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转型:从教书匠到研究员

时间:2023-06-06 03:37:54 作者:at63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at6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教师要转型: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教师要转型: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教师要转型:从教书匠到研究员

教师要转型:从教书匠到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     2001-07-09     湖南澧县金罗雨章学校 秦明凤

尽管我们可以不喜欢,但社会的发展正在逐步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老师正逐渐地走下传道的神坛。教与学的主体也第一次实实在在地转向学生,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传统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权威性赋予了其神圣的“师道尊严”。今天,作为教师的你,可能会经常处于“被学生问倒”或是某些方面根本不如学生的尴尬之中。很多教师因此而迷茫,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重新认识教师角色,重新理解教育的本质,已迫在眉睫。

新技术革命引发的“知识爆炸”,对21世纪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即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中,将学科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

而且,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所提供的知识教育已经不足以令其享受终生了。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学习、自主发展。教师不能再简单地、盲目地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能再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学生成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这种教学能力。

那么,教师要想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其途径是什么呢?我以为,教师必须让自己最终成为一名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很难再用来解释和指导我们今天面临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新事物也才会有更多的敏感和创见。

篇2: 从教书匠到教育人教师培训学习反思

从教书匠到教育人教师培训学习反思

11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中小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师内涵发展高峰论坛》。这一次的学习,我迟迟不敢动笔,总担心自己的笔写不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害怕一动笔就显得自己太浅薄。但是无数的文字在脑海中不停的旋转,怎样有条理又深入浅出的表达出自己收获,实在是不易。千转百回,不知如何开篇布局。于是我就采用最简单的意识流写法,想到哪些方面就写哪些方面。

我们学校小学部参加学习的有3名女教师,毫无疑问要与其他学校的老师拼房间。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平时不大喜欢和陌生人交流,更别说住一个房间了。但是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和92中的翁老师拼了一个房间。入住房间,经过简单的了解,原来翁老师是我们郑州教育博客的大咖――意见领袖。心中暗自庆幸,幸亏和他人拼了房间,平时哪有机会和这样的“明星”交流呀!她所擅长的,正是我所或缺的,请教学习的机会来了。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彼此的了解更加的深入,翁老师的思想有深度,见解有独到之处,同时对自己认准的事,有执着的追求和清晰的`执行方法。给我的室友点23个赞!再联想到我们是一所新学校,擅长写博的老师又不多,请翁老师给我们做一场有关写博的讲座,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用翁老师分享给我的经验“读万本书,行万里路,写千篇博”你想不成长都难!走出去,先要打破自己的局限。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届乃至整个社会近几年追求的培养未来公民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依靠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又是课堂。李松林教授抓住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一是抓住学生的根本(学生的根本在心灵,心灵的根本在兴趣、情感、思维)二是抓住学科的根本(学科的根本在学科本质,学科本质包含的知识有:知识的产生和来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科的方法与思想、知识的作用与价值、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髓和灵魂)三是抓住学习的根本(学习的根本在于问题解决和实践参与)。我们是教师,教的是学科知识,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的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要由学科知识上升到学科本质,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有让学生受益!那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什么样态的学习呢?――学习的动机更有深度(由强烈的兴趣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容更有深度(从表层的知识到学科本质)、学习的方式更有深度(由问题的解决到实践参与)、学习的过程更有深度(由切身体验到高阶思维)、学习的结果更有深度(由深度理解到实践创新)。这样的的学习样态怎样才能实现呢?基本的模式就从问题解决的学习到问题解决的教学。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我只是一个教书匠,只做到了授业,而没有做到更高层次的传道和解惑!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明白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心中便有了目标和追求。

游永恒教授的的讲座打开了我的思路。从去年接手学校的师训工作,我一直在熟悉业务的路上奔跑,平时都按照进修学校的布置,一项一项尽力做好师训工作。但是总感觉自己的工作缺少规划和针对性,同时也很少结合我们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游教授作为国培专家,给出的建议真是是提纲挈领,高瞻远瞩。一线的教师想成长,主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和写反思。进行专业阅读、进行系统阅读、进行线阅读。在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反思、在学术提升上反思、在自我反思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师训工作为什么不能根据我们新教师多的这个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读书与反思活动呢?

