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高三英语教学评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三英语教学评价,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高三英语教学评价
高三这一年,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的一年。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教师,认真踏实地做好教学工作,把大部份的时间用来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备考。此刻把所做的工作评价如下: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评价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始终抓住加大阅读量,开展泛读教学,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构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考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本事。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夯实基础,发展本事。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本事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经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必须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本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学生在上个学期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过的词组、句型和短语,为书面表达和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专题训练,回归基础。
前半个学期,主要进行专题训练。针对高考的主要题型分别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后半学期则主要进行模拟套题的训练,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技巧和解题的速度。承受着高考临近,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景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十分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让学生把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3、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本事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我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评价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三、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资料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复习课上我们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
(1)坚持抓好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占的比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注重抓好这一环节,让学生每一天都做两篇左右的阅读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本事。
(2)抓好书面表达。平时针对近年高考常见的书面表达题型进行训练,并让学生利用早晚读节时间背诵范文,熟悉常见的表达方式。
(3)听力常抓不懈。三、四、五这几个月份,让学生利用每一天七点半的时间播放英语听力材料。进入六月份后,则按照高考要求改在午时三点进行播放,让学生适应高考的要求和气氛。
(4)抓好测试、评价、反思及鼓动工作。除了每个月的月考,每周还进行一次的测验,以此来检查复习效果。根据每次考试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适时的调整及改善,并及时找相关的同学进行谈心,与他们了解复习过程中的感受,分析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齐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针对性,感受到教师对自我的关爱,以更足的信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放性试题,改变了以往拘泥于提纲写作的形式,不仅仅给考生供给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考生对已掌握语言的发挥,对中学英语教学有进取的指导意义。
经过高三这一年地努力,自我的教学本事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篇2:初中英语教学评价
【摘要】
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评价要反映他们的需要、应答他们的需要。学生是评价实施的主体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学生为主,要吸收学生的意见。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篇3:初中英语教学评价
南盛中学——曾志就
[摘要]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它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某些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而不单纯是平时测验成绩的累计。
[关键词]
篇4:初中英语教学评价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学大纲,分析教材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有的教师片面的认为考试就是评价的全部,这对于学生的全部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阻碍作用。
英语教学评价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都可以给予一定的评价。所以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一 ,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1).自我评价
有效的评价要求学生的投入。这种投入使他们进行反思,也使他们能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并看到改进的必要性以及进取的可能性。首先,学生需要理解自评的重要性,需要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并需要为下一步的学习制定目标。为了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他们需要有好的榜样。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具体制定各项评价标准:如讨论优秀口头表达的构成成分,优秀阅读理解的构成要素,优秀写作的构成要素,解决问题的构成要素,体现良好合作精神的标准等。要做到这一点,仅仅进行文字陈述是不行的,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具有语言表现特点与要素的实际范例,并让他们能够真正见到或听到这些范例。这样学生就能够知道“优秀“作品是什么样子,进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以写作为例:首先老师引导学生或者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范文进行评价,然后学生开始独立的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精彩之处和问题所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弱点调整学习目标,教师针对学生的弱点和需求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使课堂指导更有效。
如 :写作评价标准
1. 写作之前能通过思考列出提纲;
2. 主题明确,所选内容符合主题;
3. 内容安排有序,结构严谨;
4. 句子正确,无语法和拼写错误;
5. 词句大小写,标点正确,书法清楚美观。
学生根据以上标准自己找出自己作品中的优美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思考,使他们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的自评,了解学生以及学生对待他们自己学习成果的态度,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2). 相互评价
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有效评价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为它需要同学间的合作来完成。我们可以让四五个学生评一个学生,每一个评价者为某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写出评语,重点在优点以及改进建议。反过来,被评的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语写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方案。通过评议,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评价的标准,树立“我也能做!”的信心。同时,让他们学会信任他人、诚实、公正地对待他人。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时可以参照以下几方面:
1. 缺席次数和迟到次数;
2. 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
3. 与同学合作的情况;
4. 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主动提问;
5. 交际能力进步的幅度。
互评鼓励学生合作和与他人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消除他们的忧虑和困扰,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3).分组活动中的合作行为评价
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等级评语相结合的形式。教学中创设一种只有小组达标小组成员才能达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实现目标。组员间要有足够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通过检查组员合作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可能不断改善组员之间的互助关系,他们作为集体的一员或为完成任务而努力,或代表小组为展现小组的成功而骄傲。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小组合作表现评价标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
1. 全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2. 能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意见,给予他人发表意见的机会;
3. 能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4. 能按时向全班报告和展示完成任务的结果 ;
5. 能体现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有创见地完成任务。
(4). 教师评价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与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的作用是展示,展示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目的,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对于学生已学到的知识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办法,教师应提供全面综合的信息。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除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外,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例:在听录音时,设“模仿秀”奖;在对话表演时,设“明星奖”、“创意奖”:整节课下来,评出“纪律奖”、“参与奖”等。以上奖项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除评价孩子们听、说、唱、做、玩、演(评价标准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要求)等方面的能力外,有机地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三个目标的整合。如“模仿秀”奖,不仅能使孩子有正确的发音,而且能使孩子们的语音带上“洋味”;“创意奖”就是表彰那些在拓展练习中,能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或选学部分知识进行创新性表演;“纪律奖”和“参与奖”正是孩子们学习情感、策略和态度的充分体现等。
篇5:初中英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以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1.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2.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5.形成性评价要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8.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遵守以下原则:
(1)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2)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
(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4)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
(5)要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控制题量;
(6)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二、3~5级形成性评价
1、听、说形成性评价
2、阅读形成性评价
3、写作形成性评价
三、初一、初二终结性评价
1、听力评价方法
1:根据录音的内容和所提的问题,选择符合题意的图画回答问题。 ( ) 1 . What sport does the boy like most?
A B C
( ) 2. What did the boy buy yesterday?
A B C 案例评析:
一般来讲,识别图画可以减少学生阅读文字的负担。因此,听力理解试题中使用图画是目前初级语言水平考试中的常用形式之一。命题时,选项所使用的图画一定要简洁、清楚,一目了然。要尽量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不能识别或错误识别图画的可能性。
2、你将要听到一段关于一次登山活动的日程介绍。请你一边听一边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信息。
案例评析:
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可以考查学生真实的信息获取能力。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在表格中添入一些关键信息。这样的考试形式比较接近生活中英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即人们一边听一些重要指令、计划、安排等,一边记录关键信息。 2、阅读评价方法
阅读下面的每一篇材料并回答右侧的问题。
(1)
(2)
(3)
案例评析:
以往的阅读理解试题一般要求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并回答若干个问题。案例1在选材上有所突破,这道题没有采用短文,而是采用了布告、电子邮件、电话留言等内容。另外,每段材料只设计一道题。
2、下面的材料a~e分别介绍了五本书的主要内容。请根据Kate, Tom, Betty, Sophia, Jane五位读者的需求,帮助他们选出他们想读的书,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a. This book will help you understand how to stay well and avoid sickness. You’ll learn some things that you might use at home to avoid catching a cold.
b.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much food you should eat every day? Do you want to make a good plan for your meals? If so, please read this book. From this book you’ll know about safe ways to lose weight and keep healthy at the same time. c. This book has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prevent common accidents. It’s about safety both indoors and outdoors. Community safety is specially introduced in this book.
d. This book will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by doing exercises. You’ll learn not only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exercises, but also the ways of doing exercises.
e. You’ll know why people need health insurance by reading this book. You can also learn how to choose health insurance and how to sue insurance to pay for your health care.
( ) 1. Kate wants to keep thinner and healthier.
( ) 2. Tom i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prevent electrical fire.
( ) 3. Betty is trying to advise her mother to do some sport. ( ) 4. Sophia wants to know some ways to avoid common cold. ( ) 5. Jane is studying health insurance. 案例评析:
本案例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与可能的读者对象进行匹配。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因而案例的考查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3、请阅读下面有关宠物的材料,给每个段落选择最合适的标题。
a. Many people like animals and take them as their pets. Nowadays pet hospitals are very busy. Kind persons who love animals are needed to work in busy animal hospitals.
b. Scientists think that pets will probably be much smaller because people in the future will be living in much smaller spaces. Scientists are already working on making very small farm animals. The same things might be done to make smaller cats and dogs.
c. It’s said that some day you might own a panther as a pet. Scientists might have to start turning wild animals into pets. This might be the only way to save them from dying out.
d. What about a robot for a pet? This may sound silly, but it could become true. Robot dogs have been made to bark like real dogs. These ―pets‖ might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future. After all, robots don’t lose hair or chew on things the way real pets do.
e. Lots of people miss their pets while they are on holiday. One hotel in Minnesota has solved this problem. They lend cats to their guests. Many experts believe this idea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t is very possible that in the future you will be able to order a pet, as well as room service, at a hotel.
( ) 1. Pet hotels
( ) 2. Smaller pets
( ) 3. Robots for pets
( ) 4. A panther for pet
( ) 5. Assistant needed in pet hospitals
案例评析:
本案例要求学生把小标题与段落进行匹配。试题提供的段落往往是一篇完整的材料,每个段落有相对明确的大意。这种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段落大意的能力。
3、写作评价方法
(1)请你以My Favourite Season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最喜欢的季节。你可以从该季节的特点、与该季节相关的活动等方面谈起。词数为80个左右。
案例评析:
本案例是一道开放的书面表达试题。虽然给出了题目,但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经验进行写作。这样的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构思能力、信息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2)写作评价的阶段性差异
4、口试方法
学期末或学年末的口试是评价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进步情况的测试。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评价应尽量采用互动的和比较接近实际语言运用情境的方式。以下提供的是对口试的组织方式以及评价原则与方法的建议,供教师组织口试时参考。
A 口试试题
3-5级口试试题可以是:
a.模仿。学生模仿听到的语音。
b.朗读。老师要求学生朗读学生自选的、或教师指定的课文或没有学过的语篇。 c.表演。学生表演所学歌曲、歌谣或短剧等。
d.问答。老师和学生就个人信息、熟悉话题等进行问题。
e.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情景(可用文字、图片、录音材料、录像材料等提示)或话题,当场进行讨论或交流(若学生三人或四人一组,则至少需要两位教师参与评价)。 f.陈述。学生就本课程规定的话题进行有准备的陈述。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合不同的试题形式,进行口语评价。
B 口试方法
3-5级口试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a.单人口试。一名口试教师对一名考生的考核。
b.两人口试。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口头交际。老师观察并评分。
c.小组口试。多名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观察并评分。
在口试教师不足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口试陈述内容录制下来,然后再由教师评分。 一次口试可分为若干部分。
Part A:考查考生初次见面时向人提供个人信息(如名字、出生地、职业、家庭等)的能力,约1-3分钟。
Part B:考查考生根据信息卡就具体事实互相问答的能力。信息卡上的信息涉及到日常生活、娱乐和社会活动,所用语言为英语和汉语,约3-5分钟。
Part C:考查考生提供详细信息及阐述个人观点的能力。口试教师将根据一个话题向两个考生各
篇6:初中英语教学评价
English teaching evaluation
Yang Ziying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 which combines the principal part with the leader must be based on students’ requirement. The evaluation should reflect and meet students’ need. Students are one of the principal parts who accept the evaluation, so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 should assimilate students’ opinion. The evaluation is one important part in English course.
