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理念:1、无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应该把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是有关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因材施教。
2、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读文章的感情上,在对文章的理解上,都不求绝对的统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人教版)第七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描写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皂荚树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7月
教学地点:长春市安达小学
教学班级:四年七班
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幻灯片
授课类型:一类课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准字音
1、字音:采取师生换位法处理清楚字音。
皂荚帐篷空地一串串打旋儿轻烟袅袅曾经盛水
2、词义:简单词即可当场解决,复杂词可设为悬念,留在课文中解决。
二、读清课文
1、自由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自然,力求熟练。
2、互相听读:想读给谁听都可以,听者给予正确评价。(5分制)
三、了解内容
1、初步了解:谈知道了哪些内容?什么地方感觉良好?
2、质疑问难:简单问题可以当场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争取下节课自已解决。
第二课时
引入: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学生提问)敢想敢问是个好孩子,如果你们能自已钻研,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更好了。
敢干吗?(敢!)老师提示一点方法:多认真读,多设身处地想。
学习2――4自然段。
(一)读课文。
1、自由读,语感听起来要令人舒服。
2、听读,教师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每个人在小组中交流自已欣赏的地方。
(三)各组选代表在班级交流。
1、教师出示本部分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词语:“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程序关系较为难理解。看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一串”“一串串”;“一层”“一层层”。把这些意思合起来就“密密麻麻“。从而体会作者用词有序、准确的特点。此部分意思作者出色的描写乃归功于他平时细心的观察。
(对“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一读写训练落实得水到渠成。此处教学教师还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让他们尝受到成功的愉快,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精讲,采用画图和实际演示配合的方法。
“皂荚树好大呀!它的主干粗得六个小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它的枝叶很茂盛,整个小操场差不多都被荫盖住了。具体看,叶片很小,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看上去向绿色的大帐逢。这棵皂荚树你喜欢吗?”
(五)教师引读。
(六)带感情朗读。
(七)背诵你喜欢的地方。
三、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学习5――8自然段。
(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棵高大的皂荚树能为同学们提供哪些方便?
1、如果下小雨,那密密的皂荚叶子会遮住雨水,同学们会照常活动。
2、炎热的夏天,皂荚树能为同学们遮荫,同学们在树下乘凉舒服极了。
3、冬天如果下雪的话,皂荚树的叶子掉到地上,很多很多,又很碎小,多难扫啊!对于以上想法,教师要及时地小结:敢想敢问很好,你的想法是实际的问题,多而小的叶子给同学们的清扫方面是带来了不便,但作者的想法是要赞美皂荚树,故这些问题就不写在文中了,以便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明白了吗?
(二)读文,体会作者如何表达的;汇报,哪些地方表达得好。
词用得好:…….
寓意深刻:皂荚树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这种精神是作者赋予的,是他平时多看和多想的结果。
四、讨论学习着深理解
学习9――10节。
(一)讨论学习。
针对学习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争取自问自答,估计以下三句学生不易理解,讨论时,教师要注意。
1、对“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已淋着……”这两句的理解,采用联系前文的方法。“曾经”指“过去”,这里指前文的春夏秋冬,皂荚树是如何为别人服务。“启迪”是由物所思,向皂荚树学习助人为乐,舍已为人的精神。
2、对“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的理解,采用联系全文的方法。“一颗种子”就是“一种精神”。“生根发芽”就是这种精神要发扬光大。
(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注重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二)情境处理。
1、读情境铺垫的语句:“轻烟袅袅,褐红色的火苗升起来,映在……,引起了我的.沉思。……”通过朗读及想象体会引作者入境,也引读者入境的感人语句。
2、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协助他们,帮他们进行艺术加工,也就是配上适当的音乐,使其效果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艺术感。
五、增加积累注重延伸
(一)积累:好词佳句一……
.写作方法――留心观察描写具体
学习方法――联系前文联系全文
自我教育――助人为乐舍已为人
(二)练习:
仿文中描写皂荚树外形的部分,练说一段话,内容是自已熟悉的一种植物。
(只说片段,目的是让大多数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着实完成读写训练点。)
(三)作业:
1、把“说好”的“片段”回家后写下来。
2、选自已喜欢的好词佳句记载下来。
板书设计:
春天遮阴
高大的皂荚树 夏天挡雨
秋天奉献枝叶
冬天取暖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茂盛的皂荚树以及它给同学们的欢乐与方便,赞美了皂荚树无私奉贤的精神。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的阅读探究实践为主,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本文蛛蛛皂荚树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感悟作者借皂荚树书法的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四年级的小朋友活泼聪明好奇心强。本节课学生们大都敢于也善于提问。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固定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的意识还应该提高。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
