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女阅读理解答案

时间:2022-11-25 00:03:02 作者:catwalk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atwal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镜湖女阅读理解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镜湖女阅读理解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镜湖女阅读理解答案

镜湖女阅读理解答案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答案:14、A

15、B

16、评分说明: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篇2:镜湖女阅读答案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试题答案:

14、【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识记题。

15、【答案】B

【解析】“翻翻”的运用使小伞动感十足,进而把荷叶随风舞动的轻盈美感韵味十足地描绘出来,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所以“乱荷叶”的解释是错误的。

16、【答案】作品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突出她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诗中从“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描写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解析】

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

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 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

三、对于“镜湖女”这样一个年轻美丽、活泼可爱、热爱生活的船家女子,在 第16题中有具体考查,即“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我们既可以从“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也可以从肖 像描写,“乱荷叶”的动作描写,尤其是“约西邻女”明日看赛神的叙述,更可以从清丽的景色烘托的角度进行赏析。鉴赏角度虽多,但只有在真正读懂作品的前提 下,才能尽情发挥。

篇3:镜湖女阅读答案

镜湖女阅读答案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试题答案:

(四)14、【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识记题。

15、【答案】B

【解析】“翻翻”的运用使小伞动感十足,进而把荷叶随风舞动的轻盈美感韵味十足地描绘出来,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所以“乱荷叶”的解释是错误的。

16、【答案】作品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突出她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诗中从“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描写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解析】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 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对于“镜湖女”这样一个年轻美丽、活泼可爱、热爱生活的船家女子,在 第16题中有具体考查,即“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我们既可以从“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也可以从肖 像描写,“乱荷叶”的动作描写,尤其是“约西邻女”明日看赛神的叙述,更可以从清丽的景色烘托的角度进行赏析。鉴赏角度虽多,但只有在真正读懂作品的前提 下,才能尽情发挥。

篇4: 《镜湖女》阅读及答案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14、A

15、B

16、评分说明: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篇5:湖阅读理解答案

湖阅读理解答案

王蒙

①我喜爱湖。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种流动的深情。湖是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一点奇妙。早在幼年时候,一见到北海公园的太液池,我就眼睛一亮。在贫穷和危险的旧社会,太液池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是一个奇异的温柔,一种孩提式的敞露与清流。

②我常常认为,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山是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海是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沙漠是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庄严的等待。河流是一种寻求,一种机智,一种被辖制的自由……

③那时候我没有见过海,颐和园的昆明湖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浩浩然荡荡然的大水了。我每去一次颐和园,都要欣赏昆明湖的碧波,惊叹于湖水的美丽与自身的渺小。

④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把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上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

⑤北京的西山风景区是很美的,但是太缺少湖水了。这样,对于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对于小小的儿童乐园式的眼镜湖,我自然是情有独钟。一见到这样的水波荡漾,脸上不由得出现衷心的笑容。

⑥后来到了新疆以后,那就开了眼啦。在乌鲁木齐与伊犁之间的天山深处,著名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曾经怎么样地令人眼界开阔呀!湖水是咸的,湖水一望无际,湛蓝如玉,盘山公路傍湖而过,无数拉运木材、粮食、水泥、钢筋、百货的重型卡车从湖边走过。四周是长满枞树的高处终年积雪的山坡。时而有强劲的风自由地吹过。我在这里,感觉到一种庄严,一种粗犷,一种阔大。我不能不庆幸我终于离开了大城市,离开了那一个区一个胡同一处房子。我面对着的是一个严峻的、带几分神秘和野性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巨大而晶莹的咸湖,它冷静而又尊严,凛然而又高耸地存在着。你觉得你其实只能向往它却很难有机会去亲近它。

⑦在天山南麓的焉耆与库尔勒之间,有一个大湖——博斯腾湖,浩淼无际,芦苇丛生,坐着汽艇穿来穿去也见不到岸。据说有一个外国的总理看展览的时候看到博斯腾湖的照片甚感惊异,他说:“新疆不是不靠海吗?”那宛如内陆的海,那是远古时代的海的遗留,那是对于远离大海的新疆的特殊的慰安。

