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有路,我陪母亲走了,下面给大家分享有路,我陪母亲走了,欢迎阅读!
篇1:有路,我陪母亲走了
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
有很多纵横交错,曲曲折折的山路
春天路边长满了青草
一大早,露珠早已静躺在那些交错的绿草间
夏天在乡间的小路上有一群小孩子
穿的凉快极了,你追我赶抓起了蛐蛐
秋天的路两旁满是落叶
凉风袭来,响起树叶的沙沙声
冬天白雪皑皑的午后万籁俱寂
扫雪的人们将门前的小路踩的咯吱咯吱响
一年四季啊,每一条路,都是一种风景
篇2:有路,我陪母亲走了
那条路需要跨过两条河,翻过一座山,攀上一座矮崖
那条路无论严寒或酷暑,清晨或日暮我们都义无反顾
那条路的一头连着母亲,另一头是母亲的牵挂
我们无数次走在那条小路上
从我小时候起,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跟着母亲踏上那条路
大西北的山路,真是累人
翻山越岭,过河攀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炎炎的烈日烤晒着我细嫩的皮肤时
我不禁心生抱怨,母亲,你为什么要嫁这么远
到底是为什么,母亲多次提起却又不愿再多提一次
那条连着亲情的路,我们走了20年
从踩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已经架起了小小的石板桥
每逢雨雪消融,河水再也不会漫上裤脚了
眼前的那座大山,被推土机削掉了高傲的山顶
在那座山顶上也曾留下了母亲唱的《洪湖水浪打浪》
我们常常认为是高高的山峰遮住了希望
现在想来,只有真正到达了山顶才会更有盼头
你看见了山那边屋顶上反光的太阳能
你瞧见了山那边错落有致的田地
便会感觉到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希望就在眼前
那条我们走了20年的.路
经历过四季变化,日夜交替
对现在的我和母亲来说,已经没有了体力的威胁
那条我们走了20年的路
伴随着岁月变迁,时光荏苒
对我和母亲来说,牵挂和思念从未改变
那条我们走了20年的路
路边谁家的房子,谁家的田,谁家的车
我们依然还是很熟悉
那条走了20年的路
在那条路的三分之二处有一处清泉,还在流淌
它日夜不停地涌出泉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那条路还在
然而已经成年的我不能随时陪母亲出发了
但我依然会在大城市的车水马龙里
寻求我的理想,牵挂我的亲人
我答应母亲,有时间了我一定再陪着她去走走
那条路还在,我们的牵挂还在,生活的希望也还在
篇3:我陪母亲朝圣散文
我陪母亲朝圣散文
进入寺院外围,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周围有很多卖吃食的小地摊。
有些摊上摆满桔子、苹果、雪梨、甘蔗等,都是些解渴的水果;有些摊子是专卖凉米线、凉卷粉、小锅米线、炸洋芋条等,都是管饱的吃食。
再往前走是个宽阔院场,中央有一张八九米的长桌,上面铺着黄色桌布,披洒下的桌布裙边绣满了莲花图案,桌上摆着一些我不知名的祭祀用具,桌子的一头站着两个穿黄色长袍上面绣着五彩图案的长老,口中念着我听不懂的语言,桌两旁围着十来个人。我发现黄袍者中,年纪稍轻的那位袍子下露出牛仔裤和黑色皮鞋,年长的露出灰色长裤黑色布鞋,不过我和周围的人一样,并没有发笑。
院场一面又是一长排摆得整整齐齐的摊位,卖的也是清一色的香烛、纸火、纸括等一类的祭拜用品。
另一面却是一个大长亭,是有些陈旧的砖木结构,以实用性为主。里面摆着好多张木桌,后面都端正地坐着一排长者,正忙着给前面的香客们填写帖子。
