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2-11-25 14:53:32 作者:月亮糖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月亮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译

《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译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

魏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臣回答说:“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注释

见:会见。

雄:扬威。

崔季珪:即崔琰(yǎn),东汉末年人,传说他的相貌清朗而威重。

魏武:即曹操。曹操一生并没有称帝,始终称“丞相”,死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最尊曹操为武帝, 史称魏武帝。

捉刀:手提着刀。

雅望:仪表美好。

非常:不一般,不平常。

形:形象。

床:古代的坐榻。

毕:完毕。

启示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篇2: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译

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译

【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魏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臣回答说:“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注释】

见:会见

雄:扬威

魏武:曹操

捉刀:手提着刀

雅望:仪表美好

非常:不一般,不平常

形:形象

床:古代的坐榻

毕:完毕

【启示】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例题精选】

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结合文意谈谈.

作者以记叙的表达方式,采用衬托的修辞手法从侧面描写曹操虽其貌不扬但野心勃勃表露于外的特点。

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

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者?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篇3:《魏武捉刀》原文及译文

《魏武捉刀》原文及译文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

魏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臣回答说:“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注释】:

见:会见

雄:扬威

魏武:曹操

捉刀:手提着刀

雅望:仪表美好

非常:不一般,不平常

形:形象

床:古代的坐榻

毕:完毕

篇4:文言文魏武游侠及翻译

文言文魏武游侠及翻译

魏武游侠是曹操和袁绍年少时抢新娘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文言文魏武游侠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原文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译文

曹操年少的时候,曾经与袁绍喜欢做游手好闲的`人。看别人的新婚典礼,于是潜入主人的家中,晚上大叫:“有小偷来了。”家中的人都跑了出来。曹操于是拔出刀劫走了新娘,和袁绍从原路返回了。两人迷路了,从马上摔到了荆棘丛中。袁绍不能走了,曹操又大叫:“小偷现在在这里。”袁绍惊恐得拼命从荆棘跳出逃跑,两人才都免于追杀。

字词意思

【因】于是

【庐】 家

【还出】 按原路返回

【失道】 迷路

【惶】 惊恐的

【迫】被迫

【掷出】 跳出

(尝)曾经

(皆)都

篇5:《魏武捉刀》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

《魏武捉刀》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

床头捉刀人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

魏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臣回答说:“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注释】

见:会见

雄:扬威

魏武:曹操

捉刀:手提着刀

雅望:仪表美好

非常:不一般,不平常

形:形象

床:古代的坐榻

毕:完毕

【启示】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例题精选】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一,1.认为 2.握 3.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4.但是

二,名词 使者 动词 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自以形陋    以:________

(2)魏王雅望非常  非常:________

(3)既毕      既:________

(4)此乃英雄也   乃:________

2.将省略的句子内容补填在横线上。

既毕________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

3.翻译。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4.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 ]

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

B.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

C.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随便议论自己。

D.认为匈奴使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

参考答案:

1.(1)认为;(2)不同一般;(3)已经;(4)就是(才是)

2.帝(或“魏武”、“曹操”)

3.但是那位座位旁边握刀(侍立)的人,才是位才略非凡的人啊。

4.D

1.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2.“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

4.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参考答案

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3.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4.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意对即可)

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结合文意谈谈.

作者以记叙的表达方式,采用衬托的修辞手法从侧面描写曹操虽其貌不扬但野心勃勃表露于外的特点。

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

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者?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篇6: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

床头捉刀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非常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非常不一般。

篇7:《魏收改武学文》文言文

《魏收改武学文》文言文

原文:

魏收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终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

译文:

魏收已十五岁,文章已经写得很好。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爱好练习骑马射箭,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荥阳郑伯嘲笑他说:“魏郎你用的兵器多重啊?”魏收很惭愧,于是改变志趣,开始读书。夏季,坐在木板床上,在树阴下背诵书。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他读书的精力却不减。(后来)他凭借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

注释:

魏收:字伯起,北齐曲阳人。

颇:很,飞常。

属文:撰写文章。

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调:嘲笑。

折节:改变志趣行为,向别的方向发展。

夏月:夏季。

讽诵:背诵。

辍:停止,文中是松懈的意思。

显:传扬。

赴:到。

篇8:《魏武游侠》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武游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魏武游侠》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选自《世说新语》)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尝:___________ (2)因潜入主人园中因:_____________

(3)青庐中人皆出观皆:___________(4)遂以俱免遂:___________

2.与文中遂以俱免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徐喷以烟 B.俱以假山显

C.以其境过清D.投以骨

3.翻译句子。

(1)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劫新妇用的是什么计策?你觉得在本文中曹操是机智勇敢还是奸诈?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曾经(2)于是(3)都(4)终于 2.A(解析:遂以俱免是遂以之俱免的省略,以应解释为用。B.凭借;C.因为;D.把) 3.(1)(曹操)于是进入(房内),抽出佩刀劫了新娘,和袁绍一起跑出去。(2)(他们)走错了路,跌进了枳刺丛中,袁绍(被困在里面)不能动弹。 4.调虎离山计。第二问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篇9:元史魏初传文言文翻译

