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花已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爱护公告财产通告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爱护公告财产通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如何区分通告和公告
如何区分通告和公告
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一、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第一,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二、公告与通告的一般写法 :
(一)公告的写法 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 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2)发文机关+文种;(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头。说明发布通告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提出的根据要充分,目的要明确,为下文提出“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奠定基础。 中间。写通告的具体事项。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措施较多,应该分项予以说明。分项说明宜采取递减法,由主及次,由大到小,以便读者或听众能够迅速、正确地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通告的具体事项是要面向公众,要求公众周知和执行的。因此,要力戒表述上的主次不分或忽轻忽重,否则就会使人产生繁杂无序的感觉,不利于读者或听众迅速地、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结尾。写执行的具体要求(包括时间、程度、范围等)。最后可以“特此通告”收束,也可以省略。
篇2:财产认领公告怎么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xx海事局向本院提出申请,称“xx”轮于xxx年8月进入xx港后一直锚泊于港池通航水域,严重影响xx港及其通航水域的安全,其船舶所有权人不明,请求判令现停泊于xx港的“xx”轮为无主财产。经审查,xx海事局的申请合法,现发出财产认领公告:“xx”轮的船舶所有权人应在公告有效期限内向本院认领该轮,公告期满无人认领的,该轮将被认定为无主财产。本公告的有效期间为一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计算。
联系人:xxxx。地址:xx市xxx路xx大厦1201室xxx海事法院xx庭。邮编:xxxxx。电话:xxxxxxxxxxx,手机:xxxxxxxxx7。
特此公告
xx年二月十
篇3:财产认领公告怎么写
为了构建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制止违法侵占行为,xxxx公司会同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对被非法侵占的xxxx公司生活区空置房进行核查、清理,经查共计20户室内的物品所有权不明,目前统一放置在原xxxx第八幼儿园处,请上述物品的所有权人,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手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xxxx公司房屋清理联合工作组认领,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xxx。逾期无人认领的按无主财物处理。
明细如下:
1、五村1幢205室、308室、505室;
2、五村4幢504室;
3、五村5幢508室;
4、五村6幢303室、404室;
5、六村7幢205室、206室、408室、507室、606室;
6、六村8幢407室、502室;
7、六村9幢403室、502室;
8、六村17幢405室;
9、六村18幢301室、405室、501室;
特此公告。
xxxx公司生活区空置房清理工作组
xxx年九月十六日
篇4:通告和公告的区别
通告和公告的区别
通告和公告二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都具有晓谕性和公布性,也就是说,内容都是知照性的,发布范围都是面向全社会。
要想避免二者之间概念的混淆和文体的误用,关键是区分二者的不同。这些区别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
公告是用来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涉及内容多是国家大事或省市级的行政大事,或者履行法律规定必须遵循的程序。小的局部性事项和非法定的事项,不能采用公告的形式公布 。
通告是用来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它所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那么重大。
对发文机关的限制性有较大不同。
公告是一种高级别的文体,只有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才能由高级别的行政部门发布,这一点前面介绍公告的特点时已有阐述。
而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使用的'文体,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发。
发布范围有所不同。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采用的文种,它的发布范围比较大,面向全国,有时面向全世界,遍示天下,一体周知,接受的人越多越好。
通告虽然也是面向社会发布的,但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社区范围内,而且内容也多是指向一个特定的人群,要求这一社区的某一类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所以通告的定义中特意强调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发布的方式不同。
公告多数是在报刊上刊登,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也不能印成布告的形式公开张贴 。
而通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篇5:通告与公告是一样吗
通告与公告是一样吗
很多人不知道,通告与公告是不是一样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1、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公开性文件,在有效的范围,了解其内容的人愈多愈好。
在写法上要求篇幅简短,语言通俗易懂、质朴庄重。
2、不同点
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3、定义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4、范例
(一通告范文)
