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冰被我吃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守岁是什么意思?守岁要守到几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守岁是什么意思?守岁要守到几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守岁是什么意思?守岁要守到几点?
守岁的意思-守岁要守到几点?
传统的守岁是通宵不睡,直至第二日天亮。现在一般来说,守岁时间过了12点就可以睡了。
守岁的意思
守岁是汉族民间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之一,又有照虚耗、熬年、熬夜等说法。守岁是指一家人在除夕之夜,团聚在一起,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古时候,守岁有两种含义,一种为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而年轻人守岁为了和父母长辈一起守住时光,为父母长辈延年益寿。因此,守岁的意思为对将逝去旧岁的留恋,也是对将到来新年的满怀希望。
过年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讲究一见人团圆,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饭有时候能吃一夜。但大部分家庭会在在吃过年夜饭后,将茶点瓜果摆满一桌,全家人围桌谈话。
关于守岁,有三个不同的传说。一个为,迎接灶王奶奶。相传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从腊月23开始,“灶王奶奶”便开始收集年夜饭所需东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齐,为了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连夜赶回人间,人们守岁就是为了迎接她。
还有一个传说为“守岁熬年”。这也是人们最常听说的一个传说,即为了一年来一次的年兽,每到除夕之夜,人们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为消磨时光,一家人团聚交谈,有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的意思。时间长了后,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形成了。
守岁还有驱走邪瘟病疫之说。传说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因此人们在除夕之夜灯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为了驱走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
守岁要守到几点
传统的守岁是通宵不睡,直至第二日天亮。现在一般来说,守岁时间过了12点就可以睡了。守岁是一种对旧年的不舍以及对来年的美好期望,守岁要守到几点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定,如果身体较差,或者是白天较为劳累的,建议还是按照正常的休息时间入睡,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篇2:除夕守岁是什么意思
除夕守岁是什么意思?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
除夕为什么要吃年夜饭?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年”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设宴团聚一起吃饭,欢庆平安。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意义。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
除夕年夜饭注意事项
1、皆围着桌吃饭,不分长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员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齐了才可动筷子,也要为未能回家吃团员饭的家人摆碗筷,寓意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2、年夜饭不要吃得太快,每样菜最好都要吃一口,因含有吉祥意味,所以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预示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
3、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富裕和年年有余之意。
篇3: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守岁的来历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夜灯火通明,全家人围炉夜话,通宵不眠,名为“守岁”。晋朝已有守岁之俗,周处《风土记》说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顾名思义是守候新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从古至今,“守岁”都包含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除夕守岁基本含义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除夕”合起来就是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古人认为除夕这一天是一个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已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关于守岁,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除夕守岁
篇4: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返回目录
关于守岁的传说
传说一:守岁熬年
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
“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鸡鸣破晓时分离开。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
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传说二:守岁克照跑驱走邪瘟病疫
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返回目录
除夕守岁的由来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返回目录
除夕守岁的意义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返回目录
除夕的习俗
祭祖
祭祖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长辈率领晚辈磕头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祭祖,其意义是慎终追远,寄望家族源远流长,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团圆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由国庆表示,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传统上,年夜饭的美味佳肴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吃年夜饭。
