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研究:高风亮节孟浩然

时间:2022-11-25 00:57:04 作者:红泥小熊猫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红泥小熊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孟浩然研究:高风亮节孟浩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孟浩然研究:高风亮节孟浩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孟浩然生平:高风亮节孟浩然

孟浩然生平:高风亮节孟浩然

孟浩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一生布衣,未获寸禄,可以说是一位纯粹的诗人。故历史上关于他的生平记载,极为简略。然他独领风骚,在开有唐一代诗风中有其不可磨灭的功勋;而其诗味之醇厚,艺术品位之高,都是值得称道的。他善写山水诗,与王维等人形成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使我国的田园山水诗,一时蔚为大观。在中国诗史上,写下了颇为光辉的一页。

自五四以来,研究孟浩然其人其诗的文章有数百篇之多,研读这些诗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相当清晰的孟浩然形象。

关于孟浩然的生平和交游

唐代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记载:“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仪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又载:“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按此记载反推,孟浩然当生于唐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据《新唐书》、《旧唐书》、《唐才子传》等史料记载和北京大学陈贻焮教授等考证: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隐鹿门山(今湖北襄阳县境内),本宅叫涧南园,在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

对孟浩然的生平及交游,许多学者作了考证。由于史料缺乏,这些成果确实来之不易,但毕竟众说纷纭。综合大家的观点,可用较为粗略的线条勾画如下;在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前即孟浩然三十六岁前,为在乡隐居读书时期;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始,他先后到洛阳、湘赣、扬州等地漫游:开元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727—728年),为长安应试时期(有学者认为,孟浩然可能多次入京求仕);开元十七至二十一年(公元729—733年),为吴越漫游时期;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公元733—740年),为晚年故园隐居时期。吴越归来,孟浩然已渐入老境,隐居故园,也时出访幽。这一时期又两度外出,一次是开元二十一年秋至次年春入峡游蜀;一次是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谪任荆州长史,孟浩然被人邀入幕从事,随张九龄巡视、游览了大江南北一些地方。开元二十六年春辞去从事,归家隐居。

孟浩然的交结甚广,朋友可谓遍天下。张九龄、杜甫.王维、裴朏 、卢馔、裴总、郑倩之、独孤册、李白、王昌龄、韩朝宗、张子容、王迥、崔国辅、阎防等,皆与浩然为忘形之交。

关于孟浩然的思想和人格

对于孟浩然的思想和人格,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闻一多先生认为:“孟浩然本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陈贻焮先生认为,孟浩然和陶渊明很相似:“他们生活虽似出世精神是入世的,他们都有抱负,都经受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矛盾的.痛苦,都认识了并揭示了现实和官场中的黑暗与丑恶,都冀求完成一种独立的不媚世的人格。”(见《孟浩然研究集》第217页)

现在有些学者持孟浩然热衷仕途之说,但朱起予先生认为“殊可怀疑。”(见《孟浩然研究集》第220页)孟浩然自述他的世家说:“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末躬。”(《书怀贻京邑故人》)以大儒孟子的后裔自居的孟浩然,无疑地与当时社会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一样,兼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修身济世思想总要或多或少影响到孟浩然。他又生当开元盛世,如果说一点没有入世之意,反倒是不近人情的。这也大概是孟浩然入京求仕的思想基础。

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张祜、皮日休等和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对孟浩然均有崇拜和敬仰之情。他们有的是孟浩然的至交,有的距孟浩然生活的时代很近,对孟浩然思想和人格的评价是可信的。今有某些学者对孟浩然的思想和人格的评价,多含有臆断成份,或据现代的评价标准,难有中肯之见。

关于孟浩然的审美观和诗歌艺术风格

中国社科院陶文鹏研究员在《论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见《孟浩然研究集》第284页)中,对孟浩然的审美观及在诗歌美学观指导下的创作实践作了精辟论述。他认为:“这位终身布衣的盛唐山水诗人,是在明确的诗歌理论指导下进行创作的。是他,最先以诗的竖琴,弹奏出清新美妙的盛唐之音。”

诗是心灵的写照,表现的艺术。诗人富于音律和图画美的语言文字,通过抒写感情和情绪反映现实生活。孟浩然也很重视诗歌重写心灵,抒发感情这一美学特征。他一再宣称:他的诗都是感物动情,因情萌兴写成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孟浩然直接运用“想象”这一概念,来说明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想象若在眼,周流空复情。”(《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孟浩然关于静心观物、感物动情、因情起兴、以意运思、驰骋想象直到精心结构这一系列的美学见解,正是从生活到诗歌,从现实美到艺术美的整个创作过程。