【Keywords】
English teachingEvaluationSuggestion
1.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评价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活动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时作出评价,而且要适时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评价要反映他们的需要,应答他们的需要。
学生是评价实施的主体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学生为主,要吸收学生意见。在评价前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评价策略、计划和方式,让他们知道评价的目的和评价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使学生认识自我评价对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学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方法。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应成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教师要在评价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大纲、教材的提供者,还是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计划和活动环境的创造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评价中其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及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及调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展。
2.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与指导相结合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对评价对象已完成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定,同时应把评价结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认识,并根据评价对象的主、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指导评价对象改进教学或学习,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使评价对象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英语教学中,评价的内容较广泛,原则上评价什么内容,就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否则评价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重视评价结果对显示学习及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重视评价后的指导。只顾评价而忽视指导或不进行评价而随意指导都是欠妥的。只有从评价到指导,再从指导到评价,如此反复,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评价建议。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学习的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3.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3.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口试要考察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察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试要考察听和读的技能,形式应尽量生动活泼。
篇7:英语教学评价FAQ
1. 为什么要进行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素质教育工程”被列为第一工程,目的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早在下半年,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整体改革就已开始酝酿,英语教育的课程改革是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改革必然要涉及教学评价问题,目前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内容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评价的观念,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参与者的成分和参与者的功能,以及教育评价的机制和评价的工具。英语课程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将对整个的改革起很强的支持作用。当前,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着6个方面的问题:(1)评价缺乏明确的评价目标和系统设置。(2)评价实施机制存在缺陷。(3)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的具体运作上,存在着用单维度的评价代替多维度的评价的现象。(5)评价形式单一。(6)评价对评价结果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方法。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推出一整套有效的改革措施。
- back to top -
2. 英语教学评价在英语课程发展中的功能是什么?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清楚课程发展(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概念是什么。Curriculum的原意是“路程”、“跑道”的意思,发展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的表现形式是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不断地调整和完善,逐步地向前推进。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把课程发展分成三个部分,即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三个部分是什么关系?传统观念和当代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传统观念认为,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计的颁布等)在先,然后是课程实施(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以及围绕教学的一系列活动),最后进行教学评价。因此不少教师认为这三个部分是首尾相接的三个程序。当代课程的观念是:课程设计要接受课程评价的影响,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进行课程评价,课程结束还要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与课程发展三个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关系,并贯穿课程发展三个部分的始终。由此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不仅是课程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设计者。2)课程发展分不同层次。目前我国的课程设计分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在课程设计上提出总体方向。二是各省市地区在国家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课程实施方案。三是各学校根据国家和省地市课程设计要求,设计“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sign)。3)校本课程在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上,都需要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参与。4)课程多元性评价主要是内部评价形态。所谓内部是指课程发展系统中的内部。5)课程评价在设计和实施中不断反馈信息,使课程发展过程不断调整、完善并得修订。6)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三者之间,有一个互动的过程(interaction)。互动就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课程发展应当是课程设计、实施和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效果。英语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程设计和实施密切相关、不断互动相互施以影响,最终达到有效推动课程发展的目的。
- back to top -
3. 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教学评价是指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评价。以往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是:1)教师在教学评价概念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评价,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和负面影响。由于概念不清,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就不能很好地区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高度结构化评价和低度结构化评价、一次性评价和连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2)教学评价目标存在缺陷。3)能力评价和知识评价的关系处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一般认为,知识目标容易进行教学评价,能力目标较难进行教学评价。另外在实际教学评价中重知识轻能力。4)在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用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现象是严重存在的,这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域。学生学习有一个过程,对过程中的情况要用形成性手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要用终结性手段进行评价,二者不能混淆。但目前的情况是,这二者往往被混淆。5)教学评价实施机制存在问题。6)教学评价形式趋于单一化。英语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英语测试。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评价形式就是测试,而且是套用中考和高考形式的测试。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并不知道在英语教育领域中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另外在评价活动中,被评价人和评价的关系也趋于单一。教师运用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似乎是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一种评价关系。教师较少想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也较少想到和学生进行合作评价。7)教学评价心态存在的问题。一是被动接受外部评价。二是盲目相信分数指标。三是评价问题合理化倾向。也就是说出现问题归于客观原因,把存在的问题合理化。四是使用两极标准进行评价。要么好(yes),要么坏(no),没有分析性的评价和解释性的评价。8)教学决策问题。教学决策在课程发展的三个部分中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要随时指导教学决策,教师日常的决策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教学评价。我们认为,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过程性决策中,由于不一定能够正确吸收反馈信息,所以,决策失误往往多有发生。
- back to top -
4. 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目标有哪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1)多维评价和单维评价问题。过去教学大纲在教学评价中趋向一个维度,教育学家布鲁姆把教学评价分为三个方面(domains),实际上是三个维度(the three dimensions),即认知维度、情感维度、操作维度。语言教学目标操作中应包括这三个方面,但在实际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偏重认知维度,而在认知维度中又偏重知识。2)能力和技能的问题。有的教师不能分辨技能与能力的概念,如有的教师对听、说、读、写进行评价,就误认为是对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价。3)在教学评价目标上有的教师忽略情感维度,认为这个维度在教学上不能测量,很难操作。情感目标是存在的,但没有设目标进行评价。根据我们统计材料看,很少有教师认为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具体评价。4)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理解也有偏颇。我们现在颁布的教学大纲是终结性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课程发展,不断提出实施中的过程大纲。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目标设置方面基本上是把终结大纲要求,放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课程实施过程需要一种过程大纲,即process syllabus。5)形成性目标配置问题。终结性目标有一套规定,但特定的形成性目标配置肯定不同于终结性目标,这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进行调整、控制和合理的组合。- back to top -
5. 我们应当对英语教学评价的实施机制进行哪些调整?
目前的评价机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指标表述的不确切性,造成学校在教学评价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2)在某些教学管理人员看来,试卷本身就是评价的尺度,不按客观评价标准的试卷照样可以进行学科教学的测量。这种把评价手段等同于评价指标的做法实际破坏了评价的信度。(3)教师评价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相当数量的教师没有经过英语教育的技术训练。(4)缺乏教学评价的技术支持。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技术机构或服务单位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可以付诸实施的教育评价技术工具。(5)教学管理者、教学指导者、教师和学生在不正常的评价机制中形成了不正常的评价心态。如专注于分数多少,特别看中名次排列的各种细微变化,用班级平均分的单一指标判定教学效果,这都反映了不正常的评价心态。
- back to top -
6. 我们应当怎样调整评价心态?
这一问题涉及教师怎样理解课程、教学、和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认为课程设计是上级研究部门或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事,自己仅仅是执行者,那么教师就会在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把自己的作用局限在执行上。所以,调整评价心态的前提是获得有关评价的科学知识,接受有关评价实施的专业培训。当然,改变教学评价的运行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者的心态与工作机制有很高的相关性。从根本上改变评价心态,需要我们转变评价的运行机制。
- back to top -
7. 英语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
我们不应把教学决策(Decisions Making)仅仅理解为教师在最初进行教学设计时所做的那些决定,教学决策更多地是指教师在教学的不断的设计、实施,即在课程发展过程中所随时进行的日常教学决定。英语教师调整教学决策,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决策是一个连续的教学过程,并非一次性完成。有经验的教师在课程实施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作决策,不断地进行调整;不断地进行调整,不断地进行评价;不断地进行评价,不断地作做决策。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根据评价进行新的决策,根据新的评价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实施,由此形成一个决策-实施-评价的反馈圈(Feedback-Loop),从而不断促进课程发展;2)教学决策的依据是过程评价;3)过程评价本身应具有形成性,过程评价应该在不断的信息反馈中推进课程进程。从而实现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3)教学决策促进课程发展,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是要通过评价进行,评价促进决策,决策促进课程发展,所以应该更加辨证地理解教师决策。
- back to top -
8.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种?
目前,教育评价理论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分类模式,这里我们采用邓肯.哈里斯的分类方法,把评价划分为由8对相关变量构成的8种评价模式:(1)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4)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5)个人评价和群体评价。(6)连续评价和终结评价。(7)学习者判断评价和教学者判断评价。(8)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上述教学评价类型的每一种模式并不是与其他模式完全独立的。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往往是各种类型的评价模式交叉使用。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这两对评价模式之间往往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 back to top -
9. 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这种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教学评价专家大都认为,形成性评价更有益于促进学习,但不否认终结性评价的作用。形成性评价必须是经过仔细计划而确定的。通常一次评价的分数或者点评并不能够对学习产生多少形成性影响;而有关学习状况、需要、未来学习主题的公开讨论却有非常巨大的潜在影响。
- back to top -
10. 什么是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某种外部原因结果的评价,或者用于判别每个特殊的学习者是否获得某些能力,是否可以继续进行某种课程。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某一种学习经历结束之后进行,即学习者不再继续这项学习了。但这种终结是模糊的。有时一个最终的测验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教学者)认识自己的实力、弱点,并改正自己的学习(教学)。终结性评价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还是必须的,如进行某种资格鉴定。
- back to top -
11.什么是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是指参与学习或者教学的人所作的评价。例如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甚至还有父母、实验室负责人员,都是内部评价的重要来源。内部评价对各种类型的学生可以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内部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要。非正式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个人评价、学生自我评价都属内部评价。
- back to top -
12.什么是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是指学生或教师以外的人员对教学进行的评价。外部人员将外部的评价目的带入了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大型“公共性”测试中,测试的设计者包括测试编制专家、心理学家、学科专家,都属于教学的外部人员。
- back to top -
13.什么是连续评价?
连续评价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学习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连续评价更有利于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经常提供有价值的反馈能够减少他们的“测验”压力,能够激励他们坚持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连续评价的这个优点。
在连续评价中,强调对学生需要的评价,避免过分地惩罚学生。只有在对教学反馈进行讨论和分析之后,连续评价所积累的有关能力等方面的成绩才有效。所以,连续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改进学习的过程和提高学习的质量。
- back to top -
14. 什么叫高度结构性评价?
高度结构性评价(High-structured)的特点是:1)事先进行比较周密的安排。2)有比较周密的实施程序。3)有比较正规的评价手段(或工具)。4)有比较严格的结果分析。上述几个要素构成了高度结构性评价的基本品质。如我们在一定教学阶段中,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便可以用高度结构性评价进行。这种评价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学反馈信息,容易产生较深刻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高度结构性评价的缺点是,实施过程比较复杂,实施的时间要求也较高,而且需要较大的投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高度结构性评价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就要把高度结构性评价和低度结构性评价结合起来搞。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正式评价一般都是高度结构性评价。
- back to top -
15.什么是低度结构化评价?
低度结构化评价的特点是:1)事先不必进行特别周密的安排。2)不必有比较周密的实施程序控制。3)不必有比较正规的评价手段(或工具)。4)结果分析是随机的。低度结构化评价的优点是,1)便于教师实施。2)每个教师都能做到。3)反馈速度较快,有的当堂就可以反馈,甚至几分钟内就可以得到反馈信息。4)这类评价是受教师欢迎的评价形式。英国著名语言教育专家Mickel J.Wallace在访问中国时,给中学英语教师做讲座,以一种随意的形式谈如何使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来收集教学情况。收集教学情况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评价方式,他强调教师随机的进行资料收集和教学评价,这样的评价是简单易行的。从一定意义上讲,非正式评价多为低度结构化评价。
- back to top -
17.不用测试怎样进行教学评价?
非测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工具的支持,这些工具包括:1)课堂教学记录。2)教学日志(群体记录)。3)教学日记(个人记录)。4)个人教学分析。5)教学谈话记录。6)课堂教学观察。7)问卷调查。8)教学个案研究。
- back to top -
18.学生是否应当参与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应当参与教学评价?回答是肯定的,学生必须参与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以下几种形式:(1)自我评价。学生要学会随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学会自我评价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2)学生彼此之间(合作式)的评价。学生通过相互评价找到学习方面的不同之处,看到差异和差距。学生可两人一组(pair evaluation),也可多人一组实施评价(group evaluation)实施评价。(3)学生与教师共同研讨课程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教学评价,找出问题,并得出结论。学生的能力构成成分就应当包含着自我评价的成分。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评价能力是教育目标六个层次的最高层次。
- back to top -
19.教师对教学评价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
教师对教学评价所采取的态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教学评价应包括对教材、教学过程、学生及教师教学的各种类型的评价。(2)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和主动参加校本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3)教师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应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评价,我们称这样的教师为“教师研究者”(teacher- researcher),这样的教师既不是被动地接受上级评价,也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评价。(4)教师对教学评价方式应有一个全面看法。也就是说,教学评价不等于测试,即使是测试也不限于终结测试。(5)教师应善于进行合作评价。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评价和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评价。目前英语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一是被动地接受上级评价。二是单一地实施对学生的评价,而不能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三是不能与同事之间进行合作评价。四是教师往往认为教学评价就是考试,考试就是分析分数,分析分数就是分数排队。这种对教学评价的简单认识是不妥当的。
- back to top -
20.教师个人应当怎样对待教师合作评价?
加拿大一位课堂教学评价专家在为我国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讲学中,就教师自身发展赠给学员三个形容词:(1)积极、活跃(active)(2)反思(reflective)。(3)合作(collebarotive)。她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发展过程中,要遵循这三个基本原则。三个形容词清楚地说明,教师应如何对待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1)积极主动地进行评价,”积极”包含以下几种含义:一是教师应把课程设计-评价-实施看成是份内事,而不是仅仅看成为教学行政管理中的事,积极还表现在以批评和研究的态度进行教学评价。(2)反思仅依靠教师自己进行是不够的,需要同事和周围的研究者共同进行。(3)合作评价是教师相互之间对课程设计、学生发展状况、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分析评价,从而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目标,确定在今后教学中是提高目标,还是降低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师相互之间的正确评价。
- back to top -
21.学校管理部门应当怎样对待教师合作评价?
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或部门,也应采取积极、反思、合作这三个评价原则。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实现教师之间的交互式评价。(2)学校方面应为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评价手段,而不应仅仅是测试手段。各种各样的评价手段包括采取具体措施,提供计算机的统计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析、录音录象、问卷等项条件,支持教师之间进行交互式评价。(3)学校不应用交互式评价的某些评语结论和具体分析,对教师进行终结评定,并与教师评定职称、工资、奖惩挂钩。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正确地进行形成性评价。因为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我们主要以研究的态度面对课程设计,其目的是调整课程,而不是对教师个人进行整体素质鉴定。(4)学校也不应该简单地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把教师排出水平高低的顺序。交互式评价不能与工作鉴定、职称鉴定混合使用,否则交互式评价就不能正常实施,教师也不会用客观的、研究的、分析的态度对待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弱点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back to top -
22.学生的自我评价很重要吗?
回答是肯定的,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学生自我评价是容易被忽略的领域。1)什么叫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自我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二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这里是指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不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但这并不是唯一评价方式,还有其他评价方式。2)自我评价的双重价值。一种价值是推进课程发展,另一种价值是对自身调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自我评价的双重价值放到学生身上更加明显,学生自我评价过程会为教师提供学习信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同时也调整了学生自身。所以说学生自我评价是一把“双刃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3)自我评价对课程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会使用自我评价就会把某些情况反映给教师,教师就会做出正确决策,教师就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增加难度或减少难度、怎样使用教材、如何进行练习等等一系列具体决策。从以往教学过程看,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是比较弱的。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与学业水平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越强,学业水平就越好,对课程发展的反馈作用越大。4)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原因;一是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种认知过程,称为“元认知过程”。元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自我监控,对自我认知和记忆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在评价活动中有效地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 back to top -
23.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应当如何设置整体目标?