中国人民银行通告
明日起发行1990年版壹圆券人民币
以国务院批准,我行定于1995年3月1日起发行1990年版壹圆券人民币。
一、1990年版壹圆券与1980年版壹圆券比较,总体设计不变,对局部图案和色调稍有调整,具有以下特征:
(一)由双面凹印改为正面单面凹印;
(二)正面:中间部位的底纹全部由假金色底纹代替了原来的黄色和桔黄色底纹。两侧部分的底纹全部由大红色代替了原来的大红色和黄色。背面:以桔黄色代替了假金色。
(三)年号由1980改为1990。
二、新发行的1990年版壹圆券人民币与现行壹圆券人民币在市场上同时流通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其中任何一种人民币。
行长×××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二公告范文)
中国侨联招录机关工作人员面试公告
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有关规定和中国侨联招录计划,现将中国侨联20招录机关工作人员面试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加面试的人员
姓 名 准考证号
崔 越 95211281113
朱建宇 95219170108
蔺 轩 95217920311
孙本静 95218942217
孔明敏 95218451704
经济联络处职位最低分数线为114.4分;政策法规处职位最低分数线为122分。
二、面试时间、地点
年1月24日上午8时30分在中国侨联机关办公楼(北京东城区北新桥三条甲一号)面试。请各位考生准时到达,迟到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
三、面试注意事项
1、参加面试人员须回复信箱ccan00@163.com确认。
2、参加面试人员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所在学校盖章的报名推荐表或所在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报名登记表1份,本人近期一、二吋免冠彩色照片各三张。缺少上述证件者,原则上不得参加面试。
3、面试结束当晚确定参加体检人员,第二天进行体检。接到参加体检通知的人员,25日清晨不得进食、进水,保持空腹。体检结束后考生即可返回。
4、考生食、宿、路费用自理。
四、联系人和电话
赵珊珊 010—84024904、64011649
组织人事部人事处
篇6:公告与通告的异同
(一)公告的写法 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 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2)发文机关+文种;(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头。说明发布通告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提出的根据要充分,目的要明确,为下文提出“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奠定基础。 中间。写通告的具体事项。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措施较多,应该分项予以说明。分项说明宜采取递减法,由主及次,由大到小,以便读者或听众能够迅速、正确地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通告的具体事项是要面向公众,要求公众周知和执行的。因此,要力戒表述上的主次不分或忽轻忽重,否则就会使人产生繁杂无序的感觉,不利于读者或听众迅速地、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结尾。写执行的具体要求(包括时间、程度、范围等)。最后可以“特此通告”收束,也可以省略。
通告的格式:
中国人民银行通告
明日起发行1990年版壹圆券人民币
以xx批准,我行定于1995年3月1日起发行1990年版壹圆券人民币。
一、1990年版壹圆券与1980年版壹圆券比较,总体设计不变,对局部图案和色调稍有调整,具有以下特征:
(一)由双面凹印改为正面单面凹印;
(二)正面:中间部位的底纹全部由假金色底纹代替了原来的黄色和桔黄色底纹。两侧部分的底纹全部由大红色代替了原来的大红色和黄色。背面:以桔黄色代替了假金色。
(三)年号由1980改为1990。
二、新发行的1990年版壹圆券人民币与现行壹圆券人民币在市场上同时流通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其中任何一种人民币。
行长×××
一九xx年x月二十二日
篇7:通告与公告的异同
关于通告与公告的异同
通告的含义
通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通告的定义为: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和公告二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都具有晓谕性和公布性,也就是说,内容都是知照性的,发布范围都是面向全社会。
要想避免二者之间概念的混淆和文体的误用,关键是区分二者的不同。这些区别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
公告是用来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涉及内容多是国家大事或省市级的行政大事,或者履行法律规定必须遵循的程序。小的局部性事项和非法定的事项,不能采用公告的形式公布。通告是用来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它所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那么重大。
2.对发文机关的限制性有较大不同。
公告是一种高级别的文体,只有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才能由高级别的行政部门发布,这一点前面介绍公告的特点时已有阐述。而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使用的文体,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发。
3.发布范围有所不同。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采用的文种,它的发布范围比较大,面向全国,有时面向全世界,遍示天下,一体周知,接受的人越多越好。通告虽然也是面向社会发布的,但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社区范围内,而且内容也多是指向一个特定的人群,要求这一社区的某一类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所以通告的定义中特意强调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4.发布的'方式不同。
公告多数是在报刊上刊登,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也不能印成布告的形式公开张贴。而通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范文
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冲击铁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公告
