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中班语言活动《三只熊》,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中班语言活动《三只熊》,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小班语言:三只熊
设计思路:
孩子在操作摆弄物品时,能逐渐认识一些事物的大小、简单形状等,他们的思维特征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喜欢观察不同的物品,能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对应等,发现其差异。基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对小熊的兴趣,我结合《三只熊》的主题要求,设计了本次活动。
通过认识熊的大、中、小,在为三只熊送礼物的过程中区分大、中、小,并体验送礼物的快乐。活动中准备的材料,比如:蛋糕、面包、碗等都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并且材料的准备上也考虑到方便幼儿的理解。为什么大熊一定要分大蛋糕,小熊一定能要小蛋糕呢。因为大熊吃小蛋糕会吃不饱,小熊吃大蛋糕会吃不下。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幼儿知道区分小、中、大的重要性从而知道物体的对应与区分。
内容与要求:喜欢观察物品,学会区分物体的大中小
活动准备:ppt、人手一套大、中、小熊操作板,大、中、小礼物的操作材料一套,三只熊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只熊
1、 今天有动物朋友来到我们小六班做客,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动物朋友,动物朋友快出来。
2、 看看是什么动物朋友来做客,数一数一共来了几只熊,看看这三熊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一样大吗?请你把最大的找出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大熊,把最小的找出来,给它取名叫小熊。中间的熊有点大又有点小的叫中熊。
小结:原来三只熊的大小不一样,这只最大熊叫大熊,这只最小的叫小熊,中间这只比大的小一点比小的大一点的熊叫中熊。
二、播放ppt
1、 小熊们想请我们去做客,看看小熊的家在哪里?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熊的家?
2、 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吧。
你们看到桌子上有什么?这三只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这三张床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篇2:三只熊_
三只熊_600字
20xx年9月1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叫《三只熊》。本以为只是三只熊的故事,但是还有一个神秘人物。让我们来看看到底和熊有什么关系?
从前,有三只憨态可掬的.熊,住在一片大森林里。这天,一个小女孩在森林里迷了路,于是走进了“熊之家”。她又累又饿,喝光了小熊粥,坐坏了小熊椅,睡在了小熊床。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舒服。这时候,三只熊回来了。它们一眼就发现有人来过了。熊爸爸高声地叫喊,熊妈妈用稍微小一点的声音叫喊,熊娃娃尖声地叫喊。熊娃娃在床上发现了小女孩。它生气得要咬小女孩。这时候,小女孩醒了,她飞快地逃走了。
这个故事非常有趣,就像在看卡通片。好像随时可以听到熊的叫声,好像我已经进入了童话王国。
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随意动别人的东西,太没有礼貌了。唤作我,心里也会苦苦的,涩涩的。如果它是一个苹果,看起来不好看,闻起来也不好闻,摸起来不很想摸,尝起来……估计无人敢尝!
是什么令熊宝宝抓狂?是不拘小节,不礼貌,对什么都很随意。我也是这样,总把房间搞得乱乱的,在别人家也是不拘小节,大大咧咧。我觉得,这些习惯很不好,就像那个不好的苹果,一生,也许都不会发出礼貌的光芒!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原来写文章还可以这么写!这样不仅让文章生动有趣。还能让读者对这篇作文独有情种。另外,那个无理的小女孩不好,我不能向她学习。我要做个有礼貌的小女孩!
老师评语:优联系实际谈出了真实的体会。很棒!