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应当建立在一个稳固、深厚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清楚明确的阐释,这种清楚明确的阐释可以用能力模型的形态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说,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实际上应当建立在语言能力模型基础上。我们目前采用的OAO模型,就是综合了当代几种语言能力模型的主要成分而提出的一个能力模型。这个能力模型由三个模块组成,放在一起看,是个三维结构:
- back to top -
24.语言认知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语言认知目标包含对语言单位的组织,如把字组成句,把句组成文。能否对语言单位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并达到一定的沟通目的,这是使用语言的重要条件,由此构成一种语言的建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涉及到认知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通常称之为“认知维度”。具体内容包括:1)语音。如音素的有效组合,声音组块的形成,调型的运用等。2)词汇。如词的使用规则,词语应用的惯用方法,词语搭配等。3)语法结构。词要组成句,要进行各种表达,这就需要一套组织规则或规范,即语法结构。传统语法按词法句法分类,在词法中分名词、代词、形容词等等,在句法中分简单句、复合句等。这在语法研究中是必要的,但在实际学习中,语法结构的学习应当与语言的意义学习领悟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当采取功能语法(the Functional Grammar)来引导学生建构语言。4)功能项目。即日常交际用语,学生学习日常交际用语就是学会在人际交流中有效地建构得体的语言。5)语篇。语言应用能力最终要包括语篇的建构。学生建构语言应当涉及组句成篇的一整套组合知识和方法。6)话题。学生在建构语言时,应当具有按话题进行分类的能力,所以,按话题来建构语言,也是此维度的重要方面。
- back to top -
25.语言情意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语言情意目标并不是照有的人理解的那样,完全是内心中隐藏的东西,因此不能观察、测量,不好进行评价。事实上,这样的目标也是具有外在表现的行为指标。语言情意目标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语言学习者对语境的领会和掌握。2)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策略的掌握。3)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技能的掌握,如怎样使用字典和记笔记,如何把握记忆活动和认识新的现象等。4)语言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既是评价工具,又是评价目标。
- back to top -
26.语言运作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语言运作目标包括语言实际使用的一切方面和一切具体表现,其中主要涉及听、说、读、写的具体目标。1)听、说、读、写在课程实施发展的过程中,应具体化。2)听、说、读、写的具体目标应是一种行为目标。这种目标要求应当是学生能够作到的,教师能够观察到的行为。3)听、说、读、写各有既定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些目标应当按特定的形成性进行合理的拼配,依靠各自的微技能(micro -skills)实现适合于形成性评价的目标组合。
- back to top -
27. 如何理解形成性目标?
形成性目标是在逐步实现终结性目标的过程中设置的目标项目。理解形成性目标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形成性目标是一个逐步发展(get better)的过程。学生的课业应当越来越好。2) 形成性目标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健全的部分得到健全;不平衡的部分得到平衡;未得到发展的方面得到发展.3)形成性目标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学习课业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4)形成性目标是一个逐步熟练的过程。陌生的变为熟悉;迟缓变为流畅;不会做变为会做;慢做变为快做.5)形成性目标是一个逐步明确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逐渐增强的过程。语言意识的增强与语言经验的积累成正比的。6)形成性目标是一个逐步增容的过程。增容是指在不同语言阶段上,不断增加语言信息和语言材料。
- back to top -
28.如何设置形成性目标?
设置形成性目标包括10方面的工作:1)承上启下。教学中依照上一单元的情况及评价后的教学决策,为本单元的课程进行定位。2)实事求是地面对学生个人和群体的现状。3)有效地探察学生的需求现状。4)在整体教学目标系统中找到形成性目标的定位。5)确定具体目标设置,即确定形成性目标。6)根据教学单元设计,进行具体目标配置的调整。7)根据具体目标调整,改变教学单元设计。8)运用形成性评价手段构成教学信息的反馈圈。9)根据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反馈作出此时此地的决策。10)把新的教学决策导入下一单元的课程当中。
- back to top -
29. 形成性目标应该由谁来配置?
形成性目标是随时变化的, 是要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逐步调整, 逐步改进, 然后逐步向前推进的。所以形成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不同:终结性目标是预先设定的, 课程的实施都要依据这类目标,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局部的调整。有些特殊情况也可以有整体调整。但是不论怎么说, 它是一种预先准备好的事情。而形成性目标则不然, 要有人不断地控制。这种控制就叫作“过程性控制”。首先,我们来举例说明这一点, 过程控制的概念是一个系统论的概念, 最早的来源与我们本学科没有关系, 它来源于导弹导航系统的过程控制, 导弹的发射与炮的发射不同, 炮可以直线发射, 瞄准目标, 最后达到目标。而导弹在整个发射过程中, 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 最后达到目标。教育家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启发, 认识到我们的课程如果是发出的导弹的话, 我们导弹的发射过程不是预先就设置好的, 而是在不断的调整中达到目标。其中就有过程目标问题。导弹系统当然是由高智能的计算机来控制的, 而由人来执行的课程实施的过程目标由谁来控制?显然首先应该由教师来控制。教师进行课程设计, 然后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进行课程实施,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大纲和课程计划来设定具体目标。形成性目标应当由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他所担任的教学班的实际状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 配置的含义就是要根据终结性的目标的基本设置, 从各类具体要求中取出一些当前过程需要实现的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为形成性目标。在每个目标的设定当中, 要考虑它的形成性, 即在形成过程中它是不完善的, 是需要调整的。内容 、难度和其他因素都需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配置。配置形成性目标, 除了教师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学生, 学生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形成性目标的配置。
- back to top -
30. 学生应当怎样参与形成性目标的配置?
这个问题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方面,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 让他们学会用某种形式来陈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不能把这一点看成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调查的事实表明, 很多学生是不会陈述自己已经达到、即将达到和没有达到的各种学科学习目标的。当然, 涉及到知识项目, 他们会说我没有学好现在完成时, 我的单词记得很少, 我的单词量不够, 甚至有时单词量都不是记得很清楚。学生应该能够陈述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单词量, 但是, 我们的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单词, 及其掌握的深度是不会陈述的。既无法用语言说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训练。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程实施中, 不断地、连续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自己已经达到和即将达到的目标。
第二个方面, 老师应该让自己的学生用 “I can……” 的形式陈述形成性目标。当然, 对于起始阶段的学生不能用英文, I can 后面的表达还没有学。所以,我们也可以用汉语的 “我能……”来表达。告诉他 “I can……”, 就是告诉他进行形成性目标陈述的一个基本方法。
第三个方面, “I can…..” 后面学生应该学会说什么?I can 后面的内容不应该是抽象的、概括性的、整体性的东西。比如, 我们不应说I can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因为, “I can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是一个概括性的、从整体的角度看是很模糊的表达。I can 后面的内容应该是他们能够具体完成的行动。所谓具体完成的行动指的又是什么? 我们要求掌握以下五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 就是要学生具体表示出他能够做哪些学习的行动。比如说:“I can read the text smoothly.” 意即我可以很流畅地读课文,还可以说 “I can remember some of the new words for this topic”, 比如关于food and drink, 学生可以表达这样的目标:I can remember some of the names for Chinese food.
第二个要素, 就是组织语言的具体行动。我能用学过的词写出某一个话题所需要的句子, 这就是表述具体要求了。
第三个要素是运作语言的具体行动。在前面我们曾提到了能力模型的三个维度, 其中就有一个运作语言的维度,即语言的表述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我能够听懂课本中的谈话, 条件是在不受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再降低点要求, 是在受到某种提示的情况下, 或者是在某种图画或其他实际物品的提示之下, 能够听懂课本中的对话。那么, 进一步的运做就要比这个高一些了:我能够听懂和课本的对话的基本结构和话题相近的其他对话,由此形成一种过程。形成性也就体现在这一点上了。这就是运作语言的具体行动。
第四个因素是表示用语言去有目的地做事情。举例来说, 我能够给美国的某一个笔友写一封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短信, 在这里就设定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当然, 在这封短信中, 我介绍了我的家庭的什么情况, 我可以有自己的决定权,这样写出的东西已经达到了给笔友写一封介绍自己家庭的短信的目的了。如果给笔友写了一封介绍我自己的信, 那么这个目的就没有达到,因为, 你不是有目的地做事情。所要求的内容没有达到。
第五个要素就是有效地用语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点不要看得太复杂,即使初一的学生也照样能够有效地用某种语言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 “我能够看懂停车的交通标志”, 这个很简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阅读,能读懂“P”,知道P处在这样一个标志里, 而且又处在一个交通环境里, 在这样一个条件下, 我就能够知道这是一个停车标志, 这就达标了。这叫做用有效的语言来解决问题。当然, 到了高中就不能仅仅只有这样一些要求, 而要有一些新的要求。
第四方面, 教师应当对学生所做的形成性目标的自我陈述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可能通常是随机的评价。比如说, 某学生说:“我能够很好地读课文”,这时, 老师可以要求他具体地限定一下条件。学生此时说:“我能够比较流畅地读出全部课文, 中间很少停顿。” 这就是教师用新的要求实施了评价,提出要求表明对他原来的回答不满意, 这里面就包含着评价和指导, 起着双重作用。 所以, 教师应该作到这一条。
- back to top -
31. 如何表述形成性目标?
这个问题是针对教师提出来的。刚才我们讲的是学生表述目标主要涉及到的五个要素, 具体谈到教师应该如何严格地表述形成性目标, 会涉及到下面的几个问题:
第一, 教师和教研员应该把这个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根据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情况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看, 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 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时候, 教研员在指导教师进行日常的教学的时候, 实际上并未深入地研究关于形成性目标的表述问题。这一点我们从很多教师写的公开课的教案、研究课的教案以及教研员所规定的某些目标中, 能看出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同时, 形成性目标的表述也是存在着问题的,应该把它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第二, 任何具体目标的表述都应当是可以具体评价和具体检查的具体行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比如说, 我们在目标中用中文表述 “灵活地掌握日常交际用语”, 这样一句话是不是意味着已经很好地体现了具体目标的表述了呢? 我们说, 这个表述不够好。 因为, 在 “灵活地掌握日常交际用语”中, “灵活” 一词无法具体表现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一个具体行动当中去。比如说, 我们正在学习初一的Unit Nine, 怎样才能说学生在第九单元中掌握了日常交际用语呢? 这里,哪些交际用语是要灵活掌握呢? 灵活又意味着什么呢? 应该说, 这样的措辞不能说是已经实现了对于课程检查的具体描述。所以, 我们应该改变一下方法。这些可以具体体现在一个学生实施的行为上。如:Can meet a new teacher using functional structures. 这就比较具体了, 条件肯定是会见一个新老师, 使用functional structures (功能类特殊用语)。下面我们再把structure限定一下, structures for greetings。 这样就限定住了。也就是说, 学生们应该学会在见到一位新老师时说什么。学生们可以作选择, 是用 “How do you do?”还是用“Hello”。 当然, 新老师完全可以使用Hello, Glad to meet you. 这里面还涉及到姓名等。这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决定。学生怎么决定, 可由教师指导一下。我们认为这就是可以检查,可以操作的目标表述。
第三, 在表述形成性目标上, 我们应该有一整套规范。在国外的ELT的参考材料和文献中我们就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范例。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情况, 深入研究这些范例, 我们就可以有效地探讨表述目标问题。
- back to top -
32.如何在目标表述时限定目标的难度?
目标的陈述在难度上究竟怎样限定, 这个问题可以设定为表述目标的难度问题, 或者叫如何在表述形成性目标中来显示难度。这里面我们要注意10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词汇范围的限定问题。各个年级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什么范围内,这本身就是形成性目标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为在总方向上说学生的词汇量是在不断扩大的, 这当中就有一个扩大―缩小―再扩大的弹性过程。 但是,只要是在不断地进行英语学习, 那么,词汇量肯定是在扩大的。因此,在形成性过程中就会有词汇范围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什么情景条件下, 即在什么具体的语境中和情景中来使用词汇,来组织句子,来进行表达,来达到某种目标,这些我们都要限定具体情景。比如,学生能够在购物时使用某些交际用语,和学生能够在谈判过程中使用同样交际用语,其水平和难度就有很大差异。
第三个问题,究竟在什么话题内达到这个目标。当然,涉及到的话题越广泛,此目标的水平就越高, 难度就会越大。
第四个问题,用什么样的语句来进行语言活动。 这里面包含着语句的长短和语言的复杂程度, 有没有复合句,有没有更复杂的语言现象,有没有和汉语表述不同的表达方法,如:So do I.这种倒装形式,这种形式与汉语的连续否定的表述方法不同, 这就是表达语句中的难点。
第五个问题,是否综合使用语言知识并使用到什么程度。例如,出租司机在进行语言的表达过程当中,使用的仅仅是其行业中很小范围的语句,虽然他们说得很熟练,但是我们认为他们达到的只是初级英语水平。因此,涉及到的语言知识越多,语言表现的难度可能就越大,如,在复杂的谈判中和在某一个酒会上进行讲话中,使用的各种语言知识的表达就比出租司机使用的英语口语要多得多,使用的综合程度要高得多。这也是一种难度的体现。
第六个问题,要表达的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实际靠近的程度。虽然同样是表达一些词汇,但是普通生活中的表达和专业上的表达,就有表达难度上的区分。
第七个问题是表达的抽象程度、复杂程度,这也是构成难度的一个方面。
第八个问题,运用语言的熟练程度问题。很复杂的一句话能磕磕巴巴地说出来,或听过后花费一点时间才能理解,或者稍微想一想,能理解出来。这样的熟练程度我们认为就弱一些。如果某一位国外学者所说的语速很复杂、修辞很高级的意思说出来,学习者就能立刻听懂,这就说明其英语的理解能力较强。所以说,语言的运做能力或者叫语言的熟练程度本身也是一个难度指标。
第九个问题是适应现场变化的程度,能否随机应变?这不仅仅存在于外语的运用中,即使是母语使用者在适应场景变化时也会存在许多问题。语言表达的准确程度,对于对方可能引起的误解的解释程度以及解释的方式,这其中涉及到的多方面的包括修辞方面的技巧,同样也是难度因素。
第十个问题是涉及情感和情感变化的程度。情感变化越复杂、越深入,其难度也就越大。比如,我们看过的美国的一个话剧,叫作《推销员之死》,这个话剧的语句并不难,但是我们理解起来就很费力。这也是语言使用难度之所在。
- back to top -
33. 表述形成性目标的具体技术是什么?