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理念:
1、无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应该把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是有关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因材施教。
2、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读文章的感情上,在对文章的理解上,都不求绝对的统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人教版)第七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描写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皂荚树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207月
教学地点:长春市安达小学
教学班级:四年七班
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幻灯片
授课类型:一类课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准字音
1、字音:采取师生换位法处理清楚字音。
皂荚帐篷空地一串串打旋儿轻烟袅袅曾经盛水
2、词义:简单词即可当场解决,复杂词可设为悬念,留在课文中解决。
二、读清课文
1、自由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自然,力求熟练。
2、互相听读:想读给谁听都可以,听者给予正确评价。(5分制)
三、了解内容
1、初步了解:谈知道了哪些内容?什么地方感觉良好?
2、质疑问难:简单问题可以当场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争取下节课自已解决。
第二课时
引入: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学生提问)敢想敢问是个好孩子,如果你们能自已钻研,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更好了。
敢干吗?(敢!)老师提示一点方法:多认真读,多设身处地想。
学习2――4自然段。
(一)读课文。
1、自由读,语感听起来要令人舒服。
2、听读,教师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每个人在小组中交流自已欣赏的地方。
(三)各组选代表在班级交流。
1、教师出示本部分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词语:“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程序关系较为难理解。看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一串”“一串串”;“一层”“一层层”。把这些意思合起来就“密密麻麻“。从而体会作者用词有序、准确的特点。此部分意思作者出色的描写乃归功于他平时细心的观察。
(对“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一读写训练落实得水到渠成。此处教学教师还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让他们尝受到成功的愉快,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精讲,采用画图和实际演示配合的方法。
“皂荚树好大呀!它的主干粗得六个小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它的枝叶很茂盛,整个小操场差不多都被荫盖住了。具体看,叶片很小,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看上去向绿色的大帐逢。这棵皂荚树你喜欢吗?”
(五)教师引读。
(六)带感情朗读。
(七)背诵你喜欢的地方。
三、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学习5――8自然段。
(一)让学
篇3:语文 -高大的皂荚树
语文 -高大的皂荚树
14.※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3.练习给课文分段.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学生读课题。重点读准“皂荚”(zàojiá)
2.教师问:“从题目上看,皂荚树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读后回答:高、大)
3.那么,这棵高大的皂荚树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教师出示下列词语卡片,学生读:
空地 茂盛 伸展 槐树 帐篷 遮挡 投下 凉爽 扁豆 竹竿 熬水 打着旋 轻烟袅袅 褐红色 启迪 格外 曾经
三、学生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并标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查字典理解“格外、曾经、空地、暴烈、轻烟袅袅”等词的意思。
2.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同学们打开书,带着“①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②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的问题读课文。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1~4自然段,思考上面的问题。
2.请一个同学读1~4小段,回答问题①
教师问: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写着呢?读出来。(学生读第1自然段。)
教师问:这个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意思?(学生答:这段介绍了皂荚树的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读出皂荚树所在的地方。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① 学生分句读,比较异同。
② 指导学生读第2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还从哪儿看出皂荚树的高大和茂盛?
4.请两个同学有语气地读1~4自然段,并回答:“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学生读后回答)
(二).总结1~4小段
教师问:1~4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皂荚树的位置及它的样子。)
(三)按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给课文分段。全文可分两段。
第三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1.全文分几段?每段的意思是什么?