想表达的内容很多,总之我们作为教育人,心中要有教育的情怀,眼中要有教育的目标,脚下踏踏实实走好教学的每一步!

篇3:从职业经理人转型到职业讲师要翻过的六座大山

最近经常有一些我的专栏读者发邮件给我,问我如何从职业经理人转型做职业讲师,似乎当前做职业讲师是一个流行的职业,其实我觉得更是一种围城效应。想当年在企业做营销总监时感觉压力大、时间忙,很想出来做职业讲师,现在做职业讲师了,反倒经常怀念当年做职业经理人的感觉了。在许多职业经理人看来做职业讲师是一个名利双收,光彩照人的职业,殊不知如今的职业讲师不象前几年那样好做了,那些没有实战性的忽悠式培训越来越不受到企业认可和欢迎了,这样的讲师也越来越难生存了。能够在这个行业永葆青春的讲师在风光无限的背后都是无限的艰辛。我非常欣赏我的好朋友,著名讲师张小强先生的座右铭:赢在别人休息时。当别人在休息的时候,我们这些讲师们却常常在备课、赶飞机或学习,讲课时站一天,没有课时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常常感叹这行不仅是个知识活,也是个体力活。这个行业炒作式的明星效果时代已经逐渐过去,而进入了靠创新力和学习力生存的时代,要做一个优秀的职业讲师靠的是实力说话。不管这行是否适合这些想做职业讲师的职业经理人朋友,我还是有几点建议给大家,请你想好了再做,也就是从职业经理人成功转型到职业讲师必须要翻过的六座大山:

一是职业背景关。当今实力比头衔和学历更重要,因为决定一个职业讲师讲课水平的关键是你做过什么?而不是你现在是什么?能够证明一个讲师实力的最好证据是职业经历,有多少年的工作经历?从事过哪些工作岗位?做过什么样的职位?从事过哪些行业?就职过哪些企业?目前老师有三类:一类是理论知识丰富实战经验缺乏的学院派,一类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不一定精的咨询派,一类是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系统理论知识的职业经理人派,

第三类老师可能没有什么虚的头衔,但往往拥有丰富的职业经历和实战经验,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老师。作为想进入培训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必须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行业阅历,如果工夫还不到家,一定要先练好再说。

二是个人知名度关。虽然有知名度的老师不一定课程讲得好,没有知名度的老师也许课程讲得不错,但企业选择老师时对知名度还是非常关心的,因为没有知名度的老师的课程质量还是有所担心。一般来说课程讲得好,在培训行业历练时间较长的老师都有较大的知名度。见证一个老师的知名度不是看简介,一个在简介上吹得头衔吓死人,客户多如牛毛的讲师,到底上面有多少水分,有时真很难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上网输入老师的名字查查看,如果连找都找不到的老师,课程讲得如何,真就不好说了。证实自己知名度和专业度的另一个好方式就是,是否发表过有很多的专业文章。一个好的老师既要能讲还要能写,否则也许只是一个东拼西凑的南郭先生。专业文章可以上网一查就知,实力强的老师一般在网上都有专栏或博客(也欢迎大家在光临我的专栏和博客,搜索我的名字去找哦)。

三是课程开发关。培训不是图热闹,实战才是硬道理。那些缺乏实战性,光靠笑话和故事忽悠学员的课程已经没有市场。课程就是讲师的产品,质量好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所以要做一个好讲师一定要推广经典的品牌课程,一到三个足矣。我讲课只锁定两个领域,一是销售领域,二是团队管理领域。因为我的职业经历就是一直在销售领域,从做自己单人做业务到带领团队做业务。我的《狼性营销团队建设与营销实战技能训练》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品牌课程并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内容的实效、实用。我的作为一个职业讲师不是课程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什么都能讲的老师肯定什么也讲不好,人毕竟不是神。

教师从教感言

教师廉洁从教心得体会

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

教师廉洁从教体会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现实表现

质量研究员岗位职责

从教感言

浅谈煤炭企业如何转型

信息技术研究员求职简历

廉洁从教承诺书

教师要转型:从教书匠到研究员(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教师要转型: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