⑧在阿尔卑斯山的脚下,在芝加哥的北边,在布加勒斯特的市区,在高原墨西哥城近郊,我造访过许多湖泊。我流连忘返,我抱怨自己只能匆匆邂逅,匆匆离去,我太对不起上苍的得意创造与生活给予我的机缘。

⑨而珠海斗门的白藤湖呢?它是1993年6月走入我的记忆的。这是又一种心绪,又一番风趣。它是那样亲切随和,那样为人所有为人所用。它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资源,它是一种大自然的慷慨,也是特有的风水——它象征着斗门人的、白藤湖人的无限发达的可能。度假村的修建已经开辟了新的历史。白藤湖是一个更加人化的湖、人化的自然。1993年我有幸在这里居住了若干天。居住在白藤湖,我觉得舒适而又平安。我觉得发展其实并不难,生活其实也不是那么困难。只要好好地做,只要不把力量放在破坏上。只要我们变得更近人情一些,更简单一些。只要我们多一点美好的祝愿,少一点恶狠狠的狼眼。

小题1:作者在文章的①—⑤段分别写了北京的几处水域,它们依次是

、_________和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小题2: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湖是大地的眼睛。

(2)我流连忘返,我抱怨自己只能匆匆邂逅,匆匆离去,我太对不起上苍的得意创造与生活给予我的机缘。

小题3:本文以“湖”为题,但第②自然段却写到山、海、沙漠、河流等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结合文章末段中作者对白藤湖的感受,谈谈你对景观建设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北海公园的太液池、颐和园的昆明湖、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眼镜湖(2分),抒发自己对湖水的喜爱之情,同时和下文提到的湖水做对比(2分)

小题2:(1)作者将湖比作“眼睛”,形象地点明了湖带给作者的感触:美丽动人、极富灵性、对大地充满深情,表达了作者对湖的喜爱之情。(2分)

(2)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湖泊景观动人魅力的陶醉和亲近,表达出不舍和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无暇欣赏湖泊美景的遗憾之情。(2分)

小题3: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写出了山、海、沙漠、河流的人格形象特点,具体阐明了“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的哲理(2分);引起下文,为下文对湖的描述做好铺垫,引发对湖的秉性的联想思考(或突现了湖与人的不可或缺的亲情关系)。(2分)

小题4:(1)在白藤湖,作者充分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真切体悟到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道理。(2分)。(2)在景观建设时,应该利用自然资源,但不应该破坏自然,不应该贪婪地向自然索取,而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处(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答题模式可以为:本文记叙了一件……事。作者在文章的①—⑤段分别写了北京的几处水域,它们依次是北海公园的太液池、颐和园的昆明湖、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眼镜湖,抒发自己对湖水的喜爱之情,同时和下文提到的湖水做对比。

小题2: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所以这两个句子可以这样来赏析:(1)作者将湖比作“眼睛”,形象地点明了湖带给作者的感触:美丽动人、极富灵性、对大地充满深情,表达了作者对湖的喜爱之情。(2)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湖泊景观动人魅力的陶醉和亲近,表达出不舍和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无暇欣赏湖泊美景的遗憾之情。

小题3:

试题分析:做此类题型,我们要把内容先写出来,然后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最后回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本文以“湖”为题,但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写出了山、海、沙漠、河流的人格形象特点,具体阐明了“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的哲理;这样写的好处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对湖的描述做好铺垫,引发对湖的秉性的联想思考(或突现了湖与人的不可或缺的亲情关系)。

小题4:

试题分析:谈对景观建设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可以就文章内容中对白藤湖的看法,也可以写出白藤湖中景观建设的一些看法。结合文章末段中作者对白藤湖的感受,可以对景观建设发表这样的看法:在白藤湖,作者充分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真切体悟到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道理。在景观建设时,应该利用自然资源,但不应该破坏自然,不应该贪婪地向自然索取,而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篇6:陆游镜湖女翻译

