。

九、日本是我国重要邻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开展农产品技术往来的历史十分悠久。

十、珠海濠天度假酒店是一家按涉处四星级标准兴建的商务休闲酒店,座落于与澳门个性行政区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珠海市湾仔充满欧式典雅建筑风格,散发出浓厚的欧洲文化气息,为珠海市湾仔地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篇2:一衣带水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G询问灭陈的计策,高G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小学生作文大全

隋文帝采取了高G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出处】《南史·陈纪下》:“ 隋文帝 谓仆射 高 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读】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通与交往。

篇3:一衣带水造句

1、安徽同长三角地区一衣带水,具有区位和资源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确保一衣带水的朝鲜政府正常运作,避免难民大量涌入中国,避免自己的边境线外出现一个对韩国和华盛顿友好的政权,这一切都符合中国的利益。

3、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4、所以我们和越南和朝鲜和日本都可以是一衣带水。

5、一衣带水连双山,绿树成荫桃花艳。神仙乐居此宝地,不知仙间是人间。

6、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

7、韩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所受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一点从韩国传统医学的学术核心体系中得以显现。

8、万州主城的几个板块都是一衣带水的形成的,所以他们的经济发展关联很大。

9、香港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

10、远的不说,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近来就不断发生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事件,当地的土著对外来移民可谓赶尽杀绝,遭殃的不只是一向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却遭妒嫉的华人,连和他们肤色相若但非属同族中人的移民亦遭仇视杀害,杀人手法之残酷教人作呕反感。

11、相隔一衣带水的海峡两岸,一旦兵戎相见,必然两败俱伤。

12、台湾和我们大陆一衣带水的,我们肯定会保护好他的。

13、就算是一衣带水我们也要坚持住,千万不能受他们的影响。

14、在这方面,中国领导人可向其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借鉴经验,尤其应具体研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5、隔着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经济交流就十分频繁。

16、这条小河,一衣带水,流水潺潺。

17、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18、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19、新店溪仅一衣带水,两岸人家,鸡犬相闻。

20、看到这些一衣带水的形势下我们怎么能够轻言放弃呢。

篇4:一衣带水的成语故事

一衣带水的成语故事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故事: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篇5:一衣带水的寓意

一衣带水出处

《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熲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宋史·潘美传》:“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

明袁宏道《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望江上之青峰,指湘皋之云树。汉沔相踞,一衣带水,竢君于油口之渡。”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质儿行》:“四月复往阜宁馆舍,黄河仅一衣带水,车辙马迹,纵横于河中。”

欧榘甲《新广东》五:“福建与台湾,相隔一衣带水。”

篇6:一衣带水成语积累

一衣带水成语积累

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答案:B

解析:

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意思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障碍。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颎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颎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颎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颎说: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篇7:一衣带水四字成语故事

一衣带水四字成语故事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故事: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篇8:一知半解解释翻译

一知半解解释翻译

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近义词

一孔之见、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反义词

真知灼见、真才实学、博古通今

英文翻译

have half … baked knowledg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成语举例: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清 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解,不能读作“xiè”。

成语辨形:知,不能写作“智”。

成语谜面:矢

成语故事

宋朝诗人陈师道认为苏东坡的诗风格初学刘禹锡,后学李白。清朝时期的《诗醇》却有不同的观点:“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

造句

1、对现代经济学的一知半解是导致他经营失败的原因之一。

2、深入剖析C语言中疑难杂症,经常碰到的让人一知半解的问题,在这里你将得到答案!

3、此时此刻,对那些自己一知半解却还侈谈外交、战争起因及罪责的人,我真不知道怎么严加谴责才好。

4、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不能一知半解,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彻底弄明白。

5、而一头栽进去的人,往往没受过多少训练,或者没有实战经验,所凭借的不过是一个小道消息,一个谣传,或是营业厅内一知半解的闲聊。

6、从来没有遇到过逆境的人,只能对他人和自己一样一知半解。

7、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我都一知半解,上课似乎听懂了,可是一到做题又不会了。

8、上班上到頭暈眼花,睇便簽睇到一知半解!

9、任何夫妻感情和知识的不一致、任何道听途说和一知半解,都会使******产生相反的不良作用。

10、“一知半解是危险的。”这句俗语确切地描述了这种情形。

11、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

12、一知半解比什么都不知道更糟糕。

13、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这是非常有害的。

14、但目前,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迎合市场,大炒概念,而消费者也是一知半解,对市场的规范极为不利。

15、一般,一知半解的人们会认为西方社会的技术更先进,西方人认为应该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因此把物质条件的提高视为他们修行的成就。

16、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益处有多大?未来它们将会有多么重要?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常常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

17、人在未得智慧、没有完全瞭解及掌握载具之前,根本不可能「懂」,充其量是一知半解而已。

18、现在最难的是得在一知半解中谋划布局,还要弄那么多方案。

19、他一再重复的错误在于对语法的一知半解。

20、客户往往对如何挑选装饰材料也一知半解,对材料的质地、用途了解甚少,容易买质次价高的材料。

21、你们抱着错误和一知半解的观点又吵又闹。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在文化上的任何方面与印度都是一样的。反之印度也是相同。