贴春联、年画、窗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是中国人的不眠夜,人们聚集家庭迎接新年。吃了年夜饭之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点灯熬夜达旦不眠,称为“守岁”或“熬年”。
“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守候新岁,既有对逝去的旧岁惜别留恋之情,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望之意。“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说闲情话家常,畅谈着新年的打算和希望,一直等待新旧交接时刻的到来。”“守岁”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返回目录
篇5: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少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神先的祖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
除夕有哪些习俗
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传统座次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饮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篇6:春节为什么要守岁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大年三十守岁有什么讲究
除夕晚上,全世界的华人,都有守岁的习俗。
除夕夜里,讲究全家人要合家团圆,他乡的游子,也是一定要赶在除夕夜之前回家的。
守岁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桌年夜饭有时候能吃一夜。有的人家也许年夜饭不吃那么长时间,但也会全家人围桌夜话,茶点瓜果摆满一桌。
茶点瓜果的种类,是有讲究的,都有吉利的好口彩。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柿饼寓意事事如意,杏仁寓意幸福人,长生果寓意长生不老,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花生、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桔子吉祥如意,……
年夜饭更有说道。鱼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大家都是喜欢的;饺子与“交子”同音,形状则与元宝相似,所以是北方年夜饭的主角;五福临门、三阳开泰等各种凉菜、热菜也是竞相呈瑞。
关于守岁的传说
1、传说一:为了迎接灶王奶奶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 “灶王”一职。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2、传说二:守岁熬年
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叫“年” 的凶恶怪兽, 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
“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鸡鸣破晓时分离开。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
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3、传说三:守岁克照跑驱走邪瘟病疫
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篇7:春节为什么要守岁
其实对于守岁都是在除夕夜(年三十)的这个晚上进行的,而在古代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守岁这个年俗一直都是在我国都是存在了很长远的历史,而对于守岁最早的记载是在西晋时期的一个古籍《风土记》有所提到,所以由此看来,守岁在中国春节里,早就在1600多年前就开始存在了。
在古代的守岁的时候,都是有着两种的含义的,而一种就是年长者的都是有着“辞旧岁”的说法,也就是有着珍惜光阴的意思;而对于如果是年轻人守岁,那么久是自己爸爸妈妈的寿命的意思,在汉朝时期,一般在守岁的时刻都是在夜半时分开始。
年三十守岁的传说
守岁,都是年三十一直有的年俗。简单来说,就是在除夕的那天晚上不睡觉,所以守岁又有另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就是“熬年”,而对于春节为什么守岁的呢?其实也是在民间里一直流传起这样的一个传说故事:
在很久的时候,因为古代有着一个叫做“年”的怪物,每年都是在年三十的晚上就开始还人们,而对于“年”都是凶猛无比,一般的人都是不能够正面对付它,而且“年”的吃的东西都是嗜肉,嗜肉的对象从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动物,当然了,也包括了人类,都是“年”所要吃的对象,而对于在这个时期都是人心惶惶,人们也是纷纷的慢慢摸索出一种生活的规律出来,而对于每隔365天之后,“年”就是会在夜里出现在村子里,都水开始找吃的,而在这个的时候,人们都是会把这一夜都视为一个最恐怖的“年关”,想了很多办法去对付这个怪物“年”,而例如就是守岁、给孩子压崇钱或者放爆竹来去去规避写。
而到了这天晚上,人们都是会提前吃完晚饭,把自己的家里的猪圈和牛栏都纷纷的楛劳住了,然后在家里都是纷纷的开始躲在屋里吃“年夜饭”了。,而且到了在吃完年夜饭之后,纷纷都直接熬夜守岁,家家户户都是祈求者自己的祖先能够得到保护,一直等到这黎明的到来,而慢慢的,守岁也是称了人们过年的习俗了。
篇8:春节为什么要守岁
其实对于在春节里,都是会有着给压岁钱的一个年俗,而对于在这个也是一个汉族的传统年俗之一的哦,一般都是在新年的倒计时的时候,长辈们都钱都是会放在红包里给晚辈的,而对于在压岁钱的含义,其实通常都是有着辟邪驱鬼的一个重要的意义,都是保佑平安的。
其实在最早的压岁钱出现的就是在汉代,在当时压岁钱并不是叫做压岁钱,而是叫做“压胜钱”,而对于在这个钱也并不是一种在当时的货币,而是一种类似钱币的辟邪品来的哦,所以压岁钱的来历其实也是有着两个的寓意的。
一种的说法就就是为了就是压“崇”,而“崇”就是中国传说中的小妖,每逢到了年三十的晚上都是会出来害已经睡着的孩子了,但是在当时有人在年夜饭后用红包放了8个铜钱在孩子的枕边,而这个的作用也帮助和孩子把“崇”吓跑,而这个也是因此叫做“压崇钱”了。
另一种的说法就是“压惊”,而对于相传(又一个相传)的一个妖怪叫做“年”,而对于在每隔365日之后的一个晚上就会出现了,也是让当时的人们很害怕,而在当时的人们都是一开始就用视频来去安慰被“年”吓到的孩子,但是慢慢随着推移,就变成了是用货币来代替了食物哦,而到了宋朝的时候,就变成了“压惊钱”了。
春节给压岁钱的意义
其实在春节的时候给压岁钱都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压岁钱并不是一个重要的给钱的哦,而对于这个都是一个很象征性的东西,都是能够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但是到了之后,长辈在过年的时候给了一块大洋给自己的子女的形式出来了,而就有着在压岁钱的意义上才是有着一个重大的改变的哦,而对于在自此之后,慢慢的把压岁钱可以驱邪的说法也是劫数了,而到了今时今日,就是变成了一种希望晚辈可以得到每个事情里能够步步高升,身体健康等等的寓意了,也是能够在一年里能够平平安安。
★ 守岁的意思作文
★ 守岁作文550字
★ 守岁作文初一
★ 春节守岁优秀作文
★ 满江红 守岁,满江红 守岁姚燧,满江红 守岁的意思,满江红 守岁赏析
守岁是什么意思?守岁要守到几点?(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