2.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呢?
二、继续讲读新课
(一)学习第5自然段。(教)
1.学生读这段,思考:春季,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什么方便?
2.学生答教师板书:遮挡雨滴
3.我们像平常一样游戏、做操,而皂荚树呢?(它却被雨淋着。)
4.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皂荚树助人为乐。)
5.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课文。
(二)学习第6自然段。(辅)
1.学生读这段,给自己提出问题:“夏天,皂荚树为同学提供什么方便呢?”
2.学生自己找答案,教师板书:遮挡烈日
3.“暴烈”一词是什么意思?
4.“皂荚树晒着自己而为我们遮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它为了我们而奉献自己。)
5.查字典理解“格外”一词的意思。(格外是超乎寻常的意思。)
6.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7.用“格外”造句。
8.有语气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它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自己学习7~10自然段。(放)
学生按上述的方法,自学这部分。
1.秋天和冬天,皂荚树为同学们都提供了什么方便?2.从这儿看出皂荚树怎样?3.有语气地朗读。
(四)学生有语气地读5~10段。提问:一年四季,皂荚树给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方便?(学生看板书回答。)
(五)重点学习最后一段。
教师问:皂荚树一年四季为人们提供方便,它只有奉献而从不索取,这种精神怎能不被人们所称赞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赞它的?
1.学生读最后一段,想:望着这跳动的火苗,引起了我的沉思,什么是“沉思”?(深深地想)沉思什么?(学生从“皂荚树啊皂荚树”开始读,读到“多少启迪”。)
2.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皂荚树牺牲自己,甘心默默地奉献,为别人带来方便和快乐的高尚品格,使同学们受到了启示和教育。)
3.学生再读这几句话。(有语气)
4.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种子?(学生联系上文后不难想到:这是一棵饱含着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在这里指的是什么?(这种奉献精神在“我们”心中扎下根,永远发扬下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
2.学生仿读。
四、教师.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作者从树干、枝叶、果实等方面的特点,联系一年四季生长的不同变化观察它,描写它,使这棵高大的皂荚树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皂荚树对人们做出的贡献和它那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五、布置作业
认真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皂荚树的精神。
语文教案-高大的皂荚树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 1、无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应该把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是有关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因材施教。
・・ 2、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读文章的感情上,在对文章的理解上,都不求绝对的统一。
・・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人教版)第七册
・・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描写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
・・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
・・ 3、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方面的教育。
・・ 教学重点:
・・ 1、学习皂荚树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
・・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
・・ 教学时间:7月
・・ 教学地点:长春市安达小学
・・ 教学班级:四年七班
・・ 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幻灯片
・・ 授课类型:一类课文
・・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读准字音
・・ 1、字音:采取师生换位法处理清楚字音。
・ &nbs
篇5:高大的皂荚树
高大的皂荚树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高大的皂荚树
2、介绍皂荚树(看插图)
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叶小呈卵形或长圆形,总状花序,开淡黄色的`花。结荚果,扁平、褐色,泡水可用来洗衣服。荚果、刺、树皮都可以入药,是祛痰剂。荚果也叫皂角。
二、理解课文内容
1、生字:皂、荚
注意字音、偏旁、组词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作者是怎样把皂荚树四季生长的特点和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和描写的?小组讨论,填好表格,并说说皂荚树给你什么感受?(体会皂荚树无私的奉献精神。)
季节
生长特点
带来方便
春
满树新绿
遮雨
夏
枝繁叶茂
凉爽
秋
皂荚成熟了
清洁
冬
落叶
取暖
4、填完表格反馈时,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怎么感受到皂荚树枝叶繁茂的?清洁后的同学们什么样?应该怎样读?
5、把作者沉思的句子读一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指什么种子?
(皂荚树--一颗饱含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种子)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被皂荚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7、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三、小结
1、皂荚树有一种奉献精神,你还知道其它树具备的好品质吗?