篇3:中班语言活动:三只羊过桥
中班语言活动:三只羊过桥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选择雄饰大胆表演。
2、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示三只羊及大灰狼。
活动准备:
1、材料提供:
(1)布置成草地,用雪花片当成草地。
(2)雄饰有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
(3)一张小椅子装饰椅背当作大山。
2、材料使用:
(1)将大灰狼雄饰挂在胸前,坐在“山上”,小羊、中羊、大羊饿都带好雄饰,先小羊上去与大灰狼对话,小羊把走路声音说出来,中羊大羊也相同。
(2)最后大羊、中羊、小羊都用手指扮演成“羊角”与大灰狼拼命。
3、教育功能:
(1)情景式的教育便于幼儿大胆自由讲述
(2)能模仿出三只羊走路的不同声音,小――中――大
(3)使幼儿明白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败大灰狼的道理。
活动反思:
《三只羊过桥》的故事情节简单,对话生动,重复句多,三只羊和大灰狼的角色形象很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在两遍童话剧欣赏后幼儿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基本能复述出小山羊、中山羊、大山羊以及大灰狼的对话。活动的后半部分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角色对话,让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三只羊和狼的对话,个别幼儿角色模仿得很像,尤其是能用颤抖的'声音来说小山羊的对话,用凶狠的语气来学说大灰狼的对话,表现很棒。个别平时比较胆小的幼儿也能观察到同伴表演时语气,积极举手来参与表演活动,但由于活动时间紧迫,很多幼儿没有被请到表演故事,。后期可以把《三只羊过桥》的表演安排到班级的“超级梦工厂”,为幼儿自制些简单的道具,增进幼儿的表演欲望,除了让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用典型的动作表现三只羊和狼的特征,尤其可以让平时害怕上台表演,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的幼儿,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机会,通过表演帮助他们体验成功表演的快乐,克服害怕表演的心理。
篇4:中班语言活动:《熊大大和熊小小》
中班语言活动:《熊大大和熊小小》
活动目标
1. 喜欢倾听故事,能说出画面的主要内容。
2. 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喜欢倾听故事,能说出画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
活动准备
1.《熊大大和熊小小》教学挂图
2.毛绒玩具大小各一个
3. 各种大小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绒玩具,谈话导入
——今天我请来了两位小客人(出示大熊和小熊毛绒玩具)
——你们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呢?你怎么知道的呢?(大的叫熊大大是哥哥,小的叫熊小小是弟弟)。
(二)出示挂图,欣赏故事
——熊大大和熊小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说出图中有什么)
——引导幼儿将大小桌子、大小床、大小车子与熊大大和熊小小进行对应和匹配。
——教师小结:原来熊大大喜欢大的东西,熊小小喜欢小的东西。
(三)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出示大小帽子等图片,让幼儿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
——请你们想一想,熊大大还有什么是大大的,熊小小还有什么是小小的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熊大大和熊小小还带了他们平时的东西,咱们来看一下吧。(出示图片)
——请你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熊大大的?哪些是熊小小的?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熊大大用的是大东西,熊小小用的是小东西,要不然它们会不高兴的。
——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操作。要求:送的时候要说,如:大帽子给熊大大,小帽子给熊小小。
——教师小结:我们小班的小朋友真厉害,把东西都送对了,你们看熊大大和熊小小都笑了。
(四)游戏:用身体表现大和小
——为了表扬一下小朋友,咱们和熊大大和熊小小一起来玩游戏吧。既然他们喜欢大和小,咱们就用身体来变大变小好不好。鼓励幼儿用嘴巴、眼睛、手等来表现变大变小的形象,增加活动乐趣。
篇5:三只熊童话故事
贝蒂是一个淘气的小姑娘,有一天,她离开家出去玩,却在树林里迷了路。
忽然,她看到一座小房子,房门大开,里面却没有人。原来这里是三只熊的家。熊爸爸身材高大,熊妈妈个儿略微矮一点,熊宝宝则是个小不点儿。
贝蒂饿坏了,她来到餐桌旁,看见桌上有三碗粥。第一只碗非常大,是熊爸爸的;第二只碗小一点,是熊妈妈的;第三只碗最小,是熊宝宝的。每只碗的旁边都放着一把汤匙:一把大的,一把中等的,一把小的。
贝蒂拿起最大的汤匙,尝尝大碗里的粥;又拿起中汤匙,尝尝中碗里的粥;然后又拿起小汤匙,尝尝小碗里的粥。她觉得熊宝宝的粥最好喝,就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地喝。
这时,她看见旁边有三把椅子:第一把椅子很大,是熊爸爸的;第二把椅子小一点,是熊妈妈的;第三把椅子很小,还有个小坐垫,是熊宝宝的。
贝蒂爬上大椅子,却摔了下来;她又坐到中椅子上,觉得不舒服;最后,她坐上小椅子,乐得笑了起来。这把椅子多么舒服呀!她坐下来,一口气把粥都喝完了。
然后,她坐在椅子上,舒舒服服地摇呀摇,一不小心,把椅子的腿给摇坏了,她自己也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她爬起来,扶起小椅子。
贝蒂有点儿想睡觉了,就来到了卧室。卧室里有三张床:第一张很大,是熊爸爸的,第二张小一点,是熊妈妈的,第三张很小,是熊宝宝的。
贝蒂躺到大床上,觉得太大;躺到中床上,又觉得太高;躺到小床上恰恰好,就呼呼地睡着了。
这时,三只熊回家了。熊爸爸端起碗一看,粗着喉咙喊起来:“谁吃过我碗里的粥?”熊妈妈看看自己的碗,也叫了起来:“谁吃过我碗里的粥?”熊宝宝看见自己的碗空了,尖声嚷着:“谁把我碗里的粥吃光了?”
