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vvv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解释书范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解释书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 目录
篇1:答谢中书书词语解释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答谢中书书作者情感
2.答谢中书书重点句
3.《答谢中书书》的优秀教案
4.《答谢中书书》注释与翻译
5.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6.《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及文章佳句
篇2:答谢中书书单字解释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注释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一、重要字词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重点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课文理解
1、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思想?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①“美”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篇3:宝书的意思, 宝书的解释
宝书的意思, 宝书的解释
【词语】 宝书
【全拼】: 【bǎo shū】
【释义】: 非常宝贵的'值得珍视的书。
篇4:关于书的四字词语及解释
书字的字义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带有书的四字词语
蝇头细书、文弱书生、飘零书剑、名书竹帛、悬石程书、名书锦轴、鱼书雁信、洪乔捎书、洛下书生、秉笔直书、寝馈书中、废书而叹、黄耳寄书、废书长叹、白衣尚书、书富五车、著书等身、裁书叙心、书通二酉、月书赤绳、郢书燕悦、诗书发冢、临池学书、乱点古书、闭门读书、十年读书、读书三余、折节读书、书剑飘零、郢书燕说
书字相关成语意思
1) 有脚书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2) 燕颔书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3) 仰屋着书: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4) 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5)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6) 著书立说: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7) 凿楹纳书: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8) 凿柱取书: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9)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10) 咫尺之书: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11) 着书立说: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12) 左书右息:比喻倒行逆施。
13) 左图右书: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14) 坐拥书城:比喻藏书丰富。同“坐拥百城”。
15) 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16)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17)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18) 磬笔难书: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19) 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20)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1) 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22) 史不绝书: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23)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24) 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25)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26) 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27) 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28) 十年读书: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29) 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30) 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31)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32) 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3)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34) 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35) 书画卯酉: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篇5:答谢中书书字词解释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优美的意境。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本文作者从如下几方面濡墨染彩、熔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
山水相伴相映,则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入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
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则更为绚丽动人。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作者观察极细,笔致极纤,把握了事物特征,描摹山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晨景热烈欢跃,暮象清静幽寂,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其四,动静相衬之美。客观景物不会单调划一,散文写法也切忌呆板凝滞。作者很注意动与静的变幻与配搭。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
缜密的结构。本文虽属小品,可是作者仍精心结撰,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结构得如此经纬分明,脉络贯通,十分难得。
凝练的语言。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见底”则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篇6:古诗词回乡偶书原文及解释
古诗词回乡偶书原文及解释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简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提供的古诗词回乡偶书原文及解释,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
篇7:知书通礼成语解释
知书通礼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知书通礼
【标准发音】:zhī shū tōng lǐ
【繁体写法】:知書通禮
【知书通礼是什么意思】:有才学,懂礼仪
【知书通礼成语接龙】:尽人皆知 → 知书通礼 → 礼不亲授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指人有修养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zhī shū tōng lǐ】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6回:“看了柴进、燕青出言不俗,知书通礼,先自有八分欢喜。”
【对应近义词】:知书明理、知书达礼
篇8:郝隆晒书成语解释
郝隆晒书成语解释
【注音】hǎolóngshàishū
【出处】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释义】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学问
【结构】主谓式
【押韵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祸从口出、迭床架屋、剥床及肤、剥床以肤、人单势孤、待价而沽、胆大心麄、米粒之珠、得失荣枯、......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郝隆饱学多才,没有得到重用。他辞去参军的职务回故乡隐居。每年的七月七日当地有晒衣服的`风俗,家贫的郝隆解开衣扣袒胸露腹晒太阳,人们问他何故?他傲然地回答道自己在晒书
【成语示列】郝隆晒书的故事让人发笑。
篇9:虫书鸟篆成语解释
虫书鸟篆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虫书鸟篆
【标准发音】:chóng shū niǎo zhuàn
【繁体写法】:蟲書鳥篆
【虫书鸟篆是什么意思】: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虫书鸟篆成语接龙】:没毛大虫 → 虫书鸟篆 → 篆刻虫雕
【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用于文字等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chóng shū niǎo zhuàn】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篇10:哀的美敦书的意思, 哀的美敦书的解释
哀的美敦书的意思, 哀的美敦书的解释
【词语】 哀的美敦书
【全拼】: 【āidìměidūnshū】
【释义】: 见〖最后通牒〗。[哀的美敦,英ultimatum]
篇11:书陆放翁诗卷后解释 翻译 赏析
天宝间的诗人杜甫,他的诗就是一部历史;他对着杜鹃鸟再次下拜,有感于国破民困,泪下如涓涓泉水。龟堂老人陆游与杜甫旗鼓相当,所作诗刚劲雄放,直摩杜甫诗垒。他穿着轻裘,骑着骏马,赏遍了成都城中的名花;又持着洁白精致的器具,在建溪品尝著名茶。天下太平,宦游的足迹到过国中的一半;辞官归来,隐居鉴湖,与白鸥为盟,度过了晚岁年华。喝醉了酒随意挥洒,作出了高超的诗篇上万首;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投身战场,亲手斩下敌酋的头。床头挂着的宝剑白白地发出铿然声响,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大好河山落在敌手。远远的青山如同一线,那是中原大地,笼罩着蒙蒙哀怨;祖国的东南一带也燃烧着战火,恢复的大业已经成空。陆游啊,你的后辈虽然见到了九州一统,可统治者是胡虏,在家祭时怎么开口禀告你这泉下的老翁?
书陆放翁诗卷后创作背景:
有宋一朝,外患频仍,南渡之后,更是国事日非,风雨飘摇。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在元兵追击下,崖山一战,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抱八岁幼帝赵m投海,南宋遂亡。南宋诗坛经受着时代凄风苦雨的洗礼。爱国诗人面对亡国的奇耻大辱,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谱写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沉郁哀切的诗篇。爱国主义成了南宋诗歌最深刻、最动人、最光辉的主题。它不仅在陆游、文天祥等诗坛巨的创作中有着强烈的表现,而且在宋亡以后诗多遗民诗人的篇什中也有着鲜明的反映。林景熙这首《书陆放翁诗卷后》就是其中一首脸炙人口的绝唱。
★ 解释近义词
★ 担保法解释
★ 成语故事解释
★ 合同法解释全文
★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 一无是处怎么解释
★ 词语解释
★ 好词解释
★ 成语解释
★ 三字经解释
解释书范文(精选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