我把目光移到他们身后的墙面,上面分别标明“挂功德”、“求帖”、“盖印章”等。
两侧墙上则镶着崭新的大理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某年修缮捐助者的姓名、捐助数额等,看这些碑文,寺院前后是经过好多次的修缮,石碑却是新刻的。石碑的下方地上,则摆了好多的白色蛇皮袋,里面已装满大米,还有人陆陆续续地把从家里带来的大米往里倒。
母亲拉着我过去,把从家里带来的一碗米往里倒。我也拿出母亲让我带的米,发现里面有干碎树叶,这是在林间穿行时蹭到的枯叶残枝,而我又是第一次,匆忙间忘了扎紧袋口所致。我歉意地对负责收米的长者笑了笑,解释说米在路上弄脏了,不好往里倒的,长者和善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我和母亲走到挂功德的地方,取出零钱投到功德箱里,旁边也有捐赠多的,有专人负责记录。
母亲说去求帖,我按母亲的要求算了算,一共需求八封帖,五元一封,包括书写及盖印章,价格很亲民。
母亲求的分别是子女们车辆的平安帖,子女各小家的吉祥帖,我们拿帖到书写处请长者填写。因为怕沟通不畅,我事先已预备了祥细姓名列表,交到长者手中略一交待等着对方书写就行。
写好就得去盖印章,印章上刻的是什么我不清楚,不过看盖章的人却是一脸认真严肃,每次盖章之前重重地印红墨,然后在固定位置摆得端端正正后,用力往下按,按好后还要确认清晰,然后再盖下一张。
然后母亲就到各摊位前购买纸火香烛纸括,也是八份,到一个很大被烟熏得黑乎乎的铁炉前烧,每烧一份,唇舌开合默念有词,我并不太清楚母亲念的是什么,估计就是祈愿吧!我全程按母亲的指示行事以减少母亲劳累,并不询问。
母亲又带着我回到香火摊位前,买了很大的两捆手制香,到各殿内神像前跪拜。
我抬头凝望各位神像,雕得十分精细,目光炯炯,衣冠色彩鲜艳,我从小就害怕这些雕像,不敢多看,马上移开目光,只是在母亲跪拜时分别往香案上添放香火。那香案都是石刻高案台,上面已经点了无数的蜡烛,把无窗深殿照得豁亮,和神像炯炯的目光一样审视着每一个跪拜者,香案上早已堆满了一大堆香烛。
母亲同样口中念念有词,拜毕见我已添置香火就往下一个神像处跪拜。
拜完所有神像后,母亲如释重负,轻松地带着我走出神殿。
母亲目不斜视认真地下石阶,我却被殿前石阶两旁院场里跳唱的人吸引。有一群穿着民族服装跳我不知名的民族舞的,旁边有民族鼓和二胡手伴奏;也有一群跳些时兴舞蹈的;还有一群随着音乐跳广场舞的大妈。我淡淡地看了看,心里未做任何评价,随着母亲的脚步走下高高的石阶。
此时已快下午四点,我带母亲走到卖凉米线的小摊前,挑了家看上去比较干净的摊位,给母亲点了碗她爱吃的凉碗豆粉,两杯酸梅汁。
母亲看我只点一碗豆粉,急了,非让我也吃一碗。我不能吃辣椒,也不太饿,本不想吃的,看母亲不依,就也点了一碗,请摊主别放辣椒,母亲这才满意地吃起碗豆粉。
我一直知道没辣椒的凉豆粉难吃,没想到饿了半天之后还是一样难吃。为了让母亲安心,我还是耐着性子吃了一大半。
酸梅汁味道很好,我们入院到现在快四个小时,早就极渴,都喝了个底朝天。
中途有同村邻居过来问我,自己开车了没有?我说走路来的。邻居便热情邀请我们搭他们的车,我想到自己祭拜时不够虔诚,想用徒步来弥补。母亲来时早已走累,我便把她托他们带回去,我自己走路回家,邻居再三邀请,母亲也说我一个人走那么远的'山路她无法放心,我就到处寻找想走回去的同伴,遍寻无果,母亲又说她陪我走,最终我只好决定陪母亲搭邻居的车回家。
快出寺院时,门口小贩摊上卖着一米多长的高香,母亲说我也该敬个香,她看我的眼神满是期待,我不想她失望,过去买了一把三支的高香,十五元三支,同样很亲民的价格。
走到院外门口崖边的铁炉前,我点燃高香,到炉旁大树下插好,鞠礼三拜,心里默念“全家安好,父母康健”。