熊爸爸一看自己的椅子,又大声喊起来:“谁坐过我的椅子,把它动过了?”熊妈妈看看自己的椅子,也叫起来:“谁坐过我的椅子,把它动过了?”熊宝宝瞧了瞧自己的破椅子,尖叫起来:“谁坐过我的椅子,把它弄坏了?”
他们又来到卧室。熊爸爸粗声地说:“谁睡过我的床,把被褥都弄皱了?”熊妈妈也大叫起来:“谁睡过我的床,把被褥都弄皱了?”熊宝宝搬来小板凳,爬到自己的床上,尖叫着:“谁睡过我的床?”
熊宝宝突然看见了贝蒂,尖叫起来:“就是她!抓住她!唉呀!把她抓住呀!”说着便要去咬她,贝蒂被吵醒了,连忙扑到窗口,跳了出来,飞一样的逃跑了。
三只熊在后面追呀追,可是还是没能追上她。不过,从那以后,贝蒂再也不敢随便闯进别人的家里乱动东西了。
篇6:三只熊童话故事
有个小姑娘离家到树林去。她在树林里迷了路,找来找去总找不到回家的路,却闯到林中的一座小房子里。
房子的门本来是开着的。小姑娘往门里瞧了瞧,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她就进去了。房子里住着三只熊。熊爸爸,身材高大,浑身毛茸茸的。熊妈妈个儿略微小一点。第三只是熊宝宝。三只熊都不在家。他们到树林里散步去了。
小房子里有两个房间,一间是饭厅,一间是卧室。小姑娘走进饭厅,看见桌子上有三碗粥。第一只碗非常大,是熊爸爸的;第二只碗小二点,是熊妈妈的;第三只蓝色的小碗,是熊宝宝的。碗旁边都放着一把汤匙:一把大的,一把中等的,一把小的。
小姑娘拿起最大的汤匙,尝尝那只大碗里的粥;又拿起中汤匙,尝尝中碗里的粥;然后又拿起小汤匙,尝尝小蓝碗里的粥。她觉得熊宝宝的粥味道最好。
小姑娘想坐下来歇歇,看见桌子旁边有三把椅子:第一把椅子很大,是熊爸爸的;第二把椅子小一点,是熊妈妈的;第三把椅子很小,有个蓝坐垫,是熊宝宝的。小姑娘爬上大椅子,摔了下来;她坐到中椅上,觉得不舒服;最后,她坐上小椅子,乐得笑起来了。这把椅子多么舒服呀!她端起小蓝碗的粥,搁在膝盖上吃起来。她把粥吃光了,就坐在椅子上,舒舒服服地摇呀摇,愈摇愈猛。
小椅子给摇垮了,小姑娘摔倒在地板上。她爬起身来,扶起小椅子,走进第二间房间。房间里有三张床:第一张是大床,是熊爸爸的,第二张是中床,是熊妈妈的,第三张是小床,是熊宝宝的。
小姑娘躺到大床上,觉得太大;躺到中床上,又觉得太高;躺到小床上恰恰正好,小姑娘呼呼地睡着了。
三只熊回到家里,已经饿了,正想吃中饭。大熊端起自己的.碗一看,粗着喉咙喊起来:
“谁吃过我碗里的粥?”
熊妈妈看了看自己的碗,也大声叫起来,可是声音没有那上大:
“谁吃过我碗里的粥?”
熊宝宝看见自己的碗空了,便尖声嚷起来:
“谁把我碗里的粥吃光了?”
熊爸爸一看自己的椅子,声音大得可怕地喊起来:
“谁坐过我的椅子,把它动过了?”
熊妈妈看看自己的椅子,也大叫起来,可是声音没有那么大:
“谁坐过我的椅子,把它动过了?”
熊宝宝瞧了瞧自己的破椅子,尖叫起来:
“谁坐过我的椅子,把椅子都弄坏了?”