(如,联想到校园里的树,院子里的树,公园里的树,家乡的树,还可以联想到值得颂扬的其它事物。)
2、.写作方法: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排比句
3、再读读课文。
高大的皂荚树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11.高大的皂荚树
11.高大的皂荚树
11.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3.练习给课文分段。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课后第(2)题,理解结尾“沉思”的话的涵义,体会皂荚树的助人为乐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2.“熬”字的字形分析。
3.“格外”“曾经”两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生词卡数张、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皂荚树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高大的皂荚树)。
1.学生读课题。重点读准“皂荚”(zàojiá)
2.教师问:“从题目上看,皂荚树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读后回答:高、大)
3.教师用红笔在“高大”两字下画红点。
4.那么,这棵高大的皂荚树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尤其是生字的字音。
2.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生字的字音要反复读。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分析生字。
(1)读音。
“皂、帐、遮”是翘舌音;“曾”是平舌音。
(2)字形。
“荚”与“夹”字形相近,“豆荚”的荚是上下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应查“艹”部。
学生分别组词。(豆荚、皂荚树;夹子、夹东西。)
“篷”与“蓬”字形相近容易混淆,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音相同,都读(péng),区别后组词。(帐篷、搭篷子;朝气蓬勃、蓬松。)
(3)书写。
工整、规范、美观的书写十分必要,教师指导学生字的书写。
三、认读字词
教师出示下列词语卡片,学生读:
空地 茂盛 伸展 槐树 帐篷 遮挡 投下 凉爽
扁豆 竹竿 熬水 打着旋 轻烟袅袅 褐红色 启迪
格外 曾经
①个别学生读。
②齐读。
四、学生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并标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查字典理解“格外、曾经、空地、暴烈、轻烟袅袅”等词的意思。
2.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
教师说:“皂荚树是落叶乔木,枝上有刺,叶小呈卵形,开淡黄色的小花。结荚果,扁平,褐色,可用来洗衣服,也可入药。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和欢乐。”
同学们打开书,带着“①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②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的问题读课文。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1~4自然段,思考上面的问题。
2.请一个同学读1~4小段,回答问题①(学生答:皂荚树长在学校操场的东边。)
教师问: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写着呢?读出来。(学生读第1自然段。)
教师问:“空地”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解释“空地”是指没有被占用的地方。)
教师问:这个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意思?(学生答:这段介绍了皂荚树的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读出皂荚树所在的`地方。
高大的语句。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①学生分句读,比较异同。(学生读后回答第2句好,因为不仅仅从“好大”一词知道皂荚树很高大,而且还很形象地用“六个小同学拉手抱树”写出了皂荚树的高大、粗壮。)
②指导学生读第2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教师辅导学生用上述方法学习下面两句。
教师出示小黑板:
①学生读这两句,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第2句话好,因为从枝叶的“四面伸展”、“可以阴盖整个小操场”看出皂荚树的茂盛。)
---------------------------
②教师指导学生读第2句。
(3)还从哪儿看出皂荚树的高大和茂盛?
①学生读第4小段。
②学生概括第4小段的意思(写出了皂荚树叶子的特点)
③教师问:“皂荚树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叶子小,成串,密密层层。)
④比较“一串”和“一串串”的不同,写出叶子的特点是成串的。
⑤比较“一层”和“一层层”的不同,写出叶子很多,密密层层的特点。
⑥什么是“帐篷”?(它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的东西)在这里把什么比成了帐篷?说明了什么?
⑦学生有语气地朗读第4小段。
4.请两个同学有语气地读1~4自然段,并回答:“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作者
篇7:《高大的皂荚树》教案
《高大的皂荚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以及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方便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3、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沉思的三个分句。
教学难点:
文中的结尾句。
第一课时
目标:导入新课、自学课文、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校园里有很多花草树木,它们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因此,人们都非常喜欢这些花草树木,常常去观察它们。我们的校园有什么树是你们常常留心观察的?