教师在表达自己的形成性目标时,应该有一套技术方法。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我们接触到的很多老师认为,目标只能用英文或中文来表达。如果认为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就是一种表达,这样的观点就比较抽象,同时没有限定条件,也没有其他的限定因素。什么叫学会了表达一般过去时呢?是知道一般过去时的几种用法?还是真正使用一般过去时?还是把使用一般过去时的某一段背下来,然后能稍稍用一下?还是要接受一般过去时的语言变化形式?知道is 变was,are变were,或者do变did?这些问题都没有说出来。自然语言的表达往往不能完全适应形成性目标的表述,所以,还要借助其他各种手段。教师们应该知道除了自然语言以外,还有其他手段。具体地来说有五大类手段:
第一种手段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自然语言的表述。一般用I can…,这是学生的表述,教师的表述可以用Can…。
第二种手段就是限定具体条件。比如说,我们要问一问你所要描述的形成性目标是刚刚学过的语言表述呢,还是已经学过较长时间的呢?词汇有什么条件吗?话题的范围呢?跟教材和文本的关系是远还是近?是直接引用文本中的语句呢,还是有所变化呢?等等。这些都是限定条件。另外还有情景的限定、使用者的限定、其他还有一种是在对话结构的限定。专家们认为两个人之间对话的复杂程度要小于三个人以上的。当然,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对话都规定出几个人来。但是,必要时就要加以限定。所以我们在进行目标陈述时,即使是用自然语言进行陈述,也要限定具体条件。
第三种手段是使用否定表述。比如“在没有……的条件下能作到……”;比如说“除去……情况能够……”;“能怎么样…..但不要求……”,这样,我们的目标规定更就会具体,更好操作。
第四种手段就是要具体地列出语言知识项目。比如,要求学生会使用某些句型来做某些事情。这种情况下,可以交代出是什么句型,这一点我们从国外的教材目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具体规定。比如,能够根据某种情况简单地表述自己的愿望。这时,就可以用I want to,I hope that……。是用I hope to还是用I hope that,则由老师来控制。可以有I hope to,而没有I hope that,也可以两者都有。但是,如果用I wish that,表述一种不能达到的愿望的话,那么,这个问题的难度就大一些。老师要具体地列出,这种列出不是作为例子来列出,而是作为要求来列出。要求你会使用以下四个句型,要求你会使用涉及句型的三个、五个或十个单词,为什么要涉及以下的单词呢?让我们举例来说明,从饮食方面来讲,我们会使用表达自己每天饮食的内容,为了适应要求,就要列出具体项目。我们不能只会说我天天吃鱼、吃米饭,还要会说出不同的食品花样。这些不同花样的词语,教师在具体的形成性目标中就应该适当列出一些,或一组。另外,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指定范围,有所选择。比如说一共列出20种食品,但是我要求你有所选择。不同的同学可以从这20种当中任选你所喜欢的,当然有数目的限制,比如你喜欢五种,我列出20种,你从中选出五种,这也是一种目标。实现这种目标是有弹性的,它发挥了学生的个人特点,形成性就体现在这里。
第五种就是在以上的因素都无法向学生表达具体目标的时候,或者学生自己无法表达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给出实际例子,列出具体要求,要求你作什么或看什么。比如,学生问老师:您要求我们作什么呀?老师拿出具体的某一篇文章,问能否看懂,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老师就会说这就是标准。通过例子,学生就可以明白自己应该达到的标准。
- back to top -
34. 形成性评价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概括起来说,形成性评价,特别是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分成两大类型:(1)测试型课堂评价(evaluation with tests or assessment with tests) (2)非测试型课堂评价(evaluation without tests or assessment without tests)。这两种类型都能达到形成性评价的效果。一般所说的评价,我们指的是测试,实际上这是一种比较狭窄的理解,测试只是评价的一种,很多非测试型评价的形式在教学中还没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我们在实行评价改革,特别是在实行形成性评价改革的过程中,在使用测试型评价的同时,要重视使用非测试型评价的各种形式,发挥非测试型评价的巨大潜力。
- back to top -
35.测试性课堂评价可以分几种类型?
评价专家认为,测试型课堂评价可以分为3种类型,主要根据测试题型的不同设计方式和学生的答题方式(student’s responses)来分类:(1)close-ended tasks是一种封闭型的客观试题。所谓封闭型的客观试题,指的是评价者(如老师等)可以客观判断,对或错,A,B,C,D等等。凡是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学生答案对或错的题型,都可以叫封闭型的客观试题(close-ended tasks) 。通常这种题型都以提示、题干或引子来引出试题,使学生回答出试题设计者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包括正误判断、多重选则(multiple choices)等 (2)limited tasks是一种半封闭型的试题,在设计时给学生的回答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又有一定的限制,我们称之为limited tasks可以是客观试题,可以是主观试题,但受一定条件限制。如:我们列一个表,里面涉及了十个项目,要按封闭型的试题(close-ended tasks)作答,学生作答要么正确,要么答题失败。但要按半封闭型的试题作答,学生作答就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也不是无限制地作答,(3)Open-ended tasks是一种开放型的试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主观性是指评价者(如老师等)在评价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判断。如叫学生去写一篇作文,答案只能是参考答案,这就是开放的试题。
- back to top -
36. 什么是封闭型试题(close-ended tasks)?
封闭型客观试题,要求学生回答固定的答案,设题时要设出固定答案。如判断正误或A、B、C、D选择一项(或规定选择两项)都属于封闭型客观试题。这种试题,评价者是很容易给分的,他不需要加入自己的判断 。此外,像一些固定的填空(如介词填空)也可以说它们是封闭型试题。封闭型试题具体可以分为四小类(1)是cloze tasks,是广义的,不仅仅指完形填空。(2)还有一种picture tasks是给图画,无论是给出图画选文字,还是给出文字选图画( What’s this? It’s a car. What colour is it? It’s red. )(3)object tasks是指一种实物的测试。在课堂可以用实物去发问(Oh, where is the flower? Oh, the flower is by the window.)用实际的东西来问,用实际的情况来问,都叫object tasks (4)judgment,就是判断题。判断题是举出一系列情况叫学生来判断。如磁铁可以吸一些东西,但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个表,叫学生判断磁铁可以吸什么,不可以吸什么,同时这也是个生活常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误判断也是一种判断,当然,也不仅仅限于正误判断,还有别的形式的判断。
- back to top -
37.什么是半封闭型试题(limited tasks )?
前面问题35已经讲过,半封闭式试题是教师要预先设定条件,但不是固定的死条件,学生在做题时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都算对。半封闭式试题可以分为5类,(1)elicitation tasks 就是给出一个引子,叫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当然不同的学生能给出不同的答案,它们有可能都是对的(2)cloze tests是把一文段或对话cut一部分,要求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不一定是原文,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给出的答案必须符合原文。这有一定的限定,我们也可以把他叫做cloze tests。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般意义上说的封闭式试题可以是全封闭式试题,如一些大型的考试试题。但在一般教学或评估过程中可以设为半封闭式试题(limited tasks),学生有一定灵活和发挥的余地(3)dictation or imitation是一种实施得比较广泛的类型, 或是模仿或听写。听写是一重要的、有一定限度、学生可以灵活掌握的测试题型。这种听写不一定是原原本本的,一字一句的照写,学生可以写出大概意思,也可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理解写出来。而不是字对字的听写,如果是字对字的听写,我们就可以把他列为封闭式试题。(4)transformation task就是进行句型的较为灵活的转换。(5)rearrangement or matching重新组织或重新配伍,学生可以灵活掌握,同时也要老师作限定,我们给出一些图画或句子让学生重新安排,这些都可以是半封闭式试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back to top -
38.什么是开放型试题( Open-ended tasks)?
open-ended tasks是一种主观性试题,学生的回答不受固定答案的限制,可以作出多种回答, 多种选择。主要分为四类(1)oral interview口头访谈,一种口试的形式。(2)role play,学生角色表演,通过表演,老师了解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对问题的反应及对角色的体会 (3)written compositions,作文(4)(information gap tasks )信息沟的任务题。如我们给X学生一张地图,地图上只是告诉了如剧院、邮局、学校、购物中心的位置;而对Y学生,我们不但给了一张地图,还告诉了他如何走、如何打车。这样,两人就可以完成问路的任务。这种开放型试题,老师在形成性评价时应特别重视。从目前看,有一部分老师往往以终结性测试代替过程性测试,喜欢用封闭式试题,而让学生养成了一种只会打钩的毛病,考试分虽很高,但能力不一定强。这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所以,我们进行形成性评价要鼓励教师使用半封闭、半开放、开放性的试题,更大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潜力,是我们的形成性评价,特别是课堂评价更有效地进行。
- back to top -
39.教师在测试型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创意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在测试型课堂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与实施测试型课堂评价过程中, 教师们要把语言形式的测试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语言形式的评价最好只占整个评价的一定比例, (2)要增加意义性测试的含量(meaningful tests) 也就是说,在测试中可以加入形式的东西, 但必须在一定的意义框架之中。(3)要从实际生活中获得语言应用的创意,如在学习字母阶段, 我们就可以把“TV”、“WTO”、“P” 等设计到教学中。再如我们在求助时要涉及到“Can you help me? ”我们就可以设计如下场景:一个油漆工需要别人给他递上刷子,这时油漆工就可以说“Can your help me? ”,然后别人把刷子递给了他,完成对话。这就是从实际生活中受到启发而设计的。我们应该注意这方面题的设计还有很大潜力。(4)创设特定的环境和语境 。什么是特定?就是我们设计的题首先要有when and where ,其次要有who and whom ──特定的人,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处于什么状态;再次是why? 比如我们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s?这不是突如其来的乱问。我要出去,所以我问天气如何,以此来判断是带雨衣还是带薄衣服; how 也是其中的不可少的因素。究竟语言是怎么进行的?这里包含3个要素。一是语言是怎麽使用的,是简练,还是很正式,有没有省略,有没有方言等等。二是在说话时的行动(action)、体态语言 (body language)。三是心理活动。如在交谈过程中有没有心理变化,有什么情绪起伏等等。实际上,每个人在交谈过程中,都涉及到了内心过程(metal process)。如两个人打招呼可能是无所谓的(-Hello. -Hello. ),也有可能很热情(I’m glad to meet you.)这都涉及到了特殊的环境和语境。(5)提出现实问题 (6)题型的选择。我们应当适当增加主观题型,并要增加题型的变化。(7)增加智能因素。在《评价手册》中,我们就加入了一些像智力测验、生活常识等内容要素。(8)渗透学习技能 ,比如我们设计了一段文字,让学生阅读,其中有一些生词,这就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猜测词的意思,也可以绕开生词,把握主要意思,以回答主要问题;或着采取一种查字典的方式,这都是学习技能的训练。(9)注意版面活泼。 在设计题时,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图画、声音等,以活跃版面,增加学生的兴趣。
- back to top -
40.非测试型课堂评价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我们比较熟悉测试型课堂评价的工具,但对非测试型课堂评价的工具则不够熟悉,较少使用,重视的程度差一些。
非测试型课堂评价的工具可以包括4种类型:(1)现场记录类型。即教师当场记录学生的活动。如教学录音录象等。(2)追记类型。如教学日记。(3)记录与评价结合型。(4)内心活动表述型。可以是当场的,也可以是追加的。这四种类型可以有多种方式,下面的12种是常用的形式:
(A)现场笔记(field notes)
(B) 教学过程记录(logs)
(C) 教学日志(journals )
(D) 教学日记(diaries)
(E) 个人教学报告(personal accounts)
(F)言语报告(verbal reports)
(G)课堂观察技术(classroom observation )
(H)问卷(questionnaire)
(I)访谈(interviews)
(J)各案研究(case study)
(K)课业卷宗(portfolios)
(L)商谈(conferences)
- back to top -
41.什么是现场笔记?
现场笔记是对于教学现场的情况即时进行记录的一种方式。有的专家认为这与医生记做病案记录很相似。现场记录可以有以下内容:(1)对当堂课的印象,有自己或同伴或学生记下来 (2)学生小组活动的情况 (3)学生个人的表现,好的或不好的,有趣的或奇怪 。(4)学生的错误。如学生为什麽这样说,反映了学生哪些缺陷等等(5)记录在课堂上旁生的灵感或学生表现出来的某些闪光点。(6)特殊事件。现场笔记是一种较原始的记录,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back to top -
42.什么是教学过程记录?
