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tequill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小学日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小学日记,欢迎阅读借鉴。
- 目录
篇1: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小学日记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小学日记
3月28日 星期五 晴
上学期,数学老师跟我们讲解过莫比乌斯带,这一次,语文吴老师也给我们做了这个游戏。(魔术)
老师神神秘秘地拿出两个用报纸卷好的筒,然后给大家看,“有没有机关。”同学们使劲摇头,接着老师拉开卷筒,笑眯眯抖着,示意也没有异常,然后用左手捏住一边,右手将另一边翻转了个180°,把两边合在一起粘起来,变成一个扭曲的环,第一段步骤做完了,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疑惑不解:“老师会变什么呢?”有的`在猜测:“可能是数字老师讲的莫比乌斯带吧?”有的在担心:“会不会失败?老师怎么会变魔术?”
老师继续变着,拿出剪刀从环中间穿一个洞,顺时针剪下去,不知哪位同学大叫一声:“啊!莫比乌斯带!”老师笑着说:“呼,被揭穿了,想不想我继续变啊。”同学们使劲点头,于是老师接着变下去。
老师把剪好的环藏在背后,问:“你们猜猜会变成什么?”同学们又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的说:“会变成一个扭曲的大环。”有的说:“会变成两个环连在一起。”还有的说:“会变成两个扭曲的环。”……
老师揭晓答案,变成了一个扭曲的大环,答对的同学欣喜若狂,答错的同学唉声叹气。同学们又请求老师继续剪,看会变成什么?同学们又七嘴八舌的猜测了起来……
老师把大环又剪掉一层,居然变成两个扭曲的环连在一起,大家答对的……
这个游戏真神奇,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探索,才会有发现。
篇2:《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
2.动手制作,自立探索莫比乌斯带.
3.感受教学知识的无穷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具:剪刀 胶水 水彩笔 纸条若干个.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用纸条变魔术吗?那你们想不想学?现在就请你们都准备好吧,老师要带你们进入神奇的纸条世界了。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一号纸条,观察一下它有几条边,几个面?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有两条边两个面的图形?
2、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变成有一条边一个面的图形?(同桌互相讨论)
3、和老师一起做,一只手捏住纸条的一端,另一只手捏住纸条的另一端把它旋转成180°,变成一个纸环。
4、新图形到底是不是只有一条边和一个面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把刚才纸条的两端粘住,沿着纸条的中线用笔一直画下去,有什么发现?再沿着纸条的任一边一直摸下去,有什么发现?
5、这个神奇的纸圈就叫做莫比乌斯圈,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纸圈,它的用途可大了,不信我们一起来剪剪看。
6、如果我们沿着你们刚才画过的中线剪下去会怎样呢?(学生讨论)学生试剪并汇报。
7、 如果我们要沿着三分之一线剪下去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呢?先讨论,猜想,再拿出3号纸条试剪并汇报。
8、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莫比乌斯圈的呢?
三、总结: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一定不小吧,这回你可认识到这个小小纸圈的神奇之处了吧?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继续探讨有关莫比乌斯圈的问题,可能有一天你们会有新的创造发明呢!
篇3: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日记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日记
今天,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还说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惊喜给我们,我们一听,兴奋的一蹦三尺高。
只见黄老师拿出了一个袋子,“这礼物就是----几张红色的'纸,一个双面胶和一把小剪刀。”黄老师说。我们一瞧,心想:呦!这能算什么“破东西”啊!我们都有的东西,也能算是礼物?随后,老师又说:“这些可都是被施过魔法的哦!”听了这句话我半信半疑的想,难道这些东西真的有魔力?现在的我可真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啊!黄老师又说:“现在游戏开始了。”我们现在的心情真像电线杆上挂邮箱――高兴(信)啊!