最近,一些城市和地区相继发生冲击铁路、拦截列车、破坏铁路设施等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恶性事件,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重大损失和影响。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特公告如下:
一、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铁路部门,要把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由领导同志亲自负责,组织足够力量,确保铁路运输畅通无阻。
二、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冲击铁路车站,破坏铁路设施,在铁路上设置障碍,以及卧轨强行拦截列车等。一旦发生上述中断铁路运输或威胁铁路运输安全的违法犯罪情况,各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予以排除,并依法惩处。
三、各地武警部队要抽调适当警力,加强铁路重点部位的保卫工作,帮助铁路部门维护好车站治安秩序。对带头闹事和进行破坏的,要坚决予以打击,绝不手软。
四、铁路运输部门的职工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严格纪律,坚决制止无票乘车,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以上各点,各地要迅速广为宣传,坚决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
xxxx年六月七日
篇8:公告和通告的应用的区别
一、公 告
(一)文种常识
1.涵义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用公告。”属公布性公文,面向国内外社会公开发布。
公告是知照性的下行文,主要用于国家机关向人民群众公布政策法令,说明采取重大行动的目的,宣布禁止妨害国家和公共利益的行为的有关规定,以及其他需要人民群众了解的事项。
2.种类
(1)重要事项公告
(2)法定事项公告
(二)写法指要
公告由标题、正文和签署三部分组成:
1.标题
公告的标题应是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齐全,且三部分通常不能有所省略。如果发文机关为授权机关,还要在标题中写明“授权”字样,这时标题中三部分的顺序可以稍作变动。
2.正文
公告的正文通常不能太长,不必要的叙述、议论和说明必须去掉。文字应朴实庄重、鲜明准确。多由告知内容和结束语构成。告知内容如属纯知照性的,只需写明事实即可;如属对被告知一方有所要求的公告,要在正文中写明有关要求。正文结束时,有时要用“现予公告”、“特此公告”等结束语。
3.签署发文机关和日期。
发文机关名称一般要用全称,属几个机关共同发文的,可用习惯的简称。
二、通 告
(一)文种常识
1.涵义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属公布性、知照性公文,面向社会各有关方面公开发布。是各级机关、团体常用的具有一定约束力和执照性的下行文。使用比较宽泛,高级机关可以使用,一般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可使用。
2.特点
(1)法规性
(2)专业性
(3)普遍性
3.种类
(1)法规性通告
(2)知照性通告
(二)格式扫描
1.标题
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比较大的单位一般都冠以发布单位,并体现出内容。格式为:×××关于××××的通告。
2.落款
标题有发布单位的,后面则无落款;标题没有发布单位的,落款要注明发布单位。发布通告的时间,写在标题之后、内容之前;或落款的后面均可。
3.正文
正文由原由、事项、结尾三部分构成。
4.通告一般可以张贴、见报,也可以文件形式下达。
三、相关链接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1.内容与作用不同
2.发文单位不同
3.受文对象不同
4.发文方式不同
[公告和通告的应用的区别]
篇9:公告与通告的区别及
公告,是指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或者公开宣告,宣布。国务院4月16日发布、20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告的使用表述为:“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公布依据政策、法令采取的重大行动等;二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公布依据法律规定告知国内外的有关重要规定和重大行动等。
公告具有其严肃、庄重、权威的特点。它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发,所及内容重大而且多能引人关注。公告也具有公开性,它可以由大众传播媒介予以广泛展布。公告由其性质、内容、发布机关来区分,一般分为国家事项公告和司法公告。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循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体。
本类两种,被称为发布性公文或知照性文告,中心是晓喻告语,就是把欲使接收者知晓的`情况、事体、规定、要求发布出去,或者说是告知、关照到有关方面。由于告白的对象范围广泛,“一体周知”,所以又称“周知性文章”。
公告与通告的分工
“公告”,发文机关级别更高(多为省、部、以上机关),宣布的事更重大;或告知的范围更广,有时包含国外:发布的方式一般不张贴,而是通过通讯社、电台、报刊。
“通告”,使用机关范围最大,各种机关单位都可以发布;内容有时具有专门性(如银行、交通方面的),而事项则更一般化:发布方式多种式样,可张贴,也可在报刊、电台发布。报纸发布可省略日期,因报纸有日期。
格式和写法
1. 标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公告”标发文机关和文种,有时只标文种即可:标题如无发文机关名称则在结尾必须落款。“通告”标题一般要标出单位或事由。
2. 正文。包括开头的原因,讲原因目的;主体的事项,及告知的内容,可以分条款写下;最后是写结尾,写实施的期限、范围以及违反如何等,也可以简洁地提出对人民的希望,对违背者的警告等,然后再写、或结尾只写结束用语,如“特此公告”等。
3. 文尾。包括署名和日期。以机关名义发布,标题如已有机关名,就不必署了。
由于告语面广,撰写时要注意:事理周密无漏洞,条理清楚不啰嗦,语言通俗不鄙俚,文风严肃不做作。做到易读易懂易知。
范文:
1.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三号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4月3日选举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会主席。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xxxx年x月x日于北京
2.通告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通告
xxx年第1号
《北京市国内新闻单位驻京记者站管理规定》已于xxx年x月x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京政法发〔xxx〕73号),现予发布施行。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xxx年x月x日