22、孩子对爸爸是完全没有印象的,我们离婚后不久也断了联络,但从孩子一知半解开始,我从来不回避这个话题。

23、看起来我什麽都懂,事实上,我对所有事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24、对于产品而言,人们可能知道的比较多。对于品牌就一知半解。

25、学生对于现金、信用卡及票据的运用,及其观念只是一知半解,另外,对于多种交易方法如以物易物、拍卖甚至未来金钱的运用更是模糊不清。

26、从接触过的许多学生的情况看,他们大多对英国美国的历史文化情况一知半解。

27、可是大家对风水问题似乎都一知半解,于是就对读者讲讲居室风水。

28、其实在我们新兴的市场里主力庄家常利用广大股民对指标的一知半解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29、苏格拉底曾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归根到底是物质的,别的人却把人的一知半解当成了全知。

30、五年级数学每天就一节数学课,学生一知半解,如何提高作业质量。

篇9:句子翻译解释

句子翻译解释

我喜欢淡淡地思念一个人

I like it when I'm a bit missing someone.

的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The most beautiful sight disappears the soonest, and real love hurts the most.

世上最美的,莫过于从泪水中挣脱出来的那个微笑

固定词组a smile through tears 含泪而笑

Here’s nothing more beautiful than a smile through tears.

每个嘴里说不想恋爱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无法拥有的人

Whoever says they don’t want to be in love must have someone in their heart that they cannot possess. (注:英文版来自大山的更正——相声演员大山,大家都熟哦~)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You can do anything as long as you believe so.

想不通的时候,试试倒过来想吧

If you can't figure out something, try think of it another way around.

篇10:三字经解释和翻译

三字经解释和翻译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篇11:使用一衣带水来造句

使用一衣带水来造句

1、珠海濠天度假酒店是一家按涉处四星级标准兴建的商务休闲酒店,座落于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珠海市湾仔充满欧式典雅建筑风格,散发出浓厚的欧洲文化气息,为珠海市湾仔地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琉球,与我国一衣带水,其服饰反映了该国的政治状况、经济水平、生活习俗及自然环境。

3、新店溪仅一衣带水,两岸人家,鸡犬相闻。

4、相隔一衣带水的海峡两岸,一旦兵戎相见,必然两败俱伤。

5、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6、安徽同长三角地区一衣带水,具有区位和资源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7、日本早在1963年就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如今正向普及化迈进。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所以日本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8、朝鲜倘若崩溃,一衣带水的韩国和中国就会面临难民潮冲击。

9、日本是我国重要邻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开展农产品技术往来的历史非常悠久。

10、从战略地位来看,台湾与澎湖,相隔一衣带水,脣齿相依。

11、横跨一衣带水的'关渡大桥,人车往来,络绎不绝。

12、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13、穿戴锃亮铠甲的奥诺兰朝着全爱琳这个位高势大的首领深打一躬,禀明了事情的原委。这座无比忠顺的城市,国内第二大都会的神情肃穆的元老们聚集在索尔塞尔349 ,照例对天界的神明们祷告一番后,关于该采取何等措施俾能让一衣带水的盖尔族355那崇高的语言得以光采地在世间复兴,严肃地进行了审议。

14、韩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所受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一点从韩国传统医学的学术核心体系中得以显现。

15、隔着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经济交流就十分频繁。

16、在这方面,中国领导人可向其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借鉴经验,尤其应具体研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7、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

18、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近来就不断发生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事件。

19、远的不说,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近来就不断发生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事件,当地的土著对外来移民可谓赶尽杀绝,遭殃的不只是一向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却遭妒嫉的华人,连和他们肤色相若但非属同族中人的移民亦遭仇视杀害,杀人手法之残酷教人作呕反感。

20、确保一衣带水的朝鲜政府正常运作,避免难民大量涌入中国,避免自己的边境线外出现一个对韩国和华盛顿友好的政权,这一切都符合中国的利益。

21、海峡两岸仅一衣带水之隔,理应和睦相处,多作交流。

篇12:一衣带水的成语含义

一衣带水的成语故事

一衣带水的成语出处是《南史》,书中的《南史·陈纪下》对这个成语有相关记载。

该成语的故事与隋文帝杨坚以及仆射高颎有关,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国力大增,有意征伐陈朝后主陈叔宝,陈叔宝依恃长江天险,不把隋朝放在眼里,隋文帝向仆射高颎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颎提出可以在收获季节扬言出兵,多试几次等他们不作准备,突然真的出兵渡江,另外还可以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仓库的粮食,削弱陈朝的财力。

隋文帝杨坚采取了高颎的'计策,他准备七年,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在出征前对对高颎说:“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

一衣带水-一衣带水的故事-一衣带水的寓意-一衣带水的意思

“一衣带水”与四字语停顿

诗经载驰全文翻译及解释

伤仲永字词解释+翻译

春夜喜雨古诗词语解释及翻译

解释近义词

担保法解释

成语故事解释

合同法解释全文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一衣带水解释翻译(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衣带水解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