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刘禹锡:蜀先主庙

时间:2022-11-25 13:32:44 作者:阿佔又唔食饭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佔又唔食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唐诗之刘禹锡:蜀先主庙,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唐诗之刘禹锡:蜀先主庙,希望大家喜欢!

篇1:唐诗之《蜀先主庙》

作者: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解】:

1、业复句: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光武帝时,又从马援奏重铸,天下称便。这里以光武帝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想复兴汉室。

2、凄凉两句:蜀汉降魏后,刘禅迁至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与之宴,并使蜀国女乐歌舞于刘禅前,旁人皆为他感伤,他却喜笑自若。伎:同“妓”,女乐。实际也是俘虏。

【韵译】:

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

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

战乱局势中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

雄心勃勃立誓复兴汉室统一铸钱。

得到贤明丞相孔明开国有人辅佐;

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

多么可悲原先蜀汉宫廷的歌妓们;

如今却欢歌曼舞尽在魏王的殿前。

【评析】:

这首诗是赁吊古人的,也可以看成史论诗。主要在于称颂刘备,而贬讥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千秋后的庙堂仍然威势逼人。颔联写刘备的业绩,两句用典对得工整,自然浑成。颈联为刘备功业不成,嗣子不肖而叹惜。尾联感叹后主刘禅之不才。全诗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

诗的用事对仗都很警辟工整。

篇2:刘禹锡: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译文

先主刘备英雄气概充满天地,千秋万代一直令人肃然起敬。

建国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汉室振兴。

拜诸葛亮为丞相开创了国基,可惜生个儿子不像其父贤明。

最凄惨的是那蜀宫中的歌伎,在魏宫歌舞刘禅也毫无羞情。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赏析

这首诗是赁吊古人的,也可以看成史论诗。主要在于称颂刘备,而贬讥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千秋后的庙堂仍然威势逼人。颔联写刘备的业绩,两句用典对得工整,自然浑成。颈联为刘备功业不成,嗣子不肖而叹惜。尾联感叹后主刘禅之不才。全诗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

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诗人咏史怀古,其着眼点当然还在于当世。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颓。然而执政者仍然那样昏庸荒唐,甚至一再打击迫害像刘禹锡那样的革新者。这使人感慨万千。全诗措词精警凝炼,沉着超迈,并以形象的感染力,垂戒无穷。这也许就是它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息的原因。

篇3:刘禹锡——《蜀先主庙》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诗文解释】

天地间的英雄气慨千年之后仍然让人敬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振兴国业又恢复了五铢钱。得到诸葛亮作为丞相建立了开国大业,可惜生了个儿子不像父亲这么贤明。凄凉那时蜀国原来的歌妓,在魏宫前面歌舞。

【词语解释】

千秋:千年。

三足:比喻魏蜀吴并立。

业:功业。

相:诸葛亮。

故妓:以前的歌妓。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蜀先主就是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东),本诗当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诗人凭吊蜀先主庙,想起开国的刘备与他不争气的儿子,心生感慨,慨叹了蜀国的兴衰。全诗一气呵成,寓意深刻,气势雄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篇4:刘禹锡——《蜀先主庙》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蜀先主庙》

【内容】: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注释】:

蜀先主:指蜀国开国君主齐备,其子刘禅为蜀后主。先主庙在虁州(今四川奉节县)。

凛然:严厉,形容令人敬畏的神态。

三足鼎:比喻魏蜀吴三国并立。

业复句: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光武帝时,又从马援奏重铸,天下称便。这里以光武帝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想复兴汉室。

生儿不像贤:意指儿子刘禅未曾像先主那样贤明。

凄凉两句:蜀汉降魏后,刘禅迁至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与之宴,并使蜀国女乐歌舞于刘禅前,旁人皆为他感伤,他却喜笑自若。

伎:同“妓”,女乐。实际也是俘虏。

【赏析】:

这首诗是赁吊古人的,也可以看成史论诗,怀古而未悲今,但有英雄难觅的意蕴。主要在于称颂刘备,而贬讥刘禅。在赞颂刘备一生功缚的同时,颇感英雄难觅,无后人继,对后人不无启迪。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千秋后的庙堂仍然威势逼人。

篇5:《蜀先主庙》刘禹锡唐诗鉴赏

天下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

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蜀先主庙》唐诗赏析

蜀先主庙原文及赏析

唐诗之刘禹锡:春词

唐诗蜀相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讲课稿

伏龙与先主散文

《题桃花夫人庙》唐诗鉴赏

唐诗之《东郊》

唐诗之《登楼》

唐诗之刘禹锡:蜀先主庙(整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唐诗之刘禹锡:蜀先主庙,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