旁边,有一个双脚齐断、脸上因注射激素导致严重变形的中年人,在向过往行人乞讨,母亲和邻居都掏出纸币往他装得满满的大纸箱里放钱。
我冷眼旁观,不劝阻也不布施。
对于这些可怜的乞讨者,我曾有很长远的心理变化历程:最初是满心怜悯地尽力而为,带着儿子上街见到他们,就找出零钱让他去献爱心;后来听到一个“打拐办”工作的朋友说,很多人贩子拐走小孩,用残忍的手段弄残孩子,为了博人同情,打激素使他们长瘤变形,然后终身控制他们乞讨,非法获利。我上网查,类似报道铺天盖地,现在我更加同情他们,却不再给他们钱;我也教导儿子,要献爱心到正规渠道,给特殊群体、贫困家庭捐钱捐物,自己的短期善良必须同狠心作斗争;现在我们小家庭内都有共识,为了更明净的社会,不要街边布施,尽己所能不让犯罪团伙有利可图,这样以后受害者才会越来越少。
我不劝阻母亲和邻居,因为她们未必信我,也不会走更远的地方,他们这么做会让自己心安,再说在这特殊场合劝人莫行善,也太不合时宜了。
我们走下山崖,到了坡下停车场,同车都是邻居,大家说着家庭趣事,欢笑着往家赶。
其实,整个一天的过程就是普通的敬神祈愿,我之所以用“朝圣”命名,于我是一场关于孝道和善道的心灵洗礼,于母亲则是还旧愿祈新愿,为家庭尽力的心安,当然也有一些关于善恶的内心拷问。
明年,母亲还会虔诚前往,我只要不是完全抽不开身,也会陪伴……
阅读的小伙伴们,愿你们也平安喜乐,多陪陪父母!!!
篇4:母亲走了随笔回想
母亲走了随笔回想
不知道世上是否有主宰生死的神灵.-
也很疑惑一个人思想上走上绝端,内心是怎么个想法.和这世界诀别,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可的确一切都是现实.她走了,告别了世界,告别和所有亲人.抛下了我-她一辈子最爱的儿子.泪水以在眼眶中打转,屏幕上的字体已经模糊....-人老了,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可不到而立之年却站在母亲的坟前.悲伤的心情,无人可知...-
每每想在继续写完这篇悲伤的文章,可每每坐下来,泪水却总是和我为伴。-
感觉活着真累!假如上天给我一个死法,可以让我静悄悄的离去,我宁愿顺从。可生老病死,没人可以操控。看着自己的生活,看着自己的亲人。去做死的抉择,简直无法想像,从何处选择。可有人却选择离去,选择和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生活说:不见。。。。-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也给了我独个落泪的机会,黑夜里可以脱掉虚荣的面具,不在管别人的言语,让我静静的落下心里的所有悲伤的泪水。-
母亲走了。带着我们所有的,对她的爱走了。带走了我们至少一般对生活的希望走了。-
我是多么的思念她,多少次梦里相见,我却无法把她带回现实中来。我多想告诉她:妈妈你的孙子现在很乖。。在有2个月就会走了,可你在也看不到了,假如你在天能知道,你会多后悔多后悔啊!-
坟墓不是另人可怕和恐惧之地,而是另人沉思和思念之地。-
母亲走了,留下一方矮矮的坟墓,我怎能看清楚里面,怎能在拉您的手。-母亲走了,留下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喊您声妈妈,我何时才能听到回答啊~~-
篇5:我就要走了
我们班两个星期组与组间换一次位置。这个星期是我坐在第一组的最后一星期。
这几天我靠着墙壁,一直在想些什么。我也不知在想什么,心里的念头消失不去反而每日愈烈。我一直望着窗外高大的青翠欲滴的树。我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坐在这里了吧。第一次发现你很感性。后桌半开玩笑地说。我很感性吗?我反应过来。是的。后桌的同桌答。我一点也不感性。我平静地说。