游戏开始了,只见黄老师在这一堆的红纸中随便的抽出一张,再把这张纸抹平,拉着纸的两端,接着它的一边压在讲台上,把另一边扭动了180度,然后拿起双面胶把这两端都给粘了起来,最后拿了剪刀把中间剪了下来,这时黄老师给我们抛下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一刀剪下来后,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我们这下面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剪下来后会是一个大圆圈,一个小圆圈。有的同学说是一个“8”字,还有的同学说是两个圆圈。最后我们随着“5,4,3,2,1,”的倒计时,“咔擦”一声,结果揭晓了,小圆圈变成了一个大圆圈,同学们都投去了惊异的目光。
第一轮结束了,第二轮老师想找一位同学来做,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最终老师选择了-----陆煜涵。
第二轮开始了,只见陆煜涵也照着老师那样,但老师让她扭动了360度,一会儿就弄好了,同样,她在最后一刀停住了,老师也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说还是一个圆圈,有的同学说是两个圆圈,还有的同学说是比原来那个圆圈大。我心想:那个转了一圈,剪下了是一个圆圈,那么转两圈剪下了之后应该是两个圆圈吧!伴随着“咔擦”:我们一看,变成了两个套在一起的圆圈。
最后老师还告诉我们:说这叫莫比乌斯圈,它只有一个面,还和我们一起验证了这一现象。莫比乌斯圈真神奇!
篇4:《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在动手操作中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3、通过猜测到验证这种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聪明的执事官》:据说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执事官不想误判此案,又不敢得罪县官。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做了点手脚。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这位聪明的执事官是用什么方法让小偷得到惩罚呢?这张小小的纸条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大家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张小小的纸条,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蚂蚁吃面包屑
学生动手做一个普通的`纸环,纸环内侧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2、认识莫比乌斯带
(1)莫比乌斯带的由来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
(2)学生动手做莫比乌斯带
这个纸带到底怎么做的呢?将长方形纸条的一端翻转180度,再把它用双面胶把两端粘起来。这样就成了一个怪怪的圈。师演示完后再带着学生一起做。
做好后在纸环上作个标记A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蚂蚁从A点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
学生用色笔从A点开始画,直到又回到A点。这就是莫比乌斯带神奇的地方。
3、分别在做好的普通纸环和“神奇的纸环”上各取一点。用色笔涂色,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普通纸环上的颜色总是只涂了一面,“神奇的纸环”上正反两面都涂上了颜色,说明这个带子已经变成了只有一个面的带子。
三、剪“神奇的纸环”
1、导入语:刚才我们通过探究,发现了“神奇的纸环”由两个面变成了一个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探究“神奇的纸环”的奥秘。
2、请同学们再取两张长方形纸条,在每张长方形纸条的中间画一条线,再分别做一个普通纸环和一个“神奇的纸环”。
3、问:用剪刀沿纸条上的线剪开,你觉得会变成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4、请同学们动手剪一剪。
5、汇报结果。
(1)发现普通圆环剪开后变成了两个。
(2)“神奇的纸环”剪开后还是一个纸环,只是变大变细了,而且扭曲的不止180度了。
6、同学们,这条“神奇的纸环”还有很多神奇之处,你们想知道吗?引导学生把纸条平均分成三份、四份做成“神奇的纸环”,再沿线剪开,看看有什么发现?
平均分成三份的“神奇的纸环”沿线剪开后变成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平均分成四份的“神奇的纸环”沿线剪开后变成一个大圈套着两个小圈。
四、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小结:这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让我们跟随“莫比乌斯带”一起走进生活去看看。
五、揭示课前故事的谜底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那个执事官是用什么办法既救了农民又惩治了小偷吗?引导学生回答: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180度,做成“莫比乌斯带”,从“应当”读起,原话就变成了“应当放掉农民,应当关押小偷。”
篇5:《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70页《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对比探究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并会制作“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交流,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掌握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发现的数学结论等探索方法,从中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猜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掌握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四、活动准备:
每位学生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固体胶(双面胶)、水彩笔。
五、活动过程:
(一)魔术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卢老师也会变魔术,你想看吗?看,老师手里有一张纸条和两个回形针,一会儿老师可以利用纸条变个魔术,让两个回形针手牵手,你们信吗?
魔术表演确实很吸引人,今天老师让每一个同学都来当一回魔术师,好不好?