教学过程记录是一种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即highly-structured)的field notes.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实际上已经使用了它。听课记录表格就是一种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过程记录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用图表安排好记录的内容 (2)加入一些简单记录符号 ,这样会增加记录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提高记录速度,增加信息总量 (3)记录的内容要有较好的分类。
- back to top -
43.什么是教学日志和教学日记?
我们把教学日志和教学日记放在一起谈,是因为他们都是教学之后的追记。个人做的就叫教学日记。而几个老师(如一个研究组)共同做的记录就叫教学日志(journals)。无论是教学日志,还是教学日记 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写得具体,不要采取概括方式来写,要包括具体的想法、工具、手段等等。若每天记“今天工作不错,学生表现也不错……”这样记教学日志的意义就不大 。 (2)要记现象和过程,不必总是进行总结和小结。3)要记录具体的可见可闻的事实和事件。4)要记录与彼时彼地直接关联的即时想法。
- back to top -
44.什么是个人教学报告?
个人教学报告不是现场的即时记录,它的特点不是现场的原始真实性,而是直接经验的有选择的积累。这种报告,有点儿像我们的经验介绍文章,但是,它们与经验文章的本质区别是:经验文章通常比较概括,更像工作总结,而个人教学报告对实际经历的有选择的描述。而且,这种个人工作报告有时是在讨论会或访谈中完成的。
- back to top -
45.什么是言语报告?
言语报告(Verbal report) 是一个专用术语,在这里是指个人将自己内心的那些正在进行或刚刚进行过的隐性事件用言语的形式报告出来。人在行动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卷入两个过程,一个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外部的显性过程;另一个就是不能或很难被观察到的内心的隐性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发生和不可分割的。使用言语报告就是要反映教师或学生在实施教学评价时的思想活动,通过言语形式反映出来。言语报告的本源可以追溯到古典内省法(the introspective method)和临床法(the clinic method)。古典内省法来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家A. Augustine (奥古斯丁) 和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W.Wundt(冯特)。临床法则是著名心理学家J. Piaget (皮亚杰)在儿童心理研究中采用的一种相当成功的方法。古典内省法和临床法虽然在实施技术上有根本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试图探查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的内心活动的方法。进行言语报告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在进行言语报告时不要干扰教学行为的自然进程。2)教师在启发学生进行言语报告时应当注重思绪的自然表露。3)自我报告和自我观察都应当特别注重当时当地的具体思想活动,而避免过多的主观概括。4)言语报告中的言语可能都是一些“琐碎的”思想片段,研究者不应当轻视这些琐碎的东西。5)自我报告或观察者应当注意言语报告所面对的特定情景与环境条件。6)教师在使用学生提出的7个问题 (What? Why? Who? Whom? When? Where? How?) 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具体情况,所以,不宜死板地套公式,而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掌握随机操作技能。
- back to top -
46.什么是课堂教学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是一种课堂研究的技术,由于课堂实施和课堂评价同步进行,因此课堂教学观察就成为一种评价工具。课堂观察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堂观察的目的主要在于研究和反思。2)课堂观察者可以是实施教学行动的教师自己,也可以是他(她)的学生,还可以是他(她)的同事或合作者。3)课堂观察需要使用特定的记录和分析技术。4)课堂观察需要确定特定的观察目标,而且在选择目标上需要特定的技术分类。5)课堂观察的结果最终要服务于教师自身。6)同事合作型的课堂观察的重点放在合作研究和合作反思上,因此,课堂观察结果并不谋求评价教学的优劣。另外,课堂观察还有一个由“谁被观察?”和“谁来观察?”的问题。这里指出三种被观察者:ourselves as teachers, our students, the context。与此相应的是四种观察者:the teacher concerned, one another’s teaching, someone on a non-reciprocal basis, our students as observers。课堂教学观察起双重作用,一是研究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二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 back to top -
47.什么是问卷?
问卷是用问题所设的答题形式,回答问卷的是与教学有关的人员。采用问卷应注意以下问题:1)选题的问题。选什么样的题目,达到什么样的目标?2)确定检查对象。检查对象是教材实施情况、学生学习技能、学生学习效果还是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呢?等等。3)问题的设置要讲究技巧。一是问题要具体、明确。二是回答问题要明确、简单。三是问题设置要通俗易懂。四是提问要讲究技巧。
- back to top -
48. 什么是访谈?
访谈与问卷有类似的地方,有人称访谈和问卷是干预型的评价手段,因为,访谈和问题都要让被访谈或提问者听下活动,卷入调查活动之中。访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访谈有几种类型:个人访谈、群体访谈、讨论式的访谈等类型。2)如何实施不同类型的访谈,要讲究方法。3)如何为访谈作准备。准备访谈问题、访谈设备和访谈实施过程。4)访谈录音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不干扰访谈者思路、保护个人隐私等。5)如何把握访谈的程度。6)如何把握访谈的时间,不要过长。
- back to top -
49.什么是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教学特例的研究。从一般的意义上看,个案研究就是“解剖麻雀”,但是,这里所说的“麻雀”,不一定是某一个体,它还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群体(如一个教学班),一个特定的事件(如一个项目),一个特定的组织机构(一个学校)等等。个案研究并不是专门用于教学评价。个案研究被普遍应用于其它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但是,个案研究的这种特定性十分有利于教学研究,重点着眼于特定教师所面临的特定问题。
- back to top -
50.什么是课业档案(卷宗)?
用于教学评价的课业档案(portfolios)是学生课业活动的有目的、连续的收集。Portfolios在文学艺术上是指某一文学家或艺术家代表作的专辑,所以,我们可以把portfolios叫做课业专辑。这种收集是一种选辑,目的是表现学生努力进取和所取得的成绩。课业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语言进展的学习报告。2)可获得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展示。3)可获得学生个人进步的经验、体验和心得。4)可与学生共同设定目标和并对目标进行评价。5)为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证材料。6)可让学生使用元语言进行讨论的机会。元语言是用语言来说语言的语言。课业档案在各国教学评价领域都有广泛的使用,其原因是portfolios有以下七方面的功能:1)能鼓励学生进入评价过程。2)能增强学生自我评价的责任感。3)启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行为。4)提高学生自身学习发展的主体意识。5)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程度。6)引导学生用批评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习。7)鼓励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评价。- back to top -
51.使用课业档案(portfolios)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使用课业档案(portfolios)的基本方法有8点:1)教师在特定的时候,启动课业档案项目。告诉学生项目开始了,为档案收集材料。2)向学生明确什么是课业档案。3)确定课业档案究竟记录什么。如学生的优秀作品要收入其中。4)对课业档案内容进行选择。5)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记录。6)确定由学生进行评价来评价。7)如何保留课业档案。8)坚持在使用课业档案过程中的互动。
- back to top -
52. 什么是商谈?
商谈(conference)是教师与学生就课业档案进行的讨论。商谈应注意以下几点:1)讨论的问题与课业档案的内容相关。讨论中教师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这种活动的描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作出评价。3)教师要把商谈和其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 back to top -
(课程教材研究所 李静纯上一页 [1] [2] [3] [4] [5] [6]
篇8:英语教学个人评价
岁月如梭,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留给我的将是新的思考和更大的努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自我思想水平的提高,努力把自我塑造好,提高自我的理性认知本事。我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对一学期以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个方面作一个全面的评价。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2)班、六年级(2)班两个毕业班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也有喜悦,失败与成功并存。在这一学期里,我觉得我自我是过得紧张又忙碌,愉快又充实的。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本学期的工作评价。
一、政治思想方面: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有良好的师德,遵纪守法,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品德、品行堪为学生的表率。我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结合工作需要,虚心请教,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我不但注重团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进取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做了很多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本事的培养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更要做个“教育者”,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适度的处理,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此刻,我就把我在这一学期所做的工作与体会进行评价,力求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提高。
三、工作出勤方面:我热爱自我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进取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我份内的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我进取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和学校组织的例会,进取参加工会活动、升降旗仪式。在我工作的这一学期中,没有缺席、迟到、早退和病事假的发生,严格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取得的成绩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从本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我所教班无论从平均分、及格人数和优生人数都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五、存在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学生还不够了解;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等,而这些问题,只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解决。
六、改善措施:1.多与学生沟通。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技巧性不强,难免会有学生听不懂,多些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景十分重要,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备课多认真仔细也很难适应不一样班级的情景,仅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班级的不一样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2.注重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构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袭的,对于容易掌握的资料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时间,教师应善于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课时间。3.注重打基础。上课时多以简单的口语知识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理解,从熟悉的资料转到新资料的学习,做到过渡自然。对于学过的资料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则能够花时间较完整地复习学过资料,然后才学习新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主。4.运用多种技巧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应利用学生热情好奇的这一特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出发,尝试用英语与学生对话,或用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并且,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意听力与口语的训练。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我的本职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由于经验不足,教学工作还有待于改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评价,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以上评价,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学校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篇9: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浅议
刘道义(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 海淀 100081)
摘要:评价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正处于改革创新阶段,我们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1.评价应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2.评价应纳入学习过程;3.评价应促进教学和教师的发展;4.应建立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刘道义,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
评价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在教学大纲中有“考试和考查”部分,但很肤浅,仅仅指出了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重,以及考查形式要包括笔试、听力测试与口试。本世纪初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国内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建议,在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有详尽的阐述,而且还列举了案例。这说明当前人们对评价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说来,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评价应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怎样切实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首先,如何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一个美国中学生升大学不只是凭一次性测试,还需要有三位权威人士的推荐信、在校学习成绩、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或ACT(American College Test)的成绩、个人作文(说明自己的特点和志向)。这些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人品、秉性、智力、潜能等,而不仅限于某些学科成绩。美国许多大学垂青那些全面发展的具有领导能力(leadership qualities)的、乐于奉献社会的人才,而鄙视书呆子。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努力推行了近了,虽然随着大学扩大招生,“独木桥”已加宽了数倍,但“精英教育”仍然影响强大。评价学校校长、教师的业绩首要的是升学率,不仅是一般大学还得比重点大学的升学率。某个小城市的一所中学出了一个考中清华的学生(还是一个复读生),这所学校生源大增,财源滚滚,连该市的教育局也沾光。近几年不断传来“状元郎”“状元宴”的新闻,为什么这般大张旗鼓地宣扬高考状元?除了造成广告效应宣传该生所在的学校,对这位状元郎本人今后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是利大还是弊大?难说。清华出了一位残害动物的大学生,云南大学出了个杀人犯马加爵。这些学生当初考上名牌大学时他们的学校也肯定引以为自豪。这里的教训是,无论对学生个人或对学校、校领导和教师的评价不能仅看学科成绩,更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英语课程目标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提出情感态度,即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爱国情怀、国际视野,这些涉及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都指明:“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如果说上个世纪末,基础教育英语课改突出了语言的工具性──语言的交际使用,而新世纪课改又凸显了语言教学的人文性,这符合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的需要。有人说得好,“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背离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就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力量。越是科技的高度发展,越是需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并重培养,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合一”。既然如此,人文精神便应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也应通过评价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其实,以教科书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包括配合教科书的评价手册)提供了大量渗透着思想情感教育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例如,有不怕牺牲勇敢追求真理的哥白尼和伽利略;有为解救病人勇于探索、周密观察、认真分析霍乱病因的约翰斯诺和发现并研制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有一出生即将死亡(Born Dying)的小艾滋病患者顽强与绝症抗争,利用有限的时间帮助人们改变对艾滋病的恐惧;有的课文意在激发对弱者的同情心,呼唤青年志愿参加义务服务工作,支援贫困地区或灾区、参加环保和拯救地球的活动;等等。如若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教学真正打动了学生,熏陶他们的灵魂,在考查和评价中能得到积极的反馈,那么可以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实现了一半。在我国,市场经济尚需规范,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侵蚀着年轻学生的灵魂,会使他们丧失理想和信念,消极人生、胸无大志、视野狭窄,只顾眼前利益、浮躁虚荣,甚至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净化学生的灵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现学生的素质当然不只是人文素养,所谓另一半,指的是学习能力。学生发展最重要的是还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各个学科来完成,因为学习能力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能力可解释为“做学问的能力”。传统的观念往往把学习能力限于智力范畴,界定为理解与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而现代社会教育对学习能力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现代教育观认为,学习能力需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有了积极的态度就比较容易发生兴趣,有不断进取的动机、意志力和信心,有助于发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会善于发现、探究、质疑、判断、分析、批判,直至解决问题。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从教学内容、结构、编排,到课文、练习、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满足课程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而评价体系也需保证实现这项目标。
二、评价应纳入学习过程