孟浩然的山水诗具有多种色调和风致,正是他多样性审美趣味的反映。但是,孟浩然最爱好清美。他的诗也体现出清真、清幽、清空、清旷、清淡之美。

闻一多先生是以诗人之眼光来看孟浩然的。他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中,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的到底有诗没有。淡到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见《孟浩然研究文集》第258—259页)。

和任何一个伟大诗人一样,孟浩然的诗歌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主要不足之处是内容不够丰富。还有一部分说禅谈道的诗,也是一些评论家非议的焦点。“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孟诗是有局限性的,但我们不应有什么苛评。

最后,让我们用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中的佳句来结束此文吧:“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愿大家更好地学习借鉴孟浩然等古代前贤的创新精神和高风亮节,成为新世纪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拓者,成为时代的风流人物. 高风亮节孟浩然

篇2:孟浩然

孟浩然三首

孟浩然的诗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美读]

春天是贪睡的季节,懒洋洋睡到十分满足,那将醒未醒之间的朦胧状态,真的很惬意。听见鸟儿叫得欢,心里顿时开心,知道这是一个晴天,是赏玩春色的好时光——突然就想到:昨儿一夜可是风雨不止呢,花儿恐怕凋谢了不少吧。

这诗写得十分浅近,连未识字的小孩也能读懂几分,但不要忽视它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相当细致:处处闻啼鸟那一种欢喜之情,是跟昨夜风雨声连在一起的,而花落知多少的担忧,也不是醒来那一刻才产生,它是昨夜的心情,在睡梦中被忘了,醒来时又忽然浮到心头。而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春眠不觉晓的特殊条件下,一个朦胧瞬间几乎是潜意识状态的活跃情绪被描写得如此亲切生动,难怪它成了唐诗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篇章之一了。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美读]

老朋友请客,说是炖了个把只鸡,煮了些黄米饭,都是乡村里平常的食物。到了他的庄子,有连片的绿树环绕着,也不是有意的,就自成一处小天地;离城倒也不远,但隔着逶迤的青山,便各有自己的气氛。坐在窗前,眼前是平坦开阔的打谷场、菜园子,随意饮着酒,也没有特别的话题,只闲扯些农庄里的琐事。不知不觉就到了该告别的时候,彼此都还依依不舍,于是留下了重阳再访的预约,它构成诗中情感的延伸。

这诗写得很平淡的'。不过,老朋友之间就是这么个情形,没有多少礼节的讲究,说些什么也无所谓,彼此想着了,能在一起闲聊一会就觉得挺满足。所以看似平淡,却浸透了淳厚的人情。再说远些,这种平淡又显着无所用心似的萧散,它跟城市里官场中免不了的虚饰、焦虑、紧张,正好是相反的情调。只是,诗人没有说那么多,也无意将这村庄描绘得像桃花源似的,他只说了些平淡的话。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美读]

从渔梁渡头到鹿门山,一路行程,时与景渐变,诗境也渐渐转向清幽。黄昏的渡头是嘈杂的,嘈杂的人群各有所归。当诗人乘舟驰向鹿门山时,他的身影以一个飘逸的姿态从喧嚣的尘世脱出。而来到了鹿门山,已是夜色笼罩,山树虚淡如烟,在月光的照耀下浮现出一种难言的美妙。鹿门山恍在世外,因为这是隐者的居所。古有汉代的庞德公,今有追随他的诗人自身,他们被称为幽人。在一片寂寥中,幽人诚然是孤独的,但他们和恬静的山林、明洁的月色自有一种和谐。惟有在这里,他们才真正找回了自己。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汉江西岸,他另外又在处于汉江东岸的鹿门山营建了一所别业,表示追随庞德公的隐逸之志。这首诗把纪行和述志合为一体来写,以一种流水般的调子,传达了从归隐生活中感受到的轻快与喜悦之情。

篇3:孟浩然:春晓

孟浩然:春晓

《春晓》几乎是人人能诵,它已经通俗得不能再通俗,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但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还是要欣赏它,你知道吗?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旱晨。

2、闻:听见。

3、啼鸟:鸟鸣。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英汉对照】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a spring morning

meng haoran

i awake light-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

everywhere round me the singing of birds --

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 the storm,

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称为王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答案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篇4:孟浩然经典诗句

孟浩然经典诗句

1、题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8、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9、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10、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1、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12、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14、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篇5:孟浩然古诗词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诗词:《送朱大入秦》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诗词:《临洞庭上张丞相》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诗词:《与诸子登岘山》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诗词:《夜归鹿门歌》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篇6:孟浩然古诗词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初秋孟浩然

孟浩然洞庭湖

孟浩然简介

春晓孟浩然

春晓 孟浩然

孟浩然黄鹤楼

孟浩然诗句赏析

孟浩然的古诗

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字浩然

孟浩然研究:高风亮节孟浩然(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孟浩然研究:高风亮节孟浩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