元史魏初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魏初,字太初,弘州顺圣人。从祖璠,金贞佑三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金宣宗求直言,璠首论将相非人,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后复上言:“国势危逼,四方未闻有勤王之举,陇右地险食足,其帅完颜胡斜虎亦可委仗,宜遣人往论大计。”大臣不悦而止。阅数月,胡斜虎兵不来,已无及,金主悔焉。

初,其从孙也,璠无子,以初为后。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中统元年,始立中书省,辟为掾史,兼掌书记。未几,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会诏左丞许衡、学士窦默及京师诸儒,各陈经史所载前代帝王嘉言善政,选进读之士,有司以初应诏。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即授国史院编修官,寻拜监察御史。首言:“法者,持天下之具,御史台则守法之司也。方今法有未定,百司无所持循,宜参酌考定,颁行天下。”

帝宴群臣于上都行宫,有不能釂大卮者,免其冠服。初上疏日:“臣闻君犹天也,臣犹地也,尊卑之礼,不可不肃。方今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以议典礼、记言动;外有高丽、安南使者入贡,以观中国之仪。昨闻锡宴大臣,威仪弗谨,非所以尊朝廷、正上下也。”疏入,帝欣纳之,仍谕侍臣自今毋复为此举。时襄樊未下,将括民为兵,或请自大兴始。初言:“京师天下之体,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遂免括大兴兵。初又言:“旧制,常参官诸州刺史,上任三日。举一人自代。况风纪之职与常员异,请自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遂举劝农副使刘宣自代。出佥陕西四川按察司事,历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为治书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扬州,擢江西按察使,寻征拜侍御史。行台移建康,出为中丞,卒,年六十一。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一》,有删改)

译文:

魏初,字太初,是弘州顺圣人。他的从祖父魏璠是金国贞佑三年的进士,补为尚书省令史。金宣宗让臣下对国家政治直率地提出意见,魏璠首先提出出任将相的任选不对,以及不应当立德陵的事,他的疏上奏后,没有答复。后来他再次上奏说:“现在国势已危在旦夕,还没有听到四方有勤王的举动,陇右地势险要,粮食充足,那里的元帅完颜胡斜虎也是个可以委托倚仗的人,应该派人前去同他商讨国家大计。”大臣们不喜欢他的建议,此事就中止了。过了几个月后,胡斜虎率军前来救助,但已经来不及了,金国君主后悔当时没有听从魏璠的建议。

魏初是魏璠的从孙,魏璠没有儿子,以魏初为后嗣。魏初喜爱读书,尤其精于《春秋》,写作文章简练而有章法,二十岁就已经有了声望。中统元年,朝廷开始设置中书省,魏初被辟为掾史,兼掌书记职。不久,他就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由辞去官职回乡,隐居在那里教书。恰巧朝廷诏命左丞许衡、学士窦默以及在京师的诸儒,让他们各自陈述经史诸书所记载的以前各代帝王好的言论及好的政绩,选拔进读的人,有关的衙司推选了魏初应朝廷诏令。皇帝非常尊重魏璠的名望,将他比作古代的耿直大臣,经询问知道魏初是魏璠的后人,感叹夸赞了很久。于是就任命魏初为国史院编修官,很快就再任他为监察御史。他首先上言说:“法律是掌握控制天下的工具,御史台则是守护法律的部门。现在法律还没有制定下来,各官署没有可以依仗引据的`东西,应该参酌制定出这些法律,颁行于天下。”

皇帝在上都行宫宴请群臣,大臣中有些人不能喝完大卮中酒的,就被命令摘去帽子和脱去朝服。魏初上疏说:“臣下听说君就像是天,臣就像是地,尊卑贵贱的礼节,不可不严格区分。现在在朝廷之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他们是用以讨论典章礼制、记述君王言行的;在外有高丽、安南的入贡使者,他们是来观摩中国礼仪的。昨天听说宴会大臣时,威仪不谨慎,这不是尊崇朝廷、更正上下尊辈所应该做的。”上奏给皇帝后,皇帝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还告诉侍臣们从今以后不要再造样做。当时襄樊二城还没被攻下,朝廷准备搜求民间壮丁,将他们征召到军队中去,有的人请求此事从大兴做起。魏初说:“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之地,要务在于使它富庶强盛,魏国之初哪里能使它受到扰乱。”于是免去了在大兴搜取壮丁的事。魏初又上言说:“根据旧的制度,常参官任诸州刺史的,上任后三日,应推荐一人取代他的原职。况且有关风纪的职务同平常官员不同,请从现在开始,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员,在任上一年后,各推荐一人取代他的原职,推荐人员不合适,要给予处分,这样做不仅能砥砺风节,还可以为国家得到人才。”于是他举荐了劝农副使刘宣以替代自己。他出任陕西四川按察司事,历任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朝任治书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职到扬州行御史台事,提升为江西按察使,不久即被征任侍御史。行御史台迁移到健康,他出任中丞,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翻译

文言文翻译大全

文言文翻译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孟母三迁文言文翻译

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

倒屣相迎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童趣翻译

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译(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