评价纳入学习过程,可以成为优化学习过程的促进剂。传统的评价观局限于考查和测试,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现代评价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不能仅靠考查和测试来评价。评价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际上,教学与评价齐头并进,可谓“两条腿走路”。学习是终身的活动,评价也伴随终身。不断自觉地或自主地了解自己的进步、评定成绩、发现优势和不足,就会有“自知之明”,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直接起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在教学的各个步骤中立即作出反馈会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这在小学最为明显,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肯定,或口头赞扬:Good,Great,Excellent,或发小红花、小红旗等,小学生都会兴奋不已,踊跃发言,小手总是举得高高的,唯恐失去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仅肯定成绩,给学生以成功感,还可促进和激励学生发展尚待开发的能力,也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认识不足,反思与调控,恢复自信,提高学习能力,转弱势为强势。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由于学生的背景、基础和秉性不同出现差异是难免的,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关爱和耐心。这就要求评价角度、方式、手段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不过,使用成长记录袋(portfolio)可算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评价每个学生的好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还有诊断性的测验(diagnostic tests),这种测验经常紧密配合教学检查教学效果。它的形式灵活多样,随时可用,一般随堂进行,时间可长可短,有时为当堂巩固性检测,有时为单元或阶段检测。传统的小测验往往形式单一,多为单项知识点测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设计了一套评价系统,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重在培养学习能力。小学生评价手册中充满了对儿童具有磁性吸引力的画面和生动活泼的听、说、读、写、演、画、贴、做、选、配等活动。中学生评价手册提供了大量听、说、读、写微技能系统训练的材料,其中有专项和综合训练与评价,还有项目,即任务型活动的评价材料,这一试验项目的目标是:“自主求知、自主行动、群体合作、探究问题、体验生存、体验生长、独立创新、反思自律。”这一套从小学到高中的评价手册为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评价开创了一个范例,起到了促进学习的作用。
三、评价应促进教学和教师的发展
评价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也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师的发展。历次课程改革,大家都认为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制约着课改的深入。然而,各级领导更多关注的是教育质量(主要表现在考试成绩上),很少关心教师的发展。人们爱把教师比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直至毁灭自己”。歌颂奉献精神固然不错,但不符合发展的观点。为什么不能教学相长,使教师成为永不熄灭的火炬呢?课程评价的改革能为教师的发展打开一条通道。
(一)改变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的现象,以评价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师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以评价“结果”为目的,过分重视中考、高考,把过多的时间用于考试题型的训练。教师守着教科书、教辅和考试资料,强行向学生灌输与考试相关的知识,自己无暇读书、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因此难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久而久之,不少教师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萎缩,英语教学仅限于所教的课本知识,教学方法呆板、思路封闭、课堂沉闷,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种现象越到高年级越严重。小学距离中考甚远,课堂开放程度就大,凡是合格的小学教师实施现代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教学效果就很好。高中则不然,有的地区高中寄宿学校学生一天上13节课,一个月只休一次周末。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和学生成天围着应试转,哪有自己的空间?教师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谈何容易?如前所述,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淡化终结性测试,还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权利”,有助于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有更多自主教学、学习、科研的“权利”。当然,“淡化”并非取消,针对中考和高考的应试训练在临考前几个月可以加强,但过早进行,甚至贯穿教学全过程,其结果即使一部分学生的考分高了,所付出的代价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窒息了教师的发展。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这与我们基础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的民族要复兴,就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要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从基础教育做起。
(二)改变只注重单项评价的现象,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自上而下的考核,往往注重的是教师某一方面的表现,最常见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无形中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考核教师的量化硬指标。于是鉴定分等、奖优罚劣、晋级解聘均以此为据。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教学实践既丰富多彩又充满探究和创造性,而且富有个性特点,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应以自我评价为主,注意全面评价。在现实中,有不少年青教师对教学改革满怀热情,大胆试验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考试成绩提高不明显。如果教学得法而成绩不佳,就需要研究测试的方法是否得当。教学中采用了突出语言使用的交际性活动,而测试仍然是离散考点测试题,说得通俗点就是教学与评价脱节,就会出现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外乎有两种:加强测试题的综合性、交际性、语境化;加强教学中的双基训练。遗憾的是,单项评价对这些年青教师的试验常持否定的态度,结果必然会挫伤教师的创新的积极性,产生冷漠对付的消极情绪。
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对象是人,不同于物。教学工作的成绩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非一朝一夕能见分晓的。仅靠一两次单项评价难免会出偏差。所以,对教师的评价应以自我评价为主,开展多种形式评价,对其思想道德、文化理论、身体心理素质、专业技能和教学成果等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要注意尊重教师的个性心理、职业素养、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改变应试背景下的竞争机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建课程文化
传统的评价搞甄别,“分数排队”,不关心教师的发展,常引起教师间的激烈竞争,影响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的团结和协作;学生被分成三六九等,他们的多元智能、个性差异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紧张。现代评价体系重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新的学习方式主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师的角色有时要由指导者(guide, conductor, helper, supervisor)变为合作者(cooperator, partner)。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在下降,但咨询、顾问、点拨的作用在增强。例如,要高中学生收集著名女科学家的事迹,口头作报告,笔头写报道。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可建议学生参阅有关书籍,指点他们上网收集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分工负责,从大量丰富而复杂的材料中挑选最基本的信息,可找出回答Who,When,What,How,Where,Why等问题的答案,逐步完成这个项目(project)。教师随时对任务完成情况加以评价。这样的活动一个学期可以做几次,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教师可以体验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师生的感情会更加亲密。同样的,教师间、教师与领导之间也可以建立民主、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现在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各学校的教师和领导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克服困难,分享资源、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少学校出现了一些新的可喜的现象,如,教师在学校领导下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撰写论文,并开发校本课程,共建课程文化。
四、建立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融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就不只涉及学生与教师。为了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需要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并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肯定自己的进步、成绩与问题。新课程教材都设计了学生的自评,有表格或评价表,也有提问和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等形式。要作自我评价,首先要让学生重视,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技能,小学生用汉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用英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学生互评(peer assessment)过去做得较少。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已习以为常,评价也需合作完成。每个学生自评的同时,要为自己同伴的课堂表现写评语,主要写优点和改进建议。这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关心和帮助,也可以全面地、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师评价(teacher assessment)是传统评价中常用的,常体现为给学生写评语。现在,教师要指导和管理学生自评和互评,同学生一起反思,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确定改进教与学的目标。除了写评语,教师还可采用日常记录、日志、评价表、座谈等评价形式。
家长评价(parent assessment)也很重要,因为家长最了解学生,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材料应让家长定期阅读,并作出反馈。而且,如今亲子学习相当普遍,家长采用记录、日记或周记、交谈等形式参与评价,定会加强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形式多样化首先体现在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相结合上,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目前要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故又称做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例如,学习了有关急救(first aid)的课文后,不只是测试学生从中学到的语法和词汇知识,还要学生对家庭安全提出建议:在厨房、卧室和浴室里的安全注意事项;弄清对溺水者如何实施救护等;从有关勇敢救助伤残病人的课文中是否汲取了榜样的智慧和力量,并且思考自己是否会像文中救助者那样做。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评价还可给学生创设平台,让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进行比较、归纳、反思,鼓励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例如,学完First aid单元后要求学生把该单元中的所有急救的情景归纳并列出清单,回答What new information about first aid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unit? Do you think you would act differently in an emergency now? In what way? In which areas do you need to improve your skills: reading, listening, vocabulary or structures? 等问题。
形成性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较强,因此可采用的形式很多,除上述自评、互评等外,还有学习活动评比、作业评定、点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周记等。一般采用描述性评价(定性分析)、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
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和结业考试,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考和高考属终结性评价,是以定量为主的评价方式。以往这类考试仅依靠笔试,而且重点考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考查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的设计应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以真正考查出学生思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类考题中增加了听力测试,而且有些省(广东和江苏等)一直坚持试验口试;结业考试也有采取做项目、完成任务、表演、演示、写论文等形式,尽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些进步使得评价日趋科学化。
总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正处于改革创新的阶段。这不是一个“破除旧的,另立新的”过程,而是继承原有的合理的部分,加以发扬或改造,并增加新的内容,使评价体系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过程。
篇10:年度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xx年的高考结束,高三这一学年的教学工作也基本结束了,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看到学生高考英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一年来的辛辛苦苦,终于让我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享受丰收带来的快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任务顺利超额完成,虽苦但同时也快乐着,高考使我和学生都经历了生的一场艰苦磨练。
在高三开学伊始,我就充分的认识到高三的教学工作是“时间短、内容多、责任强、任务重、强度高、压力大”,所以我依据教学大纲及高考考纲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英语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本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本着教育以人为本,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与合作,大胆创新与实践,倡导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抓基础,逐个突破。
1、重视听力和朗读。个人认为听和读是语言交流最根本的基础。一年的教学工作都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听读所有课文和单词,并做听力训练,利用早读时间听读完前八册的课文和单词两遍,这样做不仅使好生巩固好基础,也帮助差生克服学习困难,产生学习英语兴趣,并能使学生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做听力训练每周利用第九节和一个晚自习进行训练,让学生训练之前花两三节课进行方法指导为先。另外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也尽量给学生创设听读语言环境,如老师的讲授语言能用英语就尽量使用英语,在讲授阅读和语法也让学生读重点段和句型。
2、词汇训练,这是英语教学的重点环节。想办法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对于高考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要注重学生语音基础,识记单词必先会读,并利用构词法培养学生的词感,达到读出来就会写。同时要引导学生区分阅读词汇和写作词汇,对于常用的重点词汇和高级词汇的使用要反复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加强在语境中掌握词汇的应用。对单词,尤其是动词的掌握,应放在句子中、课文中,以词组或句子为单位来记。突破单词关的诀窍一要稳扎稳打学一个就记住一个;二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三要利用记忆周期,适时反复记忆。
3、重抓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只有阅读才能巩固学社所记的词汇,只有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迅速准确扑捉性息的能力。在高三第一学期坚持让学生每天做两篇阅读,基础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做一篇,到第二学期让学生每天做2-3篇,督促检查学生每天必做。阅读理解的题材涉及面很广泛,包括科普、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信息含量很大;涉及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从多个层面考查考生对不同题材的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能力。在训练过程对学生点拨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常识积累、注意对命题方式,和句子结构的分析。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也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地使学生养成达标的阅读速度和具备娴熟的阅读技巧。着重培养学生快速的浏览能力、巧妙的猜词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准确的捕捉主题句的能力、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
4、书面表达,在高考的试卷中占有相当的权重。英语写作的练习,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写作的形式、内容应多样化,并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时事政治、文化生活等有关的内容主题进行强化练习。近年来高考英语的写作内容、主题基本上都反映了当前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所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老师要作好指导,要先行一步,搜集相关的资料供学生练习。平时也可以让学生看有关英文版的中国政府官方网站或英语刊物等,从中了解当前社会实际、时事政治、文化生活等有关内容。这样既丰富了英语知识,又扩大了阅读理解;既关心了国家大事,又提高了写作能力。比如今年高考基础写作部分的“禁烟”,其实我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已经涉及到此主题了。
二、综合复习,重点突出。
有目的、有侧重点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高三的学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教学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可盲目行事,胡子眉毛一把抓或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掌握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复习,对各知识点也是有目的、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把握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对于高考权重的“三个突破”,就是要求学生突破完形填空,突破阅读理解,突破书面表达。这三个大题在高考试卷中分值比重大,也是重多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把它们列为高三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三个知识体系对于高考来说尤为重要。
针对“完形填空”的突破,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我们要了解题形的特点,一般来说要快速通读全文,领略全文大意带着问题仔细阅读并联系上下文,揣测选择答案。对于一时答不出的,可以先放下通过下文寻找上题的暗示。总之思维要放开,切记钻牛角。
针对“阅读理解”的突破,关键在于你所掌握的词汇量及语法规则。词汇量和语法的突破是突破阅读理解的基础,所以任何知识体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依存。由于阅读理解的题材及体裁很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包罗万象的知识。只有从平时抓起,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理解、巧妙猜词、判断分析及逻辑推理的等能力,才能得心应手。
针对“书面表达”的突破,其实英语写作并不难,关键在于让学生多练习。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词汇语法及思维融会贯通的过程,只要勤于动手,没有练不出来的。要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刚开始有些学生只能写出几个单词、词汇或短语,在老师进行鼓励和指导下,也慢慢的有所进步。这虽然是大部分同学的薄弱环节,但是我认为写作是练出来的,老师的指导尤为重要。
三、强化练习,不搞题海战。
对各个地区的模拟卷进行整理,有选择、有重点的练习和讲解,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说强化训练,并不是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掌握很多知识,而是让学生有选择、有重点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强化练习及模拟考试都可以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老师要对试卷进行要精选,选题要有所取舍,所选试题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科学性、导向性来让学生精练,然后给学生精讲;不搞题海战术,宁少勿多,宁精勿滥,训练适度,效果更佳;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特别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知道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让学生做训练必须讲求实效,不能优劣不分试题必做,不顾训练效果而盲目求多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
在作业的安排方面,我坚持的原则是适度、有效。每天都布置作业,作业量保持在一个小时左右,作业内容是复习巩固当天的教学内容。作业方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作业,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另外还要配合好学校统一安排好周练、月考、联考、统考。