陆游镜湖女翻译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诗作翻译

镜湖边居民擅长划桨行船,家家用船作为生产工具。

船家女儿粉面红如荷花美,头顶翠荷小伞忙着采菱。

傍晚归来时一弯新月初升,采菱女歌声随烟波荡漾。

回到到家里再约西邻女伴,明天湖桥去看赛会迎神。

延伸阅读:

乡人或病予诗多道蜀中遨乐之盛适春日游镜湖

作者陆游·年代南宋

(一)

嫩日轻云淡沱天,扑灯过後卖花前。

便从水阁杭湖去,卷起朱帘上画船。

(二)

湖波绿似鸭头深,一日春晴直万金。

好事谁家斗歌舞,方舟齐榜出花阴。

(三)

舫子窗扉面面开,金壼桃杏间尊罍。

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台泛水来。

(四)

花光柳色满墙头,病酒今朝嬾出游;却就水亭开小宴,绣帘银烛看归舟。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少年时即有爱国壮志,29岁赴临安应锁厅试,名列第一,次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秦桧死后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累官至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因力主抗战屡遭投降派打击,嘉定二年郁郁而终,享年85岁。其诗今有9300余首,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高产作家。内容多抒发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鞭笞投降集团,同情人民疾苦。风格雄浑。体裁上各体兼备,尤以七律见长。《关山月》、《书愤》、《示儿》等为传诵名篇。亦工词作,风格与“婉约派”相近。其文,思想性与艺术性成就颇高。今有《剑南诗槁》、《渭南文集》等著作传世。

篇7:沙湖阅读理解答案

沙湖阅读理解答案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③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④深了人意。余戏⑤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导人⑥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13)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⑦洗笔泉,水极甘⑧,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⑨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⑩暮雨子规(11)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2)。”是日剧饮而归。

【注释】: ①相:察看。②庞安常:人名。③颖悟:聪颖,有悟性。④辄:就。⑤戏:开玩笑。⑥异人:奇异的人。⑦王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逸少是他的字。⑧甘:甜。⑨兰芽:刚长出的兰花幼芽。⑩萧萧:风雨声。(11)子规:杜鹃鸟。(12)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而慨叹光阴易逝,其实人生也有返老还童的可能,就像这流水也能向西流一样。(13)蕲(qí)水:县名,即今湖北省浠水县。

【翻译】: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练习】:(此练习题为中考文言文阅读)

此练习中引用段落,带有一些下划线等格式。(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注][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

1.本文题为“游沙湖”,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 ,于是 ,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 ,作者写词抒怀。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1)因( )往相( )田得疾

(2)是( )日剧( )饮而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2)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谈谈你对文中词的下半阕的理解。

游沙湖阅读答案

1.得了病(或“得疾”) 求医(或“求疗”) 同游清泉寺

2.(1)因为 察看(2)这 多

3.(1)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2)谁说人老了不可再年少?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必因为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反映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旷达、热爱生活的思想

4.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沙湖阅读理解答案]

篇8:《镜喻》阅读答案

7.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五官莫明于目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假于镜而见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客有任目而恶镜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泰然谓美莫己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解析:C.前句中的“任”是“相信、信任”的意思;后句中的“任”是“随意、自由”的意思。A.两句中的'“莫”均是不定代词,解释为“没有谁(哪一个)”;B.两句中的“假”均是“凭借、借助”的意思;D.两句中的“莫己若”都是“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意思。

答案:C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目转求助于镜 求:求助

B.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明:明察

C.鲜当意者 当:相称

D.左右匿笑 匿:暗中;偷偷地

解析:C.使……满意,合乎(心意)。

答案:C

《镜喻》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理解答案

《镜喻》阅读答案及翻译

沈括《古镜》阅读答案

女匪阅读及答案参考

镜湖的作文

春游湖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桃花源记及答案

牡蛎阅读理解答案

春风阅读理解答案

镜湖女阅读理解答案(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镜湖女阅读理解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