我真的一点也不感性。我甚至不太理解感性是什么意思。我是理性的。可是看看黑板上鲜红的“中考到计时31”的字样,我不停地看窗外,想留住些什么。
我一直不喜欢这所学校,我呆了三年宝贵青春的地方。我却又喜欢漫步在空旷的露天操场,顺便抬头看飘着几缕浮云的湛蓝天空;我喜欢下课时凝视窗外的远山,好像它三年都是一个样子。可我一直不接受它。就算这里有我爱慕的老师和珍贵的纪念。
又一眼看见鲜红的“31”。还有一个月,我就要走了。再也没有机会在这里等待45分钟一次的下课铃,然后望向新修的319国道。以后上课再也没有火车汽笛的伴奏。太阳很快下山的冬天,我不会再一边漫步操场一边欣赏夕阳的余晖。
31。
我就要走了。
篇6: 如果我走了
地球,一如我在的昨天
只是,那些不再被掩藏的秘密
慢慢显露出来
包裹着阴暗的光鲜
如被海水拍上岸的玻璃
从闪着欺骗光泽的珠宝
降为垃圾
粉碎了,四处丢弃
腐烂的尸体也掩不住了
被掘墓人挖出
然后明白了
缕缕恶臭的来源
篇7: 如果我走了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走了,进了天堂或是地狱,这世上只留下我曾经的名字。那时,有谁可以为我祭奠?
灰暗的白天,飘着细雨。我像一个无所适从的孤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漫无目的地游荡。想用逛街的方式打开精神的枷锁,可依然,冷峻写上脸上,冷漠刻在心上。
这时候,应该有多少伴侣在小窝里卿卿我我,有多少情侣在游玩中缠缠绵绵……面对欢乐的人们,一刹那我的心猛然一沉,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有谁还能记住我?又能记多久?
有多少事儿,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有多少朋友,还没熟悉就已经陌生;
有多少缘分,还没相遇就已经离散;
有多少激情,还没点燃就已经熄灭。
心若一动,泪就千行。
心若一痛,泪已汪洋。
疲惫的灵魂牵着机械的躯体,回到暂时属于自己的蜗居,竟发现还有笑容挂在脸上。有谁知道笑得最灿烂的人其实就是把悲伤掩藏得最深的人。
燃一支烟,看烟圈飘散;听一段歌,随歌声飞旋。
我不喜欢诉说,却可以耐心听别人诉说。他或她把我当成知音,告诉我他或她的心事以及一切。诉说的人得到了解脱,听者的心却沉重了几分。
夜来了,依然细雨蒙蒙。别人,也许该睡的都睡了。唯有我望着屋顶麻木地疼痛,孤独地沉沦。在卑微的希望与绝望中等待天明,却好像在今夜,被什么所刺伤。
歌声很深情,“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夜,忽然好漫长;心,忽然好寒凉。泪,又不争气地滑下了脸庞。
透过沉寂的黑暗,我能窥视多远?是否有人与我隔山隔海隔天相望?
歌声已是如泣如诉,“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终究,我还是我,走不进别人的梦乡。
打开网络,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记忆里有多少欢乐多少疯狂。如果我走了,身体化成了灰尘。我愿把灵魂安葬在空间虚网。也许,这里才是我的守望。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走了,有谁可以为我祭奠?
★ 陪母亲过年散文
★ 我的母亲读后感
★ 全陪欢迎词
★ 陪产请假条范文
★ 全陪导游词
有路,我陪母亲走了(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