四、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多和学生沟通,和谐师生关系。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彼此之间尊重和互信基础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学习任务重,休息时间少,思想压力大,有时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甚至还会和同学及老师发生摩擦;这时老师就要用仁慈的胸怀去理解、去关爱、去尊重、去疏导,而不是一味的求全责备,这样你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特别是做老师的,一定要为人谦和,为人友善,这样才能做出表率。一年来,我和两个班级的同学相处很融洽,学生对我的工作给与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总之,在校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高三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虚心向同行及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一方面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带班平均分82.2分,优秀人数7人,优秀率占7.5%,合格人数39人,合格率占42%,各批上线人数达61人超所给指标34人。但同时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以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篇11:年度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这一年,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的一年。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认真踏实地做好教学工作,把大部份的时间用来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备考。现在把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始终抓住加大阅读量,开展泛读教学,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考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学生在上个学期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过的词组、句型和短语,为书面表达和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专题训练,回归基础。
前半个学期,主要进行专题训练。针对高考的主要题型分别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后半学期则主要进行模拟套题的训练,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技巧和解题的速度。承受着高考临近,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因此,我让学生把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3、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三、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复习课上我们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
(1)坚持抓好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注重抓好这一环节,让学生每天都做两篇左右的阅读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抓好书面表达。平时针对近年高考常见的书面表达题型进行训练,并让学生利用早晚读节时间背诵范文,熟悉常见的表达方式。
(3)听力常抓不懈。三、四、五这几个月份,让学生利用每天七点半的时间播放英语听力材料。进入六月份后,则按照高考要求改在下午三点进行播放,让学生适应高考的要求和气氛。
(4)抓好测试、评价、反思及鼓动工作。除了每个月的月考,每周还进行一次的测验,以此来检查复习效果。根据每次考试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适时的调整及改进,并及时找相关的同学进行谈心,与他们了解复习过程中的感受,分析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针对性,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以更足的信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放性试题,改变了以往拘泥于提纲写作的形式,不仅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考生对已掌握语言的发挥,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通过高三这一年地努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篇12:高三英语教学工作计划通用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依托和基础,根据本届高三高考实行“3+2”模式,我们务必制定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复习计划,来充分提高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并且密切关注今年的高考动态,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扎扎实实抓好双基,透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潜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状况分析
本届学生虽然已经经过两年的高中英语训练,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基础不够扎实,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综合潜力堪忧,且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英语,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和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项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总体安排
第一轮复习:本学期完成高中第三册上全书及部分下册课文的课文教学,并结合第一二册课文知识点进行复习,且进行词汇复习,为第二阶段复习打好基础。且每两周进行一次综合测试。资料采用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及其配套练习,《导与学》,《高考词汇手册》。
第二轮复习:自行粘贴阅读文章,加强阅读潜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语法专项技巧的指导。资料采用世纪金榜《高考英语专题辅导和训练》。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潜力以及思维潜力。
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挖掘学生潜力。
四、教学安排与措施
1.安排好高三英语第三册教学
高三英语与总复习有必须的关系,教材丰富,信息量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性,语篇数量增多,词汇量也明显增加,是提高学生阅读潜力的好材料。课文教学速度加快,课文用两课时分析 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主要让学生自己分析,老师从旁指导。
2.抓好词汇复习
词汇是高中英语最基本的要素,它好比是人身体上的肉,而语法是人身体上的骨骼,两者一齐组成了人体,所以高中英语复习关键是词汇复习。我们打算把词汇复习穿插在高三新课讲授之中,主要根据《高考词汇手册》。
3.夯实语法知识的基础,并作进一步的提高。
对学生进行语法专项指导,各个击破,一一掌握。并加以单项选取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潜力。我们计划在授新课时结合《世纪金榜》进行语法复习,然后在第二轮复习时进行语法专项指导与练习。
4.听力训练常抓不懈
高考英语听力分值是30分,这在试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要得高分,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练习英语,多做听力练习,多听多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每一天至少进行10分钟的听力训练,并对学生提出必须的要求,平时也要求老师上课尽量用英语讲课,来创造一个听的语言环境。资料采用《世纪金榜》上的听力和《高三听力课程》。
5.加强语篇训练,进行限时阅读
有专家曾说过英语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速度的竞赛。因此在高三总复习中,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三英语的主线,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新教材、新大纲和新考纲所要求的。语篇训练不仅仅包括阅读理解,还包括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在这四项专题训练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必须要限时间,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一题限时的要求,我们应限制在40分钟内完成20道小题的选取。在选取正确答案是,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照答案,反复揣摸作者意图及思路,并要求自己在单位时间内每一天做一篇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坚持持之以恒的自我阅读训练,阅读速度和正确率定会日渐提高。因此每一天务必让学生有阅读材料阅读并及时评讲。
6.重视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20-25分钟,推荐学生每两周选取一至二个体裁的短文进行自我训练,并与参考译文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文章中的要点是否齐全,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并有针对性的记忆一些参考译文中的句子,好短语,只要坚持写作,不断修改,写作潜力会得到提高的。每两周至少一篇作文,透过面批、自批、抽批相结合,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和写作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安排
第一学期安排:
1.九月至十一月中旬完成第三册新课教学,并且结合《世纪金榜》进行第一轮复习和语法复习。其中每两周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及写一篇作文,两者轮流进行。
2.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下旬继续第一轮复习。其中每两周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及写一篇作文,两者轮流进行。
3.十二月下旬至期末,进行语法专题指导和练习及语篇综合训练。
第二学期安排:
1.2月下旬—4月底:专题训练,侧重潜力培养,加强技巧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潜力
2.5月—高考:查漏补缺,针对性地进行实践和运用潜力。
六、奋斗目标
期望透过一年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力争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尽量缩小与同类兄弟学校的差距。
篇13:年度高三英语教学总结
本学期担任高三四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是高三的最终一学期了,时间短,任务重。这一学期来,本人更进取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头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及最新的高考信息
随着高考的临近,认真钻研新课程改革精神和及时补充最新高考信息,尤其在最终宝贵的这段时间内,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进取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进取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
二、进取听取公开课,吸取良好经验
进取参与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吸取他们先进的教学手段,博采众长,提高了自我的英语教学水平。
三、很多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本事的提高。
课本复习是学生本事提高的关键。从开学之初即对课本知识点认真归纳和总结,经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反馈。主要是各地市的模拟试卷,认真把握教学工作中的练习环节。
四、扩大阅读,培养英语本事。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网站兼顾新闻、娱乐、科技、学校、地道美文等多方面资料。学生除了能够增加阅读量还能够把一些精彩的文章当作范文来背诵。这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五、认真批阅学生英语作文,推荐学生优秀作品。
本学期为近十几个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多次单独批阅,主要是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本事,在必须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取性。
六、激励优生,鼓励后生。
进入高三后,部分学生处于亚紧张状态,所以,思想教育也成为平常教育中的重点之一。利用业余时间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思想教育和辅导工作,同时注意保护和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学生到了复习阶段,学习任务繁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大,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会对学生产生最要的影响,总体上还是到达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高三这一学年的历练为我今后的英语教学供给了很多借鉴,我明白这学期我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如何自我提高。
篇14: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我担任高三101班和102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深入分析任课班学生的现状之后,我扎扎实实地做了一系列具体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并注重计划的落实与完善
要想搞好高三英语教学,没有合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是不行的。我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及历年的高考试题认真研究,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把握测试要求,分析好高考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和测试角度,明确高考发展的变化趋向,制订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帮学生备考。
(一)立足课本,精选练习,巩固强化基础知识。
复习伊始,全面重点复习高一高二及高三上的语言点,高三下也不敢懈怠,快速扫完。强调学生掌握课标词汇,并适当扩大词汇量的积累。利用早读时间小测抽查,重点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辅之以相应的配套练习材料,及时讲评;同时教会学生利用语境做好情景交际题;并让学生建立相应的错题集,减少错题再错机率,做到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灵活解题,以不变应万变。
(二)加强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的限时训练应贯穿高考复习的始终。
单项填空的特点是:内容覆盖面广,考查范围包括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有的语法及词汇知识:重点突出,强调动词用法的考查;突出语境的作用,利用语境间接考查语言知识的运用,应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语言情景,运用所学的知识,注意词的搭配,词语辨析等,从而找出正确答案。故此时的单项填空的强化训练十分必要,且应注意及时讲评,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加强探讨,设立错题集。尤其对解题方法进行重点讲解。我精选近几年各地的高考选择题部分给学生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主要考查的重要句型
听力:除了每周二下午班会课时间20分钟听力泛听,每周六早读精听以外,周二课堂穿插精听。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听力方法的指导,熟悉听力主要考查的'题型,并通过对听力材料的分析,学会预测听力内容,初步选出部分答案和排除干扰项。
完形填空:侧重完形填空方法指导及训练。因为完形填空主要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引导学生:从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的角度来分析;从上下文的角度来分析;从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关键词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的角度来分析;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来分析。
书面表达:让学生明确高考书面表达的五档评分标准。尽可能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详批详改,整理归纳,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合理的指导,对全体学生有明确的要求:
1)句型繁简适度
2)有闪光点,要有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语言结构
3)开门见山,层次分明,承上启下
4)细读提示,写全要点
5)书面干净、整齐、规范。同时让学生背诵范文,做好语言积累。
阅读理解:在整张卷面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定时间。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一题限时的要求,我们限制在35分钟内读完5篇短文并完成17小题的选择,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照题干,反复揣摸作者意图及思路,并要求学生在每天限时做一篇完形填空或2-3篇阅读理解,坚持持之以恒的自我阅读训练,并及时评讲,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率也日渐提高,令我欣慰。
二、适时模拟,查漏补缺
我认真分析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在此基础上精心选编几套高质量的适应性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并在每次模拟考试后进行认真讲评,并做好最后的归纳工作。我将学生在以前所做的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错题进行分析归类,重新编制成试题,让学生再练,我不厌其烦地为学生分析指导错误根源,提高学生识别错误的能力和语言领悟能力。并要求学生不断回头看以前自己做过的作业和错题集,减少错误再现率。
三、心理疏导,树立自信
英语教学质量能否取得突破,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制胜的关键就是要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在心理、思维、体力等方面保持稳定,从容应对各种题目,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从一进入高三复习就应注意学生心里健康方面的教育,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学生,多与学生聊天、交流,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放松的方法,指导家长帮考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环境,尽量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必胜信心。
四、实施分层次教学,注重辅差导优,效果良好
针对学生的现状,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对优生和差生分别组织辅导,让优生更尖,让差生跟得上。高考成绩证明,这个措施是有力的,对高考总分起很大的贡献,学生基本上发挥了自己真实的水平,我所教的班级本科上线13人, 这成绩和兄弟学校比可能有点逊色,但对我们的这种生源,我觉得已经不错了。
仔细回想,今天的成功是与我们在工作中能结合我校教学实情,切实搞好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拼搏巧干,科学辅导分不开的,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篇15: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这一年,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的一年。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教师,认真踏实地做好教学工作,把大部份的时间用来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备考。此刻把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始终抓住加大阅读量,开展泛读教学,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构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考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本事。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夯实基础,发展本事。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本事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经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必须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本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学生在上个学期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过的词组、句型和短语,为书面表达和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专题训练,回归基础。
前半个学期,主要进行专题训练。针对高考的主要题型分别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后半学期则主要进行模拟套题的训练,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技巧和解题的速度。承受着高考临近,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景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十分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让学生把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3、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本事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我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三、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资料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复习课上我们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