学生叙述。
有个校园,里面有一棵皂荚树,有位小朋友经常去观察,从春夏到秋冬连续观察,写出了一篇好文章,题目就是《高大的皂荚树》(板书课题)
教学:皂,zào肥皂的皂,荚,jiá,与植物有关,如豆荚,皂荚,告诉了我们它的作用,像肥皂一样,
它的样子,像豆荚一样。
皂荚树你们见过吗?(出示幻灯片)皂荚树每到春天发新的枝叶,夏天枝叶繁茂,秋天结果实,放在水里煮一煮或用开水泡一泡,就会像肥皂一样有很多泡沫,可以洗手洗头洗衣服。它的果实长长的,像个大豆荚,所以它的`名字就叫皂荚树。
学校的皂荚树是什么样的?它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方便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
二、范读
三、自由读
四、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子新词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所怎样抓住主要内容的?
3、出示段落大意
皂荚树的样子
一年四季,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4、根据段意,学生独立分段。
5、给多音字组词:
空 kōng( ) 旋xuán( ) 盛shèng( )
kòng( ) xuàn( ) chéng( )
第二课时
目标:理解皂荚树高大的两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初读课文
1、感受题目。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高大的皂荚树》(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写什么吗?
学生回答:皂荚树(皂荚树的高大)。
2、那课文主要写了皂荚树的哪些方面呢?(如学生回答不出,就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轻声朗读一遍课文。)(如果能回答的学生不多,同桌可以讨论)
3、学生回答,板书:外形高大、提供方便。
4、分段: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这篇课文分成两部分,你能分出来吗?
二、感受皂荚树外形高大(1、2、3、4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幅图,看看从图画中能不能感受到皂荚树非常高大?(手指着皂荚树的树干:你们看看,皂荚树高大吗?看着这幅画,你们想说什么?好大的皂荚树啊,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那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看看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皂荚树非常高大。)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回答。
(1)、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
A、六个学生表演
B:教师看着树发表感叹:好大的皂荚树啊!同学们的感觉呢?
(2)、好茂盛的皂荚树啊,它向四面伸展的枝叶,差不多可以阴盖住我们整个小操场。
学生读,问全班学生:你感觉到了皂荚树高大吗?没有,再请另外一个学生读。
(3)、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
(你是怎么体会的:为什么不用一串、一层呢?)
3、全班齐读,再次感受皂荚树的高大。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觉到了这棵皂荚树确实高大,那么,这棵皂荚树除了长得高大以外,她还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提供方便)
三、领会皂荚树精神的高大
1、好,请同学们默读5、6、7、8、9自然段,想一想:皂荚树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2、学生发言,(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概括地说)板书:
春 挡雨
夏 遮阴
秋 洗净
冬 取暖
3、品味皂荚树的精神,唤起学生对皂荚树的感情。
(1)、春天,皂荚树给我们遮挡了雨滴,让我们可以在树下尽情地玩,(看投影:看!这些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想想这些小朋友会对皂荚树说什?么?
(2)、夏天,皂荚树为我们挡住了暴烈的太阳光,让我们在操场上都不觉得热,觉得格外凉爽。这时,你想对皂荚树说什么?
4、那作者又想对皂荚树说什么呢?请同学们用课本上的话说一说。
(1)、指名读。
(2)、你们觉得***是在感谢皂荚树吗?谁再来读一读?
(3)、齐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谢皂荚树吧。
(4)、皂荚树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期望!你是怎么理解期望的?
(期望:希望)皂荚树希望我们怎么样?
希望我们像它一样助人为乐、舍己为人。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作者想着想着,忽然,她觉得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同学们,摸摸你们的心,在哪儿?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竟然可以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呢?
(2)、学生回答: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3)、这种精神(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怎么会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呢?(如果回答不出,可以启发:作者长大以后会怎么做?)
四、、总结全文,体会皂荚树的高大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棵皂荚树高大吗?为什么?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