篇10:公告与通告的不同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从上述定义和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公告和通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都属于公开性文件,在有效的范围,了解其内容的人愈多愈好。二是在写法上要求篇幅简短,语言通俗易懂、质朴庄重。
当然,这两个文种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补交电话费的《公告》,《桥牌大赛通告》,老干部体检的《通告》,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公告和通告是现行法定行政公文中唯一的同类两种文种,两者都是公布性与知照性相结合的告示,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在公文处理实践中经常出现文种用错的现象。很多该用通告的公文,都用了公告,如我们经常见到的房屋拆迁公告,机动车辆禁止通行公告,都是属于滥用公告的例子。
一、发布机关不同
公告的发布机关级别很高,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发布,根据授权可发公告的如新华社,以及各省、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等,一般机关和基层单位不能制发。而通告可以不受单位级别的限制,国家一般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根据自己职权范围发布。
二、受文对象不同
公告面向国内外公众,而通告限于国内某一地区、系统、地段的群众和有关人员。
三、重要程度不同
公告内容涉及到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所以十分重要,而通告涉及的'是一般事项,往往限于一个行业、系统或部门,内容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业务性。
四、发布形式不同。
篇11:通告与公告的异同
通告与公告的异同
1、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公开性文件,在有效的范围,了解其内容的人愈多愈好。
在写法上要求篇幅简短,语言通俗易懂、质朴庄重。
2、不同点
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3、定义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的范文:
关于对益阳资江大桥施工期间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
益阳资江大桥定于1月14日至6月15日对南岸引桥进行施工,施工方式为全封闭施工。
为确保益阳资江大桥南岸引桥施工期间的道路安全与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条之规定,施工期间将对滨江路和康富北路实施交通管制,届时经滨江路和康富北路施工路段通行的车辆,请绕到其他道路通行;封闭期间所有单位及个人车辆提前做好寄存停放准备,公交车、出租车做好改道营运工作,具体时间如下:
一、201月14日至1月29日,全封闭滨江路大禹广场路段约150米,经此路段通行的车辆请绕到建筑路通行。
二、年2月15日至206月15日,全封闭康富北路市一中校门口至大禹广场路段,经此路段通行的车辆请绕到建筑路或大桃路通行。
上述时间如遇下雨天气顺延。
凡违反《通告》规定的车辆,由公安交警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特此通告
2016年1月5日
篇12: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一、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第一,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1、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公开性文件,在有效的范围,了解其内容的人愈多愈好。
在写法上要求篇幅简短,语言通俗易懂、质朴庄重。
2、不同点
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3、定义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公告与通告的一般写法 :
(一)公告的写法 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 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2)发文机关+文种;(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头。说明发布通告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提出的根据要充分,目的要明确,为下文提出“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奠定基础。 中间。写通告的具体事项。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措施较多,应该分项予以说明。分项说明宜采取递减法,由主及次,由大到小,以便读者或听众能够迅速、正确地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通告的具体事项是要面向公众,要求公众周知和执行的。因此,要力戒表述上的主次不分或忽轻忽重,否则就会使人产生繁杂无序的感觉,不利于读者或听众迅速地、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结尾。写执行的具体要求(包括时间、程度、范围等)。最后可以“特此通告”收束,也可以省略。
篇13:谈谈通告和公告的区别
谈谈通告和公告的区别
通告的含义
通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通告的定义为: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和公告二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都具有晓谕性和公布性,也就是说,内容都是知照性的,发布范围都是面向全社会。
要想避免二者之间概念的混淆和文体的误用,关键是区分二者的不同。这些区别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
公告是用来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涉及内容多是国家大事或省市级的`行政大事,或者履行法律规定必须遵循的程序。小的局部性事项和非法定的事项,不能采用公告的形式公布。通告是用来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它所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那么重大。
2.对发文机关的限制性有较大不同。
公告是一种高级别的文体,只有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才能由高级别的行政部门发布,这一点前面介绍公告的特点时已有阐述。而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使用的文体,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发。