(1)坚持抓好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占的比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注重抓好这一环节,让学生每一天都做两篇左右的阅读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本事。
(2)抓好书面表达。平时针对近年高考常见的书面表达题型进行训练,并让学生利用早晚读节时间背诵范文,熟悉常见的表达方式。
(3)听力常抓不懈。三、四、五这几个月份,让学生利用每一天七点半的时间播放英语听力材料。进入六月份后,则按照高考要求改在午时三点进行播放,让学生适应高考的要求和气氛。
(4)抓好测试、评价、反思及鼓动工作。除了每个月的月考,每周还进行一次的测验,以此来检查复习效果。根据每次考试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适时的调整及改善,并及时找相关的同学进行谈心,与他们了解复习过程中的感受,分析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齐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针对性,感受到教师对自我的关爱,以更足的信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放性试题,改变了以往拘泥于提纲写作的形式,不仅仅给考生供给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考生对已掌握语言的发挥,对中学英语教学有进取的指导意义。
经过高三这一年地努力,自我的教学本事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篇16: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奋力拼搏的高三这一学年,我们这一群坚定的追梦人,为了我们心中那一份美好的梦想,倾情付出,全力投入,与我们的莘莘学子共同度过了这一段属于我们的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
一年来,我们辛勤耕耘,不断探索,用大的学科观统领英语教学工作,努力做到了“三个坚持始终”,即夯实词汇坚持始终、重视阅读坚持始终,吃苦作风坚持始终。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与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与训练就一定要做到选材 “突出原汁原味,突出交际应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制约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四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那就是:英语学科的曲折性特点与学生固有的汉语式思维之间的矛盾;东西方思维差异所导致的不同文章风格与文化差异;克服知识遗忘的问题以及文科考试理科化倾向问题。我们的做法具体概括如下:
一、三轮复习的整体安排,做到了任务明确,时间控制合理,材料选编科学。
一轮复习统一按照高三组的安排来进行,同时充分体现英语学科特点,主要突出了“一个认识”,即 “以话题为线、词汇为根、落实为本”。具体做法就是以话题为主线,认真梳理试题资源(高考题、模拟题)中的同一话题的语言材料,进行有效组合,精编学案,从而强化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话题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做好同一话题下的词汇、表达的积累,通过词汇链、词汇串、课前听写、课后识记、词汇竞赛、专题写作等多种方式狠抓词汇落实的力度。
二轮复习紧扣英语学科的主干知识,突出“两个技能”的培养,即阅读与完型。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按照以不同文章体裁来选定完形填空,以不同阅读技能来选定阅读理解的思路来编写学案,力求学生训练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错中学,在结中悟。尖子生主要做好思路点拨与思维矫正,重点生主要做好习题抽查与个别辅导,希望生则主要搞清楚他们每个人的重点问题,重点落实词汇识记与一词多义的拓展。
三轮复习贵在针对性考试技能的培养与提升。高三组统一安排习题限时训练,我们主要做到了 “三个依靠”:依靠干练、高效的工作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深处,密切关注学生在讲评课上的课堂反映与精神状态,关注他们在校园里的一言一行;依靠教师下题海,先做先行,通过教师率先亲自研做试题,预测学生问题,增强讲评的针对性;依靠个性化辅导、针对性解决。就具体学生,具体的考试试卷,让学生自己讲思路、讲困惑,手把手共同分析,改正错误。打铁先得自身硬,那段时间,我们吃在学校,泡在教室,每天晚上10:30以后才离开。我们坚定地选择与学生在一起,做学生的精神领袖,做他们最坚实的精神依靠。
二、以研究的态度认真对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整个高三备考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每节课、每一个学案、每一道题目的选取都需要研究。深入才有真发现,经验主义害死人。围绕教学即研究,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
1、研究高考真题,用说题活动充实教研内容。提前确定要做的高考题内容,确定发言人,所有教师提前研做。利用教研时间,由发言人逐题分析,人人发言。说题目本身的知识性、思想性,所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目的、考查的形式以及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2、研究三轮复习课型的课堂结构、学案编写的主要环节。坚持主题型听、评课活动。根据复习阶段的任务与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别安排不同类型的主题型听、评课活动。
一轮复习课中就如何将教材、资料与高考题进行有效整合,我们反复听课、实践、不断修订,形成了以“必修部分抓词汇落实”“选修部分抓技能提升”为特点的不同学案课堂。
二轮复习在专项技能提升方面,我们先后确定了“说明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观点态度类”等类型的课型,确定了“一篇范文训练总结一般做法、二至三篇强化阅读专项训练、答案给出感悟提升、课下专人讲解促进落实”的二轮复习课教学程序。
三轮复习仅仅围绕试卷讲评课,依据“粗批、快练、及时讲”的时效性原则,尽量联系先前试卷中的问题,充分借助金山词霸、牛津高阶字典等资源,制作讲评课课件,努力做到一节课突出一个小专题,一节课解决一类问题。
3、研究学生的情商培养模式。以文本为载体,引领学生感悟语言魅力,提高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我们借鉴具体的阅读文本,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语言的情感色彩、环境渲染、刻画人物等所用到的精妙词汇、句型结构与地道的表达,领略记叙文的生动描写、议论文的严密逻辑、说明文的准确、有序。而对这些能力的考查无不渗透在高考试题的方方面面。
我们还利用青年文摘、意林等期刊杂志上的成功案例,激励广大学生,做最优秀的垣中学子:志存高远、坚忍不拔、脚踏实地、严谨缜密、雄视天下。鼓励同学们发扬团队的力量,相互鼓励,相互学习,争取小组内学生全升一本a,鼓励班级全达线。
三、以务实的精神做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要做好高三教学工作,就必须做到“以纲为本,以卷为准,以分为线,以实为根。”学生成绩的提升,基础是词汇,重点在落实,突破靠训练,提升靠总结,记忆靠重复。而这些,都要求我们扎实做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用逐一落实的语言知识与训练、改错的实际效果来增强学生不断奋斗、不断前进的自信心与上进心。
就以早读为例,我们依据高考主干知识,紧扣近五年高考试题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内容,编写早读材料。老师们分工合作,各自承担一部分编写任务,选题、归类、校对、排版,制作成一期期的专项早读识记卡片,印发到学生手中。这样的材料,我们共编辑了55期。
一年来,我们高三英语组坚持早读提前20分钟到位,早读最后10分钟,采取多种方式落实学生识记内容的做法,雷打不动。对于识记不过关的学生降低标准、耐心辅导。主要分为集体默写与个人黑板展演,以及卷子收交后,专门留下部分有问题的学生抽查等形式。重点看卷面书写的整洁度、背诵与默写的准确度、理解水平。及时有效地进行积极评价,激励学生进步并给以具体的学法指导。另外还要进行及时的思想沟通与交流,提出具体的要求(目标要求,具体任务以及推荐一些有效地做法等),表达教师对于该同学的优点的认可,委婉地提出不足与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让学生内心里感受得到教师殷殷的关切与期待。
一年来,在教学楼内大家经常可以看见班主任签到时,毛玲、谭小雅、赵晶、许双霞、赵娟娟等老师们还在教室里陪同学生过关、落实的身影。
四、教师精神风貌、工作作风是完成高三任务的最基本保障。
好作风就是战斗力,好作风就是好成绩。一年来,我们英语组全体教师相互支持,互相鼓励,坚持“以人格做教育,凭良心进课堂,靠追求忙事业。”尽管待遇很低、任务繁重,经常不放假,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朋友,欠下了不少的人情债,尽管偶尔也有怨言,发一发牢骚,但是,只要一踏进教室,一走进课堂,每一个人都会精神焕发,激情飞扬。因为大家心里有爱,有责任,有良知。
尤其是高三后期,我们在教研会上要求大家坚决做到:作风要过硬,题目要选精,过程要做实,思想要做细。
1、作风一定要过硬。吃苦就是教学成绩,吃苦就是打硬仗的工作作风。特殊阶段,自觉加班加点,加任务、加压力。准时就是迟到。树立危机意识,弘扬奉献精神,泡在教室,泡在问题学生身上。谭小雅、许双霞两人经常提前做题,提前告知大家哪些问题要当心,及时反馈试卷信息;毛玲老师将错题学生集中到讲台前或楼道内逐一落实。赵娟娟老师一头扎进268班教室,泡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人。他们以全身心的投入,跳进题海中。选题、做题、批改、整理。分析学生,分析试卷,为各自班级的学生把好方向,做好引领。
2.全程跟踪,让学生精神上有依靠。高三冲刺的最后阶段,是学生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选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定地与学生在一起。我们坚信,师生同心,其利断金。教师本身就是强大的精神资源。我们做到了用教师忘我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点燃学生的激情。以教师的躬身践行影响学生追求卓越的勇气和信心。
五、几点建议:
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我校当前的年级组管理机制,我们建议:
高三英语复习备考工作应该在高一时就提前谋划。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深入研做课表卷高考试题,同时兼顾广东高考试卷,明确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八级目标要求,把握未来高考方向。
我们要严格按照大的英语学科观、学科思想统领高中三年的英语教学工作,坚持“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而能用”的教学原则,以阅读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坚持三年如一日,沿着正确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英语高考的胜利便是自然而然的必然结果。
篇17: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不觉高考已结束。在学校领导和年级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较为圆满的完成了本届高考任务。本学年,我担任了高三文(1)、文(3)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回顾高三这一年,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的一年。既忙碌,又充实,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年度的英语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把手头的教材吃透并认真消化,同时把以前学过的相关的知识点和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到达“温故而知新”。在课后及时对本节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认真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每节课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温和、友善的态度应对学生,尽可能的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我努力增强自我的上课技能,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学得愉快。
三、完善批改作业
认真批改作业及周练试卷及写作,并及时进行反馈,作出针对性地讲解,力求做到精讲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课堂团体订正,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
四、实施分层次教学,注重辅差导优,效果良好
针对学生的现状,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对优生和差生分别组织辅导,让优生更尖,让差生跟得上,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注重他们学习和做题本事的培养。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五、备课组的群策群力,精诚合作
在这一年中,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高三英语备课组每一位教师都十分敬业,分工合作,从整个复习计划的制定、复习资料的整理到每周一次的测试,教师们都能够充分发表自我的高见,提出合理的提议,精心选择适合学生们实际水平的各类试题,毫无保留地分享各种资料等。高三英语备课组从暑假补课开始,提前转段,从狠抓学生基础着手,细致扎实复习初中教材。之后,苏主任归纳整理了一套语法专练,我们又扎扎实实过了一遍语法,经过高考英语成绩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年级的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备课组是否能够团结协作,做好计划,调动起每位教师的进取性。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提升整个备课组的活力,从而提高整个年级的学科教学水平。
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树立自信
英语教学质量能否取得突破,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制胜的关键就是要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在心理、思维、体力等方面坚持稳定,从容应对各种题目,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从进入高三复习时就应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学生,多与学生聊天、交流,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放松的方法,尽量帮忙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必胜信心。
总之,这一年高三让我收获颇丰,这一年的历练也为我今后的英语教学供给了很多借鉴,高考结束后,我有一点思考,期望能对以后的高三教学有所帮忙。
第一、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并注重计划的落实与完善
认真分析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研读英语高考考试大纲,结合对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难点、重点及热点等语言现象进行了十分详细而认真的分析,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顺利进行的行动指南。
第二、立足课本,精选练习,巩固强化基础知识。
对于英语教学,我们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教学和复习都应当注重实效,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做到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灵活解题,从而到达“以不变应万变”。
第三、激励优生,鼓励后进生
进入高三后,部分学生处于亚紧张状态,所以,思想教育也成为平常教育中的重点之一。利用业余时间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思想教育和辅导工作,同时注意保护和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学生到了复习阶段,学习任务繁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大,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上还是到达了较好的效果。
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有收获,有喜悦,也有教训,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我,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做到勤奋求学,严谨治教,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一名欢乐而充实的教育工作者。
篇18: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在既有会考又有高考的这一年高三英语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考的要求,不断地探索教法,调整训练方案,按照英语教研组的计划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培养主体意识,强化课堂训练”的原则,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学生树立信心。同时我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按照“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这一主旋律进行教学和复习,提高实战能力,力求做到高效地进行复习,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矗具体做法如下:
(一)、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以更好的“因材施教”。
(二)、合理制定、完善教学、复习计划。
(三)、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四)、精研高考试题,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对全国今年各省份的英语试题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将高考对词汇、短语和语法的考点做了详尽的分析归纳,对完型、阅读和写作也做了深入的研究,目的想真正实现“考什么教什么”。
(五)、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进行了英语学情分析。
这一学年教授两个班为应届文理科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太理想,没有一个学生能达到优秀(120分)档次,而且能及格的学生人数微乎其微。不少学生感到英语特别难学,对英语学习比较头疼。开学之初即对学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高复文班的学生属于良莠不齐,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好,但也有相当大的尾巴,及格很困难。
二、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本年度教学工作重心即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安排上把重心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上。三轮复习中,首轮复习是从20xx年x月到20xx年x月中旬,内容是高一年级课本20个单元,高二年级课本20个单元。对这40个单元的.复习安排是每单元课本复习用时2节课,优化设计1节课,英语周报2课时,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和反馈2课时。平时复习中把高中英语复习语法项目中的13个专题适当融合进去。通过练习和讲解,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对英语用法的复习巩固。
三、大量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课本复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从开学之初即对课本知识点认真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反溃主要是各省市的模拟试卷,认真把握教学工作中的练习环节。
1、词块和词汇
“词块”这两个字是高考命题解析中出现的新的信息词,意味着高考命题的趋势。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在复习过程中,对每单元的重要词汇、短语进行总结,以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要求记忆和默写;并指导学生按照字母顺序背高考词汇表中的单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用法,教师每天对其进行测试,检测他们对这些词汇的掌握程度并督促他们认真去背。还要注意常见词的一词多义等进行辨析,并掌握常见的构词法,这样就可有效地扩大词汇量,为对付高考中的各种题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语法
语法知识也是做好各类高考题型的基础,我们在会考复习开始就对各个语法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如名词冠词,代词,时态、语态、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倒装等,我们尽量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再配以专项练习,达到扎实语法功底的目的,为第二轮的“强化能力”的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由于在高考中语法知识是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考查,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归纳,分析了各类单项选择的解题技巧,尽可能创设各种语言情景来复习这些语法,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是高考中的重头戏,在总分150分中占了80分之多,所以语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我们非常重视语篇的阅读和理解中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在高三的第二学期,我们隔天让学生做0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完形和阅读。并有选择地进行错题分析。在阅读方面,我们在第二学期加强了限时阅读,在限时阅读后,教师及时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长句、难句,指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归纳、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答案。
四、听力训练作好提高成绩保障。
选用了两套听力训练,共有80套,供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时间进行听力训练之用。这两套材料都是高考播音者录制的,含金量高,所以标准的听力材料成为学生最为得益的听力助手。利用每天晚自习前的二十分钟,坚持听力训练,使得学生们的听力不断提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五、扩大阅读,培养英语能力。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网址:一个是21世纪报,一个是ChinaDaily。网站兼顾新闻、娱乐、科技、校园、地道美文等多方面内容。学生除了可以增加阅读量还可以把一些精彩的文章当作范文来背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六、认真批阅学生英语作文,分阶段分体裁强化训练。
写作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全面。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让学生练了高考书面表达中的各种体裁和题材,如书信、通知、日记、发言搞等,至少每周写一篇,然后进行认真批改讲评,有几次甚至大部分同学都面批。并且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归纳运用并背诵一些书面表达常用连接词、句型、写作模板等,还背诵一些优秀范文,进行模仿写作。本学期为高复文班的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多次单独批阅,主要是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通过训练,学生们感到不怕写作文,有的学生兴趣很高,每次作文都认真琢磨,想要拿更好的成绩。
★ 高三英语教学反思
★ 高三自我评价
★ 高三老师评价语
高三英语教学评价(集锦18篇)