三只熊走进第二间房子。
熊爸爸大叫起来。
“谁睡过我的床,把被褥都弄皱了?”
熊妈妈也大叫起来,不过声音没有那么大:
“谁睡过我的床,把被褥都弄皱了?”
熊宝宝搬来一条小板凳,爬到自己的床上,尖着声音说:
“谁睡过我的床?”它突然看见了小姑娘,就像给什么刺了一下,尖叫起来:“就是她!抓住她!就是她,就是她!唉……呀!把她抓住呀!”小熊正要咬她。小姑娘睁开眼,看见三只熊,连忙扑到窗口。窗子本来是开着的,她从窗口跳出来,飞也似的逃跑了。熊没能追上她。
篇7:三只熊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区别物体的大小,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物体的大小。
2、了解家里主要房间中的物品,并能将物品与房间匹配。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活动室里布置一幢房子,里面有卧室、洗手间、厨房等房间,并贴上相应的物品标记。
2、教师为幼儿画的家具、餐具等。
3、分成三格的长条纸,每一格的左上角分别有大中小三个圆点。
4、记号笔、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了解家里房间中的物品。
1、房子里有什么房间呢?(卫生间、厨房、卧室)
2、从哪里看出来是卫生间(或厨房、卧室)?
3、卧室(厨房、卫生间)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4、房子里空荡荡的,少了什么东西?
二、参与尝试
区别物体的大小,将物品与房间匹配。
1、大熊先搬来桌子。
在长条纸的中间内粘贴桌子的图画,表示为大熊的桌子,教师在两边添画大桌子和小桌子,将物品放到对应的房间里。
2、中熊再来搬椅子。
教师在长条纸的中间内粘贴椅子的图画,表示为中熊的椅子,幼儿分别尝试在两边添画大椅子和小椅子,将物品放到对应的房间里。
3、小熊搬不动,就来搬杯子。
教师在长条纸的中格内粘贴杯子的图画,表示为小熊的杯子,幼儿分别尝试在两边添画大杯子和小杯子,将物品放到对应的房间里。
三、操作表现
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物体的大小。
1、幼儿手拿条形卡片,选取与标记相应的纸制物品,粘贴在卡片中央,表示为中熊的物品,并在卡片两边分别与点子对应地画上一大一小同样的物品。
2、将卡片放在三只熊新家中对应的房间里。
3、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检查是否将物品都搬进新家了。
篇8:三只熊教案
教学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熊的一家”、三只大小不同的盘子、三只高矮不同的蜂蜜瓶、三根粗细不同的玉米、六个苹果、三个画有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鱼盒子。
2、供15名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张画有小熊一家的底板,人手一个小篮子里面装有六个苹果)。
活动重点:
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熊的一家”观察其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师:“喜欢小动物吧。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今天老师这上面也有小动物,看看是谁?(出示小熊的一家)家里都有谁呀?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宝宝?哪个是妈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爸爸长的高,宝宝长的矮,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通过小熊的一家,了解熊爱吃的食物。
师:“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你们今天吃过早餐了吗?猜猜看,三只熊最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有可能哦”。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么?出示相应的食物图片。并请小朋友牢牢的记住这些东西。
三、为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粗细与数量的关系。
1、比较相同物体,区分大小。
师:“早餐要开始了,吃早餐前当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个给熊爸爸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给熊宝宝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熊妈妈的?什么颜色的?“出示图片,说说你的理由。
“爸爸个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宝宝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宝宝用最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
师:“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不小的给妈妈。”
2、比较相同食物,区分高矮。
师:“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么?(蜂蜜)三只瓶子一样吗?那儿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是给爸爸的?为什么?(中间的瓶子最高,里面装的蜂蜜越多,所以应该给爸爸。)哪个给妈妈?哪个给宝宝?刚才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这个事物它们都长的一样高哦。
3、比较相同食物,区分粗细。
师:“要吃第二样东西了,玉米(出示图片)(刚才的东西有高有矮,现在他们一样高哦,谁会分一分?)哪个给爸爸?哪个给妈妈?哪个给宝宝?理由。幼儿讲述玉米的粗细,请幼儿做出粗细的动作。
小结:三根一样长的玉米,粗细不一样,粗的那一根多一点,细的那一根少一点。
正确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按苹果的数量以及熊一家胃口大小来分食物。萌发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
1、出示六个苹果围绕在熊一家的周围。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数清楚?你数的第一个苹果在哪里?”