3.发布范围有所不同。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采用的文种,它的发布范围比较大,面向全国,有时面向全世界,遍示天下,一体周知,接受的人越多越好。通告虽然也是面向社会发布的,但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社区范围内,而且内容也多是指向一个特定的人群,要求这一社区的某一类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所以通告的定义中特意强调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4.发布的方式不同。
公告多数是在报刊上刊登,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也不能印成布告的形式公开张贴。而通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公告:
公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向国内外郑重宣布重大事件和决议、决定时所用的一种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用‘公告’。”公告使用频率也颇高,例如国家领导人、人民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变更、任免,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重大科技实验等均可应用公告。
公告具有其严肃、庄重、权威的特点。它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发,所及内容重大而且多能引人关注。公告也具有公开性,它可以由大众传播媒介予以广泛展布。公告由其性质、内容、发布机关来区分,一般分为国家事项公告和司法公告。
篇14:通告和公告的区别(标准版)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一、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第一,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二、公告与通告的一般写法 :
(一)公告的写法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 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2)发文机关+文种;
(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头。说明发布通告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提出的根据要充分,目的要明确,为下文提出“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奠定基础。 中间。写通告的具体事项。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措施较多,应该分项予以说明。分项说明宜采取递减法,由主及次,由大到小,以便读者或听众能够迅速、正确地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通告的具体事项是要面向公众,要求公众周知和执行的。因此,要力戒表述上的主次不分或忽轻忽重,否则就会使人产生繁杂无序的感觉,不利于读者或听众迅速地、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3.结尾。写执行的具体要求(包括时间、程度、范围等)。最后可以“特此通告”收束,也可以省略。
通告范文:
中国人民银行通告
明日起发行xxx年版壹圆券人民币
以国务院批准,我行定于xxx年x月x日起发行xxx年版壹圆券人民币。
一、xxx年版壹圆券与xxx年版壹圆券比较,总体设计不变,对局部图案和色调稍有调整,具有以下特征:
(一)由双面凹印改为正面单面凹印;
(二)正面:中间部位的底纹全部由假金色底纹代替了原来的黄色和桔黄色底纹。两侧部分的底纹全部由大红色代替了原来的大红色和黄色。背面:以桔黄色代替了假金色。
(三)年号由xxx改为xxx。
二、新发行的1990年版壹圆券人民币与现行壹圆券人民币在市场上同时流通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其中任何一种人民币。
行长×××
xxx年x月x日
篇15:公告与通告的区别和写法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从上述定义和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公告和通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都属于公开性文件,在有效的范围,了解其内容的人愈多愈好。二是在写法上要求篇幅简短,语言通俗易懂、质朴庄重。
当然,这两个文种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补交电话费的《公告》,《桥牌大赛通告》,老干部体检的《通告》,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篇16:公告与通告的区别和写法
(一)公告的写法
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
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
相对于公告,通告的使用比较普遍。对于现实生活中或工作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认为需要让一定范围的`人员明白或遵守,常常可以使用通告。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通告》,《××市供电局、公安局关于严禁窃电的通告》、《××市劳动局关于禁止私招外地劳动力的通告》,等等。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2)发文机关+文种;
(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头。说明发布通告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提出的根据要充分,目的要明确,为下文提出“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奠定基础。
中间。写通告的具体事项。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措施较多,应该分项予以说明。分项说明宜采取递减法,由主及次,由大到小,以便读者或听众能够迅速、正确地领会文件
的精神实质。通告的具体事项是要面向公众,要求公众周知和执行的。因此,要力戒表述上的主次不分或忽轻忽重,否则就会使人产生繁杂无序的感觉,不利于读者或听众迅速地、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结尾。写执行的具体要求(包括时间、程度、范围等)。最后可以“特此通告”收束,也可以省略。
★ 公告格式范文
★ 公告范文
★ 通告格式
★ 财产保险合同
★ 财产授权委托书
★ 汽车公告范文
★ 解散公告
爱护公告财产通告范文(精选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