1、观察: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纸条,“今天我们变魔术的道具就是这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仔细观察,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2、思考:接下来你们来变魔术,能不能把它变成只有2条边、2个面试试看(学生自主思考,尝试)。
3、操作:引导学生将纸条首尾相连围成一个纸圈。
4、验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验证纸圈只有2条边2个面。
自主制作,验证特征
活动一:制作莫比乌斯带(验证特征)
1、你能不能再变,把它变得只有1条边,1个面再试试看。
先请找到方法的学生讲解示范,然后视频播放制作方法。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条制作出这个只有1条边1个面的纸圈。
2、面对这样一个纸圈,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出疑问:
预设1:这个纸圈真的只有1条边1个面吗
预设2:为什么变成1条边1个面了
预设3:这个纸圈有名字吗
预设4:这个图形在哪里可以用得着
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探索这个纸圈。
3、这个纸圈真的只有1条边1个面吗
(1)验证纸圈只有1个面。
师:首先验证只有一个面,你有什么方法请学生上台借助教具模型演示。
教师强化方法:借助彩笔,先定一个起点,再沿着纸圈画线,最后又回到了起点。(强调必须经过所有的面。)
(2)验证纸圈只有1条边。
验证只有一条边,你又有什么方法学生上台借助教具模型演示,教师强化方法后,全班自主验证。(强调必须经过所有的边。)
师:它真的只有1条边,1个面,神奇吗
4、验证总结,揭示课题。
纸圈为什么从2条边2个面变成1条边1个面了呢学生先尝试解释,教师后补充演示说明。
这个神奇的纸圈有个名字,有同学知道吗借用课件介绍莫比乌斯带的历史起源。(板书课题)播放3D视频,感受神奇。
【设计意图】从纸条到普通纸圈再到“莫比乌斯带”,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熟悉到陌生,从普通到神奇的知识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新鲜、有趣的,它指引着学生一步步揭开“莫比乌斯带”的神秘面纱。
(三)合作探究,体验神奇
活动二:我的“怪圈”我做主(动手剪一剪)
1、同学们请看,一个普通圈,沿二分之一线剪开是这个样子的,那莫比乌斯圈沿二分之一线剪开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示范操作方法:先对折纸圈,剪开一个小口,再把剪刀穿进去,然后沿着虚线剪。(强调只要前面还有虚线,就继续剪。)
2、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1号(1/2线),2号(1/3线),3号(1/N线)三种纸条,任意选择你们想玩的一种,小组合作,根据活动报告单上的提示,动手剪一剪,看看会有什么更有趣的发现。
小组活动汇报单:
我们组选择的是号纸条。
①猜想:先把它做成莫比乌斯圈,然后大胆猜测一下,如果我们沿着莫比乌斯圈的()分之一线剪开,莫比乌斯圈会变成什么样得到的这一个圈或几个圈还是莫比乌斯圈吗?
②验证: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③结论:验证后得到的结果是()。
3、请小组展示并汇报活动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沿二分之一,三分之一,N分之一线剪,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猜测到验证的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向学生初步渗透了猜测、验证、探索等数学思想,并从中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四)了解应用,欣赏创造
老师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那么莫比乌斯带除了好玩有趣,它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课件展示)
1、传输带、传动带如果设计成莫比乌斯圈,正反两面交替使用,轮流磨损,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打印机的色带就是莫比乌斯圈,这样就节约了油墨。
2、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3、中国科技馆的大厅里耸立着一个巨型的三叶纽结.这个三叶纽结就是莫比乌斯带的原理设计的。
(五)布置作业
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经过翻转、粘、剪,变成了这么多神奇的纸圈,就像在变魔术一样。你还能想出其它的玩法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探索,研究。如果是你自创的新的玩法以你自己的名字命名,将研究的结果写成数学日记,下节课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带”,发挥想象看能否创造性地用上它,这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
(六)课堂小结,反馈提高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七)板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猜想验证结论)
一个面
一条边
篇6: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作文400字
今天的作文课是数学作文。我来到作文班老师拿出一张纸条,胶水和大剪刀,还给我们四个一组发下了纸条,叫我们把两面寺边的纸条变成两面两边。我和三名同学折了折,翻了翻,可就是弄不出两面两边的形状。站在一旁的老师终于给了答案,从桌子上拿来一张纸条,叫我们看他是怎样做的,只见老师用胶水把纸条的两端连得起来,成了一个圆桶。接下来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老师又叫我们把纸条变成一面一边,我一听,心想:纸条变成一面一边肯定不可能吧,老师一定在骗我们。
过了好久,老师才肯水落石出。原来是莫比乌斯带!就是纸条的两端旋转180度,正前面和反面结在一起,想了那么久,竟是一个大麻花。老师还还试着把莫比乌斯带,切成两半。有的人说是个大圆圈,有的人说是一条线。第一次,老师在带上血了一条线,贴着线一直剪成两半,我们的心也被剪成了两半。结果是个大圆圈,接着又变成一套一。莫比乌斯带可真神奇啊!
★ 比小学作文
★ 神奇的雾日记
★ 神奇的化石日记
★ 英语日记带翻译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小学日记(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