2、师:“6个苹果三只熊来分,你会怎么分呢?理由是什么?”
3、师:“熊的一家要这样分苹果,熊爸爸要多吃点,熊宝宝要少吃点,熊妈妈呢不多也不少。”幼儿重复一遍。
4、幼儿操作,教师提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熊的一家,还准备了一个小篮子,小篮子里面有6个苹果,请你将篮子里的苹果按要求分给三只熊”。
5、教师评价。
四、活动延伸。
出示三只装有不同大小不同数量鱼的盒子(盒子上写上数字2、4、6)。
师:“你觉得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让幼儿猜测。后打开箱子让幼儿自己发现,除了事物数量的多少外还事物大小有关。
篇9:三只熊童话故事
有个小姑娘离家到树林去。她在树林里迷了路,找来找去总找不到回家的路,却闯到林中的一座小房子里。
房子的门本来是开着的。小姑娘往门里瞧了瞧,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她就进去了。房子里住着三只熊。熊爸爸米哈伊尔,身材高大,浑身毛茸茸的。熊妈妈个儿略微小一点,叫娜斯塔霞。第三只是熊娃娃,叫米舒卡。三只熊都不在家。他们到树林里散步去了。
小房子里有两个房间,一间是饭厅,一间是卧室。小姑娘走进饭厅,看见桌子上有三碗粥。第一只碗非常大,是米哈伊尔的;第二只碗小二点,是娜斯塔霞的;第三只蓝色的小碗,是米舒卡的。碗旁边都放着一把汤匙:一把大的,一把中等的,一把小的。
小姑娘拿起最大的汤匙,尝尝那只大碗里的粥;又拿起中汤匙,尝尝中碗里的粥;然后又拿起小汤匙,尝尝小蓝碗里的粥。她觉得米舒卡的粥味道最好。
小姑娘想坐下来歇歇,看见桌子旁边有三把椅子:第一把椅子很大,是米哈伊尔的;第二把椅子小一点,是娜斯塔霞的;第三把椅子很小,有个蓝坐垫,是米舒卡的。小姑娘爬上大椅子,摔了下来;她坐到中椅上,觉得不舒服;最后,她坐上小椅子,乐得笑起来了。这把椅子多么舒服呀!她端起小蓝碗的粥,搁在膝盖上吃起来。她把粥吃光了,就坐在椅子上,舒舒服服地摇呀摇,愈摇愈猛。
小椅子给摇垮了,小姑娘摔倒在地板上。她爬起身来,扶起小椅子,走进第二间房间。房间里有三张床:第一张是大床,是米哈伊尔的,第二张是中床,是娜斯塔霞的,第三张是小床,是米舒卡的。
小姑娘躺到大床上,觉得太大;躺到中床上,又觉得太高;躺到小床上恰恰正好,小姑娘呼呼地睡着了。
三只熊回到家里,已经饿了,正想吃中饭。大熊端起自己的碗一看,粗着喉咙喊起来:
“谁吃过我碗里的粥?”
娜斯塔霞看了看自己的碗,也大声叫起来,可是声音没有那上大:
“谁吃过我碗里的粥?”
米舒卡看见自己的碗空了,便尖声嚷起来:
“谁把我碗里的粥吃光了?”
米哈伊尔一看自己的椅子,声音大得可怕地喊起来:
“谁坐过我的椅子,把它动过了?”
娜斯塔霞看看自己的椅子,也大叫起来,可是声音没有那么大:
“谁坐过我的椅子,把它动过了?”
米舒卡瞧了瞧自己的破椅子,尖叫起来:
“谁坐过我的椅子,把椅子都弄坏了?”
三只熊走进第二间房子。
米哈伊尔大叫起来。
“谁睡过我的床,把被褥都弄皱了?”
娜斯塔霞也大叫起来,不过声音没有那么大:
“谁睡过我的床,把被褥都弄皱了?”
米舒卡搬来一条小板凳,爬到自己的床上,尖着声音说:
“谁睡过我的床?”它突然看见了小姑娘,就像给什么刺了一下,尖叫起来:“就是她!抓住她!就是她,就是她!唉……呀!把她抓住呀!”小熊正要咬她。小姑娘睁开眼,看见三只熊,连忙扑到窗口。窗子本来是开着的,她从窗口跳出来,飞也似的逃跑了。熊没能追上她。
★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三只熊》(通用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